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体
螺旋体详细介绍
螺旋体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螺旋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见于水、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上,亦有的存在人体口腔或动物体内。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3个属:①钩端螺旋体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钩端螺旋体;②密螺旋体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梅毒螺旋体等;③疏螺旋体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有回归热螺旋体等。
其中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在临床上的影响较大。
生物学形状1.形态与结构螺旋体较细,由螺旋形的柱形原生质体、内鞭毛和外膜构成。
直径一般为0.1~0.3微米,长短不一,呈螺旋状,但钩端螺旋体呈C或S形。
螺旋体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故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
2.培养特性各种螺旋体在生理上的需求不一样,能量来源于糖类、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类等。
3.抗原成分大部分螺旋体的抗原成分主要有外膜蛋白和内鞭毛抗原,其他抗原成分因菌而异。
4.抵抗力螺旋体的抵抗力较弱,但钩端螺旋体的抵抗力强于梅毒螺旋体。
致病性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了。
不同的螺旋体通过不同的致病物质和机制而致病。
钩端螺旋体致病可能与其具有溶解红细胞的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及内毒素样物质有关。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与其表面夹膜样物质的黏附作用及其分泌的黏多糖酶作用有关。
免疫性螺旋体的免疫性质多以体液免疫为主。
钩端螺旋体病痊愈后可获得对同型钩体的持久体液免疫。
梅毒螺旋体的免疫是传染性免疫,受染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介导杀死或溶解梅毒螺旋体。
防治原则螺旋体的治疗原则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预防可注射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同时加强教育和管理。
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二十章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型微生物。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
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种类很多,有的有致病性,有的无致病性。
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分为三科五属,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三个属。
1.疏螺旋体属(Borrelia):有5~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其中对人致病的有回归热螺旋体及奋森氏螺旋体,前者引起回归热,后者常与棱形杆菌共生,共同引起咽峡炎,溃疡性口腔炎等。
2.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有8~14个较细密而规则的螺旋,对人有致病的主要是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品他螺旋体,后二亦通过接触传播但不是性病。
3.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螺旋数目较多,螺旋较密,比密螺旋体更细密而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本属中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第一节密螺旋体属一、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是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梅毒螺旋体细长,5~15×0.1~0.2um,形似细密的弹簧,螺旋弯曲规则,平均8~14个,两端尖直。
电镜下显示梅毒螺旋体结构复杂,从外向内分为:外膜(主要由蛋白质、糖及类脂组成)、轴丝(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圆柱形菌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及胞浆内容物)。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
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将螺旋体染成棕褐色,在光镜下易查见。
2、培养梅毒螺旋体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第二十六章 螺旋体
热,出现炎症与坏死。
溶血素 不耐热,对氧稳定。破坏红细胞膜而溶血。 细胞毒因子(CTF)
• 临床表现 先形成钩体血症
进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 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 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疾病特点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 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 巴结肿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因素
菌体表面的粘多糖 透明质酸酶
免疫病理损伤
传染源 梅毒患者(患处分泌物/外周血) 传播方式
①性接触传播 ②通过母体胎盘传给胎儿 ③输血或经体表伤口(少见)
所致疾病: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流产、早 产或死胎;梅毒儿(马鞍鼻、先天性耳聋、 楔状齿、间质性角膜炎等) 获得性梅毒: Ⅰ期梅毒 硬下疳 Ⅱ期梅毒 皮肤梅毒疹,淋巴结肿大 Ⅲ期梅毒(晚期)内脏器官慢性肉芽肿, 皮肤溃烂,病变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
二、回归热螺旋体
是回归热的病原体 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 以虱为传播媒介的是虱传回归热,或称流行性 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 以蜱为传播媒介的称蜱传回归热,又称地方性 回归热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及关节疼、肝 脾肿大。持续一周后发热骤退,间隔 1 周左右, 又出现高热,如此反复出现,故称回归热。
第三十四章 螺旋体 (Spirochaete) 一类细长、柔软、呈螺旋
状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含脂多糖和胞壁酸 有核质 二分裂繁殖 对抗生素敏感 广义细菌学范畴 对人和动物致病有三属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一端或两断弯曲成钩状。
第22章 螺旋体
血清学试验
初筛试验: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 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 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 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 为反应素,可与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动物心肌提 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康氏试验)或补 体结合反应(华氏试验)。特异性差。
Leptospirosis
Leptospirosis
Leptospirosis
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①外膜(outer envelope) ②内鞭毛,亦称轴丝; ③柱形原生质体(cytoplasmic cylinder) 二根内鞭毛紧紧缠绕在柱形原生质体表面 呈螺旋状,使钩体沿长轴活泼运动。
Leptospirosis
和病理变化与内毒素血症相似,但毒性较低。
Leptospirosis
(2)溶血素:破坏红细胞膜,导致贫血、 出血、肝肿大、黄疸和血尿等。
(3)细胞毒性因子(cytotoxicity
factor,CTF):
使小鼠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死亡。 (4)致细胞病变作用
(cytopathic effect,CPE)
Leptospirosis
(3)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DNA探针技术等,有快速、敏 感等优点。
Leptospirosis
五、防治原则
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鼠、灭 鼠及家畜的管理)。
Leptospirosis
2.易感人群疫苗接种(当地流行型别)
①钩体多价全细胞死疫苗;
呈隐性感染状态(少数可引起流产),钩体随
尿排出,污染外环境,
人因接触疫水或土壤而 感染。
Leptospirosis
Leptospirosis
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
检
型抗体和 OspA 抗体的 IgG 型;ELISA 阳性时需用免疫印迹法确定其特
查
异性,结果仍需临床资料判定
性
(FN)和核心蛋白抗原(DEN)
与
抗吞噬作用:可能是 OspA 的作用
免
内毒素样物质(ELS):类似细菌内毒素作用
疫 所 致 莱姆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储存宿主主要是野鼠和鹿,主要传播媒介
性 疾病 是硬蜱;疾病有季节性:分分三期
早期局部性感染是疫蜱叮咬后经 3-30d 潜伏期,叮咬局部出现一个或
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ECM),伴有头痛、发热、肌痛、关节痛、局部
以 50%钩体被凝集为效价;单份血清效价为 1:400 以上或双份增加 4 倍
或以上有诊断意义;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但不用于早期诊断)、
TR/patoc Ⅰ属特异性抗原凝集试验(用双曲钩体 patoc Ⅰ株加热 80℃
10min 为抗原,与病人血清中 IgM 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薄片法最常用,
用于早期诊断)、间接凝集试验
螺旋体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弯曲、柔软、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属于广义的细菌范
畴
生 形 态 菌体纤细,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问号状或 C、S 形;基本结构由外膜、细
物 与 染 胞壁、内鞭毛及细胞膜包绕的柱形原生质体;G-,不易着色,镀银染色
学 色 效果好,呈金黄色或棕黄色
性 培养 需氧或微需氧,营养要求高,常用培养基是含 10%兔血清的 Korthof 和
疫
连接,有利于侵袭和扩散)
性 所 致 梅毒;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后天梅毒(性接触传播。Ⅰ期梅毒,感染后
疾病 2-10w,感染局部皮肤和黏膜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外生殖器,也可
见肛门、直肠和口腔,其溃疡渗出液含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持续
螺旋体(spirochete)
支原体(Mycoplasma)
致病性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致病性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多见于艾滋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
表面感染 表面感染 表面感染 入血 表面感染
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 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 生长慢,菌落小, 直径 0.1~0.3mm 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原核,缺乏核膜 细胞壁含肽聚糖,与胞浆膜形成外膜,G 对抗细菌抗生素和溶菌酶敏感
(用青霉素.四环素治疗) 没有前后极性 能运动,不具备鞭毛
螺旋体(spirochete) 大小与形态
大小:0.1~3um x 5~250um
形态: 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奋森氏螺旋体) 密螺旋体(梅毒) 钩状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形态与结构
大小与形状
杆状 600*300纳米 球状 200*500纳米
结构
具完好细胞结构,与G-相似,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培养与繁殖
用鸡胚或细胞培养 二分裂方式
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致病性
形态:原体始体均为原形
结构:类似G-细菌的细胞壁
衣原体(Chlamydia)
培养和繁殖
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法
繁殖方式
吸附,吞饮— 原始发育, 长成始体——始体二分裂繁殖, 形成多个原体——原体释放感 染新的细胞
衣原体(Ch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鸟粪传播,引起肺炎)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 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 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螺旋体
二、梅毒螺旋体 (一)分类与特征
III 密螺旋体属
----梅毒螺旋体(TP)
• 苍白亚种——梅毒(STD)
• 性传播疾病之一
[形态与染色]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8~14个呈锐角弯曲致密而规 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 动活泼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 棕褐色
(传播上有意义)
(二)临床意义
人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鼠类、狗和猪等(非节肢动 物为媒介)
动物:多不发病, 在肾脏繁殖->尿->排出
人类: 接触污染物 什么是疫水或疫土? 钩体通过完整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致病物质: 1.溶血素->溶血 2.细胞毒因子 3.内毒素样物质 侵入途径:皮肤
第四节 螺旋体(spirochete)
• 定义: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 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 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 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 广泛存在,种类繁多
• 分类根据:螺旋体的大小、数目、间距、规 则程度
• 《伯杰细菌学分类手册》将螺旋体分为1目 1科8属
培养 • 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 在家兔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
抵抗力-极弱
• 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 •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
数分钟就死亡。 •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 • 4度3天后死亡
(二)、临床意义
• 所致疾病---梅毒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半固体培养基(3~10天) :针尖样大小的 半圆形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7章螺旋体
病原学检查
下疳渗出液 梅疹液 淋巴结抽取液 暗视野观察 镀银染色 免疫荧光
第三节 疏螺旋体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浪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伯氏疏螺旋体
G—(不易着色),常用Giemsa染色,螺旋疏松,运动活泼 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
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加强防护,防止硬蜱叮咬
人用疫苗仍在研制中。
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是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 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 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其他15种疏螺旋体 急起急退的高热,反复发作,肌肉酸痛, 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等 体液免疫为主 高热期涂血片查螺旋体
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样物质 溶血素 细胞毒性因子 致细胞病变物质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尿排菌
传播方式
鼠、猪(储存宿主)——传染源 肾脏繁殖(隐性感染) 污染水源、土壤 人接触感染(皮肤、黏膜、眼结膜、垂直)——途径
病程 血管损伤期 4-10天
7-10天
受损器官不同
菌血症
轻:类似上感,自限 重:黄疸、出血、休克、死亡
恢复期
肺出血期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衰竭型
潜伏期
轻重不一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
又称苍白密螺旋体——梅毒的病原体(STD之一) 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螺旋致密规则,两端尖直,8-14个螺旋,镀银染色褐色,运动活泼(暗视野) 人工培氧不成功 抵抗力极弱(温度、干燥),抗生素敏感
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
3
内含物和内膜结构
螺旋体胞浆中含有大量的代谢物质和生物分子,内膜结构则具有光学活性和保温 等作用。
螺旋体的生理与代谢特点
厌氧生物
螺旋体大多是厌氧生物,一些 硫氧化螺菌能用硫化物代替氧 气作电子受体。
特殊的葡萄糖代谢
螺旋体利用戊糖类物质为主要 碳源进行糖酵解,生成丰富的 有机酸、气体和脂肪酸。
生长速度极慢
独特的代谢特点
螺旋体绝大多数是厌氧生物,少数硫氧化螺菌能 用硫化物代替氧气作电子受体。
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
螺旋体通过直接侵入人体或间接通过媒介传播, 引发多种人畜共患病和人类专性疾病。
螺旋体的常见种类
伯氏鞭菌
是蜱传螺旋菌病的病原体,引 发人类的莱姆病。
梅毒螺旋体
是梅毒的病原体,引发男女生 殖系统、皮肤等多种损害。
螺旋体生长速度缓慢,可以长 达几天、几周,这对抗生素的 治疗造成了困难。
螺旋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 引发多种人畜共患病
例如蜱传性疾病、秃鹫病、布鲁氏菌病等,危害人畜健康。
2 引发人类专性疾病
例如梅毒、钩端病、口腔螺菌病等,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威胁。常困难。
钩端螺旋体
是钩端病的病原体,引发潜在 致死率很高的多器官出血性疾 病。
卷绕螺旋菌
是一类食品中毒的致病菌,引 发急性胃肠炎、神经病变等不 适现象。
螺旋体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1
外螺旋形的细胞壁
是由多层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和糖类构成,易受外界压力和抗生素影响。
2
鞭毛和内质网
鞭毛是控制螺旋体游动的动力来源,内质网是细菌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场所。
螺旋体引发的常见疾病
莱姆病
是蜱传螺旋菌病的一种,引起关 节炎、神经系统损害、皮肤红斑 和发热等症状。
螺旋体
2).核酸检测: 用PCR技术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梅毒
螺旋体的特异性DNA片段,用于检测的引物和探针
是编码外膜蛋白4.7kD的基因,其扩增产物经斑
点印迹,或电泳以Southern 印迹法鉴定。
密螺旋体属
3) 抗体检测:
a.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多用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
清中的反应素。初期梅毒病灶出现后1-2周 时, 阳性率为53%~8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可达100 %,晚期梅毒的阳性率58%-85%,胎传梅毒的阳 性率为80%- 100%。
②细胞屈曲伸缩前进;
③螺旋状或蛇状前进。
5. 抵抗力
螺旋体的抵抗力弱,干燥, 日光,煮沸,低浓度的化学 消毒剂均可很快使其死亡。
6. 分类
螺旋体目: 下分为两个科,即螺旋体科和细螺旋体科。
细螺旋体科: 只有一个属,即细螺旋体属(钩端螺旋 体属)。
螺旋体科: 由螺旋体属、脊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和蛇形螺旋体属五个属组成。 与兽医有关的主要有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蛇形 螺旋体属和细螺旋体属。
革兰氏染色阴性。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负染较好。用 暗视野显微镜较易观察其形态和运动力。
细螺旋体属
2. 培养及生化特性
需氧,对营养要求不高,较易人工培养。 在含血清和蛋白胨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钩体某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
细螺旋体属
3. 抵抗力
钩体pH中性湿土和水中可存活数月,该病主 要经水源传播。对热和酸碱环境抵抗弱, 45℃30min,50℃10min,60℃10s即可致死。 4℃冰箱中可存活1-2周,-70℃可保存2年多。 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和青霉素、金霉素、四环素 等抗生素敏感性。
12第十六章 螺旋体(spirochete)
炎)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2.肺外感染:咽喉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等
(四)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 2.病原学检查 (1)分离培养 (2)生长抑制试验(GIT) (3)代谢抑制试验(MIT) 3.血清学检查 冷凝集试验
第二节 脲原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感染途径 呼吸道传播 (二)致病物质 1.黏附因子P1蛋白: 受体为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神 经氨酸酶, →定植,增殖 获取固醇等脂类 2.荚膜:抗吞噬\毒性作用 3.毒性代谢产物:神经毒素、核酸酶、过氧化氢、 超氧离子等→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 纤毛运动减弱或停止。
(三)所致疾病: 1.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可合并支气管肺
支原体与细菌L型生物学性状的区别 生物学性状
菌落
支原体
细菌L型
油煎蛋状 0.5~1.0mm 多种形态 0.6~1.0um 缺乏或无 变异,可恢复 不含胆固醇 有一定混浊度
油煎蛋状 0.1~0.3mm 形态与大小 多种形态 0.2~0.3um 细胞壁 无 细胞壁缺乏原因 遗传 细胞膜 1/3胆固醇 液体培养 混浊度很低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征:
1.多为人兽共患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 系密切。 2.在人类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 3.有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有多型性, 主要为球杆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4.多数专性细胞内寄生 5.含有两种核酸 6.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常见立克次体
1.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2.培养特性 (1)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生长较慢(基
因组小,代谢能力有限1~3h)
(2)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牛心浸液+血清+ 酵母浸液)、pH7.8~8.0 (3)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4)液体培养基:形成沉淀
第19章-螺旋体
3~10个疏松不规则的螺旋,两端稍尖,镀银染色 导致莱姆病,虫媒传播
sosoyjw
川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主要参考文献: 《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sosoyjw
猪 ← 管理,避免其污染环境(保护水源)
传播途径
接触疫水经皮肤感染 ← 避免接触疫水
消化道 ← 注意饮食卫生
经胎盘感染胎儿(垂直传播) ← 及时治疗
易感人群
农民、矿工、饲养员 ←钩体多价外膜疫苗
sosoyjw
一、问号钩端螺旋体
(六)治疗方法
敏感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警惕赫氏反 应。
伤。
sosoyjw
二、梅毒螺旋体
(二)致病性:所致疾病
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母体通过胎盘传染 给胎儿) 流产、早产、死胎、梅毒儿
后天梅毒 一期梅毒:硬性下疳(无痛性硬结及溃疡) 二期梅毒:梅毒疹 三期梅毒:慢性肉芽肿
sosoyjw
二、梅毒螺旋体
(二)致病性:所致疾病
先天梅毒 梅毒儿 锯齿形牙 鞍形鼻 间质性角膜炎 神经性耳聋
sosoyjw
三、莱姆病螺旋体
(二)致病性:所致疾病
莱姆病 慢性游走性红斑
sosoyjw
三、莱姆病螺旋体
(二)致病性:所致疾病
莱姆病
经3~30天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慢 性移行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经2~ 3周,皮损消退,留有斑痕与色素沉着。
早期症状表现为乏力、头痛、发热、颈 硬及关节炎等。
(一)生物学特性:抵抗力
弱 对热敏感 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
sosoyjw
螺旋体(spirochete)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至少可分为 25 个血清群、 273 个血 清型,其中有我国发现的161个血清型。
•我国目前使用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参考株至少有15个血 清群、15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样物质
•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 细胞壁中含有的类似脂多糖物质。引起的病 理变化与典型的内毒素相似,只是活性较低。引 起发热、炎症、坏死。 •2.溶血素 波摩那型、犬型、七日热型产生溶血素,破 坏红细胞膜而溶血。注射入小羊,可出现贫血、 出血、肝肿大、黄疸和血尿。溶血素不耐热, 56 ℃经 30 分钟失活。对氧稳定,可被胰蛋白酶破 坏。有认为溶血素有磷脂酶C的作用。
(人畜共患)
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 (无致病性)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 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细小珍珠排列 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 泼 ,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型 • 由外向内三部分:外膜、内鞭毛、柱 状原生质体 •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 •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流行季节
先形成钩体血症(7-10天)
临床表现
进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 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 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 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疾病特点
此外,尚有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胃肠炎型等, 均表现相应器官损害的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恢复 期并发症,如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失明、瘫痪等, 可能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物学性状
培养
人工培养至今尚未成功(不能在无生
命培养基上生长 )
Nichols和Reiter株广泛用于多种梅毒
血清学的诊断抗原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极弱
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常用化
学消毒剂亦敏感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免疫性
主要依赖特异性体液免疫,病后可获 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肾——盲区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原学诊断
• 直接镜检
• 分离与鉴定
• 动物接种
• 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清学诊断
•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 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特异性抗原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防治原则
•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 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接种多价 钩端螺旋体全细胞死疫苗。
• 治疗首选青霉素
——赫氏反应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Treponema)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8~14个致密而规则的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防治原则
• 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 梅毒确诊后,宜用青霉素等药物及早予以彻 底治疗 Ⅰ期梅毒 ——可治愈 Ⅱ期梅毒
Ⅲ期(晚期)梅毒——延长生命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录
伯氏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8~14个细密规则的螺旋 两端尖直 微需氧生长
梅毒螺旋体 雅司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螺旋细密规则 一端/二端弯曲如钩 需氧生长
问号形钩端螺旋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重要的螺旋体
名称 螺旋 其他特点 举例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奋森氏疏螺旋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1.定义-----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
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基本结构与细菌,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分类
分为7 个属,对人致病的有3属 疏螺旋体属:5~10个稀疏而不规则螺旋 微需氧/厌氧生长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奋森疏螺旋体
(B.vincentii)
与梭形梭杆菌寄居于人类口腔牙龈部。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这两种菌大
量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 炎、口腔坏疽等。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小 结
螺旋体的定义,特点和主要生物学性 状、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 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 梅毒螺旋体典型病征
出生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
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胡氏
三联征: 胡氏齿、听神经性耳聋 、间质性角膜炎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免疫性
感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两类抗体: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物学性状
营养要求高,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生 长缓慢 在液体培养基中一周左右见半透明云雾状 生长 我国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有 19个 血清群、74个血清型,是发现血清型最多的 国家 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对青霉素敏感, 但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本章练习
1. Ⅰ期梅毒患者,检查病原体应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脑脊液 D.下疳渗出液 E.梅毒疹渗出液 答案:E 2.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悬滴法 B.革兰氏染色法 C.抗酸染色法 D.Giemsa染色法 E.暗视野显微镜法 答案: D
于外生殖器 , 一般 4~8 周后,常自愈,渗
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Ⅱ期梅毒
全身皮肤黏膜 常有梅毒疹,全身 淋巴结肿大,累及 骨、关节、眼及其 他脏器。在梅毒疹 和淋巴结中,存在 有大量梅毒螺旋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Ⅱ期梅毒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抗原(螺旋体) →螺旋体特异抗体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螺旋体抗原试验:
常用方法: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双染色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TA-ABSDS)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试验 (MHA-TP) 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 免疫印迹试验(IBT)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
钩 端 螺 旋 体
局 部 繁 殖
钩 体 血 症
皮损 细伤 胞全 及身 肝毛 、细 肾血 、管 肺内
发热、头痛、肌痛(腓 肠肌)、浅表淋巴结肿 大、眼结膜充血
心休 肾克 功、 能 不 全、 、黄 脑疸 膜、 炎出 等血 、
DIC
肺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
钩端螺旋体 规则,更细密 两端钩状 密螺旋体 疏螺旋体
规则,细密 不规则 两端尖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主讲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
Leptospira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 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
第二节
第三节
Ⅲ期(晚期)梅毒
除有皮肤黏膜溃疡坏 死病灶外,还可波及全身
组织和器官【内脏器官肉芽
肿 样 病 变 ( 梅 毒 瘤 )】 ,
10 ~ 15 年后引起心血管及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此期
病灶中不易找到梅毒螺旋
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先天性梅毒
•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 •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 至肝、脾、肾上腺等大量繁殖,引起胎儿 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获得性梅毒
从硬性下疳至 梅毒疹消失后 一年
早 Ⅰ期梅毒:期 梅 毒
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 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Ⅱ期梅毒
Ⅲ期(晚期)梅毒 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Ⅰ期 梅毒
感染后 3W 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
疳(丘疹、硬结→无痛性溃疡),多见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 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常使 菌体呈C、S型 • 基本结构:外膜、内鞭毛和柱形原生质体, 运动活泼(旋转)
• 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 均敏感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抑制抗体与补体的杀菌作用
透明质酸酶:吸附宿主细胞,分解组织、
细胞基质内和血管基底膜透明质酸,利于
扩散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