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案及板书 半截蜡烛教案板书设计实用
半截蜡烛教案及板书半截蜡烛教案板书设计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课文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半截蜡烛》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环境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这篇课文将带我们走进战争年代,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学习生字词老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词的意思。
老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体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
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老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板书】半截蜡烛作者:[作者名字]1.生字词[生字词列表]2.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内容]3.比喻和象征手法[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4.情感体验[课文情感体验]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字词意思。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半截蜡烛》的读后感。
3.收集战争环境下的生活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的生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难点内容,如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小主人公为什么如此珍惜半截蜡烛?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在学习生字词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尝试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理念】让同学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到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示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难点】指导同学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半截蜡烛2、读课题,同学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同学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读准字音。
⑴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誊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六、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同学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用图画和文字表示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半截蜡烛》教案篇二课题6半截蜡烛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沉着、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半截蜡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半截蜡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蜡烛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懂得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勇敢面对人生挑战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半截蜡烛》,并能背诵;通过朗读与背诵,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感受蜡烛的象征意义。
2.2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基本内容,认识蜡烛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3.1 蜡烛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蜡烛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蜡烛的看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
3.2 人物心理分析: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方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心理,培养学生同理心。
四、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课文《半截蜡烛》全文;相关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半截蜡烛》,了解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蜡烛的图片或故事,加深对蜡烛的印象。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蜡烛的作用和象征意义,引出本课《半截蜡烛》。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半截蜡烛》,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讲解。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体验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方法。
课文《半截蜡烛》教案
课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对比、象征等。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5.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第二课时1.作业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课文深入学习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象征意义、写作技巧等。
3.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5.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述蜡烛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蜡烛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作者通过描述蜡烛的形状、光芒和燃烧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蜡烛的生命力。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3、进一步明白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深深的爱国。
4、通过感悟课文,学习“体会特别语境中词的特定含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半截蜡烛。
问:你对我有感觉吗?任何事物,在你看到、摸过后,都应该有感觉。
比如读书,你既听到,又看到,就要特别有感觉。
2、指名读,有什么感觉?3、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你信不信?一个二十寸的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半截蜡烛,有什么感觉?一张餐桌,两杯红酒,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银色的烛台上燃着半截蜡烛,什么感觉?突然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心里十分害怕,忽然,门开了,妈妈的脸在烛光里格外温柔,你有什么感觉?4、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
伯诺德夫人一家,看到半截蜡烛被德国人点燃了,那是什么感觉呢?5、请学生说,引读第3自然段。
6、出示:半截蜡烛,越来越短的蜡烛冒着青烟的烛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此刻,它仿佛变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指名读,带着你的感觉读。
想想这些词在课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带着感觉一起读。
7、①这是一个方法,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要联系当时具体的'情况,读出感觉。
②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这场较量中,你觉得谁最令你佩服?请你自己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用来证明。
③读书,就要有“感觉”,而且要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人,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感觉。
请你注意,课文中有一些词,平时的意思是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生读,师巡视,并指点。
8、交流,相机教学。
一、伯诺德夫人:1、“看着”,如果是你,你当时什么感觉?2、“急忙”,在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3、“轻轻”,你感受到什么?“做动作,要显得很随意”还有谁要补充?指名帮助说明值得佩服。
4、朗读。
二、杰克a1、慢慢(沉着,不慌不忙)2、“语言”,(合适的借口)b3、“孩子是懂事的,……默默地坐待着”“厄运”: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厄运具体化)“最后时刻”,如何理解?这个词和厄运结合“从容、默默、坐待”,你有什么感受?体会到什么?c谁愿意补充、总结自己敬佩杰克的理由d师生轮读第5自然段。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通用6篇)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半截蜡烛(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彩的战斗过程.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军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自学导航:(10分钟)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
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四、交流探讨(15分钟)1、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1)“伯诺德夫人知道……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点出重点词指名读。
出示句子(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把蜡烛吹熄。
”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临危不惧)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2、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半截蜡烛》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蜡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蜡烛在黑暗中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蜡烛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蜡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蜡烛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课件、蜡烛、实物投影仪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教师点燃一支蜡烛,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蜡烛有什么感受?”b.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蜡烛在黑暗中给我们带来光明,照亮我们的道路。
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半截蜡烛》,理解大意。
b. 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疑问。
3. 学习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蜡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b. 学生讨论蜡烛在黑暗中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4. 朗读练习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b. 教师评价,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第二课时:5. 想象与联想a.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在黑暗中,蜡烛对你意味着什么?”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教师总结。
6. 表达能力培养a. 学生以“蜡烛”为主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b. 教师评价,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
7.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蜡烛的象征意义。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半截蜡烛》,家长签字。
2. 拓展作业:以“蜡烛”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学生对《半截蜡烛》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朗读表现、小组讨论、小测验评价时间:每节课末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蜡烛的象征意义和故事的主题。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篇一: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三、理清课文脉络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1、描红2、抄写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半截蜡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半截蜡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化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培养朗读能力。
4.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4. 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表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半截蜡烛》的观后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设计理念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字词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2.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半截蜡烛》。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介绍。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4. 课文中的人物分析。
5. 课文的结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半截蜡烛》的朗读与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课文中的人物分析和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和课文的拓展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和文章结构。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半截蜡烛》,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课文解析等。
2. 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生词和短语,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和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半截蜡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蜡烛的象征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
(2)认识和平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感恩。
(3)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蜡烛的象征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半截蜡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蜡烛的认识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半截蜡烛》,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字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和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蜡烛、火焰、烟雾等)。
2. 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角色扮演的情景剧。
3. 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共同讨论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珍惜的事物或人,以及为什么珍惜他们。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⑴ 师生合作表演。
⑴ 生生合作表演。
练习提纲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甘罗是一个()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伯诺德夫人:1、“……不惜代价守住它……”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二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一、感知全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半截蜡烛教学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及板书
半截蜡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索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半截蜡烛制作所需材料:蜡烛、剪刀、火柴、碟子等。
2.教师做好相关实验的演示准备。
3.教师准备板书工具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完整的蜡烛,并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
2.教师提问:蜡烛是怎么燃烧的?为什么蜡烛的两端燃烧速度不同?3.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蜡烛的制作和燃烧原理。
步骤二: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半截蜡烛的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半截蜡烛。
2.教师解释蜡烛制作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是由蜡烛的燃烧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的。
3.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烫伤。
步骤三:学生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行制作半截蜡烛。
2.学生通过制作半截蜡烛,实际操作了解蜡烛制作的过程和原理。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不同形状或颜色的半截蜡烛。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半截蜡烛,大家一起观察、比较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半截蜡烛的特点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巩固学生对蜡烛制作和燃烧原理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半截蜡烛制作过程:1. 准备蜡烛、剪刀、火柴、碟子等材料。
2. 将蜡烛剪成适当长度,剪去一段蜡烛。
3. 在蜡烛的两端点燃火柴,观察燃烧情况。
半截蜡烛的原理:- 蜡烛的燃烧是由燃烧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的。
- 蜡烛的两端燃烧速度不同是由于空气对蜡烛燃烧端的供氧不均匀。
实验心得和创意:- 创意1:制作不同形状的半截蜡烛。
- 创意2: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烛制作半截蜡烛。
五、教学反馈和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答辩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答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答案》摘要: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教师继续板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教师组织学生朗并引导学生系课具体容释绝妙、危机、厄运思,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设计三场景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杰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薛法根《学教学参考(语)》00年06期设计理念词语只有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故事情节才具有丰富而恰当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才有生命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才是有血有肉因语教学必须引领学生课描述情节和细节关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深入理又获得对语言准确感受如学生语学习才具有语滋味设计特色故事情节理词句含义具体细节体会人物品质导演剧习得语言精妙教学目标.学习生词能系课具体容进行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涵.能熟课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主要情节3.对人物有己评价并能从感受到课人物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机智与勇气教学程板块学习词.教师板课题边板边重提示截部首戈和蜡烛偏旁分别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教师继续板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提问谁发现了这3人关系?以了他们是亲密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己祖国法国都参加了密情报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世界闻名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著名科学)3.教师出示课词语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并引导学生系课具体容释绝妙、危机、厄运思学生由朗课教师提示系上下想想课词语思把课懂5.组织学生结合课容释()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金属管藏半截蜡烛插烛台上摆显眼桌子上骗了敌人妙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想不到教师拨你从终这词语体会到些什么?(这绝妙主凝聚了伯诺德夫人智慧)()危机德国军官了蜡烛万烧到金属管处就会动熄灭密就会暴露情报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三口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拨场危机似乎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动熄灭密就暴露了他们三口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教师拨危机和厄运面前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他们又是怎样化险夷?请学们再课板块二复述故事.请学生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夷然组织交流交流程可以提供句式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____候他(她)____(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复述进行扼要板____吹熄;端走____夺回;重新______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用上恰当、准确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复述程出现问题及对出现精彩处及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板块三学做导演.假如将这扣人心弦故事编成剧演出话你认可以安排几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己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设计三场景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杰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假如请你做导演每场戏该怎么演?认真课心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设计表演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三然段圈画出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态等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表演重关轻轻地讨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体会伯诺德夫人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组织学生交流两场戏分别关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提问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可怕东西什么会有这样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眼睛正盯越越短蜡烛上这里似乎表明什么?.学生导演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描述特别是重词句进行更深入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他们机智与勇气板块四人物评价.课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课具体谈谈己切身感受.教师总结、拨。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说明
薛法根《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描述“绝妙的主意”;2.根据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矛盾冲突,把握小说情节,并运用“交替讲述”的方式讲述故事。
3.体验紧张心理,关注人物命运,激活英雄情节。
教学过程:一、描述词语1.听写词语师:现在老师要听写词语,谁愿意写在黑板上?生写:半截蜡烛、绝妙的主意、危机、厄运。
师:谁能给“烛”组个词语,可以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烛光烛台烛泪师:生活中的词语要像这样一类一类的积累。
2.师:伯诺德夫人利用这半截蜡烛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谁能描述一下?(生交流)师:抓住文中的四个动词就能把这个绝妙的主意讲清楚。
再来说说这个绝妙的主意。
(生交流)师:为什么这样做就很“绝妙”?“妙”在哪里?生:改变了蜡烛的用途。
师:能不能藏在一整个蜡烛里?生:不能,因为藏在半截蜡烛内不容易被发现。
3、师:这个方法妙吗?我认为不妙,不妙会怎么样呢?生:绝妙中藏着危机和厄运师小结:我们要善于发现课文中词语的内在关联。
二、交替讲述师:这是一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小小说。
那么这篇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呢?生: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两个中尉、一个少校。
师:这个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师:这3个人物我们可以说是正面人物。
另三人是……?生:反面人物。
师:作为奖励,你可以把3个正面人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师:反面人物的作用是给正面人物制造麻烦的。
而正面人物是给反面人物解决麻烦的。
那么,反面人物给正面人物制造了什么麻烦?正面人物又是怎么解决麻烦的?边读边用适宜的词语概括。
生板书:点燃蜡烛再次点燃蜡烛夺回蜡烛拿出油灯吹灭蜡烛搬柴生火取走蜡烛上楼睡觉端走蜡烛师:小说中的人物是讲故事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会发生冲突,于是就会发生情节。
师板书:冲突、情节。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些情节。
(生根据板书读情节。
)师:这篇小说一点都不乱,是怎么写的?怎么做到的?孩子们,你们看小说的描写先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再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4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
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
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板块四:人物评价l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