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后常见问题分析综合

合集下载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康复期间应避免过度劳 累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 锻炼以促进关节恢复。
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要特别注意 保暖避免冷风和冷水刺激。
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摄入 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膝 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 过程保持乐观和积极配 合的心态非常重要。
膝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指导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wo.
术后恢复阶段
Prt Three.
康复训练指导
Prt Four.
注意事项
Prt Five.
常见问题及解答
P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术后恢复阶段
术后初期:保护伤口和预防感染
术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运动?
术后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具体恢复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要经过4-6个月的康复期逐步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Prt Three
康复训练指导
关节活动训练:被动和主动训练
被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外力帮助关节活动缓解疼痛和僵硬。 主动训练:患者自行进行关节活动如屈伸、旋转等以增强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训练强度: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注意事项:训练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剧烈疼痛和不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712 定, 对于骨膜下撕脱病例 , 可采用锚钉给予局部固定 , 如果固定可靠的话 , 甚至术后膝关节康复计划也不受 影响。 但是对于严重撕裂或者是髌韧带体部的断裂, 处 理起来相对较为困难 , 有时甚至需要应用同种异体肌 腱移植来修复, Em erson 等 [4 ] 报道了对髌韧带撕裂进 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治疗效果。在随访中 10 例只有 3 例失败。 但由于治疗结果大多不满意, 因此 , 预防显 得尤其重要。 3 内侧副韧带松解 膝骨关节炎患者内翻发生 率明显高于膝外翻 , 本组 7 例术后发生内侧副韧带疼 痛病例, 术前均有较严重关节内翻畸形 , 负重位X 片显 示内侧关节间隙消失 , 关节正确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 成功的关键 , 按照正常的松解顺序进行内侧挛缩结构 的松解, 由于内侧韧带松解强度高于外侧, 术后软组织 损伤较明显, 术后疼痛部位固定而且有明显活动疼痛 , 但经过正确的术后康 复治疗患者疼痛均在 6 月内消 失。 4 髌股关节弹响 髌股关节的弹响好发于术后 1 个月以后, 病因是由于髌骨周围的滑膜和假体之间的 软组织撞击形成的, D avid 等 [ 5 ] 认为髌骨关节弹响 是 因为髌骨以上的滑膜组织在股四头肌肌腱与髌骨上极 形成结节 , 在行走时从屈曲 30 ° ~ 45° 到完全伸直过程 中纤维结节弹出髁间滑车而造成响声, 有时可伴有疼 痛。过于狭窄的髌骨轨道, 突出的髁间滑车 , 滑膜切除 不彻底都有可能导致弹响综合征。 尽管在第 2 代后稳 定假体设计从滑车至股骨假体的前翼有平缓的过度 , 但髌骨弹响综合征仍然存在。 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假体 , 由于其假体髁间窝的位置偏高, 因而弹响的机会 相对于后稳定型假体更多。 预防的办法为术中预防性 清理股四头肌腱后侧软组织 , 减少该情况的发生。 对于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
2 关节 外 原 因
神经问题 , 如椎 管狭 窄、 间盘 突 出压 迫神经 根、 椎 腰 神经根病 变等是关节外病变引起疼痛的最 常见 原因 。这 些病变是接受 T 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认 真询问病 史和全面物理检查很容易诊断。创 伤性神经瘤局部触 痛
摘要 膝 关 节疼 痛是 全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 A) 最 常 见 的症 状 , TK 后 多数 与 手 术 失误 有 关 , 常 预 示手 术 且
失 败 。 了解 疼 痛 发 生机 制 有助 于在 术 中加 以 预 防 , 高 手 术 质 量 。 除 感 染 及 关 节 外 原 因外 , 提 引起 T A K
1 诊 断 思 路
TK A后疼痛的原因很多 , 大体可分为关 节内因素和 关节外 因素 , 在分析致痛原因时应按 照询问病史 、 物理查 体、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的顺序进行_ 。病史 常可提 3 ] 供重要信息 , 如术前的疼痛延续或进展 、 并发 的膝 关节僵 硬、 提示外源性病 因_ ; 4 感染性 或神经性疼痛 常表 现为静 息痛或夜间痛 , 而活动后疼痛是滑膜刺激或肌腱炎的特征 性表现等 。但必须注意一些 特殊情况 , 如患者 的精神健康 状态 、 职业状况及环境因素均可影 响对疼痛的判断。有时 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之 间明显不相符 , 其原 因可 能是存在牵涉痛 , 也可能是患者有意夸大症状 。另外 , 明 不 原因的 T< l A后疼痛更易发生在超重者、 有膝关节手术史、 糖尿病、 劳动力丧失及精神抑郁的人群 中 ] 。 物理查体不仅可了解患者膝关节是否肿胀 、 触痛 、 畸 形, 还可发现膝关 节不稳 定 。髌骨 弹 响症 、 骨半 脱位 、 髌 脱位及髌骨轨迹不 良等是 引起膝 关节疼 痛的常见 原 因, 可在查体 过 程 中发现 。局 部创 伤性 神经 瘤 常有 感觉 过 敏 、 i l 阳性 。此 外 , Tn 征 e 脊柱 或髋关 节病 变引起 的疼 痛 通常放射至膝关节 , 因此膝关节 查体应 该包括 全 面的脊 柱及髋关节检查。 感染是 T A后关节疼痛首先要排除的因素 , K 所有患 者均需常规进行相关 的血液学实验 室检查 , 括血常规 、 包 血沉 ( s )C 反应蛋 白( R ) 。抽取关节液做 白细胞 E R 、- C P等 分类计数及细菌培养是确定假 体周 围深部感染 的主要依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假体周围骨折中以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最为常见。

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骨质疏松、骨溶解、假体松动、局部应力集中、假体穿透骨皮质等。

早期治疗的目标是保证骨折愈合、假体稳定的同时维持良好力线,保留或增加骨储备并尽早下地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医师应全面掌握处理此类骨折的原则,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对骨折发生之前和之后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骨质量有所了解。

01临床病例一患者女,70岁。

因“摔伤后左大腿近端疼痛伴活动受限1小时”入院。

查体左股骨近端肿胀,压痛(+),局部叩痛(+),轴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尚可,足趾活动自如,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

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

【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可知患者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临床上如何诊断股骨近端假体骨折?思路1:诊断股骨近端骨折需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诊断。

患者有全髋关节置换史和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肿痛,提示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骨折。

关节脱位通常表现为下肢短缩及内旋或外旋畸形,压痛位于腹股沟水平,大腿压痛轻或不明显,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并疼痛,而骨折压痛和叩击痛均十分明显,轻微的被动活动即导致明显疼痛,据此初步判断发生骨折,摄片可以发现骨折部位和程度。

思路2:明确了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后,应考虑其分型,根据分型治疗指导治疗。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分型最为常用。

该分型综合了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溶解程度三个要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分型:A型骨折位于假体近端,分大转子(AG)骨折和小转子(A L)骨折。

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柄周围或刚好在其下端,B1型假体固定牢固,无明显骨量丢失;B2型假体松动,但无明显骨量丢失;B3型假体松动并有严重的骨量丢失。

C型骨折发生于距假体尖端较远的部位。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它通过置换损坏的膝关节组织,重建关节功能,以减轻疼痛、恢复活动能力。

而术后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术后评价指标。

一、疼痛缓解程度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评估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可以判断手术效果的好坏。

常用的评价方法是视觉模拟评分法,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一个0-10的刻度上进行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的程度。

二、功能恢复情况
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因此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步态分析、膝关节功能评分、肌力测试等。

其中步态分析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行走时的步伐、步态以及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来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三、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膝关节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价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例如SF-36(简化版生活质量问卷)等。

四、并发症发生率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否得当。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包括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生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全面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人工关节置换得目得就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又有功能得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就是对术者来说都就是一个难以接受得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得关切与及时妥善得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得原因很多,需要通过详细得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得特点,包括疼痛得定位,就是局部疼痛还就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得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加重或缓解得因素以及疼痛得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得力线、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与韧带得稳定性。

膝关节周围压痛点得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与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

跛行步态与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得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

体检中还要确定就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得可能、此外,还要对神经与血管进行详细检查。

心理评估也很重要。

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与功能减低有关[1]。

ﻫ一、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得诊断感染就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得最主要原因。

造成感染风险增加得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得存在(如类风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与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得原因就是由感染性还就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得。

常用得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与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

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断感染得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髋膝关节炎的手术方法。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术后感染风险较高。

本文将分析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并介绍预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抵抗病菌能力降低,术后易感染。

2. 高血糖环境:高血糖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速患者的感染发生。

3. 高胰岛素使用: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需要使用高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过量使用胰岛素容易引发感染。

4. 糖尿病治疗药物: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药物副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1. 术前血糖控制:术前要求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使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手术风险。

2. 防止术前感染:术前消毒处理患者皮肤、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

3. 术中消毒:手术过程中严格消毒手术区域,使用洁净器械,减少感染发生。

4. 规范使用抗生素:术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5. 术后感染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感染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6.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每天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7. 加强骨髓抗菌活性:术后给予患者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提高免疫力,增强抗菌活性。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需要通过术前血糖控制、术中消毒、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后伤口护理和加强骨髓抗菌活性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在我国,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现其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手术方式,它是缓解晚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活动的重要举措。

下面就将大家关于膝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疑问,以问答的形式列举如下:问: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答:“膝关节置换术”也叫做“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以仿生材料替代已经磨损的关节面软骨,使关节面重新变得光滑。

一般只是将原有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去掉,用仿生代切掉的那部分关节面。

很多人认为膝关节置换就是将整个膝关节“砍掉”,换上金属的关节,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膝关节表面置换就如同为患牙带上牙齿保护套一样,并不是将整个牙齿拔掉,膝关节的重要韧带等结构是保留的。

问:手术成功的可能有多少?答:90%患者可以用到术后15年,85%的患者术后可以用到20年。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

但对大多初次接受膝关节手术的病人来说,一般住院4-5天,术后第2天就可以使用助行器行走,2周后便能自主完全负重行走。

一般来说,3个月后就能逐渐恢复同正常人一样。

问:何时能够开始开车?答:如果您术后正在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不能开车。

通常,有些医生只有在4-6周看过病人后才允许他们开车。

因此,仍需询问手术医生,并结合您自身情况而定。

问:何时可以恢复工作?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

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

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

但一定要注意避免摔倒,以防出现假体周围骨折。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等轻体力活动。

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

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跳跃、网球、篮球等重体力运动。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麻醉恢复)约1.5 ~2小时。

膝关节置换常见问题

膝关节置换常见问题

膝关节置换常见问题发布时间:2021-09-02T16:48:59.0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作者:祝茂[导读] 骨关节炎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作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祝茂叙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400骨关节炎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作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也称为是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以上疾病均带由关节软骨的退变、骨质增生等特征。

该疾病治疗有软骨保护剂、抗炎镇痛药物等,虽可获取一定的疗效,但不能实现对该类型疾病最终结局的改变。

随着医学生物材料的发展和外界手术的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也得到改善,成为骨科关节治疗的一个常规性方法。

本文主要就膝关节置管常见的一些问题展开介绍和说明。

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管术在19世纪就被人类开始研究,用于缓解疼痛和矫正畸形,在重建稳定的关节后实现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20世纪40年代后关于人工关节的研究突飞猛进,至60年代,英国使用人工关节置管开始进入了新纪元。

当前人工关节置管术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后,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的治疗。

膝关节置换是国内外在现阶段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将发生病变的膝关节表面软骨和病变骨切除,再使用合适的金属材料或者生物材料覆盖在膝关节表面,用于避免膝关节各骨之间在活动时带来的直接摩擦性,由此不会引起疼痛,具有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矫正畸形和止痛的治疗目的。

关节置换是要更换全部的关节吗?很多患者对于人工关节的认知并不全面,认为人工关节等于换假肢,还有人认为人工关节就像是给汽车换轴承一样切除病变关节,再换上人工制造的关节,术后不能像正常人活动,就跟机器人一样生硬不自然。

笔者在此解释,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后,再跟像带牙套一样植入人工关节,创建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现有的人工关节由高密度塑胶材料、金属材料制成,根据机体的关节的形状、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为了实现与关节面的紧密贴合,还有骨水泥固定辅助,或者对人工关节上的孔状进行处理,以便更好的让材料与关节相连。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骨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和代谢紊乱的特点,常常面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风险。

针对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1. 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被细菌、病毒等外界病原体侵袭,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 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体内血糖水平长期较高,使得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能力下降,且容易影响血管的供血,从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3. 外界感染源: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虽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但外界的细菌、病毒等依然存在,手术操作不当或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来源。

1. 术后发热:高热是手术后感染的最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

2. 术后切口渗液:手术切口处分泌物增多,呈黄色、脓液状,有异味。

3. 切口红肿疼痛: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压痛感等表现。

4. 全身症状:除了局部症状外,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

1. 术前控制血糖: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之前,要尽量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之处于正常范围内,以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2.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环境等符合无菌要求。

3. 术后创面护理:术后的切口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并定期观察切口情况。

4.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要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换洗衣物,保持身心清洁。

5. 规范使用抗生素: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生素药物,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使用,不可滥用或中断。

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术后有发热、切口渗液增多等情况,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 严格控制血糖:在感染发生后,糖尿病患者要紧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017年整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

【2017年整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

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作者丨唐枭栩医生1、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就和正常人一样活动?答:膝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减少疼痛,恢复关节的基本功能。

手术后,正常行走、基本生活等都没问题,如果患者能够遵循医嘱,坚持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如伸直练习、股四头肌练习等,一般都能恢复到一个不错的状态。

即患者恢复后基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蹲起,甚至如果患者不告诉别人自己做过膝关节置换,其他人从外观、步态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像运动员一样进行剧烈活动,会加快关节假体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2、手术后还会出现疼痛等症状吗?答:会。

刚做完手术,麻醉过去后会出现疼痛,这是手术引起的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

术后一段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后,95%以上的患者疼痛会逐渐消除。

1/3病人术后一年,感觉新换的人工关节和自己本身的关节一样,非常合适,不会感到有任何疼痛感;也有约1/3的患者在术后阴雨天时,偶尔会稍感不适,有点疼痛感,与自身有磨合过程;还有1/3的患者,因为关节粘连或功能锻炼不及时而导致疼痛,但这种疼痛比手术前的关节痛要轻得多,基本不影响生活。

3、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哪些?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最常见的就是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假体周围有了细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将假体取出,把周围的细菌杀干净,再重新安装一个新关节,这种方法患者会稍感痛苦。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怎么防止感染。

事实上,以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很高,国外数据显示为1%~2%,现在国内各大医院统计数据大约为0.5%,已经相当低了。

做完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如果有感冒、发烧、肺炎、泌尿器感染等,需要及时服用抗生素。

要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炎症通过血液传到人工关节处,就会引起感染。

除了感染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还有血栓。

一般血栓发生在术后2~3周,或者4~5周。

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血管里的凝血因子粘稠度升高,血凝块堵在血管中,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栓。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分析

女,79岁,TKA术后2年
髌股关节——髌骨不稳
胫股关节——屈曲间隙过大
-截骨不当 -假体尺寸选择不当 -多见于高度屈曲挛缩患者
胫股不稳
截骨不当
假体植入位置不当
假体尺寸选择失误 软组织平衡不良
如何正确恢复下肢的负重力线,保持轴向对线
假体在轴向上的旋转位置
Thumb off vs. Thumb on
将间隔假体植入关节腔
骨水泥固定和填充缺损部位
复位膝关节,检查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抗生素应用6周
监控
-WBC、ESR和CRP -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 -恢复屈伸活动和负重行走 3个月以后 -确认感染控制 -二期植入翻修假体
常见伤口并发症: 脂肪液化 皮缘坏死 浅表感染 远端渗漏
慢性期
手术治疗 CR假体PCL松解 股四头肌成形
-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 -关节囊切开松解 -假体翻修
韧带平衡
腘窝血管可能在切除半月板、后叉韧带或后关
节囊时被刺穿
膝中动脉 五条血管
VTE风险
出血危险
感染 再手术 切口愈合延迟 住院时间延长
抗 凝
理想的抗凝治疗应在有效降低VTE风险的同时 不增加出血风险!
早期处理非常关键
常见类型: 股骨髁上、髁间(多) 胫骨(少)
截骨过多
术中动作粗暴
假体选择不当、位置不当 医源性因素
-骨溶解 -骨质疏松 -类风关 -神经系统病变长杆) -肿瘤假体
韧带不平衡——医源性损伤
-内侧胫骨平台缺损 TKA病人手术失败原 因??
感染 假体松动 假体周围骨折 异位骨化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综合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最新资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最新资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3天。

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

大多发生在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止血时间过长。

2.处理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

,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①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底清创闭合伤口。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息膝关节2 ~ 4 周,同时避免膝关节屈曲挛缩。
31
关节内因素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 止痛药、强化股四头肌肌力锻炼、膝关节 支具保护等。
对于原因明确的TKA 术后疼痛通常需要手 术干预,包括关节镜手术和关节翻修。
32
关节镜对Clunk的诊断和治疗
33
关节翻修
拟行TKA 翻修之前,进行系统评价,明确 TKA 术后疼痛的原因。
关节线抬高后髌骨相对 低位,在伸膝过程中髌 骨与髁间窝过早接触而 撞击,造成伸膝装置紧 张且屈曲受限,这是 TKA后早期膝前痛的常 见原因。
15
关节线过低
为解决屈曲挛缩而增 加胫骨截骨是常见错 误。
关节线过低,造成相 对髌骨高位,伸膝时 发生髌骨半脱位而引 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16
髌骨问题
髌骨厚度过大过小、未进行髌骨成形术或去神 经化、髌骨骨折等,均是引起膝前痛的原因。
ESR和CRP水平不是感染的确 诊依据,但由于它们阴性预测 值高,足以用于筛选和排除感 染。
8
感染
急性感染是术后早期疼痛 最常见的原因,红、肿、 热、痛,结合实验室检查 容易诊断。
慢性感染尤其在应用抗生 素的情况下,诊断更加困 难,往往仅有静息痛或关 节不适感。
9
膝关节不稳定
轴向不稳定和屈曲不稳定
采用膝关节正中皮肤切 口,髌旁内侧入路暴露 膝关节的手术,常常会 将髌骨外侧支的皮神经 切断。
术后一般会出现髌外下 方皮肤麻木,有时会出 现皮肤过敏和疼痛现象, 可能是痛性神经瘤。
20
假体大小不适引起的疼痛
术中有时可发现进口假体的 前后径合适时,假体的左右 径却超出了骨床,当超出 3mm以上时,术后增生的瘢 痕与假体超出的边缘摩擦而 产生弹响和酸痛。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指标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从
手术本身的角度来看,术后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
的发生率。

手术成功率通常通过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减轻程度以及患者对日常活动的恢复情况。

此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评价指标之一,例如感染、血栓形
成等。

其次,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术后的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
的改善情况、疼痛减轻程度以及对日常活动的恢复情况。

患者生活
质量的改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来评价,包括身
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交功能等方面。

另外,术后的影像学评估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通过X光
片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术后膝关节置换的稳定性、假
体位置以及骨性愈合情况。

此外,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也需要纳入评价指标中。

例如,术后
感染、假体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需要进行评估。

总的来说,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涉及手术本身的成功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多个方面。

这些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评估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周树敏: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周树敏: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谢谢大家
[17]孙振辉,刘军,王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 志,2010(6):708-713.
[18]徐远坤,柯岩,林剑浩.人工髋膝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6):446450
[19]刘明,王岩.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3):146-148,176
参考文献
[1]沈松坡,翁习生,冯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 志,2018(17):1082-1088. [2]李奎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9(1):90-91. [3]史斌,安静,陈龙刚,张男,田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7):993-997. [4]聂勤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2):121-122. [5]梁维平,杨鹏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的相关分析[J].心理医生,2017(25):92-93 [6]潘宏鑫,赵博,关燕,邵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 报,2016(2):182-184. [7]夏木斯亚·阿不来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 子版),2017(50):9788. [8]李超,张广源.髌骨成形术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7(1):78-80 [9]马毅民,程晓光,苏永彬,王晨,王倩倩.WAPP-TSE序列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临床 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8):575-581. [10]潘京华,查振刚.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膝部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 版),2015(2):83-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 用
手术禁忌症:
膝关节周围严重的骨质疏松; 膝关节的稳定装置缺如; 膝关节的动力装置缺如; 膝关节周围骨质缺损;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1、膝关节自身的稳定装置存在 2、关节活动要求高 3、医师具有软组织平衡经验 4、患者理解 功能提高、寿命延长的可能

5、术中转变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优势
活动范围
更好的步态
更好的肌力
传导应力
维持关节线
避免后方撞击
后交叉韧带的局限性
生理运动学与假体运动学的冲突 结构保留与功能保留 关节完整的稳定结构 炎性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晚期后方不稳
较高的手术技术
PCL的张力不可能完全恢复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适应症 禁忌症
无明显畸形
骨性关节炎

屈曲畸形>20度,内 翻或外翻畸形>15度
炎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后交叉条件好
后交叉韧带松解,平衡?
保留平衡PCL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优势
自由的胫骨截骨 良好的手术暴露 聚乙烯衬垫的厚度调整 纠正畸形 良好的后方稳定性 适应范围广 适用予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娴熟者
优点 缺点
创伤小
恢复快
适应症窄
手术技术要求高
功能好
最大限度保存关节的 组织结构和运动功能
单髁、全髁置换?
膝关节单髁假体手术指征
中年骨性关节炎患者 体重适中 单间室病变 对侧间室轻微病变
中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唯一一次手术患者
膝关节单髁假体手术禁忌症
年轻,活动量大,体重 超标 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 病变累及对侧间室及髌 股关节 炎性关节病变
截骨 软组织松解 髌骨 假体
骨赘的清除
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畸形原因
术后:
不能完成绞锁机制
股四头肌力“滞缺”
后关节囊挛缩、粘连 术后三周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终末抗阻力主动锻炼
隐性失血的概念
隐性失血:指术中、术后外渗在组织间隙和 积留在关节腔内的血液,以及由 于溶血作用引起的血红蛋白丢失
优势
提供内在稳定性
早期效果明显
挑战
限制性高
早期易松动
对软组织要求低
假体失败率高
限制型膝关节假体的适应症
膝关节高度畸形 屈曲畸形>30度 内翻畸形>25度 外翻畸形>15度 软组织条件差 膝关节翻修
部分限制型膝关节假体 (CS/PS )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
适应症广
问题
旋转改固定
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 (CR )的 优势与挑战
优势
提供后方稳定性
挑战
完整的韧带结构
易磨损
屈曲畸形难纠正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平衡
术者较高的技术水平
生物力学紊乱-PCL与假体
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 (CR ) 的适应症
年轻的患者 完整的关节稳定结构
限制型膝关节假体的 优势与挑战
引流管开关:影响到显性失血量 引流管开关:不影响隐性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与患者胖瘦:
胖者:并不影响隐性失血量 瘦者:并不影响隐性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
隐性失血 术后贫血 复延迟 行走功能恢 卧床时间增加
血流缓慢 增加下肢DVT 的风险
对策与措施
术前:自体血和异体血预存
术中:彻底清除骨水泥和骨碎屑, 彻底止血量
精神抑郁
术后交感神经反射性营 养不良(RSD)
RSD四大表现: 疼痛:灼烧样、皮肤痛觉过敏, 关节活动、遇冷疼痛加 重,痛无定处 肿胀:关节周围肿 皮肤改变:颜色加深、发绀, 遇冷明显,皮温降低, 皮肤萎缩变薄 关节僵硬
X线:骨量减少
疼痛来源的鉴别
简便有效临床常用的鉴别方法: 膝关节内注射利多卡因
膝关节置换适应症的
选择
膝关节病合并颈椎病
颈 脊 髓 受 压
术 前
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欠佳
术 后
膝关节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术 前
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欠佳
术 后
膝关节病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术 前
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欠佳
术 后
膝关节病合并髋关节疾病
术 前
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欠佳
术 后
膝关节病合并精神疾病
顺应性差:老年性痴呆
膝关节假体的分类
假体半月板功能
胫骨平台垫可旋转滑动型 胫骨平台垫固定型
膝关节假体的选择原则
稳 定 性 活 动 性
使用最小的假体限制性达到最大的膝关节稳定性
膝关节假体固定方式的选择
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年轻、骨质好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绝大多病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病人 经验不足者
膝关节单髁假体
隐性失血原因与机制:
溶血 回输未经洗涤的红细胞 回输异体库存血
隐性失血原因与机制:
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
再灌注损伤 术中截骨面较多,骨床渗血较多 肌肉和假体周围形成血肿
围手术期的失血
实际失血总量
隐性失血 显性失血
注:据统计在TKA中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约50%
隐性失血量
更多的切骨
PCL功能不全
严重的屈曲畸形
撞击征-股骨髁与胫骨假 体
活动度小
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
高限制型膝关节假体 (CCK/TC3)的适应症
侧副韧带功能不全 较大骨缺损 严重畸形 翻修
铰链式膝关节
早期用单一的运动替代其它的活动 对关节周围韧带等软组织的功能完整性 要求较低 手术操作简单 使骨与骨水泥界面的剪式应力增大 松动率和感染率较高
术后:密切监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 的动态变化及病人的情况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
谢 谢!
Thank you!
关节外:
神经问题: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腰神经根病变
髋关节疾病:髋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滑膜病变 足踝问题:足外翻、扁平足畸形
软组织问题:髂胫束滑囊炎、鹅足滑囊炎、morton神经瘤
Ⅰ型局限性复杂疼痛综合症:关节僵硬、肿胀、疼痛、皮
肤萎缩 无明显原因:精神健康状态、职业状况、环境因素
膝关节置换常见 问题分析
孙永强 河南省中医院
膝关节置换常见问题
适应症的选择
假体的选择
术后屈曲畸形 隐性失血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
关节内:
感染
关节不稳 关节线异常 髌骨轨迹失常 对线不良 伸膝装置 膝关节粘连 关节僵硬 假体过敏 金属性滑膜炎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
膝关节置换假体的
选 择
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
Freemn提出设计目标
尽量减少截骨 减少松动率 降低磨损 紧密安装假体 避免使用长髓腔柄 标准植入技术 假体活动范围5°过伸,至少90°屈曲 避免无限制的旋转 软组织防止任何方向上的过度运动
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
Insall提出:机械力学优先解剖复制理念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
增加了旋转运动 膝周软组织起到限制 作用 剪式应力大为降低 假体生存率显著提高。
全限制型膝关节假体(铰链式) 的适应症
肿瘤切除术后
膝关节稳定性丧失的全膝翻修术
全限制型膝关节假体的缺点
较高的松动率
较高的磨损率
术前评估+假体选择+较高技术
成功
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畸形原因
术中:
重建下肢力线轴并垂直于关节线,而不是内翻 3° 将膝关节的负重中心置于关节中央,而不是内 侧 股骨-胫骨较高的曲率匹配度减少接触压 后稳定设计 柱-轮结构提供股骨后滚 通过中央柱和股骨槽的不同匹配度活动不同的 限制级别
膝关节表面置换
最大限度保留膝关节 的解剖结构 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学 膝关节活动功能显著 提高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特点
耐磨性:球形匹配、多平面运动、材料、技术 稳定性:高度匹配、衬垫相对较高的前后缘、 钉槽凹凸的对合方式 活动性:前后移动、旋转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挑战
病例具有选择性:原发病、肌力、韧带 旋转界面的磨损:旋转平台的联合区、燕尾槽 手术技术要求高 脱位或半脱位的倾向
膝关节假体的分类
假体使用的部位
单髁假体或单间隔假体 不包括髌股关节置换的双间 隔假体
全关节假体或称三间隔假体。
膝关节假体的分类
假体固定方式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膝关节假体的分类
假体机械限制程度
非限制性假体:单髁假体 部分限制性假体: 保留和不保留后 交叉韧带的假体 高限制性假体: TC3、CCR假体 全限制性假体: 铰链式假体、肿瘤 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实际失血量 约为1 508 mL,隐性失血 量约为776 mL,占失血总 量的约52%
双膝关节置换术后!!!
隐性失血的影响
术后即出现贫血:食欲不振、精神欠佳 面色苍白、低血压、乏力 开始行锻炼后存在贫血:面色苍白、低血压、 乏力 平均血红蛋白下降较明显:约50g/l
隐性失血量与引流管: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问题
假体髁间的撞击 轮-柱结构的磨损 接触应力增大 步态和活动度的损失 股骨部分骨丢失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优势
剪切应力分解 运动过程中保持大面积的接触
更好的关节功能
更好的髌股关节对合
更好的下肢力线
更好的假体留存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体现了人体膝关节的运动力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