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2013年新版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2013年新版

传播学概论2013年新版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信息:即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信息,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广义的传播,而是其中一部份,即人类传播传播的定义:广义:系统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受信息的行为第二节从符号的角度,把传播分成口语,文字,图像,实物语言传播(口语,文字) 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人类传播: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大众传播的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人际传播特点:人自身+机械化,规模:少数人,空间小,周期不规则,角色,随时可以替换,反馈灵活,信息不规范组织传播: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特定,较多数人,空间中,周期较规则,角色有所规定,反馈有点困难,信息较规范大众化传播特点:手段机化,电子化媒介,规模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大周期规则,角色固定,反馈十分困难,信息规范模式: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线性模式:5W 拉斯韦尔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5W贡献: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R 布雷多克 7W 在5W的基础上加了情境动机控制论模式:其主要贡献在于明确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更科学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社会系统模式: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从功能性分为传播可分为工具性和消遣性李普曼人生活在两个环境里现实环境虚拟环境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结果就是现实自我达成的预言: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面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为现实第二章威尔伯,施拉姆创办了世界上和一个大众传播学的博士课程,1947年,创办了最早的传播研究所,是第一个被冠以传播名称,并能授予学位的学术单位传播学缘于欧州,诞生在美国拉斯韦尔与5W模式勒温与把关人理论霍夫兰与劝服研究拉扎斯菲尔与两级传播理论李普曼与<舆论学》施拉姆是传播学领域的创始人传播学两大流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1997年,孙旭培主编的《华夏传播论》出版,是国人试图推进传耿学本土化的一次尝试2002年,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CAC选举张国良为首任会长,这是中国传播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学术共同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章人类传播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口语特点:口语具有表述的自由性口语传播主要依托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口语使用的声音符事情,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口语传播的意义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语言体现了媒介最基本的功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文字传播特点克服了口语的转瞬即逝性克服了物理空间和距离的局限文字记录的精确性印刷传播时代德国工匠古登保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告字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1833年,本杰明,戴伊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使大众化报纸的风潮席卷西方世界,装人类带入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挣脱了印刷必不可少的物质电子媒介的种类:电影,广播,电视,电子媒介的影响:促进经济推动政治方便生活传承文化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发挥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放映,打印等多种工能的信息传播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信息量巨大技术融合信息双向流动超越时空限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被誉为20世纪的思想家,先知,圣人,以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论断闻名全球高登指出媒介融合的形式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的融合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詹金斯阐述了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技术融合典型意义上的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全球融合电子报纸之父罗杰媒介综合集团的经验,以佛罗里达的《坦帕先驱报》为中心,被称为:坦帕模式是旧止前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种媒介融合实验媒介融合的前景一,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二,受众需求使媒介产为融合进一步向跨集团方向发展三,媒介融合将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产生重在影响第四章大众媒介舆论监督内容首先要保证媒介与公民的知情权,这是舆论加大产的前提前件在强调新闻自由的基础上,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能有效制约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自由传达思想与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这新间自由之父,杰弗逊总统明确主张,报纸应对政府提供一种其他机构无法提供的监督作用一般认为,超过500万人使用的媒体,才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传播寓于社会之内社会对传播的影响:社会的分层为传播的阶梯性提供了可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传播的发展水平传播对社会的作用:协调社会发展监视社会环境塑造社会形象促进人个的社会化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施拉姆等人的报刊四种理论:主要论点是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分析总结了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15世纪中叶报刊是国家的仆从,维掮五友的权威和利益,绝对服从政治权力,国家或政府有权对报刊等出版特进行事先审查和严格控制。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图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图

04
05
代表人物包括拉斯韦尔、拉 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学派
总结词:关注传播结构和意 识形态分析
04
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和不平等等问题。
01 03
详细描述
02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意识形态 的分析,关注传播内容的社 会意义和价值取向。
符号学派
总结词:关注符号意义和传播过程的研 究
代表人物包括皮尔士、索绪尔等。
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案例二: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
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01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认知和评价,良好的品牌形象
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和品牌价值。
品牌形象的塑造
02
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产品质量、包装设
计、广告宣传等。
品牌形象的传播
03
品牌形象的传播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如广告、公关、口碑营销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个性化定制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 人对信息的需求和交流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新媒体传播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社交化的发展 趋势,对传统媒体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挑战。
04
传播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影响
广告传播的媒介
广告传播的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如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以 及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移动设备等。
广告传播的效果
广告传播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创意的吸引力、媒介的选择 和投放的精准度、目标受众的特
征等。
公关传播
公关传播的定义
公关传播是指通过与公众建立良 好关系,传递组织形象和信息, 以提高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 种传播活动。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1、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2、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3、传播的特性:(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写信、作文)、图像传播(绘画、拍照)(2)时空遍布性:从时间上从古至今、从空间上从南到北(3)行为伴随性:行为离不开传播、行为本身就是传播(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4、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5、传播与信息的关系:(1)与信息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2)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人类传播(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广义的传播中的一部分,即人类传播,传播学,即人类传播学(4)传播定义: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行为;狭义:人(自身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第二节、传播的类型1、从符号角度:口语、文字、图像、实物语言传播(口语、文字)、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从性质角度: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2、人类传播的划分方法:(1)二分法(技术、手段):亲身传播、大众传播(2)四分法(范围、规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大众传播3、自我传播:最小是一种传播,是非社会传播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上限模糊,无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组织传播: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之间的传播,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织等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第三节、传播的结构1、传播的三要素说:传者、受者、信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2、模式的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3、传播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一)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不足:1)是单向未双向 2)是孤立未联系 3)静止未变动 4)只是环节不是要素(2)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二)控制论模式传播的要素,内部结构(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美) 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反馈,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传播单的概念(3)竹内郁郎的传播单位模式(4)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三)社会系统模式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第四节、传播的功能1、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E托尔曼,人类的说话是工具,为应对环境,父母催孩子起床、马路上的问话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W斯蒂芬森,提倡游戏理论,调节身心另瑞士皮亚杰将儿童的谈话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2、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1)个人层次工具性传播:了解环境变动消遣性传播:调节身心(2)组织层次工具性传播:为决策提供依据消遣性传播:调节成员情绪(3)社会层次工具性传播: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消遣性传播:提供娱乐或调节社会大众情绪3、传播的四大功能说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是由拉斯韦尔提出,C赖特增加提供娱乐4、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相对性:传播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应关系,是相对的,即消息可有劝服功能,言论可有新闻功能,知识可有娱乐功能,寓教于乐.罗马帝国的贺拉斯双向性:传播大多是双向的,交互的6、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默顿(1)授予地位:无论人个、组织、事件,一旦被媒介传颂,即名扬天下(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违背社会规范且坚持不改的行为,一经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地得到制止(3)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耗费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负功能研究:两个环境理论: 李普曼《舆论学》:一个现实环境,一个虚拟环境(未到上海,通过渠道对上海有认识)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善人生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和自我达成预言:默顿,医院把两病员化验单弄错,病了没病了,没病了却有病了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1、19世纪末逐步形成,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1943年施拉姆创办世界第一个大众传播学的博士课程2、传播学起源于欧洲,诞生于美国,流向美洲,传到欧洲,进入亚洲3、思想来源:19世纪的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等欧洲的理论,间接地影响了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1)达尔文的进化文论,1859年,《物种起源》及《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2)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其他欧洲先驱:孔德、涂尔干、塔尔德、西梅尔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模仿理论西梅尔:德国社会学家,网络理论4、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斯韦尔 5W模式美(2)勒温把关人理论,又译卢因,美,场论,群体动力论(3)霍夫兰劝服研究美实验是观看影片《我们为何而战》鼓舞士气(4)拉扎斯菲尔德与两级传播理论,即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人民的选择》(5)李普曼与《舆论学》美议程设置提出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受《梦的解析》影响深5、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伟大的概括者《大众的传播学》《传播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6、传播学的主要流派(1)经验学派经验性的方法: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2)批判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英国默多克和戈尔丁文化研究学派:霍尔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1、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56—1978)张隆栋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二)兴起阶段(1978—1982)央视《新闻联播》开播1、第一次受众调查2、施拉姆访华19823、第一次西方传播学座谈会(三)发展阶段(1982—1997)译著出版《传播学概论》(四)确立阶段(1997—2007)复旦开设传播学课程2、传播学科分支及其研究成果(一)大众传播研究(二)人际传播研究(三)组织传播研究(四)跨文化传播研究(五)新媒体传播研究3、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一)研究焦点:新媒体、传媒经济(二)存在问题:从研究层次看,仍停留在介绍层面;从研究话题看,长期分散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1、口语传播时代特点:表述的自由性;依托人体发声传递信息,传播距离及空间有限;使用声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意义: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2、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文字特点: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性,在时间上能长期保存信息,便于记忆,储存克服了物理空间长距离的局限,可实现大面积传播文字记录的精确性,使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依据3、印刷传播时代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纸;公元7世纪唐代有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1833年,美国印刷工人本杰明.戴伊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将人类带入了大众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的贡献: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摩尔斯从华盛顿发出第一封电报,内容《圣经》电子媒介的种类:电影 20世纪初,美国发明了能放映1分钟的早期电影1903年,一批片长超过25分钟的电影故事片陆续上映1905年,美国的匹兹堡出现了5分种院线1910年,美国共有10000家放映默片的电影院广播 1906年,广播产生 1933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电视电子媒介的影响:促进经济;推动政治;方便生活;传承文化5、网络传播时代特点:信息量巨大;技术融合;信息双向流动;超越时空限制6、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融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1.人类传播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1)口语传播的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2.传播学的三大来源(1)行为科学(2)信息科学(3)新闻学3.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其理论贡献(1)五)W模式(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2)五大分析法:1.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2.内容分析3媒介分析4.针对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5效果分析(3)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承遗产4信息的外在形式:符号5.普通语义学中加“等等”为什么?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

语言并不能相应的展现事物的全貌及其变化过程,传播活动应注意语言的局限性,因此叙述事件后要加“等等”6.语言失当包括哪些内容?(1)丝线抽象(2)忽视差异(3)非此即彼(4)自我投射7.完型趋向指什么?完型趋向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总是趋向于整齐、规范、统一、完好,而力求避免残缺、凌乱、混杂、破损。

8选择性定律选择性定律是就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储存而言的,它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接触又叫选择性记忆。

它是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这么一种本能倾向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而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选择性记忆就是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之中。

9.人际传播的特征什么?人际传播的特征在于符号互动,即周而复始的编码译码。

10.两级传播理论(拉斯韦尔)所谓两级传播理论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再有少说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由于这一信息流程分为两步,所以叫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理论等于把人际传播同媒介效应结合为一体。

两极传播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舆论领袖占公众的少数,只在某方面的信息传播领域)舆论领袖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1、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且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2、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3、传播隔阂:指的是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传播权: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永井田男对符号的定义: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7、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8、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9、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0、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

12、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如书籍、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网络媒体用户等。

13、意见领袖:---在传播活动中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 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1)“Communication”的演变: 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14世纪在英语中写作comynycacion; 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 (2)“传播”一词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关于“窄播”与“广播”
著名电脑文化研究者吉尔德把两者的差异,即大众 性媒介与个人性媒介的差异比喻成火车、公共汽车和私 人小汽车(或出租汽车)的差异,由于有众多的乘客, 公共汽车不可能充足满足每个人的特殊需要,每个人的 具体要求都潜在地构成对他人需求的限制。这样一来, 公共汽车只能满足类似“最大公约数”这样一种需求,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 摄影等等。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 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二、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
是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未来研究所所长保尔·萨 佛提出的关于媒介发展的理论。他认为,在过去5个世纪 的人类传播史中,新技术、新媒介取代旧技术、旧媒介 的速度(如果可以取代的话),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 迅速、那么顺利。它往往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即所谓 的“30年法则”。
2、尽管技术的进步对媒介的演进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不是决定媒介 发展的根本力量。技术对媒介的影响, 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在历史上依此出现的媒介系 统分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 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 等非语言符号 。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

与心理学的关系
与社会学的关系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影响很大,传播学借鉴 了心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如认知理论、行 为主义理论等。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影响也很大,传播学借 鉴了社会学中的许多理论,如结构功能主 义理论、冲突理论等。
02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为传播学的产生 提供了土壤。
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数字时代的传 播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互动性,信息流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传播媒介
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是指面向广大受众的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 、广播等。大众媒介的特点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但 信息针对性不强。
自媒体
自媒体是指个人或小团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的媒介 ,如博客、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特点是自主性和个性 化。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对传媒的权力进行批判性研究,关注传媒如何塑造社会议题、影响社 会舆论。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席勒和尼尔·波兹曼等。
多元发展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传播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媒介效 果、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
态度效果
传播的信息能够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观念,使他们产生 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认知效果
行为效果
传播效果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传受双方相互作用和 影响的过程。反馈和互动是传播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有助于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和方式。
反馈与互动
传播的信息能够影响受众的行为和行动,使他们采取 相应的行动或反应。
3
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传播概述

传播概述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概述1.1传播的含义1、传播1400年前出现,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2、传播的特点: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3、传播的形态/类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4、传播的本质:极端重要性5、传播学最基本的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6、传播是传授信息的行为(过程)7、信息: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8、传播:广义。

传播是系统(自身以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

狭义。

传播是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1.2传播的类型1、传播的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2、传播的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3、自我传播是最小的一种传播4、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见的传播活动。

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四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5、群体:是指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持续地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如家庭、社团、民族等6、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如政党、工厂、学校、公会等7、大众传播:从受者角度看,包括这样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读报纸、杂志、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网等,大众传播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传者、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网站等。

8、各类传播的特点:【周期】传播的节奏、频率。

人际传播:为偶发、最没有规律的传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组织传播:有一定规律,如每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大众传播:最有规律,凡有媒介都必须顶起发送信息,并严守规律【角色】传播过程中扮演的是传者还是受者人际传播:传者和受者,可随时交替,机会均等组织传播:对传者和受者有所规定,机会往往不均等大众传播:传者和受者大体固定,机会完全不均等【反馈】: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这与角色密切相关人际传播:反馈很容易,可随时作出灵活反应组织传播:反馈比较困难大众传播:反馈更加困难【信息】:指表达规范不规范人际传播:表达最不规范,只要双方领会即可组织传播:表达则有所规范,因为必须使团体或本组织成员都能了解大众传播:表达最为规范,因为它面向大众,非如此不可。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2002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A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D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A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D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C.“魔弹”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DA.卢卡奇B.葛兰西C.霍夫兰D.霍克海默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A.卢因B.霍克海默C.施拉姆D.拉斯韦尔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D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D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CA.译码B.编码C.编码和译码D.反馈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D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A.康德B.施拉姆C.申农D.维纳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C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D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17.“魔弹论”出现于B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C.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D.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C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DA.多维单向性B.双向直线性C.单向循环性D.双向循环性20.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CA.受控B.操控C.施控D.遥控1/ 49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B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B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BA.互动对话式B.点对面C.点对点D.电子对话式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CA.自由选择的B.任意性的C.有意图的D.强制性的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C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C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C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D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社会传播D.群体传播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BA.历史比较法B.内容分析法C.逻辑归纳法D.客观描述法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CA.拉斯韦尔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二、多项选择题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传播学概论真题2013年7月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传播学概论真题2013年7月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真题2013年7月(总分100, 做题时间150分钟)课程代码:00642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非正式传播的是SSS_SINGLE_SELA 自上而下的传播B 自下而上的传播C 纵向传播D 不按组织职能线路的传播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2.大众传播的信息流动基本上属于SSS_SINGLE_SELA 横向流动B 多向流动C 单向流动D 双向流动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3.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从小到大位于第四层次的是SSS_SINGLE_SELA 大众传播B 群体传播C 组织传播D 人际传播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4.世界上最早的大众化报纸诞生于SSS_SINGLE_SELA 18世纪初B 19世纪初C 18世纪中叶D 19世纪中叶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5.传播学早期的几个奠基人中有两个来自欧洲,一个是卢因,另一个是SSS_SINGLE_SELA 拉扎斯菲尔德B 拉斯韦尔C 霍夫兰D 赖特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6.首次从学科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成果的学者是SSS_SINGLE_SELA 李普曼B 拉扎斯菲尔德C 霍夫兰D 施拉姆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7.在传播学中,认知—表述过程也被称为SSS_SINGLE_SELA 发信B 受信C 编码D 译码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8.下列传播模式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SSS_SINGLE_SELA 德福勒模式B 拉斯韦尔模式C 申农—韦弗模式D 布雷多克模式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9.在传播学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SSS_SINGLE_SELA 语义分析B 符号分析C 传播效果研究D 随机抽样研究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10.在控制实验中,要使各组被试对象的个别差异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互相抵消,对这些对象的分组应该采用SSS_SINGLE_SELA 平衡分组B 结构分组C 随机分组D 恒定分组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11.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特点,即SSS_SINGLE_SELA 客观、系统、定量B 全面、准确、完整C 客观、系统、定性D 全面、准确、规范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12.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SSS_SINGLE_SELA 控制组B 实验组C 观测组D 比较组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13.赖特对传播的功能作了重要补充和阐述,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SSS_SINGLE_SELA 信息功能B 娱乐功能C 社会整合功能D 麻醉精神功能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B14.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SSS_SINGLE_SELA “工具说”B “游戏说”C “社交说”D “麻醉说”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B15.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传播三个功能中被赖特改称为“社会化”的是SSS_SINGLE_SELA 环境监测功能B 社会协调功能C 文化传递功能D 授予地位功能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16.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中有若干把关人,他们的作用是SSS_SINGLE_SELA 相同的B 不同的C 有主次之分的D 有长期和临时之分的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17.巴斯把大众传媒的把关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SSS_SINGLE_SELA 记者B 编辑C 传媒经营者D 传媒所有者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B18.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人们对某个电视广告之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原因往往在于该广告SSS_SINGLE_SELA 播出次数太多B 播出次数太少C 画面切换太快D 画面切换太慢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19.大众传播中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SSS_SINGLE_SELA 新闻信息B 商业信息C 文化信息D 娱乐信息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20.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SSS_SINGLE_SELA 报纸B 广播C 杂志D 电视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21.德国一个物理学家在1888年用实验证明了英国科学家马克斯韦尔关于无线电波的预言。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1、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2、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3、传播的特性:(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写信、作文)、图像传播(绘画、拍照)(2)时空遍布性:从时间上从古至今、从空间上从南到北(3)行为伴随性:行为离不开传播、行为本身就是传播(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4、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5、传播与信息的关系:(1)与信息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2)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人类传播(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广义的传播中的一部分,即人类传播,传播学,即人类传播学(4)传播定义: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行为;狭义:人(自身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第二节、传播的类型1、从符号角度:口语、文字、图像、实物语言传播(口语、文字)、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从性质角度: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2、人类传播的划分方法:(1)二分法(技术、手段):亲身传播、大众传播(2)四分法(范围、规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大众传播3、自我传播:最小是一种传播,是非社会传播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上限模糊,无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组织传播: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之间的传播,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织等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第三节、传播的结构1、传播的三要素说:传者、受者、信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2、模式的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3、传播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一)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不足:1)是单向未双向 2)是孤立未联系 3)静止未变动 4)只是环节不是要素(2)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二)控制论模式传播的要素,内部结构(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美) 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反馈,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传播单的概念(3)竹内郁郎的传播单位模式(4)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三)社会系统模式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第四节、传播的功能1、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E托尔曼,人类的说话是工具,为应对环境,父母催孩子起床、马路上的问话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W斯蒂芬森,提倡游戏理论,调节身心另瑞士皮亚杰将儿童的谈话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2、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1)个人层次工具性传播:了解环境变动消遣性传播:调节身心(2)组织层次工具性传播:为决策提供依据消遣性传播:调节成员情绪(3)社会层次工具性传播: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消遣性传播:提供娱乐或调节社会大众情绪3、传播的四大功能说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是由拉斯韦尔提出,C赖特增加提供娱乐4、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相对性:传播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应关系,是相对的,即消息可有劝服功能,言论可有新闻功能,知识可有娱乐功能,寓教于乐.罗马帝国的贺拉斯双向性:传播大多是双向的,交互的6、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默顿(1)授予地位:无论人个、组织、事件,一旦被媒介传颂,即名扬天下(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违背社会规范且坚持不改的行为,一经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地得到制止(3)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耗费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负功能研究:两个环境理论: 李普曼《舆论学》:一个现实环境,一个虚拟环境(未到上海,通过渠道对上海有认识)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善人生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和自我达成预言:默顿,医院把两病员化验单弄错,病了没病了,没病了却有病了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1、19世纪末逐步形成,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1943年施拉姆创办世界第一个大众传播学的博士课程2、传播学起源于欧洲,诞生于美国,流向美洲,传到欧洲,进入亚洲3、思想来源:19世纪的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等欧洲的理论,间接地影响了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1)达尔文的进化文论,1859年,《物种起源》及《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2)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其他欧洲先驱:孔德、涂尔干、塔尔德、西梅尔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模仿理论西梅尔:德国社会学家,网络理论4、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斯韦尔 5W模式美(2)勒温把关人理论,又译卢因,美,场论,群体动力论(3)霍夫兰劝服研究美实验是观看影片《我们为何而战》鼓舞士气(4)拉扎斯菲尔德与两级传播理论,即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人民的选择》(5)李普曼与《舆论学》美议程设置提出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受《梦的解析》影响深5、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伟大的概括者《大众的传播学》《传播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6、传播学的主要流派(1)经验学派经验性的方法: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2)批判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英国默多克和戈尔丁文化研究学派:霍尔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1、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56—1978)张隆栋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二)兴起阶段(1978—1982)央视《新闻联播》开播1、第一次受众调查2、施拉姆访华19823、第一次西方传播学座谈会(三)发展阶段(1982—1997)译著出版《传播学概论》(四)确立阶段(1997—2007)复旦开设传播学课程2、传播学科分支及其研究成果(一)大众传播研究(二)人际传播研究(三)组织传播研究(四)跨文化传播研究(五)新媒体传播研究3、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一)研究焦点:新媒体、传媒经济(二)存在问题:从研究层次看,仍停留在介绍层面;从研究话题看,长期分散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1、口语传播时代特点:表述的自由性;依托人体发声传递信息,传播距离及空间有限;使用声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意义: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2、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文字特点: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性,在时间上能长期保存信息,便于记忆,储存克服了物理空间长距离的局限,可实现大面积传播文字记录的精确性,使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依据3、印刷传播时代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纸;公元7世纪唐代有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1833年,美国印刷工人本杰明.戴伊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将人类带入了大众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的贡献: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摩尔斯从华盛顿发出第一封电报,内容《圣经》电子媒介的种类:电影 20世纪初,美国发明了能放映1分钟的早期电影1903年,一批片长超过25分钟的电影故事片陆续上映1905年,美国的匹兹堡出现了5分种院线1910年,美国共有10000家放映默片的电影院广播 1906年,广播产生 1933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电视电子媒介的影响:促进经济;推动政治;方便生活;传承文化5、网络传播时代特点:信息量巨大;技术融合;信息双向流动;超越时空限制6、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融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传播学概论》简答论述名词解释(新版)

《传播学概论》简答论述名词解释(新版)
11.大众传播的受众有什么特点?
答:1广泛性,大众传播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传播活动,因而决定了它拥有人数众多的受众,而且受众成员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而不限于某个狭小的范围
2混杂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复杂的,异质的,由特点各异的受众成员组成。他们表现出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16.简述媒介控制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答:每个社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
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
答:1研究总体中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3课题研究的时间,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4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
9.简要评价一下拉斯韦尔的“5W”理论。
答: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这个模式。由于这一模式各个五一节的第一个英语字母都是W,故称5W模式。谁,说什么,对谁,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
新闻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新闻是信息的一种形态,是信息“大家庭”中的一个主要成员。新闻源于信息,而又终于信息;新闻的特点:1新闻要求具有强烈的时效性2新闻要求具有完整,连续的总体性3新闻信息要求公开传播,为众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种“大传播”的信息4新闻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8.确定样本大小的四个因素是什么?
研究者通过这项研究否定了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
其中包括: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或迄今所持有的政治态度)2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可能产生的三种效果:1强化效果2“结晶”效果3“改变”效果)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关于传播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之闻。

”英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

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等等。

二、关于话语研究话语研究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话语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所谓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三、传播的五种话语(一)传播是传递1、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

立邦漆《龙篇》(二)传播是控制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1948年,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提出了控制论。

维纳认为,社会过程充满着偶然性,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立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传播学的诞生,也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一话语兴起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信息:即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信息,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广义的传播,而是其中一部份,即人类传播传播的定义:广义:系统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受信息的行为第二节从符号的角度,把传播分成口语,文字,图像,实物语言传播(口语,文字) 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人类传播: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大众传播的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人际传播特点:人自身+机械化,规模:少数人,空间小,周期不规则,角色,随时可以替换,反馈灵活,信息不规范组织传播: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特定,较多数人,空间中,周期较规则,角色有所规定,反馈有点困难,信息较规范大众化传播特点:手段机化,电子化媒介,规模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大周期规则,角色固定,反馈十分困难,信息规范模式: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线性模式:5W 拉斯韦尔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5W贡献: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R 布雷多克7W 在5W的基础上加了情境动机控制论模式:其主要贡献在于明确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更科学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社会系统模式: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从功能性分为传播可分为工具性和消遣性李普曼人生活在两个环境里现实环境虚拟环境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结果就是现实自我达成的预言: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面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为现实第二章威尔伯,施拉姆创办了世界上和一个大众传播学的博士课程,1947年,创办了最早的传播研究所,是第一个被冠以传播名称,并能授予学位的学术单位传播学缘于欧州,诞生在美国拉斯韦尔与5W模式勒温与把关人理论霍夫兰与劝服研究拉扎斯菲尔与两级传播理论李普曼与<舆论学》施拉姆是传播学领域的创始人传播学两大流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1997年,孙旭培主编的《华夏传播论》出版,是国人试图推进传耿学本土化的一次尝试2002年,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CAC选举张国良为首任会长,这是中国传播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学术共同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章人类传播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口语特点:口语具有表述的自由性口语传播主要依托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口语使用的声音符事情,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口语传播的意义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语言体现了媒介最基本的功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文字传播特点克服了口语的转瞬即逝性克服了物理空间和距离的局限文字记录的精确性印刷传播时代德国工匠古登保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告字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1833年,本杰明,戴伊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使大众化报纸的风潮席卷西方世界,装人类带入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挣脱了印刷必不可少的物质电子媒介的种类:电影,广播,电视,电子媒介的影响:促进经济推动政治方便生活传承文化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发挥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放映,打印等多种工能的信息传播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信息量巨大技术融合信息双向流动超越时空限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被誉为20世纪的思想家,先知,圣人,以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论断闻名全球高登指出媒介融合的形式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的融合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詹金斯阐述了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技术融合典型意义上的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全球融合电子报纸之父罗杰媒介综合集团的经验,以佛罗里达的《坦帕先驱报》为中心,被称为:坦帕模式是旧止前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种媒介融合实验媒介融合的前景一,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二,受众需求使媒介产为融合进一步向跨集团方向发展三,媒介融合将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产生重在影响第四章大众媒介舆论监督内容首先要保证媒介与公民的知情权,这是舆论加大产的前提前件在强调新闻自由的基础上,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能有效制约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自由传达思想与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这新间自由之父,杰弗逊总统明确主张,报纸应对政府提供一种其他机构无法提供的监督作用一般认为,超过500万人使用的媒体,才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传播寓于社会之内社会对传播的影响:社会的分层为传播的阶梯性提供了可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传播的发展水平传播对社会的作用:协调社会发展监视社会环境塑造社会形象促进人个的社会化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施拉姆等人的报刊四种理论:主要论点是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分析总结了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15世纪中叶报刊是国家的仆从,维掮五友的权威和利益,绝对服从政治权力,国家或政府有权对报刊等出版特进行事先审查和严格控制。

不能散布对政府不好的消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自由主义理论:17世纪未,19世纪盛行主要原则是任何人都拥有新闻,出版自由不必经过下政府当局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当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息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论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何证《论出版自由》观念这种东西可以放到公开市场上比较,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不应该由权威的机构来衡量,而应该由每一个人根椐自己理性能力来判别社会责任理论否定了绝对的自由大众自由与大众媒介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从和社会利益负责,对社会负责,政府不再是旁观者,当大从利益受到损害时,政府应出面管束媒介的行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是集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变体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了《新闻工作者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媒介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这一守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新闻伦理准则的文件新闻专来主义的核心理念:客观性公共利益至上第五章大众传播对文化的积极作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大众传媒是维护主流价值观念的有力工具大众传媒是促使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平台、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湮灭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全球化,跨文化传播,作为学术概念,都于1959年首次提出。

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体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的,反之亦然跨文化传播:指来自不同文化系统的人个,群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偏见:指对某一文化群体负面,消极,甚至带有贬低诋毁性的观点,而且由于个体情感的深度卷入,很难在形成后加以改变或匡正,反而容易收起文化歧视大众传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传递和解释经济信息监督市场秩序刊载商业广告以刺激和满足消费需要发展媒介产为以丰富经济主体经济对传播的决定性影响经济体制制约传播的功能发挥经济体制决定大众媒介的动作方式经济发展为大众传播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印刷媒介产业:报纸产业,杂志产业,出版产业第一张近代意义上的周刊报纸《新闻报》在德国诞生。

电子媒介产业:广播,电视产业,电影产业。

互联网产业:广告与媒介产业国际新闻传播产业巨头鲁伯特,默多克,创立了闻名全球的默多克新闻集团,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传媒之一新闻集团的媒介集团化启示深化改革,跨媒体发展横向联合,多种经营第六章人际传播三个核心要素:个人信息传播及意义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的特点:社会性互动性灵活性个体性人际传播手段的类型: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其他媒介物网络人际传播手段的特点:从载体和方式看,网络人际传播生成了网络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系统从范围和对象看,网络人际传播具有了广泛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从性质和关系看,网络人际传播更加放松,平等和自由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黄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群体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具有一种依存关系和共同感群体和组织的区别从形成的途径看,群体自然形成,组织是基于社会需要,按照社会契约而为为地加以建立的从行为的规范看,各体中行为规范不是很严格,活动余地大,组织成员互动严格按照规章进行从内部结构看,群体显得松散,示必形成一定的层级,组织通常具有权威分屋体系,等级制群体意识:指一定人群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为群体的实践,利益和需要服务的群体规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维系作用认知的标准化作用行为的定向作用惰性作用群体规范作用: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群体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集群行为:它与处在既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组织传播的媒介手段: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识别系统宣传下行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信息过载或信息泛滥传播时间安排不当信息受到过虑和改变信息反馈欠缺或不足上行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过滤延迟缺少直接沟通公众:就是由很多这样的个体组成的松散的群体公众表达:普通民众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言论互联网时代公众表达的特征:与传统的公众表达相比,网络公众表达的主体更多元与传统的公众表达相比,网络公众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与传统的公众表达相比,网络公众表达的情绪中的非理性成分增加与传统的公众表达相比,网络公众表达中的意见领袖作用甚为突出大众传播要素:传者,信息,大众媒介,受众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大众传播特点:受众性质是数量多,异质的,匿名的传播性质是公开的,稍纵即逝传者性质是复杂的组织大众传播过程界定:公共性,迅速性,短暂性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受众特征发生了改变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传者身份发生了变化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传播手段兼容并包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提供娱乐传播的四大功能网络大众传播的负面问题垃圾信息泛滥网络暴力肆虐责任意识淡薄国际传播:跨越国际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特点:目的,频道,传输技术,内容形式,文化影响,政治本质国际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全球性重在事件报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跨国传梅集团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主角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正在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路径第七章传者的定义与类型以空间形态分为:直接传者与间接传者以角色特点分为:普通传者与专职传者以对象性质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者的特性:代表性自主性专业性机构性传者的权力: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编辑权秘匿权安全保护权版权传者的义务:不泄漏国家机密,法庭秘密,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义务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的义务尊重采记对象个人隐私的义务不以权谋私,不行贿索贿的义务与职业相关的契约性义职业信息传播角度可分为:收集信息,制作信息,发送信息,收集反馈信息收集信息原则:目的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受众的权利传布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隐私权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受众受众"市场"商品"论――关于受众角色的理论使用与满足论――关于受众行为的理论制码,解码论――关于受众生产意义的理论霍尔模式:支配/霸友立声:受众与制作立场一样协商立场:受众对电视符号不完全同意又不完全否定对抗立场:受众有自己的见解,作出与制码完全相反或相异的解读观展/表演论――关于受众接触,参与媒介的理论一种特殊的积极受众:粉丝:技巧熟练的媒介使用者病态与非理性:着迷的孤独者与歇斯底里的群众富有辨识力与创造力,盗猎者与游牧民新媒介环境下传受角色与互动关系的突破受众与传者之间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受众的话语权得到空前扩张受众的社会网络得以强力括展新环境下的负面问题: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麻痹作用,吞噬时间新媒介的信息内容:娱乐至上和深度缺失新媒介的信息质量:真伪难辩和良莠不齐新媒介的传播话语权:平等中隐含的不平等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媒介素养: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新媒介素养以兴利除弊二.正确看待网络中的转型期社会冲突以审时度势1.发挥安全阀作用2.谨防网络3.理性使用网络第八章佩思基金研究可以说是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传播效果研究意见领袖的三个特征:水平型单数型活跃型从认知到决定的过程获知阶段关心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知识沟成因:社会经济状况的好差,受教育的程度现存的知识信息量与知识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好的更愿意与社会联系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记性大众媒介的本身就显较高社会阶层的人而使用的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不同函化:受众在媒介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社会认知模式认知真实,收视动机,个人的直接经验,节目内容与选择性收视,社会结构第三人效果:开拓性科学性创新性中国在传播学发展深入解读经典理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高度重视新媒体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