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名篇《送孟东野序》赏析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

文言文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作品介绍】《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文言文《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送孟东野序唐代-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翻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送孟东野序

送孟东野序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文章内容共分四段。

第一段,论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

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

第二段,列举自然界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

例如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而上天则用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

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

第三段,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

文章承接上文,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第四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

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

[2]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

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点到孟郊,其他内容都凭空结撰,出人意外,但又紧紧围绕孟郊其人其事而设,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显得空疏游离,体现了布局谋篇上的独到造诣。

历数各个朝代善鸣者时,句式极错综变化之能事,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1]读这篇文章,“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个主要论点是激动人心的。

这使人想起,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愤激地提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及赏析东野:即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人,著名诗人,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时出任溧阳尉,仕途坎坷,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经典文言文《送孟东野序》题解、原文、译文与注解

经典文言文《送孟东野序》题解、原文、译文与注解

经典文言文《送孟东野序》题解、原文、译文与注解送孟东野序[唐]韩愈【题解】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中唐著名诗人。

他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

怀才不遇,心情抑郁。

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加以赞扬和宽慰,流露出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感慨和不满。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

全序仅篇末少量笔墨直接点到孟郊,其他内容都凭空结撰,出人意外,但又紧紧围绕孟郊其人其事而设,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显得空疏游离,体现了布局谋篇上的独到造诣。

历数各个朝代善鸣者时,句式极错综变化之能事,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古文观止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古文观止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作品介绍】《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浅谈韩愈送孟冬野序

浅谈韩愈送孟冬野序

浅谈《送孟东野序》缺点韩愈的这篇赠序在写法技巧上,构思独特,寓意深远;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笔纵横恣肆,句式变化多端。

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散文。

但是,就让我鲁班门前弄一下大斧,谈谈这篇文章的缺点吧。

1.结构上的缺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都发出声音。

举例:草木、水、金属石器。

由物到人: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

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

第二段:“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举例:金、石、丝、竹、刨、土、草、木八者;鸟、雷、虫、风。

第三段:“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举例:唐尧、虞舜、夏朝、殷朝、周朝、周朝衰落、周朝末年、秦朝、汉朝以及此后的魏晋等等。

第四段:唐朝。

文人的创作水平超过了魏晋。

孟郊、李皋、张籍是唐朝的善鸣者。

三者的命运掌握在上天的手中,身居高位不可喜,身沉下僚不可悲。

我所说的文章结构上的缺陷主要是针对第三段。

第三段中:短短十五句话中,“鸣”字也恰好出现了十五次。

几乎句句有“鸣”,开头两句则分别出现两次。

但除了“伊尹鸣殷,周公鸣周”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句式并列之外,其他各不相同:“其善鸣者也”、“皆鸣之善者也”、“最其善鸣者也”、“以文辞鸣”、“以屈原鸣”等等。

其句式可达十种以上。

偶一相同的并列也算是不同句式中的一种,又可平添几分韵律之美。

不仅如此,讲到各个时代,也往往有不同的说法:夏之时、周之衰、秦之兴、唐之有天下等等;句式和文辞的多变,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从文气上来说,这段文字开头从容不迫,依次叙述。

道孔子处出现一个较大的回旋。

这是应该的,孔子必须成为重中之重。

到百家人物则一气贯下。

真如行云流水,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直便直,当曲便曲。

反复品味,不禁要感叹:韩愈,堪称最善鸣知人;本为,则堪称“鸣”字的绝唱。

但是我认为这段的举例还是有瑕疵的。

就是其中的“此后的魏晋能表达的人及不上古代”的例子。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可打印修改) (2)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可打印修改) (2)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与理解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与理解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与理解送孟东野序原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送孟东野序翻译与理解: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摇动它就发出声响。

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下面小编提供了送孟东野序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送孟东野序唐代: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

文鉴赏《送孟东野序》原文及翻译《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作者: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 ,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 ,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 ,咎陶、禹[7] ,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 ,又自假于《韶》以鸣[9] 。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

伊尹鸣殷[11] ,周公鸣周[12] 。

凡载于《诗》、《书》六艺[13] ,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 ,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

臧孙辰、孟轲、荀卿[18] ,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 ,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 ,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 ,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 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送孟东野序》的原文及鉴赏

《送孟东野序》的原文及鉴赏

《送孟东野序》的原文及鉴赏《送孟东野序》的原文及鉴赏《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孟东野序》的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①;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②。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惟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③!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

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词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⑤。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⑥?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⑦。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是一篇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文章,通过对孟东野的送别,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社会乱象的忧虑。

下面将从内容分析、语言表达以及译文参考等方面进行阅读训练并提供答案参考。

一、内容分析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围绕着送别孟东野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的开头,韩愈以回忆的方式渲染了与孟东野的深厚友谊,并对其品行和才华表示赞赏。

紧接着,韩愈以西王母赋以地震崩裂之神话典故,使用夸张的笔法,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上的很多不正之风,如“算门之爵,贡禹之功,虞舜之德”,被一些人却视而不见,甚至嘲笑。

对此,韩愈表示极度愤慨,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最后,韩愈再次表达了对孟东野的深情告别,以此凸显出对他的敬佩与思念之情。

二、语言表达《送孟东野序》的语言表达较为严谨,行文流畅,表达清晰。

韩愈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将西王母赋与人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相联系,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社会弊病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他还用了一些比喻、排比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三、参考译文以下是对《送孟东野序》的参考译文:"送孟东野序"盖聚天地之气,纳阴阳之精,藏万物之灵,资乾坤之祸,秽遗神明,堕溺名教,穷秦楚之兵,越贵戎王之民,述维京、济之疕以相先,闻为一老者乃稽首,笑问其故。

不意老者,乃衷心直道之奇,江南人也,因人万事之敝而讶之。

曰:“岔路以乐议九邑之事者非少人焉。

余远在西山,沐露沾雪,风登危阻,岂可一槅遗写,以费曳累耶?余常恐志不达,辞章不式,不稚第,亦上之所善也。

余吏部草翰,腰领露沙,亦以疲敝,固不足介。

然性命蒙成双,云犹流转,复何枉之有?东野至也,吾年老矣,必当长卧而不复见也。

”遂谓同年曰:“余不能为东野写序,乃曰厚颜受之,吾年多矣。

”谓东野曰:“吾与卿属亲戚,接待无所不至,莫过此也。

”因遂延之数宵。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

《送孟东野序》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送孟东野序》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点到孟郊,其他内容都凭空结撰,出人意外,但又紧紧围绕孟郊其人其事而设,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显得空疏游离,体现了布局谋篇上的独到造诣。

历数各个朝代善鸣者时,句式极错综变化之能事,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孟东野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孟东野序唐代: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送孟东野序的中心句

送孟东野序的中心句

送孟东野序的中心句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序文,其中心句为“文章有三昧,性命
有所归”,意思是说,好的文章需要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而人生也需要有一种归宿感。

在这句话中,“文章有三昧”指的是文章需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这种境界是需要通过多年的积淀和修炼才能达到的。

而“性命有所归”则是指人生需要有一种归宿感,一种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认识和归属感。


种归宿感不仅仅是指生命的归宿,更是指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创作和人生的奥秘,它告诉我们,写好文章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超越,需要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而人生也需要有一种认识和归属感,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名篇《送孟东野序》赏析 【说明】 孟郊(751—814 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请县)人,中唐著名 诗人。

他壮年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被授为溧阳县尉;怀才不 遇,心情抑郁。

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下此文以赞扬和宽慰,流露出对朝廷用人 不当的感慨和不满。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

全文仅篇末少量笔墨 直接点到孟郊, 其他内容凭空结撰, 出人意外, 但又紧紧围绕盂郊其人其事而设, 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显得空疏游离,体现了布局谋篇上的独到造诣。

历数 各个朝代善鸣者时, 句式极错综变化, 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 横绝古今”。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 也, 或激之[1]; 其趋也, 或梗之; 其沸也, 或炙之[2]。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 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

金、石、丝、竹、 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 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5],其 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 假之鸣。

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 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

伊尹鸣殷[11], 周公鸣周[12]。

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 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

”其弗信矣乎! 其末也, 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

楚, 大国也, 其亡也以屈原鸣[17]。

臧孙辰、 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 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

秦之 兴,李斯鸣之[20]。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 晋氏, 鸣者不及于古, 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 其声清以浮, 其节数以急[22], 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 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 、李观[24],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 魏晋, 不懈而及于古, 其他浸淫乎汉氏矣[25]。

从吾游者, 李翱、 张籍其尤也[26]。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 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 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27], 有若不释然者, 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 [1]激:阻遏水势。

《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后世也用以称石堰之类的挡水建筑物为激。

[2]炙:烤。

这里指烧煮。

[3]假:借助。

[4]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指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 成的各类乐器的总称,也称“八音”。

如钟属金类,罄属石类,瑟属丝类,箫属 竹类,笙属匏类,埙(xūn)属土类,鼓属革类,柷(zhù)属木类。

[5]推敚(duó):推移。

敚,同“夺”。

[6]唐、虞:尧帝国号为唐,舜帝国号为虞。

[7]咎陶(gāo yáo):也作咎繇、皋陶。

传说为舜帝之臣,主管刑狱之事。

《尚书》有《皋陶谟》篇。

禹:夏朝开国君主。

传说治洪水有功,舜让位于他。

《尚书》有《大禹谟》、《禹贡》篇。

[8]夔(kuí):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9]《韶》:舜时乐曲名。

[10]五子: 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

太康耽于游乐而失国, 五子作歌告诫。

《尚 书》载有《五子之歌》,系伪托。

[11]伊尹:名挚:殷汤时的宰相,曾佐汤伐桀。

《尚书》载有他所作《咸有 一德》、《伊训》、《太甲》等文。

或说系后人伪作。

[12]周公:名旦,周武王之弟。

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

后又辅佐 幼主成王,曾代行政事,制礼作乐。

《尚书》载有他《金縢》、《大诰》等多篇 文章。

[13]六艺:汉代以后对《诗经 》、《尚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的统称。

[14]孔子: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

[15]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语出《论语·八佾》。

木铎,木舌的铃。

古代发布 政策教令时,先摇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

后遂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16]庄周: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山东蒙阴县)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荒唐: 漫无边际, 荒诞不经。

《庄子·天下》 篇说庄周文章有“以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的特色。

[17]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

楚怀王时任左 徒、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

后遭谗被贬。

楚顷襄王时,国事日非。

秦兵攻破 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著有《离骚 》等不朽诗篇。

[18]臧孙辰:即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

《左传》、《国语·鲁语》载有他 的言论。

孟轲:即孟子。

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 儒学大师。

著有《孟子》。

荀卿:即荀子。

战国时赵国人,儒家学者,著有《荀 子》。

[19]杨朱:字子居,战国时魏国人。

其说重在为我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 为。

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墨翟(dí):即 墨子。

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人。

墨家学说的创始者,主张兼爱、非 攻、尚贤等。

其言行主要见于《墨子》。

管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辅佐齐 桓公称霸。

后人辑有 《管子》 一书。

晏婴: 即晏子。

字平仲, 春秋时齐景公贤相, 以节俭力行,显名诸侯。

其言行见于《晏子春秋》。

老聃(dān):即老子。

春 秋、战国时楚国人。

道家学说的始祖,相传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 即其所作。

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

韩昭侯时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

其说本于 黄老而主刑名。

著有 《申子》 。

韩非: 战国时韩国公子, 后出使入秦为李斯所杀。

著名法家代表,其说见《韩非子》。

慎到:战国时赵国人,著有《慎子》。

田骈 (pián):战国时齐国人。

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

邹衍:战国时齐国人,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时称“谈天衍”。

尸佼:战国时晋国人。

著有《尸子》, 《汉 书·艺文志》列入杂家。

孙武:即孙子。

春秋时齐国人。

著名军事家,著有《孙 子兵法》 。

张仪: 战国时魏国人,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秦惠王时入秦为相, 主“连 横”说,游说六国与秦结盟,以瓦解“合纵”战略。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著名纵横家。

曾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

[20]李斯:战国时楚国人。

秦始皇时任廷尉、丞相。

他对秦统一天下起过重 要作用。

有《谏逐客书》。

[21]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夏阳人。

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相如:司 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

著名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

辞赋家,著有《甘泉赋》、 《羽猎赋》、 《长杨赋》 等,又有《太玄》、《法言》等专著。

[22]节数(shuò):节奏短促。

[23]弛以肆:弛,松弛,引申为颓废。

肆,放荡。

[24]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著名诗人,韩愈《荐士》诗称其“国朝 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著有《陈伯玉集》。

苏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宝年 间(742—756 年)进士。

诗文散见于《全唐诗》、《全唐文》。

元结:字次山,河南洛阳人。

有《元次山文集》。

李白: 字太白,有《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有《杜工部集》。

李观:字元宾,赵 州赞皇人。

792 年[贞元八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

擅长散文 ,有《李元宾文集》。

[25]浸淫:逐渐渗透。

此有接近意。

[26]李翱: 字习之, 陇西成纪人。

他是韩愈的学生和侄女婿。

有 《李文公集》 。

张籍:字文昌,吴郡人。

善作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27]役于江南:指赴溧阳就任县尉。

唐代溧阳县属江南道。

【译文】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 草木本来没有声音, 风 摇动它就发出声响。

水本来没有声音,风震荡它就发出声响。

水浪腾涌,或是有 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 煮它。

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

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 往往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

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 人们哭泣是因为有 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 是人们心中郁闷而抒发出来的心声, 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来奏 乐。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

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 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

因此春天让百 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唧唧,冬天让寒风呼啸。

一年四季互相推 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

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它 的精华, 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 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

在唐尧、 虞舜时, 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

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 演奏《韶》乐来表达。

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歌声来表达。

殷朝善 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

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 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

周朝衰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表达 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

《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 化的人。

”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广大无边的文辞来表达。

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候的情景靠着屈原的创作来表达。

臧孙辰、孟轲、荀卿等 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 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

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

在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其中最善于 表达的人。

此后的魏朝、晋朝,能表达的人及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绝迹。

就其 比较好的人来说,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辞藻艳丽而伤 感,志趣颓废而放旷;他们的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

这大概是上天厌弃这个时代的丑德败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出来表达呢! 唐朝建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 众才华来表达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