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教学核医学课件:第二篇 临床篇 第15章 消化系统(二)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核医学培训课件

消化系统核医学培训课件
❖ 可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 肝脏是最主要单核吞噬细胞集聚地(90%) ❖ 脾脏和骨髓(10%) ❖ 静脉注射后前、后、侧位静态显像或断层采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肝脏显影清晰,大小、形态同解剖所见,内部放射 性分布基本均匀
肝实质(胶体)显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影像分析
❖ 一般填充 病变区域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 恶性病变可能
❖ 过度填充 病变区域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 肝血管瘤的特异性表现
肝血管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使肝脏局部吞噬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受损, 肝脏局部由大量血管团替代
▪ 肝胶体显像肝内有占位性病变,放射性分布减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肝胆显像 (Hepatobiliary
Imaging)
原理与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显像剂99mTc-EHIDA ❖ 随血入肝、被肝细胞摄取,类似排泌胆红素的过程
❖ 多发肝囊肿肝 a.肝实质断层影像;b.肝血池断层影像
肝显像的临床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肝实质显像用于占位性病变的定位 ❖ 肝动脉灌注及血池显像用于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鉴别
▪ 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灌注阴性,血池显像过度充填 ▪ 肝癌表现为动脉灌注阳性,血池显像一般充填 ▪ 囊肿表现为动脉灌注阴性,血池显像中心不充填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水平部
升部
降部
医十学二课指件消肠化大系统乳头
27
上部
胰管
空肠 升部
水平部
空肠与回肠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8
大肠
• 全长约1.5m,呈方框 形围绕空回肠周围
• 分为: 盲肠
升结肠
阑尾
盲肠
结肠 直肠
阑9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特征性结构(盲肠和结肠 )
• 结肠带 • 结肠袋 • 肠脂垂
L
12345678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
乳牙—— II 恒牙—— 6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14

舌的形态
• 上面
– 舌根:后1/3 – 舌体:前2/3 – 舌尖:前端
• 下面
– 舌系带 – 舌下阜 – 舌下襞
15
舌系带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阜
舌尖 下颌下腺管
• 贲门:T11左侧 • 幽门:L1右侧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4
胃壁的结构
粘膜 幽门瓣
粘膜下层 肌层
内斜 中环-幽门括约肌 外纵
外膜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5
小肠
• 全长约5-7m • 分为: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6
十二指肠
长约25cm,呈C字形
上部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消化腺
升结肠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食管腺、胃腺和肠腺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3
盲肠 阑尾
回肠

食管

人卫第九版核医学教学课件第二篇 临床篇 第15章 消化系统(一)

人卫第九版核医学教学课件第二篇 临床篇 第15章 消化系统(一)

(二)方法
1. 显像剂 99mTcO4-。 2. 患者准备 禁食4小时以上,检查前禁止使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等 药物。检查前三天可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10mg/(kg·d)等抑制胃 酸分泌的药物,有利于提高阳性率。 3. 显像方法 以1帧/分,连续采集或间隔显像。对定位困难者可行 SPECT/CT融合显像。
肝胆显像中肝细胞功能是正常肝胆显像前提,胆道通畅是 放射性药物聚集于胆囊和出现在肠道的条件。
核医学(第9版)
一、原理和方法
2. 显像A常用。 ②99mTc-PAA类--99mTc-PMT常用。
3. 方法 患者禁食4~12h,但不能超过24h。动态采集 1帧/5分钟,连续采集1h。 胆囊60分钟未显影时加3~4小时延迟像,也可进行吗啡介入试验。诊断胆漏时, 更需要通过多次延迟显像、多体位或SPECT/CT融合显像确诊。
慢性胆囊炎胆囊显影延迟
第二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
核医学(第9版)
一、原理与方法
1. 原理 静脉注射99mTc标记的不能透过血管壁的显像剂,使腹部大血 管及肝、脾富血供脏器显影,肠壁因血供不如肝、脾丰富,一般不 显影。当胃肠道管壁破裂、出血,99mTc标记的显像剂从出血部位不 断进入胃肠道。显像剂聚集在胃肠道,应用SPECT显像可以作出胃 肠道活动性出血诊断并判断出血程度。 2. 显像剂 常用放射性核素消化道出血显像剂有两类: ①99mTc-RBC:能较长时间存在血液循环中,可进行多次延迟显像, 用于慢性、间隙性胃肠道出血。 ②99mTc-SC: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因腹部本底低,可清晰显示出血 病灶。但不能进行延迟显像,不适用于间歇性出血。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核医学(第9版)
一、原理与方法

核医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核医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血流减少或缺乏的病变有肝囊肿、肝硬 化结节、肝脓肿等 2. 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 鉴别诊断 3. 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血供和门静 脉血供
2020年10月2日
5
四、正常影像
1. 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 “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依次可见放射
性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2~4 s腹 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 s双肾及脾脏显影 ,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 2. 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 双肾显影后约12~18 s,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 ,并逐步超过肾脏。此为门静脉灌注所致。
剂量740~1110MBq(20~30mCi)。
弹丸式静脉注射。
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早期影像和注射 后0.5~2 h延迟影像(血池相)。
必要时加作断层显像,有助于检查出多发 的病变。
2020年10月2日
4
三、临床适应证 1.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血供丰富的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瘤 和部分转移性肝癌
二大类: 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 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
2020年10月2日
21
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
最常用
可在体内标记红细胞
也可在体外标记
经静脉注射注入人体后,能较长时间停留在血 循环中,可持续24 h以上而有利于进行多次延 迟显像
(3)病变部分放射性等于周围肝组织 表 明病变有血供,其血供与肝组织相近。 病变可为肝癌、转移性肝癌、良性实质 性肿瘤或血管瘤等。
2020年10月2日
13
五、临床应用 1 肝血管瘤诊断
ECT特点:肝 胶体显像为放射 性缺损灶;而肝 血池显像原缺损 灶出现过度填充。 因血管瘤是由血 窦构成。

【医学PPT课件】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istem

【医学PPT课件】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istem

b.胃酶细胞(主细胞):位于 体和底部,圆柱状,嗜碱性,质内 有酶原颗粒,当分泌时,颗粒向细 胞游离面移动,颗粒的膜与胞膜融 合,将酶原排出。
c.颈粘液细胞:位于颈部。 d.未分化细胞:位颈部。
消化管的运动
有两种基本方式: 混合性运动 推进性运动
具体运动形式: 蠕动(食管、胃、小肠、大肠) 分节运动 摆动
胞、主细胞和粘液颈细胞,它们 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 ③ 幽门腺:分布在幽门部,分泌碱性粘液
胃液是由这三种腺体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 泌物构成的。
1. 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的液体。 (pH 0.9-1.5) 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 L。
胃液的成分 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 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
回肠:下3/5,右下腹部,腔 小壁薄,血管少呈淡红色,运动 慢,内容物多。
(二)小肠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粘膜和粘膜下层
形成半环状的皱襞,称环状襞。 表面布满细而密的指状突起,称 小肠绒毛。绒毛是上皮层和固有 膜组成,上段多而密,下段稀而 低。
图5-7
①上皮层:吸收细胞:有微绒毛, 1~2亿个/mm2。
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性外膜,
其余为浆膜。
小肠的运动 Movement of small intestine
分节运动 以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作用:1)混合;2)增加接触;3)有助血液、淋 巴回流。
蠕动 0.5-2.0 cm/s;蠕动冲:2—25cm/s; 逆蠕动。
酸 胰蛋白酶Trypsin和糜蛋白酶Chymotrypsin: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蛋白质→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第9版)
一、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三)临床应用
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简便、无创、敏感而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 方法,适用于: ①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 ②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和复发诊断; ③幽门螺旋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筛选。
核医学(第9版)
(二)异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1. 动脉期 病灶周围血流增强是肝动脉供血为主的肝肿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转移瘤、
肝腺瘤)的影像特征。部分血管瘤也有此表现。 2. 静脉期
全肝放射性普遍增高往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之一。
核医学(第9版)
(二)异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3. 平衡期 病变部位放射性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较,可有高于、等于、低于正常肝组织水平三
第七节
消化系统功能检测
核医学(第9版)
一、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一)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活性较高的尿素酶,它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气和CO2,没有被分 解的尿素吸收后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分解产生的CO2进入血液,经肺排出体外。
当口服一定量的14C-尿素后,如果胃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14C-尿素被幽门螺旋杆 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示踪碳以14CO2形式经肺呼出。采集呼出的14CO2含量可判断胃内 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首剂现象
α1受体阻断药
阻断血管α1受体
心动过速、水钠潴留
血管扩张药
代谢产生NO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A B
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提示肝肿瘤(↑)
肝血管瘤平面显像 A. 肝胶体影像;B. 肝血池影像
核医学(第9版)
四、临床评价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诊断2~3cm以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近于100%。但肝 血池显像仍然受到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小病灶不能发现。
多层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数据 处理技术产生的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重复性好、操作性强等优点,在临床广 泛应用,已经替代放射性显像剂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能灵敏地反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急慢性肝炎、酒 精性肝病时的肝损害情况,也可作为肝移植后排异反应的评估。
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且使用方便的实时动态肝储备功 能定量检测手段,相比于传统的血清学检查和定量肝功能动态检查,临床上的肝储 备功能定量检测更倾向于采用这种安全无创的手段。
第六节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核医学(第9版)
(一)原理
一、原理与方法
1. 肝脏具有25%肝动脉供血和75%门静脉供血的双重血供系统,且两个系统血流在血 窦内混合,血窦间的小孔相互沟通,使得肝左、右叶得到较为均衡的血流灌注。 2. 肝脏是血供丰富的器官,总含血量约250~300ml。 3. 最常用的99mTc标记的红细胞(99mTc-RBC)为显像剂。经静脉注射后,显像剂在肝 血池中浓聚,达到平衡后,根据病变区血容量多少,即放射性高于、等于、低于周围正 常肝组织来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核医学(第9版)
一、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二)方法
准备进行呼气试验的受检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和铋剂至少30天,停用硫酸铝和质子泵 抑制剂至少2周。检查前禁食4~12小时。14C原子衰变方式为β-衰变,转变为N原子。 14C-尿素虽有少量放射性,但射线的穿透力弱,在孕妇和儿童中慎用,但并非禁忌。
种情况,分别为血池显像剂“过度充填”“充填”“不充填”。 肝血池显像剂过度充填往往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 不充填显像剂的病变提示是乏血供的,如肝囊肿、肝脓肿、肝硬化结节等。 病变放射性与周围肝组织相同表明病变组织有血供,其血供与肝组织相近,如原发性
肝细胞肝癌、肝转移瘤、良性实质性肿瘤或血管瘤等。
核医学(第9版)
核医学(第9版)
(一)正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1. 动脉期 “弹丸”式注射放射性显像剂后,依次可见显像剂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
2~4秒腹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秒双肾及脾显影,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
2. 静脉期 双肾显影后约12~18秒,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并逐渐高于肾。此为门静脉灌注表现。
核医学(第9版)
二、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评价肝功能
(二)方法
受检者空腹,称量体重后嘱呼气收集本底CO2,口服氨基比林胶囊1粒(1μCi), 收集2小时后呼出的14CO2,计算2小时排除率。2小时排除率>(7.5±1.5)%为正常。
核医学(第9版)
二、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评价肝功能
(三)临床应用
核医学(第9版)
(一)原理
一、原理与方法
1. 唾液腺的间叶导管上皮细胞能够主动摄取高锝酸盐(99mTcO4- )。 2. 99mTcO4-伴随唾液一起进入口腔。 3. 通过静脉注射99mTcO4-可获得唾液腺放射性核素影像和核素显像定量测定的时间-放射 性活度曲线。 4. 唾液腺显像反映了唾液腺细胞对99mTcO4-的摄取、分泌和排泄,可对唾液腺位置、大 小、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的观察。
核医学(第9版)
(一)正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3. 平衡期 3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显像剂99mTc-RBC在血液中充分混合,达到平衡状态时可观
察到心、脾、肝等的血池影像。正常情况下,肝区放射性分布均匀,强度一般低于心血池 影像和脾脏影像。
核医学(第9版)
正常肝血流灌注显像
正常肝血池显像
核医学(第9版)
核医学(第9版)
(二)方法
一、原理与方法
受 检 者 预 约 后 无 需 特 殊 准 备 。 显 像 剂 99mTc-RBC , 剂 量 740~1110MBq (20~30mCi),“弹丸”式静脉注射后行血流灌注显像。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 血池相和延迟相。必要时行断层显像。
核医学(第9版)
二、适应证
头痛、头晕
颜面潮红、头痛、 头晕、恶心、便秘
利尿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药 AT1受体阻断药 钙通道阻滞药
主要机制
下调交感张力
心输出量减少 心率减慢
肾素分泌下降
排Na+,利尿, 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阻止AngⅡ生成,缓激 肽保存
阻 断AngⅡ 与AT1受 体结合 减少细胞内钙含量, 松弛血管平滑肌
唾液腺显像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常用核医学技术。应该掌握 唾液腺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理解14C-尿素呼气试验和 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的原理。
常见不良反应
口干、便秘
心功能抑制、低血压、 血脂改变、反跳
抗高血压药
中枢抑制药 β受体阻断药
电解质紊乱 代谢变化
首剂低压、干咳、 高血钾
核医学(第9版)
(一)正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1. 腮腺、下颌下腺显影清晰,两侧对称;舌下腺显影较淡。 2. 酸刺激引起放射性唾液显著分泌并很快被引流。 3. 正常时唾液腺和甲状腺摄取99mTcO4-的速率相同,甲状腺影像可作为唾液腺影像的参照。 4. 定量测定的时间-放射性活性曲线近似呈反“S”形。
核医学(第9版)
(二)异常影像
二、影像分析
1. 双侧唾液腺摄取亢进或低下。病毒或细菌感染、放疗后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唾液腺摄取 亢进;干燥综合征导致唾液腺摄取低下,严重时双侧唾液腺可不显影。 2. 摄取不对称、不均匀,单一涎腺局灶性放射性摄取增高或降低。良性肿瘤可致放射性 增高。恶性肿瘤无分泌功能,放射性摄取缺损。 3. 腺管梗阻时表现为放射性唾液潴留,酸刺激时更显著。
二、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评价肝功能
(一)原理
14C-氨基比林吸收入体内经肝脏被微粒体P450酶氧化产生甲醛,甲醛进一步氧 化变成甲酸,最后以14CO2形式经肺呼出。氨基比林的代谢与P450酶的数量和活性 有关,主要取决于肝细胞的数量,肝细胞数量多少直接反映肝脏储备功能。14C-氨 基比林的清除率主要与肝脏代谢功能有关,产生的14CO2量反映肝脏对氨基比林的 代射率,可作为评价肝微粒体酶活性的指标。
1.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肝细胞肝癌)。 2.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乏血供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血供丰富的病变包括肝血管瘤、肝细 胞肝癌、肝腺瘤和肝转移瘤;乏血供病变包括肝囊肿、肝硬化结节、肝脓肿等。 3. 了解肝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 4. 肝血流灌注可测定肝血流量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之比等。
核医学(第9版)
正常唾液腺影像图
双侧唾液腺不显影
核医学(第9版)
三、临床评价
99mTcO4-核素显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唾液腺功能评价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核素唾 液腺显像不仅安全,而且患者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用于评价多种疾病的唾液腺功能。
唾液腺分泌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及不同的操作者等都可导致核素显像的检测结果有所差 异。另外,受设备仪器和核素供应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核医学(第9版)
(二)方法
一、原理与方法
1. 受检者预约检查后,无需特殊准备。 2. 静脉注射185~370MBq(5~10mCi) 99mTcO4-后,进行快速动态显像观察唾液腺血流 灌注。 3. 于5、10、20、40分钟时进行静态显像。然后,舌下含服维生素C 500mg,促使唾液 分泌,漱口清洗口腔中的放射性唾液后,再行静态显像。 4. 采用前后位和/或左右侧位,视野包括甲状腺。前后保持同一体位可作出时间-放射性活 度曲线,并定量分析。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二)
作者 : 王振光
单位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第五节 唾液腺显像 第六节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第七节 消化系统功能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