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器人搜救竞赛规则(最终版)

合集下载

3D仿真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201020)

3D仿真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201020)

3D仿真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一、总则在计算机上构建简易虚拟机器人,在模拟场景中虚拟火炬机器人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火炬传递任务。

由裁判员根据评分规则对其演示结果进行评判,并最终决定竞赛名次。

二、比赛环境采用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与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系统。

三、各组比赛场地及难度设置要求根据不同组别分设三个场景文件,在比赛时现场发放。

四、任务要求说明1、参赛选手通过编程、调试,使虚拟机器人在指定时间内(120秒)完成火炬传递任务。

包括:沿轨迹线行走、点燃自己火炬、自动判断和通过分岔路口,自动越过障碍物,到达指地点并点燃主火炬等环节。

2、参赛人员(禁止携带任何程序)进入比赛区,60分钟内参赛人员在计算机上现场模拟完成机器人编程、调试 (不能借助任何帮助)、上交。

超时2分钟及以上者视为放弃比赛。

3、所有参赛选手编程完毕,需将程序提交服务器,程序一经提交不得修改,超出编程时间,程序不得修改,且同意进行仿真比赛时,由裁判监督下现场进行火炬传递竞赛。

4、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裁判可以终止比赛:(1)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3分钟内选手仍未入场,作选手自动弃权处理;(2)编程调试结束前10分钟裁判会提示选手完成后提交程序,如果宣布比赛时间结束时参赛者仍未上交程序者,竞赛无成绩。

(3)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出现严重犯规事件,裁判可以终止该参赛者比赛。

5、下列行为被认为是违反竞赛公平性原则的,是被禁止的:(1)使用他人的代码进行比赛。

(2)对同场竞技的对手的比赛进程进行阻挠。

裁判有权依据实际情况认定其他犯规行为,一旦认定了犯规行为,裁判将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6、成绩计算:现场比赛成绩由裁判员确定并由参赛选手当场确认,逾期不得追诉和更改。

参赛选手如对演示结果有异议,可提出一次重新演示,竞赛成绩以重新演示为准。

如竞赛成绩相同,则按程序先提交者为优胜。

7、比赛结束后,组委会有权将参赛者的可执行代码进行网上公示以便各校学习交流。

天津市青少年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竞赛搜救竞赛规则

天津市青少年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竞赛搜救竞赛规则

天津市青少年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竞赛“搜救”竞赛规则1.简介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近年来,随着全球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需求的增长,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人机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青睐。

搜救项目采用第一视角飞行,增强了真实感,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探索精神。

本届搜救项目在平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改造设备,加入俯视功能,进一步突出队友的作用,促进队员间的合作意识和方法。

2.竞赛主题竞赛主题:《火海救援》某国西部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救援队收到求救信号,火场中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仍有部分人员被困其中。

为了确定被困人员具体位置,救援队再次派出空中机器人进行搜救,为救援提供重要信息。

3. 赛场规格与要求3.1 场地图1是比赛场地的示意图。

6搜索区7号搜索区【图一】3.2 场地规格及要求3.2.1比赛场地的尺寸长600cm 、宽500cm 、高300cm 。

比赛场地内设有“起降区”、“楼房”、1、2、3、4、5、6、7、8地面“搜索区”,场内设有形状未知的随机障碍物两处,场地外设有“指挥中心”。

3.2.2 “指挥中心”长150cm 、宽150cm ,是操作员的操作区域,区域内不能直接看到赛场情况。

整个比赛过程中,观察员/操作员(2名参赛队员都为操作员)均不允许离开“指挥中心”,只能通过空中机器人拍摄的画面搜索搜救目标。

3.2.3“起降区”为直径75cm的圆形区域,是空中机器人(无人机)开始任务的起点和终点,空中机器人(无人机)需从“起降区”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到“起降区”。

【注】总共设有8个天井,天井位置随机,天井为外径11cm,高20cm的不透明、中空圆柱,每个天井会有对应的标号,搜救目标只在天井内,其他区域无搜救目标。

3.2.4“高楼”长150cm,宽60cm,高200cm,共分三层,每层3个房间(共九间)高度约为40cm,屋脊约30cm,两侧均有房间,每层房间数不定,搜救目标只在楼层房间内,屋脊无搜救目标。

NOC全国赛规则

NOC全国赛规则

NOC全国赛规则虚拟机器⼈灭⽕⼀、竞赛⽬标参赛学⽣通过机器⼈3D仿真系统⾃主搭建机器⼈及其传感器并且编写机器⼈迷宫灭⽕程序,⾃动控制虚拟机器⼈实现搜索房间和发现模拟⽕源并加以灭⽕施救,完成相应的竞赛任务。

通过该项⽬的实践,旨在提⾼青少年对机器⼈浓厚兴趣、提⾼中⼩学⽣程序设计和机器⼈的应⽤能⼒、开发学⽣的创新思维。

⼆、竞赛范围⼩学组、初中组、⾼中组(含中职)。

三、竞赛环境1、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XP(NetFramework2.0 DirectX9.0c)中任何⼀种(推荐WindowsXp)。

(2)⽐赛系统:热博RB-3DRSS虚拟机器⼈3D仿真系统单机版。

2、硬件环境(1)电脑硬件配臵:CPU2.4GHZ以上,内存512G以上,显卡64M⽀持3D(推荐配臵CPU3.0G,内存1G,显卡128M⽀持3D)。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电脑(每⼈⼀台),参赛选⼿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件的⼯具进⼊竞赛现场(如U盘等)。

四、参赛队伍每⽀参赛队伍限1名选⼿。

五、竞赛任务虚拟机器⼈灭⽕是模拟现实家庭环境中处理⽕警的过程。

制作⼀个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虚拟机器⼈,在⼀套模拟平⾯结构的房间⾥运动,找到代表房间⾥⽕灾点的正在燃烧的蜡烛并尽快将它扑灭。

六、竞赛标准1、模拟房⼦平⾯结构和特性(1)竞赛场地平⾯结构⽰意图见《场地⽴体⽰意图》。

⽰意图供练习和实践时参考,竞赛场地的实际尺⼨与⽰意图基本相同(虚拟房间场地⽐赛时由组委会统⼀制作提供,并且标准⼀致)。

(2)模拟房间的墙壁⾼不低于25个单位。

竞赛场地地板为⿊⾊的光滑平整表⾯(摩擦系数⽐赛时统⼀确定)。

(3)房间所有⾛廊和门框的宽度均不⼩于机器⼈⼤⼩的30个单位。

门框上没有门,在门框所在地⾯上⽤⼀条⽩线表⽰房间⼊⼝和门,⽩线本⾝的⾯积属于房间内的区域。

(4)机器⼈必须从竞赛场地中代表起始位臵的⽩⾊正⽅形中开始启动。

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1.竞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虚拟机器人为载体实现抗震救灾的过程,模拟实现单项竞技比赛过程,使青少年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产生兴趣,增进了解,实现机器人的大众化。

旨在考核参赛选手对操控智能机器人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

2.竞赛环境一、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XP(NetFramework1.1 DirectX9.0c)(2)比赛系统:纳英特3D机器人仿真系统软件二、硬件环境(1)电脑硬件配置:CPU600MHZ以上,内存128M以上,显卡8M支持3D(推荐配置CPU1G,内存256M,显卡32M支持3D)。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电脑(两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3.比赛场地说明3.1.场地图1是比赛场地的示意图,起始区的位置只是示意。

图1 比赛场地3.2.赛场规格与要求3.2.1.比赛场地的尺寸为长500*338像素,场地有6*4个十字拼装块组成,其中中间8个拼装块是可换的。

3.2.2.场地上黑色引导线宽2像素,灰色线是区分拼装块使用的(不作为轨迹引导线,机器人不得沿此线行走)。

3.2.3.场上有一块绿色起点,是机器人的出发区(位于场地四角,具体位置现场公布)。

机器人要从出发区启动,完成任务后回到出发区。

3.2.4.需要抢运灾民的有用物资:物资用直径6像素、高14像素的圆柱体代表,共3根,分别为红黄蓝三种颜色。

比赛开始前,公布物资的具体位置(位于场地的三个角落的十字拼装块上)机器人需要把有用物资成功带回出发区(机器人进入物资区所在的十字拼装块物资会自动装入机器人,机器人回到出发区物资会自动卸载)。

3.2.5.在黑色引导线的十字或丁字交叉处,可能会出现蓝色转弯标志。

机器人在遇到转弯标志时的正确动作方式如图2所示。

如果未按照转弯标志行走则任务失败。

虚拟3D机器人搜救规则

虚拟3D机器人搜救规则

虚拟3D机器人搜救规则(比赛过程不提供加密狗,参加选手需自备比赛用的加密狗)一、竞赛目标通过比赛,让参赛选手对救援工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救援意识;通过机器人搭建,培养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通过程序编写,使参赛选手的编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竞赛范围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三、竞赛环境1、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比赛系统:中鸣3D机器人仿真搜救平台。

2、硬件环境(1)电脑硬件配置: cpu P4 2.4G、内存512M、显卡32M以上(推荐CPU PE5200、内存2G、64M显卡)。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电脑(每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3)投影仪:组织方提供1台投影仪连接裁判电脑用于显示比赛过程。

(4)所有电脑必须连在同一个局域网,并且可以互相通信。

3、竞赛场地四、竞赛相关(1)场地结构(侧视图)为上下两层。

上图仅为例图,具体场地以现场公布为准。

(2)一层地板上的黑色轨迹线有虚线和实线之分。

(3)斜坡水平倾斜度大于20度,机器人在一层通过斜坡(图中黄色区域)到达二层(图中粉色区域)。

(4)图中的圆形模型为巨石,可被机器人推动。

(5)二层有菱角的模型为黄色岩石,房间各处均可能存在,不能被机器人推动。

四、竞赛规则1、机器人:机器人必须在22×22×22个单位(一个单位相当于现实的1.2个像素)以内,只能有1个主控器、两个马达、传感器不限。

2、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须由1名成员组成。

3、被困人员:被困人员将会出现在场地上的任意位置。

4、解救被困人员:机器人到达被困人员位置,停下3秒(系统时间)即可解救被困人员。

5、竞赛任务(1)以一次救援行动为主线,救出场地中的被困人员。

机器人从场地指定区(图中start区域)出发,沿途做搜救任务,最后到达指定的安全出口(图中end区域)。

虚拟机器人灭火竞赛

虚拟机器人灭火竞赛

北碚区热博虚拟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一、竞赛目标虚拟机器人灭火比赛旨在提高中小学生程序设计和机器人的应用能力。

该竞赛的表现形式是要求学生通过机器人3D仿真系统自主搭建机器人及其传感器并且编写机器人迷宫灭火程序,自动控制虚拟机器人实现搜索房间和发现模拟火源并加以灭火施救,完成相应的竞赛任务,决出优胜者。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旨在提高青少年对机器人浓厚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青少年机器人硬件开发水平和软件研发能力。

二、竞赛范围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三、比赛环境比赛系统:热博RB-3DRSS虚拟机器人3D仿真系统。

电脑数量:统一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配置相同的电脑(每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每个机房应有2-3台备用电脑。

四、参赛队伍各校参赛队员人数不限,按2人一组计算团体奖,五、任务虚拟机器人灭火是模拟现实家庭环境中处理火警的过程。

制作一个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虚拟机器人,在一套模拟平面结构的房间里运动,找到代表房间里火灾点的正在燃烧的蜡烛并尽快将它扑灭。

六、竞赛场地竞赛场地由3D仿真系统中提供提供(1号房间的蜡烛光源半径由原来的120个单位改为为150个单位)七、规则1、1小时搭建调试后,统一退场,再抽签确定自己不灭火的房间,由参赛队员自己调用运行程序,分别进行三个房间的灭火。

每个房间进行两次两次灭火,取最好的一次作为该房间的得分2、机器人一旦启动必须在没有参赛选手的干预下自动控制,即:机器人必须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

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碰撞或接触墙壁。

机器人搜救:在高中组比赛中,将列入搜救模式及回家模式。

机器人灭火后才能进行搜救。

搜救区域放在火源房间中。

在房间中靠墙壁,有一个20×15个单位、长方形的白线。

机器人灭完火后,必须到达搜救区域(机器人的任何一个轮子接触搜救区域)后离开房间才算作有效搜救。

3、熄灭蜡烛机器人只能运用系统提供的灭火道具进行灭火。

智能机器人搜救比赛

智能机器人搜救比赛

智能机器人搜救比赛⑪比赛场地①描述整个比赛场地为模块化结构,单个模块结构都可以被看作一个房间。

房间可以水平连接(高度相同)或垂直叠加。

相同高度的两个房间通过一条水平走廊连接,不同高度的房间通过斜坡连接。

②尺寸每个房间的尺寸为122cm×91cm×28cm(长×宽×高)。

③门口标准场地每个房间有两个门 (看结构图),机器人将从一个门口进,从另一个门口出。

④地板A.每个房间的地板颜色应该为光亮(白色, 或者接近白色),地板可以平整也可以粗糙。

B.整个比赛场地应该水平摆放,以保证地板水平。

⑤轨迹线在地板上, 有一条黑色轨迹线,让机器人沿黑色轨迹线运动。

黑线由黑色绝缘电胶布制成(1cm~2cm 宽),地板上黑线的布置成迷宫状,整条轨迹线包含有90度转弯;其他角度为曲线,但不会有十字交叉;线与线或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

⑥房间的连通黑线通过各个房间的门口、斜坡以及走廊,将所有房间全部连通。

沿墙壁的轨迹黑线的任何直线部分,可以有10cm以上的空隙。

在空隙处可以有“受害者”标记。

⑦碎片碎片会分布在全部房间中。

⑧“受害者”标记在整条黑色轨迹线上,会分布一些“受害者”标记,现场有两种“受害者”标记:A.由绿色带子制成。

B.由涂铝的带子或铝箔纸制成。

“受害者”标记将水平交叉粘在黑线上,银色体、白色(或接近白色)、绿色体和黑线的反色光(相对于红光)将有很明显的区别,其等级为:银色体 (最亮) > 地板 > 绿色体> 黑线(最暗)。

⑨场地照明A.参赛队要根据比赛地点的照明条件提前调试好自己的机器人。

B.光照条件应该在比赛场地中随路线而变化。

⑩磁场条件主办方应采取各种措施,让场地远离磁场(地板下的导线和磁性物体)。

提示:建议参赛队设计的机器人能应对各种照明和磁场条件,因为这些条件是随着场地变化而变化的。

参赛队应根据当时场地的环境及时对机器人作出调整。

⑫机器人①直径机器人的所有部件全部伸展后,必须可以放入直径为22厘米的圆柱桶内。

模拟搜救项目竞赛规则

模拟搜救项目竞赛规则

二、模拟搜救(最多报名2组,每组不超过4人)1.任务描述模型直升机从起降区起飞,飞行至救援物资存放区,通过机载图像设备寻找、选定并拾取某一特定的救援物资。

飞越障碍后将该救援物资投放给待救区内特定的待救对象,完成一趟搜救任务。

循环往复直至该轮次比赛时间结束。

比赛以搜索、拾取、投放迅速准确取胜。

2.技术要求2.1允许使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为动力的模型直升机。

内燃机的工作容积须在15cc(91级)以下(含91级),电池空载电压须在51v以下,直升机旋翼直径不超过1600mm。

不允许使用自驾仪。

每个飞行组在比赛中最多使用2架模型。

2.2模型直升机应通过无线机载图像设备搜索目标。

2.3只允许使用机械装置对救援物资进行拾取和释放,不得以人工的方式进行。

2.4模型直升机应在物资区着陆后通过机械装置拾取位于存放区的救援物资,在投放区着陆后通过机械装置投放。

3.场地设置3.1比赛场地设:操纵区(25×2m)、起降区(直径1m的圆)、物资区(10×6m)和待救区(15×6m)、障碍物(高2m,长6m)。

3.2物资区内设:1个物资存放区(直径约500 mm,高约80mm的圆柱形器皿)。

存放区内部放置21个标准斯诺克台球(直径约52.5mm,公差±0.5mm,重量约146g,公差±10g)模拟救援物资,其中黄绿棕蓝粉黑色各1个,红色15个,各色物资分值为:红色10,黄色20,绿色30,棕色40,蓝色50,粉色60,黑色70。

比赛时救援物资由大会统一提供,随机倒入存放区。

3.3待救区内设:a待投区1个和b待投区6个。

a待投区为直径约500mm、高约80mm 的圆柱形器皿;b待投区为直径约120mm、高约100mm 的圆柱形器皿。

a待投区器皿内底部的颜色标示为红色,b待投区器皿内底部的颜色标示分别为黄、绿、棕、蓝、粉、黑。

每个待投区颜色所对应分值与物资区内的彩球分值按颜色进行对应。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一、比赛安排比赛时间:三小时比赛形式:比赛以现场赛的方式进行组织,为每位学生分配一台电脑,学员根据题目进行程序编制,完成后根据指示上传作品文件,作品文件包括(.sb/.sb2源文件和作品说明文档)。

比赛软件:比赛电脑统一安装Scratch2.0、Pathon和C++程序和相关资源,选手不能携带任何文档资料。

比赛流程:1.签到,抽签,记好自己的抽签号,按照抽签号到指定考场位置就座,测试比赛电脑;2.宣布比赛开始,宣读比赛规则;3进行比赛,比赛赛题中提供比赛必要的基本素材,不提供外网连接。

4.学员必须在指定的硬盘中新建文件夹并以抽签号命名,作品文件要全部保存在该文件夹中,未按照要求存放的学员,后果自负;5.在比赛过程中要定时保存作品,以防操作失误或者机器故障带来的损失。

6.比赛结束时上传作品文件夹(其中包含.sb/.sb2源文件和作品说明文档)到指定位置,确定上传成功后方可离开。

二、评价指标思想性:1. 作品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2. 反映青少年的年龄心智特点和玩乐思维;完整性:1. 不论是动画、故事、演示类还是互动、游戏类,作品必须要完整,要有开始和结束的按钮或者标识,要有帮助和说明;2. 提交的作品除作品源文件以外,还必须包括《作品说明文档》;创造性:1. 内容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合理;2. 鼓励创新,创意设计成分多;艺术性:1. 反映角色表达的内容细节的丰富、生动程度;2. 界面美观、布局合理,设计富有新意;技术性:1. 通过多元的算法设计实现程序的丰富效果;2. 各种衔接、交互流畅。

三、注意事项1、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一律取消申报和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承担责任。

2、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有权出版、展示、宣传获奖作品。

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规则初稿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规则初稿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

虚拟机器人竞赛规则总则在计算机上模拟机器人在图书馆中查找指定的资料。

竞赛环境1、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XP(NetFramework1.1 DirectX9.0c)(2)比赛系统:纳英特虚拟机器人仿真系统软件(虚拟机器人仿真系统软件)2、硬件环境(1)电脑硬件配置:CPU600MHZ以上,内存128M以上,显卡8M支持虚拟(推荐配置CPU1G,内存256M,显卡32M支持虚拟)。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电脑(每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场地说明∙机器人从绿色区域出发,需要通过布有不同路况的街区来到图书馆,然后进入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查找资料;∙街区路况分为左转、右转、任意行驶、左转或右转四种。

蓝色色块的位置指示了机器人允许行驶的方向,对照图如下。

蓝色色块为机器人能够识别的路标,当路口的右下角有蓝色色块时,机器人只能够右转,当路口的左下角有蓝色色块时,机器人只能够左转。

机器人做任务完成后需要在图书馆出口处完成资料借阅登记。

机器人任意一部分接触蓝色区域,系统均会提示“已完成资料借阅登记”,任务也随即终止。

任务流程如图所示,参赛选手根据街区路况选择任意符合要求的线路为机器人设计程序。

机器人从绿色区域出发,经过街区从图书馆入口进入各阅览室按要求的数量搜寻资料。

任务完成后,需要前往图书馆出口处作借阅登记。

机器人任意一部分接触蓝色区域,系统均会提示“已完成资料借阅登记”,任务也随即终止。

任务说明小学组:街区路况相对简单,阅览室中只有绿色资料,机器人需要搜寻到3个绿色资料、1个红色资料。

初中组:街区路况相对简单,阅览室中只有绿色资料,机器人需要搜寻到3个绿色资料、2个红色资料。

高中组:街区路口相对复杂,阅览室中有红、绿两种资料,机器人需要分别搜寻到4个红色资料、3个绿色资料。

场地变化场地因组别不同而有所差别,街区的路况与阅览室中的资料的排放位置以赛前公布的场地为准。

2010救援机器人组比赛规则1

2010救援机器人组比赛规则1

2010救援机器人(RRL)规则●比赛简介:救援机器人比赛的是为促进城市搜救研究发展而设置的竞赛,竞赛中各参赛队需要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竞赛可以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运作提供性能客观评价标准。

这项赛事鼓励参赛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其机器人性能(机动性,感知能力,定位建图能力,操作界面,远程操控性等)。

比赛任务是控制机器人在迷宫式的场地中搜救模拟的被困者,完成任务的得分是用几项标准测试方法来评测的。

获胜队伍必须能够很好的完成7到10个任务,每个任务都会指定出发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最多数目的被困者。

比赛成绩将按照完成所有任务后得到总分的高低排出冠、亚、季军。

另外设置两个最佳单项奖――最佳性能和最佳自主奖。

单项奖的评比是综合在常规比赛中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和在常规比赛结束后的专场比赛的得分表现来确定的。

随着机器人搜救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比赛的困难程度将相应有所增加,这和比赛的初衷是一致的,我们要促使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实验环境走向实际环境。

比赛是一个机器人技术进步展示的舞台,也是检验机器人系统的实验场,比赛的最终目标是将机器人用于真正的救援领域。

●搜救背景一座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突发事件处理执行官负责在事发地点组织救援,请求增派救援机器人队伍协助搜救建筑物内的被困者,以防余震造成的再次伤害。

救援机器人和操作者的任务就是寻找被困者,确定环境和被困者状态,被困者的位置,以及反馈他们在建筑物的地图中发现的状况和被困者名单。

在建筑物入口处环境状态未被破坏,但是随着进入建筑物内部,毁坏程度将会逐步增加。

机器人必须选择毁坏程度较轻的地域,尽量避免进入具有挑战性的障碍。

机器人在困难危险的环境下也容易被毁坏。

●评分标准当灾难来临时,通过在场地中投放互相协作的机器人,帮助救援者迅速地确定受难者的位置和状态,减小搜救人员的搜救风险增大被困者还生率。

比赛提倡和注重的机器人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通过危险,倒塌和杂乱的环境。

家庭救援机器人比赛规则(1)

家庭救援机器人比赛规则(1)

虚拟搜救机器人比赛规则比赛将仿真的室内环境为测试环境,将人机对话抽象为自然语言或命令语言表达的任务描述,将机器人感知数据抽象为文件格式的场景描述。

比赛基于一个2D 仿真机器人,它有一组固定的原子行动,对所有问题都是不变的。

因此考虑基于其功能的机器人问题求解。

在这些功能基础上,测试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自动规划和推理方面的能力。

家用机器人仿真比赛要求参赛程序对比赛平台提供的每一个问题,根据其场景描述和任务描述,在规定时间内自动生成完成该任务的原子行动序列,比赛平台将根据这些行动序列的性能给参赛程序打分,并根据一个阶段中所有问题的总分决定参赛程序在该阶段的排名。

为了方便调试和观测,提供相应的仿真器,可以根据场景描述三维地显示环境情况,并且根据行动序列显示执行情况。

注:图中白色区域为机器人运动起点蓝色矩形地面为一号任务区红色圆形地面为二号任务区声源图形标志为三号任务区光源图形标志为四号任务区此场地为参考训练场地,比赛中会现场公布比赛场地,图中任务不变!评分标准场景描述场景描述规定当前机器人所面临的环境状态,即当前环境中出现的物体及其属性,包括物体的种类、位置和其他属性,以及机器人的状态等。

机器人原子行动机器人原子行动,体现机器人的基本行动能力,是仿真平台对机器人底层功能的抽象。

原子行动由其执行条件和执行效果来刻画,执行条件为一组对场景的约束,执行效果为对场景的改变。

我们假定,机器人只能根据这些原子行动来适应场景。

任务描述任务描述分为三种类型:目标、约束和适应能力。

目标:用户给定的目标代表用户要求机器人完成的工作,对应于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

约束:约束表示完成给定任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或者环境所满足的约束条件。

适应能力:用户程序需要有一定的场景适应能力。

评分家用机器人仿真比赛要求参赛程序对比赛平台提供的每一个问题,根据其场景描述和任务描述,在规定时间内自动生成完成该任务的原子行动序列,比赛平台将根据这些行动序列的性能给参赛程序打分,并根据所有问题的总分对参赛程序排名次。

(国际比赛虚拟救援规则)CoSpace Rescue (Demo) Rule_Edited on 22 March 2011_byjiang

(国际比赛虚拟救援规则)CoSpace Rescue (Demo) Rule_Edited on 22 March 2011_byjiang

RoboCupJuniorCoSpaceRescue (Demo)Challenge(ROBOCUPJUNIOR 2011)OBJECTIVERoboCupJuniorCoSpaceRescue Challenge is an educational initiative to promot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ngineering design, programming, electronic control, and the 3D simulation through robotics for young minds.The CoSpace Challenge aims to fuse real and virtual robotic technologies towards bridging two prominent areas of the future namely, 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 and Robotics.The main theme of the RoboCupJuniorCoSpaceRescue Challenge for RCJ2011 is Treasure Hunting.RoboCupJuniorCoSpaceRescue挑战是一个通过工程设计、编程、电子控制, 并通过机器人的三维仿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促进工作。

CoSpace挑战的目的是将真实与虚拟的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来的两个重要的领域:交互数字媒体和机器人技术。

RCJ2011的RoboCupJuniorCoSpaceRescue挑战赛的主题是淘宝。

PREFACEIn CoSpace Rescue (Demo) Challenge – treasure hunt challenge, a treasure mapwith a list of treasures will be provided to each participating team.CoSpace搜救挑战----搜救宝物的挑战,提供给每个参赛队一个宝藏地图,一张宝藏列表。

搜救机器人比赛

搜救机器人比赛

搜救机器人比赛赛场布置赛场(244CM X 244CM,5CM宽黑线)禁区(即禁止通行区,黑色厚纸,20CM宽,38CM长)障碍锥(橡胶,20CM方形底座,22CM高,锥形,浅色)信号灯(25瓦,闪烁白炽灯)机器人搜救机器人比赛概述各参赛队必须设计方案并且编程来使机器人能独立在复杂的区域行动,在不碰到各种障碍物的情况下寻找到目标信号灯。

团队规模每队2~4人。

此赛事的一个目的是使参赛者们获得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科技项目的经历。

一个人独立工作是不会有这样的经历的,而多于四个人有可能使一些队员在协作创新过程中落后。

着装“搜救机器人会议与比赛”中所描的便装是最低要求。

现实应用本赛事中的机器人用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搜救情景,搜救时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被搜救者,这正是机器人的任务。

为了做到目标,机器人必须通过识别信号灯来找到被搜救者。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灯由一个闪光灯来表示,而实际的情况下,可能使用的是紧急通讯设备发出的无线信号,甚至是求救声。

现实世界中,一旦机器人发现求援信号,它行进过程中必须躲避障碍物,而不能直接向者被救者进发。

本次赛事,橡胶锥用作道路中的障碍物,但是现实中,障碍物可能是柱子,墙或者是橡胶。

除了行进中的物理障碍物,还可能有其他必须考虑的障碍物,例如,地板上的洞,或一块不安全的地板,或者一块不宜通过的区域。

本赛事使用一块黑色的纸来表示一块禁止通行的区域。

这场比赛涉及到的不仅是智力问题,即需要创造正确而成功的编程逻辑和搜索算法,而且是物理问题,即怎样在实践中使用传感器,例如,如何安装,考虑传感器高度以及方向。

理论需结合实际,这一结合的必然性使得这场比赛非常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

这场比赛的目标仅是找到闪光灯。

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可能用来传送食物、水、药物和氧气来给被救援者。

也可用以牵引救援绳或引导跟随的人。

目标本赛的目标是使机器人尽快赶到信号灯闪光处,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比赛规则完成目标的机器人获胜。

场地材料场地——本赛事场地使用平的,白色或浅色油布或水泥地板。

第一届杭州师范大学机器人比赛搜救比赛规则

第一届杭州师范大学机器人比赛搜救比赛规则

附件6第一届杭州师范大学机器人比赛搜救比赛规则一、任务描述机器人在8分钟以内在三个标准的模块(房间)里,沿黑线走,寻找和营救受害者。

二、场地标准1.比赛场地整个比赛场地为模块化结构。

单个模块结构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房间。

房间可以水平连接(高度相同)或垂直叠加。

相同高度的房间通过一条水平走廊连接,不同高度的房间通过斜坡连接。

2.尺寸每个房间的尺寸为122cm x 91cm x28cm(长×宽×高)。

3.门口标准场地每个房间有两个门,机器人将从一个门口进,另一个门口出。

4.地板每个房间地板的颜色为白色或接近白色。

地板可以是平整的或略微有些粗糙。

整个比赛场地应该水平摆放以保证地板水平。

5. 轨迹线在房间地板上有一条黑色的轨迹线,让机器人沿黑色的轨迹线运动。

黑线由黑色绝缘电胶布制成(1-2cm宽),地板上黑线的布置成迷宫状,整条轨迹线包含有90度转弯,其它角度或是曲线,但不会有十字交叉。

线与线或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

黑线经由每个房间大门进入通向出口。

任意直线区段的黑线(含房间或斜坡)可包含最长20cm的断线。

6.房间的连通黑线通过各个房间的门口、斜坡以及走廊将所有房间全部连通。

7.障碍物在每个房间都会布置一些“碎片”,但是不影响黑色轨迹线。

碎片可能是机器人需要绕行的障碍物(即通常比赛中使用的分量较重的障碍物,比赛中机器人必须绕行,不可推开或撞翻,否则视为程序中断),越过的减速条(用10mm的塑料管或漆成白色的木条制作),或即可越过也可推开的小型物体。

8 .“人质”标记在整条黑色轨迹线上会随机分布一些“人质”标记,不超过4个“人质”。

现场有两种“人质”标记:(1)由绿色带子制成;(2)由涂铝的带子或铝箔纸制成。

“受害者”标记将水平交叉粘在黑线上。

银色体、白色(或接近白色)、绿色体和黑线的反色光将有很明显的区别。

其等级为银色体(最亮)>地坂>绿色体>黑线(最暗)。

Rescue%20Rules%20SC%20搜救比赛规则doc

Rescue%20Rules%20SC%20搜救比赛规则doc

Rescue Rules 机器人营救行动规则(2006)by Ashley Green, Carlos Cardeira, Elizabeth Sklar, Rolf Bayer最新解译: 参考青少年机械人世界杯中文网站 编译: 黄嘉麟Leonard,Vong Ka-Lon - 青少年机械人世界杯国际委员会中国代表1. Arena. 场地1.1. Description: 描述1.1.1. The arena is modular. Each module can be thought of as a "room" in a building. Modules may be placed adjacent to each other (on the same level horizontally) or may be stacked vertically. Modules on the same level are connected by level hallways. Modules on different levels are connected by sloping hallways or ramps.The ramp will not exceed an incline of 25 degrees from horizontal.Building plans are linked on this site (see sidebar).整个比赛场地为模块化结构,单个模块结构都可以被看做一个房间。

房间可以水平连接(高度相同)或垂直迭加。

相同高度的两个房间通过一条水平走廊连接,不同高度的房间通过斜坡连接。

斜坡水平倾斜度不超过25度。

结构图链接到此地(请查看工具条)1.2. Size: 尺寸1.2.1. Each module is 48 inches by 36 inches in size (approximately 122 cm by 91 cm) with walls that are 11 inches high (approximately 28 cm).每个模块的尺寸为48inch x 36inch(约122cm x 91cm),墙高为11 inch(约28 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机器人搜救
一、竞赛目标
通过比赛,让参赛选手对救援工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救援意识;通过机器人搭建,培养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通过程序编写,使参赛选手的编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竞赛范围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三、竞赛环境
1、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比赛系统:中鸣3D机器人仿真搜救平台。

2、硬件环境
(1)电脑硬件配置: cpu P4 2.4G、内存 512M、显卡 32M以上(推荐CPU
PE5200、内存2G、64M显卡。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电脑(每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3)投影仪:组织方提供1台投影仪连接裁判电脑用于显示比赛过程。

(4)所有电脑必须连在同一个局域网,并且可以互相通信。

3、竞赛场地
四、竞赛相关
(1)场地结构(侧视图)为上下两层。

上图仅为例图,具体场地以现场公布为准。

(2)一层地板上的黑色轨迹线有虚线和实线之分。

(3)斜坡水平倾斜度大于20度,机器人在一层通过斜坡(图中黄色区域)到达二层(图中粉色区域)。

(4)图中的圆形模型为巨石,可被机器人推动。

(5)二层有菱角的模型为黄色岩石,房间各处均可能存在,不能被机器人推动。

1、机器人:机器人必须在22×22×22个单位(一个单位相当于现实的1.2个像素)以内,只能有1个主控器、两个马达、传感器不限。

2、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须由1名成员组成。

3、被困人员:被困人员将会出现在场地上的任意位置。

4、解救被困人员:机器人到达被困人员位置,停下3秒(系统时间即可解救被困人员。

5、竞赛任务
(1)以一次救援行动为主线,救出场地中的被困人员。

机器人从场地指定区(图中start区域)出发,沿途做搜救任务,最后到达指定的安全出口(图中end 区域)。

(2)机器人可沿轨迹救出被困人员,也可不沿轨迹运行。

(3)被困人员数量与位置、轨迹线复杂程度、石块的数量与位置因组别不同其难度有
所差异。

6、竞赛时长
(1)机器人搭建、编程及调试:60分钟/组别。

(2)任务完成:100秒/组别。

1、比赛没有进展超过20秒。

2、因机器人自身出错而导致比赛中断,该队队长可选择向裁判示意停止该轮比赛。

3、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参赛选手主动宣布放弃。

六、评分标准
1、参赛队伍程序连续运行两次,取得分较高的一次计为该阶段的竞赛成绩。

2、机器人成功解救被困人员:+10分/人。

3、机器人顺利登上斜坡到达二层:+20分。

4、机器人顺利推开二层巨石:+10分。

5、机器人成功到达安全出口:+20分。

6、成功完成任务实际时长每提前一秒:+0.3分。

7、参赛队伍该阶段的得分占其成绩的60%。

七、竞赛纪律
1、参赛队伍应根据比赛时间安排提前进入比赛区域,准备签到并做赛前准备。

2、领队、指导老师及家长不得进入比赛区域,违者将警告并记录在案。

情节严重者将扣参赛队伍比赛分数。

3、比赛迟到5分钟以上,裁判可判定该参赛队伍为弃权。

4、竞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均由裁判决定。

八、机器人现场主题创作
参赛队伍依据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机器人套装(全国决赛采用“中鸣快乐搭建套装”)器材进行现场机器人搭建及动作展示。

参赛队伍该阶段的得分占其成绩的40%。

相关说明:
1、搭建主题、动作要求均为现场公布。

2、搭建时长:60分钟/组别。

3、评分标准
规定时长内完成搭建40分规定时长内完成搭建的机器人外观与主题符合程度最高20分
动作展示40分
4、动作展示仅限一次。

5、竞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