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之谜”的现代人生哲学阐释的论文
试解斯芬克斯之谜
试解斯芬克斯之谜作者:冯桂锋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1期历史上,大部分人的死亡伴着自己生命的殒落、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后人所淡漠、遗忘。
而苏格拉底不是。
自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殉道以来,哲学家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主题继续着他的死亡的话题。
柯拉柯夫斯基说:“有这样一个人,所有欧洲哲学家都拿他来认明自己,即使是这些哲学家肢解了他所有的思想。
这就是苏格拉底,而一个不能将自己与这一典范人物相认同的哲学家,就不属于这一文明。
”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之死对后世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时光穿越2400年的历史长廊来到我们身边,或许我们自问:苏格拉底之死为什么能引起当时那么多的“申辩”?他的死亡为何引起那么多后人的不断思考、不同演绎?对于今天的我们,苏格拉底之死又留下了怎样的价值墓志铭?在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汲取先人和今人的营养,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梳理,试解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一、古希腊的基本文献材料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基本材料,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柏拉图的对话:直接与苏格拉底死亡有关的对话是《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同》和《斐多》;另外有关苏格拉底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对话也是研究其死亡的重要基本文献。
《普罗泰戈拉》、《会饮》、等介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美涅克塞怒》、《理想国》、《法律篇》等是理解其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种是色诺芬的作品。
主要有《回忆录》、《苏格拉底在法官前的申辩》》和《会饮篇》。
第三种是喜剧中的苏格拉底,主要是指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其中最为重要的《云》,另外还有《马》、《马蜂》、《蛙》。
最后一种是亚里士多德有关论述。
比较集中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和《优台谟伦理学》;此外,《诗学》、《修辞学》和有些残片中也论及苏格拉底思想。
二、基本文献上的几个主题哲学与政治的冲突。
苏格拉底被审判和处以死刑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与城邦政治之间的冲突。
无论是哲学和政治都是追求美好生活,但哲学和政治各有自己的逻辑,两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有所不同。
一场对斯芬克斯之谜的思考
一场对斯芬克斯之谜的思考作者:肖浪来源:《艺术当代》2017年第02期海运、贸易、鸦片,这三个词语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世界近代史,成为人类的伤口与勋章下的根基。
远洋贸易带来不同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击,在这个势头之下,世界——或是这个地球——在人们的认知中变得越来越小。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全球化”一词应运而生,其内在概念进而被学者们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但在哲学范畴内却鲜少被触及。
近期,香港非营利艺术空间Para Site的展览“创意运营方案”期望以香港这一船运港及其在鸦片贸易中的角色地位为切入点,讨论在全球化形势下对海运、地绿政治、劳工法律等的直接反思。
该展览也是Container ArList Residency01艺术家驻留计划的首个项目。
“创意运营方案”并不是一个非常切合艺术展览的题目,倒像是一个方案标题,这个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称其实显示了策展人普雷莫·克利什那姆西(Prem Krishnamurthy)和康喆明(Cosmin Costinas)的雄心:在20世纪远洋贸易的基础上,反思21世纪的当下全球经济基建、难民涌动等纷至沓来的各种敏感议题,策展人希望借由当代艺术来回应、勾勒这些概念的构架,并且最重要是透过‘后设表现”——不再做传统的叙事回顾,以整合所有人的成果为手段,透明化整项计划的组织逻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发现。
这样的概念和野心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鸦片的历史背景在由翟畅策划的历史单元和Sawangwongse Yawnghwe的作品中得到回顾,毒运贸易时期的文物、明信片和艺术家的梳理、历史被写在一叠薄薄的模拟海关通行记录的白纸上,公章象征着权力。
这是一个有趣的视角,将鸦片属性与流通完全“抽象化”之后,带给观众非常奇妙的错觉。
鸦片,这个历史内涵丰富到近乎沉重的特殊物品,在概念上与其他贸易物品并无不同。
思政课论文《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思政课论文《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成都东软学院论文题目:《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作者:李帅专业:计科系软件工程班级:11级5班指导老师:李敏提交时间:2011年11月20日(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计科系邮编 611844)目录一、人的本质探寻 (1)二、认识你自己 (1)三、认识世界 (2)四、世界观和人生观 (2)五、树立目标 (3)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摘要】: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不是动物,更非草木。
人不简简单单的自然地活着,是有思想有意识地活着,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知道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
这些恒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履历赋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有人事业有成,有人崇尚善良,有人淡泊名利,有人为爱一生。
有人励志成为时代的英雄,有人也觉得做枭雄挺好;有人陶醉于进取得乐趣,有人也安享平淡的幸福。
生命的终点是尘土,但是人生价值却没有终点,人生只有一次,为诀别之前不留遗憾,领悟自己的人生,认识人的本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树立自己的目标,创造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人生真谛,人生价值一、人的本质探寻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斯芬克斯之谜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没有回答对的人都必须被吃掉,最终狄浦斯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并且解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语——那就是人,那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始终坚持: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指什么使人成为人的问题,是人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
哲学理路的反常思考和体验——福柯的斯芬克斯之谜
留下非理性 的 思想踪迹 ; 对精神 分析 的质疑 , 他 促成 了他潜 心思考精 神病 学 ; 对人 文理性 的批 判 , 他
导 致他 不知 疲倦 地 追 求生存 美学 ; 对性神 力与 生存 冲 动 的理解 , 他越 过性 别界 限 , 他 使 不顾 一切 成
规 约 束 , 出性 别铁 笼 。 逃
人认 为福柯是 彻头彻 尾 的道德败 坏 。福 柯 的同性恋 不是 秘密 ,他 死前 不久还 去泡过 美 国旧金 山的同性
恋澡 堂 。 当福 柯死 于艾滋病 的消 息悄悄 流传 出来 后 , 许 多崇拜者 不敢置 信 。 福柯英 年早逝 , 举世震 惊 。 神 秘恐 怖 的艾 滋病 及其 与声 名 狼藉 的 同性 恋 的联 系 ,
程充满 激情 , 渴望 为疯人们 说话 , 他希 望那些铁栅 栏 后面 的声音从 一个 同样被 视为疯 狂 的哲 学家 喉咙里 发 出来 。他试 图证 明 , 狂并非一 种疾病 , 疯 是理性 的
使福 柯 的形 象变得 更加扑 朔迷离 。福柯 的 同性 恋倾
向 、 S 的独特 兴 趣 、 于艾 滋 病 等 , 直都 是 所 对 M 死 一 谓福柯 式“ 狂” 疯 的最 好注解 。这也 就难怪 为什 么在
神病 的人 格》 书 中认 为 :精 神错乱 ” 一 “ 一词具 有社会 学、 历史 学 、 精神 学三层 含义 , 并将它 们混杂 在一起 , 确 定为面 向反 常现象 的总体方 向。 精神病 学史》 即 《 (
物。 他是一 位反 常的哲 学旅行家 , 是一 位探索 反常现
象 的大师 。 他敢 于销魂试 验 , 为我们 留下非理性 的思
第 1 第 1期 卷
21 0 0年 3月
汉 语 言 文 学研 究
马克思破译人学“斯芬克司之谜”的历程与方法
第14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o2 2008年4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pr 2008马克思破译人学“斯芬克司之谜”的历程与方法陈曙光(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 “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史上弥久而时新的“斯芬克司之谜”。
马克思在破解这一千古之谜时,认识是不能深入的。
最先提出“理性、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接着又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最后才得出“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等科学命题。
马克思能破译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这主要体现在: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人的本质;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中图分类号:B0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8)02−0176−07“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核心问题”。
但数千年以来,哲学家们从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一直未能给予科学的回答,使这一问题成了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
一、“人是什么”:弥久而时新的“斯芬克司之谜”“人是什么”的问题似乎是一个“自明性”的问题。
然而,这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在人学思想史上却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以至于到马克思之前,没有哪一位思想家真正科学地回答了“人究竟是什么”这一人所熟知的问题。
正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
”人学思想史恰恰证明了“人”即是这样一个东西,“熟知”但却并非“真知”。
“斯芬克斯之谜”的现代人生哲学阐释的论文.doc
”斯芬克斯之谜”的现代人生哲学阐释的论文“斯芬克斯”的秘密是“诱惑”和“恐吓”或“现实社会”,谁将它解开,“斯芬克斯”就死在谁的脚下;否则,谁就死在“斯芬克斯”的脚下!你是要——生,还是死?!曾经使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着迷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寓意无穷,特别是其提到的“斯芬克斯之谜”,更是永恒地吸引并考验、锻造着无数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思想者的智慧,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阐释构成了一道人类自我意识和认知的亮丽风景。
但,它却没有引起当下思想界普遍的、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现代哲学和语言学,有可能对这一千古人生之谜做出自己全新的深度阐释。
而我们的现代人生哲学,就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斯芬克斯”者,“现实社会”也!一“斯芬克斯之谜”尽人皆知: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
千百年来,人们早已认定并认同,这个“谜”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我们对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度阐释将表明: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是“表象”的、“动物”层面的,换言之,他并没有真正地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仍然是一个“谜”,迄今,它仍是横亘在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索福克勒斯在著名的《俄狄浦斯王》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幕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惨绝人寰的个体人生悲剧:田间麦穗枯萎,牧场上牛羊瘟死,妇人流产,哀鸿遍野;带火的瘟神降临到这城邦——特拜。
l)作者:[法国]摩罗,1864年,现存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请读者欣赏法国画家摩罗的油画《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这幅油画形象地刻画出了斯芬克斯既令人难以抗拒的迷人的一面,又让人无比惊恐的可怕的一面。
它较之我们熟悉的埃及狮身人面像,透露出某种更深刻的东西。
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正是“现实社会”——“社会关系的总和”——形象的一个隐喻: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色、权、钱、名等等;恐吓或恐怖——生、老、病、死等等。
再揭“斯芬克斯”之谜:人之存在及其如何存在——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
这 样多 地懂 得人 ; 何 时代 也 没有 像 今 天 这 样 少 任 地 懂得人 ; 任何时 代 , 的 问题都 没有 像 我们 当代 人
一
诞 生 的过程 , 自然界 对人 来说 的生 成过 程 , 以 是 所 关 于他通 过 自身 而诞 生 、 于他 的形 成过 程 , 关 他有 直 观 的 、 可 辩 驳 的证 明 。1 所 以 , 于某 种 异 无 "12 1 1 1 关 己的存 在物 、 于 凌驾 于 自然 界 和人 之 上 的存 在 关 物 的 问题 , 实 践 上 已经 成 为不 可 能 的 了。很 显 在 然, 马克 思在 这里 不 仅 批 判 了凌 驾 于人 与 自然 之 上 的存 在物 虚构 和 创 造 人 与 自然 界 的 观 念 , 且 而 以人 的“ 动” “ 劳 或 实践 ” 为钥匙 开启 厂人之 存在 的 本 体论 之 门 。根 据 意识 、 教 或 随便 别 的什 么 来 宗
何 处来 , 又要 到何 处 去 。海 德 格 尔 在 总结 概 括 当
代 核心 问题 时指 出 : 何 时 代 也 没 有像 当前 时 代 任
思 想 为这 一 问 题 的解 答 提 供 了方 向 。马 克 思 指
出 :整 个 所 谓 世 界 历 史 不 外 是 人 通 过 人 的 劳 动 而 “
A u .2 1 g 01
再揭 “ 芬克斯 " 谜 : 斯 之 人之 存 在 及 其 如 存 在 何
— — ~
从 马克 思实 践 哲学 的视 角
郑 丽 娟
( 山大 学 教 育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7 ) 中 广 1 2 5
摘 要 : 种 固有 的 思 维模 式认 为“ 芬 克 斯 ” 谜 揭 示 了“ 是 什 么 ” 一 斯 之 人 即人 的 本 质 问 题 。 在 生 成 性 、 程 性 思 维 过
2018高考作文预测素材:斯芬克斯之谜_作文200字_高考作文预测_
2018高考作文预测素材: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
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
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俄狄浦斯答对了。
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
“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浅谈“认识你自己”
浅谈“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做斯芬克斯之谜。
讲的是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想要通过就必须要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
无数人为此而丧生。
最后年轻的俄狄浦斯猜到了谜底,人。
其实,谜语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儿呱呱坠地只能在地上爬,就好比是四条腿在行走一样;成年后可以直立着用两条腿走路;而老年的时候,因为身体日益损耗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就好比三条腿一样。
而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就是一个从早到晚的过程,甚至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看作是这么一个过程: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
黑格尔非常高度地评价了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在他的《美学》中讲过这样一段话:这个象征性谜语的解释在于显示出一种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于向精神呼吁:“认识你自己!”就像著名的希腊谚语向人们呼吁的那样。
“认识你自己。
”这是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金顶上的一句话。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哲学的任务就应该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
我们往往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所以,“你自己”才是你要证明和追求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古刹里来了个小和尚,他诚恳地问方丈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傅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
”第二天,小和尚来见方丈:“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方丈微微一笑说:“还有一个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禅房。
一遍遍地琢磨,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偶然间在水井里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故事的真假在这里不予讨论,但我想故事一定有想传达的东西。
就我对“认识你自己”的理解而言: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了解一切,而现实却往往是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
其实,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人的自我认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的,而人生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事实并非常识,斯芬克斯之谜
事实并非常识今天把厚厚的一本《社会心理学》读完了,发现里面讲述的一些与常识相反的内容,很有趣,也很有启发。
信手摘出几点来,简单解释一下,大家可以看看。
常识1. 我知道我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件事情,我找得出做这件事情的理由。
往往当我们被问及自己做出行为的原因时,我们会给出看似合理的解释。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错误的。
一方面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自由意志,另一方面我们会低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这个常识的扩展在于,人们通常还会错误地预测自己的行为。
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的商人》中所说的:“其实,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伤心。
”常识2. 没有看到大家都是这样的吗?当我们做决定、表示态度、发生某种行为的时候,以上这句话都会成为我们为自己辩解的理由。
这就是自我服务的虚假普遍性——当我们需要支持时,我们会扩大那些与我们相同的人群。
同样,还有自我服务的虚假独特性——当我们需要表示自己独一无二时,我们会提高自己的独特性。
常识3. 我很肯定,我记得发生过这件事情。
一般而言,当我们作为目击证人发言时,我们会很仔细地搜寻自己的记忆。
但是,事实上,许多时候我们的记忆是被诱导后重建的。
这也是为什么法庭上禁止提出诱导性问题的原因。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被诱导,我们的记忆也是漏洞百出——它总是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发生变化。
常识4. 我们如果知道怎么做事情,我们就一定能这样做。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我们的行为是靠理智控制的,但是并不都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最有效率和最普遍的行为方式是靠的直觉(heuristics)。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养成好的习惯如此重要,为什么说要提高修养,以及为什么一个满腹经纶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劳动力。
只有当理智的思考成为了行动依靠的直觉,我们才能拍着胸脯说:我知道的怎么做,而且我也会这么做。
常识5. 这次只是失误,就差那么一点点,下次一定能成。
打麻将、赌博的人常常用这句话来告慰自己,学生做错了题也通常这样来宽慰自己。
《金瓶梅》斯芬克斯之谜探究的阐释学意义
之 西 门庆也 。”1 欣 欣 子 的 《 瓶 梅 》词 话 序则 认 为是 兰 陵笑 笑 生所 作 ,前 面 四条 记 载 ,皆是揣 测 [3 57 5 金
的社会 历 史文化 成 因。对《 瓶梅 》 者 、 书年 代 的考证 是 为 了认 识作 者 , 金 作 成 建构发 生 的语 境 . 到知人 起 论世 之 功效 ; 而版 本 的探 究 则是 为 了保证 阐释 的有效性 。总 而言之 , 金 瓶梅 》 芬克 斯之谜 破 解 的根 对《 斯 本 目的是 为 了破 除 阐释 过程 中的主 观性 , 系作 者 与 当时历 史环 境 , 联 客观 阐释 作 品 , 达到 阐发 作 者与 作 品本 意的 目的 , 是 中国千年 阐释 传统 的现代 延 续 这
不如 索性 把 中 国的通俗 小说 家的 署名 只 当作 一 个 文化 符号 。…… 总之 ,我认 为在 不 影 响理 解 文本 内
容 、 意 义 和 艺 术 成 就 的 基 础 上 ,不 妨 给 予 更 宽 容 的 处 理 。
这个主张虽然有一定 的道理 ,但是在对待 《 金瓶梅》作者考证热的问题上 只看到了 《 金瓶梅》
就 曾多 次指 出应 该暂 时悬置 作者 研究 ,而 使研究 回归文本 本身 ,如其所 言 :
在 没 有 确 凿的 资料 和证 据 面前 。我 宁肯把 “ 兰陵 笑 笑生” 这 个 明显 的作 者 笔名 就认 作 是 一 个永
远 的天 才 的象征 ,他 无 须被 还 原 为一 个 实在 的 某 某人 。所 以与其 捕风 捉 影 ,进 行徒 劳的 “ 考证 ”学 意义
“斯芬克斯之谜”再探索
“斯芬克斯之谜”再探索
丁甫江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斯芬克斯之谜”即“人是什么”,乃是哲学中最有意思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是一切哲学探究的原点和基础.人的本质的遮蔽以及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都必然要求我们回到哲学的原点,探寻人是什么.或许通过内省、判断力和理性思维等途径,从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探索,是揭开谜底的密钥.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丁甫江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
【相关文献】
1.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斯芬克斯之谜”的四大谜题 [J], 陈明;王春春
2.再揭“斯芬克斯”之谜:人之存在及其如何存在——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 [J], 郑丽娟
3.从人学角度解读斯芬克斯之谜 [J], 闫晓彤
4.迪克笔下的斯芬克斯之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人机身份解读 [J],
郭琳珂;郭伟
5.探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斯芬克斯之谜 [J], 于中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灵光文明斯芬克斯的谜语
灵光文明斯芬克斯的谜语(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灵光文明和斯芬克斯2.斯芬克斯的谜语:分析谜语的内容和意义3.谜语的解答:探讨如何解答斯芬克斯的谜语4.谜语背后的哲学思考:讨论谜语所涉及的哲学问题5.结论:总结灵光文明和斯芬克斯的谜语带给我们的启示正文1.引言灵光文明,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星球,那里的居民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智慧。
在灵光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神秘的存在,那就是斯芬克斯。
斯芬克斯是一种拥有超凡智慧的生物,它们以谜语的形式传递着知识和智慧。
今天,我们将探讨灵光文明斯芬克斯的谜语,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2.斯芬克斯的谜语斯芬克斯的谜语是灵光文明中最为著名的谜题之一。
这个谜语是这样的:“有一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它是什么?”谜语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着灵光文明的居民们无数个日夜。
3.谜语的解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灵光文明的智者们终于找到了谜语的答案。
原来,这个谜语所描述的是人的一生。
早上四条腿,指的是婴儿在学爬行时用四肢支撑身体;中午两条腿,是指成年人站立和行走的方式;晚上三条腿,是指老年人行走时需要依靠拐杖。
这个谜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不断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4.谜语背后的哲学思考斯芬克斯的谜语引发了灵光文明的居民们对生命、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它让人们意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适应环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面对挑战,勇敢地追求成长和进步。
此外,这个谜语还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每一个阶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5.结论灵光文明斯芬克斯的谜语,既传递了智慧,又启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正如这个谜语所揭示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进步,珍惜时间,丰富自己的人生。
《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恨到极致仍是爱
《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恨到极致仍是爱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恨到极致仍是爱曹晓君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摘要: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通过人物比较、情节对比、资料分析、内容解析等方法,发现《呼啸山庄》的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闯入者身份、希斯克里夫本身、梦境与鬼魂的交织以及哈里顿与凯西即另一对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爱与恨既是两个极端的对立面,又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
爱与恨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恨到极致仍是爱。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里夫;凯瑟琳;爱;恨[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127-011、引言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冠之以“一部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一百多年来,学者们对它的“奇”和“迷”争论不断,至今热度不减。
那么《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谜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2、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之谜出自《俄狄浦斯王》,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
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跳崖而死。
斯芬克斯后来常被比作谜一样的人、谜语或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3、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呼啸山庄》被人们称作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迷,她的迷到底在什么地方?谜底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闯入者身份是个谜。
这个故事的叙事者洛克伍德先生有一天突然闯入了呼啸山庄,然后先后借几位管家之口讲述了整个故事情节。
故事讲完后的某个时间又再次来到呼啸山庄,目睹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其次,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本身就是一个谜。
希斯克里夫的身世是一个迷,没有人知道这个吉普赛男孩是从哪里来的。
现代“斯芬克斯之谜”——尼采政治哲学的解读和重估
现代“斯芬克斯之谜”——尼采政治哲学的解读和重估
赵敦华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为了回应国际学术界尼采研究的政治哲学转向,针对利奥·施特劳斯派对尼采“秘传”式解释的主观随意性,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此后作品为依据,分析尼采哲学“超人一追求权力的意志一永恒回归”的“三连论”政治底蕴,公示尼采后期激进贵族主义企图回归古代等级制的证据,又对尼采在当代政治哲学争论中所起的重要影响进行批判性分析。
【总页数】1页(P187-187)
【作者】赵敦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47
【相关文献】
1.再揭“斯芬克斯”之谜:人之存在及其如何存在——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
2.
现代“斯芬克斯之谜”——尼采政治哲学的解读和重估3.哲学理路的反常思考和
体验——福柯的斯芬克斯之谜4.从人学角度解读斯芬克斯之谜5.迪克笔下的斯芬
克斯之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人机身份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与人生b - 副本
三、近代哲学
1、 第一期:公元15-----16世纪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思潮。
哲学的概念
一、哲学的产生
1、起始于人类好奇的本性;
2、人类爱智的活动。
二、哲学的原义:
爱智慧、追求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参
曾以参加奥林匹 克运动会为例,生动揭示了哲学活动与其他 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他把参加奥林匹克运 动会的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是奔奖杯而来的; 第二类人尚无夺标的实力,但希望籍此观摩, 积累经验; 第三类人并无功利动机,他们来此的全部目 的仅仅出于好奇。 毕达哥拉斯认为只有第三类人才属于哲学家。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 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
人生观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 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
一、古希腊哲学
1、自然哲学 希腊哲学开始于对自然的思考。泰勒撕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 上的第一位哲学家,因为他提出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个有 意义的哲学问题。 2、智者运动
智者派的思想带有浓厚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这表现 在他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普遍的道德 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辩论、对话。他把自己的这种认识真 理的方法比作“助产术”。 4、柏拉图
经典演讲稿:人怎么能不认识自己!
经典演讲稿:人怎么能不认识自己!/2016/0129/20160129022408202.png" width="450" alt="" />人,最悲哀的是不能认识自己!希腊神话中有一则“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十分有名,也十分有趣,以至流传很广:斯芬克斯是一名狮身人面的女妖,她把守着路口,向来往行人出了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猜出谜底的,便被放行;猜不出的,便被这位女妖吞噬。
这个谜语的谜底应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原来它的谜底就是我们“人”。
遗憾的是,众多路人都猜不出来。
作为“人”的人,却不能认识自己,只能眼睁睁地进入女妖的血盆大口,成为斯芬克斯的一顿美餐。
幸亏一位智者俄狄甫斯猜中了谜底,才使这名浅薄的女妖无地自容、跳崖自杀了。
勇闯“人生迷宫”探秘,解它几个“斯芬克斯之谜”,不仅为着好玩,也如当今青年所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想这座迷宫是如此的森严,警卫是如此的敬业。
这里进门的游客必须经受“你是谁”的拷问。
一位威严的卫兵向我喝问:“你是谁?”“我是李永田!”我回答。
“人的姓名不过是区别此人和彼人的一个符号,没有什么意义,叫‘阿猫’、‘阿狗’都无所谓。
我问你:你是谁?”“我是男人!”“世界上除了女人,就是男人,偶尔也有几个不男不女的人。
我问你:你是谁?”“我是江苏徐州人氏,现居北京!”“徐州是历史名城,北京是帝王之乡。
你可以为自己的故乡和居地骄傲,但这些与我毫无干系。
我只问你:你是谁?”我有些愤怒了:“年轻人,何必如此威严,要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欢迎大家阅读。
十一国庆爱国主题演讲稿范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2018-09-16,欢迎大家阅读。
十一国庆爱国主题演讲稿范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2018-09-16,欢迎大家阅读。
十一国庆爱国主题演讲稿范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2018-09-16“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种知识领域里的泰斗,也许会是另一种知识领域里的“白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芬克斯之谜”的现代人生哲学阐释的论文“斯芬克斯”的秘密是“诱惑”和“恐吓” 或“现实社会”,谁将它解开,“斯芬克斯”就死在谁的脚下;否则,谁就死在“斯芬克斯”的脚下!你是要——生,还是死?!曾经使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着迷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寓意无穷,特别是其提到的“斯芬克斯之谜”,更是永恒地吸引并考验、锻造着无数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思想者的智慧,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阐释构成了一道人类自我意识和认知的亮丽风景。
但,它却没有引起当下思想界普遍的、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现代哲学和语言学,有可能对这一千古人生之谜做出自己全新的深度阐释。
而我们的现代人生哲学,就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斯芬克斯”者,“现实社会”也!一“斯芬克斯之谜”尽人皆知: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
千百年来,人们早已认定并认同,这个“谜”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我们对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度阐释将表明: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是“表象”的、“动物”层面的,换言之,他并没有真正地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仍然是一个“谜”,迄今,它仍是横亘在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索福克勒斯在著名的《俄狄浦斯王》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幕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惨绝人寰的个体人生悲剧:田间麦穗枯萎,牧场上牛羊瘟死,妇人流产,哀鸿遍野;带火的瘟神降临到这城邦——特拜。
神谕明示消灾的办法在于缉拿杀害前国王的凶手问罪。
——这样大家的目光均被吸引到谁是凶手的问题上去了。
紧接着,剧本以倒叙的形式让俄狄浦斯显身:无子的特拜国王拉伊俄斯曾经诱拐了皮萨国王佩洛普斯的小儿子克律西波斯,导致他自杀。
佩洛普斯向主神宙斯祈祷降祸于拉伊俄斯。
当拉伊俄斯祈求神恩赐他一个儿子的时候,神一边答应了他的请求,一边预言他的儿子将杀父娶母。
为了逃避神谕的实现,拉伊俄斯夫妇一等儿子降生即钉住他的双足(——俄狄浦斯乃双脚肿胀之意),派一位仆人把他扔进山谷。
但心地善良的仆人却将俄狄浦斯送给了科任斯国的牧羊人,以致于俄狄浦斯被无子的科任斯国王波吕玻斯收养。
逐渐长大了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会中偶然闻知自己非科任斯国王亲生子,便去求问神谕,得知自己命将弑父娶母。
为避厄运,离开了科任斯,来到了特拜边境。
在一个三岔路口,为争夺道路,与一个老人争执起来,一怒之下,他用手杖打死了这个老人。
俄狄浦斯不知,这老人就是要去德尔斐神庙求解解除斯芬克斯灾难的他的父亲。
因为此时,特拜城正遭受狮身人面鸟翼怪兽——斯芬克斯的灾难。
俄狄浦斯来到斯芬克斯面前,毫不犹豫地出色地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
俄狄浦斯被特拜民众拥戴为新国王,并娶王后为妻。
至此,“杀父娶母”的神谕得以彻底实现。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这一悲剧事件,曾经被弗洛伊德解读为普遍的人的先天的“恋母情结”而广为人知。
“恋母情结”,构成整个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
我们看到,俄狄浦斯的命运是被神谕“注定”了的:俄狄浦斯愈是想逃避神谕的实现愈是落入神谕的圈套之中。
——这就是“预言的自我实现功能”。
这个故事的真意早为英国思想家波普尔的“俄狄浦斯效应”一语说破:经验事实大都会符合理论预见,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观察到对象,连各种“偶然发现”其实也是相对于预见失败了而言的,那些作出偶然发现的人刚开始时并不追求偶然,而是一心想完成一项能够证明某个理论预见的实验。
笔者在“命名即创造”这个命题中也已说出:预言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
一般来说,一个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人,是应该具有斩断“悲剧”命运,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
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表明,生理上处于青年时代的俄狄浦斯,其心理(理智或理性)是并不成熟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
——这里出现了一个吊诡。
因为,剧本明确地告诉我们,俄狄浦斯在被特拜民众拥戴为国王之前有这样一个“细节”: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谜”,解除了特拜城的灾难。
既然俄狄浦斯正确地回答了难倒所有人的“斯芬克斯之谜”,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他的心智不成熟,说他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呢?——问题就在这里。
二其实,要合理地理解这一吊诡并不困难,关键是,需要我们直接从斯芬克斯之谜着手,需要我们对斯芬克斯之谜进行现代哲学和语言学意义上的深度阐释、阐发。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和“谜底”予以这样的语言学置换、颠倒:谜面应该是——人是什么?谜底才是——这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
——“谜面”和“谜底”的置换、颠倒,是正确地理解、解读俄狄浦斯悲剧的一把钥匙。
通过对斯芬克斯之谜“谜面”和“谜底”的语言学置换、颠倒,我们发现,俄狄浦斯仅仅说出了“人”的“表象”或“假象”,仅仅说出了“人”的“动物性”本质。
这充分证明,俄狄浦斯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因为,所谓“认识自己”,最起码应该像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更进一步,人必须认识到,自己首先需要走一条“人——从——众”的“社会化”之路,然后再走一条“众——从——人”的“个体化”之路。
其实,俄狄浦斯没有认识自己的事实,早已为古代思想家们意识到。
在遍访自以为有智慧的智者后,思想家苏格拉底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我知道自己“无知”。
亚里斯多德在他著名的《诗学》中是这样说的: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在这里指的是人的“无知”,而不是指“道德上的缺陷”。
只要人不认识自己,注定要受“命运”的捉弄和支配,——就像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所昭示我们的;在巨大的现实面前,人往往无能为力,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认命”,——就像事实上应该知道事情真相的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所做的那样——当俄狄浦斯执意要彻底追查杀死前国王的凶手的时候,母亲兼妻子双重角色的伊俄卡斯特几乎在苦苦哀求俄狄浦斯:“看在天神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
” ——一个活脱脱被命运打败、“认命”了的人的无奈。
——笔者痛心地看到,我们的现实中,遍地是这样甘愿服从“命运”的民众!俄狄浦斯在可怕的“预言”支配下演绎了一连串像是命中注定的悲剧之后,并没有退缩和认命,而是勇敢地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他用别在母亲兼妻子伊俄卡斯特胸前的金别针戳瞎了自己的双眼,放逐了自己。
——这是一个“慧眼”取代“肉眼”或以“肉眼”为代价换取“慧眼”的隐喻,也是一个个体“赎罪”和“拯救”的隐喻。
它表明,俄狄浦斯的“智慧”成熟了,他“认识了自己”。
而一旦认识了自己,人就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斩断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的悲剧,让可怕的“预言”终止:拥有了一双“慧眼”的俄狄浦斯,自己做了自己的主人,再也不受命运的摆弄了。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是一个低级的、表层的、表象的,实际上并不十分困难的解答。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底”,却难倒了特拜城的所有人。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秘密就在“斯芬克斯”——狮身人面鸟翼怪兽——本身。
这种“形象”,往往会让“男人——贪欲者”,在天使般美女的诱惑面前心智迷乱;又往往会让“女人——懦弱者”,在野兽的咆哮中因恐惧而理智不起作用。
插图:著名油画——《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new/display/)作者:[法国]摩罗,1864 年,现存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请读者欣赏法国画家摩罗的油画《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这幅油画形象地刻画出了斯芬克斯既令人难以抗拒的迷人的一面,又让人无比惊恐的可怕的一面。
它较之我们熟悉的埃及狮身人面像,透露出某种更深刻的东西。
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正是“现实社会”——“社会关系的总和”——形象的一个隐喻: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色、权、钱、名等等;恐吓或恐怖——生、老、病、死等等。
没有特殊的天赋和才能,不认识自己的使命,一般人是很难战胜它的。
这就是几乎所有人在“斯芬克斯”面前败下阵来的根源(插图中斯芬克斯脚下枯瘦的死亡者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和隐喻)。
——作为“现实社会”形象隐喻的斯芬克斯,对个体的人发起“诱惑”与“恐吓”这双重挑战。
我们应该觉悟到:斯芬克斯的形象并不全是负面的、消极的,相反,它有其非常正面的、积极的一面。
因为,它的存在本身,构成了个体的一个“着力点”,一个突围的“靶子”。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对其发起挑战的世俗个体的人生才会是具体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个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人,他会向一次次阻碍自己前进的“斯芬克斯”献上自己最由衷的敬意。
——任何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都必须接受斯芬克斯的挑战,都要责无旁贷地回答现实社会向我们提出的两道“题”:诱惑和恐吓。
——对这两道“题”的不同回答,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自己的客观标准。
无疑,天生高傲的俄狄浦斯,能够战胜诱惑,但,由于内在力量的弱小(与生俱来的),他还不可能战胜“恐吓”——不敢正视自己的“命运”,逃避“杀父娶母”的神谕,实际上正是受“恐吓”支配的表现。
因此,尽管他回答出别人不能回答出来的“难题”,但这仅仅表明,在起点处,俄狄浦斯高于他同时代的人。
但他受制于“恐吓”的事实又说明,他的心智是不成熟的。
这种心智的不成熟,必导致他的刚愎自用:俄狄浦斯没有好好地发展并善用自己的这种优势,他嘲弄先知特瑞西阿斯,沾沾自喜并无限地放大自己的这点“小聪明”,自以为自己是世间智慧的化身了:“喂,告诉我,你几时证明过你是个先知?那只诵诗的狗在这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话,不拯救人民?它的谜语并不是任何过路人破得了的,正需要先知的法术,可是你并没有借鸟的帮助、神的启示显示出这种才干来。
直到我无知无识的俄狄浦斯来了,不懂得鸟语,只凭智慧就破了那谜语,征服了它。
”笔者认为,既有知——能够回答斯芬克斯之谜的表层含义,又无知——没有揭示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层含义,认识到自己智慧的有限性,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真正原因。
俄狄浦斯既认识自己又没有认识自己的事实说明,人的理性是分层的:不成熟的理性——少年理性和成熟的理性——中年理性。
俄狄浦斯“杀父”和“娶母”事件隐喻着他的“生理”已经成熟,但这种生理的成熟,并不表明他的“心理”同时成熟。
心理的成熟是一个较生理成熟更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人生“经历”、“苦难”和对命运“十字架”的无畏的担当来催化。
一个在社会责任面前没有担当的人,其理智是不可能真正成熟起来的。
而心理不成熟的片面的生理成熟,不仅是无益的,反而是有害的,它往往会演变成制造死亡事件的“暴力”(杀父)和泯灭人性的“乱伦”(娶母)。
“暴力”和“乱伦”,正是个体在现实社会中为斯芬克斯所战胜的标志——逃避“恐吓”和接受“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