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任选其一)
1、探究隐士文化,找出两个隐士,写出简 短评论; 2、把今天我们研讨涉及的内容提炼积累成 作文素材。
推荐课外阅读
《终南隐士》史飞翔 《隐没的贵族——当年隐士也疯狂》李靖岩
谢谢, 再见!
了解人物 你寻我觅
方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方法:先读出文中相应的记叙描写 然后用词或短语概括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典型语言 典型行为 典型服饰 家境等
质疑探究 你说我说
方山子为什么早年做有侠气的人, 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却选择归隐呢?
请大家看文章,找出准确的词语概括。
方山子的“侠”与“隐”是不是矛盾呢? 为什么?
小结延伸 我结你论
《道德经》中说:“小隐于野,中隐于 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 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 身全家全社会。”
“隐”是完善道德的精神追求; “隐”是默默地反抗; “隐”是蓄势待发;
…… 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本文和你搜集 到的关于“隐”和“隐士”的内容分析, 思考。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际遇。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 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 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中 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 然哉?
然而他都抛开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 沟里,这难道是他没有感触收获而这样做 的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
苏轼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 2、初探“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预习反馈 你问我答
1.闾里之侠皆宗之: 尊奉
2.晚乃遁于光、黄间: 隐居
3.见其所著帽:

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遗留下来的样子
5.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
拓展研讨 你评我析
这篇人物传记的特点是什么?与史 书人物传记有何不同?
(提示:请关注所有有“余”的句子, 并把它划出来)
可知:
1、这篇传记加入了苏轼的活动和情感态 度,史书传记往往客观记叙传主生平事 迹; 2、这篇传记按照方山子的特点选择主要 事件来写,而史书传记往往按照人物姓 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的顺序介 绍。
背景介绍
1080年,以王安石为核心的推行变法的 新党制造的“乌台诗案”将苏轼置于皇家监 狱四十几天,竟至于濒死之境地,苏轼并因 此被贬黄州。他在贬谪生活中咀嚼着孤独、 窘困、凄苦等各种况味,芒鞋竹杖,与渔樵 为伍,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但 在佛老哲学中他找到了超越悲哀命运的思想 武器并坚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于是他感受 到了所到之处皆受黎民百姓的欢迎;酒醉饭 饱后看白云青江的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