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合集下载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分离鉴定氨基酸成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纸层析法的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气相平衡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纸上各组分的相对亲疏性,通过运动距离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中,纸层析法通过将待测氨基酸溶液滴于纸上,然后将纸立起来,将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使得溶剂上升,通过毛细作用将氨基酸上提,最终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二、纸层析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制备纸层析板和显色剂。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氨基酸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适宜,然后滴于纸层析板上。

3. 运行纸层析:将纸层析板立起,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纸层析板。

4. 显色:将纸层析板放置于显色剂中,通过氨基酸与显色剂的反应,使得氨基酸在纸上显色。

5. 结果鉴定:根据显色的位置、颜色和强度等特征,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纸层析法的应用1. 氨基酸组成分析:纸层析法可用于分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质量控制:纸层析法可用于对食品、药品等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研究:纸层析法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四、纸层析法的优缺点纸层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2. 分离效果好:对于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易于观察:通过显色剂的反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然而,纸层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分离效果有限:对于某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分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准确鉴定。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它采用纸张作为介质,利用氨基酸的性质在多次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间歇性抽提来完成氨基酸的分离。

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氨基酸在不同相对极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和色谱行为而进行分离。

实验中用的纸张是具有适当极性特性的滤纸,涂上0.001~0.002mol/L氯乙酸钠作为移动相。

固定相是纸张本身,通常取5×5 cm大小。

标记物一般是用19种常见氨基酸中的一种或混合某些氨基酸,它们分别在不同移动相中有不同的颜色分离性质。

标记物的溶液可以直接在纸上点斑或者先把样品在滤纸上打成碎粒,再加入稍许水均匀混合后点斑。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和试剂(1)氯乙酸钠;(2)19种氨基酸标准品;(3)滤纸。

2. 制备移动相将0.001~0.002mol/L氯乙酸钠溶液制备好,备用。

3. 准备试样将要分离的氨基酸标准品用适量的氯乙酸钠溶液稀释,制备出1~2mg/mL的样品,备用。

4. 载纸处理在纸片中央绘制一条垂直线,以绘制者的名字为记。

距离中央线约1cm处,打上精细的刻度线,用微孔钳取少量标样液,在对侧依次在距中央线约1.5cm处打上纸层印。

纸层印就是取少量液体滴到滤纸上产生的斑点。

约300ug/sample。

5. 开始层析在棉花球上,涂上一层氯仿,并立即用焊接器将其挥发掉,然后再涂一遍。

整个过程保持外壳密封状态。

涂的氯仿量要足够,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纸层印,但不能过多。

否则,纸层印上的标样就会扩散到大范围,分辨率就失去了。

将试纸浸泡在移动相中。

移动相上升时,会将固定相上的氨基酸迅速带动并在移动相中逐级输送。

随着移动相液面逐渐提高,固定相的氨基酸成分逐渐被分离开来。

注意事项:(1)加样时,操作应小心、细致,尽可能用毫、微、纳级的物体。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氨基酸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of amino acids)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步骤、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实验技术。

一、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的分布系数和溶剂的渗透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根滤纸条上画上水平的线,将待测的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纸条上,待溶液中的氨基酸离子在滤纸上沿渗透液前进,不同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

二、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氨基酸样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 计调节至适当的酸碱度。

(2)准备滤纸条,按照实验需要确定滤纸的宽度和长度。

(3)准备层析槽,将槽中的溶剂预先与上盖采光纸取代,避免有光照射到。

2. 进行层析实验(1)在滤纸条上绘制水平基线,并将标记的点分开,便于后续氨基酸的测定。

(2)将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滤纸条上,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基线,以避免扩散的影响。

(3)将纸条的一端浸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层析槽中,保持溶剂的面平稳。

(4)待溶液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渗透,不同氨基酸迁移的距离不同,最终在纸条上形成清晰的色斑。

(5)将纸条取出,用热风干燥,然后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将滤纸上的色斑分别用铅笔勾画出来,并测量它们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氨基酸的浓度。

三、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条件1. 溶剂体系常用的溶剂体系有正丙醇/ 乙酸/水 = 4:1:5、正丙醇/氨水/水 = 70:2:25等,需要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组成和比例。

2. 滤纸条的准备常用的滤纸有菱形滤纸和圆形滤纸,需要根据所需分离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滤纸的大小。

3.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光照和温度过高。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根据氨基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率(Rf 值)来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样品点时,样品点中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鉴定。

Rf 值(比移值)是氨基酸在层析中的特征值,计算公式为:Rf =溶质移动的距离/溶剂移动的距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混合氨基酸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5(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2、实验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喷雾器。

烘箱。

直尺。

四、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选用一张大小合适的滤纸,在距底边 2cm 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混合氨基酸溶液,在起始线上轻轻点样,每个点的直径不超过 2mm,点样后自然风干。

3、层析将滤纸垂直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滤纸下端浸入展开剂约1cm,注意滤纸不要与缸壁接触,盖上盖子,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滤纸顶端约 1cm 时,取出滤纸,用铅笔标记展开剂前沿的位置,自然风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滤纸上,放入烘箱中,在 80℃左右烘 5 10 分钟,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测量并计算 Rf 值用直尺分别测量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斑点中心到起始线的距离(a)以及展开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b),计算 Rf 值。

2、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 Rf 值,对照标准氨基酸的 Rf 值,鉴定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的成分。

六、注意事项1、点样时要避免毛细管的尖端刺破滤纸,且点样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斑点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手段。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以通过纸层析法实现其分离。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间不同的吸附性能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纸层析实验中,将试样涂在纸层析片(通常为滤纸)的一侧,并将其放入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中,溶剂会沿纸层析片向上移动,分离出不同物质组分。

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氨基分别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因此在纸层析分离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行为。

例如,疏水性较强的疏水基团会被生物样品或溶剂吸附,从而较慢地从纸层析片上移动,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高位置;而亲水性较强的羧基团则会被水吸附,因此移动速度较快,这些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较低位置。

二、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取大约1mg的氨基酸标准品或被测样品,加入1mL的去离子水中,并轻轻搅拌,制成1mmol/L的溶液。

2、制备纸层析片:取一张长约50cm的滤纸,将其叠成4层,然后将中间部分剪成30cm的长条,每条的宽度为1cm左右,用铅笔在底部标记出位置,离开1cm到1.5cm的距离。

3、涂样:在每个标记位置上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次加约5µL。

所有样品均按照氨基酸的相对极性从小到大进行涂样,从左到右编号,以便于鉴定。

4、溶剂选择:选择一种适宜的溶剂,通常为水、丙酮、甲醇等。

将滤纸上端放入溶剂中,约1cm左右的位置即可。

5、开始实验:用三角架和夹子将滤纸张贴在玻璃板上,使其呈现较小的倾斜面。

在滤纸的底部悬挂一张白纸,以便于观察样品在纸层析上的位置变化。

待溶剂无法再升高时,实验结束。

6、结果读取:按照行(从上到下)顺序,观察样品的移动距离。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并识别出存在于试样中的氨基酸分子,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样品从纸层析片底部开始向上移动的情况,可以确认每个氨基酸的相对位置和含量。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2、学生理解并掌握纸层析原理及操作方法。
3、氨基酸纸层析为什么会出现拖尾现象
究其原因,经自己多次亲手操作,多次反复对比,始悟出一些道理,叙述如下: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其图象的出现,原认为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的显色剂喷雾后迅速吹干的。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样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1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样品点干的太干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因此,我认为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简单了,往往被人们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它确实在困扰着人们的实验效果。为此,建议应在该实验的点样操作中,加上一句,“样品点不要砍的太干燥,否则,样品物质的分子,会牢吸在层析纸的纤维上,出现拖尾现象”。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苯酚、丙酮、氨基酸溶液(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方法:1. 准备纸层析板:在纸层析板的一端绘制一个起点线,距离底部约2 cm。

2. 在起点线上分别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个溶液滴加约1 cm。

3. 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苯酚和丙酮的密闭容器中,使其与溶剂接触,但不要浸泡。

4. 等待溶剂前进至纸层析板的顶端,取出纸层析板并迅速标记出溶剂前进的距离。

5. 用紫外灯照射纸层析板,观察各氨基酸的色谱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产生了不同的色谱带,表明它们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不同。

首先,酪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最高位置,表明酪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低,迁移速度最慢。

这可能是由于酪氨酸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羟基团导致了其与溶剂的较弱相互作用。

其次,赖氨酸和谷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但位置较低。

这表明赖氨酸和谷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较高,迁移速度较快。

赖氨酸和谷氨酸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团可能与溶剂中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甘氨酸和丝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以下,迁移速度最快。

这表明甘氨酸和丝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高,迁移速度最快。

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羧基可能与溶剂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总结:通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不同氨基酸。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纸层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3)规划:带上手套,取宽约10cm、高约15cm的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下端距边缘2~3 cm处轻轻用铅笔划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A,在直线上做4个记号,记号之间间隔2cm,这就是原点的位置。另在距左边缘1cm处画一条平行于左边缘的直线B,在B线上以A、B两线的交点为原点标明刻度(以厘米为单位),参见下图。
2)、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份浓度均为0.5%)各配置5mL。
3)、显色剂50~100mL 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实验步骤】
(1)检查培养皿是否干燥、洁净;若否,将其洗净并置于干燥箱内120℃烘干。
(2)平衡:剪一大块塑料薄膜铺在桌面上,将层析缸或大烧杯到置于塑料薄膜上,再把盛有约5mL展层溶液的小烧杯置于倒置的层析缸或大烧杯中,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平衡20min。
【注意事项】
⑴.点样时要避免手指或唾液等污染滤纸有效面(即展层时样品可能达到的部分)。
⑵.点样斑点不能太大,防止层析后氨基酸斑点过度扩散和重叠,且点样后吹风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样品变性(斑点发黄)。
⑶.展层开始时切勿使样品点浸入溶剂中。
⑷.展层剂要临用前配制,以免发生酯化,影响层析结果。
⑸.如果样品中溶质种类较多,且某些溶质在某一溶剂系统中的Rf值十分接近时,单向层析分离效果不佳,则可采用双向层析,即将样品点在一方形滤纸的角上,先用一种溶剂系统展层。滤纸取出干燥后,再将滤纸转90度角,用另一溶剂系统展层。所得图谱分别与这两种溶剂系统中作的标准物质层析图谱对比,即可对混合物样品中各成分进行鉴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被测物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单向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通过纸层析分离和定性鉴定氨基酸。

实验原理:氨基酸的纸层析是利用氨基酸对不同的升华剂的选择性吸附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纸层析方法较简便、快速,并能够同时分离、定量、定性分子。

这使它在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微量分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过程:1.准备氨基酸标准溶液:取苯丙氨酸、天门冬酰胺酸、色氨酸、赖氨酸、小麦谷氨酸和组氨酸各10毫克,加入10毫升0.02mol/L HCl和1滴10%酚酞指示剂,用水定容至100毫升。

2.制备氨基酸样品:取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0.3克氨基酸溶液混合,使其溶解并加热至沸腾,将样品冷却到室温,并加入1毫升0.02mol/L盐酸。

3.准备纸层析板:将富马酸纸(6cm*0.8cm)沿宽度中心折叠,使其成为4cm*0.8cm的大小;将纸上端用20毫升1-丙醇-甲醛-草酸钾(6:0.4:4)振荡2次,再用烘箱烘干,使其完全干燥。

4.纸层析:将样品以细滴的形式滴在纸层析板下端处,将纸放入深度为2-3厘米的玻璃瓶中,瓶底加入1毫升0.2mol/L HCl溶液,并将其密封。

板上的液相在升华过程中被移动,当溶剂距离顶端紫色标记线1厘米时把纸层析取出,用乙醇-水(1:1)固定,并在水龙头下冲洗。

5.涂上氨基酸显色剂:将纸层析用10%磷酸液浸泡5-10分钟,使显色剂透彻纸层析板。

6.观察分析:根据分离的结果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鉴定和定量分析被检测的氨基酸。

实验结果:在纸层析板上,分离了7种氨基酸。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沿着纸层析板距离最短的氨基酸为小麦谷氨酸,距离最远的是组氨酸。

结果与标准溶液分析结果相符,可以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定性鉴定。

实验结论:该实验使用氨基酸纸层析技术,成功地将氨基酸分离并鉴定。

该方法应用广泛,简便易行,能够分离、定性、定量不同的化合物。

种类繁多、方法不断丰富,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

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的纸层析引言: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方法,它通过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通常是纸张)上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氨基酸的纸层析成为了研究氨基酸的常用方法之一。

一、纸层析的原理纸层析是一种液相分离技术,其原理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固定相通常是由纸张组成的,而流动相则是溶液。

当试样溶液被加到纸上时,流动相开始向上渗透,溶解试样中的化合物。

然后,随着流动相继续上升,化合物会在纸上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二、氨基酸的纸层析方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纸层析纸:选择适合的纸张作为固定相,常用的有滤纸和纸胶片。

纸张应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化学稳定性。

2. 制备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缓冲液,以便溶解样品和调节pH值。

3. 样品制备:将待测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和调节pH值。

4. 上样:用毛细管或吸管将样品涂抹在纸上,通常在距离纸底端2-3厘米处。

5. 纸层析:将纸张立起放入含有流动相的容器中,使纸底端浸入溶液中,然后盖上盖子避免溶剂挥发。

让溶剂上升至合适的高度,以保证分离的有效性。

6. 可视化:取出纸张,干燥后,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检测剂将化合物可视化。

常用的显色剂有尼尼醛试剂和二硝基苯胺。

7. 定量分析:通过比较样品斑点的Rf值(迁移率)和标准氨基酸的Rf值,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氨基酸纸层析的应用氨基酸的纸层析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氨基酸分析:通过纸层析可以快速、简便地对复杂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析,包括氨基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2. 蛋白质组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通过纸层析可以分析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进而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3. 蛋白质纯化:纸层析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初步纯化,通过分离出目标氨基酸,从而减少后续纯化步骤的复杂性。

氨基酸的测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测定--纸层析法

【实验目的】1. 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实验原理】层析分离技术是利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的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 e of flow, Rf)来表示。

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物质的移动速率以 R f 值表示: Rf=原点至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X/ Y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器材与试剂】(一)器材 1. 层析缸 2. 点样毛细管 3. 小烧杯 4. 培养皿 5. 量筒 6. 喷雾器 7. 吹风机(或烘箱)8. 层析滤纸(新华一号)9. 直尺及铅笔(二) 试剂1. 扩展剂(水饱和的正丁醇和乙酸混合液)2. 氨基酸溶液3. 显色剂:茚三酮溶液【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间隔2㎝作一记号。

2.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标记的位置上,点样时,毛细管口应与滤纸轻轻接触,样点直径一般控制在 0.3cm 之内。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混合物,并掌握纸层析法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纸张)上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分离。

对于氨基酸来说,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具体方法为:先将混合物溶于适当溶剂中,然后将溶液点于纸上,待其干燥后将纸张放入含有适当移动相(如丙酮-水)的槽中,在移动相作用下,各氨基酸沿着纸张上升,并在不同位置处停留下来形成斑点。

最后通过显色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检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取一张大小适中的滤纸,在距离底部1cm处画一个横线。

2.制备样品:取苯甲酰氨基丙酸(BAP)和甘氨酸(Gly)各10mg,加入0.1mol/L HCl中,用超声波混合溶解。

3.点样:用微量移液管在距离底部1cm处分别点上制备好的样品。

4.干燥:将纸张放在通风处晾干。

5.装置槽:取一只玻璃槽,加入适量的丙酮-水移动相(比例为7:3),使其深度约为1cm。

6.上色:将晾干的纸张迅速放入槽中,待移动相上升至距离纸面1cm时取出,迅速晾干并标记。

7.检测:将纸张置于紫外线灯下或进行显色处理,观察斑点位置和颜色。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后,在紫外线灯下观察到两个斑点,分别位于距离底部2cm和3cm左右。

其中较靠近底部的斑点为苯甲酰氨基丙酸(BAP),较靠近顶部的斑点为甘氨酸(Gly)。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在适当条件下利用纸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氨基酸混合物。

其中,移动相的选择、样品的制备和点样的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通过观察斑点位置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混合物中各种氨基酸的成分。

六、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接触皮肤或吸入。

2.制备样品时要保持干燥,避免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点样时要注意位置和数量,避免斑点过多或重叠。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三、操作 1、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取层析滤纸(长18—20厘米,宽14厘米)一张。在垂直 于纸的纹路一端距边缘2—3厘米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 直线上每间隔2厘米作一记号,作为点样位置,并用铅笔在点 样点下端写出所点氨基酸的名称。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5个位置上,干 后再点一次,共点三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 过3mm。 4、扩展 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 能接触。将盛有约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 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 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 样线1 cm)。待溶剂上升15―20 cm时即取出 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 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 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用铅笔轻轻描出各显色斑点的形状,用直尺量出各斑点中 心与原点的距离以及溶剂前沿与原点的距离,求出各氨基酸 的Rf值,将各显色斑点的Rf 值与标准氨基酸的Rf 值比较,可 得知该斑点的准确成分。 四、结果与讨论: 1.计算出各种氨基酸的Rf值, 并根据Rf值鉴定出混合氨基酸 中的各组分,在层析图谱上标 出各氨基酸名称。 2.对氨基酸移动快慢的原因 给予简要分析。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在一定的温度下是一个常数。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 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OH基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吸附 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有机溶 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 层析。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 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纸层析法)一、实验原理1、层析法又称色谱法,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得到有效的分离。

操作方式: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分离机理:分配层析、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2、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展层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在滤纸上水就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当有机溶剂(流动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法上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分配系数=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物质被分离后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 f值表示:R 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只要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成)不变,R f值是常数,故可根据R f值作定性依据。

氨基酸无色,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二、实验器材标准氨基酸溶液、滤纸、层析缸、保鲜膜、剪刀、毛细管、电吹风。

三、实验试剂1、酸相溶剂:V[正丁醇(A.R)]:V[88%甲酸]:V[水]=15:3:22、显色贮备液:V(0.4mol/L茚三酮-异丙醇):V(甲酸):V(水)=20:1:5四、实验操作1、点样量取30mL层析溶剂、1mL显色贮备液于层析缸中,混匀密闭,静置。

戴好手套,在桌上铺好一层保鲜膜。

取一张干净滤纸,将其剪彩为18cm*14cm。

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等距离分出几个点作为点样原点。

用毛细管将标准氨基酸和未知样品分别点在点样点上,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冷风吹干再点下一次,点样点直径不超过5mm。

2、层析与显色将滤纸卷成圆筒形,用钉书针固定成圆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实验,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成分。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根据物质在固体和液体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在纸上发生分离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成分。

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是通过其在纸和溶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的。

实验步骤:1. 准备纸层析仪器和试剂,取一张纸层析板,将其放入试剂槽中,加入足够的溶剂使其浸没,然后将纸层析板取出,倾斜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表面干燥。

2. 样品制备,取少量氨基酸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氨基酸的溶液。

3. 样品上样,用吸管或者毛细管在纸层析板的一端滴加氨基酸溶液。

4. 开始分离,将纸层析板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浸没纸层析板的一端。

5. 观察分离现象,待溶剂上升至纸层析板的上端时,取出纸层析板,用铅笔标记溶剂前沿位置,然后将纸层析板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6. 结果分析,观察纸层析板上各色斑的形成情况,根据色斑的位置和颜色来判断氨基酸的成分。

实验结果:经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氨基酸的成分。

通过观察纸层析板上的色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情况。

根据色斑的位置和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氨基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

纸层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纸层析法在其他化合物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赵军, 徐宁, 等.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张三, 李四. 分析化学实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 王五, 赵六. 分析化学实验技术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分离鉴定方法:通过比较氨基酸标准品的Rf值,确定样品中各氨基酸的种类。也 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等对分离出的氨基酸进行鉴定。
02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的方法。在纸层析中,固定相是纸纤 维上的水分子,而流动相是溶剂。当 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之 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移动速度不同,从 而实现分离。
01
02
03
改进实验操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提高实验效率。
优化实验条件
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如 温度、湿度、展开剂等, 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引入先进技术
考虑引入高效液相色谱等 技术手段进行氨基酸的分 离鉴定,以提高分离效果 和鉴定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纸层析法,可以根据氨基酸的极性大小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影响氨基酸分离的因素
01 02
流动相的组成
流动相的组成对氨基酸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可以 调整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从而改变它们的移动速 度。
固定相的性质
固定相的粒径、吸附能力等性质也会影响氨基酸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 的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辨率。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适当的滤纸、展开剂、氨 基酸样品等。
展开
将滤纸悬挂在展开剂中,控制 展开剂的流速和高度,确保展 开充分。
观察和记录
观察各氨基酸在滤纸上的位置, 记录各组分的Rf值(相对迁移 率)。
了解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和分离鉴定方法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包括极性、溶解度、酸碱性、光学活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氨 基酸在纸层析法中的分离效果。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实验仪器三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溶液(甘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溶液,苯丙氨酸溶液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试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溶液(甘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溶液,苯丙氨酸溶液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试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
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4、取出滤纸,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或烘箱60℃)烘干。

5、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6、用吹风机吹干,观察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

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值比较,确定样品氨基酸种类。

(书上图谱横着看)
六、实验结果
1.标准氨基酸单向上行层析法
定性、定量测定: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甘氨酸层析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0.4cm
苯丙氨酸层析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3.2cm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10.8cm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f(甘氨酸)= 0.4cm/10.8cm =0.037
Rf(苯丙氨酸)= 3.2cm/10.8cm =0.296
实验图像:
七、实验分析
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注意事项:
1. 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防止扩散面积过大,使展层效果不佳或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否则分离不好,并且样品用量大,会造成“拖尾巴”的现象, 防止氨基酸斑点重叠。

2. 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

防止点样氨基酸溶解于层析液中。

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

防止滤纸左右两端展层速度过快,影响实验结果。

3. 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4.取滤纸前,要将手洗净,这是因为手上的汗渍会污染滤纸。

并尽可能少接触滤纸。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边缘,否则手指上的氨基酸会造成滤纸上众多斑点.要将滤纸平放在洁净的滤纸上,不可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污染。

5.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6.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7.展层剂接触滤纸时一定要均匀、保持前沿线与滤纸平行。

8.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9.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