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

合集下载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行体制述略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行体制述略

n y 是 中世 纪 拉 丁 文 化 复 兴 的 结 果 大 学 一 词 英语 称 u ’ t i e
a
i
t y

来 自拉 丁 文
u ( ,

n i
v e
r
i t
, s
,
原 意为 社 会 团体
s
最 初 指 为教 学 或 研 究 高 深 学 问而 织 组 起 来 的 一 个 社 团
,
后 来
“u
in
v e r
年 已与 波伦
( 12 7 4
萨 莱 诺 ( 意 ) 和 蒙彼 利 埃 ( 法 ) 等成 为 独 立 的 学 者 团 体 贝 利奥 学院 ( 成 立 于

1 2 5 7年 ,
牛津 大 学 已 自 年

称 成 为教会 仅 次 于 巴 黎 的 第二 所大 学 和大 学学 院 (
12 0 9 年
,
1 2 6 6年 )
英 国 高 等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史 和 现 行 体 制 述 略
杭州 大学


王 承 绪
历 史的发 展
,
英 国 高等 教育
,
,
历 来 指 大学 教 育

,
木 世 纪 六十 年代 高等 教 育 改 制
,
建 立双 贡 结 构
,
高等
教 育 分 自 治 的 大 学 和 公 立 的 多科 技术 学 院 及 教育 学院 两 个 部 分
。 ,
苏格兰 的 爱 丁 堡
,
地 处 大城 市
,
,
和 市 内 各阶 级 的生 活 联
,
系 比 较 密切
社会 关 心 并 参 与 大学 的 管 理 和 工 作

1850s―1950s: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百年溯源共18页

1850s―1950s: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百年溯源共18页

1850s―1950s: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百年溯源一、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形成的历史脉络英国的选拔性考试最早起源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荣誉学位考试。

而考试在英国真正得到认可并大规模实施则是在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1837-1901),这是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是工业革命的顶点,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考试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工具。

高校入学考试制度也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在百余年(1850s-1950s)内逐步形成。

(一)伦敦大学:英国入学考试(Matriculation)的发轫英国大学早在十二世纪就已出现,其时主要受制于教会和朝廷。

尽管如此,大学在学校教学、管理、行政人员选举任免等方面仍有极大的自主权,这一传统沿袭至今。

[1]到十七世纪左右,随着文艺复兴、新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大学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教会实力减弱,朝廷逐渐控制大学;绅士、贵族势力发展迅速,大学教育成为贵族、绅士以及比较富裕的实业家的特权。

由此导致长期以来英国大学入学对象首先是英国圣公会成员,其次是考虑学生的“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门第和血统”[2]。

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原来的古典大学已不能满足需要。

而伦敦作为首都,人口增多,财富聚集,尤其是“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长期以来为上层社会和国教派教徒所垄断,而激进派、非国教派和功利主义者争取在这两所古老大学中争夺一块地盘又毫无结果”[3],建立一所新大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1826年集资创办的不受教会管束的新型大学――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应运而生。

伦敦大学是为中产阶级而设的,这是伦敦成为“世界工场”的中心时商业和管理人员职业极大扩张时期越来越富裕的群体[4]。

但牛津、剑桥的保守势力以及英格兰教会极力反对,并在离其不到2英里的地方建起了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

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背后有着多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

本文将自康德法通过义务教育法案创立的启蒙普通学校开始,讨论了英国在19世纪末期的高等教育体制演化,以及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期的改革过程。

最后,本文将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研究,总结出相关的启示,以供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英国,二元制,一元制,动因引言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还与国家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社会进步紧密相关。

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经常发生,而其中的动因多种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研究,分析其动因,以期为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二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一开始采用的是二元制,即将大学分为两个部分:一类为教授文学、社会科学和法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大学;另一类则为工程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实用学科的职业学校。

在这个体制中,学术大学被视为高等教育的顶点,职业学校则被认为是为实施职业教育和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员而设立的。

二元制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科学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的学术大学却对此不能满足。

其次,职业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往往被视为次等人才,缺乏与学术大学相当的地位。

此外,职业学校也面临着质量控制和培养方法的问题。

因此,英国高等教育体制迫切需要改革。

二、社会变革引发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在20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英国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作者:陈宝华来源:《高教探索》2009年第04期提要:本文从历史纵向角度追溯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历程,分析其变迁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高职教育;启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历程近年来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

导致1992年英国废除二元制的因素是什么?这对探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什么启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与实践直接相关的问题。

一、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由“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1965年4月,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大臣克罗斯兰(A.Crosland)在伍尔维奇多科技术学院发表演说,宣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双元制”。

按照双元制,英国高等教育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以大学为代表的自治部门;另一部分是以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代表,属于公共部门。

克罗斯兰认为,统一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按照阶梯原则实行分层,大学在上层,其他院校在下层。

两类院校最重要的区别是:大学是自治的,可以获得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资助,且有学位授予权;而公共部门的院校则属于地方管理,经费由地方资助,且自身无学位授予权。

[1]1966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将巴思等8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并将原有90多所独立学院合并为30所与大学平起平坐的多科技术学院,使之成为二元制中“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

这一决策的出台受到大学校长委员会以及拥护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民主进步人士的批评。

5年后,克罗斯兰本人也承认“犯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错误”[2]。

1987年4月,议会和下议院发布了《高等教育:迎接挑战》白皮书,认为多科技术学院和地方学院应当脱离地方政府,并决定改组大学拨款委员会为大学基金委员会,建立多科技术学院和学院基金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的资金筹措和分配。

1988年《教育改革法》公布后,两个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二元制中大学与非大学的结构与经费两部分联结起来了。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

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不断的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越来越好地学习。

——中国驻英国使馆前教育参赞王百哲一、英国教育制度现状及其学制英国的学校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英国(约公元6世纪)开始的。

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复辟以及工业革命等发展演变过程,老学校制度的保留、新学校制度的诞生,造成教育面貌具有保守与创新的折中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恢复教育,继1943年英国政府发表《教育改革》白皮书之后,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议会上提出了教育法案,被通过。

《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教育法》,这个法案为英国战后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嗣后,相继产生了近20个教育法,是对《1944年教育法》的修正或补充。

(一)英国教育在行政上长期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执,现行行政体制是折中的产物1.北爱尔兰的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由北爱尔兰教育部全权掌管。

2.苏格兰则是初等、中等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掌管,大学由中央领导管理。

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还领导和管理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

3.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脱离中央,归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

与“教育和科学部”差不多是平行的英国教育行政机构还有:陛下督学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指导;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任务是对各级教育的课程以及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大学拨款委员会,了解大学情况,对拨款提出建议,帮助制定大学发展规划。

地方教育行政是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也有督学。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规定课程和教材,校长有决定权。

(二)现代英国的学制由原来的双轨制演变成多轨制英国历来的教育法规都没有规定教育目的。

英国的学位制度发展历史

英国的学位制度发展历史

英国的学位制度发展历史
英国的学位制度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中世纪晚期的13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成立,这两所大学是英国最早
的高等教育机构。

最早的英国学位制度是建立在教会法(canon law)基础上的。

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教会颁发的批准并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这些学位主要是授予在神职人员培养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英国的学位制度经历了一
些变革。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牛津和剑桥大学开始逐渐与
国家机构联系紧密,国王开始对学位授予进行监管。

这也标志着英国学位制度的国家化和中央集权化。

18世纪和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高等教育需求迅速增长。

这时候很多新的大学开始成立,一些旧的大学也经历了扩张和改革。

这个时期,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开始普遍并普及到更多的领域,不再局限于神职人员培养。

20世纪初期,英国的学位制度进一步完善。

大学开始设立更
多的专业学位,例如法学和医学学位。

随着大学科研的发展,博士学位也逐渐成为更为普遍的学位类型。

21世纪以来,英国学位制度继续不断发展和变革。

大学间的
竞争更加激烈,学位质量的评估和监管也更加严格。

同时,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开始越来越多地与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同教育机构和专业领域对学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英国的学位制度经历了从教会授予学位到国家监管和商业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演变,学位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适应。

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

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

2021年第5期高教探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冯磊摘要:缘于深厚的大学自治传统,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经历了从“惰性政治”到“绅士政治” 再到“利益政治”的缓慢而独特的演变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高校无法满足时代需求一直是引发高等教 育行政机构重大转折的关键原因。

随着时代转折,英国高等教育行政机构设置越来越专业化,行政授权越来越 明晰化,权力运行刚性不断增强,行政决策从依靠学术人员到依赖牛桥精英圈的私人关系网络再到由政府各部 门复杂利益网络驱动,而学术人员影响力不断减弱,引发我们对当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深思。

关键词:高等教育治理;行政机构;历史演变;制度变迁;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离不开政府参与,政府高等教育 行政机构的发展决定了整个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演 化。

[1]英国一直有其独特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为世 界贡献了诸多高等教育治理经验,其高等教育治理 模式的发展同样与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联 系密切。

英国大学自治传统深厚,长期警惕政府行 政介入,因而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发展极为缓 慢,形成了独特的演变历程。

推进政府高等教育行 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是完善国 家行政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 重要基础。

本文意在通过分析英国政府高等教育行 政机构的演变,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行政机构设置 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提供更多 实践参考。

政府在某一公共领域的行政机构设置及其运行 规则塑造了政府在该领域事务中决策活动的形态,构成了该领域的政治基本要素。

[2]本文根据英国政府 高等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及其运行规则的典型特征变 化,将其演变过程分为惰性政治、绅士政治和利益 政治三个时代。

为了揭示演变过程,本文将解决以 下三方面问题:第一,针对每个时代,探讨是怎样 的社会背景变化引起怎样的新冲突,继而引发英国 政府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重大调整。

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演变研究研究背景:英国的大学制度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革和调整,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

自1945年以来,许多重要的政策和决策已经对英国大学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包括1970年代的布朗报告和1990年代的皮特斯报告,这些改革促进了大学的发展和变革,也对英国的国家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大学制度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和经济的影响。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大学制度,揭示出宏观大学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深入探讨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变化,以及政策和决策对大学制度的影响,揭示出宏观大学制度的演变特点和变化趋势。

在研究过程中,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制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变化,包括1945年后的大学扩招政策、布朗报告和皮特斯报告等重要政策和决策的实施对大学制度的影响等。

2.大学制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大学制度的组织形式、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学院制度等,并探讨其变化原因及其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的影响。

3.大学制度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分析大学制度对国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的作用,同时讨论其贡献的变化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深入探讨20世纪英国宏观大学制度的演变规律和历史背景,并揭示出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本研究将提供大学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大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

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不断的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越来越好地学习。

——中国驻英国使馆前教育参赞王百哲一、英国教育制度现状及其学制英国的学校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英国(约公元6世纪)开始的。

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复辟以及工业革命等发展演变过程,老学校制度的保留、新学校制度的诞生,造成教育面貌具有保守与创新的折中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恢复教育,继1943年英国政府发表《教育改革》白皮书之后,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议会上提出了教育法案,被通过。

《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教育法》,这个法案为英国战后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嗣后,相继产生了近20个教育法,是对《1944年教育法》的修正或补充。

(一)英国教育在行政上长期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执,现行行政体制是折中的产物1.北爱尔兰的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由北爱尔兰教育部全权掌管。

2.苏格兰则是初等、中等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掌管,大学由中央领导管理。

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还领导和管理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

3.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脱离中央,归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

与“教育和科学部”差不多是平行的英国教育行政机构还有:陛下督学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指导;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任务是对各级教育的课程以及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大学拨款委员会,了解大学情况,对拨款提出建议,帮助制定大学发展规划。

地方教育行政是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也有督学。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规定课程和教材,校长有决定权。

(二)现代英国的学制由原来的双轨制演变成多轨制英国历来的教育法规都没有规定教育目的。

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

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

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摘要:英国大学制度以其古老、传统和特有的形态等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范式。

它代表了一种世界性大学发展所要求的制度价值取向,是我们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英国政府与大学大学制度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曾经发表过言论说:“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

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

”【1】制度的问题随着改革和人们研究问题的深入,成了关注的焦点。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正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言:“大学要完成其使命,还有许多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开展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促进大学制度现代化,是我国大学完成其使命的需要。

”【2】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关于大学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发表过看法,总体来说,大学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即“大学自治”和“大学他治”两个层次。

也即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大学和大学的关系。

【3】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制度的产物。

英国大学制度以其古老、传统和特有的形态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范式。

它代表了一种世界性大学发展所要求的制度价值取向,是我们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依据。

探讨英国大学制度演变过程对于准确把握英国大学制度的特点以及建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国大学制度的形成时期12世纪中下叶,牛津大学逐渐建成,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牛津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下半期,当时天主教会主宰的学术领域中经院哲学盛行,教士的讲学活动十分频繁。

13世纪初,剑桥大学也逐渐建成。

随后在两所大学中建立了若干所学院、学院制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两所大学得以不断完善,出现了神学、宗教学和罗马法、哲学、医学和人文学的教授,从而成为英格兰的学术中心。

英国留学 了解英国大学发展史

英国留学 了解英国大学发展史

了解英国大学发展史英国这个国家不乏一些颇有历史的城市,有些城市就因为一所学校而成名就像牛津。

英国有历史悠久的老式学院制大学也有一些发展迅速的新兴大学。

小培莘教育为计划英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了全面完整的留学信息,量身定制留学方案,欢迎您咨询培莘教育,相信也能为您带来非常有用的资讯。

英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大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老式学院制大学:12-13世纪这些大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的学院制度。

学院完全自主它们的财产,政务和内部事务,但是大学授予学位和确定能被授予学位的学生条件,学生只有被学院接受才能成为该所属大学的学生。

举例说,申请牛津或剑桥大学,首先要获得大学的认可,然后再申请学院。

如果没有被学院接受你,你同样不能被大学录取而成为它的一员。

所以只有其中一个学院接受你,你才能成为大学的学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院并不代表科系。

代表院校:杜伦大学,牛津大学。

2、老式苏格兰大学:15-16世纪英国6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中有4所位于苏格兰,苏格兰以其教育质量、学生和学者所产生的持久影响而闻名于世。

代表院校: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阿伯丁大学。

3、红砖大学:19世纪中-20世纪初这些“城市”大学大多源自于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成立于大城市的学院,后来它们成为大学,有了自己提供课程的权利,之前它们所授予的课程得到是我们之前提过的伦敦大学校外学位证书。

市立大学的另一个称谓就是更广为人知的红砖大学。

红砖大学只是一个概称,并没有很明确的名单,一般泛指所有成立与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创立于英格兰工业城市,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大学特许,以中产阶级平民教育为目标的中生代大学。

该称谓主要是有别于牛津和剑桥大学,是英国中坚力量的老牌名校。

代表院校: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

4、大学联盟:19世纪末伦敦大学联盟: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简称UOL)是一所由多个独立的学院大学联合组成的学府(联邦制大学),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伦敦大学,这是一个大学联盟,旗下各个学院大学都是独立的实体,进行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独立排名。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影响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影响深远,为何?因为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大国,教育制度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和其影响。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英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数个时期。

1. 第一期:公益学校公益学校起源于18世纪,主要是为贫穷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

在此期间,公益学校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如“查理二世基金会”(Charity School)和在19世纪初“国家公益学校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Poor in the Principles of the Established Church)的创建。

公益学校通常是由教堂或地方慈善机构资助,并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

2. 第二期:私立学校从19世纪初开始,私立学校开始崛起。

主要是为富裕家庭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通常具有强烈的社交价值。

由此发展出了很多优质的寄宿学校,如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

3. 第三期:公立学校19世纪中叶以后,公立学校开始逐渐兴起。

这些学校通常是由政府资助的,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教育服务,其中包括爱丁堡学校和万德沃思学校等。

总的来说,这三个时期可以说是英国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经历的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教育法的制定英国历史上,多次进行了有关教育的改革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法(Education Act)的制定。

1833年,教育法颁布,对公益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842年,公立学校法颁布,建立了政府资助子女贫苦的工人教育的制度。

这个法案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成年人和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也为日后的教育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1870年教育法的出台使得教育成为了给予全国子女和机会的可能。

此法案适用于更大的人口,并且是将教育开放给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里程碑。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研究
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萌芽期(19世纪以前),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大学治理机构普遍是学术人员占主导,在长期
缓慢发展中形成了学者自治的传统;第二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勃发期(19世纪到1945年),这是英国大学兴起时期,不同大学治理机构模式不断涌现,大学治理机构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第三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调整期(1945年到1992年),二战后公共资金在大学财政来源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治理效率,这一时期原有
很多大学的两会制治理机构模式趋向衰弱,逐渐调整为一会制治理机构模式;第四阶段,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的转型期(1992年至今),在这时期英国“新大学”出现并形成了新型治理机构模式,原来的治理机构在新型治理机构的影响下逐渐转型并革新。

通过对英国大学治理机构发展历程的综合分析,进而在概况其特点和历史经验,以及分
析对我国大学治理启示的基础上,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学治理机构的良好运行需要政府、社会、校内多方参与和支持;第二,良好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大学治理机构的功效;第三,大学治理机构的校外人员主导模式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第四,大学治理机构既要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也要保持大学自身的特点;第五,
大学治理机构的建构与运行应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英国教育制度演变历史和特点

英国教育制度演变历史和特点

一、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进,英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又创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如威尔士大学和伯明翰大学。

同时,在19世纪成立的一批城市学院也先后改为大学。

由此,英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大学的发展进入了持续增长期。

相继建立了诺丁汉大学、基尔大学、艾克斯特大学等。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的大学已经超过了20所。

但英国的高等教育依然保持着“重质量、轻数量”的“精英教育”模式,这使得英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推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罗宾斯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这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正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此后,英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

1987年后,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5%左右稳定地提高到了15%以上,这标志着英国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已经完成。

为进一步理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大学与多科学院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英国议会于1992年通过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决定废除高等教育双轨制,建立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所有符合条件的多科技术学院全部升格为大学,从而建立了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

此前已建立的大学被称为“皇家特许大学”或“老大学”,而新升格的大学则被称为“法规大学”或“新大学”。

类型:一、高等教育机构1992年英国《扩充与高等教育法》公布实施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分水岭,该法案结束了自1966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一批多元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及设计学院四大类。

1、大学大学是完全独立的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和干预,自行决定开办的课程、教学和评审课程的方法,以及确定课程名称。

以前大学自己负责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现在所有大学都设有校外主考员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观态度进行评审,确保所有大学的质量和水平。

英国近代学校制度

英国近代学校制度

英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英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变革。

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近代学校制度逐渐形成,并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基石。

一、初等教育在18世纪末以前,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负责。

慈善学校为贫苦家庭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其中著名的慈善学校有“基督教知识促进会”和“海外福音宣传会”。

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导生制,即教师先教授导生,再由导生教授其他学生。

这种教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匮乏的问题。

1833年,英国政府开始关注教育问题,颁布了《初等教育法》(Forster's Act),对初等教育进行改革。

该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同时,对5至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世俗科目和宗教科目。

二、中等教育19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文法学校、新兴中等学校和公学。

文法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新兴中等学校则面向中产阶级。

公学作为英国绅士的摇篮,以其严格的教育和管理著称。

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Forster's Act),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相衔接,形成了双轨制。

20世纪初,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入,建立了现代中学,为工商业科目提供了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覆盖面。

三、高等教育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主要以古典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主,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和贵族子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新大学运动,以曼切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为代表,开设了新的学科和专业,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20世纪初,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入。

1902年,英国颁布了《大学和学院法案》,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古典大学与其他大学平起平坐,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四、教育思想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教育思想的推动。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启示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化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而在各国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中,英国大学的治理制度一直备受瞩目。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具体模式以及理念的变迁,对于中国大学治理体制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维多利亚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并至今仍不断完善。

在早期,英国大学的治理模式以国家主导为核心,教授职位由国王亲自选择。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深入,学术界对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大学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在《赫尔斯—爱德华兹条款》的推动下,大学内部逐渐实现了民主化和自治化。

议会治理模式成为主流,由内部各元素组成的议会负责制定学校的政策和决策。

与此同时,各学科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也得到了明确的划分和管理。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国大学治理再度发生变革,进一步加强了学术自由、民主参与以及卓越研究的地位。

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独立性的确立,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更加公正和专业化。

与此同时,大学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也逐渐与老师和学生相关联,形成了共同决策的模式。

近年来,英国大学治理制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变革。

全球竞争力的加剧、市场化的推动以及资源利用的优化,使得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及时调整。

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趋势使得大学内部管理趋向企业化,高校成为了半自治的事业单位。

决策权逐渐集中在少数行政领导和董事会的手中,民主参与的空间有所收窄。

那么,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变迁对中国大学的治理体制有什么启示呢?首先,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演进表明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和民主参与原则,保持开放和包容心态,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决策,共同治理学校。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高 教 探 索
20 0 9年第 4期
Hi h r En o
英 国高等教 育体制变迁及 其启示
陈 宝华
提 要 :本文从历史纵向角度追溯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 变迁的历程 ,分析其变迁的原 因,
并进 一步 阐述其 对我 国高职教 育发展 的启 示 。
金 委员会 .同时 撤消 18 99年才设 立 的大学 基金 委员

制” 的变 迁
16 年 4月 ,英 国教 育 与科学 部大 臣 克罗斯 兰 95 ( Col d A.rs n )在伍 尔维奇 多科技 术学 院发表 演说 ,宣 a
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 “ 双元制” 。 按照双元制 ,英国高等教育被分为两部分 。一 部分是 以大学为代表的 自治部 门;另一部分是以技 术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代表 ,属于公共部 门。克罗斯 兰认为,统一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按照阶梯原则实行 分层 ,大学在上层 ,其他院校在下层。两类院校最 重 要 的区 别是 :大 学是 自治 的 。可 以获得 大 学拨 款 委员会的资助 ,且有学位授予权 ;而公共部门的院 校则属于地方管理 ,经费由地方资助 ,且 自 身无学 位授 予权 。【 l 】 16 9 6年 ,英 国教育 与科 学部 颁布 了 《 于多科 关 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 白皮书,将巴思等 8 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并将原有 9 多所独立 o 学院合并为 3 所与大学平起平坐的多科技术学院 , 0 使之成为二元制中 “ 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 。这一 决策 的出台受到大学校长委员会 以及拥护 16 年 93 《 罗宾斯报告》的民主进步人士的批评。5 年后 ,克 罗斯兰本 人也承认 “ 了一个令 人 吃惊 的错误 ”】 犯 【 2 。
年 《 教育改革法》公布后 ,两个基金委员会正式成 立 。从 而使 二元 制 中大 学 与非 大学 的结 构 与经 费两 部分联 结起来 了。 19 年 5月 ,教育 和科 学部 公布 91 《 高等教育 : 一个新的框架》 白皮书,建议废除高等 教育二元制 ,建立一个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 。这个 新框架的主要特征包括 :建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 允许多科技术学 院及其他合格 的学院升格为大学 。 时任首相梅杰认为 , “ 我们的改革将主要结束大学 与多科 技 术学 院和其 他 学 院之 间 日益严 重 的人 为 区 分 ” 92年英 国颁 布 《 。19 继续 和高等 教育法 》和 《 苏格兰继续和高等教育法》 ,宣布成立高等教育基

英国大学学分制度科普

英国大学学分制度科普

学分计算
学生的学分将根据其完成的课程和成绩进 行计算,一般而言,通过课程可以获得相 应的学分,未通过则不能获得学分。
学分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考试
01
最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包括笔试、口试和面试等。
论文
02
学生需要提交一篇关于课程内容的论文,以检验其理解和应用
能力。
实习或项目
03
学生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实习或完成一个项目,以增加实践经
灵活性增强
英国大学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学分制度,允许学生更加自 由地选择课程和学习路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和学习兴趣。
与国际接轨
英国大学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教育体系接轨,推动学分制 度的国际互认和转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学习和交 流机会。
学分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全球化推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学分制度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主流趋势
建立学习小组
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互相 监督和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留学生如何合理安排选课与学习计划
制定学业规划
留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制 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包括选课、学习计划和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
留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得到 充分的复习和预习,避免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学业压 力过大。
如果学生未能通过某门课程的考试, 可以参加补考;如果补考仍未通过, 可能需要重修该门课程。
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的实践经验分享
跨校选课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之间选修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互认
不同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各自的学分,方便学生转学或跨校选课。
注意事项
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时需要注意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和学分 分配情况,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制度创新: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化与变迁

制度创新: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化与变迁

制度创新: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化与变迁2023年,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变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化与变迁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从英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英国教育经历了从封建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制度和资源共享的重大演变。

在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为私塾或寄宿学校。

这些学校主要面向富人家庭,因此,教育并不是普及化的。

在这个时期,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非常少。

只有在教育改革家的强烈呼吁下,英国政府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将教育列为国家重要事项,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20世纪初,英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以获得免费的教育。

到了二战后,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21世纪的英国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培训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教育制度的不足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学院”模式——让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与学者一起管理、运营学校。

学院式管理模式的引入,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实际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可以在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进行实践、学习企业合作经验和创业能力。

这种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另外,英国政府还在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改革。

他们提出了“创新教育法”,鼓励教师创新,解放教育思想,将课程从死板的学科进展转变为更为活跃的、充满灵活性的主题,鼓励学生领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此外,英国政府还在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投资了大量的资金。

他们鼓励学校之间合作共享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跨地域、跨国家的资源分享和教育协同。

总的来说,英国教育制度的演化与变迁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

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英国教育制度正在向着更加开放、自由、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展现了一个新的教育时代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摘要:英国大学制度以其古老、传统和特有的形态等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范式。

它代表了一种世界性大学发展所要求的制度价值取向,是我们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英国政府与大学大学制度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曾经发表过言论说:“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

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

”【1】制度的问题随着改革和人们研究问题的深入,成了关注的焦点。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正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言:“大学要完成其使命,还有许多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开展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促进大学制度现代化,是我国大学完成其使命的需要。

”【2】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关于大学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发表过看法,总体来说,大学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即“大学自治”和“大学他治”两个层次。

也即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大学和大学的关系。

【3】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制度的产物。

英国大学制度以其古老、传统和特有的形态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范式。

它代表了一种世界性大学发展所要求的制度价值取向,是我们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依据。

探讨英国大学制度演变过程对于准确把握英国大学制度的特点以及建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国大学制度的形成时期12世纪中下叶,牛津大学逐渐建成,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牛津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下半期,当时天主教会主宰的学术领域中经院哲学盛行,教士的讲学活动十分频繁。

13世纪初,剑桥大学也逐渐建成。

随后在两所大学中建立了若干所学院、学院制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两所大学得以不断完善,出现了神学、宗教学和罗马法、哲学、医学和人文学的教授,从而成为英格兰的学术中心。

【4】为英国的两所古老的大学带来了辉煌和名誉,为英国大学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起源于12世纪,作为教会智力活动的臂膀,对宗教学习进行保留、加深和传递。

最初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也作为宗教教育机构,走过了12、13世纪。

事实上,在当时,教育活动和宗教活动往往被视为同等的工作,宗教的进步必然离不开教育的传播。

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学校教育完全处于教会控制之下,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教育都渗透着宗教精神。

牛津大学在形成之初十分松散,大学没有专门的校舍和财产,唯一的收入是学生交的学费;大学学院为本科生招生和教学的基本单位,拥有专门的基金、章程、校舍及膳宿设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设文、法、神、医四科,其中文科是初级学科,神学、法学和医学是高级学科。

基础课程为文科“七艺”,而以其中的文法、逻辑、修辞三艺为主。

此后增加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伦理哲学和形而上学。

18世纪末,牛津大学开始扩大学科范围,设立了一些自然科学学科及其他现代学科,但直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人文学科的教学仍占统治地位。

自从大学新学院的创建者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可姆在15世纪初左右首创导师制以后,导师制就成了牛津大学各学院教学的基本方式。

导师制的形成与学院制的确立和发展息息相关,并随着学院制的完善而巩固下来,它已经成为英国大学本科生教学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学院里,导师和学生住在一起,为学生开各种阅读书目,给学生讲课、辅导和布置作业,并且与学生一起上教堂、做祷告。

实际上导师们担负了促使学生在身体、心智和品德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职责,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学生一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剑桥大学的教学方式也与牛津大学相同。

牛津和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产生之后的大约600年间,英格兰的法学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二、英国大学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世纪的英国大学制度的演变是以批判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保守为起点与基础的,伦敦大学以及随后的一批城市学院可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的背景下诞生的,是英国大学制度的一次大改革与扩张。

这些新大学仿效苏格兰的大学模式,以市场为驱动,具有收费低、入学要求低、不要求学生住校、排斥宗教教育、不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等特征。

【5】1825年2月9日,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坎贝尔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致国会议员亨利·布洛姆的公开信,建议在伦敦为中产阶级创办一所新的自由大学。

该建议立即得到了布洛姆、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詹姆士·密尔、金融家戈德斯密及赞查利·麦考莱等人的重视与支持。

他们在布洛姆的组织和安排下,次年决定通过出售股票集资建校,并从股东中推举产生了校务委员会,制定了无宗教信仰限制和无宗教教学的办学原则。

1828年10月,伦敦大学宣告开学。

最初设语言、数学、历史、物理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政治经济学和医学等8门课程。

课程的设置比老大学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生源和出路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伦敦大学的创办和发展,打破了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长期以来对高等教育的垄断,扩大了非国教派教徒以及妇女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起,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城市学院的兴起。

绝大多数的城市学院都偏重工业和科学领域,与偏重古典学科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些城市学院培养的不是牧师和政界官员,而是企业经理、设计师、工业技术开发人员及推销员。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学院都成了有关城市工业研究的重要中心。

比之牛津与剑桥两大学的改革,地方城市大学的兴起对英国大学制度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些市民大学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大学改革与扩张的主角。

城市大学兴起的原因与条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的需求,包括民众接受大学教育的需求和地方城市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两种需求都是牛津与剑桥两大学所不能满足的。

二是财力的许可。

1850年之后的经济持续增长使地方城市与企业具有了比较充足的实力,这成为兴办大学的财力基础。

三是德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刺激。

1867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英国工业产品与德国的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技术上的差距,这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为提高技术竞争力、兴办培养科学技术人员的大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城市学院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培养教会领袖。

政府官员和有学问的专业界精英,高等教育也不再完全为上层阶级所垄断。

城市学院的出现,向中产阶级打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改变了原来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所代表的高等教育的封闭状态。

三、英国大学制度的大发展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是英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时期,其特点是高等教育世俗化、平民化、普及化和向现代化转型。

以19世纪70年代大学推广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新大学运动为标志。

进入19世纪70年代,由大学与学院组成的共同高等教育形态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学深受社会各种力量的影响同时又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世俗化,淡化了宗教色彩。

1871年制定的大学宗教审查法使得学生入学、授予学位、教师选任等方面不受宗教信仰的束缚;两大学建立研究生和实验室,开始设置科学与专门知识课程,从而开始向现代大学的方向转变。

城市学院的兴起,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其新的理念、办学模式、低廉收费,代表高等教育生机勃勃的方向,既打破垄断,也促动旧大学自身制度改革。

但是,新大学运动和城市学院的兴起,只是扩大了中产阶级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低,社会底层的民众很难获取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

致力于满足广大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这一目标,使得大学推广运动应运而生,也开启了大学教育走出象牙塔、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时代。

大学推广运动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首先是以牛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大学对社会改革压力的一种积极反应;其次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重视技术教育的结果,1867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有迹象表明英国长期的工商业霸主地位正在悄悄失去。

德国和美国在许多工业领域已经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英国。

而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家的崛起与它们重视发展教育有关;再次是中下层社会对获取高等教育权益的努力抗争结果。

大学推广运动受益最大的群体是那些有一定普及教育基础的人,尤其是妇女,而开始吸收的工人较少。

但是,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它,那些与大学无缘的人们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开启了高教大众化的先河。

而且,通过它,使得大学的功能发生了新变化。

大学开始在教学和研究之外,承担起服务国家。

服务社会的责任。

【6】还有它留下了一种传统——一种更为重视教育机会平等、重视成人教育、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的传统。

【7】1963年发表的《罗宾斯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报告的最主要原则是“所具备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一原则背景下,《报告》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提高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创办新大学、技术大学,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加强大学与政府机构及产业界的联系等等政策建议。

它促使了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了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它对英国高等教育的深刻论述扩展了其内涵,将教育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中的高级科技教育都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使得英国高等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0世纪60年代是英国中世纪以来大学成立最多的时期。

1960年时英国与北爱尔兰的大学数为22所,1961年至1968年,包括学院生个成立了24所大学,短短的8年时间大学数增加了一倍以上。

”【8】新大学与传统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打破了近代英国大学的三个传统:它们是由国家创办,全部办学经费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而且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合理布局,从而打破了由民间团体或个人型血的传统;新大学一开始就是正规大学,有权授予学位,不必先经过一个学院时期,从而打破了近代大学以走读制为主的传统。

第二,它们在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创新,特别注意防止过分专门化的问题。

1965年4月27日,当时的教育科学大臣克罗斯兰在伦敦伍尔维奇多科技术学院发表的演讲中,代表官方提出建立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的设想。

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的政府白皮书,标志着双重制的确立。

从此,英国高等教育被分为“自治”的大学和“公立”的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两大部分。

从而使信奉“精英教育”传统的英国较好地调节了“精英型高等教育”与“大众型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

四、英国大学制度的调整时期1973年开放大学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