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章__记忆实验(一)

合集下载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瞬时记忆姓名:虞结琴班级:10级人力2班学号:2010950077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

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

小组每人各当一次被试和主试,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详细记录了各自的实验数据。

3、研究结果:分别求出立即和延迟报告的平均值。

关键词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1 引言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作用的时间很短,转瞬消失。

此实验是关于视觉的感觉记忆,也叫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一般保持时间在0.25秒至1秒。

这种记忆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是产生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前提条件。

因此,对瞬时记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报告法虽然在识记时仍要求被试记住全部内容,但在再现时却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

2方法2.1被试选取安徽财经大学10人力资源管理系(2)班的六位同学作为被试。

各被试生理各项指标正常,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801速示仪,卡片42张,注视卡片1张,笔、纸若干。

2.3程序1.从实验卡片中任取30张,随机分成3组,把每组的卡片号码写在记录纸上,交给被试作反应记录纸(要求回忆行数不要写上),另一张记录纸上主试要写上要求被试记忆的行数。

2.将主机与附机EP801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瞬时记忆→学号→姓名→A视场(1秒)→间隔(10秒)→次数(10),把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把第一组中第1张卡片插入A视场,对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实验开始后,主试在屏幕上“”指着间隔时,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更换卡片。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第8章记忆8.1 本章重点1.不同的记忆类型;2.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系统以及长时记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3.干扰理论的内容;4.系列位置效应的内容及启示;5.加工水平理论;6.记忆术的特点和功能;7.记忆重构过程的重要性;8.人类记忆搜索和网络搜索的不同;9.记忆痕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方面;10.遗忘症的定义及其相关的脑区;11.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记忆研究的影响。

8.2 复习笔记一、记忆概述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即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一)艾宾浩斯定义的记忆1.材料:无意义音节。

它是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元。

通过对无意义音节的测量,可以对记忆进行“纯”的测量(一种没有被由被试带入实验记忆任务中的先前学习或联想所污染的测量)。

2.学习方法:机械学习。

通过机械复述来识记,以完成任务。

3.过程:机械学习无意义音节直到能背诵所有项目,然后他强迫自己学习很多其他音节序列来分心,而不去复述最初的音节序列。

一段时间后,艾宾浩斯通过考察重学最初的音节序列需要的学习遍数来测量他的记忆。

如果他重学需要的遍数比最初学习需要的遍数要少,那么从最初的学习中信息得到了保存。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8-1所示):记忆的最初迅速遗忘,跟随着是逐渐下降的遗忘率。

艾宾浩斯的曲线代表了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图8-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二)记忆类型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也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也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

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2)程序性记忆: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

(3)知识编辑: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执行行为序列的能力。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习题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习题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名词解释:有意记忆记忆形象记忆表象记忆恢复现象幼儿期健忘无意记忆二、判断题:。

1.幼儿擅长机械记忆,所以幼儿机械记忆的效果比意义记忆好。

()2.幼儿对表演唱比单纯的唱歌容易记住歌词。

()3.及时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手段。

()4.表象概括的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5.“触景生情”是一种有意回忆。

()6.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

()7.遗忘的发展是先慢后快的。

8.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9.无意记忆是指没有理解材料的意义的一种记忆。

()10.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三、选择题:1.下列有关记忆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照记忆的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B、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没有意义记忆C、幼儿形象记忆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D、“记”是“忆”的前提。

2.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意义记忆D、运动记忆3.做简答题属于的提取方式。

、A保存B加工 C 再认 D 回忆4、冬冬在街上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时,高兴地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5.以下不属于表象特征的是()A、稳定性B、直观性C、形象性D、概括性6.表象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A、思维B、记忆C、注意D、感知觉7.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为(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记忆容量不足D幼儿期健忘8、对参加体育比赛获得好成绩时兴奋激动的心情的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9、()是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A.兴趣B.需要C.情绪状态D.智力水平四、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______ 。

【最新资料】2016-2016心理学统考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

【最新资料】2016-2016心理学统考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

2007-2014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单选[09]3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10]3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A.费希纳 B.赫尔姆霍茨 C.斯金纳D.韦伯[12] 38. 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A.再认法B.自由回忆法C.节省法D.系列回忆法[13]32.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A、冯特B、艾宾法斯C、铁钦纳D、巴甫洛夫36.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正确B.一个理论如果能被实验结果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14]32.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A)A。

韦伯 B。

费希纳 C。

缪勒 D。

赫尔姆霍茨简答、综合题[13]77.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3)用简图画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14]79. 简述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单选[07] 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A、6B、12C、18D、24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46、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2个B、3个C、5个D、6个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08] 4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国外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二节内隐记忆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二节内隐记忆

3、测验的纯净性问题 任务分离过于依赖所使用的特定记忆任务, 而传统所认为的记忆任务能够提供对内部加 工过程的纯粹测量是值得怀疑的,加工过程 与测验任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像词 干补笔和知觉辨认这样的内隐测验,不完全 是对无意识的、自动记忆过程的纯粹测量, 因为这些记忆任务的操作也同样受到意识的 控制;同样,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任务也 不是对意识控制加工过程纯粹的测量,这些 任务的操作也受到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二)间接测验的实验逻辑——任务分离
任务分离逻辑的基本假设是:如果这两类测验的成绩表现出 同样的变化趋势,或者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那么这两类测 验中信息的提取依赖于同样的心理结构;如果两类测验的成 绩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甚至相反的趋势,则说明二 者依赖于不同的心理结构,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 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相同;这样, 用不同的测验任务便可以揭示不同的心理机能。 任务分离(take dissociation)指的就是同一自变量在不同测 验任务中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形。
1代表控制组 2代表遗忘症病人
物体决定测验中,学习阶段设计一个任务诱 使被试按照物体的全三维结构信息进行编码 (如要求被试指出每一个物体是朝左还是朝 右),或者要求被试按照物体的局部特征进 行编码(如指出每一物体的水平线多还是垂 直线多)。在测验阶段,向被试快速呈现可 能和不可能图形,要求被试决定每个物体在 结构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其中一半的 被测物体时事先学习过的,另一半是新的。
任务分离通过控制自变量而比较两种不同的记忆任 务的效应,如果自变量影响被试在一项记忆任务中 的成绩,但不影响另一记忆任务(单一分离),或 者自变量对记忆任务的影响是相反方向的(双向分 离),可以认为两种记忆任务之间具有随机独立性, 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单一分离预示着一种记忆中 介加工存在于一项记忆任务中,而在另一项记忆任 务中不存在的可能性;双向分离则表明存在两个分 立的加工过程,每一个加工过程都唯一地存在于一 项记忆任务中。

实验心理学--记忆

实验心理学--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7
过程分离范式
过程分离范式依赖于以下假设: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这一假设是过程分离程序的核心;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 性质是一样的;
❖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而自动提取 则有对错之分。
有两类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2012-10-19
❖“美国白人大二学生心理学”
2012-10-19
第十章
35
以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研究为例:
❖被试特征
大学生、中小学生、记忆损伤患者
❖实验材料
无意义音节、低关联词对、GRE素材、散文、说明文等。
❖编码形式
扩展式测试(expanding-interval retrieval)与等间隔 测试(equal-interval retrieval)
4
第九章 记忆
学习重点:
1. 艾宾浩斯和巴特莱特的经典记忆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2. 斯伯林的部分报告法的逻辑,短时记忆的测查方法; 3.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任务分离范式和过程分离范式,其
逻辑及演变。 4.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5. 詹金斯关于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记忆研究中的常
见变量。
2012-10-19
一、记忆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0
(一)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忆
环境中 的刺激
感觉 记忆
注意
元认知 复述
知觉 输出
反应
复述
编 映 短时
长时

8.(上)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8.(上)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广义的学习: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 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理解: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B.一头牛经过训练后,会拉犁 C.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高、体重都发生变化 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记 忆的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 的事实类知识。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太平天国是由洪秀全领导的等 均属言语信息的学习内容。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知识” 2.智慧技能:是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 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是关于 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道什么是肯定 句和否定句为言语信息的学习结果,怎样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则为智力技 能的学习结果。 3.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 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处理外部世界的 能力;认知策略则是自我调控的能力,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它支配学 习者学习和思维中的行为,并且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例如体育动作,乐器 演奏,实验操作 5.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与同学、亲人以及其 他人在交往中能与人为善,和谐相处,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等。
2.练习律: 通过学习者的练 习和应用,刺激 与反应的联结就 会增强,否则会 减弱。
3.准备律:在学 习过程中,学习者处 于准备状态,给予活 动则感到满意;有准 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 恼;无准备而强制活 动,也会感到厌烦。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五节前瞻记忆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五节前瞻记忆

成功的前瞻记忆有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 事情(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特定的目标事件);记
住必须要在将来特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
特定的目标事件作出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成分,
而后者不是,也就是说,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
溯记忆。
Peter Graf(2001)将前瞻记忆类比为采矿,前瞻 成分如同勘探专家,其作用是在环境中根据矿物 储存的迹象,确定是否有矿可以开采;当确定有 矿后,具体的开采任务则留待矿工去进是被动地 反映其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任务,而且可以对 完成任务产生主动的影响。其中一种影响是通过 采用记忆策略。麦克丹尼尔-米兹扎克(1999)认 为,在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中,前瞻记忆
比回溯记忆起更大的作用。
麦克丹尼尔-米兹扎克在实验中设计了两种前瞻 记忆任务和回溯记忆任务。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任务是,提醒主试20分钟后打一个重要的电话向 导师询问是否获得了奖学金,并在桌子上放有时 钟作为提示。被试的记忆成绩用4点记分,0为完 全忘记,1为准确度超过10分钟,2为准确度在210分钟之间,3为2分钟之内。
分类依据 记忆类型 特点
提取的意 外显记忆 有意识的 识性 提取 内隐记忆 无意识的 自动提取 对记忆的 客体记忆 对信息的 控制 编码、储 存和提取 元记忆 对客体记 忆的认识 评价和监 控
典型实验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加工分离程序
FOK研究中的 RJR、gameshow范式等
分类依 据 是否真 实反映 事实
记忆类型 特点 真实记忆 准确真实 反映事实
典型实验方法
错误记忆 错误虚假 联想研究范式误 反映事实 导信息干扰范式
信息指 向
是否涉 及情绪 事件
回溯记忆 记忆过去 的行为或 事件 前瞻记忆 记忆某个 意向 情绪记忆

第八章 记忆...

第八章 记忆...

MEMORY
25
(1)短时存储的容量(2)



记忆广度测验还可以用字词、双字词,甚至句子来进 行。 但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如 数字广度为7~10,单词广度是5~7,句子广度包含的 单字可达20。那么,记忆广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呢? 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 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 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
30

自由回忆实验 先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多半是单词),大 约2s一个项目。当最后一个目呈现完毕,要 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当 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 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获得系列位置曲线。
MEMORY
31
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2)


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 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 近因效应。 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 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
MEMORY
13
感觉记忆的研究

外在刺激消失,而由刺激引起之感觉仍然存在 的心理现象,称为后觉after sensation,视觉 上就是后像(afterimage)。在感觉记忆上,称 为映像/余像(icon)。在听觉上,就是余音/ 回声(echo)。
MEMORY
14
贮存的时限与数量· 映像记忆
MEMORY
27


1966年Baddeley 扩展了Conrad的发现,他呈现给 被试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有类似的发音 (如man, mad, cap, can, map);另一类单词发 音差别较大(如pen, rig, day, bar, sup);第三类 单词意义相近(如huge, big, broad, long, tall); 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 late, thin, wet, hot)。 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 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 这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短时记忆的再认能力,并探讨识别时间、干扰因素对再认准确性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组设计,共有30名被试参与。

每位被试参加5个实验条件,随机次序呈现。

实验条件包括识别时间为2秒、4秒、6秒、8秒和10秒,并分别控制了干扰因素(无干扰、数字干扰、颜色干扰、形状干扰、音频干扰)。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图片,共有50张图片,包括物体、动物、风景等。

实验过程: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首先观看15张图片的幻灯片,每张图片停留1秒。

随后,被试接受再认测试,根据幻灯片中呈现的图片,被试需要选择图片是否在之前的幻灯片中出现过。

当呈现一张新图片时,被试需要选择“否”,当呈现一张之前出现过的图片时,被试需要选择“是”。

被试需要尽可能准确地选择。

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被试测试结果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统计,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识别时间:在所有的识别时间条件下,被试的准确率都随着识别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从2秒到10秒,准确率分别为68%、72%、80%、85%和90%。

2.干扰因素:各种干扰因素对再认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数字干扰和颜色干扰对准确率没有明显影响,但音频干扰和形状干扰会显著降低准确率。

同时,在形状干扰条件下,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增加。

3.平均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在不同条件下也存在差异。

随着识别时间的延长,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也增加。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识别时间对短时记忆的再认能力有重要影响。

较长的识别时间可以提高再认准确率。

2.干扰因素对再认准确性有明显影响。

形状干扰和音频干扰对再认准确率造成重要的干扰。

3.在进行短时记忆任务时,被试需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再认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短时记忆的再认准确率受到识别时间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较长的识别时间和较少的干扰因素可以提高再认准确率。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一)2024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一)2024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内隐记忆是指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加工和利用的记忆形式。

内隐记忆实验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和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一项内隐记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以探讨内隐记忆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正文:1. 实验设计- 参与者招募:从学生群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参与者;-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系列与实验目标相关的刺激词汇或图像;- 实验任务设定:设计一系列任务,如判断刺激是否重复、识别曾见过的刺激等;- 实验条件随机分组: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过程- 给予指导说明:向参与者解释实验目的、任务要求和流程;- 任务练习:为参与者提供几个练习任务以熟悉实验环境;- 实验任务执行:让参与者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任务的执行;- 数据记录与保存: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数据。

3. 实验结果- 实验组数据分析:分析参与者在实验任务中表现的数据,比较其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等指标;- 对照组数据分析:同样分析对照组参与者在实验任务中的数据;- 数据对比与统计: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内隐记忆的影响;- 结果解释分析:解读实验结果,归纳内隐记忆对认知的影响。

4. 实验讨论- 结果解释与验证: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潜在机制讨论:探讨内隐记忆的潜在形成机制,如神经基础、学习规律等;- 实验局限性分析: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 进一步研究设想: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5. 总结通过该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内隐记忆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是显著的。

实验结果表明了内隐记忆在学习和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隐记忆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在各种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内隐记忆对人类认知的重要影响。

(NEW)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第4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第5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第6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第7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第8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第9章 听觉实验研究第10章 视觉实验研究第11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第12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第13章 语言认知实验第14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第15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第16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统考2014年研]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他采用的方法是( )。

[统考2014年研]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统考2014年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第八章 记忆

第八章 记忆

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 无意义音节作学习与记忆材料,使记忆研究陷 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 乏现实意义。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被记忆的材料, 而忽视了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如被试的态度 和他们过去的经验。1932年,他另辟了一条研 究记忆的道路。
巴特利特用故事和图画来研究记忆。 1.关于故事法的实验 现场实验 回忆的过程包含建构的成分,在回忆中我们使 用已保存的内容以及头脑中的图式重新产生所 学习的内容。 默读课文
不少研究者都提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 首因效应来自长时存储。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 中显示机能的双重分离: 某些自变量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但不影响 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 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
系列位置曲线意味着单字在系列中的位置会大 大地影响自由回忆的成绩,要确切地证实这一 点,就必须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与单字本身的 频率、意义性等属性相混淆。(举例) 如何通过实验设计解决这一问题呢?
(二)记忆的加工层次
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 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 治。Craik等系统批判了形态模型的记忆理论 ,进而提出了加工层次的理论。
1.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 点
Craik等认为,3种存储之间的差别突出的说明 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记忆系统中刺激以不同的 方式受到加工,一个单词的视觉的、听觉的或 意义的方面在各种情形下受到的加工不同。有 限容量的现象在多重存储系统中的某些地方是 存在的,而这些基本的发现时任何模型都必须 考虑的。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使用普遍,心理学家很 快看出了计算机的装置与詹姆斯记忆构想之间 的类似性——初级记忆类似于运算器。而次级记 忆相当于存储器。这样就导致了著名的记忆的 计算机模拟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那么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是什么呢?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班级:11应用心理姓名:娄颖颖_学号:2011326670109实验时间:2012-12-06指导教师:胡信奎_一、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渐近线(asymptote)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首因效应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技能效果,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二、目的检验字母和数字识记和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曲线图。

三、假设和预期1、假设被试对卡片位置在前面的和在后面的记忆要比在中间的要好。

2、假设实验位置对回忆的效果有影响,表现为实验位置在前的比实验位置在后的回忆效果差。

四、实验仪器10张编号为30~39的投影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12个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字母和数字)、速示仪。

五、方法1.被试(人数、性别、年龄)(1)被试基本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系学生年龄:18~21岁总人数:16人(16位女生)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自变量:卡片上的系列位置、实验位置(2)因变量:回忆正确个数(3)控制变量: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3.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分组和位置1.被试分组:随机分成A、B两组。

A(主试)组:该组被试先做主试,后做被试B(被试)组:该组被试先做被试,后做主试2.调试好仪器,按随机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10张投影卡片,10张为一组。

每张卡片大约有12秒钟让被试全部念完。

3.念完后,立即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并且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回忆不出时,报告主试,进行下一张投影卡片的呈现,每张的回忆时间不超过30秒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mory
13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4
遗忘曲线(the forgetting curv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5
对艾宾浩斯研究的批评
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 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 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 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 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 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 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和 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29
巴特利特的研究(3)
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reconstruction):
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 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 社会性。 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 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其发生的 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 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1
艾宾浩斯的研究(1)
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 《心理物理学纲要》的 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 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 程。他在人为的实验室 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 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 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 们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 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8
巴特利特的生平简介
Bartlett (1886.10.20 — 1969.9.30) 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 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 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实 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建 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推 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被 授予 “勋爵”,是英国实 验心理学家第一人。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9
语义记忆更多激活大脑的顶叶和枕叶;
情节记忆更多激活大脑的额叶.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0
记忆的早期研究 ——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
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 C. 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 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 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9
实验材料:
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 三类学习材料: 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图画
1. 关于故事的研究
Bartlett 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 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The War of the Ghosts) 的故事。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21
2. 关于图画的实验
Bartlett用图画作材料,应用顺序再产生的方法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进行的研究,同样证实了他的设想。
22
实验使用两种方法:
1、重复再现(repeated reproduction) 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 料作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 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 化的情形。
实验结论:
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过 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方式)的基础之 上进行的。 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 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使之更适合于我 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或者说更适合我们 已有的图式。
巴特利特的研究(2)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Bartlett认为图式
Memory
17
巴特利特的研究(1)
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 跃的过程(active processes),涉及意义的追求 (effort after meaning),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 (schemas)。 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 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 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 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 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 年发 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 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其后,记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 50 年代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 论)把记忆看作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 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因而按储存的时间而 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
E. Tulving,(1995)
第一阶段(1885-1960):“语词学习阶段” 始于H. Ebbinghaus,1885 研究范式:系列学习和对偶联合学习 研究材料:语词项目 技术要点:强调学习与遗忘的基本现象 的精确测量 理论解释:联想和记忆强度
第8章 记忆实验
(一)
主要内容
记忆的早期研究
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
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2
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 映。汉语中的“记忆”一词,简洁地表明 了人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总是先有“记” 再有“忆”,用现代信息加工(或讯息处 理)的观点解释记忆,把记忆看作是对输 入信息的编码、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 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 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26
系列再现中记忆变化存在的趋势:
1、习惯性表征的变形(transformation to conventional representation ) 2、精心组织(elaboration) 3、简单化(simplification) 4、命名(naming) 5、细节的保存(preservation of detached detail)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12
艾宾浩斯的研究(2)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 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 syllables );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savings
method) 。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885年,Ebbinghaus: On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32年,Bartlett: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emory 8
第二阶段(1960-1980) :信息加工阶段
研究范式:信息加工范式
实验程序: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 理论解释:多重过程理论
第三阶段(1980-) :认知神经科学阶段
研究拓展:记忆的脑机制/脑成像技术
核心概念:启动效应、记忆系统、內隐记忆等
The paintings of Franco Magnani, a San Francisco artist, demonstrate his remarkable memory for his childhood village of Pontito, Italy. Here, one of his paintings of Pontito, left, is juxtaposed with an actual photograph of the village. Magnani left the village in 1958 in his mid-20s. Eight years later, during a serious illness, he began dreaming about Pontito in extraordinarily vivid detail. Soon the images came to him during the daytime with almost hallucinatory power. Impulsively, and working entirely from memory, he began painting and drawing different scenes of the village. Although some of his works show near-photographic accuracy, many contain distortions that serve to portray the village in an idyllic light.
主张存在多重记忆结构这一术语的根本原 因在于愈来愈多的证据揭示,在有意识的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之外还存在 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 (implicit memory)。 这种记忆特点是人们并不是有意识地知道 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是在对特定任务 的操作上表现出来。 此后,元记忆、错误记忆、前瞻记忆、情 绪记忆等记忆类型也逐渐被纳入到实验心 理学的研究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