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进展

合集下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和创新变得日益重要。

通过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1.实施学科交叉培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可以实施学科交叉培养。

具体措施包括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跨学科研究的场所和资源等。

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可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他们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实施学科交叉培养的效果很明显。

首先,可以培养出跨学科的专门人才,适应多学科的实际需求。

其次,学科交叉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此外,开展学科交叉培养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2.推行项目化人才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课程为单位,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推行项目化人才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设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行项目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很显著。

一方面,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问题。

另一方面,项目化人才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能胜任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3.加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加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和内容。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计划等,培养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加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有着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它可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论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措施

论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措施

论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措施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定义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但改革力度不够,推进速度仍远远滞后于不断快速发展的社会与市场需求。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

当务之急,应加快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

1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以能力培养、社会岗位需求为中心,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知识本位。

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造成学习内容繁多无法抓住重点,学习知识陈旧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等现状。

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还造成了教学形式更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摒弃了学生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与学关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偏重学科体系或知识体系而设置的专业及课程与社会及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从而造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毕业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无法与一流高水平大学相提并论,而技术水平能力又不及职业院校。

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处于劣势或者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为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内容。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注重确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合理的专业、课程,采取相应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

理论研究应贯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形成从培养目标到培养模式研究、从教育体系到管理机制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研究。

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构建科学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以学生为本,能力培养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紧密结合企业现状及发展需求,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与策略

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与策略

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与策略医学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和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与策略,以期为教育部门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强调实践教学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临床实习、实验操作等方式,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

培养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实践的锤炼,只有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力和责任感。

二、跨学科教学医学教育应注重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能力。

多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三、追求人性化医学教育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技能,还应该注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医学专业人才需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患者沟通能力。

因此,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个人修养。

四、倡导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发展。

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考核医学知识理论、临床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医学教育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持。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进取,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六、推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医学教育应推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学生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学习不同国家的医学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医学水平。

同时,国际化交流还有助于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七、注重终身教育医学专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因此,终身教育是医学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人才培养一、医学教育的现状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基础,其发展状况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医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态势。

1. 国内医学教育现状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医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优秀医务人员的需求。

因此,在继续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大力推动临床专业硕士(Master of Clinical Medicine)和博士后(Post-doctoral)等高级人才培养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2. 国际医学教育现状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以美国为例,其鼓励广大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专业硕士或博士后培养阶段,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美国大学也鼓励医生不断深造,通过不断参与各类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问题在医学教育中,人才培养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和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如何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医务人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跨学科培养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加关注临床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其他领域知识和技能对于综合素质医生的重要性。

因此,在未来医学教育中,跨学科教育将成为新趋势。

例如,鼓励医生接受管理、经济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应对现代化管理需求。

2. 实践教育强调实践教育在医学专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医学教育领域,需要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教育模式创新针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短板,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如采用技术手段,在线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利用虚拟仿真环境提供实践经验等。

中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医学教育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今,中国医学教育正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培养模式的变革、教育政策的改变等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一、传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医学教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商朝时期。

传统的中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学徒制度,即由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方式进行。

以针灸、推拿、中药为代表的实践科目成为传统教育的主体。

在这种模式下,临床实习的时间普遍较长,学生会通过一些传统的技能,如脉诊、望诊、问诊等来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培养周期长、师生之间的关系复杂、追求功利成分过高等等。

二、现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逐步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医学教育逐渐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多的好医生。

1. 以临床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现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临床教学为主导,通过临床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医学院校如今都将三年级学生的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

通过实战的训练和实践经验,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临床环境,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2. 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研究型医生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人才。

硕士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的临床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进一步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

3. 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可以为在职医生增加所需的医疗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培训和重点学习来提升专业素质。

现代医学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通常会提供继续教育计划,为医生和其它临床工作者提供在职培训。

三、展望中国医学教育的未来未来,中国的医学教育将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医学变革和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医学教育必须加强领导力、技术、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以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行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这使得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此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需要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探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加强临床教学临床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学习,但却忽视了临床实践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困难和不适应。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临床教学,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疾病的实际情况,掌握临床诊断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和当地医院合作,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医疗环境中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之一。

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学术成绩,无法评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临床治疗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评价机制,比如对学生的实习,医疗行为和患者接待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教师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和教学经验交流平台等,以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技术的应用科技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给人们带来许多机会,也让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高级和精确。

因此,我们也应该推进技术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医学人才培养中,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医学工作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五、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医学行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例如,临床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

因此,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

2024年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与教学设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国际化办学探索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课程与教学设计改革课程与教学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改革应关注行业需求,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

同时,采用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应构建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

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

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推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四、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定期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五、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当代医疗环境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当代医疗环境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求。随着当代 医学环境的改 变, 传统 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 式 已不能 满足 现代 社会对 医学人才培 养的要 求。文章依 据社会 对卫生人 才需求的变化 , 应确 立适应我 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医学本科人 才培 养 目标 , 加 强课程体 系整体优 化, 更新教 学内容 , 改革教 学方 法和手段 , 完善考核评估体 系, 确立人 才培 养模 式, 培养 宽基础 、 高素质 、 强能 力、 具备较
显而易见, 医 学生解决临 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从对患者 身上, 对低年资医师尤其是 实习医师的诊疗活动普遍存在 实际的诊疗活动中 获得。为了 规范医学教育临 床教学实 着不信任和戒备的心理。当今患者的维权意识、 参与意 践活动, 保障教学活动中患者的医 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我 识、 安全意识增强, 除了要满足技术性医疗服务需求 , 并对 国已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颁布和实施,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文性医疗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通常还不具备将书本理
外, 教师为了规避法律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教学
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减少学生的实践机会。显而易见 , 医
1 . 高校扩招, 教学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院、 教 师、 患者的过度自 我保护将会对医 学生临床技能的
为了适应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对更多高素质人 培养造成极为不利的 影响, 进而 影响我国医 疗卫生服务工 才的需求, 1 9 9 9 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招。高 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显下降, 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 和保护还有欠缺。医患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新闻媒
延缓医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2 . 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
体对医院的非正面宣传、 医患双方对医疗职业认知差异、 现行法律不健全、 医疗强的科学, 基础医学操 着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患者对医院高收费、 资源分配不 作与临床实践是学科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 的必 由之路。 合理等医疗现状的所有不满往往会直接转嫁到医护人员

医学教育中的创新与改革

医学教育中的创新与改革

医学教育中的创新与改革医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角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学教育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医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首先,医学教育需要重视创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然而,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更加广泛和便捷。

因此,医学教育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医学教育需要加强临床实践的培养。

传统医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临床实践的培养相对不足。

然而,作为一名医学生,直接面对病患是他们将来实际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此,医学教育需要加强对临床实践的培养,如临床实习、模拟病例演练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医疗过程,提升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第三,医学教育需要加强协作与团队合作的培养。

在医疗领域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然而,在传统医学教育中,学生更多地是独自学习和思考。

而现实中,医生需要与护士、药师、技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协作。

因此,医学教育需要倡导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医学教育还需要注重医学伦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专业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责任感的职业。

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医学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素养。

通过开设医学伦理教育和人文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提高医生整体的素质。

最后,医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关注和适应医疗领域的新发展。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新的技术和疾病不断涌现,医学教育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具备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中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临床实践培养、注重团队合作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教育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模 式 ” 医疗 服务 从 单 纯 以“ ; 疾病 为 中心 ” 向“ 转 以病 人 为 中心 ” ; 医生 的 角色 由“ 断一 疗 ” 转 变 为 “ 防一 断 一 疗 一 复 ” 诊 治 型 预 诊 治 康 型 [ 。 临床 医学 医务 人 才 的培 养 包 括 三 个 阶 段 : 业 继 承 期 , 2 ] 学 临 床实 践 期 和 经验 总 结 期 。其 中 前 2个 阶 段 均 属 于 临 床 医学 本 科教 育 阶段 的任 务 。建 立 在 原 有 生 物 医 学 模 式 上 的 人 才 培 养 规律 表 现 为 : 视 医学 人 才 的 业 务 能 力 培 养 , 床 医 学 人 才 重 临 培养 一 切 都 以疾 病 的 临 床诊 断 和 治 疗 为 中心 。 培 养 出 来 的 医 学 人 才 带有 浓 厚 的“ 治疗 型 ” 征 。依 据 这 种 培 养 规 律 培 养 纯 特 出来 的 医学 专 业人 才 , 表现 出三 个 不适 应 :1 与 素质 教 育 要 求 () 不 相 适应 : 于 轻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致 培 养 的 人 才 功 利 性 过 由 导 强 , 接影 响 到 临 床 医学 专 业 培 养 学 生 的就 业 取 向 , 成 城 乡 直 造 医疗 卫生 人 才 分 布 严 重 失 衡 。( ) 医 学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不 相 2与 适应 : 现代 医学 科 学 发 展 非 常 迅 速 , 技 术 . 方 法 及 新 的 交 新 新 叉 学科 不 断 涌现 , 些 医 学 科 技 的 发 展 绝 大 多 数 都 是 建 立 在 这 自然科 学 发 展 的 基 础 之 上 。 由 于轻 自然 科 学 教 育 , 养 的 医 培
[ 要 ] 人 才培 养模 式 受 社 会 的经 济 、 治 、 化 所 制 约 , 同的 时代 有 着 不 同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进 入 摘 政 文 不

“医教协同,多元融通”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医教协同,多元融通”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医教协同,多元融通”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与实践
郭艳荣;吴景芳;黄欢;王璐
【期刊名称】《科学咨询》
【年(卷),期】2024()7
【摘要】构建“医教协同,多元融通”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强化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提升护理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是当前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和新任务。

为此,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形势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强化校企联动,推进医教协同,构建一套与卫生护理医疗行业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而为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总页数】4页(P211-214)
【作者】郭艳荣;吴景芳;黄欢;王璐
【作者单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基于"医教协同、双证并举"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2.基于“两个协同、四个共建”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医教协同背景下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4.“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校企融合多元协同新时代大数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策略

“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策略

“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策略摘要:近年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1+2m”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医学生诚信教育的“三级水平分层提升”体系构建。

笔者将针对“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水平的建构,提出实施策略和具体方案。

关键词:“1+2m”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生诚信教育对策临床医学专业“1+2m”人才培养模式是漯河医专根据乡镇社区对医疗卫生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校院合作、工学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1]。

教育模式的改革,教育环境的变化,给毕业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针对这种教育模式下诚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后,课题组提出了“三级水平分层提升”的诚信教育体系构想。

一级水平:校内一年级诚信教育实现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的积淀阶段;二级水平:二年级教学医院诚信教育依托医院社会现实的土壤,立足点放在诚信行为、习惯到诚信信念、品格的逐步深化阶段。

三级水平:三年级生产实习期诚信情感由外化不断走向内化的升华阶段。

本文将就“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水平的建构,提出实施策略和具体方案。

1.“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一级水平建构的重要地位根据临床医学专业“1+2m”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诚信教育“三级水平分层提升”体系构想,诚信教育一级水平构建是基础,是医学生实现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步步为营、逐步积淀阶段,所以一级水平构建成效,直接决定“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毕业生诚信教育水平。

同时,诚信教育一级水平建构,是从“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踏入校门的第一天抓起的,这就像医学生的诚信教育蓝图上的第一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诚信教育一级水平建构,是临床医学“1+2m”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期,学生可塑性强,而且这一年的诚信教育最为系统和集中,可有效利用资源最为丰富,因此,抓好了,可以为今后的诚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03•【文号】国办发〔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07.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1期)Total No .291收稿日期:2012—01—14作者简介:李石羽(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室,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研究。

项目简介: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李石羽(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对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72—02一、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质量人才培养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由于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潜在不足和中国医疗市场的现实,制约了中医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和模式创新,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化等问题。

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瓶颈。

作为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和造就新型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大量用于中医药教育中,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当前,高等中医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是:在进行必要的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以中西医结合为基本特征的专业知识教育,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中西比例基本相当,中医比例稍有偏重。

改革医学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改革医学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性、 可调节性 、 可重复性 、 可记 录性 等优点 , 可以节省大量
的人力物力 , 尤其是缓解 目前 教学 任务重 和师 资力量严 重
不 足 的矛 盾 。
( ) - 积极改革 教学方法 和评价 体系 , 构建 临床 实践教
学新模式 1进行课 程系统整合 、 化 临床技 能训练 等一 系列 教 . 强
第2 9卷 第 5期
2 09年 l 0 0月

宁 学 院


Vo . 9, . 1 2 No 5 Oc . o t 2 o9
J u n lo o r a fX
L i Uni e st ng v r iy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0 )5— 12— 2 10 5 4 ( 0 9 0 0 4 0
自我保护意识 和医院的 自我 防范意识增强 以及 现代医学道
培训 的要求 。构建新形 式下的临床技能 中心 已成为 临床实
践技能教学改革 的必备 条件 。l 临床技 能 中心 突破 了学科 、
专业 之间的壁 垒 , 筹不 同医学 教 育 阶段 的需 求 , 统 总体 规 划、 统一布局 , 整合 各相关 教研 室 的实验资 源 , 实行专 人管 理, 全方位开放 , 引进先 进的 临床教 学模 型、 能模 拟系统 智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 , 丰富临床 医学的教学 内容 , 临 为
节, 是培养 I床 医学生 向一名合 格 医生 转变 的非 常重要 的
医学教育过程 , 在整个 临床 医学教学 中具有举 足 轻重 的作
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性临床实践技 能培训 , 也不适 应各 层次 学生实 践技 能
然而随着我 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 医学生 人数增 多 、 国家对 医疗技术 白要求增高 ( g 如执业 医师法 的颁布 ) 病人 、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附件1),结合学校办学宗旨、目标定位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特色(附件2),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思路、课程设置、评价方式、教学管理和职业素养教育等多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培养了一批“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依据,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救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在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并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能适应医学进步环境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培养学生具有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技能、公共卫生和促进健康水平、交流与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7个方面的培养要求;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生物医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6大课程模块,并开设了选修课程,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附件3-4)一、具体措施1.在教育理念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开展学分制改革,设立创新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和个性化培养的机会,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开展课外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

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

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

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介绍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推动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本计划将立足于现有的医学教育基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医疗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

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临床技能:掌握医学临床技能,包括诊断、治疗、手术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2. 科研能力: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能够开展医学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3. 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够在医疗团队中有效协作,共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5. 专业知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

培养方式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多元教育: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学术导师制度:建立学术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计划。

4. 实践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实,亲身体验医疗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5. 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支持和保障为了保证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以下支持和保障:1. 优秀教师团队: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

2. 先进教育设施: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模拟病房等教育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3. 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医学先进教育资源,提供全方位的研究支持。

4. 职业发展支持: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通过医学院“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我们有信心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

医学人才培养的各项创新举措将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标签:医疗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创新举措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意味着中国的医疗体系将有一场全新的变革。

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是新医改的关键之一,为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新医改背景下,为了加强医药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具有统领引导作用,办学定位不仅从宏观上概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治校理念等,而且还具体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形式、办学类型与类别等作出选择,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标,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

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应结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人才需求实际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根据医学院校的办学传统、现有医疗资源条件、医学专业特色与优势、地区经济环境及其对医学院校的期望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医学院校应在医疗卫生领域内,什么层次下、什么地域范围内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高校有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并形成鲜明的特色,才能形成办学的“品牌”效应[1]。

作为新升格医学本科院校,西安医学院如何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办一所什么样的医科大学,怎样办好医科大学”在升本之初,成为学校党委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民“五有”目标,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课程教育,而实验课程较少,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较短,造 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在为公众诊治疾病时,与患者的交 流沟通的能力较差,使得病情问题不能详细用某个学科的医 学知识进行阐述,课程较多且授课时间较短,这种灌输式的 教育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而未能掌握。 在 21 世纪科学知识发 生大爆发的时代,脱离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尤其是 学科间的技术容易造成知识的遗漏。 1.2 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生物医学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b)-0145-0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aditional model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of high-quality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 新的同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作 用越来越大,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单一模式,仅对身 体疾病进行治疗的服务模式,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活动状 况和精神状态,重点强调了对某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对该 疾病的有效预防。 随着社会功能的不断开展,人体的健康还 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再是单一的卫生医疗机构,而 是全职的社会功能的开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仅能进行生物 医学的教育,而忽视了社会功能的功效。 1.3 教学模式为灌输式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迫切和必然。 通过分析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和社会需求, 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习基地拓展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
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医学教育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为中 心的,未能包含现代医学科学的全部内涵,重点强调了医学 学科的系统性教育,而忽视了学科间的交流。 传统医学教育 模式授课过程为文化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
[基金项目] 2011 年“985 工程”学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名称: 学 校 建 设 与 人 才 培 养 ;项 目 编 号 :485110000121 )。 [作者简介] 舒放(1962.8-),男,江西吉安人 ,硕士 研究 生,副教 授;研 究方 向:公共管理,医疗管理。
2012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9 期
· 教学研究 ·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 研究进展
舒放 郭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也给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严重落后于社会需求,出现了诸多弊端,局限性日趋显现,
医学模式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观察及处理健康与 疾病问题的思维及行为方法,是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医 学的总体认知[1-3]。 与医学模式相对应,医学教育模式需要医 学人具有相应观察及处理健康疾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 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应用,人们对医务 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给医学教育模式 提出了新的考验。 国外有研究表明[4-6],现代医学模式需要传 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逐渐转 变,从单一的生物因素开始向综合因素转变,体现出了改革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1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弊端与局限性 1.1 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
SHU Fang GUO We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al service demand rise, society put forward a higher request to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s, which also put forward a new test to the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medical education has lagged behind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Limitations are shown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reform of medical edu cation are point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demand, the idea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of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base development reform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medical education, which is to cultivat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innov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of highquality. [Key words] The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Application; Tal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