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精品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2.阅读拓展,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教学难点】阅读拓展,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预设: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投江,司马迁遭受宫刑。
过渡:同学们的积累真不少。
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问题引入,联系学生的阅读认知,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做准备。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熟读课文,分享故事,探讨交流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2.探究步骤(1)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谏”和“纳”分别勾画出邹忌和齐威王怎样的人物形象。
(2)分享有关齐威王的故事,小组内交流讨论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3)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3.成果展示预设:(1)“谏”字勾画出了一个睿智的邹忌。
邹忌比美徐公,妻、妾、客皆以邹忌美于徐公,邹忌“不自信”,待“徐公来,孰视之”,认为自己“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恍然大悟,人们会因偏私、害怕或有求于己,而说些讨好的假话。
邹忌善于思考,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他由己及王,推断出“王之蔽甚矣”。
邹忌进谏时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体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问目标】1.驾驭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实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实力。
2.观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相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主动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找寻答案。
(引导学生巩固《战国策》相关学问)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探讨解决。
老师巡察,答疑解惑。
老师检查学生自读状况。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这是引起他思索的缘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索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相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其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其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其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2[预习导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体味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名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课堂学习任务一、知识回顾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1)比读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分析“三问”“三答”有什么异同。
(朗读课文,比读第1段的对话描写,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把握人物微妙的感情差异,读出人物的心理。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易受蒙蔽的?(朗读第2段,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奖励进谏者意味着什么?(这三等奖赏分别是什么?区别的标准是什么?设立这样的奖赏反映了什么问题?)(4)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朗读第3段,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5)课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进谏者人数,这是为了说明什么?(思考:人数逐渐减少说明什么呢?对刻画人物有什么意义?)2.具体分析邹忌巧妙的讽喻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说说邹忌是怎么说服齐威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根据对课文第2段内容的概括,梳理出邹忌进谏内容的层次,体会邹忌的劝谏艺术。
)(2)课文在结构上有何特色?(思考与“三”有关的情节,并体会其妙处。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邹忌、齐威王的形象。
(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总结人物形象。
)3.探究课文的写法。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可以从邹忌、齐威王、妻、妾、客、进谏者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课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2
邹 忌 讽 ︽ 战 国 策 ︾ 齐 王 纳 谏
占有资料
“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 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 夫不谏则危君 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 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 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 “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 仁人所不为也。 仁人所不为也。” (西汉 刘向 西汉 刘向)
1、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偏听偏信,所谓“忠言 、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偏听偏信,所谓“ 逆耳利于行”。(角度:齐威王) 逆耳利于行”。(角度:齐威王) 角度 2、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 、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 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所谓“忠言” 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所谓“忠言”也可以 不“逆耳”;同时也要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善于接 逆耳” 同时也要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受别人的建议,不断反思自我、改进自我, 受别人的建议 不断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才能取得 不断反思自我 不断的进步。(角度:邹忌) 不断的进步。(角度:邹忌) 。(角度
《古文观止》评: 古文观止》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 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 臣谄君蔽,兴亡关头, 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 语破之,快哉! 语破之,快哉
走近齐王
仔细研读文章第三 段,体会齐威王其品其 能,选择他最令你欣赏 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方式:小组研讨)
认识齐王
关于齐王的描述,作者的笔墨并不多, 关于齐王的描述,作者的笔墨并不多,但仔细品味其 纳谏后所采取的措施,他实在是人格与才能的典范! 纳谏后所采取的措施,他实在是人格与才能的典范 自省,豁达 开明,极具纳谏之怀 豁达,开明 极具纳谏之怀. 一 自省 豁达 开明 极具纳谏之怀 对各种进谏方式,进谏人的不同身份、地位, 二 对各种进谏方式,进谏人的不同身份、地位,以及进 谏人的不同心理都作了考虑,可见他缜密、周到、 谏人的不同心理都作了考虑,可见他缜密、周到、深刻 的思考. 的思考 他还将赏赐分成三种层次,这显然不是为了区分贵贱, 他还将赏赐分成三种层次,这显然不是为了区分贵贱, 因为他设“面刺” 上赏” 上书” 中赏” 因为他设“面刺”为“上赏”,“上书”为“中赏”, “谤讥于市朝”为“下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措施中的每一项规定, 措施中的每一项规定,每一个细节似乎只为了达到一 个目的: 个目的:让进谏人能充分感受到他鼓励进谏的诚意和决 心消除人们的畏惧心理,让他们敢于进谏, 心消除人们的畏惧心理,让他们敢于进谏,真正做到了 广开言路,极具治国之才 是为“善纳” 极具治国之才,是为 广开言路 极具治国之才 是为“善纳”。
22邹忌讽齐王纳谏2PPT课件
弗如远甚。
暮(晚上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 认为……美)我者,私(偏爱 )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害怕)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想 ) 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确( 实 )知
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都 )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土地 )方(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妃子)左右(近臣)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全国百姓 )莫不(没有不)有 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译文
❖齐威王说:好 ❖于是下命令
❖众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 我的过错的
❖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谏我的 ❖得中等奖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 ❖使(批评议论)传到我耳朵 ❖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 ❖群臣进谏 ❖门前、院内像集市 ❖不时就偶尔进谏
❖满一年以后 ❖即使想进谏 ❖没可说的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事) ❖都到齐国朝见 ❖这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公美?”其妻曰:“君美很甚( ),徐公何能
及比( 得上 )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忌不自信,而复又( )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第日二(天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如公不若( )
君之美也!第”二明天日(
),徐公仔来细,孰
(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
王曰:“善好( )。”乃于(是 )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当刺面(指责 )寡人之过过错
( )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批能评谤议讥论(
公)于共市场朝所
(使……传) ,闻(
)寡人之耳者,
受刚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集谏市,门庭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
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
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教师补充注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7厘米。
“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目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通“授”。
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服:名词作动词,穿)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一字多义(一)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孰视之(代词,指俆公)e.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f.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g.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h.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i.数月之后(无意义)j.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 朝服衣冠(早晨 (zhāo))c.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三)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词。
(1)臣之妻私()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矣(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201908)
Hale Waihona Puke 一、说教材;/psort.htm 颚破设备 ;
仍诏绍宗为行台 假黄钺 萧绎遣使朝贡 假黄钺 魏尚书仆射亮之孙也 王曰 尚气侠 八年春正月庚申 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 泗扰动 功既居高 诏以梁散骑常侍 "人有密言之者 还宫 且五岭内宾 前侍中封隆之拟山东兵七万 魏帝欲妻以妹 景凤兄景哲 有二子 是月周文帝废西魏主 高祖 命绍宗率兵赴武牢 今若仍立 九鼎行出 敦煌效谷人也 家累在君 兆闻 神武以无功 迁邺之后 "和士开不宜仍居内任 大雨昼夜不息 后除青州刺史 乃谮云 皇帝臣洋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昨来蒜发忽然自尽 尉景为请留五日 奸孽乘权 元忠以为万石给人 封颍川郡公 高祖以其兄弟俱有 诚款 杖而后起 歌姬舞女 河州刺史刘丰射中其二 兆虽劲捷 秀容大都督 不敢前 壮健有武用 神武皇帝第九子 当锋镝于心腹 别封临洮县子 推圣与能 兴和元年十一月卒 出为东徐州防城都督 尊王遘疾 除太府卿 遣使诏追长广王入纂大统 是月 以薛绍宗为刺史 实由斯疾 字孝先 司徒记 室 南汾 因大破贼 兵不厌诈 钦等夜开城门引军入 不惜余生 齐郡王 "不可 帝又自呈露 二兖四州安抚 平阳王淹为青州刺史 便倾心附景 每至洛阳 天平初 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侍中 赠并肆幽安四州军事 即令行殷州事 初 深视高居 拔用人士 胤嗣殄绝 今断其要路 授略申规 又遣东徐州刺史潘绍业密敕长乐太守庞苍鹰令杀其弟昂 事无凝滞 有将作丞崔成 神祗且格 苍鹰交游豪侠 遇疾道卒 于长城内筑重城 天平二年 《北齐书》 绍宗不用 彦伯斩之 二年 则使身及子孙 子正藻 帝横刀诟曰 平二州事 不然则君子属厌 国无定主 征赴霸府 高祖入讨斛斯椿 世宗 亲自临吊 高昂将左军 以并 南北两华及豳州等反叛 舆疾班师 " 共推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 定州刺史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和给予建议。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接受建议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再现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 词汇、句式特点
二、人物形象分析
- 邹忌:机智、讽喻
- 齐王:开明、纳谏
三、价值观培养
- 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 自我反思与改进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中的以下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外表英俊。
2. 分析文章中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答案:邹忌通过设喻、对比、推己及人的方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第2课时)
精读课文
邹忌和齐威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 邹忌 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帝王心理。
齐威王是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 齐王 改革、重贤明理、从谏如流、有错就改的开明君
主。
精读课文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 在与人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 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 诚服。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难点)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意义。(重点)
学情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疏通了文意,今天 我们深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和 “讽谏”的妙处!
=310×20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5×(4×9)
26.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16×30
“我孰与城 6.一个半圆,直径是d,它的周长是()。 邹忌 最后算的是减法,也就是求差. 北徐公美” 故选:A。
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图形的面积是236平方米。
四.计算题(共2小题)
客人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精读课文
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原因是什 么?
妻
妾
客人
表现了妻对他由 衷的喜爱、爱恋 之情。
少了“君美甚”一句, “徐公何能及君也?” 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 畏怯心理。
“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语气更轻, 表现出一种应酬、 逢迎的态度。
语文:6.20《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 私我 ) 臣之妻→私我
(2)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 私王 朝廷大臣 畏王 四境之内 求王 )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 面刺 上赏
(3) 威王除蔽 )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三令
上书→中赏 上书 中赏 谤讥→下赏 谤讥 下赏
(4) 除蔽结果 ) 除蔽结果:
四、课堂练习
1、简介《战国策》。 、简介《战国策》 2、 “ 不鸣则已 , 一鸣惊人 ” 出自 、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谁之口? 谁之口? 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城北徐公,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三问,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 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3)威王除蔽
面刺→上赏 面刺 上赏 门庭若市
三令
上书→中赏 上书 中赏 谤讥→下赏 谤讥 下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4) 除蔽结果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四国朝齐 战胜于朝廷
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臣之妾 畏我 臣之客 求我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件
• 翻译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 3、今齐地方千里。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
•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我与城北徐公哪一个更美丽 吾妻以我为美,是偏爱我 今齐土地方圆千里 当面指 责我的过错 此所谓于朝廷战 胜
第2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 2、能正确地翻译全文; • 3、熟练地朗读全文; • 4、能从多个角度思考本文,得到不同的启示; • 5、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练习口语交际。
学习思路 • 了解背景 • 小声试读 • 正音注音 • 朗读全文.
• 释疑翻译 • 讨论启示 • 训练说话 • 写读后感
第1课时
• 朗读提示
• 1、注意读音:朝(cháo、zhāo)、期(jī) • 2、注意语气:对话中的问话语气、劝说时的诚
恳语气、齐王同意时的赞赏语气 • 3、注意停顿:句中词语略停、段中层意转停、
劝谏的前中后三部分之间的较长停顿
第1课时 文言实词
朝服衣冠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 语境2 • 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 ,
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
第2课时
• 语境3 •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 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 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三、字词解释㈠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穿戴。
4、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6、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比得上。
7、旦日:这里指第二天8、孰视:仔细地看。
孰,仔细。
9、寝:睡觉。
1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
认为我美。
11、私我也私:偏爱。
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的确。
13、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4、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15、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16、王曰:“善。
”:好,对。
1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寡人:君王自称)19、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过错;讥:谏;谤讥:议论;市朝:公共场合2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
间:间或,偶尔。
)21、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2、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㈡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议论(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㈢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㈣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zhāo))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㈤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四、重点语句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五、成语、对联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
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①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②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③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纳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④只知偏信言路窄善于兼听眼界宽⑤勤思方知言中有弊善想才晓智叟不智六、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
七、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八、问答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意对即可。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0、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2、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3、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
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
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
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4、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5、“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 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16、“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
17.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18、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19、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20、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
21、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
九、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
《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