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实验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细节。
2. 细胞样本:我们选择了洋葱的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根尖细胞在分裂活跃,且细胞数量众多。
3. 盐水:用于制作细胞悬液,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盖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细胞悬液的载体。
5.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伊红染色剂,用于增强细胞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切下并放入盐水中,用镊子轻轻剥离外层的细胞。
2. 将剥离的细胞放入盖片上,并加入一滴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3. 加入一滴伊红染色剂,轻轻搅拌均匀。
4. 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镜片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仔细观察细胞的各个阶段,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染色体。
细胞核膜开始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
早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凝缩,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这个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时刻。
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纺锤体的纤维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细胞开始缩小。
晚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消失,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并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核。
细胞开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递。
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负责将染色体正确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麦芽酵母细胞- 甘露醇溶液- 乙醇-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无菌玻璃片- 显微镜方法:1. 将大麦芽酵母细胞培养在含有甘露醇的培养基中,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2. 取适量的培养基中的细胞液滴于无菌玻璃片上。
3. 使用另一片无菌玻璃片将细胞液均匀涂抹开,使其形成一个薄而均匀的细胞涂片。
4. 将细胞涂片浸泡在青霉素-链霉素溶液中,使细胞固定。
5. 用乙醇进行脱水处理,使细胞涂片干燥。
6. 将细胞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记录所见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涂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阶段:在前期,细胞核逐渐变大,并且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条状。
此时,细胞核膜逐渐消失,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中期阶段:在中期,染色质进一步凝聚成染色体,并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区域。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伸长,将染色体拉向两侧。
后期阶段:在后期,染色体分散在两个细胞极端,纺锤体逐渐退缩。
同时,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阶段:在末期,细胞核膜完全形成,染色体解开,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丝分裂是一种有序而复杂的过程,它确保了细胞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2.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聚和分散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3. 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拉动染色体的运动,确保了染色体的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4. 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细胞处于哪个阶段。
结论:有丝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初中生物有丝分裂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有丝分裂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洋葱、盐水、显微镜、玻片、提取器、草酸天蓝溶液、显微镜片、载玻片。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洋葱切成薄片,将盐水倒入盛有洋葱片的容器中,浸泡片刻,然后用提取
器将洋葱片取出并晾干备用。
2. 染色:将洋葱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草酸天蓝溶液,静置片刻后用吸纸吸干余液。
3. 准备镜头和载片:将玻片放在显微镜片上,并调节显微镜,将洋葱片放在玻片上即可开
始观察。
4.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观察到不同阶段的有丝分裂过程,比如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等。
5. 记录实验结果: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分裂过程,注意起始时间、细胞数量和不同
阶段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显微镜和实验用具,防止损坏。
2. 实验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防止细菌污染。
3. 实验结束后要归还实验用具,并清理实验台面。
备注:有丝分裂实验是生物学中非常基础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胞分裂的
过程,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理解。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活酵母细胞、生理盐水、1M哈氏氯。
2.准备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玻镜、盖玻片、显微镜载物架。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灯光强度。
实验过程: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部分酵母细胞,将其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然后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稀释细胞悬浮液,使细胞悬浮液浓度适宜。
2.用离心管轻轻搅拌细胞悬浮液,使细胞均匀分布在悬浮液中。
3.用玻璃针或草酸溶液将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吸入显微镜载物架中,然后用盖玻片盖住。
4.将载有细胞的显微镜载物架放入显微镜中,调整镜头和焦距,找到适当的倍率和焦平面。
5.开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包括染色质的凝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核膜的分离和重组等。
6.使用摄像设备或数码相机记录有丝分裂的视频或图片。
实验后的分析:1.回放或打印有丝分裂的录像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细胞结构的变化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2.统计和计算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以及其他统计参数。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有丝分裂过程是否正常,比较不同条件下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推测不同因素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4.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有丝分裂实验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探索细胞生物学中的诸多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有丝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有丝分裂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和重要性。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直尺
4. 玻璃棒
5. 水蛭
6. 肝细胞片
7. 甲醇
8. 苯酚
9. 吲哚
10. 盐水
实验步骤:
1. 将肝细胞片放入盐水中,用玻璃棒压碎均匀,制备细胞悬浊液。
2. 用吲哚预处理水蛭,使其产生有丝分裂,并取出水蛭卵母细胞。
3. 将卵母细胞取出涂在盖玻片上,加入甲醇、苯酚进行固定。
4. 将固定的卵母细胞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放大倍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5.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位置等。
实验要点:
1. 小心操作,避免细胞污染和损伤。
2. 观察时要细心观察,注意细胞核、纺锤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变化。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对于细胞生长和再生的重要性,加深对生命的奥秘和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植物的有丝分裂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绘图.具体步骤:1. 取材:课前,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环境中,待根长至1-5cm.注意培养基应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乙醇发酵).在上午10点——下午2点左右(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切取其根尖(带有分生区)2-3mm.2. 解离:解离液为盐酸,时间为10——1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解离时间过长,染色体被破坏.解离时间过短,组织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此时通过解离已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不会再发生变化而保持原来形态.由于看不到细胞的动态变化,故不可移动装片在视野周围寻找细胞的不同分裂期.3. 漂洗:漂洗液为水,时间为10min目的是洗去盐酸以防解离过度和便于染色.4. 染色:染色液为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pH<7,但为有色阳离子碱性染料)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染色时间过长——太深,无法观察.染色时间过短——太浅,不易观察.5. 制片:染色结束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6.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根尖分生区.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各时期的细胞.注意:1.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细胞的分散,便于观察.2. 若视野内部部分细胞清晰而部分不清晰,则可能是根尖压片厚薄不均.3. 不能取成熟植物材料,因为其不再分裂,无法观察其有丝分裂.4. 动物细胞圆形,植物细胞方形.5. 若切取根尖太长,会导致视野中有大量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干扰了分生区细胞的观察.6. 合适地选取材料:分裂期时间越长(错误)分裂期时间在细胞周期的占比越大(正确)这样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7. 滴加清水(使舒展),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分散.8. 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但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9. 若用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果胶酶.。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分裂过程,负责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它涉及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以下是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
1.准备样本:从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获取样本。
这可以通过取自植物根尖或动物体组织的细胞来完成。
2.处理样本:将细胞样本在一定时间内处理,以导致细胞进入不同的有丝分裂阶段。
这可以通过借助化学物质如科里定、分裂酶等来实现。
3.固定与染色: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处理细胞样本,以止裂时的细胞结构。
之后,对样本进行染色以突出细胞核和染色体。
4.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细胞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透过增大显微镜镜头和调整对焦,可以准确观察到不同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
5.记录和分析: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变化,包括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有关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的变化的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对细胞生长和再生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 观察有丝分裂
注: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会重叠,分不清染色体 解离时间过长→解离过度,根尖结构会被破坏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漂洗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清水
注: 未漂洗的影响:影响染色,即染色体着色浅,模糊不清
3.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
目的:使镜下会一片紫色, 无法看清染色体。
(1)实验原理 (2)实验材料
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1:1) 染色剂: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紫色
(3)实验步骤
阅读教材
(一)洋葱根尖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三)显微观察
(一)洋葱根尖培养 待其根长5cm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选材: ①分裂能力旺盛的部位, 如根尖、芽尖。 ②分裂期占分裂周期比例大
③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观察
洋葱根尖结构
根毛区
伸长区 5cm
分生区 (2—3mm)
根冠
分生区:①根尖只有该区域有丝分裂旺盛,
②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③无液泡和叶绿体
4.制片
压片
(三)观察
有丝分裂实验
Ⅰ、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用碱 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Ⅱ、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 应每天换水 (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2)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1.解离 10%盐酸解离洋葱根尖 (2—3mm) 使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2.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3.染色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制片
用镊子压扁根尖,加载 玻片压散细胞 先用低倍镜观察
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正方形, 排列紧密。
④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 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⑤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 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 压载玻片)(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 分散开而重叠。) ⑥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 形,排列紧密。) ⑦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 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 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
Ⅲ、 注意事项
①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为根 尖的2-3mm。 ②解离: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 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 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避免细胞重叠 (时间过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过长则解离过度, 染色体成分被破坏。通过解离,细胞会被解离液杀 死。) ③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防止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便于染色。
有丝分裂实验
思考探究:
1.某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 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右 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 是什么? 提示: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域细胞应 呈“正方形”,导致图示结果的原因可包括: ①选择的区域可能为伸长区(有长方形细胞); ②未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可能是取材时间不适宜所致;③可能未移 动装片,周围视野中也许有分生区、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一定处于分裂期吗?试从细胞周期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提示:不一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观 察时会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只有少数处于分裂期。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能否就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其分裂间期至分裂期 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分裂动态变化过程?为什么? 提示:不能,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需经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 过程,早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被(盐酸、酒精)杀死,故每个细胞的分裂 状态已固定,不能再发生动态变化。
二、装片的制作 取材:取根尖2~3 mm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
比例混合
装 解离 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
片 的 制
解离时间:3~5 min 解离程度:根尖酥软
作
漂洗
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有利于染色
染色液: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
0.02 g/mL的醋酸洋红液)
染色 染色时间:3~5 min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装
片 的
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
制 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
有丝分裂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和生长。
其中,有丝分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片、显微镜盖玻片、甲醇、无水乙醇、酚酞溶液、染色剂(如吉姆萨染液)2. 实验步骤:a. 准备细胞样本:从洋葱的根尖组织中取得细胞样本。
b. 固定细胞:将细胞样本放在玻璃载片上,滴加甲醇进行固定。
c. 染色处理:将固定的细胞样本浸泡在染色剂中,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可见性。
d. 制作载玻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样本放在玻璃载片上,并加上显微镜盖玻片。
e. 观察细胞: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有丝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准备分裂。
核膜逐渐消失,染色质开始凝缩成染色体,而且呈现出X形。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开始变得清晰可见。
有丝分裂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上的结构点,这些结构点称为着丝粒。
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能够在细胞中均匀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被纺锤体拉向细胞的两极。
细胞开始变形,形成两个称为子细胞的结构。
染色体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有丝分裂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每个子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细胞核重新形成。
这两个子细胞可以继续进行细胞周期的下一个阶段。
通过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复制和分离染色体,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加深对细胞分裂机制的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玉米种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玉米种子浸泡在适量的生理盐水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发芽。
2. 等待玉米根部生长到一定长度后,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滴在根尖处,使细胞根尖部分活化。
3. 用显微镜将根尖部分剪下,放在载玻片上。
4. 加盖玻片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变化和分裂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根尖细胞,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植物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变得更加明显,呈现出明亮的圆形结构。
随着细胞核的准备阶段,染色质开始凝聚,形成染色体。
染色体逐渐变得更加紧密,可以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条纹状结构。
接着,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排列成两行,形成纺锤体。
纺锤体的形成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步骤之一,它起到将染色体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作用。
在纺锤体的引导下,染色体开始分离,一半移向一个极端,另一半移向另一个极端。
最后,细胞质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细胞质逐渐收缩,最终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细胞。
这标志着有丝分裂的完成。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植物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它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均匀地分配给子细胞,从而保证了细胞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凝聚和分离是关键步骤。
染色体的凝聚保证了染色体能够在分裂过程中不被损坏,并且能够均匀地分配给子细胞。
染色体的分离则确保了每个子细胞都能够获得完整的染色体组成,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完整性。
此外,纺锤体的形成也是有丝分裂的重要过程。
纺锤体的形成需要依赖于细丝的组装和排列,它起到将染色体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作用。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有丝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先进行染色体复制,然后将复制的染色体均匀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中都会发生,它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为了进一步了解有丝分裂的实验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我们首先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豌豆进行实验。
我们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一组豌豆根尖细胞,并进行了染色体的准备。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豌豆的染色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阶段,豌豆的染色体呈现出长条状,称为染色质。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
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它们通过一个特殊的结构——着丝粒相连。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开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由纺锤丝组成,它们通过着丝粒将染色体牵引到两个细胞极端。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被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此时,染色体逐渐变得较为松散,形状也变得不规则。
实验二: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质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细胞质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细胞器逐渐向两个细胞极端分布。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开始收缩,形成一个称为胞质分裂带的结构。
胞质分裂带由一系列蛋白质纤维组成,它们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部分。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胞质分裂带逐渐收缩,最终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子细胞。
此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重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
实验三: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和细胞质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周期进行了观察。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有丝分裂到下一个有丝分裂的时间间隔。
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早期和中期,细胞周期较长。
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植物有丝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特性。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和特征。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盐水、醋酸乙醇、苏木精、甲醛、卵白、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将洋葱根尖切片,放入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细胞膨胀。
b. 将浸泡后的洋葱根尖放入醋酸乙醇中固定。
c. 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后的洋葱根尖,找到有丝分裂发生的区域。
d. 将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切片放入甲醛中固定一段时间。
e. 用苏木精染色,使细胞核染成红色。
f. 用卵白脱色,使胞质透明。
g. 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现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特征。
首先,在有丝分裂开始的前期,可以看到细胞核变大,并且开始出现染色体的凝聚。
这个阶段被称为前期。
接下来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重要阶段——纺锤体形成期。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排列成纺锤形,并且纺锤体的纤维开始从两个极端向中央延伸。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排列。
第三个阶段是纺锤体收缩期。
在这个阶段,纺锤体的纤维收缩,使染色体分离成两部分,并向两极移动。
这个过程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染色体组。
接下来是核分裂期。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整的一套,并且细胞核开始分裂成两个。
这个过程确保了每个新细胞都有自己的细胞核。
最后是细胞分裂期。
在这个阶段,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
每个新细胞都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染色体和细胞核,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细胞的繁殖。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细胞的分裂,更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细胞繁殖的基础。
对于植物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过程,深入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特性。
有丝分裂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它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通过有丝分裂,细胞能够复制自身并传递遗传信息。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从而深入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片、玛尔斯特隆染色剂、显微镜标本切片。
方法:1. 将一滴玛尔斯特隆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2. 取一片标本切片,放在染色剂滴上;3. 将盖玻片轻轻压在切片上,使染色剂均匀分布;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在前期,细胞的染色体开始凝聚,变得更加可见。
染色体由复制的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并通过着丝粒与纺锤体相连。
在这个阶段,核膜开始分解,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在中期,染色体排列成一个纺锤形的结构,纺锤体的纤维开始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此时,染色体开始向细胞的中央移动。
后期:在后期,染色体到达细胞的中央,并在纺锤体的拉力下开始分离。
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被拉向细胞的两侧。
末期:在末期,染色体完全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同时,核膜开始重新形成,纺锤体逐渐消失。
最终,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包含完整的染色体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调控机制。
这种分裂方式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能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从而保证了生物种群的稳定和遗传多样性。
结论:通过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通过精确的调控机制,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能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
这个实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有丝分裂实验步骤:有丝分裂是生物体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常见的阶段。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并分离,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下面将介绍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实验材料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前,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玻璃滴管、离心机、培养皿、细胞培养基、细胞样品等。
第二步:制备细胞样品从人体组织或动植物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将其转移到培养皿中,并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基,使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
第三步:培养细胞将培养皿中的细胞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利用培养箱提供的适宜环境条件,促使细胞生长和繁殖。
第四步:处理细胞当细胞达到适宜的生长状态后,将细胞样品取出,用无菌的玻璃滴管将细胞转移到载玻片上。
第五步:固定细胞在载玻片上的细胞样品上滴加适量的固定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结构,以便观察和研究。
第六步:染色将固定的细胞样品进行染色处理,以突出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常用的染色剂有伊红、甲苯胺蓝等。
第七步:制备载玻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样品用玻璃盖片覆盖,制备成载玻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第八步:观察细胞将制备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染色体的分布情况。
第九步:记录观察结果用笔和纸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特征、染色体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等重要信息。
第十步:分析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染色体排列方式,进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实验,并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细胞的分裂机制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简单明了,只需准备好实验材料,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过程,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植物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可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根尖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生长良好。
2. 解离: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根尖置于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取出,用镊子夹取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6. 镜检: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调整焦距,观察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分裂间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细胞核膜逐渐消失;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赤道板状;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结果分析:1. 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过程符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通过绘制生物图,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讨论: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解离充分,使组织分散,细胞不会重叠;漂洗时间要足够,使细胞染色;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要掌握好。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指真核生物细胞在有核分裂时,通过对核和细胞质的复制和分离,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的过程。
有丝分裂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体内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们进行的一次有丝分裂实验,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深入了解有丝分裂的机制,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加深对有丝分裂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水蚤样本- 显微镜- 丝状染色体的显微镜制片术用荧光颜料方法:1. 取一定量的水蚤样本,将其置于显微镜镜下,调节镜头,观察水蚤样本的细胞结构。
2. 将荧光颜料与水蚤样本接触,使细胞染色体清晰可见。
3.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拍摄照片作为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水蚤样本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细胞核的分裂,随后是细胞质的分裂。
在细胞核的分裂中,细胞核膜会开始分解,染色体会缩短和变厚,并在细胞质中排列成一个线状结构。
接下来,纺锤体出现并排列在细胞的两极,然后纺锤体纤维开始缩短,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最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被均匀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讨论与分析:据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有丝分裂是一个高度有序和精确的过程。
在细胞核的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是关键步骤,其中纺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纺锤体纤维的缩短和拉动可以确保染色体的准确分离,从而避免细胞子代中遗传信息的损失。
此外,细胞质的分裂也是保证子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步骤。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了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许多关键蛋白质和酶起到了信号传导、调控和协调的作用。
这些调控机制可以确保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以及细胞健康和正常发挥功能。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和精确的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制和分离,确保子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的顺利发挥。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5404第组
组长:陈行简;组员:贺子璇闫思旭江怡帆单元森;
(一)实验原理
1、植物的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较为旺盛;
2、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
的变化情况不同,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一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二)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若干、盐酸、染色液、光学显微镜、镊子
(三)实验步骤
1、取少量洋葱根放入盐酸中浸泡,3分钟后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
2、将洋葱的根尖部分切下,并将其放入染色液中染色。
3、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
洋葱根尖捣碎,盖上盖玻片并压紧。
4、在低倍物镜下扫视整个洋葱根尖,观察、辨认根尖的结构,再找到分生区的
细胞。
5、找到分生区后,换上高倍物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光圈把视野物像调整清晰,
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四)实验现象
(五)收获体会
1、使有丝分裂在脑海中有了更为形象更为深刻的印象。
2、更加熟练地掌握操作实验仪器的方法。
3、小组配合更加默契。
有丝分裂实验
一、材料用具:
1、洋葱(或大蒜)根尖,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3、解离固定液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 4、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二、实验原理:
1、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根尖、茎尖等分 生区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通过在显微 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质)的存在 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 体(或染色质)染成深色。
3、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用盐酸处 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离。
尖结构
• 成熟区没有细胞 分裂 。
• 伸长区有少量细 胞分裂。
• 分生区有大量细 胞分裂。
实验过程
—、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过程
二、装片的制作
制片(放根尖、滴清水、弄碎、加盖玻片、覆载玻片、
轻加压)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
三、有丝分裂的观察
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分生区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
高倍显微镜下辨认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移动装片,寻找和辨认相邻细胞中有丝分裂的 间、前、后、末四个时期的细胞。前期Βιβλιοθήκη 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纺锤丝出现
使细胞分散开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升区细胞; 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用高倍镜观察
依次观察分裂中期、前期、 后期、末期、的细胞间期、
•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 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是M细胞的一半
7、实验材料的选择 (1)洋葱的根尖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的裂实验, 这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这是因为其具有紫色大液泡 ,同时 还可以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 DNA和RNA 在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周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植物细胞、组织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制作临时玻片和永久玻片的方法。
2.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过程,着重了解分裂期内中、后期染色体变化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依一定的程序有规律地进行着有丝分裂过程,植物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所需时间不同。
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一些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周期(小时)
根尖与茎尖是有丝分裂的高发部位,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基础。
如果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细胞分裂周期,同时不同植物有丝分裂高峰时间不尽相同,洋葱根尖细胞以6点到9点分裂相较多。
适于取材。
三、实验材料
大蒜、洋葱的鳞茎或蚕豆的种子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指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
2.药品:无水酒精,冰醋酸,醋酸钠,改良苯酚品红。
五、实验过程
1.材料培养
先剪去洋葱的老根,然后置于盛有水的烧杯上,等不定根长出2cm时,进行预处理;或将蚕豆等种子经过吸胀处理24小时后,平展于铺有吸水纸的白磁盘中,加入适当量的水,于25℃培养,待侧根长到2cm进行预处理。
2.预处理
3.取材固定
将预处理后的根尖剪下,放入卡诺固定液,固定2~24小时。
然后依次放入90%、80%和70%酒精溶液,最后保存于70%酒精溶液中放于冰箱中,但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2个月。
4.制片:
水洗:将从保存液中取出的根尖用水冲洗掉酒精;
解离及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酸解法是用盐酸水解根尖,步骤简便、容易掌握,广泛应用于染色体计数、核型分析和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根尖分生组织经过酸解和压片后,都呈单细胞,但是大部分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还包在细胞壁中间。
将水洗后的根尖放到0.1mol/LHCl中,在60℃水浴中解离8-10分钟,或用浓盐酸:乙醇=1:1混合溶液处理根尖10分钟。
用蒸馏水漂洗酸解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
将根冠和伸长区以上部位切去,保留分生组织细胞,并将生长点细胞切成细碎组织,根据分生组织的的大小,一般每一根尖可制片3~4片,加上1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10~15分钟。
根尖着色后即可压片观察。
酶解法常用于染色体显带技术或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项研究,通过解离和压片,使分生细胞的原生质体,能够从细胞壁里压出,再经过精心的压片,使染色体周围不带有细胞质或仅有小量细胞质,易于进行观察。
将水中漂洗过的根尖用刀片切除根冠以及延长区(根尖较粗的蚕豆,可以把根尖
分生组织切成2—3片),把根尖分生组织放到醋酸钠配制的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0.5%)的混合液中,在28℃温箱中解离4—5小时,此时组织已被酶液浸透而呈淡褐色,质地柔软而仍可用镊子夹起,用滴管将酶液吸掉,再滴上0.1mol /L醋酸钠,使组织中的酶液渐渐渗出,再换入45%醋酸。
酶解后的根尖,如作分带或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可用45%醋酸压片,如作核型分析或染色体计数等常规压片,可放在改良苯酚品红中染色,经过酶处理的组织染色速度快。
一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只要用镊子尖轻轻的敲打盖玻片,分生组织细胞就可铺展成薄薄的一层,再用毛边纸把多余的染色液吸干,经显微镜检查后,选择理想的分裂细胞,再在这个细胞附近轻轻敲打,使重叠的染色体渐渐分散,就能得到理想的分裂相。
5.观察:
选择细胞分散、分裂相较多以及染色体形态舒展的制片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6.封片:把压好的玻片标本,放在于冰或冰箱结冰器里冻结。
然后用刀片迅速把盖玻片和载玻片分开,用电吹风把玻片吹干后,滴上油派胶加上盖玻片封片,或经二甲苯透明后,滴中性树胶,加盖玻片封片,做成永久封片。
六、注意事项:
1.压片材料要少,避免细胞紧贴在一起,致使细胞和染色体没有伸展的余地;2.解离时间不可过长,以免染色体结构受损;
3.用镊子敲打盖玻片时,用力要均匀,若在压片时稍不留意,会使个别染色体丢失,而被迫放弃一个良好的分裂相的细胞。
七、附录
1.卡诺固定液的配制: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2.酶液的配制:
以0.1ml/L醋酸钠为溶剂,配成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0.5%)的混和液。
3.酸解溶液:1N盐酸或浓盐酸和乙醇各一份混合配成。
4.染色液的配制:
4.1 配方1.石碳酸品红(Carbol . fuchsin),先配母液A和B。
母液A:称取3克碱性品红,溶解于100毫升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10毫升,加入90毫升的5%石碳酸水溶液(2周内使用)。
石碳酸品红染色液:
取母液B 45毫升,加入6毫升冰醋酸和6毫升37%的甲醛。
此染色液含有较多的甲醛,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II,称改良石碳酸品红,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4.2 配方II:改良石碳酸品红
取配方1.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一10毫升,加入90—98毫升45%的醋酸和1.8克山梨醇(sorbit01)。
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八、实验流程图:
培养(根部遮光培养)
↓
预处理
↓
取材
↓
固定
↓
制片:水洗酸解水洗染色压片
↓
观察(注意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