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
我是如何出生的教案
我是怎样出生的 黄桥镇中心小学 苏晶一、教材简析《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的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大致发育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的负担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这节课从指导开展调查活动入手,教材分为三部分:(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我从哪里来;(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候的辛苦;(3)在学生初步明白了人类的繁殖方式以后,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其中,第二部分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方法:1、体验法本课采用体验法,一是“24小时,体验妈妈孕育之苦”的体验活动,预设:用丝巾把书包(约5.5千克)绑在身上一整天,进行深切体验;二是课后延伸体验活动,(1)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
(2)办一期“我是怎样出生的”小报。
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妈妈怀孕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难处。
知道了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明白应该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探究法在这节课中,探究法首先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上网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
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借助小组合作解决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梳理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整理的问题自我确定课后专题研究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探究活动。
在这里,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利用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我是怎么出生的课件
在第四个星期时我长出了两
只小脚丫,但一直到第九个星 期,我的小腿、脚趾才正式开 始发育。长得越快,我越不老 实,小脚丫的一阵猛踢使妈妈 感到欣喜。大人把我的蹬踢叫 作“胎动”。
人家叫我毛毛。第
六个月时,我全身覆 盖着一层薄薄的绒 毛——毳毛,直到出 生前才褪去,只留下 顶上头发。
八个多月的我已长到24厘米 了,但人家还是叫我胎儿。十 月怀胎,一朝分娩,在“旧房 子”里住了280天,经过一阵阵 的推动,我眼前突然一片光 亮……我来到了人间!!!
小结:
1、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2、我们要在母亲的肚子里呆十个月。
第四周
第九周
第十二周 第十六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四周 第二十八周
第三十二周
第三十八周
活动要求
• 一组:绑鞋带 • 二组:绕教室行走 • 三组:做做操 • 四组:捡东西 注意事项:做动作时要小心肚子里的
胎宝宝哟!
避免了, 但直到第四个月,我的耳 朵才像模像样地长成。爸 爸妈妈开始每天给我上课, 据说这叫“胎教”。
小手初长成。第六个
星期时我已有了小小的 手,可实在不好意思, 长得不太好看。 直到第
十七个星期,我的手才 与大伙差不多,上面也 有了指甲。
我们应该怎样回报 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后延伸
感恩回报
帮 妈 妈 做 家 务
给 父 母 洗 脚
…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器官都已经就位,黑黑 的眼珠使我更加漂亮!
您吃药时当心些喔!
大大的脑袋中,脑神经
细胞也已大量形成。
改名胎儿。以前,我
的小名叫胚胎。两个月 后,我改名叫胎儿。 此 时,我的体重已有13克。
小学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重点
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教 学
难点
学会珍爱生命,感恩亲情
教 学
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归纳法、演示法。
学 法
指导
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科学阅读等。
教 学
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前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动物有哪些繁殖方式?我们人类是怎样出生的?大家可能都想知道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出生的小秘密。板书本课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大,直到几个月后才慢慢的学会了吃饭、走路、说话……
三.了解胎儿在母体子宫里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通过和父母的交谈,已经知道了自己刚生下来的情景,你们想知道自己在妈妈子宫里生长十个月的情景吗?
2、观看课件,了解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生长发育情况
3、学生活动:用笔将五张不同时期的胎儿的生长发育图,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顺序排出来
4、学生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体验一:学生拎一拎11斤重的大米,体会妈妈临产前的身体负荷。体验二:学生卸下拍在胸前的书包
(全班学生享受减负后的轻松)
四.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背负书包来体会了妈妈怀孕时身体上的负担,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知道了自己是怎样出生的,也初步明白了人类是怎样繁衍后代的知识之后,想一想:
二.集体交流,答疑解惑
1、谈话:在课前我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父母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些自己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前后的一系列趣事,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现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交流
3、小结:从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植物要繁殖自己的后代,动物要繁衍自己的后代,其实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当我们长大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我们通过和父母的交谈,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自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细胞,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大约十个月,变成一个成熟的胎儿后就从妈妈的子宫里生出来了。刚生出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弱小,只能靠吃妈妈的奶长
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
小 学 五 下 《 科 学 》 第 三 单 元
3
导语
当我们问爸爸妈妈,“我们是怎样出 生”时,有些爸爸妈妈会回避,有些则开 玩笑说是捡来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今天,我们要揭开真相,我们将一起探索 我们到底是如何出生的! 大家不要笑,不要觉得恶心,当初你 和你的妈妈就是这样的。这是事实,无法 回避的。
更多
• /video/2010/2/G/5/V5 TGL27G5.html • /community/club2 01209/topic_3125843.html
结束语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答:生的时候紧张、痛苦,生完 后是欣慰、疲劳、身体虚弱。
问: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猜 猜 这 是 谁 ?
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孕7周
孕11周
孕15周
孕20周
孕26周
孕32周
孕35周
孕39周
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
1个月:长0.5~1厘米,重量不足1克。 3个月:长7~8厘米,重量20克左右。 5个月:长18~27厘米,重量250~300克。 9个月:长45~48厘米,重量2500克。 10个月:长48~50厘米,重量3000克。 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 千克。
问题
•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长时间?
•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 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问: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长时间?
答:一般在280天,40个礼拜, 但是满37周就足月了,宝宝会在38 周-42周之间出生,都是正常范围。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本课教学是围绕“我”出生前后母亲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变化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的。
学生已有的关于“我是怎样出生”的日常经验,主要通过与父母家人的谈话、书刊、电视等媒体获得,知识较零乱,模糊。
由于受家人及社会媒体中负面影响的教育,学生对这个话题感觉很神秘,并羞于启齿,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故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
从已有的学习技能来讲,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查阅书刊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解决问题,本课将首次指导学生利用同父母访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节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有关“我是怎样出生的”资料收集,其中访谈的方式是他们第一次使用。
所以,课前师生需很好地就访谈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
例“关于我的‘出生’去访谈谁?”“被访谈人(父母)不愿意说,该怎么办?”“访谈些什么问题?”等等。
本课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但又有些难为情,教师应在课堂进行谈话教学时,创设一种平等、实事求是、轻松的氛围,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调动学生。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家长进行“我是怎样出生的”的一次谈话,使学生初步能够运用访谈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是从母体内直接生出来的,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婴儿是吃奶长大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生命是可贵的,树立热爱母体,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科学、社会、人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学生:有关书刊资料、图片、婴儿时照片、纪念品、简单的访谈记录。
教师:有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对课前围绕“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课题所进行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2、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
二、师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就“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话题进行汇报、交流、总结1、师生交流。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本课教学是围绕“我”出生前后母亲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变化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的。
学生已有的关于“我是怎样出生”的日常经验,主要通过与父母家人的谈话、书刊、电视等媒体获得,知识较零乱,模糊。
由于受家人及社会媒体中负面影响的教育,学生对这个话题感觉很神秘,并羞于启齿,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故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
从已有的学习技能来讲,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查阅书刊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解决问题,本课将首次指导学生利用同父母访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节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有关“我是怎样出生的”资料收集,其中访谈的方式是他们第一次使用。
所以,课前师生需很好地就访谈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
例“关于我的‘出生’去访谈谁?”“被访谈人(父母)不愿意说,该怎么办?”“访谈些什么问题?”等等。
本课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但又有些难为情,教师应在课堂进行谈话教学时,创设一种平等、实事求是、轻松的氛围,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调动学生。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家长进行“我是怎样出生的”的一次谈话,使学生初步能够运用访谈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是从母体内直接生出来的,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婴儿是吃奶长大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生命是可贵的,树立热爱母体,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科学、社会、人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学生:有关书刊资料、图片、婴儿时照片、纪念品、简单的访谈记录。
教师:有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对课前围绕“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课题所进行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2、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
二、师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就“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话题进行汇报、交流、总结1、师生交流。
⑴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调控好局面,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作深入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引导学生体验个性情感。
大班科学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够区分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并做出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愿意关心动物,有兴趣继续探索动物的诞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够通过场景中的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并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1.背景图片,动物妈妈和小动物的图片。
2.与动物特征匹配的音乐(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
3.儿童操作纸牌和音乐。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依次播放小猫走路、兔子跳、小马跑的音乐,小朋友模仿。
在背景图片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寻找母亲,初步感知婴儿与母亲在外貌上的相似性。
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今为了证明这一点,马妈妈还录制了小马出生的视频呢!看!播放视频,同时播放播放背景音乐边解说。
教师:小马在水球里面是怎么出生的?小马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出示出生图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小马的出生过程。
你们能按照小马的出生过程,猜测一些小猫小兔是怎么出生的?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总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着妈妈给他的营养品慢慢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出来。
这种生孩子的方式叫胎生。
(2)观看视频,了解卵生动物的特征。
(1)观看视频教师:一群小鸡刚才看见小马的出生过程,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教师:它的妈妈也给它拍了出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出生的?播放小鸡出生的视频并解释。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鸡在鸡妈妈的肚子里,是吸收妈妈的营养吗?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2)出示图谱老师和孩子一起回忆小鸡的出生过程,并展示相应的地图,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我是怎样出生的》优秀教案
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收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用的材料;●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调查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懂得应该孝敬父母;●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远离一切伤害生命的行为。
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难点:把重物绑在绳上的体验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要事先拟一份告家长书,告知我们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我们的教学,提高调查的效益(家长书可以和调查记录表印在一起);还可准备一份人的胎儿生长音像资料和一份宣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类内容的音像资料(或制作一套电脑幻灯片),让学生准备好向妈妈调查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要求先考虑好想问的问题再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调查的情况。
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大家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讨论交流。
5、小结。
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
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2、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
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2、学生介绍。
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4、学生讨论。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一、教材分析《人体知识导航》单元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自身身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中《我从哪里来》这一内容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基础认知部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充满了神秘感,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材以简单易懂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图片来呈现生命诞生的过程,从父母的结合到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再到婴儿的出生。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将对自己的生命由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同时,也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人体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大致说出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的,了解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
2. 认识到胎儿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与母亲相连,获取营养和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懂得珍惜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是由父母孕育而生,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
2. 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神奇和珍贵,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1. 如何以简单、直观、适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讲解抽象的生命诞生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 引导学生在了解生命由来的基础上,产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准备1.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胎儿在母体内不同阶段发育的图片、婴儿出生过程的动画视频等。
2. 绘本《我从哪里来》。
3. 简单的道具,如模拟子宫的布袋、玩具娃娃、脐带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问题导入教师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自己认为的答案。
小学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小学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我是怎样出生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2.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
3.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教学重点:
了解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
教学打算:
学生课前调查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
那么大家对于自己是怎样出生的,肯定非常好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我是怎样出生的)。
一、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1.谈话:课前我们都做了调查,跟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交谈,了解自己刚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把你的调查情况先小组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3.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一些有趣的事吧!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痛苦。
1.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下我们都是怎样来的,怎样出生的。
2.看了刚刚的内容,你能给书本上的图按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顺序。
3.负重游戏。
三、珍爱生命,回报父母,感情升华。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自己是怎样出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然后小组商量一下,全班交流。
四、安排作业。
我是怎样出生的
谢谢大家!!!!!
形状像 海马, 长0.5-----8 厘米,体 重20克左 右, 尾巴完全 消失。
身长18---27厘米, 体重 250----300 克,从头到 脚的 比例匀称了
身长48---50厘米,体 重3000克左 右,各部分 器官发育完 成,可以在 母体外生活 了。
我是怎样出生的
我们是由爸爸 妈妈结合后孕育出 来的生命。
剖腹 顺产 身长 体重
• 1、妈妈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 2、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 的? • 3、刚出生的我是什么样子?
• 顺产:就是妈妈先要经过一阵阵的肚子疼,然后 经由产道把宝宝分娩出来。 剖腹产:是要经过医生的帮助,通过手术的方式 打完麻醉后,先把妈妈的腹部切开,再切开叫做 “子宫”的地方,把宝宝取出来。 • 每个刚出生宝宝的身长和体重都有个正常范围值, 也就是体重在3-4Kg,身长在50-52cm。当然也有 在这个正常范围以外的,比如体重在4Kg及以上 或身长在52cm及以上,我们称之为“巨大儿”, 体重在3Kg及以下或身长在50cm及以下,我们称 为“偏小儿”。
我是怎样出生的1
第四周
第九周
第十二周
第十六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四周
第二十八周
第三十二周第三十八周 Nhomakorabea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八周
第十五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六周
妈妈胎盘血液源源不断的 供应补给线让我小小的生 命长得如此迅速。
脐带是母体孕育婴 儿时母体和婴儿交 流物资的通道。
四个多月的我,安详地浮在温暖 的羊水中, 这使我避免了不少 来自外界的碰撞。
我们还发现:
刚出生的宝宝主要吃妈妈的乳汁, 几个月之后才开始学习吃东西, 然后渐渐的学会走路、说话…… 渐渐的长大成人, 最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庭, 还会有自己的宝宝, 你知道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吗?
繁殖后代、延续生命!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 的后代的。
分娩
胎儿
胚胎
受精卵
幸 福 漂 亮 的 妈 妈
我是怎样出生的
妈妈!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我出生时她的情形是怎样的?
我们发现:
我们要在妈妈肚子里住10个月左右。 妈妈在怀孕时有恶心、呕吐、偏食等反应。 我出生时妈妈非常疼痛、惊恐、劳累、虚弱等。 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身长约50厘米,胎体 丰满、四肢变圆、头发长约2—3厘米、体部胎 毛脱落。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的 营 养我 午正 餐在 享 受 妈 妈 为 我 准 备
小结: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 约为5.5公斤! 我们要在母亲的肚子里呆十个月。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我是怎样出生的黄桥镇中心小学苏晶一、教材简析《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的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大致发育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的负担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这节课从指导开展调查活动入手,教材分为三部分:(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我从哪里来;(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候的辛苦;(3)在学生初步明白了人类的繁殖方式以后,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其中,第二部分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方法:1、体验法本课采用体验法,一是“24小时,体验妈妈孕育之苦”的体验活动,预设:用丝巾把书包(约5.5千克)绑在身上一整天,进行深切体验;二是课后延伸体验活动,(1)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
(2)办一期“我是怎样出生的”小报。
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妈妈怀孕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难处。
知道了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明白应该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探究法在这节课中,探究法首先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上网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
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借助小组合作解决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梳理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整理的问题自我确定课后专题研究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探究活动。
在这里,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利用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1《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科学设计教师:吴旭梅所在学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小学电子邮箱:519725559@一、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知识、概念在探究中形成,过程技能通过探究实践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亲历探究活动体验而形成,科学本质在探究中领悟。
”因此我在《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中主要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获取和收集信息,加以整理,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分析、总结等探究活动,逐步了解和认识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我是怎样出生的》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第3课。
具体内容有四部分:(一)设计情景,导入课题,激发交流;(二)分组交流,探究学习;(三)模拟体验,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四)拓展活动。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调查法、探究法、体验法。
具体实施:由教师用谈话法导入,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生利用课前调查法与父母进行调查访谈,并收集证据进行整理;课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了解自己出生前的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学习从生殖细胞到胎儿分娩的整个过程。
学生用体验法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负担与辛苦,从而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懂得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动植物繁殖的有关知识,因此很自然地联想到人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作为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生活中人类繁殖后代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话题对于他们仍然是敏感而神秘的。
我是怎样出生的-学生
--------------课前调查汇报
• 我在妈妈肚里住了多久? – 我在妈妈肚子里怎么成长的? • 妈妈在怀孕时有哪些反应? –我们生活在妈妈肚子里周围有什么? »我出生时妈妈是怎样的? »我是怎样出生的?
• 从母亲怀孕那天起我要在母亲体内住上40周的时间,大 约280天左右. • 怀孕后的妈妈身体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常有恶心、 呕吐的感觉;皮肤的颜色也有变化;常伴有疲倦的感觉 爱睡觉;尿频;刺痛等。 • 我生活在妈妈的子宫内,周围有羊水和脐带还有包着我 的胎盘。
我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胚种阶段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成功地结合了,合子将开始分裂再分裂。最初的细胞 形成一个小球称做胚种,在以后的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 二、胚胎阶段 胚胎阶段的发展展示了一个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发展模式。这样,头、血 管和心脏等的发展早于胳膊、脚、手和腿的发展。在胚胎期,心脏已经形成,胚 胎内也已形成一个小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我是怎样出生的呢? 产妇分娩有四种方式: 自然分娩、产钳助产 术、胎头吸引术和剖 宫产术。如果胎位很 正,胎儿一切正常的 情况下大多采取自然 分娩,如果胎儿较大、 胎位不正、产妇综合 症等等一般采取剖宫 产。
三、胎儿阶段
8周以后,胚胎发展了它的第一个骨细胞,它象征着结构分化的结束。在这 个基点上,胚胎获得一个新名字叫胎儿,从而开始了某些小特征,如手指、指甲、 眼睑、眉毛等的发展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成长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成长的?
我出生时妈妈是怎样的?
●在我要出生时,妈妈 的体内会有一些羊水 流出来,伴有一些血 色的物体排出体外, 阵痛由轻到重,阵痛 的时间越来越密集, 这时妈妈就得去医院 等待我的降生了。
我是怎样出生的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我六个月大了, 我六个月大了, 人家叫我“毛毛” 人家叫我“毛毛”全身 覆盖着一层薄薄的 绒毛,活动频繁了, 绒毛,活动频繁了, 可以探索学习了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九个多月的我已长到 24厘米了 厘米了, 24厘米了,但人家还 是叫我胎儿。 是叫我胎儿。十月怀 一朝分娩, 胎,一朝分娩,在“ 旧房子”里住了280 旧房子”里住了280 天,经过一阵阵的推 动,我眼前突然一片 光亮……我来到了 光亮 我来到了 人间!!! 人间!!!
• 一位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的妈妈,不管刮风下雨她都每天 在码头用自己残疾的身体来给他的儿子挣取学费。面对好 心人不小心把给她的钱币丢在了地上,她唯一的方式只能 用嘴把它捡起来。面对生活她没有流泪,谈起她上高中的 儿子她流泪了,那是她自豪的泪水,她告诉我说我最大的 希望就是看到我的儿子。
孝敬父母的名言
新生命的形成:
精 子 + 卵细胞 → 受精卵 → 胚 胎 → 胎 儿 (爸爸) (妈妈) (子宫)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我一个月大了 像苹果种子那么大小, 像苹果种子那么大小, 形状像小海马, 形状像小海马,源源不 断的补给线让小小的生 命长得如此迅速, 命长得如此迅速,得益 于妈妈胎盘血液源源不 断的供应。 断的供应。这时人家还 叫我胚胎 叫我胚胎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我两个月了 已经有草莓般 大小, 大小, 大大的头很明显了 有了直直的脊柱, 有了直直的脊柱,几 乎所有器官都已就位, 乎所有器官都已就位, 从现在开始我改名胎儿了 从现在开始我改名胎儿了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我四个月了有 茄子那么大了, 茄子那么大了,耳朵 已经像模像样的了, 已经像模像样的了,能 听到爸爸妈妈每天给我上课 这叫“胎教” 这叫“胎教”,妈妈能感 觉我在动, 觉我在动,大人把 这个叫做“胎动” 这个叫做“胎动”
《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类生命的诞生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关系,增进亲子感情。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生命的诞生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分娩。
2. 家庭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小宝宝诞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生命诞生的兴趣。
2. 图画展示:展示人类生命诞生的过程,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
3.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感情,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
4. 观察与表达:让幼儿观察周围的小伙伴,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一个小宝宝诞生的故事课件。
2. 图片素材:人类生命诞生过程的图片。
3. 亲子活动材料:如手工制作、游戏道具等。
4. 观察与表达:准备一些关于同伴的提问卡片。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宝宝诞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生命诞生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人类生命诞生的过程,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
3.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感情,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
4. 观察与表达:让幼儿观察周围的小伙伴,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内容,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观察与表达作品,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如医生、护士)来校讲解人类生命诞生的科学知识,增加学生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妇产科,让学生亲眼见证生命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科学设计教师:吴旭梅所在学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小学电子邮箱:519725559@一、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知识、概念在探究中形成,过程技能通过探究实践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亲历探究活动体验而形成,科学本质在探究中领悟。
”因此我在《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中主要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获取和收集信息,加以整理,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分析、总结等探究活动,逐步了解和认识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我是怎样出生的》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第3课。
具体内容有四部分:(一)设计情景,导入课题,激发交流;(二)分组交流,探究学习;(三)模拟体验,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四)拓展活动。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调查法、探究法、体验法。
具体实施:由教师用谈话法导入,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生利用课前调查法与父母进行调查访谈,并收集证据进行整理;课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了解自己出生前的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学习从生殖细胞到胎儿分娩的整个过程。
学生用体验法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负担与辛苦,从而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懂得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动植物繁殖的有关知识,因此很自然地联想到人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作为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生活中人类繁殖后代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话题对于他们仍然是敏感而神秘的。
因此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学习科学知识。
2、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四年级学生已学会如何调查,五年级要求学生学会如何交流和质疑。
因此本节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科学探究能力。
3、如今的学生有“情感缺失”的现象,因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同时懂得感恩和回报。
四、教学目标:探究过程与方法(1)通过适当的调查方法收集对自己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2)整理信息,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述调查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2)了解一些人类出生前的简单情况;(3)知道繁殖生命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2)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珍爱自己的生命。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
六、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以科学教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告知我们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配合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与父母的访谈效果。
2、学生准备:课前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访谈并做好记录。
上课准备:1、教师准备:(1)本人怀孕时的超声波图像(不同阶段的2张)及本人像片(不同阶段的2张)、女儿的像片(0-5岁各1张)。
(2)课件:从生殖细胞到胎儿分娩过程的视频;不同阶段胎儿的图片。
2、学生准备:(1)调查记录单、小时候的照片;(2)装满书的书包(约重5.5千克)、绳子。
七、教学过程(一)设计情景,导入课题,激发交流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组我和女儿的像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同时教师解说:这是我的女儿还在我肚子里时到医院做的超声波图像;这是我怀我女儿时的准妈妈像片,这是我女儿出生后的像片……(教学评价:教师与学生分享有关自己孩子孕育前后的情况,这种正确对待这类敏感话题的态度,为学生后面的大胆交流做了一个表率,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和拘谨,激发了学生和他人交流的兴趣和欲望。
)2、师:课前同学们与爸爸妈妈已交流过你们自己出生的前后情况,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那今天大家就一起来交流“我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板书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二)分组交流,探究学习活动一:交流与分享,总结调查收获1、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关自己出生前后的情况,分享有意义、有趣的事及相关照片,记录员做好记录。
2、课件展示交流内容(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4、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5、妈妈孕育我时及我出生后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3、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融入一些小组的交流中。
4、师:在交流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许多共同的情况呀?生:……师: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来汇报一下。
5、学生汇报(注意:每个妈妈和孩子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而且学生和家长交流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各小组汇报时可能情况是多样的,允许其它小组的同学质疑,也允许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老师可以适当的做出相应的解释,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共性和个体差异,同时体现交流的真实性。
)6、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植物通过繁殖来延续生命,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7、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也通过繁殖来延续生命,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调查的形式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与他人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初步了解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及相关情况。
此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调查结果,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与他人分享成果时,培养了学生倾听、尊重他人、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态度。
)活动二:观看视频,全面认识1、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同学们对自己出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知道的还不够,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详细的了解关于胎儿孕育及出生的有关知识。
2、视频播放:从生殖细胞到胎儿的形成和发育乃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板书:卵子、精子、受精卵、子宫、胚胎、胎儿、分娩、婴儿等(教学评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详细地了解从生殖细胞到胎儿的形成和发育乃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使神秘问题不再神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活动三:胎儿排序,加深认识1、课件展示各阶段子宫里胚胎及胎儿的图片,同时教师做讲解。
2、让学生给不同阶段的5幅胎儿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
(教学评价:前一活动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胎儿的发育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此活动中教师配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楚、更详细地观察到不同阶段胎儿的大小、形状的变化;给胎儿排序更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三)模拟体验,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活动一:模拟体验1、师:通过视频同学们都了解到妈妈怀孕后期,子宫里的你、羊水、胎盘等约重5-6千克。
那我们今天都来体验一下孕妇妈妈的“负担”,请大家将装满书的书包绑在自己的腹部,并分组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时间为10分钟。
(A 组同学扫地模拟做家务;B组同学在黑板上书写模拟教师;C组同学不停来回走,模拟在上班途中。
)2、活动开始,教师计时,本活动共计时十分钟。
(注意:在此活动中教育学生认真对待这次科学活动,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时的身体负担。
)(教学评价: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易,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力量和伟大。
)活动二:交流感受,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师:通过这十分钟的体验,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1、小组交流。
2、汇报。
(注意:学生的感受是多样的,表达也是丰富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主题进行点评。
)3、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爸妈养育我们是这样的辛苦,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
(教学评价:教师利用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同时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活动三:渗透法制教育1、师:你们都是爸妈的唯一宝贝,为什么爸妈没有多生养几个呢?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阐述:我们国家根据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其中内容之一: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
这说明你爸妈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评价:教师以课堂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常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拓展活动课内拓展1、师:通过了今天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借此机会给爸妈写一封信,写出你此时的心情以及想对他们说的心理话。
2、学生写信,教师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交流、讨论、思考、体验妈妈怀孕的负担等一系列的活动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并将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增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课外拓展1、师:同学们我们对父母的感恩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那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2、学生讨论、回答。
3、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你们已成为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感恩和回报父母,让你们的家充满爱。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做到了课外延伸,让学生将感恩行动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八、教学评价设计:(注:前面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已有本节课具体的教学评价,此处是一个为此节课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九、教学特色简述:第一,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获取和收集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总结,逐步了解和认识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此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调查结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第二,设计了体验活动,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如今的学生有“情感缺失”现象,本节课通过体验活动,唤醒他们沉睡的情感,感受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教学中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一系列的活动,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结合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时的负重和行动不便,进而体会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第三,设计课内拓展活动,给父母写信。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将情感表达出来,即增进父母与学生的感情,又把科学课与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体现课程的学科整合。
第四,设计了渗透法制的教学环节。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学中由“为什么你们是爸妈唯一的宝贝?”的问题引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