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

合集下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摘要】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猪钩端螺旋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方法是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的联合使用。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及时治疗分娩母猪。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性在于其传染性强,对猪群健康和人畜共患病有着严重威胁。

加强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猪群健康和人畜共患病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猪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重要性。

1. 引言1.1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概述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了猪钩虫卵的土壤或食物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和养猪户来说尤为常见。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原虫主要是猪钩虫(Trichinella spiralis),这种寄生虫会在人体内生长和繁殖,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猪钩端螺旋体病通常具有潜伏期,病原虫体内发育至雌性成虫产生幼虫,幼虫经静脉输送至全身,随后侵入内膜下淋巴组织、血液系统及肌肉组织,引起一系列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感染还会引起心脏、呼吸系统等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加强生产卫生管理和合理用药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全面了解,可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患者常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体温可持续升高,甚至出现高热,伴随着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感。

头痛是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感到头部有压迫感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等。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 CT检查:观察肺部、脑 部等器官的详细结构, 有助于诊断
12
34
✓ 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 核磁共振(MRI)检查:
肝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
观察脑部、脊髓等器官的
能,有助于诊断
详细结构,有助于诊断
临床诊断
1 症状观察: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2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3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等 4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 5 病原学检查:钩端螺旋体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6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03
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恢 复身体机能, 提高生活质 量
04
家庭支持: 家属给予患 者关爱和照 顾,增强患 者信心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水、粪便等
0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03
避免与病畜、病禽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0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4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钩端螺旋体
疫苗
接种时间: 根据个人情 况,建议在 旅行前接种
接种方式: 肌肉注射
接种效果: 预防钩端螺 旋体病,降 低感染风险
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
1 生:勤洗手、 洗澡、刷牙 等
保持环境卫生:
2 保持室内外环 境整洁,减少 细菌滋生
避免接触污染
3 源:避免接触 污水、垃圾等 污染源
3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种类: 青霉素、四 环素、链霉 素等
02
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 足疗程
03
治疗效果: 有效控制病 情,减轻症 状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一、前言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钩端螺旋体感染,需要开发出可靠、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二、传统的培养法传统的培养法是最常用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如血液、组织等)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并形成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

1.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对于成功分离和鉴定钩端螺旋体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培养基有SKS、Korthof和Kelly等。

这些培养基中均含有血清或血清成分,以及其他必需营养物质。

2. 样品处理样品收集后应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对于组织样品,应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切成小块;对于血液样品,应先进行离心分离血浆和细胞。

对于其他样品(如粪便、尿液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 接种培养基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37℃)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并进行生化鉴定。

4. 结果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可以初步确定钩端螺旋体的存在与否。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PCR)进行检测。

三、PCR法PCR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标DNA序列,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检测。

1. 样品处理样品收集后应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对于组织样品,应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切成小块;对于血液样品,应先进行离心分离血浆和细胞。

对于其他样品(如粪便、尿液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2. DNA提取利用DNA提取试剂盒等方法,从样品中提取出目标DNA序列。

注意避免污染和损伤DNA。

3. PCR扩增将提取出的DNA序列与适宜的引物和PCR试剂混合,进行PCR扩增。

扩增条件根据引物和PCR试剂的不同而异。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钩端螺旋体病概述猪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寄生在猪和其他动物的肠道内,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再通过土壤、水源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钩端螺旋体病具有全球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地区更为普遍。

钩端螺旋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

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猪钩端螺旋体属的蛔虫、钩虫等。

确诊钩端螺旋体病需要进行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的存在。

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定期进行去寄生虫治疗等。

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接触寄生虫的途径,保持环境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生肉等潜在感染源。

针对该病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疫苗研发、快速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水平。

1.2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接触感染、食物或水源传播和宿主媒介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是指人体接触感染源,如被感染的猪或其他动物,从而导致疾病传播。

食物或水源传播是指通过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导致疾病传播,特别是在污染严重的地区或不洁净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宿主媒介传播是指通过介体传播,如病媒生物叮咬或叮咬后吸血而导致疾病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在一些地区的蚊蝇、苍蝇等昆虫中常见,对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外,猪钩端螺旋体病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需要人们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意识,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注意食品安全和饮用水的卫生,定期接受体检等都是预防猪钩端螺旋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传播途径的深入了解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感染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寄生虫囊蚴感染。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是梅毒病原菌,其诊断标
准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1. 目视检查:通过观察皮肤黏膜病损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感染。

常见的病损包括梅毒性疹、溃疡、黏膜斑、凹陷、息肉等。

2. 血清学检测:采用血清学方法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相关抗体血清学试验(如非梅毒螺旋体抗体(nontreponemal antibodies)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
抗体(treponemal antibodies)试验)。

阳性结果可以暗示存在
钩端螺旋体感染。

3. 组织学检测:通过活检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如淋巴结活检、疹子或溃疡周围皮损的活检。

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中的螺旋体结构,来诊断钩端螺旋体感染。

4.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
物学技术,直接检测体液、组织或分泌物中的病原菌DNA。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钩端螺旋体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目视检查、血清学检测、组织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所有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研究进展1. 病原学特征钩端螺旋体属于细菌门,螺旋体科,是一类具有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目前已知的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有25种,我国流行的主要有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犬钩端螺旋体和日本钩端螺旋体等。

钩端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繁殖能力,能在多种宿主细胞中生长繁殖。

2. 传播途径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即人类通过接触含有钩端螺旋体的疫水(如尿液、雨水、泥土等)而感染。

钩端螺旋体还可经咬伤、索引传播等途径感染。

3. 病理变化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肾炎、肝功能异常、心肌炎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导致肺出血、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4. 诊断与治疗近年来,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钩端螺旋体的治疗药物也有所更新,如四环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二、挑战1. 病原体检测难度大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繁殖速度快,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导致检测难度较大。

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较为繁琐,检测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

2.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虽然钩端螺旋体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尚无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成熟疫苗。

现有的疫苗主要用于动物防疫,对人用疫苗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3. 流行因素复杂钩端螺旋体的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生态环境、宿主种类等。

这使得钩端螺旋病的防控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4. 临床诊断与治疗困难钩端螺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加之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5. 防治知识普及不足钩端螺旋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较高发病率,但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防治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这不利于钩端螺旋病的防控工作。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并存。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
7
在起病后3~14日,此期患者经过了早期的感染中毒败血症之后,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此期的临床表现是划分以下各型的主要依据,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
8
.
9
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退热后经几日到3个月左右再次发热,出现症状,称后发症。表现为后发热、眼后发症、神经系统后发症、胫前热等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
感染科
1
一、疾病概述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
12
2.早期及钩体血症型的治疗(1)抗菌药物治疗。(2)镇静药物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13
3.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1)抗菌药物治疗。(2)镇静药物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输液。(5)强心药物治疗。
.
14
4.黄疸出血型的治疗对轻、中度患者,在抗菌疗法的基础上,适当对症治疗即可,对重症患者,应加强下述疗法。(1)出血处理。(2)精心护理。(3)保护肝脏。
17
因临床类型不同,各地报告本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轻型病例或亚临床型病例预后良好,而重型病例或住院病例病死率则较高。
.
18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管理需采取综合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包括动物宿主的消灭和管理,疫水的管理、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 )和黏膜接触含有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
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 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 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以农村为多, 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及分期
0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等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血清中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操作简便快速。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钩端螺旋体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 。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灭菌 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废弃物处理
实验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生物医 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04
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01
02
03
首选药物
青霉素G,对钩体病有特 效,且副作用小,治疗早 期使用可缩短热程,减少 并发症。
替代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或治疗无效 者,可选用庆大霉素、四 环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清理垃圾、 污水等,减少病原体滋生地。
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疫水,不在疫区游泳、 洗衣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消毒处理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 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易感人群保护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预防措施和早 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
约相当于病程第三~十日。按不同临床表现, 可归纳为5种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一)后发热 经治疗或自愈后3~4日发热再现,38 ℃左右, 用药与否,发热均在l~3日内消退
(二)眼后发症 常于病后1周至1个月发生,主要为葡 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脉络膜炎。
病理
钩体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感 染中毒型损害。重者可引起下列内脏与 组织的重要病变。
病理
(一)肺 主要表现为出血。初为点状出 血,以后不断增多和扩大,相互融合成 全肺弥漫性出血。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 (皮二细)肝胞间肝溢肿出大。,出肝血细中胞心混可浊见肿少胀量、钩脂体肪。变 性和小叶中央坏死,窦周隙水肿、肝细胞 索离解,胆小管内可见胆汁淤滞。窦周隙、 毛细胆管内可见钩体
三、肝功能检查 黄疸患者血胆红素增高。血清 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有肌酸激酶升高
四、肾功能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血尿 素氮,肌酐升高,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钠等亦可 出现。
实验室检查
五、特异性检查
(一)病原体分离
(二)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3周内有与 疫水接触吏、接触猪尿或鼠尿史、或饮 食品被鼠尿污染史。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细长,有12~18 个螺旋,长6~10/1m,一端或两端屈曲 成钩状。革兰染色阴性。钩体在湿土中 能存活半年以上,在水中可生存数周至 数月,最适pH值为7.2~7.4,孵育温度 以28℃左右为宜。钩体对干燥、常用消 毒剂均极敏感,加热60℃1min即被杀灭。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引言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引起人兽共患疾病的寄生虫,主要通过人与动物接触传播。

及早检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方法。

传统方法1. 血液检测法•采集患者或动物的血液样本。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形态特征。

•根据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特征判断是否感染。

2. 粪便检测法•采集患者或动物的粪便样本。

•用盐水润滑粪便样本,制成悬浮液。

•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浮液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的卵或幼虫。

•根据钩端螺旋体的卵或幼虫数量判断是否感染。

3. 组织检测法•采集患者或动物的组织样本。

•制备组织切片。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特征。

•根据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特征判断是否感染。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1. PCR法•采集患者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样本。

•提取样本中的DNA。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利用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扩增产物。

•根据扩增产物的数量判断是否感染。

2. ELISA法•准备钩端螺旋体的抗原。

•将抗原涂在酶标板上。

•加入患者或动物的血清样本,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复合物产生反应。

•添加底物,测定酶标板上的颜色变化,判断是否感染。

3. 免疫荧光法•准备钩端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

•将抗体与荧光染料标记结合。

•加入患者或动物的组织样本,与钩端螺旋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判断是否感染。

优缺点对比1. 传统方法•优点:–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

–可以直接观察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特征。

•缺点:–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观察能力。

–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

2.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优点:–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可以量化检测结果。

–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

•缺点:–需要设备和专业知识。

–成本较高。

结论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传统方法可以快速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导致病症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致病过程及临 床类型
致病物质
1.溶血毒素:不耐热,对氧稳定,具有类似磷脂酶的作用,能使细胞膜溶解,当注入小羊体内时,可使小 羊出现贫血、出血坏死、肝肿大与黄疸、血尿等。
2.细胞毒因子:在试管内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小鼠脑内接种1~2小时后出现肌肉痉挛,呼 吸困难,最后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第一,避免犬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饲料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 白粉溶液,或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消毒。
第二,驱鼠、灭鼠。
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第四,对较大的犬群每年进行1次检疫,发现病犬及可疑感染犬,应及时隔离。青霉素、链霉素对本病有很 好的疗效,尤其在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但必须连续治疗3~5天,才能起到消除肾脏内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第五,采取药物预防。我国尚无犬用钩端螺旋体菌苗,国内外有与其他疫苗结合的多联苗,可给犬预防接种, 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无菌苗,可在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 加入土霉素0.75~1.5克)或四环素(按1~1.5毫克/千克体重),连喂7天,可控制犬的感染。
3.内毒素样物质;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内毒素,但也能使动物发热,引起炎症和坏死。
此外,钩体在宿主体内的代谢产物如有毒脂类以及某些酶类:如脂酶、脱氢酶、萘酰氨酶、三油酸脂酶、脲 酶等,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升高,引起广泛出血,对肾也有损害,可致血尿、蛋白尿等。
致病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临床类型
钩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广泛流行。钩体在肾小管中生长繁殖,从尿中排出。肾长期 带菌的鼠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猪、鼠的尿污染的水源、稻田、小溪、塘水等称为疫水,人在参 加田间运动、防洪、捕鱼等接触疫水时,由于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能穿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 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时,钩体可经消化道粘膜进入人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此外, 钩体还可经吸血昆虫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畜共患病,热带和亚热带多见。

我国各省市均有报道,以南方疫情严重。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为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包括23个血清群和至少218个血清型。

钩端螺旋体血清型的繁多给血清学诊断和疫苗制备带来困难。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鼠和猪;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外来人员比疫区居民易感,患病后可获较强同型免疫力。

钩端螺旋体病潜伏期2~30d。

该病病程可分为早、中、晚3期。

早期又称钩体血症期,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寒战、头痛以及腓肠肌等全身肌肉疼痛,典型体征为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中期又称免疫反应期或器官损害期,根据主要受损脏器不同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或脑膜脑炎型等。

后期或称恢复期,患者在症状逐步缓解的同时,出现后发热及眼、神经系统后发症。

从血、尿、脑脊液和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钩端螺旋体为诊断“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达16周且检出率低。

一系列血清学检测方法可用作辅助诊断。

部分以安慰剂为对照的研究显示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的治疗不能缩短钩端螺旋体病病程或减轻该病症状,因此目前对抗感染治疗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

但多数意见仍主张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病原治疗方案需根据钩端螺旋体病的严重程度选择:轻症患者可予以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每次500mg、每6小时1次口服;中、重度感染应予以青霉素每次160万单位、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d。

青霉素治疗初期可发生赫氏反应,系大量钩端螺旋体被杀灭后释放毒素、加重毒血症所致,应予警惕,一旦发生可予以糖皮质激素等处理。

药敏试验显示钩端螺旋体在体外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药物敏感,但尚缺乏临床资料。

钩端螺旋体分类

钩端螺旋体分类

钩端螺旋体分类
钩端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是一类螺旋状的细菌,属
于螺旋菌目螺旋杆菌科。

根据遗传特征、生态学特点以及致病性的不同,钩端螺旋体可根据其引起的疾病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引起梅毒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梅毒螺旋体可进一步分为初期梅毒、继发性梅毒和晚期梅毒。

2. 钩体反应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endemicum):引起接触性钩体反应(bejel)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主要在非洲和中东地区流行。

3. 早期虱毛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ertenue):引起早期虱毛梅毒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虱毛梅毒主要在热带地区流行。

总之,钩端螺旋体可根据所引起的疾病不同进行分类。

梅毒螺旋体是最常见的种类,而其他亚种引起的梅毒变种以及钩体反应和虱毛梅毒相对较少见。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单纯脑膜炎者预后较好。脑炎者病情较重, 预后差。
end
临床表现
• 潜伏期2~20d |
流感伤寒型,持续5~10d后热退而结束或发展为 |
1. 肺出血型 2. 黄疸出血型 3. 脑膜脑炎型
临床表现
(三)后期并发症
1. 后发热:钩体病经治疗或自愈后3~4d,再出现发热,38℃左右,经1~ 5d而自退,此时并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3)重度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出血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红细 胞、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 70%,合并肝功能衰 竭者10% ~ 20%。
end
黄疸出血型
球 结 膜 下 出 血 和 黄 疸
黄疸出血型
end
临床表现
脑膜脑炎型
起病2~3d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 谵妄、昏迷、抽搐、瘫痪等脑炎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重者发生脑水肿、脑疝与呼吸衰竭等。
脑脊液压力↑,蛋白↑,白细胞↑,一般< 500×106/L,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 常。脑脊液钩体培养阳性率较高。
病理Pathology
end
病理解剖
• 1.肝 肝窦间质水肿,肝细胞退行性变、坏死, 汇管区胆汁淤积。在肝窦、间质及毛细血管内可 查到钩体。
• 2.肾 肾小管呈退行性变与坏死或缺血性肾小管 病变。间质水肿,可见钩体与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浸润和小出血点灶。
病理解剖
• 3.肌肉 骨骼肌特别是腓肠肌肿胀、横纹消失、出 血;心肌纤维亦可累及。
Go on
结膜充血—眼红
结膜网状充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端螺旋体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关于钩虫病的流行病学错误的是( )A.热带和亚热带为高度流行区B.病人及带虫者为传染源C.丝状蚴经呼吸道进入人体D.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E.农民感染率高于工人2、男性,农民,发热四天,伴头痛,乏力,轻咳,无痰,按感冒治疗无效,自觉肌肉酸痛,查体:T40℃,P120次/分,R40次/分,(90/60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上腭有3-4个出血点.肺部散在干罗音,肝肋下厘米,肾区叩痛(+).腹股沟有数个蚕虫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轻压痛.WBC14×109/L,N85%,L15%,尿蛋白(±),镜下红细胞0-1/HP,白细胞1-2/HP.诊断以下列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大( ) A.流行性出血热 B.急性病毒性肝炎 C.流脑,普通型D.伤寒E.钩端螺旋体病3、下列哪一种病最易发生后发症( )A.乙型脑炎B.慢性活动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疟疾E.伤寒4、钩体病治疗措施中不妥当的是( )A.抗生素治疗用至退热后3天B.为尽快杀灭病原体首先应大剂量使用青霉素C.肺大出血型应尽早使用镇静剂D.黄疸出血型患者应采用保护肝肾治疗E.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是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5、钩体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 )A.普通培养基B.含胆汁培养基C.碱性蛋白胨培养基D.含兔血清培养基E.含羊血清的培养基6、病人入院后2天,咳嗽痰中带血.应用青霉素3小时后,突然发冷,寒战,高热,1小时后大汗,测血压12/8kpa(90/60mmHg), 该现象的处理原则应首先( )A.立即改用其他抗生素B.停止输液C.应用扩容,纠正酸中毒和血管活性药物D.用皮质激素,强心升压药物E.用抗疟原虫药物7、钩体对下列何种抗生素最敏感( )A.多西环素B.庆大霉素C.青霉素D.白霉素E.四环素8、钩体病人排除钩体的主要途径是( )A.大便B.小便C.飞沫D.呕吐物E.鼻咽分泌物9、钩虫病的传染源正确的是( )A.病人和带虫者B.猪C.鼠D.猿猴E.家禽10、男性,23岁,农民,参加夏收劳累后,5天前畏寒,发热,伴全身肌痛,乏力,加重4小时,感心慌气急,痰中带血,心率134次/分,律整,双肺可闻湿罗音,白细胞15×109/L,中性80%,胸片:双肺弥漫性点状,片状阴影,最正确的用药( )A.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B.杜冷丁,氢化考的松,西地兰,青霉素C.青霉素,庆大霉素D.西地兰,速尿E.苯唑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11、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钩体病时最可能出现()A.溶血反应B.凝血反应C.赫氏反应D.中毒反应E.二重感染12、钩体病后发症的治疗( )A使用长疗程抗生素治疗 B.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血液透析D.护肝治疗E.康复治疗13、钩体病的传播方式为( )A.呼吸道飞沫传播B.消化道传播C.直接接触传播D.节肢动物间接传播E.血液传播14、下列哪一种是钩体的运动器官( )A.菌体B.轴丝C.鞭毛D.包膜E.伪足15、阿苯达唑治疗钩虫病不正确的是()A.是广谱驱肠道线虫药。

B.有选择性和不可逆抑制摄取葡萄糖作用。

C.有杀死成虫作用。

D. 有杀死虫卵作用。

E.作用快速,迅速排出钩虫。

16、某地钩体病流行后三个月左右,有一病人突然出现偏瘫,失语,短暂发作多次,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此种情况最可能为钩体病的( )A.后遗症B.后发热C.反应性脑膜炎D.脑膜脑炎E.闭塞性脑动脉炎17、在临床中对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稽留热B.头痛、周身酸痛C.皮肤出血点D.腓肠肌明显压痛E.结膜充血18、男性,26岁,农民,发热,全身酸痛,乏力4天入院:球结膜充血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如蚕豆大伴压痛,腓肠肌压痛,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阴性,应首选何种处理( )A.青霉素G40万u肌注,每6小时一次B.青霉素G80万u肌注,每6小时一次C.氯霉素稀释后静滴D.螺旋霉素克,每日4次E.庆大霉素24万u稀释后静滴19、钩虫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皮炎B.过敏性肺炎C.嗜异食症D.贫血E.消化道症状20、男,30岁,农民,因发热、周身酸痛、极度乏力2天,呼吸困难半天入院。

体查:体温℃,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0/70mmHg,急性重病容,结膜充血,双肺可闻及湿罗音,腓肠肌有压痛。

血象:WBC 12×109/L,,。

尿蛋白+。

下列哪项措施不妥当:( )A.抽血培养B.大剂量青霉素C.异丙嗪镇静D.氢化可的松静滴E.西地兰静推21、8月份暴雨过后,一24岁农民因发热5日来诊,自述头疼,全身酸疼,软弱无力,今日起心慌气促,咳鲜红色泡沫样痰,体检:℃,面色苍白,心率124次/分,呼吸36次/分,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双肺散在湿罗音,末梢血象:×109/L,N76%,L24%,X线胸片,肺纹增多,有散在点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粟粒型肺结核B.支气管肺炎C.支气管扩张并感染D.钩体病肺出血型E.流行性出血热22、钩虫具有感染力的是( )A.成虫B.虫卵C.杆状蚴项D.丝状蚴E.六钩蚴23、钩虫病贫血严重程度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大:( )A.感染钩虫种类B.感染钩虫的数量C.病人的职业和年龄D.消化道大出血E.病人的营养状态24、患者男性,42岁医师,突然高热明显乏力,头痛及小腿疼痛7天,咳嗽痰中带血2天于1994年8月10日入院,急性热病容,双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软腭出血点,双肺少量湿罗音,肝,脾肋下,腓肠肌触痛.血白细胞12×109/L,尿蛋白(++),X线胸片肺散在中小片状影,患者刚从水灾区救灾回城,最可能是下列疾病中哪种( )A.钩端螺旋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脑脊膜炎D.戊型肝炎E.猩红热25、钩端螺旋体病的最早期临床表现是()A.长期持续性高热B.发热,咯血C.发热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D.发热,恶心,呕吐,腹痛E.发热,咳嗽,无尿26、传播钩体病的主要方式是( )A.虫媒叮咬B.皮肤接触疫水C.食入污染食物D.呼吸道吸入病原体E.接触受感染的动物27、病人入院后2天,咳嗽痰中带血.应用青霉素3小时后,突然发冷,寒战,高热,1小时后大汗,测血压12/8kpa(90/60mmHg),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青霉素过敏B.输液反应C.疟疾发作D.感染性休克E.赫氏反应28、目前国内钩体病病原治疗首选( )A.四环素B.青霉素C.庆大霉素D.头孢噻吩E.红霉素29、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30、女性,26岁,农民,因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4天,痰中带血丝半天而入院,肺部听诊右背下有局限性湿罗音,神清,稍烦躁,呼吸28次/分,显凝试验:1:400(+),诊断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先兆期。

涉及预后,其抢救应该是( )A.及时送上级有条件医院抢救B.孕妇需马上终止妊娠C.马上就地进行抢救D.给予镇静剂E.给予镇静剂后再送上级医院31、男性23岁, 一周前有赤足涉水史.7月15日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疼痛持续8天. 体检: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109/L,尿蛋白(+),血凝溶试验1:400(++),该患者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 )A.菌量B.毒力C.菌型不同D.受损脏器不同E.人体免疫状态32、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家鼠和猪B.按蚊和伊蚊C.野鼠和猪D.病人和携带者E.以上都不是33、女,30岁,农民,因发热、全身酸痛、乏力5天于9月1日入院。

体查:结膜明显充血,腓肠肌压痛,心肺(-),肝脾未及。

血象:WBC 9×109/L,N ,。

尿蛋白微量,钩体显凝试验(-)。

下列哪项治疗较为正确( )A.青霉素G40万U,肌注,每天3次B.庆大霉素8万U,肌注,每天3次C.青霉素G首剂160万U,肌注,然后改40万U,每天3次D.四环素,每天4次E.青霉素G首剂480万U,快速静滴,然后改40万U,肌注,每天2~3次34、男,18岁,农民,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3天,于8月6日入院。

体查:体温℃,脉搏110次/分,神志欠清,结膜充血,颈有抵抗感,左侧腹股沟可扪及一直径大的淋巴结,双腓肠肌压痛特别明显,克氏征(+),巴氏征(-)。

血象:WBC 13×109/L,N ,。

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L,WBC3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尿蛋白+,红细胞少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钩体病D.中毒性菌痢E.结核性脑膜炎35、钩体病治疗的重要原则是( )A. 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及后发症的治疗B.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C.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D.抗生素首剂应小剂量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6、女性,26岁,农民,因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4天,痰中带血丝半天而入院,肺部听诊右背下有局限性湿罗音,神清,稍烦躁,呼吸28次/分,显凝试验:1:400(+),诊断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先兆期。

下列那一组人员最易引起肺大出血而死亡( )A.老年人因抵抗力较差B.小孩子免疫力较差C.孕妇D.原有慢性疾患如慢性肾炎,慢性肝病或化疗后的病人E.青霉素皮试阳性,而用青霉素治疗易出现治疗矛盾发生肺出血者37、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钩体的类别B.钩体的毒力C.钩体的数量D.年龄及性别E.机体的个体反应差异38、影响钩体病预后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什么( )A.中毒性症状轻重B.免疫力C.菌株毒力D.治疗的反应E.诊治不及时39、在水和湿土中,钩体可存活多长时间( )~2周~4周~3月~5月 E.半年以上40、钩虫虫卵计数以每克粪虫卵数量(EPC)表示,中度感染指的是EPC( )41、下列哪项不是钩体病的流行特征( )A.无明显的季节性B.地区性C.流行性D.职业性E.流行类型可发生变化42、我国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43、钩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肝功能衰竭B.肾功能衰竭C.肺大出血D.消化道大出血E.中枢性呼吸衰竭44、钩虫幼虫引起的临床表现除外( )A.尾蚴性皮炎B.咽痒C. 脓庖D.贫血E. 肺炎45、不属于钩虫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是( )A.贫血B.尾蚴性皮炎C.消化道出血D.嗜异食症E.生长发育障碍46、患者男性,42岁医师,突然高热明显乏力,头痛及小腿疼痛7天,咳嗽痰中带血2天于1994年8月10日入院,急性热病容,双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软腭出血点,双肺少量湿罗音,肝,脾肋下,腓肠肌触痛.血白细胞12×109/L,尿蛋白(++),X线胸片肺散在中小片状影,患者刚从水灾区救灾回城,可能属哪种传染病(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性传播性疾病D.血液/体液性传染病E.动物源性传染病47、引起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的主要菌群是( )A.波摩那群(型)B.黄疸出血群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48、已成为南方各省流行中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死亡的主要类型是( )A.流感伤寒型B.黄疸出血型C.肺出血型D.脑膜脑炎型E.肾功能衰竭型49、钩体病的预防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依靠( )A.改造疫源地,切断传播途径B.消灭家鼠、野鼠C.钩体菌苗接种D.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E.管好猪犬50、钩体病弥漫肺出血型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短程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K注射止血C.度冷丁镇静D.酌情使用西地兰E.血压偏低时及时使用升压药51、钩体病发病机制中错误的是( )A.钩体经皮肤进入人体B.钩体存在的数量与器官受损的程度完全一致C.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性毛细血管损害D.后发症状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E.主要受累器官为肝、肾、肺、脑52、关于钩体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每次流行时,单纯型最多见B.肺大出血是钩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C.各型病人均可出现肾损害D.部分病人可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E.脑膜脑炎型患者的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53、男,32岁,农民,畏寒、发热,周身酸痛、乏力2天,结膜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