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课稿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第【1】篇〗知识与能力: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作者简介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
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三)自学疑难摘要:二、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知之为知之。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一、说教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所选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论语>十二章》是从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节选的部分章节,其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十二章语录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在文言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说”“愠”“罔”“殆”等,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
(2)了解《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文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观点。
2、教学难点(1)领悟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体会《论语》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风格。
论语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一、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而成。
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巨著,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选自《论语》中的精华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论语》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
(3)能熟练背诵、默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论语》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
(2)能熟练背诵、默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哲理。
(2)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说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4. 诵读法:组织学生集体诵读《论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论语十二章优秀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优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分享的是一份论语十二章的优秀说课稿。
在这份说课稿中,我们将探讨孔子哲学中的关键思想、思想内涵和当代意义,进一步推广孔子思想。
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我们的研讨会主题是“论语十二章”,孔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集中表现了其人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是孔子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基本信息本次研讨会的教材是《论语》,其中《论语》十二章包括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孔子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有很大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材的特点《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是一本有着几千年传承历史的名著,以其行文简练、深刻的思想、富有哲理的话语且精炼的表达脍炙人口。
《论语》中的十二章包括了孔子的关键思想,逐一分析孔子思想的价值观,深入解析孔子的人生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教材中蕴含的思考、反思、认知与实践等方面,为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方面提供了深邃而丰富的思想营养。
三、教学目标本次研讨会的目标是:1、了解孔子哲学思想的概念,并学习孔子思想的关键思想和价值观。
2、理解孔子思想的源头和基础,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3、探索如何将孔子思想的价值观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中。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次研讨会的教学重点是:1)孔子思想的关键思想和价值观,例如仁、礼、德等。
2)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其核心概念、思想基础和现代应用。
2、教学难点本次研讨会的教学难点是:1)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诠释。
2)如何将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反思和探讨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本次研讨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深入剖析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和应用。
2)案例分析: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应的案例分析,将孔子思想的概念、方法、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有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十二章内容短小精悍,涵盖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单元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论语>十二章》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为后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说”“愠”“罔”“殆”等。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翻译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体会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引导学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翻译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说起《论语》,这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两个小朋友因为一个玩具争抢起来,互不相让,甚至还动起了手。
旁边的家长怎么劝都没用。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我走过去,轻声地对两个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别人抢你们心爱的玩具,你们会开心吗?咱们可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哟。
”没想到,两个小朋友听了之后,竟然慢慢地松开了手,还互相道了歉。
从这件小事,我深深地感受到《论语》中的智慧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
咱们先来聊聊教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它涵盖了道德、伦理、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对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论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接触《论语》,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篇章,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孩子们明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珍贵的。
到了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内容会逐渐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一些核心思想,像“仁”“礼”等。
比如说“克己复礼为仁”,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懂礼貌、守规矩。
高中阶段呢,对《论语》的学习就更具深度和广度啦。
会要求学生对孔子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比如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咱们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篇章,掌握其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就是让学生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汲取其中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讲讲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观点,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古为今用。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范文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记录的集合。
本说课以《论语》中的第十二章为内容进行阐述。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化经典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哲学道理。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体系,并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论语》这一古代文化经典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论语》第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版本,同时搜集相关注释和解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论语》第十二章在课堂伊始,我将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
然后,我将引用《论语》第十二章的一个经典段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2、解读《论语》第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在学生初步了解《论语》的背景后,我将分段解读《论语》第十二章,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我会解释每个段落的意义,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3、讨论与交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论语》的思考和理解,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我将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好的榜样和导师?”、“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不足并督促自己改正不足之处?”等等,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4、总结与展望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其中一些重要思想和道理,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论语》以及其他古代文化经典,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涵盖了政治、道德、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论语》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简练,富有智慧。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先哲的思想,汲取智慧的养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语》作为经典的文化读本,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和文言文的难度,学生在理解《论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对于其中的一些古奥词汇、特殊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但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能够逐渐走进《论语》的世界,领悟其中的智慧。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论语》中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
五、说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说课稿1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
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
(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一、说教材《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亲情之爱”为主题,所选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论语》十二章则是从修身立德的角度,阐述了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准则。
这十二章语录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语文素养培养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在实词、虚词的理解和文言文句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说”“愠”“罔”“殆”等。
理解各章的大意,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汲取其思想中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各章的大意。
体会孔子的思想观点,并能联系实际思考其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教诲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论语》 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所选章节通常涵盖了孔子关于道德、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教材的编排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古代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论语》这样较为深奥的经典著作,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论语》中所选篇章的含义,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能够背诵重要的章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篇章的含义,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体会孔子的思想核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由于《论语》的语言较为简练,且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有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五、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
《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语言形象,富含哲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
近几年来,社会上重新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顺应了这种形势,在原来十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从朗读训练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都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设想: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文言文的教学关键有三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二是心灵的语感很重要,这种语感并不在于教师语法的精细分析,而是学生自主探究。
三是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从而体验文言文的美。
学生初读,理清__中的字、词读音,如“论”“省”等多音字,文中应该怎么读?理清文字障碍后自由读,借助教材中的释义能自译成白话文。
然后分组讨论,每一章节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理解后,分组进行背诵比赛,背诵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如何停顿。
学生自主进行归类学习: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义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点翻译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完成课后第一题。
”《〈论语〉十二章》作为这一单元的压轴__,分段为章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三个方面,以语录体形式呈现,结构简单,句式精炼,但意境深厚,值得细细品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2篇】《论语》十二章是经典名篇,我在执教完毕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学要领,现在反思如下。
先从教学环节说起,我设计的环节有:导入—检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理解性检测—应用性检测—齐读课文,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但在上课过程中,我感觉仍是先松后紧。
因对学生能力估价过高,对课前的预习检查过细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边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很粗糙,这是我经常犯的毛病。
经过同事们的议课和帮助,我认识了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学环节要精简,提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深入检查。
2、适当降低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初一学生刚学古文要培养学习兴趣。
3、幻灯片制作要精细,去掉有关六章翻译的幻灯,保留七张即可。
4、对学生翻译再做精细指导,比如词性活用的字——时、日、传、乐,“而”的转折、承接关系的用法。
5、学生翻译展示之后的指导应有重点,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应给示范。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论语》是一部以语录体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精华。
这些语录短小精悍,内容深刻,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本次选择的十二则语录涵盖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智慧,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因此,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构思: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则语录的内涵。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确保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生字的发音和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通过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改进学习方法和端正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六、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涵。
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涵,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就章节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迅速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小黑板九、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认读《论语》前5则,整体感知,理解并形成共识,并当堂背诵。
步骤:1.导语:介绍孔子并引入课题。
2.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
3.认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慢读前几则,学生跟读,教师带读,全体朗读。
4.疏通文意,学生合作通译,问题汇总,老师点拨,全体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
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
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
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
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
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4.诵读法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5.采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展示及设计理念阐述
1、导入语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这样标榜过《论语》的作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京大学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时间讲解《论语》心得。
孔子在国外的影响: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
设计理念阐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看到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
也有语文教师向我说倾诉过同样的感受,问我文言文该怎么教。
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说。
这样的导语无非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2、预习检测
A、学《论语》说《论语》(介绍《论语》这部书)。
B、学《论语》知孔子(介绍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学《论语》清字词(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
D、学《论语》译课文
本环节设计目的:了解《论语》及孔子,理解每一章。
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
3.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确定,也可有师生共同确定。
但无论是那种确定方法都在强调学生的参与。
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确定。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提示,结合本课具体内容及课后练习,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C、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师操作。
4、学《论语》理知识
A、梳理文言文知识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
教学方法:先展示课件,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
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
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
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c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B、梳理课文思想内容
在上节课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从“求知识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感受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学《论语》悟人生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2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6.学《论语》写心得
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
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大家把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7、板书设计
学《论语》
知《论语》
说孔子
理知识
悟人生
写心得
板书设计本节课教学程序的体现,也是预习课上师生共同确定的展示环节,同时也是课文的提纲。
8、结语
圣人思想传千古,《论语》精神育后人。
让我们品味经典,感悟古文化魅力,让经典陪伴我们,享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