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周期来压分析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审记录

大方县石坪煤矿

10601采煤工作面

周期来压分析及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技术科

2017年7月23日

一、工作面周期来压分析

我矿M6煤层,煤层厚度均在3.0m左右,现开采10601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两顺槽掘进过程中未揭露断层。工作面长120m,采高2.6m,巷道走向角度5°,工作面倾斜角度1°,俯采。工作面采用DW31.5-250/100 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柱距0.7m,排距1.2m;最大控顶距5.1m,最小控顶距3.9m;顶板坚硬,顶板直接顶为2.0m厚度石灰岩,底板松软,为5.6m厚度泥岩。

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回采,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垮度的增大上覆岩层的压力也逐步增大,工作面支柱负荷就越大。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距离:10601采煤工作面2017年6月1日开始回采,期间从切眼开始推采8m后进行过一次强制放顶作业,从切眼煤帮开始算起37m来压(6月16日中班与夜班交接班放顶时来压)。

周期来压距离:

6月23日中班第一次周期来压(初次来压后推采8m);

7月1日夜班第二次周期来压(第一次周期来压后推采14m)。

7月7日夜班第三次次周期来压(第二次周期来压后推采11m)通过以上观察10601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是10m左右,顶板来压时压力巨大,工作面中部有时近80m块段出现顶板断裂,所有支柱向面前倾斜,后部切顶排密集及二排支柱呈倾斜性下沉,支柱钻底现象严重(最大钻底1.2m左右),顶板偶有出现台阶下沉现象,来压时部分大块岩石扑倒支柱。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该回采工作面由于不能采全高(只采2.6m)留有0.6m后底煤,底版又为松软泥岩,支柱无法穿柱鞋来压时钻底

现象严重,支柱初撑力达不到规程要求,工作面支护强度严重不足,支柱支设应山角度不够;支柱回撤施工比较困难,且不安全。

为了确保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顶板周期来压期间的安全生产,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措施组织施工。

二、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回采期间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严格按照正悬臂挂梁前十后二,垂直于工作面煤壁。

2、支护严格执行先支后回规定,见四回一。

3、工作面支柱打设齐直,严格按照柱距0.7m,排距1.2m打设支柱,严禁随意增大柱距。(工作面柱、排距线性偏差不超过±100mm)。新支设正排支柱与老空顶板形成一定的迎山角度(即支柱顶端向老空侧倾斜2-3°);顶板来压后,严禁拆开顶梁进行调整,前推2排后再进行调整。

4、工作面铰接顶梁上方正常穿两快防滑小板(0.6m临时护顶铰梁除外),防滑木板距顶梁前后端各400mm一条。当顶板来压有折断现象或裂隙发育破碎预脱落时必须铺设铁丝网,网与网之间搭接严密,来保护顶板。顶梁上方用木料足顶支护。(10601采面回风巷常备一定数量的原木及钢丝网)

5、泵站压力不得低于18MPa,每班交接班后坚持对采面第二排支柱(即采面人行道靠老空侧的一排支柱)全部进行二次注液,二次注液工作由采煤队跟班领导负责安排指派专人执行,带班领导负责监督执行。

6、工作面必须使用直径不小于6.5mm的钢丝绳逐排逐棵拴牢,拴在注液阀以上并拉紧。

7、采煤机滚筒截深0.6m,第一刀割煤移溜后靠近运煤机电缆槽打一排临时支柱护顶(用采面备用支柱支设),排距0.6m。第二刀割煤移溜后将支设的临时支柱改为正式支柱。

8、支柱支护作业滞后采煤机30m,正式支护不能及时跟上时,要停机等正式支护。临时支柱、正式支柱支设及挂梁作业采用追机作业方式。在顶板完好的情况下,采煤机割煤时,挂梁作业滞后采煤机10米,推输送刮板机后及时支设临时支柱或正式支柱,尽量减少工作面空顶时间,及时支护,以减少对煤壁的压力。

9、回柱放顶原则上滞后改正式柱不少于15m,回柱地点上、下15m范围内不得有人员及其他工序操作。分段放顶时,分段距离不小于15m。回柱工作至少两人一组配合作业,一人照明观察顶板掌握安全,一人回柱,清理后退路。回柱时必须使用拴绳的卸载板手(L≥3.0m),远距离卸载回柱,回撤时必须用长钩子钩住单柱,以防单柱滑入后部老空,任何情况下严禁探身老空取料及空顶、冒险作业。对难以回撤的支柱,必须在需回的支柱附近打设一棵单柱(不够高时,可支设木柱)作为护身柱,然后将支柱回出。

10、采面杜绝空载柱、倒地柱和倒地梁,损坏支柱及时运出。

11、巷道超前支柱的截密集要尽量与工作面密集齐,若不能相齐时拖后工作面密集不得大于1排距离。机头处固定溜槽及时缩减(不超过两节)。

12、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超前控制2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

缺;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超前20m外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得低于0.7m。

13、巷道超前支护回撤止处支好截密集支柱,密集支柱间距不超过0.3 m。

14、工作面端头支护:

(1)机头采用四对八架一梁三柱π型钢梁支护,л型钢梁长3.6m,对与对间距0.7m,每对(两条)л型钢间距(中~中)200mm,л型钢必须交替迈步前移,错梁齐柱,柱距0.7m,排距1.2m(为确保机头处人行道该处端头支护可拖后采面切顶密集一排,第一刀过后前排单梁迈步0.6m;拖后的后排4架单梁必须保持齐梁齐柱,严禁梁端头探入老空,顶板陷落时压坏π型钢梁)。

(2)机尾端头处采用四对八架一梁三柱π型钢梁支护,要求齐梁梁齐柱,(第一刀过后单梁迈步0.6m,第二刀过后两条π型梁同时移动与工作面铰接顶梁保持一至),柱距0.7m,排距1.2m。

15、两巷道顶板锚杆盘超前采面切顶排一排提前卸下回收(但不得多卸),以便于靠两巷帮老空区顶板充分垮落(运、回两巷上下帮锚杆盘、帽及时回收再利用)。

16、当工作面推进两排(2.4m)采空区悬顶达到2.4×8m²时,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强制放顶措施:

(1)放顶时对顶板岩石打眼深度要求不的小于2.0米,炮眼仰角角度掌握在65°~75°,眼距1.4m,装药量600g,黄泥封堵炮眼,炮眼布置在二、三排支柱顶梁间,距人行道支柱30cm,平行支柱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