【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 回延安(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2.回延安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 的特点。

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相关链接】1、理解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 945 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

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 1 956 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从 1 940 年至 1 946 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

1 956 年,在久别 1 0 年之后重返延安,写出了这首诗。

3、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 “小曲子” 。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根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非常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间隔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上下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暴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安康之美。

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尝试读出语气、语速、重音、节奏。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白羊肚.〔〕糜.子 ( ) 黍.类( ) 油馍.( )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 )3、《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全诗有五个局部,试给每个局部拟一个小标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2)白羊肚.(dù)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 )(3)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zǎo yuán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chì bǎng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岭”: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塔”:先查部首,再查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ǎo yuán②chì bǎng3.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在亲人怀。

A.靠抱扑B.贴搂靠C.靠绕扎D.贴搂扑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 “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亲人”一词看出来。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比兴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导学案

2回课题回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倾吐的浓浓亲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浓郁的乡土亲情,培养爱家爱国之情。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yì)县人。

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

他的作品《回》《放声歌唱》《三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

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写作背景1940年至1946处,贺敬之一起在学习、工作。

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

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他的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读准字音心窝(wō)羊羔(ɡāo)糜子(méi)油馍(mó)盏(zhǎ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

羊肚就是养胃,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做“白羊肚毛巾”。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新课导入(师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领导咱打江山”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民歌就是具有陕西风情的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这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全曲用西北人民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史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点拨: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抒情线索。

参考答案: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参见“课文详解”部分。

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点拨:揣摩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

参考答案: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此句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的感激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了“我”离开延安时的留恋不舍。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答案:1.本诗两行一节,节内押同一韵,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最末字“笑”和“招”押“ɑo”韵,“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最末字“带”和“来”押“ɑi”韵,这样节内押韵,不同节用不同韵使得读起来整齐中又有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自学导航:反复朗读这首诗,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不会的问题标上记号,然后和组员讨论交流,组长负责,推荐展示。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结合背景与诗歌内容思考,这首诗塑造了哪些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是一首民歌体裁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它自身的特点。

请在诗中找诗句并分析。

学法指导:赏析语言时可从以下角度分析:动词、形容、叠词、修辞、内容、表达的情感。

【检测案】(10分钟)
1、《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_____的形式创作的。

2、《回延安》中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例如:_______,
_____________。

3、《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_____ ___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 _____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_______ _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 _
【训练案】
绩优学案91页1、2、5题。

教(学)后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回延安》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回延安》导学案

2 回延安1.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46年,诗人离开延安,1956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诗的音乐性,且具有联想丰富,奔放热烈的特点。

目标导学一:品读诗歌,概括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2.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法,深入体会情感探究:这首诗生动形象,热情奔放,意蕴深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精品导学案
2、诗歌五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每部分内容分别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中哪些诗句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的这些情感?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传达出这浓烈的情感呢?
4、这首诗在体现民族和地方风味上别具一格,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陕北特色?
5、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信天游的特点吗?
3、研读展示
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改前: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题目:《回延安》
课型:现代诗歌
课时: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比兴、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
2、品读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抒发感情的技巧。
难点
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赏读入境
1、导入:
2、了解信天游并搜集信天游
3、了解延安革命历史、陕北特色文化
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5、读准下列倾斜字的读音并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白Hale Waihona Puke 肚手巾糜子脑畔上鸡毛信赤卫军2、悟读品味
1、作者把延安比作什么?你从哪些诗句读出来的?诗人为何这样作比呢?请结合具体诗句和诗人的经历思考。
4、精读积累
背诵本诗
5、美读运用
模仿《回延安》尝试写一两节“信天游”,注意运用比兴手法并力求音韵和谐。写完后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2《回延安》(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2《回延安》(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2 《回延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糜子(mí) 延安(yán)柳林铺(pù) 树梢(shāo)B.心窝(wō) 白羊肚(dù)油馍(mó) 脑畔(pàn)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明镜(jìng) 高潮(cháo)【答案】D【解析】A.错误,“糜子”的“糜”应读“méi”;B.错误,“白羊肚”的“肚”应读“dǔ”;C.错误,“眼眶”的“眶”应读“kuàng”;D.正确;故选:D。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设计

2回延安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情感。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比兴手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情感。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比兴手法。

难点: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1、诗歌重在诵读。

通过范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北民歌“信天游”、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指导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指导学生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夸张、拟人修辞的语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情感。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二)信天游简介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习题(含答案)-图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习题(含答案)-图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习题(含答案)-图文《回延安》分层练习◆基础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镂()坑()偻()吭()◆能力题二、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4.“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5.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6.“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8.“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9.“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提升题三、拓展探究(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10.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情是根舒乙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

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回延安学习目标:1. 了解《回延安》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 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如人物、地点、事件等。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运用。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文化内涵。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内涵。

2.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运用。

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通过读文章并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归纳总结。

2. 课堂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回延安的印象。

2.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回延安》这个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回延安》的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b. 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哪些?c.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d. 本文最重要的人物是谁?为什么?e. 文中的句子“水碧山青,花香鸟语,空气中还透着淡淡的尘土味”描写了什么?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三、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2. 讲解答案:老师讲解问题的答案,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们希望回延安?2.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在同样的情景环境下,他们是否会和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相同的选择?五、小结与导学案评价(5分钟)1. 回顾学习目标:回顾今天的学习目标,学生简述自己的收获。

2. 评价导学案:学生评价导学案的内容和形式。

六、课后作业1. 考虑一下,如果你身处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你会和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相同的选择吗?请用100字写出你的理由。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2《回延安》(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2《回延安》(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2 《回延安》(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问:第1部分:写诗人回到阔别10年的惩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第2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第3部分:描绘了诗人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第4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5部分:歌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延安的美好明天。

第二问:以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为主线抒发自己的感情。

解析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参考答案:(示例)(1)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2课 回延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2课 回延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

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

他的很多诗集,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就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2.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13.课外链接。

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要点填空知识要点1940年,诗人到延安,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无比兴奋,因此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糜.子( ) 脑畔.( ) 油馍.( ) 眼眶.( ) 窑.洞( ) 搂.定( ) 黍.类( ) 气喘.( ) 白羊肚.手巾( )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几回回: 登时: 白生生: 天南海北:3.朗读诗歌,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4.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动词,按《回延安》的内容体现出的写作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颂、话、看、忆、回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5.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回延安叙事线索感情线索回延安{“抓”“贴”“搂”“扑”} 激动忆延安{养活教会} 感激话延安{你们费了心革命大发展} 真挚看延安{“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喜悦颂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枣 园} 热爱《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1.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2.体会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3.分析诗歌第二部分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4.分析诗歌第三部分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5.诗歌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6.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7.概括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2、《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2、《回延安》导学案

2.《回延安》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一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分钟)小组分工提示:在本环节自学过程中,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协调员组织学习开始学习、监督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督导本组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计时员根据自学任务督导本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积累常识(3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回延安》基础梳理”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

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

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

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

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2《回延安》导学案(含答案)八下语文

2《回延安》导学案(含答案)八下语文

《回延安》导学案(含答案)一、自主预习1.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厉( ) 搂( ) 梢( ) 捎( )励( ) 楼( ) 稍( ) 哨( )炕( ) 喘( ) 抢( ) 朴( )坑( ) 湍( ) 抡( ) 仆( )2.填空。

(每空限填一字)(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住了。

(2)双手定宝塔山。

(3)毛主席上了天安门。

(4)一头在亲人怀。

(5)手黄土我不放。

(6)紧紧儿在心窝上。

3.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千声万声呼唤你。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3)双手搂定宝塔山。

(4)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4.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色彩。

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4)延安人待客的食物(事物):阅读诗歌第五部分,回答问题。

5.选段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6.诗中大量使用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

叠词的作用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颜色;D.表示情态。

请从诗句中摘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作用序号。

(1) ( )(2) ( )(3) ( )7.“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8.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全诗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4.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这首诗歌中的?三、探究未知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横线上。

(至少两处)四、迁移扩展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地好起来。

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五、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导学案

2《回延安》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3.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

4.理清诗歌的线索。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学法指导:1.了解延安、母亲延安、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精神,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关于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信天游。

2.大声诵读,画出精彩的诗句。

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4.概括诗歌每个部分的大意。

二、新知认知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

其形式通常为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节奏自由。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

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

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________。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糜.子()气喘.()黍.类()油膜.()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4.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B.红旗飘飘把手招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 2 回延安 教学设计+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  2 回延安  教学设计+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2回延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在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2.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理图,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联想到曾经黄土高原,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以及革命圣地——延安。

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家——贺敬之的诗歌,去了解他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二).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有如下特点:1.形式自由灵活,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节奏自由。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2.语言质朴,节奏自由明快,联想丰,情感自由奔放。

诗中常用地方特色词语,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与场景。

3.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可以是自然之物,也可是人们生活之物,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生活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用这些事物作为情感的载体,或渲染气氛等,即以兴托起情。

(三)预习检查糜 ( ) 子眼眶( )脑畔( ) 挑衅() bàn( )倒油馍( ) 肚:羊肚( ) / 肚()子(三)听读,注重感受诗歌的整体情感。

(四)朗读诗歌,用3个字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并体会诗人在各节诗歌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

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________。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糜.子()气喘.()
黍.类()油膜.()
整体感知:
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4.概括诗歌每个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5.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6.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修辞手法:
7.分析诗歌第二节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8.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分析情感:
9.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艺术特点:
10.分析全诗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11.夸张手法的运用。

拓展延伸:
12.这首诗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出的,请你说一说信天游和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有什么不同?
学习小结:
1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14.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5)“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顺天游”陕北的自由抒情诗人剧作家《白毛女》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2. dǔméi chuǎn shǔmó
3.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5.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

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

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

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

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6.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7.“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8.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

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9.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

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10.(1)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

所谓“比”,即比喻。

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所谓“兴”,即起兴。

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2)并列关系: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3)顺承关系: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顺承关系。

11.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

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

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12.略
13.略
14.(1)陕北民歌信天游;
(2)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3)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4)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5)延安拟人与延安人民亲密;
(6)拟人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7)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