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为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合集下载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

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及学校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

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

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

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篇一: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请接到舆情通报后,请涉及到的区(市)县总工会(办事处)、市总产业工委(会)核实情况,及时处置。

并填写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报市总宣教部。

篇二: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黄晓红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我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政务事件,已经向我们展现出当今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和重大影响,网络问政、网络应政已成为现实,党和政府的决策行为将更广泛地置于大众媒体的监督之下。

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回避,不容忽视。

问题笔者专门就我区当前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舆情意识淡薄。

在常规的思维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一些部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在舆情来临之时不知所措,自乱阵脚,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

就全区整体而言,防控意识还停留在部分领导对舆情的认知敏感程度上,缺乏舆情应对的大氛围。

二、防控体系薄弱。

目前我区的网络舆情工作曾一度由区委网管中心四名工作人员临时负责日常监测预警,最近刚刚交由区委宣传部下设舆情中心负责,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专门工作体系和常规的工作制度保障,危机处置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力量尚待加强。

建议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全员防控的大氛围。

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

成立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由专门机构牵头,组建自上而下的专业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将队伍建设、政务建设、保密工作、宣传工作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机结合,齐抓共管;召开全区科级干部动员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网络舆情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舆情处置专题讲座,开展网络舆情的警示教育,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和危机感,提高全区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应变力。

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崛起和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形象和个人声誉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网络舆情出现时,组织和个人需要及时、准确地应对,这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来保障。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出发,提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步骤,为组织和个人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和影响1. 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指互联网上一定范围内关于某个事件、个人、组织或产品的舆论和声音。

它既包括正面评价、好评和受欢迎的声音,也包括负面评价、差评和不满意的声音。

2. 网络舆情的特点(1)速度快:网络舆情传播迅速,信息的传递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

(2)广泛性:网络舆情能够迅速传播、扩散,影响范围广泛,公众参与度高。

(3)不可控性: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不固定,对组织和个人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较大影响。

3. 网络舆情的影响(1)企业形象受损:网络舆情的负面评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经济利益受损:网络舆情可能导致企业销售下降、投资受阻等。

(3)社会稳定受挑战:网络舆情的扩散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群体事件等。

三、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及时发现: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事件。

(2)准确评估:对于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准确评估,判断舆情事件对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3)科学应对: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网络舆情的应对,化解舆情事件的影响。

(4)修复形象:通过积极应对和传播正面信息,修复受损的形象和声誉。

2. 原则(1)及时: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必须及时,不能拖延。

(2)准确:应对工作必须准确,对舆情事件的评估和分析要有科学依据。

(3)主动:应对工作要具有主动性,不能被动应对舆情事件。

(4)客观公正:应对工作要客观公正,不能因个人立场或情感导致偏颇。

四、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方法1. 监测与预警(1)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监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的关键词和舆情事件,及时发现并跟踪网络舆情。

舆情处理流程图

舆情处理流程图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1.重视互联网。

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

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

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

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

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

网络舆情监控和处置工作管理办法

网络舆情监控和处置工作管理办法

⽹络舆情监控和处置⼯作管理办法⽹络舆情监控和处置⼯作管理办法为进⼀步加强⽹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控引导,防⽌不良信息的侵害,有效防范⽹络舆情事件发⽣,提⾼舆情处置⼯作能⼒,掌握⽹络舆论主动权,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为XXX事业⾼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现结合⼯作实际,特提出如下⼯作意见:⼀、充分认识做好⽹络舆情监控和处置⼯作的重要性⽹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互联⽹传播的、公众对现实⼯作⽣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论和观点,具有较强影响⼒、倾向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当前,XXX系统正处在“跨关⼝”的关键时期,改⾰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倍受职⼯群众关注,易形成⽹络舆情,如果引导不好、处置不善,就可能产⽣不良影响甚⾄演变为重⼤事件。

加强⽹络舆情防范和监控,提⾼舆论引导⽔平和处置⼯作能⼒,对保障XXX事业实现⾼质量发展意义重⼤。

⼆、⽹络舆情监控和处置⼯作的⽬标、原则和内容(⼀)⼯作⽬标1.着⼒防范化解重⼤⽹络舆情风险,正确引导舆论,防范风险,化解⽭盾,减少不良⽹络信息的影响,杜绝⽹络舆情重⼤事件的发⽣。

2.着⼒提⾼⽹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控引导的能⼒⽔平,进⼀步规范⽹络舆情处置流程和处置⽅法,做到科学决策、规范操作、妥善快速、安全⾼效。

3.着⼒提升⽹络舆情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XXX系统职⼯增强防范⽹络不良信息、拒绝接收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觉性和警惕性,提升⼴⼤⼲部职⼯甄别⽹络不良信息的能⼒和⽔平,促进XXX互联⽹健康有序发展。

(⼆)⼯作原则按照“加强管理、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加强⽹上舆情监控,最⼤限度地压缩⼩道信息、不实信息、虚假信息传播渠道,先⼊为主,变被动为主动,确保更快、更准、更好地做好新时代XXX⽹络舆情监控和处置⼯作。

(三)⼯作内容1.准确把握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

重点加强⽹站、论坛、贴吧、微信、微博、QQ、短视频、各类群等新媒体载体⽹络信息的监控,同时在较经常出现涉及全省煤⽥地质系统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门户⽹站、新闻⽹站等,加强对有关⽹络信息进⾏查询、收集、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几点的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几点的思考

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首先,我先举一个事例,事因:2010年1月12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磊在出警过程中使用枪支致两人死亡。

1月17日,安顺市警方透露了“1.12安顺枪击案”的初步尸检结果,安顺市警方负责人表示,张磊临场处臵经验不足,存在处臵不当问题。

1月18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就该案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两死者生前喝酒、枪击过程等细节,但官方仍未对枪杀案进行最后定性。

随后,公安局已依法对张磊刑事拘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苏玥:有网友直指,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干预新闻舆论,没有干预司法独立,那么,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

安顺市政府想“捂盖子”,在检察机关还没有介入、尸检没有进行之前,就直接定性“袭警”,从而争取话语权。

甚至补偿的70万元,也被称为“救济款”,既无“袭警”,又何来“救济款”呢?这样相互矛盾的言论并不能安抚网民,反而使网络情绪更为激化。

事实证明,不姑息,不偏袒,不唯上,只唯实,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特邀专家杨恒均(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但最严重的则集中在警民冲突上。

说句公道话,这类事件中外都有。

警察们都是在高度压力下工作,有时失控犯错甚至犯罪都并不奇怪,这种事情发生后,即便在西方国家,往往也会考虑到警察当时面临的压力从而适当量刑。

民众理解警察的工作,也理解对他们量刑标准,但却绝对不会容忍任何隐瞒错误或者罪行的行为。

安顺枪击案后,让人感觉他们在掩盖真相,庇护同类。

为什么不在这件事发生伊始,就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偏偏要走旨在保护警察声誉的“程序”,而这恰恰给喧哗的舆论找到宣泄口,不但严重损害警察形象,也进一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我说,对安顺警察枪击事件的处理暴露了我们执政者陈旧不堪的执政理念,已经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相差很远了。

导致的的根本原因是陈旧理念已然落后于信息时代。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全景视角:网络舆情应对处理登记

全景视角:网络舆情应对处理登记

全景视角:网络舆情应对处理登记引言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企业形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效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进行全景视角的记录和分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一般指的是在网络媒体上发生的,对某一事件或问题表达观点、情绪的公众舆论现象。

这些舆论可能会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或服务产生重大影响。

二、网络舆情的处理程序1. 舆情监控:第一步是实时关注和监控网络上的舆论动态,包括社交媒体、论坛、博客、新闻等各类网络平台。

舆情监控:第一步是实时关注和监控网络上的舆论动态,包括社交媒体、论坛、博客、新闻等各类网络平台。

2. 舆情分析:分析网络舆论的主题、情绪、影响力等,判断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趋势。

舆情分析:分析网络舆论的主题、情绪、影响力等,判断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趋势。

3.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舆情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可能包括公关处理,危机管理,舆论引导等。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舆情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可能包括公关处理,危机管理,舆论引导等。

4. 执行应对措施:按照制定的策略,实施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发布公告、回应评论、进行线上线下活动等。

执行应对措施:按照制定的策略,实施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发布公告、回应评论、进行线上线下活动等。

5. 效果评估:应对措施执行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未来的舆情处理中进行改进。

效果评估:应对措施执行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未来的舆情处理中进行改进。

三、网络舆情处理的关键点1. 快速反应:对于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是关键。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舆情进一步扩散,影响更大。

快速反应:对于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是关键。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舆情进一步扩散,影响更大。

2. 透明沟通: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沟通,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消除误解和疑虑。

透明沟通: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沟通,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消除误解和疑虑。

舆情公示三不

舆情公示三不

舆情公示三不一是不怕,敢于面对。

网络舆情是政府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公众对xx 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舆情,不要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过街老鼠”。

出现了网络舆情,不要畏惧胆怯,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众声喧哗、缺乏理性的一边倒式的舆论时,不能因为其“杀伤力”和“摧毁力”就畏而退缩,甚至是六神无主、手忙脚乱、惶恐不安。

而应在心里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强大自信,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掌握应对网络舆情的主动权。

二是不躲,敢于发声。

舆论事件发生后,各路媒体蜂拥而动,记者八面云集,xx部门或xx四处躲避或者缄口不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也不能以“拖一拖就会过去”的心态来应对。

作为xx部门及xx,应在第一时站到公众面前,及时发声,回应社会关切,还原事实真相,以避免少数不良媒体和个人为博取点击率和吸引眼球,故意捏造网络谣言,歪曲事实,误导公众。

要善用媒体,尽最大限度传播正面声音,避免因主流渠道失音导致非主流的杂音、噪音广泛传播。

同时,要解决好由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做到不乱说、不说假。

三是不推,敢于担责。

网络舆情出现后,xx部门之间或xx之间不能互相推诿、相互“踢皮球”,谁都不挺身而出,主谁都不动而为。

也不要只想着“堵”和“压”,妄想通过封锁消息、禁言删帖、隐瞒事实等方式,以灭火的心态来处置舆情。

而是要在第一时间里,调查了解掌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时针对社会关切、网民质疑,公布事件真相、解答网民疑惑。

如果舆情的出现是由于xx部门和xx的过错或失误超成的,我们的xx部门和xx要敢于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而且认错的态度要诚恳、言语要温和,以求赢得民众的理解和原谅。

千万不能怒怼网民或把责任推向当事人,而一错再错,这样只会进一步激起民愤,引发又一波更汹涌的次生舆情。

怎么处理单位负面舆论

怎么处理单位负面舆论

企业的口碑和形象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正面信息可以让企业收获好的口碑和效益。

反之,负面信息一旦处理不好就极有可能压垮整个企业。

但往往能决定企业口碑的往往都是负面信息。

那么,企业当遭遇负面舆情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呢?1、首先得保持冷静,不能慌乱,切忌随意发声急于澄清,因为经过大量的企业案例证明,在慌乱之间企业很容易失去方寸,太过于强调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解决大众和媒体的诉求,自然也就无法想出更好的应对办法了。

2、面对网络负面舆论,不逃避不掩饰,企业派专人或队伍去查清事情真相积极处置,从高层到底层,都要认真应对,作出专门的舆情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官方媒体统一发声,该澄清的澄清该道歉的道歉。

3、要加强网络舆论监测,以随时掌握舆论的发展动态,分析舆论的演变趋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妥善地应对负面消息。

如通过氢元数据的舆情监测平台,可以全面监测企业自身相关的品牌及形象,产品、服务、售后等口碑信息,做到防范于未然,早发现问题早及时应对调整,以防止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将愈来愈快,传播载体也越来越丰富。

因此,还需要利用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测,进行7*24小时实时全网监测,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并识别其中的敏感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为企业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创造先机,为正确舆论导向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单纯的依赖人力手段,机械式的在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等各大网络媒体平台搜索排查。

其二则是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以识微商情为例,通过关键词或定向网站监测的方式,实时自动的对全网信息进行采集并识别,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

2.学会借力并敢于道歉负面舆情发生后,企业除了官媒的发声外,还可以主动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向大众道歉,澄清事情的真相,以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理解,缓解危机化解的阻力,这是负面舆情处理的要点之一。

3.加强舆情管理,及时监控网络舆情动向正确处理网络负面舆情,与准确、及时的网络舆情研判息息相关。

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

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年7月网络舆情回复处置情况通报篇一: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请接到舆情通报后,请涉及到的区(市)县总工会(办事处)、市总产业工委(会)核实情况,及时处置。

并填写网络舆情处置反馈情况报市总宣教部。

篇二: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黄晓红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我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政务事件,已经向我们展现出当今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和重大影响,网络问政、网络应政已成为现实,党和政府的决策行为将更广泛地置于大众媒体的监督之下。

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回避,不容忽视。

问题笔者专门就我区当前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舆情意识淡薄。

在常规的思维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一些部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在舆情来临之时不知所措,自乱阵脚,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

就全区整体而言,防控意识还停留在部分领导对舆情的认知敏感程度上,缺乏舆情应对的大氛围。

二、防控体系薄弱。

目前我区的网络舆情工作曾一度由区委网管中心四名工作人员临时负责日常监测预警,最近刚刚交由区委宣传部下设舆情中心负责,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专门工作体系和常规的工作制度保障,危机处置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力量尚待加强。

建议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全员防控的大氛围。

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

成立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由专门机构牵头,组建自上而下的专业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将队伍建设、政务建设、保密工作、宣传工作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机结合,齐抓共管;召开全区科级干部动员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网络舆情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舆情处置专题讲座,开展网络舆情的警示教育,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和危机感,提高全区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应变力。

关于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

关于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

关于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01善于学习学习深入,认识才会透彻,才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应对舆情时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要加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熟悉新媒体,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提升舆情跟踪研判能力。

02主动作为对于网络舆情,不能怕,更不能躲。

如果存在怕和躲的心态,就容易始终处于被动应付、消极应对的局面。

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接触新媒体,主动联系,主动沟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03尊重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试图糊弄群众的举措都是徒劳,最终适得其反。

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诉求,真诚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心理认知和情绪感受,依据社会常识应对舆情。

04快速及时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及时应对,造成的影响将会以指数级速度扩散。

在发现舆情后,不能等待拖延,否则就容易错失有效应对的关键时机;也不能按照平时的工作节奏,按部就班层层签批走程序,必须第一时间研判分析,尽快拿出方案,及时应对,尽早控制住舆情扩散,力争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05稳定预期舆情发生后,公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如果在应对时反复变化,公众得不到稳定的预期,舆情就容易升级。

要做好统筹协调,明确固定的信息发布人、发布时间和发布渠道,统一数据和来源,对同一问题的解释说明应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

如果有变化,应公开坦诚说明原因。

对于需要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尽快给出结论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正在调查,公众不知道等待的时间长短,感受到不确定性,自然很难满意。

应明确相关工作的时间节点,有序发布阶段性信息,稳定公众预期。

06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谣言的天敌。

遮遮掩掩、暗箱操作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即便结果或结论是正确无误的,公众也会质疑相关程序是否得当。

公开透明的态度,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做到及时公开、定期公开,能公开的尽量全部公开,公众看到的真相越多,对事件的怀疑和猜测就会减少。

如何加强网信管理,防范化解舆情风险

如何加强网信管理,防范化解舆情风险

如何加强网信管理,防范化解舆情风险发布时间:2022-08-15T08:56:30.69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7期作者:王永胜[导读] 5 G与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网络舆情王永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5 G与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网络舆情的治理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

网络舆情的治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网民的行为举止不规范和环境的变化迅速等等。

从未来看,建设和健全网信管理环境、提高舆情治理大数据的观念和构建“政府+互联网”协同治理模式等举措的实施是提高政府防范网络舆情与治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网信管理;舆情;新媒体;大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舆情在数据量、传播速度和复杂程度上都有了根本的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舆论应对方法已出现了功能减弱的征兆。

近年来,网上舆论事件频繁发生。

研究发现,目前网上舆情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舆情的治理水平远远落后于舆情“加速度”。

网络舆情治理的滞后到底是什么?针对问题,文章就如何更好地把握网络舆情未能有效治理的原因剖析,并从根本上提出加强网信环境管理与舆情治理的举措。

一、网络舆情未能有效治理的原因剖析1.1不重视网络舆论,有关部门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低成本以及多渠道性等特点,使其传播的内容更加复杂,其来源不明、内容难以辨别、舆论导向容易偏离。

但是,在事件发生前,有关各方并未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以及毁灭性。

舆论发酵后,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跟踪事件发展的发展趋势,缺乏危机管理和有效的公共关系意识,造成了很长时间的推诿、敷衍和冷漠。

如果没有足够的关注,那么相关的人也会被牵连,比如企业的社会形象、政府的信誉、个人的网络暴力等等,都会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

“小网格”托起网络舆情管控“大治理”

“小网格”托起网络舆情管控“大治理”

社会治理党政干部论坛44刘 飞 徐 莉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其中蕴含着“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为我们切实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建立健全“网格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创新打造“隐患即发现、问题能解决、风险防得住、舆情不扩散”的“枫桥式”舆情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小网格”托起网络舆情管控“大治理”,不断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突出顶层设计,以“三抓三实”筑牢基层基础推进网情+网格“双网融合”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方面,必须实现机制有保障、工作有标准、责任有主体。

一是抓统筹,落实工作机制。

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推进网情+网格“双网融合”赋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方案》,精心谋划“网情+网格”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任务分工等,统筹构建“网络+网格+网安”模式,形成网信、政法、公安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指导基层建立健全舆情网格化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网格员-村(社区)-镇(街道)-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四级网格负责制。

充分发挥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分流交办中心作用,及时收集、上传、分析、处置网格化信息平台上的网民诉求和建议,持续加快基层舆情管理网格信息化建设。

二是抓细化,夯实工作阵地。

以舆情“微网格”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精网微格”治理模式,在各镇(街)、各社区(村) 建立舆情网格信息点,形成“区网格中心-镇街网格中心-村居网格中心-综合网格-微网格”五级受理网络。

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

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

传播与版权―5―C HUANB O YU B ANQUAN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万里摘要:涉警舆情应急处置,主要是指对已经或即将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或人际等途径传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舆论热点,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的涉及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事(案)件的处置。

新的历史时期,公安边防部门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注重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应对负面报道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公安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公安边防部门;涉警舆情;正面宣传作者:万里,福建省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政治处助理记者。

一、涉警舆情的主要特点以2013年为例,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就先后成功处置突发网络舆情16次。

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涉警舆情呈现出主题集中性、类别多样性、影响广泛性、主体多元性、聚焦持续性、信息偏差性等明显特征。

归纳总结近年来影响全国的重大涉警舆情,还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有一股“天下媒体一网收,上天入地遍全球”的神通,一网打尽所有媒体间信息传递的壁垒,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化。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政治生态,它已经成为“个人编发、公众阅听、大众评论、集体交流”的舆论巨型广场,已经具有“网上参政、网上问责、网上反腐、网上表达”的强大社会功能。

互联网是千里眼、顺风耳,突破了信息发布的前置过程,改变了主观意志的限制,一般在突发事件2小时左右,网上会出现文字或视频;6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顶峰。

二是具有一定偏差性和盲目性。

贵州“瓮安”、海南“感城”等重大涉警舆情,无论起因如何,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最终均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民警不实的负面报道。

三是社会影响大。

在当前服务型政府转型期的特定社会环境下,民警容易成为新闻爆料和炒作热点,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

网络舆情管理的四大原则

网络舆情管理的四大原则

网络舆情管理的四大原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信息传播的时代,网络舆情可以迅速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有效管理和引导网络舆情,以下介绍了网络舆情管理的四大原则。

一、及时回应原则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及时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当出现网络舆情事件时,组织和个人应该及时作出回应,以防止舆论的扩散和恶化。

及时回应可以有效传达信息,缓解不良影响,并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在回应网络舆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回应的信息应该准确全面,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

其次,回应的语气要冷静理性,以避免情绪化的对话。

同时,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回应,避免产生歧义。

最后,及时回应应该是多渠道的,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以确保信息能够传达到更广泛的受众。

二、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大家都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了解,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怀疑。

因此,在处理网络舆情时,组织和个人应该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主动向公众传递有关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情况。

公开透明的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组织和个人应该主动公开信息,而不是被动应对舆情事件。

其次,公开的信息应该准确全面,对重点问题给予明确回应。

最后,公开信息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发布,以便更多人了解。

三、尊重与倾听原则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尊重和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与网民交流和互动时,组织和个人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倾听并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问题。

通过与网民的良好互动,可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在尊重与倾听原则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轻易发表攻击性言论。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复网民的留言和提问。

最后,要注重真诚与诚信,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坦诚说明,并提出解决方案或以其他方式表达关心。

四、风险防控原则在网络舆情管理中,风险防控是不可忽视的原则。

建立舆情监控和统一研判处置制度

建立舆情监控和统一研判处置制度

建立舆情监控和统一研判处置制度半年来,未出现较大的负面舆情扩散和恶意炒作,累计成功处置负面重大舆情10余起,一般舆情120余起,其中,呈报县委、政府23条,承办和协调处理63条,转办督办45余条,内容涉及社会民生、反腐倡廉、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等方面,其中涉及社会民生约占70%,反腐倡廉约占8%、经济发展约占12%、法律法规约占10%。

主要是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网络舆情二十四小时监控原则。

对网络舆情进行二十四小时、全方位监控,抢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严格控制负面舆情的不断扩大,降低负面舆情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是网络舆情分级处理呈报原则。

对出现舆情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反映情况分步处理,分级呈报,该转职能部门的、该转县委政府分管领导的及时研判处理。

有效避免以往多头呈报现象的同时,力求将问题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三是口径由宣传部统一回复原则。

协同涉及的相关部门,针对舆情及时展开多方调查,立足客观实际,步调一致、统一口径,汇总调查结果后由宣传部统一回复新闻媒体或反映人。

有效避免了以往各自为阵、多家解释、多种回复的混乱局面。

四是网络舆情争取适时主动原则。

组建网评队伍,针对舆情内容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做好应对准备,变被动为
2016
1 / 2
主动。

同时适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针对部分重大舆情,第一时间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联系沟通,并由其刊发舆情事件的新闻通稿,能够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大减轻了社会舆论压力和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给其他非主流媒体片面转登、扭曲事实的机会。

2016
2 / 2。

2024年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舆情管理是当今社会信息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在2024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获得了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舆情管理需要敏锐的嗅觉和分析能力。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我们要捕捉到各种舆情事件的发生,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

在舆情事件发生后,我们需要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信息,才能够做出针对性的舆情管理策略。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分析能力,学会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其次,舆情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

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他们渴望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

作为舆情管理者,我们需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以便控制事件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并避免恶劣的后果。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各种信息发布渠道和技巧,以便快速、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再次,舆情管理需要积极主动的危机处理能力。

舆情事件是一种危机事件,处理舆情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在舆情管理中,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舆情发展,而是需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危机管理能力,学会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应对。

最后,舆情管理需要强大的应变能力。

在舆情事件发生后,情况可能会螺旋式地变化,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舆情管理策略,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学会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并不断优化舆情管理策略。

总结起来,2024年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我认为舆情管理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信息发布能力,积极主动的危机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应变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舆情管理中更加出色地发挥作用,并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

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陕西分中心 张志娟,陈园摘要: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极易在网络中酝酿、放大甚至扭曲,如果处置不当并形成负面舆情事件,将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加强舆论引导并化解危机,成为政府面临的现实课题。

本文在分析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完善负面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创新应对方法、推进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负面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049-000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政府舆情应对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特别是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网络舆情管控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在分析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负面网络舆情的特点(一)传播迅速,范围广泛互联网作为一个为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的虚拟平台,让公众实现了自由发表观点、实时沟通互动的权利。

在讲求时效性的当今,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是被动地等待传统媒体的统一报道,而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利用网络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消息。

与此同时,公众与信息传播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愈发明显,即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这种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促进公民参与网络舆论讨论的重要原因,也对舆情的发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愈发加剧了负面网络舆情的生成速度。

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育 、纪 检 等 部 门 ,相 关 事 件 超 过 1 0起 ,在 社 会 上 引 起 较 大 反响 ① 。 因 此 ,置 身 于 新 媒 体 这 个 巨 大 的 信 息 池 内 ,领
导 干 部 应 该 跟 随 时 代 脉 搏 一 起 跳 动 ,充 分 尊 重 并 顺 应 网络 发 展 规 律 ,变 “ 封”为 “ 疏” ,变 “ 堵 ”为 “ 导” ,变 “ 应 对”为 “ 善对” ,变 “ 被 动”为 “ 主动 ” ,以 积 极 务实 的态 度 对 待 舆 情 ,善 于 利 用 媒 体 发 声 。领 导 干 部 只 有 切 实 做 到 真 懂 网 络 、常 上 网络 、善 用 网络 ,把 关 注 网 络 舆 情 当作 一 种 工 作 常 态 来 坚 持 , 以开 放 包 容 的 心 态 对 待 网络 舆 情 ,掌 握 应 对 舆 情 的科 学 方 法 ,在 突 发 事 件 面 前 才 能 够 临 危 不 乱 ,妥 善 应 对 ,才 能 提 高 决 策 科 学 化 水 平 ,及 时 化 解 舆 论
对 网 络 舆 情 要 勇 于 正 视 。 网络 舆情 具 有 广 泛 性 、 自 由
性 、复 杂性 、集 聚 性 、扩 散 性 等 特 点 。 对 领 导 干 部 来 说 , 能 否 正 视 网 络 舆 情 既 是 一 个 挑 战 ,更 是 一 个 考 验 。如 果 领 导 干 部 对 待 网 络 舆 情 固步 自封 、视 若 罔 闻 、漠 然 置 之 ,在
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口 石 幼 明
目 前 , 随 着 我 国 互 联 网 的 迅 猛 发 展 ,网 络舆 论 的 影 响
力与 目俱 增 。越 来 越 多 的 普 通 网民 通 过 电脑 、手 机 ,利 用 微 信 、 微 博 、论 坛 、 留 言 板 等 新 兴 媒 体 ,发 帖 子 、 发 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被动为主动应对网络舆情随着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延展和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

人们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形成强有力的信息交换空间。

检察机关必须认真研究这一新情况、新领域,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涉检网络舆情遇到的各种新挑战。

因此,必须切实打好应对网络舆情的“主动仗”。

一、充分认清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必须看到,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事务的干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充分认清做好网络舆论研判与应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要正确认识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已成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议时政、释放情绪的主渠道,考问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二要正确认识到当前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干预正在逐步加深。

一起普通的案件和事件,通过网络媒体的扩散、放大、炒作,可能会迅速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件。

特别是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涉权、涉富、涉法”的“三涉”事件,极易成为网络焦点。

三要正确认识检察机关做好网络舆论研判与应对的现实意义。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应主动对网络舆论作出积极反应,采取得力措施处理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二、大力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对于网络舆情,要注重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通过组织法律专家、学者对舆情案件解读和剖析,并及时向媒体公布,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对舆情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要通过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行为,在深入调查、全面收集证据的基础上,用确凿的事实和真相,用权威的信息发布,去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而引领舆论、释疑解惑。

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加强网上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做大做好网上正面宣传,针对涉法涉检的热点民生问题,主动开展舆论引导,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三、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制度一是建立完善检察新闻发布制度。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在重大、敏感、热点问题上把好政治关、政策关、事实关、格调关,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好分寸、火候、时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

二是建立健全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监测和快速反应、化解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网上热点舆情分析处置机制,制定重大舆情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好网上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尽早、准确、持续、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表明态度和处理意见,保持权威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

四、加强网络阵地和舆情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阵地。

各级检察院要建好自己的门户网站,形成自己的网络舆情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充分运用和发挥网络舆论功能,主动引导网络舆情,使网络阵地向周边辐射,不断扩大舆论阵地的范围。

二是切实抓好网络舆情队伍建设。

要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高网络舆情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检察网络舆情队伍要保证坚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有较深的检察理论功底和网络舆情的监控研判能力,要有熟练运用法言法语、网言网语的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引导的战斗力。

三是始终引导网络队伍坚持走群众路线。

要坚持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立场上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宣传工作,使网络真正成为监督和推进检察工作进步的动力,成为促进检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薛城质监分局建立舆情监测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布日期:2011-09-22 信息来源:薛城区政府浏览次数: 158 字号:[ 大中小]当前质监部门承担的食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涉及民生的问题众多,随着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情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一些舆情突发事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管控引导,创造公开透明、和谐稳定的外部舆论环境,已成为当前质监工作开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有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舆情监控”运行实施的快、准、实,薛城质监分局结合实际,制定了《舆情突发事件监控处置流程》。

一是明确监控人员。

制定舆情值班表,每天安排专人收集网络信息以及收听收看《生活帮》、《民生直通车》、《焦点访谈》等相关栏目,监控人员一经发现节目播出涉及本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时,第一时间向负责人汇报,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是明确舆情突发事件监控范围, 为全面提高分析、研判舆情的水平,要求对网络、电视等媒体曝的所有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本地区的突发事件一律纳入监控范围。

三是明确处置流程。

对涉及本地违法行为的,按照《投诉举报处置流程》安排相关承办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处。

本着“确认事实,快速反映,妥善处理”的原则,切实把握好、引导好、利用好社会舆情,真正形成统一、高效、权威的应对处置体系。

此项制度实施以来,舆情监控员共发现涉及到食品安全的信息20余条,特种设备安全信息5条。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局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安全排查,切实保障了对热点问题的有效预防、快速跟进,确保了我区质量安全的持续稳定。

谣言止于公开沟通需要智慧——浅谈在质量安全事件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要在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中,怎样提高应急处置的主动性,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深入思考后认为,由于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监督及时等特点,因此正确、有效、及时应对质监“三大公共安全”危机过程中的网络舆情,避免直接影响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公信力,不仅要求我们提高以预防为主的信息风险管理能力,而且这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对质监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而作者认为要做到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主动应对,其次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并积极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的建设。

□林文龙朱兵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提出了12个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这是全国质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更加步调一致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提升质检工作水平的总体要求和深入阐述。

在12个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对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在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中,怎样提高应急处置的主动性,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

网络舆情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

质监部门所担负的“三大公共安全”监管职责已成了网络舆情相对集中的焦点之一,并呈现出快速递增的趋势,从而把质监部门不可避免地推向“风口浪尖”,面临社会舆论监督的考验和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各级质监部门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其角色、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是传播迅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信息需求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今的网络更注重传播群众所关心的各种信息。

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助力下,网络信息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迅速、快捷的传播方法,并且形成了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公民参与度高、社会影响面广的特点。

二是影响广泛。

网络信息通过博客、微博、播客、论坛、贴吧、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报纸、移动多媒体、虚拟社区等为媒介进行了大量的互动传播,使之具备了强大的交互性和内容聚合的爆炸式的广泛传播特点。

譬如说,自从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播报了染色馒头开始,到8月22日短短4个多月里,仅在搜狐搜索引擎上竟然有47.1万条相关查询信息,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的影响是何等的广泛。

三是监督及时。

《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卢跃刚说:“舆论监督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而是《宪法》和社会责任赋予的,有着浓厚的现代社会的法律基础。

”在我国现阶段下,网络舆论、群众监督的公众性和社会性特点,彰显着其监督力度源于社会舆论声势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随着社会民主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络舆情的监督正在飞速的发展,也可以说,在目前的体制下,网络监督由于其具有时效性的优势,在舆论监督、鞭挞腐败以及畅达民意、维护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之策正确、有效、及时应对质量技术监督“三大公共安全”危机过程中的网络舆情,避免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由于对网络舆情不掌控,应对草率,应对迟缓,信息发布不及时,直接影响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公信力,这不仅要求我们提高以预防为主的信息风险管理能力,而且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对质监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

一是主动应对。

突发事件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快速反应,防止不实信息蔓延,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及时发出权威的声音,抢占舆论主动权。

第一时间建立新闻中心,受理新闻媒体采访需求,通过提供真实的信息来引导舆论导向,掌控舆情局面。

譬如说,今年5月5日,上海九海百盛广场有限公司发生自动扶梯故障致人受伤事件时,上海市质监局分管领导立即带领特种设备监察处负责人及技术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闻发布中心,第一时间发布了真实有据的信息,第一时间主动引导媒体报道现场真实情况,防止出现信息真空期,在事件发生的初期有效地引导了舆情,有效地防止了信息传播的涟漪效应,这无疑是主动应对新闻舆论,发布新闻信息,及时澄清公众质疑的一个典范。

二是真实准确。

信息的发布只能讲真话,要有实据,不说大话,拒说满话,不草率定论;要讲究技巧,善用新闻语言,以满足网民的基本需求。

在把握度的前提下,尽量把公众最关心的东西发布出去,及时说明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正在采取的措施和进一步的行动,以安抚民心。

要向公众及时告知危机的真相及可能的风险,如果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也应该告知公众,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三是统一对内、对外口径。

必须统一口径对外发布信息,由集体研究,统一发布,避免自相矛盾,授人以柄。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

跟踪监控网络舆情的发展是突发事件善后及舆论引导的关键。

质监部门要保持对所有涉及“三大安全”突发事件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一旦出现不实传言、谣言,要立即察觉,迅速作出研判,要重视并善用网络,连续不断提供原始权威信息,以正视听;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转移舆论焦点,不断向媒体及公众输入正面信息或用新的热点吸引公众关注;要关注公众及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及时进行引导。

在整个突发事件处理期间,要建立专门网站,要积极、常态化地与网民进行交流,倾听网民的心声,回答网民的提问,接受网民的质询,进行解释和说明,以消除误会和隔阂。

值得一提的是,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反击是无益的,恰恰又是媒体所欢迎的。

因为反驳造成的对立气氛更能吸引公众眼球,为媒体提供更多的报道素材。

而政府部门与媒体相互质疑,公众往往更相信媒体。

如果过多指责媒体,只能招致公众反感。

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