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
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1、内容:以情歌为主。
原因: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
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
(《子夜歌》)讲读:《西洲曲》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南北朝民歌PPT课件
33
• (2)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个性。
• (健儿须快马)、(新买五尺刀)。
•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
• 《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 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 《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 (4)婚姻爱情生活。
• 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 搦nuò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 歌》(驱羊入谷)等。
2021/4/8
28
2021/4/8
29
2021/4/8
30
• 二、北朝民歌
2021/4/8
31
• 1、北朝民歌 • 北魏、北齐、北周, • • 少数民族创作,
• 传入南朝,南朝保存。
2021/4/8
32
2、北朝民歌的内容: (1)游牧生活,风俗习惯、风光景色。《敕勒歌》 等。
2021/4/8
2021/4/8
9
• 四、《西洲曲》读讲 • 1、题解 • 情歌。季节变换,深切思念。
• 情调缠绵悱恻,隐约朦胧之美。
2021/4/8
10
• 抒情长诗《西洲曲》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春天:回忆送别,折梅寄情。
• 心理与动作,突出其情深;
• 衣着与容貌,突出其靓丽和 妩媚。
2021/4/8
13
2021/4/8
14
• 春天至初夏。 • 行为,突出其痴情
• 景物,突出其失落。
2021/4/8
15
南北朝民歌选
言是所欢来。
注释:
言:谓,以为。
华山畿(一坐复一起)
一坐复一起,
黄昏人定后,
许时不来已。[1]
注释:
[1]许:义同“几许”,几多,多少之意。已:语助词,用法同“矣”。
欢闻变
锲臂饮清血,
牛羊持祭天。
没命成灰土,
终不罢相怜。
长干曲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琅琊王歌辞(东山看西水)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1]
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2][3]
奈侬身苦何!
夜黄
湖中百种鸟,
半雌半是雄。
鸳鸯逐野鸭,
恐畏不成双。
子夜歌
高山种芙蓉,
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
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今夕已欢别)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1][2]
注释:
[1]悠然:谐“油燃”。
[2]期:谐“棋”。
子夜歌
注释:
[1]駓跋:马快跑时的蹄子声音。
[2]别雄雌:分别高下。
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1]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2]
注释:
[1]捉:握。
[2]蹀:(音“蝶”)座,跌坐,就是盘膝而坐。
木兰辞
南北朝民歌
华山畿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那呵滩
其一(女歌·闻欢下扬州)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听说情郎要远去扬州,我一直相送到江津弯头。但愿情郎的篙橹折 断,好和我一起重回故乡 。 其二(男歌·篙折当更觅)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篙折了可以再换,橹断了可以再安。既然各自受官府差遣,我哪里 能够中途回还?
• • • • •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 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 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 情歌。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 ①对爱情的渴望 ②表现爱情的欢乐 如 《子夜歌》 ③表现相思之苦 ④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如《华山畿》
南北朝民歌
——唐恺悦&邝乐瑶
简介
北
•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 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 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 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 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 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 彩和情调。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 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 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子夜歌
•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古代文学学习笔记:南北朝民歌
古代文学学习笔记: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南朝因为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景色秀美,经济也比较发达,再加上社会思想的开放和统治者的喜爱,所以南朝的民歌也充满了情味。
现存的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中,其中有326首吴歌,142首西曲,18首民间用于祀神的神弦歌。
吴歌一般产生在东晋和刘宋时期,西曲产生的时间稍晚一点,多数产生于南朝。
从地域来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吴歌主要产生在南京及其周围地区,西曲主要产生在江汉流域,如湖北江陵、河南邓县等地。
南朝的民歌多数出自歌女、商贾、船夫和城市的中下层文士等之口,90%以上与男女恋情有关,主要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的趣味,当然因为统治者出于享乐的需要也喜欢这类民歌,所以,南朝民歌也反映了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吴歌中重要的曲调有《子夜歌》(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读曲歌》(89首)、《华山畿》(25首)等。
《子夜歌》情调一般是悲苦的,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道出了有情人不能在一起的悲伤。
《子夜四时歌》则用更精致的语言,以一年四季的景物为衬托来歌唱两性之间的情感。
如《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表现男女相思,而《子夜四时歌·冬歌》:渊冰厚三尺,枯林鸣悲风。
为欢憔悴尽,那得好容颜。
同样表现男女相思,只是这份相思已经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读曲歌》是没有音乐的徒歌,语言朴素,如“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用口语化的语言唱出了两情相悦中的快乐。
《华山畿》同样歌唱的是爱情,如“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西曲中大部分是舞曲,歌词则多写发生在水边船上的爱情,如《三洲曲》:“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西曲中的爱情一般也是悲伤的,但诗的情调却较为明快,如《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南北朝之民歌
《隔谷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 粮食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琅琊王歌辞》 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 父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2、反映人民疾苦: 与战争并行的人口掠夺,大批流亡,出现许多怀
土思乡作品,流露着悲哀和绝望的感情。 《紫骝马歌》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组诗,造成完整的叙事。 情节、动作塑造模糊的形象。 夸张、比喻手法精熟。 南北审美风味的组合。
(4)谴责男 子的负心、背 约: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 千年无转移。
欢》
渊冰厚三尺, 素雪履千里。
我新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8、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 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 幅也很短小。
短小的篇幅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 义。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所剩余60余首,保存在《乐府诗 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其它在《杂曲歌辞》 和《杂曲谣辞》中,数量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
婢乃歌曰:‘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伺意空相 守,坐待繁霜落。留连宴寝,将旦别去,以金 簪遗文韶。文韶亦赠以银碗及琉璃匕。明日, 於青溪庙中得之,乃知得所见青溪神女也。” 按干宝《搜神记》曰:“广陵蒋子文,尝为秣 陵尉,因击贼,伤而死。吴孙权时封中都侯, 立庙钟山。”《异苑》曰:“青溪小姑,蒋侯 第三妹也。”
艺术特色
1、语言质朴无华; 2、风格豪迈刚健; 3、表现感情爽直、坦率; 4、体裁多样。除五言四句外,还有七言四句、
荆州、扬州(武汉、南京)城市最繁荣。
宋书: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
城市盛行歌谣、舞蹈。
江浙,其中心城市建业一带为吴歌的土壤; 荆楚,其中心城市江陵等地为西曲的滋生地。
南北朝民歌
神弦曲:神弦曲是江南建业一带民间的娱为都市之歌; 就作者而言,为女儿之歌 就题材而言,为情爱之歌; 形式上,多五言四句; 语言上,清新自然;
表现手法上,善用谐音双关语。
双关语是一种谐声的隐语,一底一面,约分为两类:
一类是同音同字
《读曲歌》: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
二是时代风尚
《南史· 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
《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
《南史· 宋废帝纪》:山阴公主,淫姿过度。谓帝曰: “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后宫数百, 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平均,一何至此!”帝乃为立面首左 右三十人。
三是统治者的有意采集和提倡 《南齐书•萧惠基传》: 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 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紫骝马歌
高高山头树, 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 何当还故处。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从作者来说,南朝民歌是女儿之歌,而北朝民
歌则是壮士之歌。
从诗体来说,都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北朝民歌 中四言、七言、杂言稍多些。 从风格来说,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 弱迥然不同。
1.以体裁言,为绝句源头;
2.以表现手法言,排句、口语、双关等对唐诗多有启发; 3.以艳曲特征言,对宫体诗、唐五代词多有影响。
2.地域及分类
吴歌: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 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 ,下及梁陈, 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晋书· 乐志》
吴歌产生在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约 320多首,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 《读曲歌》等,多为女性的吟唱。
南北朝民歌12.20
内容与情调:
以情歌为主;情调清丽缠绵
南朝民歌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大多 是情歌,且多为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 绵;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五言四句,为 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双关 隐语,增加了语言的活泼与委婉 。
吴声歌
• 《子夜歌》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 《华山畿》25首、《读曲歌》89首。
《华山畿》题解
《华山畿》是南朝吴歌之一。华山,在今江苏句容北。畿,附近, 此指山边。 据《古今杂录》记载,宋少帝时,南徐(今江苏镇江一带)有个士子, 从华山畿往云阳(今江苏丹阳),于客店偶然见到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女, 遂生爱悦而不可得,回家之后卧病不起。其母询知因由,即至华山 访得少女,述说此事。少女感其痴情,便解下护膝,嘱其母回家暗 置于士子床席之下,病即可愈。母如其言,而士子病愈后发现席下 护膝,竟如鬼使神差一般,将护膝吞咽下肚,顷刻间便奄奄待毙。 临终前,他要求其母在送葬时定从华山经过。母从其意。送葬的牛 车经过华山那位少女门前,牛任凭怎么鞭打也不肯前行。少女见此, 说道:“请等我片刻。” 进屋沐浴梳妆,出来便唱了这首《华山畿》 歌。此时,奇迹发生:棺材竟应声而开,待少女涌身而入,又复紧 紧关闭。最后,家人只得让二人合棺而葬。时人称之为“神女冢”。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v_show/id_XMjU1MTQ4Nzg0.html
《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
《薤露》《蒿里》
相 催 促 , 蹰 人 。 命 不 得 少 踟
魂 魄 无 贤 愚 , 鬼 伯 一 何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南北朝民歌
疏合 余登 匹 。店 与 卖 郎 三 去 葛 , , 谁 郎 解 来 断 买 粗 丈
黄一 檗夕 万就 里郎 路宿 ,, 道通 苦夜 真语 无不 极息 。。
欢暂 作出 沉白 水门 香前 ,, 侬杨 作柳 博可 山藏 炉乌 。。
遥 见 千 幅 帆 , 知 是 逐 风 流 。
送 欢 板 桥 弯 , 相 待 三 山 头 。
各 自 是 官 人 , 那 得 到 头 还 。
篙 折 当 更 觅 , 橹 折 当 更 安 。
愿 得 篙 橹 折 , 交 郎 到 头 还 。
闻 欢 下 扬 州 , 相 送 江 津 湾 。
春林花多媚, 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 吹我罗裳开。
内容简介
• 主要内容 • 主要特点 • 体制特点 • 女性形象 • 民歌赏析
主要内容
•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 • 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 商曲辞》中的“吴声歌” 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和“西曲歌”为主,尚 为主。所谓横吹曲,是当 有"神弦曲"十八首,也 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 属于"清商曲辞这些歌词 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 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 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 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 吹曲"。这些歌词的作者也 所谓“郎歌妙意曲,侬 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 亦吐芳词”(《子夜 民族的人民。 歌》)。也有少数反映劳 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
• 南海 风水 知梦 我悠 意悠 ,, 吹君 梦愁 到我 西亦 洲愁 。。
卷栏 帘杆 天十 自二 高曲 ,, 海垂 水手 摇明 空如 绿玉 。。
•
楼鸿 高飞 望满 不西 见洲 ,, 尽望 日郎 栏上 杆青 头楼 。。
南北朝民歌
企 喻 歌
风野天笼天阴敕 吹茫苍盖似山勒 草茫苍四穹下川 低 野庐 见 牛 羊
敕 勒 川
男 子 那 可 逢
妇 女 尚 如 此
左 射 右 社 必 叠 双
裙 逐 马 如 卷 蓬
李 波 小 妹 字 雍 容
李 波 小 妹 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 飘然旷野。(《陇头歌辞》)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狄谷中,自骨无人收。 (《企喻歌》)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 夜 黄 》
• 《 子 夜 歌 》
恐 畏 不 成 双
鸳 鸯 逐 野 鸭
半 雌 半 是 雄
湖 中 百 种 鸟
何 悟 不 成 匹
理 丝 入 残 机
望 心 两 如 为 汝 高 举 徐 徐 下
七 宝 金 莲 杵
碧 玉 捣 衣 砧
《 青 阳 度 》
• • • • 何 处 不 可 怜 婉 伸 郎 膝 上 丝 发 披 两 肩 宿 昔 不 梳 头
• • • • 一 年 都 一 晓
《 子 夜 歌 》
愿 得 连 暝 不 复 曙
弹 去 乌 臼 鸟
打 杀 长 鸣 鸡
《 读 曲 歌 》
• • • • 虚 应 空 中 诺
想 闻 欢 唤 声
明 月 何 灼 灼
第五章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
1.内容上:多写爱情,富浪漫色彩。 (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表现女子对 男子的爱慕相思。) 2.情感上:哀伤之语多,欢娱之辞少。 3.语言上:出语天然,双关隐语,明朗 巧妙。(这些歌曲是在城市中产生的, 其作者应该主要是歌女和中下层的文士。 具有鲜明的民歌情调,也表现了较高的 文学素养和修辞技巧。 ) 4.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
全诗可分五层: (一)西洲折梅图 (二)门中候郎图 (三)采莲相思图 (四)高楼望郎图 (五)南风吹梦图
艺术特点: 1.善于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看不见、 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化为一连串的形象动作(忆梅、 折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望鸿、 上楼、凭栏、卷帘、入梦) 2.连环式的章法结构:全诗以“下西洲”开头, “到西洲”结尾,以四时节序景物变化为主线, 把诗中一系列景物意象用顶针手法环环相扣,层 层深入地揭示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3.清新纯朴的民歌色彩:比喻、想象清丽自然, 不避重复(四个“门”字,七个“莲”字),多 用谐音双关。 4.婉转悦耳、流畅和谐的韵律:每四句一换韵。
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战争和尚武精神。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中, 白骨无人收。 ——《企喻歌》其四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 于十五女。 ——《琅琊王》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褰群逐马如卷蓬,左射 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李波小妹歌》
2.描写北国风光。
北朝民歌的杰作:《木兰诗》
《木兰诗》与《西洲曲》并称南北民歌的双璧。 沈德潜评“事奇语奇”。(《古诗源》) 主要特点: 1.剪裁精当,结构严谨:全诗围绕“木兰是女郎” 这一中心,详写出征前、征途中和归来后几个场 面,而战场上十年战争的描写却十分简省,以突 出木兰的形象。 2.运用排比、叠句、对偶、拟声、设问、反问、 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3.句式灵活,韵精调美:诗以五言为主,并杂以 七言和九言,节奏明快自如,与抑扬起伏的感情 相适应。诗中用韵七次转换。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3.充裕的经济条件。
南
长江流域物产丰盛,商业发达。
北 朝
而最为富庶的地区又首推荆扬二州。
民
歌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南
南朝民歌绝大多数为城市生活的产物,
北
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
朝 民 歌
口,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情感。 集中写男女之情,大部分是情歌。多为女
性的吟唱,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
二、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南 北 朝
1.体制短小精悍,多为五言四句。对
唐朝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绝句发展有很深影响。
民
歌
2.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婉转缠绵。
《大子夜歌》:“慷慨吐清音,明转 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 心”。
3.多用双关谐隐。
南 北 朝
一是同音异字的双关。如:“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6.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南 北 朝
《读曲歌》: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 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
民 歌
《懊侬歌》: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 不得侬与汝。
7.劳动中的爱情生活:
南 北 朝
《扒蒲》: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民 歌
《扒蒲》: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第四首)
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栝,食粮
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隔谷
歌》)
4.反映羁旅行役和怀土思乡之情。
南
《陇头歌辞》3首
北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企喻歌辞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着膘。牌子铁裲铛,铉鉾鸐尾条。 男儿可怜虫, 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 白骨无人收。 【导读】 《企喻歌辞》是北方的民歌,《乐府诗集》收在“梁鼓 角横吹曲”里。“梁鼓角横吹曲”保存了南北朝时代许 多北方民歌,共有六十多首,其中有汉族人的作品,也 有其他兄弟民族的作品。有的本来就用汉语创作,也有 的经过汉语的翻译。他们传入南方大约在东晋到梁这一 段时候。《企喻歌》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 首,前一首写北方民族的英勇气概,后一首则暴露了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书目】
1. (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2.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3.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84年版 4. 《乐府诗史》 杨枝生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5. 《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 一、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
吴歌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西曲出于荆(湖北江陵)、郢 吴歌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西曲出于荆(湖北江陵)、郢 )、 (今江陵附近)、樊(湖北襄樊)、邓(河南邓县)之间。 今江陵附近)、樊 湖北襄樊)、邓 河南邓县)之间。 )、 )、
【自学篇目导读】
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 不成匹。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 期! 【导读】 《子夜歌》开始时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 女子所创作,《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清商曲• 吴声歌曲”类。“吴声歌曲”是产生在吴地的 一些歌曲的总名,其中包含很多曲调。《子夜 歌》现存四十二首,都是男女恋歌。
第三章 南北朝民歌
• 表现战争、反映战争场面《隔谷歌》
• 北方壮美风景 《敕勒歌》
二、北朝民歌思想内容
• 1、豪侠尚武之情
• 《企喻歌辞》
•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分析】以雄健的鹞鹰冲天而起、怯懦的群雀如水波躲向 两侧的形象,赞美真男儿敢以独身敌众的英雄气概,足以 感奋人心。 • 《折杨柳歌辞》
第三章 南北朝民歌十五周6月4日
第一节 南朝民歌 第二节 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
• 一、南朝民歌概况:
• 多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存世400余首,主要包括了:吴歌326首,神弦歌18首,
西曲142首三类。
• 内容: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或写彼此爱慕、或写 会面愉悦、或写离别时的依恋、或写别后相思、或写诅 咒负心人。 •
前二句起兴,意思说岁岁年年,树不见老而人易老,下面不 说自己,却利用老人喜爱孙辈的心理打动对方,写得真淳而有趣。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 1、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
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
• 2、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
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
• 3、文辞、精致的手法,更不用双关隐语的技
二、北朝民歌思想内容
• 4、北方壮美风景
• • •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分析】 “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 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天似穹庐,笼 盖四野”,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 原的四面八方,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 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幅壮阔无 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见牛羊”,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寥寥二十余字,就 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代表作十首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子夜四时歌冬歌》)或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或表现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如: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歌与西曲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女性的吟唱清丽缠绵的情调修辞特点《西洲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2首)、《子夜四时歌》(凡75首)、《华山畿》(凡25首)和《读曲歌》(凡89首)最为重要。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或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如: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
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离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念之关,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笔记整理版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加上统治者的提倡等原因,南朝民歌中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特别发达。
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吴歌的产地多是长江流域商业发达之地,故其民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而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
➢三、南朝民歌的特点:➢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语言清新自然。
➢3、大量运用双关语。
➢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诗《西洲曲》:➢《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西洲曲xīzhōu qǔ《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
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
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西洲曲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
然从内容、修饰和风格看,它应当是经过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十分精致流丽,广为后人传诵。
《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
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任务】: ①了解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产生背景、原因; ②掌握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 ③掌握代表篇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南北朝民歌风格之异同 ② 《西洲曲》与《木兰诗》
南朝时期
•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 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 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 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 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 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 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 的时期,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 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木兰的形象分析:
是一个完整的、理想化的巾帼英雄形象,有着坚韧 不拔的独特个性,同时又有着普通女性的丰富情感, 真实质朴。 她勤劳善良; 她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忠孝双全; 她具有惊人的机智,金戈铁马,立下赫赫战功; 她心地淡泊,蔑视功名利禄,情操高洁; 她向往和平生活,热爱祖国、家乡和亲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âi)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 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 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
《西洲曲》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长诗,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 辞》中。以一江南女子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 无限相思。以其丰富细腻、真挚缠绵的情感,新鲜 精巧的立意,工整清丽的语言形成了婉约、清新的 特殊风格,堪称南朝言情乐府之绝唱,为南朝乐府 民歌艺术形式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佳作。
全诗共32句,描写一位居住在西州附近的年轻女子在一
•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以传情,然而,到了“鸿飞满 西洲”的季节,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子只 有怅惘地独上高楼。“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 日栏杆头”,极写登临眺望,相思之深,令我们想起 很多相似的眺望相思意境。
•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描写栏杆之曲折, 寓意双关,“十二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 “明如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肤色及楚楚 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垂手明如玉 ”,三句写尽了女子之美。 • 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在高楼怅惘凝 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的心情。
• 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 诗《西洲曲》:
•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 高的一篇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àn)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 • • 一、江南幽秀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 汉末以来,传统道德规范失去了束缚力,魏晋南北朝成为 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追求人生的快乐、感情的满足, 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不但男子,妇女甚至也往往逾矩不 驯。 • 四、帝王贵族的好尚。 • 魏晋南北朝的贵族社会,于物质享受外,对精神享受的追 求,对艺术的兴趣,也是空前强烈的。在南朝,绘画、书 法、棋艺等,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爱好,而音乐尤为突出。 南朝帝王多出身低微,新异的、活泼艳丽的江南民歌对他 们影响较大。
⑷ 语言风格上,北歌以质朴刚劲、富于力感见长, 南歌则以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及双关隐喻为特 点;
⑸ 诗歌体制上,南北朝民歌都以五言四句体式为 主,但北朝民歌还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 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赏析:
• 注意诗歌的语气由客观的第三者的叙述突然转为
女主人公“我”的口吻,“我”开始直接出面叙 述相思之愁苦,祈祷上苍之怜悯,反映出女主人 公情感的强烈迸发。
诗歌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 水乡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衫”、“双鬓”、“翠钿”数 语,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丽少女的形象。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 动,活动空间亦随之发生变化,如折梅在西洲,寄梅往江北,采莲 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采红莲”,仲 秋“弄莲子”,深秋“望飞鸿”,初冬“海水摇空绿”。 但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富于动态的描写中,在不断变 换的时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情人的执着的爱恋贯穿始终,这是始终 不变的。
这首敕勒族人民歌咏草原风光和“水草畜牧之盛”的牧歌,
收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
歌谣只有27字,便勾画出了绵延的阴山脚下一望无际、天草 相接、苍茫浩瀚的草原风光,再现了北方人民的游牧生活。境界 恢宏博大、雄浑壮阔,可为千古绝唱。 民歌前半部歌唱北方大草原广阔无垠、混沌苍茫的景象;后 半部分描绘水草畜牧之盛,刻画出北方特定地域的特点。
内容: 较之南朝民歌要广泛得多: 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如《敕勒 歌》; 对刚强尚武精神的歌颂; 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从征之苦; 反映下层人民贫苦生活; 反映爱情与婚姻的民歌。
比较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⑴ 产生地区的不同带来题材范围上的不同。南朝 民歌多为“都市之情歌”,北朝民歌来自战乱频繁 的北地,社会生活广泛得多; ⑵ 内容上南歌几乎全部为情歌,北歌则不仅有情 歌,还有牧歌、战歌和慷慨悲歌,内容丰富,社会 意义较大; ⑶ 情感表现上,北歌抒情粗犷率直,风格豪放刚 健,南歌则情调婉转缱绻;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 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
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
达情感委婉含蓄。
• 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 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加上统治 者的提倡等原因,南朝民歌中反映男女之情的情 歌特别发达。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 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吴歌的产地多是长江流 域商业发达之地,故其民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 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而 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 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
• 南朝民歌的特点:
• • • • 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语言清新自然。 3、大量运用双关语。 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 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 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 “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 双关“离”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 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 双关聚散之“散”,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念之 “关”,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 “苦”等。这 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 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歌中没有明确写到人,但是通过生动的画面,性格粗犷、质朴 豪放,具有开阔胸襟、豪迈情怀的敕勒族牧民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我们已经感受到那沸腾在他们血液里的对大草原的挚爱深情。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 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年四季中对情人的思念。按季节的转换,每4句分为一层。 随着不同季节的景物变化和女主人公的活动、服饰及仪容的 点染描绘,一层深过一层地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思,将无尽的 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 选取特定景物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手法多变,给人 以丰富的感觉。 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运用了连珠格(又称“接 字”、“钩句”)的修辞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形成了 回环婉转的旋律,造成了特殊的音韵之美。这种似断似续的 效果同诗中续续相生的情景结合在一起,声情摇曳,余味无 穷。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思想的开放
• 汉末以来,传统道德规范失去了束缚力,魏 晋南北朝成为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追 求人生的快乐、感情的满足,成为人们普遍 的愿望。不但男子,妇女也往往逾矩不驯。 干宝《晋纪·总论》说,晋时女子每每“先 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佚之过,不 拘妒忌之恶”。从中可以窥见时代的风气。 在这样的风气下,专门歌咏男女之情的民歌 自然容易被人们喜爱和接受。
• 开始的六句,追述女子曾在去年早春梅花盛开的季节 和情人相会定情于西洲,现在又到了春天,女子思念 恋情,折梅寄给江北的恋人。 • 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孩如此美丽,“单衫杏子红,双鬓 鸦雏色”。杏子和鸦雏都能让人联想到春日可爱的事 物,由此可想见春天陷入恋爱中的女孩楚楚动人的姿 态。
• “日暮”六句写女子在仲夏日暮时对情人的思念和 等待。 • 仲夏日暮时分,伯劳鸟求偶孤独鸣叫(伯劳鸟的繁 殖期在5~7月),女子沉浸于对情人的忆念、相思 中。风吹乌桕树,飒飒有声,使她误以为是情人足 音,于是“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看看 是否是情人到来了。一个“露”字,刻画出急切又 略带羞涩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无影无踪,女子 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间,又到了秋天。 “莲子” 即“怜子”,怜爱你;“莲心”即“怜心”,怜爱的 心。“莲子清如水’,莲子清纯如水,隐喻女子纯洁 的爱情,语意双关。 “莲花”、“莲子”、“莲心”, 由外而内“彻底红” ,隐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 语意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