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传动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带传动设计(第八章)

机械设计基础---带传动设计(第八章)
思考题1 思考题2
带传动概述
一、类型、特点
1.带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组成: 固联于主动轴上的带轮1(主动轮);
固联于从动轴上的带轮3(从动轮); 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2。
传动原理
摩擦传动: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摩擦力,便拖动从 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动力(平带和V带传动) 。 啮合传动: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啮合,便拖动从动 轮一起转动,并传递动力(同步带传动)。
∴ 带绕过主动轮时,将因缩短而使带相对于轮1向后滑动,使 带速落后于轮速,即 v带<v1;带绕过从动轮时情况相反。 因带两边拉力不等、带的弹性变形量变化所导致的带与轮之间 的相对运动称为弹性滑动。弹性滑动只发生在接触弧的局部。
(演示→ )
带传动的几何计算和基本理论
弹性滑动后果: (1) v1 > v带 > v2 (2) η↓ (3) 带磨损 (4) 带温度↑ 速度降低的程度可用滑动率ε来表示:
带传动的张紧装臵
一、定期张紧装臵
(详细介绍)
普通V带传动的结构设计
二、自动张紧装臵 三、采用张紧轮张紧装臵
带传动的张紧2
张紧轮一般应放在松边的内侧,使带只受单向弯曲。同时张紧轮应尽 量靠近大轮,以免过分影响在小带轮上的包角。张紧轮的轮槽尺寸与带轮 的相同。
链传动概述
组成:主、从动链轮、传动链 工作原理:链传动是依靠链轮轮齿与链节的啮合来传递运动 和动力。
一、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 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径向压轴力小,适于低
速情况下工作。 ◆ 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成本低廉,可远距离传动。 ◆ 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 ◆ 链传动主要用在要求工作可靠、转速不高,且两轴相距较远,以及其它不 宜采用齿轮传动的场合。

机械设计第八章带传动

机械设计第八章带传动
第三篇
一.传动的重要性:
机械传动
1.调整速度:减速箱、变速器 2.改变运动形式:回转、摆动、直线运动 3.传递动力、能量分配:一原动机带多个执行机构 4.安全、维护、尺寸、工作停歇等的需要(分离、制动)。
二.机械传动分类:
按传动 方式分
摩擦传动
机 械 传 动
啮合传动
直接接触 摩擦轮传动 靠中间件 带传动 直接接触 齿轮、蜗杆及螺 旋传动 靠中间件 链、同步带传动 有级变速传动 无级变速传动
四.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两轴平行且转向相同的场合。以 及对传动比无精确要求的中小功率传动。
一般: i 7
v 5 ~ 25m / s
a 10 m
P 50 kw
五. V带的类型与结构 V带的类型: 普通V带、窄V带、宽 V带、 大楔角V 带、汽车V带等。
1.普通V带: 1)组成:顶胶、底胶、抗拉体、包布
取主动轮一端的带为分离体, 其受力:F1、F2、N、Ff
TO1 0 : Ff
d p1 2
F2
d p1 2
F1
d p1 2
Ff
0
Ff F1 F2 Fe
1000 P 其中: Fe v
N O 1
有效拉力
Fe F1 F0 2 F2 F0 Fe 2
滑动率——从动轮对主动轮速度的相对降低率。
d d 2 n2 v1 v 2 1 v1 d d 1 n1
传动比
dd 2 n1 i n2 d d 1 (1 )
3.带传动的打滑: 1)正常工作时:Fe< Fec 弹性滑动只在带离开带轮前的 一部分接触弧上发生。 动弧B1C1、滑动角 静弧A1C1、静止角

第8章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8章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及特性
二、渐开线齿廓的定比传动原理
如图8—2,在传动过程中 由于两齿轮的基圆大小和转动中 ,在传动过程中.由于两齿轮的基圆大小和转动中 心的位置不变.两轮的内公切线的方向和位置也不变 两轮的内公切线的方向和位置也不变。 心的位置不变 两轮的内公切线的方向和位置也不变。所以不 论两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其接触点的公法线都必将与连心线 论两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 其接触点的公法线都必将与连心线 O1O2交于固定点 。由于 点的位置不变 所以 1P与O2P的 交于固定点P。由于P点的位置不变 所以O 与 点的位置不变.所以 的 长度也不变。根据啮合基本定律.其传动比为常数 所以.渐 其传动比为常数, 长度也不变。根据啮合基本定律 其传动比为常数,所以 渐 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齿轮传动概述
3.按照齿廓曲线的形状分类 按照齿廓曲线的形状分类 按照齿轮轮齿的齿廓曲线形状.可分为渐开线齿轮传动 可分为渐开线齿轮传动、 按照齿轮轮齿的齿廓曲线形状 可分为渐开线齿轮传动、圆弧 齿轮传动和摆线齿轮传动等。 齿轮传动和摆线齿轮传动等。其中渐开线齿轮能保证瞬时传 动比恒定不变.制造 安装方便.应用最广泛 制造、 应用最广泛。 动比恒定不变 制造、安装方便 应用最广泛。本章仅讨论渐 开线齿轮传动。 开线齿轮传动。
第八章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一节 齿轮传动概述 第二节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及特性 第四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第五节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第六节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方法与根切现象 第七节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第八节 齿轮常用材料和齿轮传动精度 第九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及其计 算载荷 第十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第十一节 齿轮转动的润滑

机械设计第八章-带传动-思考题-答案

机械设计第八章-带传动-思考题-答案

《带传动》课堂练习题一、填空题1、普通V带传动中,已知预紧力F0=2500 N,传递圆周力为800 N,若不计带的离心力,则工作时的紧边拉力F1为2900 ,松边拉力F2为2100 。

2、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F0、α、 f 三个因素。

3、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保证带疲劳强度,并具有一定的寿命。

4、在同样条件下,V带传动产生的摩擦力比平带传动大得多,原因是V带在接触面上所受的正压力大于平带。

5、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和打滑。

6、皮带传动中,带横截面内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皮带传动的打滑总是发生在皮带与小带轮之间。

7、皮带传动中,预紧力F0过小,则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减小,皮带传动易出现打滑现象而导致传动失效。

8、在V带传动中,选取小带轮直径D1≥D1lim。

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带的弯曲应力过大。

9、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可根据计算功率Pca 和小带轮转速n1 查选型图确定。

10、带传动中,打滑是指带与带轮之间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多发生在小带轮上。

刚开始打滑时紧边拉力F1与松边拉力F2的关系为F1=F2e fα。

11、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是由松紧边的变形不同产生的,可引起速度损失,传动效率下降、带磨损等后果,可以通过减小松紧边的拉力差即有效拉力来降低。

12、带传动设计中,应使小带轮直径d≥d rnin,这是因为直径越小,带的弯曲应力越大;应使传动比i ≤7,这是因为中心距一定时传动比越大,小带轮的包角越小,将降低带的传动性能。

13、带传动中,带上受的三种应力是拉应力,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

最大应力等于σ1+σb1+σc ,它发生在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处,若带的许用应力小于它,将导致带的疲劳失效。

14、皮带传动应设置在机械传动系统的高速级,否则容易产生打滑。

二、选择题1、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满足关系 B2、带传动中,选择V带的型号是根据 C 。

第八章摩擦轮传动

第八章摩擦轮传动
i n1 R2
n2 R1(1 )
三、圆锥摩擦轮传动 两轮锥面相切,可传递
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
当两圆锥角1+290
时,其传动比为:
i n1 1 sin 2 n2 1 sin 1
当两圆锥角1+2 = 90
时,其传动比为:iFra bibliotekn1 n2
1
1
sin 2 sin(90 0 2 )
tan 2 1
摩擦轮传动时,可能发生弹性滑动,打滑和几何 滑动等不同的现象,其中弹性滑动是运转过程中不可 避免的,几何滑动则是由传动装置本身的结构特点所 决定的,而打滑除了在起动、停车、变速等特殊情况 下短暂时间发生外,正常工作时必须要避免。
三、传动比 弹性滑动现象将造成从动轮的速度损失、传动比
不准确,其中的速度损失程度采用滑动率来表示:
一、圆柱摩擦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1、打滑
2、表面点蚀
3、表面磨损 二、摩擦轮传动的计算
计算公式见表8—2。
第六节 摩擦无级变速器简介
一、摩擦无级变速原理
如图所示,当主动轮1以转速n1回转时,靠摩擦力的作 用带动从动轮2以转速n2回转。在节点p处,两轮的圆 周速度相等,故其传动比i12=n1/n2=r2/ r1。如果主动轮 沿着O1-O1轴改变自己的位 置,也就改变了从动轮的工
分外切和 内切两种。 传动比:
i n1 R2
n2 R1(1 )
主、从动轮的转向相反或相同。此种结构形式简 单,制造容易,但所需压紧力较大,宜用于小功率传 动的场合。
二、圆柱槽摩擦轮传动
其特点是带有2 角度的槽,
侧面接触。因此,在同样压紧力 的条件下,可以增大切向摩擦力, 提高传动功率。但易发热与磨损, 传动效率较低,并且对加工和安 装要求较高。该传动适用于铰车 驱动装置等机械中。

带传动设计

带传动设计

dl Fc’
r

式中,q为传动带线密度,kg/m;

v为带速,m/s。
2
离心力只发生在带作圆周运动的部分,
Fc
F1
但由此引起的拉力却作用在带的全长。
3.带传动的极限有效拉力Felim及其影响因素
dFN
F
' c
F sin
d
2
(F
dF) sin
d
2
0
f dFN
F
cos d
2
(F
dF) cos d
2
0
dF sin d 0,sin d d ,
2
22
cos d
2
1, F 'C
qv2d
代入,则
F
dF qv2
fd
两端积分
F1
F2 F
dF qv2
1
0
f d
可得:
F1 qv2 F2 qv2
e f1
低速时取v=0,则带在带轮上即将打滑时有:
F1 e f1 (Euler公式) F2
是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时必须避免; 打滑
发生在带和带轮的全部接触弧上。
B αβ11
n1
A
C
n2
α2
β2
D
弹性滑动
B n1
βα1 1
A
C
α2
β2
D
打滑
四)滑动率和传动比
v1
=
πd1n1 60×1000
m
/
s
v2
=
πd2n2 60×1000
m
/
s
总有:v2 < v1
定义: ε = v1 - v2 = d1n1 - d2n2

第八章 传动设计1-2节

第八章 传动设计1-2节

例如:XA6132A铣床为例,拟订步骤和主要内容。 已知:主轴转速N=31.5~1400r/min,转速级数Z=12,公比 =1.41,电动机转速N0=1440r/min。 1、确定变速组数和传动副数目: 总的降速比 Rmin=31.5/1400=1/48 因为imin=1/4,需要3个变速组
传动副12=3X2X2 2、确定传动顺序方案: 排列方案有12=3X2X2 12=2X3X2 12=2X2X3 遵守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选12=3X2X2 3、确定扩大顺序方案: 根据“前密后疏”的原则选 12=31X23X26 (要想得到连续的转速,级比指数必须是1、3、6)
3、四项原则: 齿轮极限传动比和变速组变速范围要限制 传动副要“前多后少” 传动线要“前密后疏”(既级比指数前小后大、最低转速较 高、传递转矩较小、传动件尺寸也小) 降速要“前慢后快” 4、四个注意: 传动链要短(可减少齿轮、传动轴等零件的数量) 转速和要小(影响空载功率的重要因素) 齿轮线速度要小(噪音、大于10~12m/s明显增大) 空转件要少(空载功率损失和噪音、超速现象) **实际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转速图的基本规律 各变速传动组的传动比排列的规律 变速组中两大小相邻的传动比的比值称为级比,用符号ψ 表示。级比一般写成ψ 的x次方的形式,其中X为级比指数。 变速组a的级比为:
ψ a = ia1/ia2 = ia2/ia3 = φ ia1=36/36=1/1 、ia2=30/42=1/1.41 ia3 =24/48=1/2=1/1.41*1.41
检查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Rn= = 8 = Rmax 合乎要求 (1.41、X=6、P=2) 4、拟订转速图 P133图8-5 图8-6 图8-7可以有多个方案 三、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 1、增加一个变速组 12=31X23X26改成18=3 X3 X26 公比由1.41改为1.26 2、采用背轮机构 P135 图8-8 *要注意超速问题

齿轮传动机械设计

齿轮传动机械设计
选择齿数z1,z2=uz1;
选择齿宽系数d
确定主要参数: 中心距a——圆整 模数m——取标准值 反求齿数z1、z2
根据材料硬度确定设计准则 (按?设计;按?校核)
计算小、大齿轮的各许用应力 [σH1]、 [σH2]、 [σF1] 、[σF2]
计算主要尺寸:d1=mz1 (满足设计条件)d2=mz2 …
机械设计 (8)
第八章 齿轮传动
概述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齿轮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
齿轮的结构设计
§8.1 概 述
一、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
传动效率高 可达99%。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齿轮传动的效率最高;
结构紧凑 与带传动、链传动相比,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
Fn
αF
F2 hF
弯曲力矩: M K Fn cosF hF
30˚ 30˚
危险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W
bS
2 F
6
SF rb
弯曲应力:
F
M W
6KFnhF cos F
bS
2 F
O
∵ Fn
Ft
cos
F
6KFt hF cos F
bS
2 F
cos
§8.3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弯曲应力: F
6KFt hF cos F
径向力:Fr
Ft
tan
2T1 d1
tan
d1——小齿轮节圆直径
径向力方向:指向各自轮心
法向力:Fn
Ft
cos
2T1
d1 cos
§8.3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二、轮齿的计算载荷

机械设计第8章

机械设计第8章

平带 Ff=N ·f=FN ·f V带 Ff=2Nf
=
FN f
sin( /
2) =
FN ·f′
当量摩擦系数 f′>f,
V带传动能力更大。 注意:V带楔角为40° 带轮槽角小于40°。
二、带传动的结构(阅读)
带传动概述
机构传动中应用最广的是普通V带传动。(窄V带、宽V带、大 楔角V带、汽车V带) 普通V带是标准件,制成无接头的环形,按剖面尺寸大小分为 Y、Z、A、B、C、D、E七种型号,剖面尺寸由小到大。注意: 节宽bp、节径dp和基准直径dd,基准长度Ld。
4)带传动在工__,其中在所有 横剖面上都相等的应力是_____ ,带中的最大应力将产生在_____。
5) _____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它是_____的,也是_____避免的,而 打滑是由于有效拉力F达到或超过_____时,带与带轮在整个接触弧上发生相 对滑动所产生的,这是_____避免的。
三、带传动的特点
带传动概述
优点: (1)传动平稳、噪声小。 (2)过载保护。 (3)适于中心距大场合。 (4)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
(1)传动比不恒定。 (2)效率低、寿命短。 (3)外廓尺寸大。 (4)支承带轮的轴和轴承受力较大。 (5)不宜用于高温、易燃场合。 带传动常用于第一级传动,功率p≤80kw,带速 V=5~25m/s,传动比=2-4,效率η=0.91~0.96。
引入滑动率ε来表达滑动的大小: = (v1 - v2 )/v1 注意:弹性滑动不可避免,打滑可以避免。
带传动的几何计算及基本理论
五、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主要失效形式
(1)打滑。当传递的圆周力F超过了带与带轮之间摩擦力 总和的极限时,发生过载打滑,使传动失效。

第八章 齿轮传动

第八章  齿轮传动

m n
0 . 318 d z 1 tan
8-10 齿轮的结构设计 (1)齿轮轴 如果圆柱齿轮齿根圆到键槽底面的径向距离 e2.5m(mn),则可将齿轮与轴做成一体称为齿轮轴.
(2)实心式齿轮
当da 200mm,且e>2.5m(mn),则可做成实心 式
(3) 腹板式齿轮
当da 500mm时,为了减少 质量和节约材料,通常采用 腹板式结构
B
机械性能 屈服极限σ s ( M Pa) 硬 度 HB、 HRC 调质 调质、表 面淬火
580 640
290 350
H B 162~217 H B 217~255 H R C 40~50( 齿 面)
低中速、中载的 非重要齿轮 低中速、中载的 重要齿轮 高速、中载而冲 击较小的齿轮 低中速、中载的 重要齿轮 高速、中载、无 剧烈冲击的齿轮 低中速、中载的 重要齿轮 高速、中载、无 剧烈冲击的齿轮
一、使用系数KA 使用系数KA是考虑由于齿轮啮合外部因素 引起附加动载荷影响的系数。
影响KA的主要因素:原动机和工作机的工作特 性。
二、动载系数K
动载系数K是考虑由于齿轮制造精度、 运转速度等轮齿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 影响系数。
影响K的主要因素:基节和齿形误差产生的 传动误差、节线速度和轮齿啮合刚度等。

2 ( u 1) cos b d 1 u sin t
接触线长度L
KF t Z u 1
2
L
br cos b

F

M W

F n cos F h F bS 6
2 F

Ft bm
6( (
hF m
) cos F ) cos

第八章蜗杆传动

第八章蜗杆传动

轴向力:
Fa1
Ft 2
2T2 d2
18
判定蜗轮转向 :
受力方向
19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特点: ⑴ 只计算蜗轮的强度
(蜗杆的刚度) ⑵ 闭式: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开式: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⑶ 考虑胶合→热平衡计算→验算油温
20
1)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2.传动平稳, 噪音低 3.可自锁, 结构紧凑 缺点:
1.Vs大→效率低, 发热大→可自锁时η<50%
2.需贵重金属→价高
3.不宜用于大功率长期工作
9
8.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蜗杆轴线 a 主平面 (主截面):
通过蜗杆轴线并垂直于蜗轮 轴线的平面
蜗轮轴线 a
10
γ a—a
1
Z1 1, 2, 4, 6
效率 0.7, 0.8, 0.9, 0.95
24
2、蜗杆传动的滑动速度
V1 ——蜗杆节点圆周速度
V2——蜗轮节点圆周速度
蜗杆蜗轮齿面间相对滑动速度Vs
VS
V1
cos
d1n1
60 1000 cos
V1
较大的VS:
• 易发生齿面磨损和胶合
• 使传动效率下降
25
3、蜗杆传动的润滑
蜗杆传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为
1 1000P(1)
自然冷却方式,单位时间散热量为
αd——箱体表面散热系数
S ——箱体散热面积
2 d St1 t0
t1 ——油的工作温度
t0——环境温度,一般取20°
达到热平衡时
1000P1 d St1 t0

带传动设计

带传动设计

带相对1轮 的滑动方向
δ2 ι
B β1 α1
n1 F2
A′A
F1
ι δ1
v
C
c'
F2
n2
α2 β2
F1 D
4.弹性滑动对传动的影响 1)降低传动效率(V带传动效率η =0.91~ 0.96),使带与
带轮摩损增加和温度升高。 2)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
即: v2< v1 。
缺 点
②传动效率较低,寿命较短,外廓尺寸较大;
③由于需要施加张紧力,轴和轴承受力较大。
应用: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比无严格要求的场合,在多级 传动系统中通常用于高速级传动,如机床中由电动机到主轴 箱的第一级传动。
2.啮合型带传动
兼有带传动和啮合传动的优点,传动比准确;效 率高(98~99.5%);传动比较大(可达12~20),允
F
cos d
2
(F
dF) cos d
2
0
dF sin d 0,sin d d ,
2
22
cos d
2
1, F 'C

qv2d
代入,则
dF fd
F qv2
两端积分
F1 dF
1
fd
F2 F qv2 0
可得: F1 qv2 e f1
拉力差,即:紧边拉力F1大于松边拉力F2,则带在紧
边的伸长量δ 1大于松边的伸长量δ 2。
δ2 ι
v
C
B n1 F2
F2
n2
α1
α2
带相对1轮 的滑动方向
A
F1
F1
D

第八章带传动

第八章带传动
附件1 平带与V带摩擦系数的比较
FN
1
附件2 带传动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
2
附件3 柔韧体的欧拉公式的推导
3
4
附件4 离心拉应力公式的推导
5
附件5 带上弯曲应力公式的推导678910
11
12
13
14
15
第三篇 机械传动
一、机器的组成
机器通常由动力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组成
二、传动装置
1=1800-
0.5(d d 2 d d 1 ) sin 2 a
0 0


0.5(d d 2 d d 1 ) 2 a
d d 2 d d 1 180 1 180 180 a
d d 2 d d 1 180 2 180 180 a
38
④求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a) 初选a0
0.7(dd1+dd2)≤a0≤2(dd1+dd2)

b) 由a0定计算长度(开口传动) Ld 0
(dd 2 dd1 ) 2 2a0 (dd1 dd 2 ) 2 4a0
c) 按表8-2定相近的基准长度(节线长度):Ld d) 由基准长度Ld求实际中心距
弹性滑动是带传动 中不 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 工作时固有特性 弹性滑动会引起下列后果: (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总是落后于主动轮的圆 周速度 (2)损失一部分能量,降低了传动效率,会使 带的温度升高;并引起传动带磨损
30
打滑造成带的严重磨损并使带的运动处于不稳定 状态
带在大轮上的包角大于小轮上的包角,所以 打滑总是在小轮上先开始的 打滑是由于过载引起的,避免过载就可以避 免打滑
表8-4a,

机械设计第八章 带传动复习题附答案

机械设计第八章 带传动复习题附答案

第八章 带传动的补充习题1. 试述空载时,带的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比值21F /F 是多少? 2. 一平带传动在带速V=10m/s 下工作,问当带速增加一倍,可否将平带截面积减小一倍?3.一带传动原中心距mm a 2000=,现将a 改为1600mm ,现问带的牵引能力是提高还是降低?他对带传动的寿命影响如何?4.如图所示宝塔带轮传动,2T 等于常数,升速时511./i =,减速时51.i =,问该图的设计是按升速设计还是按减速设计的?为什么?5. 图示宝塔带轮传动,设已知,主动轴上功率为1P ,转速为1n ,各轮直径为1d d ,2d d ,中心距为a ,材料、尺寸均确定。

现问:a) 增速时,21/i =传动能产生的最大摩擦力比减速时2=i 大还是小?为什么?b) 在2=i ,1=i ,21/i =三种传动中,哪一种情况下的传动寿命较长?为什么?6.图示为V 带的三种安装情况,请指出 那种安装情况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7.有一双速电机与V 带组成的传动装置,改变电动机转速可使从动轴得到300r/min 和600r/min 两种转速。

若从动轴的输出功率不变,试述在设计带传动时应按那种转速设计?为什么?8. 如题5图所示V 带宝塔轮传动,63524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轴Ⅰ为主动轴,若从动轴Ⅱ上的阻力距2T 不变,试述那一对轮组和输出功率最小?为什么? 9. 在平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mm d d 1001=,大带轮直径mm d d 1502=,在一定功率下打滑,后来改用mm d d 1501=,mm d d 2252=,其它条件不变,传动便可正常工作,试分析为什么?10. V 带传动,已知小带轮直径mm d d 1401=,转速min /r n 9601=,大带轮直径mm d d 4252=,V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率020.=ε。

试问计入和不计入弹性滑动率,大带轮转速相差多少?11. 已知一V 带传动,传动功率KW P 10=,带速s /m .V 512=,现测得张紧力N F 7000=,试计算紧边拉力1F 和松边拉力2F 。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机械挠性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机械挠性传动
图8-3 平带传动
二、带传动的类型
图8-4 各种类型的V带 a)窄V带 b)大楔角V带 c)齿形V带 d)联组V带
e、f)接头V带 g)双面V带
二、带传动的类型
如图8-5所示,普通V带的截面呈梯形,由包布层、顶胶层、底胶层和抗拉层(强力 层)组成。抗拉层又有帘布结构和线绳结构两种。前者由几层帘布(纬线较稀的织物), 后者由一层线绳组成。线绳结构的抗拉能力较高些,故适用于带轮直径较小、转速较高 的场合,且寿命较长。抗拉层的材料有棉质,也有尼龙、人造丝等化学纤维,后者强度 较高。
如图8-8所示,带中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的紧边绕入小带轮处,此处的最大应 力可近似地表示为
四、带的弹性滑动
因为带是弹性件,受拉后会产生弹性变形。而带工作时,带的紧边与松边拉力不 同,因而带的弹性变形也不同。如图8-9所示,当带在紧边刚绕入小轮时,带与小带 轮在A(A′)处重合,转过α″1角时,虽然传动带拉力逐渐减小,带亦逐步回缩,但 不明显,故认为带轮上的B与带上的B′仍近似重合,α″max,带重新正常工作。
如图8-7所示,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Ft由下式求得 带传动传递的功率P(kW)为
图8-7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可以证明,带在出现打滑趋势而尚未打滑的临界状态时,带的紧边拉力F1与松边 拉力F2之间满足柔性体的欧拉公式
式中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 f——摩擦因数,对V带,用当量摩擦因数fv代替f; α——工作时,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的圆心角,简称包角,单位为rad。
图8-5 V带截面结构 a)帘布结构 b)线绳结构 1—顶胶层 2—抗拉层 3—底胶层 4—包布层
第二节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能力分析
一、工作原理 二、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三、带的应力 四、带的弹性滑动

第八章 齿轮传动

第八章 齿轮传动

rk
)
θk αk
rb
O
N
θk =invαk =tgαk-αk
5、渐开线齿廓满足啮合基本定律 如图: ① 基圆-----rb1, rb2 ②K-----齿廓交点(啮合点) ③N1N2---- 过 k 的 两 齿 廓 的 公 法
N2
ω1
O1
N1 K C2 C1
rb1
K’
P
ω2 P O2
要使两齿轮作定传动比 传动,则两轮的齿廓无 论在任何位置接触,过 接触点所作公法线必须 与两轮的连心线交于一 个定点。
§8-1 概述
三.缺点: 要求较高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加工成本高、不 适宜远距离传动(如单车)。
分类:
齿 轮 传 动 的 类 型
直齿 圆柱齿轮 斜齿 齿轮齿条 平面齿轮传动 人字齿 (轴线平行) 非圆柱齿轮 直齿 按相对 圆锥齿轮 斜齿 运动分 两轴相交 曲线齿 球齿轮 空间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 (轴线不平行) 两轴交错 交错轴斜齿轮 渐开线齿轮(1765年) 准双曲面齿轮
αk Fn
③离中心越远,渐开线上的压力角越大。 vk
k
压力角αk :啮合时K点正压力Fn与速度vk 所夹锐角为渐开线上该点之压力角αk。 ∆KOB中 cosαk = rb/rk
④渐开线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 当rb→∞,渐开线变成直线。(齿轮变成 什么?)
⑤ 基圆内无渐开线。 K
A
rk
θk αk
O
B
rb1
ra1
P N2 B1
B2 N 1
B1B2 -实际啮合线 N1N2 :因基圆内无渐开线 理论上可能的最长啮合线段-理论啮合线段 N1、N 2 -啮合极限点
N
si
s Sb

第8章传动设计

第8章传动设计
➢ 转速点:与各竖线的交点代 表各轴的转速。
➢ 传动线:各轴之间连线的倾 斜方式代表传动副的传动比。 连线中的平行线代表同一传 动比。
转速图作用
• 表示主轴上各级转速的传动路线。 • 表示传动(变速)组的个数,传动付数,
及传动比的大小。 • 表示各传动轴上所具有的转速级数及
转速大小。
转速图中相邻两水平线间的间隔为lgφ
2.结构网和结构式
结构网和结构式是设计转速图的一种 过渡形式,用作分析比较方案用。
➢结构网: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而不 表示转速数值的线图。
➢结构式:如果在式Z=P0P1P2 ……传动 付的右下角标上该变速组的级比特性 指数,则该式变成了结构式。
12=3l×23×26 • 12—转速级数; • 3、2、2—各变速组
Szmin满足所有传动比的要求。
例:传动组a,ia1=1/2,ia2=1/1.41,ia3=1。查i为2, 1.4和1的三行。有数字的即为可能方案。结果如下
➢ ia1=1/2:Sz = …,60,63,66,69,72,75,… ➢ ia2=1/1.41: Sz = …,60,63,65,67,68,70,
转速图分析
➢电动机轴与轴Ⅰ间 的传动比为
是降速传动,故连线 向下倾斜两格。
轴Ⅰ的转速
转速图分析
➢ 轴 I-Ⅱ间有传动组 a,其传动比为
I-Ⅱ之间有三条连 线,分别为水平、 降一格和降两格。
转速图分析
➢ 轴Ⅱ-Ⅲ之间有传动组b, 其传动比为
轴Ⅱ的每一转速都有两 条连线与轴Ⅲ相连,为 水平和降三格。
3、采用三联滑移齿轮时, 还应检查滑移齿轮之间的齿数关系
➢ 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和次大齿轮之间的齿数差, 应大于或等于4。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床主轴必须有足够的转速范围和转速级数,以便 满足机床运动要求。 2、主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应能提供和传递足够的功率和 转矩,传动效率足够高,以便满足机床动力要求。 3、主轴主件、有关机构及元件应有足够的精度、刚度, 抗震性、温升、热变形在允许范围内,以便满足机 床工作性能的要求。 4、操作要轻便灵活、安全可靠、调整维修方便,润滑 密封良好,以满足机床的使用要求。 5、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成本低,以便满足机 床经济性的要求。
变速组按扩大转速范围过程而排列的基本组、第一扩大组、 第二扩大组……的排列顺序,称为“扩大顺序”。 变速组的变速范围与其级比的关系。 对于基本组: r0= φ2 =(φ ) 3-1= 0p0 –1 对于第一扩大组: r1= φ3 =(φ3) 2-1= 1p1 –1 对于第一扩大组: r2= φ6 =(φ6) 2-1= 2p2 –1 从上分析可得出通式: rj= jpj –1 由此得出结论: 由于等比数列可以由等比数列乘以等比数列得到,机 床的传动系统中,转速数列是由定比传动副和变速组组 成的,几个变速组互相串联,其中以基本组为基础,然 后通过第一、第二、…、扩大组把各轴的转速级数和变 速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各变速组相邻传动比之间又遵循 上述的级比规律,则机床的传动系统的转速数列是连续 的等比数列,称为“正常传动系统”。
u1=n1/n0, n1=u1n0 u2=n2/n0, n2=u2n0 u3=n3/n0, n3=u3n0 u4=n4/n0, n4=u4n0 ②现在将传动图绘制成转速图: 用一组相互平行并距离相等的线条代表轴,轴上每 个点代表 一种转速。图中坐标取对数坐标。 若转速按等比级数排列的,则各级转速为: n1=nmin, n2=n1φ , logn2=logn1+logφ n3=n2φ , logn3=logn2+logφ n4=n3φ , logn4=logn3+logφ
在结构上,变速组按照从电动机到主轴传动的先后排列顺 序称为“传动顺序” (二)机床的总变速范围应是各变速组变速范围的乘积 Rn=n12/n1=630/50= φ 12-1 = 1.2611 = 12.6 ra=uamax/uamin=(35/35)/(27/43)=1.58= φ 2 rb=ubmax/ubmin=(39/39)/(26/52)=2= φ 3 rc=ucmax/ucmin=(50/28)/(24/54)=4= φ 6 故 Rn= ra rb rc = φ 2 . φ 3 . φ 6= φ 11 = 12.6 通式: Rn= nmax/nmin = umax/umin =ra rb rc „rm (三)变速组的级比规律 变速组相邻传动比之间的比值称为级比。 第一变速组: p0=pa=3 ua3:ua2:ua1=1:1/φ :1/φ 2 =φ 2: φ :1 =φ 2x0: φ x0 :1 故 a= 0=φ x0=φ x0=1
Ⅳ—Ⅴ: u7=19/71=1/4=1/1.266=1/ φ6 u8=82/38=2=1.263=φ3 第二步:画出Ⅰ、Ⅱ、Ⅲ、Ⅳ、Ⅴ垂直平行线,表示传动轴 (细线),并画出横向对数坐标线(细线)18格,每格之间 距离为logφ=log1.26。 第三步:画转速图。 ①在轴Ⅰ—Ⅱ之间引一条直线,由于u0=1/ φ3,故向下倾斜3 格 ②在Ⅱ—Ⅲ之间引三条直线,分别是u1=1/ φ4,向下斜四格。 u2=1/ φ3,向下斜三格 u3=1/ φ2,向下斜二格 ③在Ⅲ—Ⅳ之间引三条直线,即 u4=1/ φ4,向下斜四格。 u5=1/ φ,向下斜一格。 u6=φ2,向上斜二格。这样在Ⅳ轴有9种转速。 ④在Ⅳ—Ⅴ之间,有两种传动比,应在Ⅳ轴9种不同转速点上 各引出两条直线,即u7=1/ φ6,向下斜6格。 u8=φ3,向上斜3格。这样在主轴上有18个点,即18级
三、结构网和结构式
将转速图画成对称形式就成为结构网。 结构网中两轴间连线仅表示传动关系,而不表示传动比值,轴上各圆 点也不表示该轴的具体转速。结构网和转速图有一致的变速特性。 结构网又可简化为结构式, 本例的结构式为: 图2-2的转速图可画成图2 -4的结构网。 12=31×23×26 其中: Z=3×2×2 =12 p0=3 p1=2 p2=2 x0=1 x1=3 x2=6 r0= φ2 r1= φ3 r2= φ6
Rn 、φ 基本确定后,就可进行传动系 统的设计,通常采用图解的方法,即转速图来解决。 转速图可直观地表达出传动系统中各轴转速的变化规律和 传动副的速比关系。它不仅可以用来拟定新的传动系统, 也可用来对现有机床的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转速图 图2-2a为龙门铣床铣刀主轴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图, 图2-2b为该变速箱的转速图。 其转速范围:50~630r/min,公比φ =1.26,转速级数z=12, 主电动机功率13kw,转速1460r/min。 在转速图中: ①距离相等的竖直线代表传动系统的各轴; ②距离相等的横线与竖直线的交点(用圆圈表示)用来代 表各级转速。因lgnz-lgnz-1=lgφ =常数,转速图上的纵
第八章
传动设计
主传动概述
• • • • (一)主传动类型及其应用 (二)有级变速主传动系统的组成 (三)主传动的设计要求 (四)主传动的设计程序
机床主传动系统用于实现机床的主运动。它对机床的使 用性能、结构都有很明显的影响。 机床主传动的类型可按不同特征来划分: 按照传动电动机可分为:交流电动机驱动 直流电动机驱动 或:单速电动机驱动 多速电动机驱动 按照传动装置可分为:机械传动装置 液压传动装置 电气传动装置 按照变速的连续性可分为:无级变速 有级变速
如果将n1,n2,n3,n4按顺序在坐标上排列,则相邻转 速之间相差一个logφ。 将上各传动比值变为与φ有关的值,有: u1=0.41=1/1.582=1/ φ2 u2=0.64=1/1.58=1/ φ u3=1 u4=1.58= φ 由于φ>1,故降速时,转动比u=1/ φx 升速时,传动比u= φx ①当u=1时,画平线 ②当u= φx时,往上翘, u4=1.58= φ1,取对数=1, 往上翘1格 ③当u=1/ φx时,往下低。
绘制(四级两轴变速箱)转速图步骤: 第一步,画两条垂线,代表两根轴 第二步,在左边第一垂线(轴Ⅰ)上取一点,表示 轴Ⅰ 转速 第三步,在右边第二条垂线(轴Ⅱ)上取四点,代 表第Ⅱ轴四种转速,即n1n2n3n4,轴上各点距离相 等,即等于logφ 第四步,用粗实线(速度线)将n0和n1n2n3n4相连。
主传动系统由动力源、变速装置和执行件(如主轴、 刀架、工作台)等部分组成。主传动系统属于外联系 传动链。图示是CA6140车床 传动系统图,主传动系统组成:
• • • • • • • • •
1、动力源 2.固定传动比机构 3.变速机构 4.主轴部件 5.开停装置 6.制动装置 7.换向装置 8.操纵机构 9.润滑与密封装置
坐标取为对数坐标,则代表各级转速的横线的间距相等,且等 于lgφ ③相邻两轴之间的相应转速的连线代表相应传动副的传动比。 从图可见,由三个变速组互相串联使变速系统获得12级转速。
第一变速组(Ⅱ-Ⅲ轴): ua1=27/43=1/1.58=1/ φ2 ua2=31/39=1/1.26=1/ φ ua3=35/35=1 第二变速组(Ⅲ-Ⅳ轴): ub1=26/52=1/2=1/ φ3 ub2=39/39=1 第二变速组(Ⅳ-Ⅴ轴): uc1=24/54=1/2.25=1/ φ3.5 uc2=50/28=1.79= φ2.5 二、变速的基本规律 (一)变速系统的变速级数 是各变速组传动副数的乘积 图2-2变速系统可写为: 12=3×2×2 通式:z=papbpc…pm
第j扩大组级比 j =φ xj xj= p0p1p2„ pj-1 0=φ x0=φ x0=1 1=φ x1 x1=p0 2=φ x2 x2=p0 p1 „„ j =φ xj xj= p0p1p2„ pj-1 上面即为级比规律。 从上面分析可知,为了获得连续等比数列的转速,必 须使几个变速组串联而成的传动系统符合级比规律,否 则会出现转速重复或空缺的现象。如图2-3中的图a) x1=4>3,出现转速空缺;图b) x1=2<3,出现转速重复; 图c) x1=1.5<3,出现非正常的转速数列。
通过此变速组变速后,可使Ⅲ轴得到三级连续等比数列的 转速,这种具有级比指数x0=1的变速组称为基本组。 第二变速组: p1=pb=2 ub2:ub1=1:1/φ 3 =φ 3:1 =φ x1:1 故 b= 1=φ x1= φ 3 x1=p0=3 此变速组的作用是将基本组的变速范围进行第一次扩 大,这种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即x1=p0的变速 组称为第一扩大组。 第三变速组: p2=pc=2 uc2:uc1=1:1/φ 6 =φ 6:1 =φ x2:1 故 c= 2=φ x2= φ 6 x2=p0 p1=6 此变速组的作用是将基本组的变速范围进行第二次扩大, 这种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和第一扩大组的传动副数连乘积, 即x2=p0 p1的变速组称为第二扩大组。 „„
8.1
主运动有级变速传动设计
设计内容: ①拟订结构式或结构网 ②拟定转速图 ③合理分配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④确定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 ⑤绘制主传动的传动系统图
8.1.1
转速图:也叫转速分布图
分析和设计主传动系统需要一种特殊线图,称转速 图。 1.为什么要用转速图: ①前面学过的传动系统图一个致命弱点:不能 直观表明主轴上每种转速是通过哪些齿轮传来的。 ②前面学过的传动系统图也不能看清楚各对齿 轮的传动比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转速图可以。 2.转速图的绘制方法: (1)绘制四级变速变速箱的转速图 ①求出各传动比:(按从小到大规律排列) u1=21/51=0.41, u2=28/44=0.64, u3=36/36=1,u4=44/44=1.58
转速。 3.综上所述: (1)转速图由“三线一点”组成:①传动轴格线 (垂直平行细线)、②转速格线(水平细线)、 ③传动线(粗实线)、④转速点(黑点或圆圈) (2)由转速图可以清楚看出: ①传动轴数目. ②主轴和各传动轴上的转速级数、各转速值及传动 路线。 ③变速组的数目及传动顺序。 ④各变速组的传动副数目及传动比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