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的演进与变迁[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的演进与变迁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十六大的“走出去”战略,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大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数目逐渐增多。目前去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国外公司的方式大规模进入海外市场,增强自身的海外业务能力也初露端倪。由于跨国化经营经验不足,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普遍感到对海外分支机构的控制上力不从心,母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还无法很好地产生协同效应。所以,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控制模式,以保证跨国公司的健康发展与资产的保值增值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而跨国公司本身组织模式的建立在其中又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组织结构的演进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目的,是支撑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化所带来的海外子公司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市场环境复杂性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组织模式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传统模式逐渐向网络模式演化。

一、传统视角下的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开始走向经济舞台的中心,在这个背景下,关于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设计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纷纷以跨国公司为对象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由于产品多元化和高技术产品出现所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提高,以往单纯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因此分部门制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分部门制可以极大的提高组织的市场反应速度和专业化程度,适应了当时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该模式协调成本很大,随着多元化经营的开展和公司兼并浪潮的到来,跨国公司的规模急剧扩张,简单的分部门制又落后于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为了达到提高经营效率、提高协调能力、节约组织控制成本的目的,】

M型组织结构,即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事业部制。事业部制组织模式加强了组织的协调能力,降低了组织成本,同时也约束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组织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得到加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中下属分支机构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同时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横向联系,这成为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这些传统结构化的研究仅仅注意到了正式结构这一个组织变量,而没有抓住跨国公司面临战略任务的复杂性,也就是说它试图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界定一套静态的职能和责任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跨国公司具体组织架构整体上主要表现为职能式组织模式,即总部各

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本职能部门所需要进行管理的一切海外业务。虽然该模式发挥了总部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但是总部的权力过于集中,各部门之间存在“隧道效应”.因此,该模式只能适应于跨国公司初期发展的需要,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成长,必然要被其他组织模式所替代。

全球化视角下的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研究

早在传统化视角居于研究主流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母国中心(Ethnocentric )、东道国

中心(Polycentric )与全球中心(Geocentric )三种跨国公司组织类型,即EPG 模式。每种类型中,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具有不同的行为关系。母国中心型跨国公司利用母国文化作为支配行为的模式,母公司拥有一套管理经营模式,全球的分支机构都应模仿学习,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以母公司为中心。东道国中心型跨国公司认为世界各地是不同的,各国有其特殊的背景、文化和市场需求,每个子公司在其东道国应该具有自主性,组织结构要因地制宜。全球中心型跨国公司将跨国公司视为一个全球性的整体组织,母国与东道国的公司做全球性的协调配合。但是,由于当时跨国公司仅仅将部分生产或者分销单位置于其它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形象并不突出。所以,EPG 模式并未引起理论界更多的关注,也没有将理论界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引入到全球化视角之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化竞争加剧,跨国公司中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对海外子公司角色的研究也开始得到理论界的重视,海外子公司角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Bartlett 和 Ghoshal (1986)根据海外子公司现有能力和当地市场的战略重要性的二维指标将海外子公司划分为战略领导者、特殊贡献者和当地化执行者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

图 1

市场的战略重要性

海外子公司的现有能力

高 低 高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

J. Carlos Jarillo 和Jon I. Martinez (1990)在Porter (1985)以及Bartlett 和 Ghoshal (1986)

研究的基础上,从海外子公司与母公司及其它子公司的一体化程度和业务活动的当地化程度

两个维度将海外子公司划分为接受型、积极型和自主型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图2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3。

Gupta 和Govindarajan (1991)从子公司参与跨国公司体系内知识流入的程度以及子公司

参与跨国公司体系内知识流出的程度将海外子公司分为四种类型:全球创新者、战略整合者、当地创新者和使用者,如图3所示:

图3

图3来源:参考文献9。

随着这些研究的开展和实证研究数据的不断发布,海外子公司在提升跨国公司全球竞

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被广泛认可,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子公司

在战略制定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而传统视角下的层级结构显然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

要求。另外,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源在跨国公司内部流动量

的增加,迫切要求跨国公司组织结构采取新的变革。因此,通过对海外子公司角色定位的研

究,使跨国公司组织模式的研究者们认识到了传统研究视角的局限性,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跨

国公司组织模式研究的视角,也为研究跨国公司网络组织模式演化的内在机制创造了条件。

从该子公司的知识流出向该子公司的知识流入

低 高 低 高

一体化程度

当地化程度

低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