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范例引言: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教案范例(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品味《一剪梅》中优美的词句,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愁绪。

(2)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比喻、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情感的细腻和复杂。

(2)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色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秋思的氛围,从而引出李清照的《一剪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一剪梅》大约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学之时,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三)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四)词句解读1、“红藕香残玉簟秋”(1)“红藕”指红色的荷花,“香残”指荷花的香气已经消散。

(2)“玉簟”指光滑如玉的竹席,“秋”字点明了时节,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轻解”表现了词人动作的轻柔。

(2)“独上兰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1)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收到他的书信。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象;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4.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李清照的简介、《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学习资料:相关文学批评材料和解读,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笔记本或复印机:用于分发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李清照,并简要介绍了《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对《一剪梅》有什么了解或感受?2.解析诗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

教师可给学生一些引导问题,例如:诗歌的行数和押韵方式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和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重要?3.分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析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剪梅》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学习扩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解读。

可以使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或者分发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诗歌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个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独立查找其他作品,并进行类似的分析与讨论。

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

2.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或者短文。

4.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分析《一剪梅》的风格和主题。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18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剪梅》的主 题、意象和情感内涵。
01
活动步骤
02
04
小组内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0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 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定一个小组长。
03
2024/3/28
06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 涵。
讲解《一剪梅》诗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 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2024/3/28
14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 赏析诗歌意象:“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而且透过这两个意象,可以推知季节已进入了深秋。这 样的秋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相思之情,“秋思”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8
8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一剪 梅》文本,理解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024/3/28
背景介绍
介绍李清照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词作。
词牌格律
讲解《一剪梅》词牌格律 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诵 和赏析。
9
教学方法选择
16
04 学生活动设计
2024/3/28
17
朗读背诵,感受韵律美
活动步骤
活动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一剪梅》的韵
律美和词句之美。
01
02
03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一剪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剪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剪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剪梅》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3)学会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一剪梅》的内容;(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一剪梅》诗句的深层含义;2. 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剪梅》的原文及其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清照的生平介绍;3. 准备诗词创作的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特点;(2)引导学生欣赏《一剪梅》的词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句的妙处。

3. 课堂讲解(1)讲解《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如意象、修辞等。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剪梅》的情感;(2)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6. 课后作业(1)背诵《一剪梅》;(2)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尝试创作一首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剪梅》的诗句理解程度,能否背诵并解释诗句;2. 学生对李清照词风的欣赏能力,能否分析并欣赏《一剪梅》的词风;3. 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能否运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词风;2. 推荐其他古代词人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3.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一剪梅是中国传统戏曲曲子,也是中国传统古筝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而广受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优秀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

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

教案名称:一剪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音乐基本知识: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特点。

2.演奏技巧: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

3.演奏表现: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4.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设计合适的合奏编排。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一剪梅的音频,并提问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学习:教师讲解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和乐曲形态。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的命名、音程的概念等,以便后续的演奏技巧训练。

3.技巧训练:教师示范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姿势的正确性和手指的灵活性。

随后,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表现训练:教师以情感传递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听辨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

5.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合奏编排。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奏练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善合奏演奏的技巧和表现。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和听辨训练的反馈,评估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剪梅教学设计精选

一剪梅教学设计精选

一剪梅教学设计精选学生思考和说话也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详细的编写教案,是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必备条件。

写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篇好的教案需要从哪方面开始写起呢?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一剪梅教学设计,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一剪梅教学设计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说教材: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李清照,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本词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3、把握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说教法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李清照积满苦涩忧怨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跟自己亲人分隔两地的经历,更不可能有过结婚后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体会,如不引导,很难体会面对冷月凉席,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

但李清照又不同于苏轼辛弃疾,她倾向于写深闺体会的婉约词。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情景交融的写法;更能领悟到李清照用词的精妙,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安排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06
课后作业
背诵《一剪梅》
总结词:巩固所学
详细描述:通过背诵《一剪梅》,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点,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记忆。
分析《一剪梅》中的意象
01
总结词:深化理解
02
详细描述:通过对《一剪梅》中 意象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 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写一篇关于《一剪梅》的赏析文章
02
教学内容
《一剪梅》的背景介绍
总结词
介绍《一剪梅》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平、时代背景 以及诗词的创作契机。
详细描述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多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一剪梅》这首词写于她与丈夫赵明诚分离之后,表达了深深的 思念之情。
《一剪梅》的词意解析
总结词
对《一剪梅》的词意进行深入解析,包括对每个句子的理解,以及整首词的主 题和情感。ຫໍສະໝຸດ 期末考试评价考试成绩
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能 够达到课程要求的及格标准, 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 率如何。
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 度,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能 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是否能够表现出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讲授新课
总结词:讲解背景 详细描述:介绍《一剪梅》的创作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总结词:逐句分析
详细描述:逐句讲解《一剪梅》的词 意,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李清照的情感 世界。
总结词:赏析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分析《一剪梅》所运用的 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
巩固练习
01

《一剪梅》教学案例

《一剪梅》教学案例

《一剪梅》教学案例第一篇:《一剪梅》教学案例吟诵之中悟真情——听吴含荃老师《一剪梅》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题旨】我一直认为朗读对于感悟古诗词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朗读,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朗读,而不能是漫无目的的。

通过这样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体验、感情,达到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吟诵了解作品表达的形象、传达的情感、描绘的意境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指引着老师去解决。

温州市中职新课程培训中吴含荃老师上的公开课《一剪梅》,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其中的很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如:1、教师在学生学习感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案例背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文言文诵读,包括古诗词诵读和古代散文诵读,古诗词诵读首先要掌握诵读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触摸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会欣赏诗词的音韵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赏析诗词的意境美。

诗歌词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

诗词的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要想两者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必须要指导学生诵读。

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知识掌握不全,但学生又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容易对内容的粗知略解产生满足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保持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以诵读为主,充分感受李清照词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欣赏之门。

【案例描述】通过名句填空导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剪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一剪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验;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词汇;4.能够正确朗读和解析诗歌,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介绍明代文学,以及著名文学家杨慎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鉴赏《一剪梅》:进行整首诗的分析,从词语及用词的精准、形象、富有变化的语言、清新脱俗的风格等方面讲述。

3.诗歌知识:介绍诗歌的特点及韵律,学习知识点比如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

4.表达技巧:学习如何选择词汇、造句并进行正确朗读和解析,运用所学的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交流、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兴趣。

2.归纳总结法:针对诗歌的韵律、词汇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3.听说读写并重法: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提高,既要注重朗读和写作的技巧,也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课程:通过问答或分享绕开杨慎生平及明代文学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2.学习诗歌:模拟学生的理解和解析《一剪梅》的过程,并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答案,从而准确解析全诗。

3.学习诗歌知识:通过比较,总结、归纳诗歌韵律、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词语选择、造句、发音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歌,如有效听朗读对的地正,平仄感等。

5.课程总结:总结全课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和课程目标。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自主完成作业并分享自己对于《一剪梅》的理解。

2.作业评价:课后练习占评价的一定比例,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学生情况,并对行为和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通过对《一剪梅》的教学,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汉语语言的技巧。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一剪梅》诗词的理解和朗读•教学目标:–理解《一剪梅》诗词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一剪梅》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二、教学准备•课文:《一剪梅》•多媒体设备:电子屏幕或投影仪•音频设备:音响或音箱•教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画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与导入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 诗词介绍•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剪梅》的诗词,指导学生阅读,并解释生字词。

3. 诗词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诗词中的“一剪梅”指的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义?–诗人通过描述“一剪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分组讨论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解释和辩证。

4.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引导学生跟读。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复习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模仿创作•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一剪梅》的格调和味道,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创作类似的诗词。

3. 诗词评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诗词,并帮助他们分析和改进。

•同学们可以相互评析,激发彼此的创意和灵感。

4. 总结与展示•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习《一剪梅》诗词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相关的诗词或画梅花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一剪梅》诗词为核心,通过导入课、诗词介绍、理解解读、朗读、模仿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吟诵之中悟真情
——听吴含荃老师《一剪梅》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题旨】
我一直认为朗读对于感悟古诗词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朗读,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朗读,而不能是漫无目的的。

通过这样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体验、感情,达到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吟诵了解作品表达的形象、传达的情感、描绘的意境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指引着老师去解决。

温州市中职新课程培训中吴含荃老师上的公开课《一剪梅》,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其中的很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如:
1、教师在学生学习感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案例背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文言文诵读,包括古诗词诵读和古代散文诵读,古诗词诵读首先要掌握诵读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触摸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
1、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会欣赏诗词的音韵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赏析诗词的意境美。

诗歌词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

诗词的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要想两者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必须要指导学生诵读。

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知识掌握不全,但学生又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容易对内容的粗知略解产生满足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保持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以诵读为主,充分感受李清照词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欣赏之门。

【案例描述】
通过名句填空导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史上写情愁
的作品比比皆是,为什么李清照的这首词能流传千古?我们该怎样去领略如此深厚的意蕴呢?
片段一:
师:一剪梅是词牌名,如(投影)
【一剪梅】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字,平韵。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划出这首诗歌的朗读节奏,如(投影)
下列句子朗读时该如何停顿?
1.红藕香残玉簟秋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3.花自飘零水自流
生:划节拍
生:个别朗读
师:诗歌的节拍基本上能掌握,但个别的地方还要注意,你们说,那些地方节拍读错了?
生:红藕香残玉簟秋,应是红藕/香残/ 玉簟/秋
二二二一拍,而不是二二一二拍;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应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花自飘零水自流,应读作花自/飘零/ 水 /自流
师:答的非常正确,看来你们掌握的比较好。

朗读时要注意,四字句应读的缓慢些,七字句应读的轻快些。

生:个别朗读
片段二:
师:诗词除了要了解节拍以外,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即朗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时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生:自由朗读,并划出情感有所改变的地方。

生:个别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节奏读的很好,情感酝酿的不够。

师:读出词的情感和抑扬顿挫必定要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师:播放名家配乐朗诵。

问,你认为她读的好在哪里?仿读几句。

片段三:
师:本文的朗读你是怎样处理的?应以怎样的感情来朗读?你认为词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相思之愁
生:凄清
生:惆怅
生:女生朗读
……
师:李清照把这种相思写的很唯美,但并不哀怨,所以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语调和情感。

本词的情感把握还体现在读音上,整首词围绕着一种音----ou韵。

请大家找出词的韵脚。

生:愁舟楼流头
师:ou韵经常在古诗词中表达相思之情,也表现了女词人细腻的内心情感。

请大家仔细品味,并用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

生:自由朗读;推荐朗读;齐读。

师:(板书)
(唯美的)审美愁思{精微的审美体验精妙的审美表达} 【案例后记】
诗词的诵读方法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领略了诵读艺术的技巧,但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

教师的指导只是起着领路人的作用,而其中的滋味
需要学生自己慢慢的去品尝。

因此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

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要实现这些,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理念,得当的方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文本的诵读,还是对情感的感悟,都是通过学生的摸索、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学生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如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多给学生互相评价的机会等,这就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本案例中,教师对学生加强诵读指导,授之以节奏、重音、停顿、押韵等诵读知识,但又没有将知识点和盘托出、全盘授予,而是通过训练迫使学生去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促成其诵读习惯的养成。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故教师只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教师要充分利用讲读课,给学生作出示范,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有错误时给予纠正,在发现错漏是给予补充。

有人曾说,教师要尽可能少说,学生要尽可能多讲,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还不明白怎么去读,怎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怎么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目标的认同。

而这种认同,恰恰是教师的启发、说明与学生的追求相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学生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才能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

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所以这不是少说多讲的问题,而是注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的结合,教师该详细讲解的时候,就应详细的讲解,如诵读的技巧,学生还没掌握,就应该详细的讲解,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

另外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师生主体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渐变的,具体说来,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逐渐隐蔽、逐渐减少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逐渐增强的。

其三通过指导诵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想感通”。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渡荆门送别》的体验时也写出了如下文字:“常常高声朗读。

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细细品味这首诗,
眼前好象出现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大写意画,又好像看到"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青年李白的形象。

”这里谈的显然是在欣赏高潮阶段,对学生主体来说,一下子难以达到如此的境界。

但他们强调朗诵这一点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反复的朗读,才能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情感方面能很快领悟。

最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其实是在前面朗读的基础积累起来的,是理性领悟的自然流露。

其四,教师的指导只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从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迁移,使学生能从知识性的理解上升到实践性的感悟,尽可能地实现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能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自发地去感受、领略美妙无比的古诗词。

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固步自封,而是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朗读花架式,练好引读真功夫,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使激情和智慧在吟诵朗读中飞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