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文化与佛系青年
跨文化视角下网络热词及其英译
跨文化视角下网络热词及其英译网络热词是“网络时代下的产物”,在互联网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语言和背景的不同,网络热词的译法也因人而异,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出发,介绍一些网络热词及其英译。
1. “佛系青年”佛系青年这一网络热词源于日本,指那些过度懒散或是无所谓的年轻人。
在中国互联网上,这个词被广泛使用,指的是那些不愿追求高薪、高产出、高社交的经济特征,更关注生活质量的人群。
英文翻译:Buddhist youth 或 Zen youth2. “躺平”躺平这一网络热词源于中国,指的是“压力山大的人们厌弃繁琐、躲避竞争、不再奋斗,抱着一种平和心态平静地生活”的现象。
联想到英语中的“lay down”这个动作,英文翻译也有相应的表达。
英文翻译:Lying-flat 或 lay down3. “996”996这一网络热词源于中国科技公司,指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工作,一周6天的工作制度。
在中国互联网圈内,这一工作制度被认为是非常劳累的,成为广泛讨论的焦点。
英文翻译:996 或 9-9-64. “社恐”英文翻译:Social anxiety disorder 或 social phobia5. “光荣退役”光荣退役这一网络热词源于中国军队,指某些士兵或军官因年龄或健康原因被允许退役。
这个词在中国的互联网圈内被广泛使用,指的是那些因为年龄或其它原因而选择退出工作或职业的人。
低头族这一网络热词源于中国,指那些沉迷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年轻人。
这个词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7. “辣目洋子”辣目洋子这一网络热词源于日本,指一个虚构的角色,被形容为一个性感、自信和强大的女人。
这个词在中国被引申为一个自信、独立、强大的女性的代称。
英文翻译:Lamuyangzi,这个角色的名字直接翻译成英语。
8. “雪花男孩”雪花男孩这一网络热词源于韩国电视剧《雪花女孩》中的角色,形容这类男孩柔弱、善良、崇尚爱情并追求纯洁。
从参禅文化中的“看山”境界浅析青年“佛系”心理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133的责任心、抗压能力、独立性相对较差。
进入社会之后,原本的认知会给他们带来挫败感。
在家庭观方面,90后会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爱情观方面,他们会坚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理想观方面,他们会坚持学校里的文化教育。
“有志者事竟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
最初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形成感性的“山”的形象。
他们带着类似这样的感性认知进一步洞察整个社会并为各自的人生理想奋斗。
二、看山不是山参禅“看山”的第二层境界是看山不是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青年人会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处世经验。
人们会发现心中原有认知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许的偏移。
人们发现现实当中的“山”早已不是心中的那座“山”。
谈起“潜规则”,人们心中瞬间充满了负能量,有抱怨、有讽刺、有轻蔑。
“潜规则”指的是一些看不见的、明文中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古代的一些政治、婚姻家庭文化现象在今天人看来也是潜规则。
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当户对”等。
与上辈人相比,今天的90后面对潜规则更多表现出有一种消极态度。
因此在潜规则和形式主义面前,青年人更愿意选择逃避、无为、从众等行为,逐渐远离了内心原有的认知和坚持。
青年人心中坚持尊老爱幼。
可现实出现了“老人扶不扶”的社会问题。
乐于助人的青年人对社会充满了爱心,可是当他们了解到帮助老人反被讹的事实之后,他们更愿意选择逃避。
青年人认为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社会当中出现了很多类似于马蓉和王宝强这样的婚姻问题,人们就开始怀疑婚姻的神圣性。
不仅如此,婚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拜金主义。
他们不再相信自由婚姻和忠贞爱情,婚姻更多成为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
“佛系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引导策略
“佛系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引导策略摘要:"佛系青年";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公共范畴内的热点问题, 并成为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他们以只关注自身、淡然处世、不争不抢为标签, 将佛教理论中无欲无求的宗教主张进行加工和修饰并引用到自己身上, 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
本文立足"佛系青年";的群体特征和表现形态, 分析该现象产生的逻辑根源, 并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佛系青年";; 亚文化; 生活方式; 群体特征; 价值观;青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
激发青年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不仅能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发挥青年群体的引领和创新作用,营造充满热情、创意和活力的社会氛围。
而以无欲无求、一切随缘、不争不抢为口号的"佛系青年";则成为一种社会讨论热点。
这些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只关注自身,对外界事物采取漠然态度。
这一现象下所隐含的亚文化特质是"丧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并成为当前青年群体亚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
一、"佛系青年";现象的表征解读:丧、反叛、逃避"佛系青年";最初是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借助网络社交平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含义引用了佛教所主张的空、虚、无等理论,简单理解即为无所谓,怎样都行,看开看淡,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
在网络世界中流行这样一副"佛系青年";的自画像:一个青年人身穿僧衣,端坐在莲花台上,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佛系";,青年。
莲花台两侧则分别写着慈爱、宁静。
青年人表情固然祥和淡定,但眉眼间却含有嘲讽和戏谑之意。
"佛系";一词最初源于日本,某杂志将只关心自己兴趣爱好,保持熟悉生活方式,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因谈恋爱而消耗时间和改变生活现状的青年男子称为"佛系";男子。
文化挪用的例子
文化挪用的例子文化挪用的例子文化挪用指的是将一种文化、艺术或符号元素从一个文化体系中剥离出来,加以改变或重新组合,并应用于另一个文化体系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原文化体系造成损害,同时也可能带来认知混淆和文化偏见,因此备受争议。
下面我们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文化挪用的发生和影响:1、“佛系”文化现象在近些年,“佛系”文化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现象,它指的是表面上看来懒散、浑沌,却在内心深处保持平静、不焦虑、不失落的生活态度。
然而,“佛系”文化的起源并不是中国,而是来自日本的“引きこもり文化”,通常翻译为“宅男/女文化”。
在这个文化中,一些人拒绝参与社会并追求自我满足,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引きこもり文化”。
由于中文的“宅男/女文化”在社会上有很强的负面意义,因此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相关术语被替换为了佛教术语,并且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即“远离杂乱的心态”,“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抵制人间繁琐”等。
2、美国某服装品牌利用中国文化元素设计新品美国服装品牌Coach曾在2020年的春夏季推出一款以中国元素风格的新手袋。
设计以窗棂、涂墙、接头线等中国文化元素为灵感来源,并融入中国结点缀。
然而,这一设计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文化挪用的争议。
一些网民指出,Coach设计师在使用中国元素时并未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以中国的文化属性为设计灵感,借此从中国市场获利。
在激烈的网络讨论后,该品牌公司在官方公告中表达了歉意,并称将对敏感问题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审核。
3、印度“万物皆可塑料袋”文化面临危机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塑料袋。
而在印度,塑料袋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物品。
在印度教的传统文化中,塑料袋被视为圣物,象征着神灵的护佑。
因此,在当地的餐馆、小店、超市等地方,印度人们会将物品装入塑料袋中,随意地丢弃在马路上。
这种行为不仅破环了环境,也忽视了塑料袋的文化价值,文化挪用甚至文化侮辱的问题逐渐显现。
为应对这一现象,印度政府开始对非法生产和使用塑料袋行为进行了打击,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垃圾回收设施。
如何认识佛系青年和佛系现象300字
如何认识佛系青年和佛系现象300字篇一:佛系青年和佛系现象是指一种追求内心平静、淡泊名利、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某些年轻人中受到追捧,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佛系青年和佛系现象并不是一种消极、懒惰或不上进的表现,而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新定义和调整。
这种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名利。
篇二:每个人对于佛系有不同的思考,对于近些年的“佛系”青年和“佛系”现象也有不少的争议。
但对于如何认识这两种现象,我认为:此“佛系”非彼“佛系"。
“佛”对于我们来说,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世无争,看淡红尘。
可面对近社会中的“佛系",真的“佛”吗?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有一个词“内卷",佛系青年可以理解为,不内卷。
由此而佛。
佛系现象,比如说我们刷视频会有一些种田,做饭,煮茶,让生活慢下来,并不是“佛”。
一个名校的教授曾经说,在大学,做好自己因该做的,谈谈恋爱,学学习,不建议去辍学创业。
这一个例子,不正是,别人眼中的反内卷,别人眼中的佛系吗?“佛系”,可以理解为,让生活慢下来。
篇三:第一,我们发现,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
近几年,我们对当代青年的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当代青年的主流观点,仍然是他们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才能够得来,绝大部分青年对于未来是乐观的。
所以我们认为,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第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躺平”“佛系”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青年不会真正的“躺平”和信奉出世生活,但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比较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又大又现实。
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青年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有的时候会丧失方向感,感觉使不上力气,这种现象过去也或多或少存在。
这些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解决青少年教育、就业和婚恋、育幼等方面难题的力度,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带佛字的成语大全
带佛字的成语大全摘要:一、引言二、带佛字的成语及其含义1.佛眼无边2.佛口蛇心3.佛光普照4.佛头佛脑5.佛祖拈花6.佛门狮子7.佛弟子8.佛法无边9.佛系生活10.佛系青年三、佛教成语的来源及文化内涵四、佛教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五、结语正文:一、引言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其中不少带有佛字,反映了佛教在我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带佛字的成语,并探讨它们的来源及现实意义。
二、带佛字的成语及其含义1.佛眼无边:形容视野开阔,眼光远大。
2.佛口蛇心:形容人外表善良,内心险恶。
3.佛光普照:比喻恩泽遍布世间。
4.佛头佛脑:形容人憨厚老实。
5.佛祖拈花:比喻心领神会,默契无声。
6.佛门狮子:形容威猛有力,捍卫佛教尊严。
7.佛弟子:指佛教信徒。
8.佛法无边:形容佛法广大,无边无际。
9.佛系生活:形容一种不急不躁,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10.佛系青年:形容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青年形象。
三、佛教成语的来源及文化内涵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汉语相结合,产生了许多佛教成语。
这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经典、佛教故事以及佛教教义,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内涵。
例如,“佛光普照”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佛祖拈花”则寓意着佛教的心领神会。
四、佛教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佛教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性格。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佛口蛇心”;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心态平和,我们可以称他为“佛系青年”。
五、结语带佛字的成语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佛教的精神。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佛教的魅力,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佛教的教义。
“佛系”现象深层解构
“佛系”现象深层解构文/周施恩梁兰芳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佛系人生”成为了青年群体的流行热点。
“佛系员工”“佛系打车”“佛系追星”“佛系朋友圈”“佛系恋爱”“佛系购物”等各种“佛系”亚文化迅速发酵。
有专家认为,对“佛系”的热炒并非一个简单的网络传播现象,它其实“折射出当代青年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改变人生态度,在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摆脱传统主流价值观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的新趋势”(张萌,2018)。
也有专家认为,“佛系”现象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成庆,2018),但更多的专家倾向于将其视为较为负面的现象,认为它反映了青年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陈龙,2018),是“披着美丽东方外衣的现代性消极后果”(孙向晨,2018),是“安于现状、不愿奋斗的懒惰和害怕失败、逃避责任的怯懦”(叶穗冰,2018),代表着“角色退出”(金理,2018),映射了部分青年的“沮丧颓废、无欲无求、得过且过”(蒋建国和李颖,2018)。
网络热潮持久不退,众多学界专家纷纷加入到讨论之中,更是将“佛系”进一步推向风口浪尖。
我们不仅要问,“佛系”现象到底是怎样的一股潮流?它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对“佛系”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探索,构建相应的框架模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进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佛系”青年的成因探讨综合国内外学界的主要观点以及笔者的前期研究,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佛系”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建构。
(一)导火索:网络空间的野蛮生长与推波助澜1.家国情怀的缺位开放的社会,带来了包容的言论环境和多元的文化思想。
但是,学者们因忙于“考核指标”而无暇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参与公开讨论,于是上世纪90年代在公共思想界所爆发的各种思辨与争鸣消失了。
本应以知识精英为主导的“公共领域”迅速衰落,给“精神空洞化”和“平民娱乐化”让出了空间,“年轻一代与消费文化的互动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巅峰”(成庆,2018),主流媒体、大众和学界三方都陷入了一种集体“失语”的尴尬状态(郁喆隽,2018)。
佛系青年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佛系青年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佛系青年”作为一项新的社会热点话题迅速影响了第一批90后,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批自诩“佛系青年”的群体,他们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
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国内各类期刊文献,以大学生佛系心态的产生为出发点,通过比较与研究,发现佛系青年并非单纯负能量的体现,反而有许多值得当代大学生留意的闪光点。
这就需要社会以辩证的眼光对大学生进行判断,改进对佛系青年的支持方式,对大学生中的佛系青年群体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
标签:佛系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行为当代大学生身边的佛系青年不在少数,他们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抱着不在乎的态度,吃自己的斋,念自己的佛,这其实是一种社会青年亚文化的表现。
但现如今的主流文化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新媒体的推动下,青年亚文化由逃避式反抗变为一种主动参与[1]。
同时还有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占比与高校的水平和层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每个层次的高校中这一群体占比都在逐年提升[2]。
这就要求各高校引起对佛系青年这一群体的足够重视。
一、“佛系青年”的产生成因:众生皆苦,那就一切随缘1、未能及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
大学之前的教育普遍缺少参与社会实践的环节,而大学生活中又多有主动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机会。
书本学习的理论知识中真善美的成分占绝大多数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又多有消极挫折的一面,两者的冲突、矛盾的心理自然会掀起波澜。
这种迷茫的情绪进一步导致了青年人缺乏对自己社会定位的合理认知。
2、社会媒体和他人对青年人的影响。
媒介依赖理论提出这样的假设:随着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相互的依赖关系中较强的一方就变成了媒介,可以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们,人们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烈[3]。
一方面在眼球传媒的时代,各式媒体为了吸引浏览量往往会对热点事件进行过度报道,使广大青年很难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因此产生的自我思考与反思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即对社会面貌缺少正确的认知。
佛系青年范文
佛系青年范文近年来,佛系青年这个词在社交网络上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佛系青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心态放松、不急不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他们不追求功利,不计较得失,对待生活波澜不惊,淡定从容。
他们不羡慕别人的成功,也不为自己的失败烦恼,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源自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们懂得放下,懂得宽容,懂得顺其自然。
他们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不会为了攀比而疲于奔命。
他们懂得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点滴,不为功利所累,不为名利所困。
他们相信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不刻意抗拒,心态平和,自在从容。
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调和。
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生活的压力而忙忙碌碌,心力交瘁。
而佛系青年则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困扰,不为物质的诱惑所动摇,他们懂得放松身心,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们不会为了追求物质而拼尽全力,而是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用心感受生活的温暖。
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人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多人为了名利地位而忙碌一生,最终却发现追求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而佛系青年则不同,他们懂得审视自己的内心,懂得追求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们不会盲目追求,而是懂得用心体味生活的美好,懂得用心感受生活的温暖。
他们懂得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点滴,不为功利所累,不为名利所困。
他们相信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不刻意抗拒,心态平和,自在从容。
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
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中,很多人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费尽心思,最终却发现人际关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而佛系青年则不同,他们懂得坦然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懂得用心体味人际关系的真挚。
他们不会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委屈求全,而是懂得用心感受人际关系的温暖,懂得用心体味人际关系的真挚。
他们懂得珍惜真诚的友谊,享受真挚的情感,不为利益所动摇,不为名利所困扰。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文/严锡秋(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摘要:“佛系”青年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从青年亚文化角度分析“佛系青年”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抵抗及其自身“边缘性”特点,指出: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佛系青年”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引领一、“佛系”青年亚文化的特点2017年,源于日本的网络热词“佛系”迅速引爆朋友圈,成为了中国社会现象新动向。
虽然“佛系”取自于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佛”字并以“系”为后缀来合成词语,加之其同日常社会行为相搭配,由此衍生出了如“佛系青年”“佛系少女”等系列“佛系+X”话语,但其语意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其中的“佛系青年”是以“90 后”“00后”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他们所标榜的是一种“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样都行、一切随缘”的“佛系”主张,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青年人在现实生活重压之下的自我减负和自嘲行为。
“佛系青年”借助网络媒体的迅速传播,得到了青年人较高的认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成为广泛关注的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年人群体中与主流文化并列的另一文化样态,它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矛盾,而采取的特定利益表达方法和情感宣泄方式,体现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与多样的行为模式等,往往能为大多数青年所接受。
[1]二、“佛系”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佛系青年”一词虽然只是网络流行语,但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青年人特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佛系”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抵抗成分。
对佛系青年的看法
对佛系青年的看法1. 佛系青年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态度,他们宣扬简单、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强调内心安静、心态平和和对事物的超脱,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当今年轻人中受到追捧。
2. 佛系青年喜欢寻找内心的平静,对物质享受不追求,更注重心灵的愉悦和精神满足,这种生活方式在繁忙的都市中引起了大量年轻人的共鸣。
3. 与传统的年轻人的消费观不同,佛系青年更加理性、注重长远的事情。
他们偏好健康、环保、实惠的生活方式,追求持久的精神满足,因而更容易在消费方面控制自己的欲望。
4. 佛系青年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他们注重个人内心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对周围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调节,注重个人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5. 佛系青年比起传统的年轻人更关注心态调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们懂得适时的放松自己,重视身心的平衡和健康,喜欢寻找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他们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6. 佛系青年的表现往往会传递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长远命运的思考。
他们注重理性和实际,会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人生和社会问题,希望寻找人类普遍的价值,而不是追逐瞬间的满足。
7. 相对于很多人认为的放弃,佛系青年强调的是不强求。
他们乐观、豁达的态度,依旧积极地参与生活,同时保持着内在的平静,选择更理性更随性的生活方式。
8. 佛系青年在生活中重视心态的修养,这也使他们成为了身边朋友的贴心寄托。
他们的成熟和超脱让人感到踏实,而透明化的思考方式则让人感到舒适和轻松。
9. 佛系青年不是反抗或逃避现实的,相反他们是理性对待现实的,能够充分认知和疏解自身的地位和压力,追求真实和独立的人生。
佛系青年注重内心自由,不被表面的东西所困扰,有更高密度的生活质量。
10. 佛系青年是一种新的思想方向,他们展现出对知识和文化的积极追求,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理性思考以及对生命普遍价值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佛系青年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展现得淡然、自由和豁达,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网络热词大全及其背后的文化
网络热词大全及其背后的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热词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特色。
这些时尚流行的词汇不仅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也逐渐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
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热门网络热词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
1. “996”:这个热词在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指的是早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个词的出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
尽管“996”工作制在某些行业被认为是高效和奋斗的象征,但也引发了关于工作伦理、工作时间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深入思考。
2. “宅经济”:随着疫情的爆发,很多人被迫居家办公或居家生活。
因此,“宅经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它指的是通过网络购物、在线娱乐和远程办公等方式,推动了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表明了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对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3. “吃土”:这个词源于网络上一种形容生活困难、生活水平低下的方式。
它反映了年轻人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等压力的挫折和无奈。
吃土文化中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情绪,也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4. “躺平”:这个词最初来源于网络上一个表达消极心态的梗。
它指的是放弃努力,选择不主动去追求高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过一种轻松平淡的生活方式。
躺平文化是年轻人对当前社会压力的抗争,也是对追求过程中积累的压力和痛苦的一种反思。
5. “佛系青年”:这个词描述了一种面对压力的消极态度。
佛系青年代表了一种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坦然接受自己命运的生活观。
这种态度源自佛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追捧。
6. “追星族”:这个词描述了一群年轻人对明星的疯狂追捧和崇拜。
追星族通过搜索明星的资讯、交流明星的动态,表达了对明星的爱和追求。
追星族文化反映了年轻人对偶像、榜样和粉丝文化的持续关注。
7. “小确幸”:这个词指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寻那些微小但令人愉悦的事物。
佛系青年究竟是什么人?深入探究佛的文化.doc
佛系青年究竟是什么人?深入探究佛的文化佛系青年究竟是什么人?深入探究佛的文化根据网络搜索,什么是佛系?其实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核心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举个例子,佛系员工就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观很多青年都冠以佛系青年称号,比如佛系买家,佛系恋爱,佛系前任等等,在这个看似无欲无求的背后,我们究竟是欢喜还是悲哀呢?举个例子,什么是佛系恋爱呢?就是两个人心平气和在一起,不争不吵,想到过节就过节,忘记就当没发生,分手还是继续随缘。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会有这样一批佛系青年的出现呢?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在我看来,人的欲望促进人类前进的巨大动因。
如果没有对宇宙的探索,我们不可能会有宇宙飞船。
如果没有对海底深处的渴望,我们也不会有潜水艇。
无欲无求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很多人恋爱很多年,却因为结婚争执分手。
很多人奋斗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有些年轻人开始放弃了,索性放任自我,开始自我欺骗,我就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物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如果你在马路上找几个富翁,或许不多,但是你要在马路上找吃不起饭的人,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人们的温饱早已不成问题,相对经历过三年饥荒的父母辈,他们没有体会饥饿和死亡。
他们身处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必为生存去奋斗,所以他们才有无欲无求的基础。
不然,人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了,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事态变化呢?现代年轻人有着对现实的诸多不如意又无可奈何,比如买不买学区房,升职加薪无望的情况下,他们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高房价,高的孩子教育成本等,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买不了一套房子,最终看到飞速增长的房价和龟爬似的工资的增长,只能望洋兴叹。
佛系文化与佛系青年
佛系文化,是精神家园还是精神鸦片?
• 一种观点认为佛系文化具有精神鸦片性质。
• 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无所谓的态度 • 这将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现象 • 佛系文化短时间内可以排解压力 • 但若长时间服用 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 • 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 • 社会进步需要的是欲望,有了欲望才有发展的动
“低欲望社会”
• 低欲望社会,其实是资本主义国家到一定阶段的 必然表现,因为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 手里,这些人通过联姻、设置门槛都手段不断巩 固自己地位,而大众能够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于是,大家慢慢放弃奋斗,并对一切都提不起兴 趣。
• 孙立平曾说:阶层之间的流动弥足重要。至连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 失功能,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2.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社会陷入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境地 • 社会已经很发达了, 青年人只要能认真地生活 • 认真地努力工作, 也可以养活自己 • 但是想要实现向上突破 ,实现阶级跃升 • 却非常非常地艰难了 • 所有对他们这群人来说 • 与其努力了之后依然一无所有 • 那还不如简简单单轻的平淡生活
4.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 2017年12月11日,一向善于售卖概念的微信公号“新 世相”发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文章开篇便是 “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 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这个出家不是指真正的出家, 而是说青年人一种不悲不喜,一切随缘的社会态度,他们 因此也被称为“佛系青年”。
度介入过饭圈的粉丝, 一篇《第一批90后 为撕逼所累,最后希望 已经出家了》的文 远离纷扰,转而追求的 章刷爆网络,并衍 一种心如止水,不动怒, 生出《第一批90后 不吵架,不控评,不反 已经离婚》, 《第一 黑的一种爱与和平的追 批90后已经弯了》。 星方状态即“佛系追
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
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这些流行语往往代表了当下社会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以下是2024年网络流行语十大,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呢。
第一句:“修仙”、“修炼”、“功法”原指古代人通过修行、修炼或者练习功法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而在2024年,这些词语被年轻人重新定义,不再是指修练武功,而是指通过学习、锻炼和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内心的超凡脱俗。
第二句:“996”、“996.icu”“996”本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的工作制度。
而“996.icu”则指在这种工作制度下,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这个流行语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追求,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作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句:“佛系青年”“佛系青年”一词源自日本,最初是指一种放松、不争不扰的生活态度。
在2024年,这个词语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被用来形容一些年轻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他们不惧困难,不焦虑压力,不为外部因素所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第四句:“鸡同鸭讲”这个词语源自网络,意思是指两个人对话时,由于语言或者思想的隔阂,无法互相理解。
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广泛用来形容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困难,也用来形容异地人士之间的无法理解沟通。
第五句:“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原指一种以金钱为唯一追求的生活态度,而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重新定义为一种铺张浪费、攀比比拼的消费观念。
人们对这种观念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目的是让人们更加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
第六句:“致敬扫帚星”“扫帚星”原指流星,而在2024年,这个词语被重新定义为一个代言人或者领袖。
在网络上,“致敬扫帚星”是一种对于领袖或者公众人物的崇拜与尊重的表达。
第七句:“长得英俊很重要”这是一个用来调侃自己的俏皮的网络流行语,其实这个词语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认为长相很重要,而是一种自嘲的幽默。
什么是佛系
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该词语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
中文名佛系流行时间2018年网络含义追求内心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属性网络流行语拼音fóxì语法主语、宾语、定语、副词修饰词语来源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
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3]流行背景2017年11月,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提出“佛系追星”的说法,“佛系追星”的灵魂内核在于“不撕不吵,淡定自若,冷淡处之”。
11月21日,微信公众号“留通社”发布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进入大众视野。
同日,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
[9]衍生词语•人物类系室友、佛系粉丝等。
[5-6]•动作行为类系追星等。
[5]•事物性质类微博、佛系恋爱、佛系书单、佛系游戏、佛系旅游等。
[5]社会影响范围泛化“佛系”使用领域广泛,从娱乐领域扩散到体育、商业、财经、广告、政治、汽车等各领域。
如2018年1月21日,日本的佛系游戏——《旅行青蛙》开始占据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榜榜首。
在无任何宣传、甚至无翻译的情况下,该游戏的搜索量和下载量持续激增;2018年2月6日出现了“佛系音乐” ——侯英祚推出第六张音乐作品《浩梦天宫图》,该作品通过“佛系” 音乐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迷茫的人们重新寻求希望。
随着“佛系X”词组在网络上的频繁出现,其在继承日语原有语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语义上有了进一步的展。
“佛系X”类词语与佛教也并无直接关系,借鉴了佛教中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核心的意思是指“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无所谓,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
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佛系青年”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1]大学阶段正是青年逐步发展和完善自我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特殊时期,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帮助其牢固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追求,追求青春梦想。
一、高校学生中“佛系青年”的特点及表现“佛系男子”一词来源于日本,特指喜欢独处,只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和生活节奏,认为恋爱纯属浪费时间的男性。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佛系子女”“佛系生活”等词火遍网络,这是指一种与世无争、淡然超脱、看淡一切处事态度。
“都行”“无所谓”“爱谁谁去”“随它去”“没关系”等是“佛系青年”的常用语,在大学生中,“佛系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2],思想上表现为对学校事务漠不关心,抱之以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行动上表现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低关注度,低参与度、低行动;在学业方面认为考试就像一场游戏,成绩较高时不会很高兴,成绩不理想也不难过;与教师交流时,不表达自己的意见,淡然超脱。
他们认为一切事情皆是虚妄。
种种谣言,过眼云烟。
热搜热榜,不过梦幻泡影。
二、高校学生中“佛系青年”行为习惯的生成逻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
“佛系青年”现象,正是一些大学生不适应学校及社会新环境同时缺乏改变克服的勇气和毅力、执行力的产物,具有复杂的影响因素。
1.学生原生家庭及社会环境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单一。
家庭环境尤其是学生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及文化是学生价值观形成早期最重要的因素,“佛系青年”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文化存在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唯分数论,重物质满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因此不能有充分时间陪伴孩子,补偿以优越的物质条件,忽视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导致其心理健康发展不完善,性格容易情绪化,人生目标片面化单一化;二是过度溺爱,当代大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由于全家娇宠子女,父母用溺爱代替教育,导致其抗挫折能力较低,造成一些孩子自我调适能力差和不能正确对待得失问题。
优秀新闻评论分析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
优秀新闻评论分析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敢于抵制一切负能量,更需要我们铸就网络文化空间的新时代青年精神。
各种“盘点”集中登场,其中“佛系青年”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讨论的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佛系青年”,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形容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心若止水,怎么都行。
显而易见,“佛系青年”是一个群体与一种哲学的结合,其现实土壤是当前青年人的生存处境,究其实质则是一些青年人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精神选择。
客观而言,“佛系青年”的说法微妙而传神地还原了当下一些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而究其根本,它脱胎于网络空间方兴未艾的一种文化谱系——丧文化。
谈及丧文化,不能不提那张著名的“葛优瘫”照片:演员葛优饰演的一个角色浑身瘫软地半躺在沙发上,满脸胡茬、双目无神,不少青年人看到后都大呼一声“那就是我”。
从此,“葛优瘫”成为网络空间里颓废的代名词,也成为丧文化的典型意象。
丧文化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一些青年人在现实问题面前的焦虑、失落和无奈,而“佛系青年”一定程度上是对丧文化的延续,表面上是对一种颓废状态的“诗意拯救”,但本质上还是一种“犬儒化生存”。
简单来说,面对现实问题和生存处境,“佛系青年”给出的答案就是回避,即对虚幻、痛苦、冲突统统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而寻求内心的平静。
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就存在“无我之境”吗?如果一切都随大流,一切都无所谓,我们如何理解并诠释责任、主体性、生命意识这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有公共担当,需要有直面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
站在这个高度上看,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一些包含颓废、消极等负能量的文化形式,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种“精神胜利法”。
有人或许会说,所谓“佛系青年”不过是一些青年人的一种戏谑说法或自嘲。
佛系文化影响下的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佛系文化影响下的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摘要:高中是人生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高中生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最近流行的佛系文化。
“佛系文化”在字面上看是褒义词,但是在实际意义上是消极的,特别是对高中生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针对佛系文化下的高中生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发展。
关键词:佛系;佛系文化;高中生;价值观教育一、佛系与佛系文化佛系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核心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而在中国,佛系一词直到2017年才逐渐走红。
这一年的4月,饭圈出现“佛系追星”一词,核心就是不撕。
而在2017年9月,微博博主@奶骑本骑,发了一条内容为“佛系追星一刚,受教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并且提到了“佛系追星”一词的释义,转发量超过两万,使得该词就此爆红网络,被更多人所熟知。
2017年11月21日,微信公号“留通社”发布与90后相关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终于脱离垂直圈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而到了2017年12月11日,一向善于售卖概念的微信公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文章开篇便是“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当然,佛系文化也攻进学生的领域,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系文化可有可无的理念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二、佛系文化影响下的高中生价值观的现状高中生的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下三种价值观,即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高中生的政治观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是对政治现实和理想的基本评价和行为取向,它受制于人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并集中体现于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愿望之中。
佛系--2017的网络流行词
佛系--2017的⽹络流⾏词佛系,是⼀种⽣活态度和⽅式,是⼀种怎么都⾏、不⼤⾛⼼、看淡⼀切的活法。
1、和时下许多流⾏的青少年亚⽂化⼀样,佛系⼀词的起源也是在⽇本,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
2、努⼒带来的痛苦逐渐压倒回报带来的快乐,这⼀届年轻⼈不再将拼搏作为⼈⽣唯⼀的意义。
3、如果真的迎来⼀个年轻⼈低欲望的社会,前景未必光明。
⼀夜之间,“佛系”成为中⽂互联⽹上最热门的词汇,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佛系购物、佛系恋爱……⼀⼤波“佛系”概念汹涌来袭。
到底什么才算是“佛系”?年轻⼈们真的正在变得与世⽆争吗?佛系概念起源于⽇本,跟佛教没什么关系什么是佛系?其实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态度,指的是⼀种不以物喜不以⼰悲,以“⼀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活⽅式。
佛系的核⼼是“有也⾏,没有也⾏,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举个例⼦,佛系员⼯就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揽⼯作;⼯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有⼈指责“佛系青年”根本不懂佛,其实这是⾃⼰强⾏加戏和时下许多流⾏的青少年亚⽂化⼀样,佛系⼀词的起源也是在⽇本。
早在2014年,⽇本⼀家杂志就介绍过“佛系男⼦”: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样,但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喜欢的⽅式和节奏去做。
总是嫌谈恋爱太⿇烦,不想在上⾯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朋友,就单纯喜欢⾃⼰⼀个⼈,和⼥⽣在⼀起会感觉很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90后⾃称“佛系青年”?“佛系青年”爆红,这不仅是90后⼼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90后⾃称“佛系青年”确实与他们过去和当下的⽣活经历有关。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90后,尤其是城市中长⼤的90后的成长过程,伴随的是物质财富不断地积累和丰富。
很多90后从⼩没有体会过匮乏的感觉,对物质的饥渴度⽐较低,关于物质的获得与失去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 • • • • • • •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社会陷入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境地 社会已经很发达了, 青年人只要能认真地生活 认真地努力工作, 也可以养活自己 但是想要实现向上突破 ,实现阶级跃升 却非常非常地艰难了 所有对他们这群人来说 与其努力了之后依然一无所有 那还不如简简单单轻的平淡生活
“低欲望社会”
• 低欲望社会,其实是资本主义国家到一定阶段的 必然表现,因为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 手里,这些人通过联姻、设置门槛都手段不断巩 固自己地位,而大众能够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于是,大家慢慢放弃奋斗,并对一切都提不起兴 趣。
• 孙立平曾说:阶层之间的流动弥足重要。但是由 于资本积累的私有化,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变得 越来越狭窄,甚至连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 失功能,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 于是,更多的年轻人逐渐接受了现实,走上了 “佛系文化”的路子…
•
三、“佛系文化”产生原因
1.是90后心理的真实写照;
• 我们的青年通过佛系一词其实是传达出一种 在这 个世界上 我无所谓 我不在乎的一种态度,这也反 应了我们的青年面对时代大车轮之下生活节奏快, 精神压力大的无力感。
佛系文化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 年轻人,无论是经济能力、专业经验、知识储备, 还是生活阅历、心理素质都处于起步阶段,驾驭 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如果 没有高远的人生志向,就会因为对现实的无知、 无措而产生无聊和无奈。所谓“佛系”的随缘, 其实并不是佛法中对“缘起”的清晰洞察和灵活 把握,而是时下年轻人内心无力感的一种自嘲和 排遣。
4.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 2017年12月11日,一向善于售卖概念的微信公号“新 世相”发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文章开篇便是 “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 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这个出家不是指真正的出家, 而是说青年人一种不悲不喜,一切随缘的社会态度,他们 因此也被称为“佛系青年”。 该文成功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之后,社交平台上, 佛系买家、佛系综艺、佛系球迷、佛系养生、佛系育儿、 佛系打车等词瞬间火爆异常。
2.2017年4月中国,深
3.
1.佛系概念起源于日本
• 2014年,日本一家杂志 就介绍过“佛系男子”: 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 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 下特点,基本上所有的事 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 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 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 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 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 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 会感觉很累。
“佛系文化”是不是丧文化?
• 一种观点认为佛系文化就是丧文化; • 另一种观点认为佛系文化与丧文化有着很大不同。
“佛系”与丧文化还是有所不同
• 很多人将“佛系”总结为“丧文化”的一种,因 为两者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是“无所谓,爱咋地 咋地”。但其实,这两种文化又有所差别。 • 丧”是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 下,什么都不想干; • “佛系”是仍然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只是对于这 些事情并没有标准或者目标,但事情还是要做的。 例如,“丧”是不想谈恋爱,“佛系”是恋爱我 谈着,但我不吵不闹不作就这样搭伙把日子过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佛系文化,是精神家园还是精神鸦片?
• 一种观点认为佛系文化具有精神鸦片性质。
• • • • • •
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无所谓的态度 这将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现象 佛系文化短时间内可以排解压力 但若长时间服用 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 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 社会进步需要的是欲望,有了欲望才有发展的动 力。
目 录
一、什么是“佛系”
二、“佛系文化”发展历程 三、“佛系文化”产生原因 四、“佛系文化”是精神家园还是精神鸦片
一、什么是“佛系” ?
• 一夜之间,“佛系”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最热门的 词汇,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 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一大波“佛系”概 念汹涌来袭。到底什么才算是“佛系”?年轻人 们真的正在变得与世无争吗?先用一组图,科普 下什么叫“佛系”:
二、“佛系文化”发展历程
4.
至2017年12月, 随着《第一批90后已 经出家了》的文章问 世,“佛系”文化全 面“盛行”。
1.2014年,日
本媒体把喜欢独 自待着,关注自 己兴趣爱好和生 活节奏,不想在 谈恋爱上浪费时 间的男性称为 “佛系男子”。
2017年9月, 一篇《第一批90后 度介入过饭圈的粉丝, 已经出家了》的文 为撕逼所累,最后希望 章刷爆网络,并衍 远离纷扰,转而追求的 一种心如止水,不动怒, 生出《第一批90后 已经离婚》, 《第一 不吵架,不控评,不反 批90后已经弯了》。 黑的一种爱与和平的追 星方状态即“佛系追
3.佛教文化的影响
• 佛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不论是佛法还是“佛系”,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 的发展历程对历代青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佛系文化”是精神家园还是精神鸦片?
• 佛系文化是不是丧文化? • 90后的佛系文化,是精神家园还是精神鸦 片?
• • • • • • •
佛系家长:“孩子喜欢就好。 佛系吃饭:“你们吃啥顺便给我带点。” 佛系洗头:“不出门绝不洗头。” 佛系打车:“哪个路口等都行。” 佛系健身:“健身十分钟,夜宵两小时。” 佛系考试:“不问成败,重在参与。” 佛系员工:按时上下班,也回绝加班;
佛系玩家
• 打游戏途个开心放松,排名不重要,外挂更没有必要。 • 相聚组队是缘,单排也很自在,不争输赢,随缘打好每一 局。
2. “佛系追星”
• 中国,佛系一词直到2017 年才逐渐走红。2017年4 月,饭圈出现“佛系追星” • 一词,核心就是不撕。
3. 《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 追求佛系生活了?》
• 2017年11月21日,微信公号“留通社”发布与90后相关 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 活了?》,佛系一词终于脱离垂直圈子,开始进入大众视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