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

合集下载

王崧舟讲语文读后感

王崧舟讲语文读后感

王崧舟讲语文读后感篇一:读后感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读后感2020级汉文三班王自强202002024147叶圣陶先生说,教本中的文章就是例子,我怎样把这些例子让孩子们明白呢?要是有一种方法能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简单如话,诗意如话该多好啊!在名师工作室学习时,我就看过王老师的这本著作,当时只是囫囵吞枣的浏览了一下,我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直到全部阅读完毕,我都无法相信自己是近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这本书,《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读后感。

我感觉我不是在“看”,更像在聆听邻家大哥哥在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读后感《《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读后感》。

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还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底蕴从哪里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

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

”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成堆的书籍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对教材的思考,也造就了精彩的课堂。

如《枫桥夜泊》,王老师从陈小奇《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

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体现的诗的文化、诗的价值是什么呢?从“春风“这个自然意象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文化意象呢???几个文本的解读我们只有赞叹的份――大师就是大师。

如果说在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时给予了我精神,那读《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就是给予了我面包。

《诗意语文》读后感

《诗意语文》读后感

《诗意语文》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意语文》读后感篇1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多次看到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介绍,非常崇拜,但也对其中的“诗意语文”感到有些模糊,感觉无法效仿,有点玄乎。

所以拿到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这本书,我就迫切地开始寻找着“诗意语文”的答案,慢慢咀嚼着“诗意”的内涵。

行走在王老师那诗意般的文字里,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智慧与灵性,倾听着大师的精辟见解。

阅读之际,似乎点燃了我教学的激情和欲望。

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

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高贵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什么是诗意语文?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一种超越风格、超越流派的教学现象。

“诗意”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糊概念,不同的角度可以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分别从哲学的认识论、存在论的视角,从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的视角来解释诗意不同内涵。

如果将“诗意”置于每个读者的主体视野,那么对于阅读文本的体验意义却又是无限的。

他认为如果一旦将诗意语文框定为某种教学流派,那么,诗意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什么时候将诗意语文解释透彻了,什么时候也就宣告了诗意语文的死亡。

读完全书,再欣赏王老师的语文课,我似乎明白了:一、“诗意”便是“多情”于读。

王老师的课堂,可以说“读”贯穿始终。

课堂中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且是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

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王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也让我真正走近了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有感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有感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有感阅读《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有感我有幸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撰写的《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如缕缕春风拂面,又似涓涓细流浇灌我那干涸的心田,给我送来了夏日里的丝丝清凉。

在这部《诗意语文教育》中,集中了王老师近几年对诗意语文的一个不断理解和生成的文字轨迹,是他参与各种大型的、专题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活动的讲座和报告.虽未亲临现场,但我能够深切地感悟从王老师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对于诗意语文的解读和修行,令我对诗意语文有了滋心的感受,对我平常那近乎麻木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触动。

书中王老师精辟而形象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诗意语文,那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只要它是自由对话的、唤醒意会的、精神契合的、追寻幸福的、实现自我的、充满智慧的,那就是诗意语文。

回想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真是愧对学生,愧对自己。

上课时,即兴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课后的反思策略也只做表面功夫。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其实我也挺讨厌这样的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曾经的理想抱负,都已不在。

而这次读了《王崧舟诗意语文教育》,又激发了我灵魂深处的那份感动,那份纯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上好语文课,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王老师告诉我们,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课堂上教师要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要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他会不时地产生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在书中我学到好多王老师的独门秘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要修炼绝招。

比如第一招叫实录还原法。

把课堂教学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再还原成教学理论;把理论再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可以很好地修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2《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

2022《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

《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身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懂得让自己的内在储备资料库变得日趋丰富,也能让本人在优秀教师的感召和帮助下去完成更多的自我升华,从而能成长成才,造就自身充分的提高和突破。

在阅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一书时,我感到自己仿佛醍醐灌顶,对于语文课、人文学科、语言课程、师生互动、艺术和创造之美都大大加深了理解。

要感谢王崧舟先生的这部优秀的专著,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一、将美育和德育视为语文课程的魂灵我在细细品读王老师的这本专著的同时,更加懂得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和内在灵魂,这便是通过美育去孕育德育,通过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文之美,从而能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华。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善意、智慧和希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在王老师的教学思路的指导下,要从两个方面开展:首先要让学生更加懂得:圆明园是万园之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因此,在阅读并感悟这篇文章的同时,学生要懂得从美的层面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篇文章。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圆明园的美不但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也能启迪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更深层次地追求美、捍卫美的人,这样一来,语文课也逐步成为美育课,这对于教育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进步富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美育和德育二者是互为表里的,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美感的语文课是丧失感召力的,没有道德的语文课是丧失方向和力量的。

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在富有美感的同时能更好地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其能懂得是非善恶,也能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之间把握好自己,这便是我在阅读王先生的这部著作时产生得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事实上,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为教学核心,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爱护本国的民族优秀遗产,但是也要懂得,要以蓬勃的正义感去捍卫本民族的美和丰富遗产,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捍卫美和善。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打开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老师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之情令人叹服。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王老师对文本的孜孜不倦的深刻钻研。

在《诗意语文》一书中,曾亲聆王老师《枫桥夜泊》的教学。

这首诗我教过起码四五遍,但是总感觉没有进步,仅停留在对诗意的理解层面,无法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

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已经让我深深折服,再特意找来《枫桥夜泊》的课堂实录学习,再一次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王老师从《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

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

的确,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上,王老师几句简单的点评,一段抒情的过渡语、一首补充阅读的小诗,一张总理日程表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阅读的广泛,知识面的宽广,因此而积累的深厚底蕴。

这决不是靠突击一两个晚上搜集一些资料所能达到的境地。

王老师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言: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啊,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平和的心态和神圣的使命感。

不为短期的效应,不为眼前的功利,为了花草树木整个的一生长远考虑,像春雨润物无声,奠定扎实的根基,让小苗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陶醉在学习中,语文学习成了他们内在的需要和生活的一部分。

王老师也是幸福的,因为他自己也这样感叹:“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睡的智慧。

我平庸的生命,因语文而精彩!”孩童如花,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如果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作“倾听花开的声音”这样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来做,那他的人生必定充满快乐和收获。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诗意语文王崧舟》一书是王崧舟在教育领域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将语文教育与诗意相结合,探索了一条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教学之路。

阅读《诗意语文王崧舟》,我深受启发。

首先,王老师强调了诗意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通过诗意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对语言的热爱和表达的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王老师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他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的学习环境。

最后,王老师还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他通过课堂中的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也更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力量。

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诗意语文王崧舟》,我深刻理解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只有通过诗意和情感的引导,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的语文人才。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第一篇: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一直很崇拜王崧舟老师,觉得他作为一个语文人,自身的语文素养已经修炼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他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最早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还是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学新兵,对当时在小语界已经赫赫有名的王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在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慢慢认识了王崧舟老师。

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伴随着《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曼谷的小象》《长相思》走进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也掀起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轮探索热潮,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上的体现一直是颇受关注和争议的,我的浅见是要让学生在人文性的形式或语言中掌握语言的工具性。

如果一节语文课上,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几样“工具”,或者说我们要来进行几项训练,无疑会让学生用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接受”,如果把一个个训练点和知识点自然隐藏于人文性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合作,师生对话自然地呈现,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也正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诗意语文的课堂在让人感受浓浓诗意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洗礼,老师引领着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我感觉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外表的光鲜热闹,同样有其深厚实在的内涵。

暑期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书,对王老师,对他的诗意语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其实就是汇编了王老师的7则座谈发言稿而成,生动翔实,有理论有实例;语言幽默风趣,思想高屋建瓴,真是一本适合一线教师阅读的好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般的把它读完,还就没有这般酣畅淋漓地读整本书的感觉了。

一遍读完后,我又读了第二遍,在第二遍阅读中把书中的精华语句做了摘录。

心得体会很多,最强烈最想表达的有如下几点:1.来自课堂一线的教育专著一定是受老师们欢迎的纯理论的文章容易让人望而却步,阅读时困难重重,若放在床边的话搞不好会成为“催眠书”,个人感觉越想看越钻不下去,总感觉一行行字像在跳舞,好不容易看了一会,就想着要休息一下。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言》有感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言》有感

阅读王崧舟《诗意语言》有感
王崧舟的《诗意语言》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这本书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诗歌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激
发了我对于语言的思考。

王崧舟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

他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语言的
内涵和意义。

他还强调了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一些抽象的概念上,
诗歌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

这让我深入思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
方式的相对性。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

语言是我
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只使用语言的表层,很少去思考其更深层的含义。

通过阅读王崧舟的《诗意语言》,我开始关注语言背后的更为丰富的表达和意义,尝试用诗意的方式
去思考和表达。

除此之外,《诗意语言》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王崧舟在
书中引用了一些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充满了情感和思考,让我更
加热爱诗歌。

我开始尝试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体验其中的美感和
思想启发。

总结来说,王崧舟的《诗意语言》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语言和诗歌的关系,激发了我对语言的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热爱诗歌,并开始以更加诗意的方式去思
考和表达。

《探寻诗意语文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探寻诗意语文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书香心语】探寻诗意语文——《诗意的探寻》读后感这个寒假,在特别有眼光的马利老师的引领之下,我们六年级教研组共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的探寻》这本书。

和同年级的小伙伴们一起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这么语文化的专业书籍,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本书。

我发现王崧舟老师对诗意语文的境界和目标定位非常高。

他说,“对诗意语文来说,诗意就是一种永恒的探寻与创造。

只要生命之火还在燃烧,他就无日不探寻,无处不创造。

”我想,王崧舟老师永无止境的探寻与创造,对喜欢他的人来说,是一种不断获得成长的福气。

这本书中的十个特别新的课例,涉及到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很多种课型,是王崧舟老师对2022年版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中,我发现了王崧舟老师优秀的奥秘!我发现,王老师备课超级充分!为了讲好《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这本书他看了好多遍,还看了许多个版本,讲课前又看了一遍,还看了影视作品,还推荐读者和他一起看;为了讲好《墨梅》这一课,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有作者的生平,有史书中记载对作者的评价,有关于梅花的很多诗句,有关于作者写的关于梅花的很多诗句;他在备《红楼春趣》和《梅花魂》这两课时亦是如此。

如此细致透彻的备课,真正做到了要讲好这一课,就一定要读懂这个人,读透这个人。

他的这种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发现,王老师备课关注学清!他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真正做到化难为简单,接地气!例如,《好的故事》这一课,难度系数非常高,而他安排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梳理难词,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读课后练习第一题,找到读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们打开课本,每人只汇报一个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跳过了哪些词语,七个学生站起来汇报了七个词语,跟老师预设的七个词语几乎完全一样。

这样降低难度,我想学生们没有了畏难的心理,再加上王老师的表扬,课堂气氛一定会非常活跃。

紧接着,课件上直接呈现这七个词语对应的现在的说法,随后,王老师带着学生一个一个的一一对应着读,这种方法使同学们对这些难懂的词语既理解了意思又加深了印象,这些难懂的词语就这样一个个攻破了。

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有感

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有感

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有感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有感提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的应该是底蕴,底蕴应该是书堆起来的。

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自以为在某个层面上是可以的读王菘舟老师《诗意语文》有感寒假期间,从郭哲那里借来了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书,读后让我爱不释手,敬重、佩服王菘舟老师。

让我最敬仰的就是王老师的文化底蕴,真不愧是语文大师,一代教师的楷模。

下面我就浅谈王老师书中的第三讲,“读”行天下,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书中王老师对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分析,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这首诗的价值,这首诗的文化,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句景语的潜台词,无一不渗透着他丰厚的文化底蕴。

余秋雨先生说,所谓的中国人,首先是个文化概念。

你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几千年传承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中国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的应该是底蕴,底蕴应该是书堆起来的。

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自以为在某个层面上是可以的,可再看一看王老师那课,反思自己最缺的就是底蕴,就是学养。

王老师讲季羡林老先生曾经对年轻讲,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

第一个是中西贯通,第二个是古今贯通,第二个是文理贯通。

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你文化底蕴的基座就像金字塔的底座一样,会非常宽厚,非常坚定。

我赞同王老师的观点,读书不一定有底蕴,但少读书,不读书是没有底蕴的。

王老师对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为己读书,不是为别人,是为了修炼自己的身心,充实自己的精神能量,为了提升、为了超越,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所以才读书,才做学问。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明白,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王老师藏书大概有六千多册,可以开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了,让人钦佩之极。

六千多册藏书中,古今中外,可谓是博览群书,在王老师的精神世界里,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

读书,实际就是一种精神修,难在修行,难在持之以恒。

人因为惰性和惯性,往往想得多,做得少。

我觉得,底蕴关键在行动,读书是行,上课是行。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范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范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范文王崧舟——一个很早就被我铭记于心的语文大家,而诗意语文,也是在很早就听到过这个名词,但未细细研究何为诗意语文。

这回利用寒假,我认真地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一书。

读罢此书,让我更加佩服这位语文大师,佩服他丰厚的专业学养、开阔的课程视野和高超的实践智慧。

在这本书中,我深入体会了诗意语文的内涵,对我影响之大的是王老师的人格魅力。

这对正处于教学迷茫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一、王崧舟,让我铭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二、王崧舟,让我感悟到:语文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因此语文是感性的。

而小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形象关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因此学生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

因此在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场景和情节的解读方式,将外向于学生的“对象之物”转化为内在于学生的“体验之物”,比如王老师在教学《万里长城》时,将文中“成千上万”一词读出画面(即老师描述,学生想象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某一幅画面)。

三、王崧舟,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师要有细读文本功夫。

通过细读将文本化为己有,由“文本语文”转化为“师本语文”。

王老师在文本上是肯花时间,下大力气的。

所以他的课堂才会如此“精致、大气”。

每每看到王崧舟老师课例的精彩之处,都不由得叹服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如此深刻又独到。

他对文本中言简意丰的,既能概括文章主题,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词句,总是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进行研读,拓展思维空间。

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字词,都能被王老师变成“宝”。

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重视一个简单的提示语——“笑着说”,然而王老师却独具慧眼地抓住了这个“笑”字,于平淡处设疑,引导学生贯通文本进行感悟,探究“笑”的丰富内涵。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读了王崧舟老师关于诗意探寻的相关内容后,就像是跟着一位超级导游在语文的诗意世界里来了一场奇妙旅行。

王崧舟老师对诗意的探寻,那可真是像挖掘宝藏一样。

他不是那种浮于表面地讲讲诗词,而是一头扎进语文的深处,去把藏在文字里的诗意一点一点地抠出来。

就好比是从石头缝里找金子,他能在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课文、诗句里找到闪闪发光的诗意。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对古诗词教学的执着。

他对待古诗词就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又充满热情。

他把每一首诗都像是拆开一个神秘的礼物盒,一层一层地剥开,让我们看到里面最精致的部分。

他能让那些古老的文字活起来,像有魔法一样。

比如说在解读一首古诗的时候,他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诗里写了啥,而是带我们穿越回古代,去感受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就像坐时光机一样酷炫。

而且他这种诗意的探寻还特别有感染力。

他讲着讲着,我就感觉自己也被卷入了那股诗意的漩涡。

本来觉得诗词挺枯燥的,可是在他的解读下,那些平平仄仄就像是跳动的音符,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乐章。

就像是他拿着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诗意理解的那扇大门,然后我就像个好奇的小探险家,迫不及待地想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到处看看。

他还让我明白了诗意不仅仅在那些高大上的文学作品里,生活里到处都有诗意的影子。

就像我们每天走过的小街小巷,在他眼里可能就是一首抒情诗;那些日常的琐碎小事,经他一解读,说不定就能变成一篇充满诗意的小散文。

这就像是他给了我一副新的眼镜,戴上之后看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到处都充满了可以挖掘的诗意。

总之呢,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探寻之旅,让我这个以前对诗意有点懵懵懂懂的人,现在也想加入这个探寻诗意的大军,去发现语文世界里更多的美好。

这就像是他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我都能想象到这颗种子慢慢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诗意大树呢!。

理解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感受

理解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感受

理解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感受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一本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思考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诗意语文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不少收获。

首先,王崧舟在书中强调了诗意和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

在日常的交流中,我
们应该注重言辞的选择和表达的艺术性,使语言更加富有诗意。


样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言运用方式,激发了我对语文的
热爱和创造力。

其次,王崧舟在书中呼吁人们要关注诗意语文对人的成长和修
养的重要性。

他强调,诗意语文能够培养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丰
富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欣赏诗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培
养自己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这样的观点深深触
动了我,让我更加重视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王崧舟在《诗意语文》中也提到了诗与教育的关系。


认为,诗意语文应该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
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这一观点引
发了我对教育领域的思考,让我认识到诗意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总之,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文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情感和美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文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我相信,只有将诗意融入语文之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美妙和深刻。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读书心得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读书心得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读书心得每当研读王崧舟老师的著作时,我仿佛会踏上教育家们曾经留下的足迹,会融入到这些带有“草根色彩”,扎根在中华教育实践大地,充满田野芳香的真实感人的教育故事中。

王崧舟老师伴随我走过了四年充满“诗意”的岁月,他的教育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著作《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这本著作由四部分组成,内容唯美,以“诗意行吟”“诗意拓荒”“诗意安顿”“诗意守望”贯穿始终,吾观之,感触有三。

一、诗意语文怀揣诗意的“故事”王老师的故居是诗意的,家世是诗意的,甚至充满着诗意的精神世界。

《二泉映月》与王老师的关系“如胶似漆”,甚至可以说“二胡”与王老师的关系“如胶似漆”。

它伴着王老师走过了懵懂的岁月,爷爷和爸爸的熏陶,让原本充满“诗意”的王老师更加闪闪发光,我相信语文的世界一定是“诗意”的,但是枯槁的文字、繁琐的句式,一定不为人所喜,但是如果对其“触类旁通”,那么一定是绚丽多彩的。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卢真金教授在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时,曾提出过一个颇有风味的模型理论。

三角形的底边被称为教师发展的“立足边”,两腰分别冠名为“理论边”和“实践边”。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当一名新教师度过浅显的适应期后,可能会双线延伸。

一线为由理论边出发,逐渐走向实际边,这种路径可以被称为“气宗”;另一线则反其道而为之,这种路径可以被称为“剑宗”。

当然,可能有极少数人,向中间走去,如同王老师一般,走的是“亦剑亦气、剑气合一”的路。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不论是一个有名的“大家”,亦或是有名的著作,要想闻名遐迩,一定是有“故事”的,有趣或平凡,总会闪耀着点点星光,让其发芽。

如同语文一般,诗意的人生面对诗意的语文,总会让火花四溢,流光溢彩。

二、诗意语文展现诗意的“风格”打我记事起,接触过最多的人,一个是生我育我的生身父母,一个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辛勤园丁。

他们都是辛劳的,但没有人天生就是劳碌命,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

王崧舟诗意的探寻读后感读完王崧舟老师关于诗意探寻的那些东西,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超级神奇的语文世界,那里面到处都闪着智慧和美的小火花呢!王崧舟老师吧,就像是一个语文武林的大侠,他对诗意的探寻就像是在寻找武功秘籍一样执着。

他可不是干巴巴地讲课文,那多无趣啊。

他能从那些普普通通的文字里,挖出好多好多诗意来。

就像在一片看似平常的草地里,突然发现了好多闪闪发光的宝石。

你看他上课的时候,那些对诗词的解读。

他能把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小情绪、小心思都给揪出来。

就好比是他有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诗人内心那扇神秘的门。

比如说解读一首古诗,他能把诗人创作时候的背景啊,当时的心情啊,像讲故事一样给你娓娓道来。

让你感觉自己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站在诗人身边,看他是怎么皱着眉头,或者是摇头晃脑地吟诗的。

而且他讲诗意,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你觉得云里雾里的。

他就像是一个特别亲切的朋友,拉着你一起在诗意的小路上漫步。

他会用特别通俗易懂的例子,让你一下子就明白那些很深奥的诗意概念。

就像他说一个意象的时候,能联系到我们生活里常见的东西,让你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就是意象啊,这么简单又这么有意思!”我觉得他这种对诗意的探寻,还让语文变得特别有魅力。

以前总觉得语文就是写写生字,背背课文,枯燥得很。

但是看了他的理念之后,就发现语文原来是这么一个充满魔法的学科。

那些文字就像是一个个小魔法师,组合在一起就能变出各种各样奇妙的诗意世界。

他还让我明白了,诗意不仅仅是在那些诗词歌赋里。

生活里也到处都是诗意呢。

只要我们像他一样,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能在平常的日子里找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美好。

就像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路边一朵盛开的小花,这些都是生活里的诗意。

总之呢,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探寻就像是一阵清风,吹进了我对语文和生活的理解里。

让我想要像他一样,做一个能发现诗意、感受诗意、传播诗意的人,在这个有点忙碌又有点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诗意小天地。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读后感《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一本让人陶醉的读物,作者王崧舟用他独特的文风和才华,展现了诗与语文的美妙结合。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语文的魅力和诗歌的力量。

这本书以诗意为主线,通过诗歌的形式,让人感受到了语言之美。

王崧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

同时,书中的诗歌内容广泛而深入,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也有表达内心感受的诗篇,还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诗歌让人如痴如醉,引发了我对语文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与此同时,王崧舟在书中还注入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观点。

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修养。

他通过他的诗歌,呼吁人们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语言的美妙,要用心去品味和欣赏文字的魅力。

他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语文的魅力和价值。

读完《诗意语文王崧舟》,我对语文的认识更加深入。

我明白了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得到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王崧舟的诗歌还让我意识到诗歌的力量和影响力,它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激情,甚至改变人们的命运。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对语文的学习和理解,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文字的魅力。

总之,《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思考的读物,它让人们领悟到了诗与语文的美妙结合。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和诗歌的力量,也更加确定了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目标。

希望这样的读物能够更多地出现,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用心去品味和欣赏文字的美妙。

读后感《王崧舟诗意语文》

读后感《王崧舟诗意语文》

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有感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洋溢着诗意的。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

”的确,教育是个崇高的事业,触摸的是诗一样的文字,谱写的是诗意的乐章。

语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灵因充满幻想而变得诗意盎然。

在与语文教学牵手的日子里,我从未停止过对诗意语文教学的追求,特别是现在。

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一次次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与孩子们一起品读诗歌,美文,让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去经历,去想象,去感悟;早读时,我们通过“班班通”,看着视频一起背诵古诗词,背诵毛泽东诗词,教室里,总能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

拿到这本书之前,只读了题目本以为,诗意语文应该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抽象境界,与之相关的也应该是“意识、精神、灵动”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难以感悟的抽象感觉,但是读下来整本书,顿时有了新的感受,就像作者所言那样,如果你现在问他,诗意语文是什么,他会推翻他所有有关诗意语文的抽象的概念,语文就是语文,诗意语文就是诗意语文,语文就是诗意的,没有特别之处,没有高深之处。

我的工作就是语文教学,这是多么实际的一件事情啊,为什么一定要问:语文是什么或者诗意语文是什么,语文真的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吗?并不尽然,教学的本身才是实体,这个实体里面有文本,有教师,有学生。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用、积淀语感。

是啊!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

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回答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
一直很崇拜王崧舟老师,觉得他作为一个语文人,自身的语文素养已经修炼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他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最早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还是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学新兵,对当时在小语界已经赫赫有名的王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在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慢慢认识了王崧舟老师。

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伴随着《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曼谷的小象》《长相思》走进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也掀起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轮探索热潮,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上的体现一直是颇受关注和争议的,我的浅见是要让学生在人文性的形式或语言中掌握语言的工具性。

如果一节语文课上,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几样“工具”,或者说我们要来进行几项训练,无疑会让学生用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接受”,如果把一个个训练点和知识点自然隐藏于人文性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合作,师生对话自然地呈现,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也正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诗意语文的课堂在让人感受浓浓诗意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洗礼,老师引领着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我感觉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外表的光鲜热闹,同样有其深厚实在的内涵。

暑期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书,对王老师,对他的诗意语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其实就是汇编了王老师的7则座谈发言稿而成,生动翔实,有理论有实例;语言幽默风趣,思想高屋建瓴,真是一本适合一线教师阅读的好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般的把它读完,还就没有这般酣畅淋漓地读整本书的感觉了。

一遍读完后,我又读了第二遍,在第二遍阅读中把书中的精华语句做了摘录。

心得体会很多,最强烈最想表达的有如下几点:
1.来自课堂一线的教育专著一定是受老师们欢迎的
纯理论的文章容易让人望而却步,阅读时困难重重,若放在床边的话搞不好会成为“催眠书”,个人感觉越想看越钻不下去,总感觉一行行字像在跳舞,好不容易看了一会,就想着要休息一下。

而读《诗意语文》就像在听王崧舟老师侃侃而谈,谈他的成长经历,谈他的阅读心得,谈他的课,谈他的故事,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这故事中了。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是特级语文教师,但我们都拥有共同的身份——语文教师,所以也就有了沟通点,有了共同语言,很多平时的困惑也许就能从书中获得启示,很多平时模模糊糊的想法就从书中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很多平时视野无法触及了,这本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

2.不停上下求索,不断自我超越的教育人生一定是精彩的
王老师可谓少年成名。

春风得意之时他没有迷失自己的目标,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

十年的潜心修炼,闭关阅读,孜孜学习,让自己登上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不管获得了多少荣誉,赢得了多少桂冠,他始终没有离开课堂,他不停地尝试着执教不一样的课型,不停地在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诗意语文”的完美内涵。

他在公开课的教学上赢得了太多的掌声,但也有遗憾和不足。

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师》曾有过详细的讲述)当他再次执教这一课,再次面临同样的处境时,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激活的教学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当一段精彩的师生对话引发全场掌声时,我想王老师的脸上肯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西方有一句谚语:什么人离上帝最近,记住,行动着的人!
王老师在《诗意语文》中写过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我想,正是王老师上下求索,不断超越的教育精神成就了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3.专业阅读一定会引领专业成长
经常有专家说,教师应该是专业的阅读者,我也知道专业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倍感压力,问问自己,暑假读了多少书,还真不好意思说出来。

其实每个人也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大多是根据个人喜好,有很多娱乐消遣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提到专业阅读,就有一种“被读书”的尴尬了。

如何让我们既认识到教师阅读的重要性,又多点阅读的主动性呢?
王老师有言:读行天下,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细细咀嚼这就话,觉得非常有道理。

一个人的经历、见识甚至
思想都是有限的,而很对非凡的经历,远大的见识,深邃的思想很多都藏于浩瀚书海中,和书本交朋友,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经常和高尚的人谈话,你的思想想不高尚都不行,你有了高尚的思想,你的见解想不深刻,你的谈吐想不睿智都不行。

王老师一下子列举了教育心理,道德伦理,教学教法,课本课程方方面面众多的书籍,真是如数家珍,我就在想,他到底读了多少书,他的肚子里到底藏了多少书?也正因为此,他的几个讲座串联起来,就是一本教育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