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获奖教案设计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半截蜡烛》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半截蜡烛》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2. 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内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剖析课文内涵,理解作者意图。
六、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八、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自主学习:15分钟3. 合作探讨:15分钟4. 课堂讲解:20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11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11篇)《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篇一《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保护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课文情节扣人心弦,跌宕多姿。
课前,考虑到课文故事发生在离学生生活时代比较遥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对当时的战争背景知之甚少,会影响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备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同时自己也特意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二战的资料,数据,上课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了当时的背景,知道法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正义之战,为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课上,我着重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蜡烛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这句话,感受蜡烛与一家三口的生命息息相关。
第二,我在课堂上突出了文中描写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句段,采用说话练习:"当( )的时候,( )心想( ),于是就( ).可以看出( )." 通过抓重点词,有感情朗读等形式,加深学生的感悟,使他们深刻的领悟到母子三人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镇静从容,机智勇敢,并在他们感悟之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明确中心,母子三人在敌人面前之所以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完全是出自于他们那颗崇高的爱国之心。
在本课最后,我采用"颁奖"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如果你要给这次战争胜利者颁奖,你认为谁的功劳最大你最欣赏谁同学们经过积极的交流讨论,认识到一家三口都功不可没,体会他们在整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文章更为完整,是整堂课更加缜密。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整堂课学生的感悟,理解及朗读都很到位,只是整个课堂仍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了一个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课堂上仍是以老师为主导。
《半截蜡烛》教案[共5篇]
《半截蜡烛》教案[共5篇]第一篇:《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描述“绝妙的主意”;2.根据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矛盾冲突,把握小说情节,并运用“交替讲述”的方式讲述故事。
3.体验紧张心理,关注人物命运,激活英雄情节。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学生展示预习单:提示“截”中的斜钩要有力,范写、练写。
2.概括主要内容。
3.伯诺德夫人利用这半截蜡烛想到了一个怎样的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二、交替讲述故事情节1、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这篇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呢?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这3个人物我们可以说是正面人物。
另三人是……?板书:(三个德国军官)反面人物2、反面人物的作用是给正面人物制造麻烦的。
而正面人物是来解决麻烦的。
制造麻烦、解决麻烦的故事才精彩。
反面人物三个德军制造了什么麻烦?正面人物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又是怎么解决麻烦的?快速浏览3——7自然段,边读边画关键词,然后填写情境图。
展示:点燃蜡烛再次点燃蜡烛夺回蜡烛拿出油灯吹灭蜡烛搬柴生火取走蜡烛上楼睡觉端走蜡烛一个制造麻烦,一个解决麻烦,这就叫冲突。
于是就会发生情节。
板书:冲突、情节。
3、怎样把这种冲突、情节讲清楚,办法是“交替讲述”。
先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再写反面人物再写正面人物。
这样一来一回的描写就叫做交替叙述,这样,小说才有条理。
现在请同学们交替讲述故事的情节。
生讲故事(用上关联词)4、这个故事牵动着你的心,读的时候心情怎样?(紧张)心吊上去,再落下来,再上再落,如坐过山车。
这就叫“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三、深入研析故事情节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在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1、再读3——7自然段,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作简要批注。
(2)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半截蜡烛》精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认识蜡烛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信息,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传承蜡烛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2)从细节中捕捉信息,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爱国情怀,珍惜和平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信息,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表演。
(2)教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4.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进行拓展思考。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课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氲戮?苄?摹?br>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1、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5、出示句子。
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
(这是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绝密”。
板书:绝密情报4、有这么一家三口,就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危险工作,这一家三口子分别是(板书:伯纳德杰克杰奎琳)4、为了保护绝密情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这个主意怎么样?直线画出来。
(点击出示)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妙”是什么意思?谁用拆字法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5、这个主意妙在哪里?(自由读,体会主意的绝妙)(藏哪里?摆哪里?)6、朗读指导:正如人们所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我们为这个出其不意的妙计,更为女主人的勇敢机智而喝彩——(齐读)三、学习3——7节,体会人物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
一读:体会保护情报的重要性。
过渡: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半截蜡烛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然而,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半截蜡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半截蜡烛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
2. 学会将蜡烛分割成两段。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半截蜡烛、点火器、教案和课件。
2. 学生准备:铅笔、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用途和形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蜡烛的基本知识,包括蜡烛的原料、制作工艺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蜡烛有更全面的了解。
3. 操作展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将蜡烛分割成两段,先点燃蜡烛,然后将蜡烛从中间剪开。
教师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4. 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每个小组做好后,可以相互展示并交流经验。
教师可以适时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并解答问题。
5.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将他们的操作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归纳,可以请几组学生上台分享。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补充。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蜡烛的知识,介绍不同种类的蜡烛和蜡烛的其他玩法,如蜡烛的造型、蜡烛艺术等。
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尝试。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将蜡烛分割成两段。
在操作练习中,学生们表现积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分享,他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们对蜡烛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蜡烛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了学生相关的指导和反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和有趣。
《半截蜡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半截蜡烛》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半截蜡烛》寓言故事。
2. 能够将故事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半截蜡烛》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师朗读《半截蜡烛》故事,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
3.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并在小组内总结和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半截蜡烛》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朗读《半截蜡烛》故事,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并在小组内总结和记录下来。
4. 小组展示(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寓意,并向其他组提出问题或观点。
5. 班级讨论(10分钟)全班共同参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半截蜡烛》中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讨论如何运用这些寓意解决现实问题。
6. 创作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半截蜡烛》的理解和寓意,以作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作。
7. 作品赏析(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创作中体现的寓意和创造力。
8. 总结(5分钟)教师对《半截蜡烛》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寓意方面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讨论质量和作品创意是否能够体现对《半截蜡烛》寓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体现个人创造力和寓意的呈现。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活动,发现和理解其他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寓意解决问题。
《半截蜡烛》的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
《半截蜡烛》的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1课时课。
【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
(“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
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1、伪装情报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危机降临了……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默读课文学习。
2)交流:A、母亲化解危机;B、危机再一次来临;C、情况更加急迫;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通用6篇)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半截蜡烛(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彩的战斗过程.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军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自学导航:(10分钟)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
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四、交流探讨(15分钟)1、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1)“伯诺德夫人知道……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点出重点词指名读。
出示句子(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把蜡烛吹熄。
”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临危不惧)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2、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半截蜡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半截蜡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化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培养朗读能力。
4.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4. 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表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半截蜡烛》的观后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说课稿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说课稿一等奖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说课稿一等奖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说课稿一等奖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册自读课文第三篇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可分为四段。
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教学目标:目标具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教学重点、难点: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完成。
5、教学准备: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最有价值的知识守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
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课文《半截蜡烛》的教案设计
《半截蜡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课文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问答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半截蜡烛》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背景资料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半截蜡烛,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4.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5. 课堂问答:(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相互提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⑴ 师生合作表演。
⑴ 生生合作表演。
练习提纲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甘罗是一个()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伯诺德夫人:1、“……不惜代价守住它……”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二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一、感知全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
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当,心想于是就。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3、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危机”、
“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吧!
2、引导感受:母亲与哥哥也功不可没!让学生到文章中走个来回,找出理由!
3、小结:情报站能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块五:总结升华
1、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