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实用模板(一上)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一、导学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二、导学内容:1.概念解释:a.重点概念1:xxxxxx- 定义1:xxxxxx- 特点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重点概念2:xxxxxx- 定义2:xxxxxx- 特点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2.规则和原理:a.规则1:xxxxxx- 描述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规则2:xxxxxx- 描述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3.解题方法:a.方法1:xxxxxx- 步骤1:xxxxxx1) 步骤说明1:xxxxxx2) 步骤说明2:xxxxxx -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b.方法2:xxxxxx- 步骤1:xxxxxx-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三、导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xxxxxx的知识内容。
请大家先根据以下概念进行思考。
1.概念解释: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定义。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特点。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2.规则和原理: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规则。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描述。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3.解题方法:a.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方法。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步骤。
- 学生思考时间四、导学结果总结:通过以上的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确定了xxxxxx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了xxxxxx的规则和原理。
- 学会了xxxxxx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1:xxxxxx- 作业2:xxxxxx- 作业3:xxxxxx六、板书设计:下面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供同学们参考:----------------------------------------| 本节课的标题 ||--------------------------------------|| || 概念解释 || || || 规则和原理 || || || 解题方法 || || ||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通过设置概念解释、规则和原理、解题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秋)一、引入我们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要掌握现代的计数方法,还要了解一些古代的计数方式。
古代人的计数方式有很多的限制,但是他们还是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计数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古代数数方法中的一项——“竹简计数法”。
二、新知讲解2.1 竹简计数法“竹简计数法”是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之一,它是使用竹子或木杆,将其分成等分的小段进行计数的方法。
在这个计数方法中,每一段竹子或木杆都表示一个数字。
例如,在11到20这个区间中,竹简计数法中的每个数字对应的段数如下表所示:数字段数11十一:一条竹子和一段12十二:一条竹子和两段13十三:一条竹子和三段14十四:一条竹子和四段15十五:一条竹子和五段16十六:一条竹子和六段17十七:一条竹子和七段18十八:一条竹子和八段19十九:一条竹子和九段20二十:两条竹子和零段2.2 竹简计数法的优缺点竹简计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可以帮助古人很好地解决计数问题。
而它的缺点则在于计数范围受到了限制,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竹子或木杆才能进行计数。
此外,在使用竹简计数法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保养等问题,否则就容易导致计数错误或竹子腐烂损坏。
三、巩固扩展3.1 认识更多数字除了本节课中介绍的11到20之间的数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字也是我们应该认识的。
比如说,我们一定要熟悉1到10这些基本数字,同时也要学会写11到20之间的数字、30、40、50等整十数以及100以内的数字等。
3.2 制作自己的竹简计数器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竹简计数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以制作一个竹简计数器的示例来介绍如何操作:1.准备竹子或木杆,并将其切割成等分的小段;2.将小段竹子或木杆组合起来,构成不同数字对应的形状;3.使用纸或布等材料将竹简计数器封装起来,以保护其不受损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完美版)
第一单元 课题:数一数 【学习目标】:
接触 1——10 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 1——10 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按顺序 数数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
看到“数一数”这三个字,小朋友想知道什么? 1、------------------------------------------------------------------------? 2、--------------------------------------------------------------------------? 3、--------------------------------------------------------------------------? 【自主探索】:(师出示 2、3 页的彩图,学生观看后回答)
【大胆展示】展:
1、说一说 1 还可以表示什么?2、3、4、5 呢?
2、2、3、4、5 呢?
3、写 12 页 1、2、3、4、5 各数。
练: 【独立练习】: 1、13 页想想做做 1——4 题。 【合作练习】:1、13 页想想做做 5—8 题。 【课堂测评】评:
1、数一数,有几个图案就在图下的格中写几。
只,小熊有
只。
松鼠比小熊多,用
>
表示,读作:
④、小熊有
只,松鼠有
只。
小熊比松鼠少,用
<
表示,读作:
三、[练]
1、摆一摆,填一填
△△△△
□□□□
○○
○○○○○
( )比( )多
( )比( )少
( )○( )
( )○( )
2、○○○ ○○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的第五章《乘车》。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来理解乘法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有一辆公交车,每一站上的人数分别为5人、3人和2人,问这辆公交车一共载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即5+3+2=10。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减混合的问题来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例如,假设公交车在第一站上了5人,然后在第二站下了3人,问这时公交车还剩下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减混合的方法来解决,即5+3=8,然后再83=5。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来辅助教学,例如通过动画片展示公交车上的人数变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实际的道具,如小卡片和小玩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配合图示和动画,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做。
例如,"小明乘公交车去动物园,第一站上了5人,第二站上了3人,请问小明一共上了多少人?"答案是8人。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哪些学生还需要额外的辅导。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定能够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乘法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公交车上的人数。
因此,我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年级:高一时间:第一学期课时:第三课时单元:数学基础知识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课型:导学案研究目标:1.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研究惯。
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如何在混合运算中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课前准备:认真预课本第4-5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研究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方法。
当这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揭示目标1.预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2.分配任务,立体教,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3.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4.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理解,并用各种形式指导研究(如:朗读)。
5.各学科老师根据上课内容来确定指导方法。
如:语文拓展,此时此刻,看着这些人,你有何感想?练写小练笔等。
三、出示自学提示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内容,重点看如何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思考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自主合作研究1.请自学书本第4-5页例1及例2,研究本课知识,并将例题补充完整,不会的标记下来。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的顺序。
你有什么收获?或做一做练册上的挑战题等。
72 + 16 - 54 =25 ÷ 5 × 7 =五、展示交流讲解72 + 16 - 54 = 88 - 54 = 3425 ÷ 5 × 7 = 5 × 7 = 35我的发现: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术语-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导学内容1. 数的认识- 什么是数?- 数的分类:整数、小数、分数等- 数的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汉字等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排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3. 数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 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4. 数的应用- 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时间、长度、重量等- 数的问题解决:绘图、推理、分析等导学活动1. 数的观察- 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记录下来。
- 分享观察到的数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数的比较游戏- 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练。
3. 数的计算练-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情景的问题。
4. 数的应用实践- 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作业根据导学活动中的练和实践,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家庭作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回顾本节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和排序、计算,以及数的应用。
通过导学活动和练,我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有趣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一、 容: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3 左右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3 左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左右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左右的认识2. 左右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左右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左右方向。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左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左右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左右的认识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左右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左右。
(2)左右的运用教师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左右知识,如:摆放物品、排队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左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左右的概念。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左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左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左右知识。
3. 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左右的概念,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讲解”和“巩固练习”环节。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1.课本第9页,红色铅笔(),绿色铅笔()。
2.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要注意什么?
3.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
2.哪根绳子最长?请画上√。
————()
——————————()
————————()
2.给高的画“△”,给矮的画“○”。
()()
3.比一比。
⑴拿出两支铅笔比一比,说一说哪支长哪支短。
4 4 4
1 3 2 2 3 1
3、读4的组成
(1)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2)自由地读,小组同学间对口令
5的组成:
1、拿出5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动手、交流)
2、能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小组同学回答情况,小组形成以下资料)
学习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学习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学案
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师报数。
教师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前言《乘车》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单元,主要围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进行教学。
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连加运算1. 概念连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运算。
例如:3 4 5。
2. 方法(1)从左到右依次相加。
(2)可以使用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
例如:3 4 5 = (3 4) 5 = 75 = 12。
二、连减运算1. 概念连减是指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运算。
例如:10 - 3 - 2。
2. 方法(1)从左到右依次相减。
(2)可以使用减法的性质简化计算。
例如:10 - 3 - 2 = (10 - 3) - 2 = 7 - 2 = 5。
三、加减混合运算1. 概念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8 4 - 3。
2. 方法(1)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运算。
(2)可以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8 4 - 3 = (8 4) - 3 = 12 - 3 = 9。
教学方法1.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导学案模板 (1)(整理).pptx
温馨提示:角相 等线才平行哦!
四、达标检测 四、反馈检测
我的课堂我做主
- 2-
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五、我的收获(反思总结)
攻略秘诀:联想 我们学习的平 行线的判定方 法并转化是个 不错的想法哦!
我的课堂我做主
Hale Waihona Puke - 3-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4.8 平行线
主备人
张红霞
单位
朝歌镇中 编 号
01
课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
第 1 课时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二、合作探究 (1)新知探究
我的课堂我做主
- 1-
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2)全员展示 小组展示→友情补充→共识结论
三、精讲点拨 一般结论+重点、难点、易错点、提升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一、前置知识在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前置知识:•数的顺序:1、2、3、4、5、6、7、8、9、10,即为从小到大的自然数。
•数字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各位数的大小,分解成10、100、1000等的整数倍之和,例如:56 = 50 + 6。
二、教学目标•能够准确表达11-20中每个数的名称和大小。
•能够正确地将11-20中的数分解为10和个位数之和。
三、教学重点•11-20中各数名称和大小。
•11-20中各数的分解方法。
四、教学难点•11-20中各数的分解方法。
五、教学内容(一)认识11-20个数让我们先一起来认识11-20中的各个数:数字数量名称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1-20中的数名中都有“十”这个字,因为它们都是10加上个位数的表示法,其中11等于10加上1,因此写成“十一”,12等于10加上2,因此写成“十二”,依此类推,直到20。
(二)11-20中数的分解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11-20中数的分解方法。
以14为例,我们可以将14分解为10和4的和,即14 = 10 + 4。
同样的,我们可以将其他数也分解为10和个位数之和,例如:•11 = 10 + 1;•12 = 10 + 2;•13 = 10 + 3;•15 = 10 + 5;•16 = 10 + 6;•17 = 10 + 7;•18 = 10 + 8;•19 = 10 + 9;•20 = 10 + 10。
在数学中,这种分解方法叫做十位分解法。
通过十位分解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数字进行运算和理解。
六、练习题(可自由选择,建议选择其中两至三道进行巩固)1.将以下10以内的数进行十位分解:7、9、10、12、14、15、20。
2.请用数字填空:8 = 10 + __ ;19 = __ + 9 。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64~66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
能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能够自主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教学准备:10的点子图、计数器、直尺、花朵图、蝴蝶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用数字宝宝的故事复习0~9师:谁最大?谁最小?2、故事导入教师讲数字宝宝0被9欺负的故事,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帮助数字宝宝0。
师:数字宝宝1也想到了办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们说一说1说的对吗?3、揭示课题“10的认识”二、新授1、认识10①数花朵图(只有9朵)师:慢慢地又有一朵花开了。
(学生又贴上一朵)现在一共有几朵花了?②数蝴蝶图(只有9只,再发一朵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飞来的蝴蝶)又飞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教读10,并请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
2、出示计数器(抽学生在讲台上来拨一拨)先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珠子?3、教学直尺图(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带来的直尺)出示直尺让学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师:9后面是几?生:10师:10的前面是几?生:9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4、比较9和10的大小5、教学10的分合式(做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一起说1和9组成10)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教学10的书写和完成书上连线,填空练习。
四、课堂总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车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小。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一、导学案概述《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上下-北师大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分为上下两册,分别对应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教学进度。
本导学案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二、导学案内容1. 数的概念(1)认识1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
(2)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运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能够正确命名。
(2)理解物体和图形的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
(3)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测量(1)认识长度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理解量的含义,能够运用量表示物体的属性。
(3)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统计(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据运用意识。
三、导学案特点1. 针对性强:本导学案紧密结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启发性强:本导学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 实践性强:本导学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趣味性强:本导学案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使用建议1. 本导学案适用于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灵活使用。
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活动,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20各数的认识北京版 (3)一、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11至20的数字。
2.能够认识20以内的有序数对。
二、教学重点1.11至20的数字读写。
2.有序数对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有序数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 11 至 20,让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特征,帮助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2.老师随机呼唤学生读出数字。
3.老师的数字卡片与学生动手摆弄和读数相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双倍数的认识。
将数字卡片 11、12、13、14、15 派发给孩子们,让他们两两匹配成“双倍数”。
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正确的答案:11 对应 22,12 对应 24,13 对应 26,14 对应 28,15 对应 30。
学生可以根据规律快速认识双倍数。
2.有序数对的认识。
将页面呈现为有趣的“宝箱”,宝箱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将数字卡片“1” 到“10” 派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的大小、阶段性等将数对停在左右两边的宝箱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有序数对是成对出现的数字,例如 4 和 6。
•有序数对通常用括号 ( ) 包围。
•有序数对中数字的先后次序很重要,例如 (4,6) 和 (6,4) 是不同的数对。
3. 拓展应用1.记忆数字,叫出一组数字,让同学们帮忙保持或记住。
2.数学小游戏,老师可以编排数学课堂小游戏来让学生巩固数字读写以及有序数对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请完成练习册的第二单元(11-20各数的读写)。
2.回家找出一组有序数对,准确地念读并讲出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在教授有序数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需要强调有序数对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现和应用更多的有序数对,并把它们应用到数学题目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提出要求:(师指黑板上其他的图片)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数一数这些物体的数量是多少?(板书课题:数一数)用数字几来表示?写在相应的图片后面。然后看看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用这个数字来表示。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参与。
(3)汇报(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在相应的图片后面板书数量。并答出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用这个数字来表示。数量是3以上的物体,应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出来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总结出数的快而且不漏的法。)
第( 一 )单元 单元名称准备课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容
准备课——数一数,教材第2〜5页的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法。
法与过程
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在他人的帮助下,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通过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片,组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法。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拿出一份礼物——一封小明的信,谈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还说,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听了这些我可高兴了,非常想学数学,你们想学习数学吗?好了,今天我先带你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吧。(师出示课本第2页和第3页主体图或让学生看课本主体图)
A、用数的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国里还有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位置第( 1、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容
准备课——比多少,教材第6~8页的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法与过程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小明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乡中心小学,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相同数量的贴一种)。
1.数数量是1的物体。
教师指红旗问:有几面红旗?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答后师在红旗图片旁边板书1)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生回答)
(4)师:观察黑板上的物体和数量,你发现了什么?(生充分回答,根据生回答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字进行排队,教师相应调整图片和数字的位置。)
(5)认读数字(顺读、倒读、随便指读)。
三、巩固应用,化提高
1.数身边物品的数量(请几名代表发言)
2.数物品的个数,然后和相应的数字连线。
3.数一数,在框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4.根据数字圈出相应数量的图形。
5.把下面各数按顺序连起来,看看像什么?(小鸡图)(课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 一 )单元 单元名称准备课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
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2、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 生在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练习。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法比较。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2、说说生活中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