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动态战略能力及其决定因素
企业战略管理(胡大立陈明)题库答案
题库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企业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在充分总结、了解企业内外所面临的一系列复杂环境,并根据环境,在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还是企业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2.有形资源:指的是可见的、能够量化的资源,一般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包括财务资源、物化资源。
3.战略实施:亦称战略执行,是指通过行动计划、预算以及标准操作规程等方式把企业指定的战略与政策付诸实践。
二、判断题TTTTFTT三、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14分)BBCBCCC四、多选题(每小题 2分,共 14分)ABCDABCABCDABCDABCDABDABCDE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
第1题5分,第2题6分,第3小题12分,共23分)1.简述战略管理的特征。
(5分)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1分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1分3)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1分4)战略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具有长远性。
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决策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期(5年以上)内,就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
1分5)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现今的企业都存在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它们影响着这些因素,但更通常的是受这些不能由企业自身控制的因素的因素所影响。
1分2.市场渗透战略的主要思路有哪些?(6分)(1)扩大产品使用人的数量2分(2)扩大产品使用人的使用频率2分(3)改进产品特性2分3.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12分)一.识别与评估。
明确公司面临的风险属于7种主要的战略性风险(行业、技术、品牌、竞争对手、客户、项目以及发展停滞风险)中的哪一类,以及公司的行业或业务模式所特有的风险。
2分二、画出风险示意图、识别并评估了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后,要把它们描述成图形。
企业战略管理第1阶段测试题1b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认为“战略是一套指导企业行为的决策准则,贯穿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的学者A A.安索夫份 B.斯坦纳C.明茨博格 D.安德鲁斯2.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是由( A )研究出来的。
A.波士顿咨询公司 B.麦肯锡咨询公司 C.亚瑟.利特尔咨询公司 D.查尔斯.霍福尔3.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越高,潜在进入者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 B )。
A.越大 B.越小 C.越不存在 D.越无所谓4.根据博拿马对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关系的研究,当企业战略制定很好而战略实施不好的时候,企业会处于( C )的境地。
A.摇摆 B.成功 C.艰难 D.失败5.集中化战略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低成本集中化,另一种是( D )。
A.地区集中化 B.产品线集中化 C.顾客集中化 D.差异的集中化6.某冰箱厂原来只生产冰箱,现在又增加空调器的生产,这属于( C )。
A.集团多元化 B.非相关多元化 C.相关多元化 D.纵向一体化7.按照美国学者钱德勒的观点,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D )。
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B.组织结构与组织战略无关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D.组织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8.从行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来看,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的阶段属于( C )A.投入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9.某服装厂原来向别的纺织印染厂采购布料,现在自己建立了纺织印染厂,这属于( 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混合一体化10.战略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B )A.评价环境变化B.确定评价标准C.评价实际效果D.组建评价小组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教程名词解释
战略管理教程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做出得长远性、全局性得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得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具体的讲,企业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划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组织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地全部资源,从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2.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3.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4.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6.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它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7.战略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8.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和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9.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因素与条件。
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10.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文化素质和条件以及人口统计特征等。
11.技术环境:是指影响环境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
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以应用前景。
12.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该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13.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企业战略:动态选择与实施
• 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下,战略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前计 划以决定如何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2013-7-16
24
2.2 战略的内容
• 在相对静态的条件下,战略就是一个计划,但是这个 计划非常“详细”,包括了宗旨\目标\计划(长期计 划\中间计划\行动方案\预算);在相对动态的条件下, 战略也还是一个计划,但是就相对比较“粗”。战 略决策所关注的重点是愿景和定位; • 在相对静态的条件下,战略的对抗性比较低,因此战 略决策必须“实现”;但是在相对动态的条件下, 战略的对抗性很强,因此战略决策只要能够改变对 手的行为,不实现也可以。
2013-7-16
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萌芽期 认知期 繁荣期 现代期
亚当斯密 瓦特 斯图亚特
1900
34
38
50
80
90
时间
康芒斯:巴纳德: 制度经 经理人 济学 员的职 能
十大战略理论学派 设计学派 计划学派 定位学派 创业学派 认知学派 学习学派 权利学派 文化学派 环境学派 结构学派
行业结构学派 波特
2013-7-16
18
经营战略与公司战略
• 经营战略
在单一产业经营的企业中,其求生存与发展的 方法。内容强调事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生存空间 的选择、以及战略决策的内部一致性。
• 公司战略
解决多元化企业中,各事业单位之间应如何分 配资源、各事业单位间如何创造共同竞争优势或 综效,以及如何配合原有集团体质与战略需要, 选择进入新事业的问题。
– Buyer needs and groups we want to serve
– Outcomes we want to achieve
3. How will we get there?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2.2006V01.30General.№134【管理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郭媛媛,王季(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
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
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
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
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
动态能力战略观
动态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胜任与市场位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企业所能发展的最强大和最持久的阵地。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总体战略(公司战略)(三版P9;四版P9;大纲P204)大纲版: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
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可以讲,从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到公司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协调,从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到整个公司价值观念、文化环境的建立,都是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2.战略问题(三版P14;四版P14)三版: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3.规模经济(三版P22;四版P26;大纲P211)三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大纲:规模经济是影响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有产品差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4.经验(学习)曲线(三版P142;四版155)三版:除规模经济外,由于生产产品数量而导致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因素还有学习曲线(又称经验曲线)。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点上,大量生产能获得的成本优势。
而学习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累计生产量增加时,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
(学习曲线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5.成功关键因素(三版P68;四版P65)三版:成功关键因素(KSF)是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
成功关键因素所涉及的是那些每一个产业成员所必须擅长的东西,或者说公司要取得竞争和财务成功所必须集中精力搞好的一些因素。
成功关键因素是取得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下面三个问题是确认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考虑的:顾客在各个竞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是什么?企业中的一个卖方厂商要取得竞争成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竞争能力?企业中的一个卖方厂商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6.价值链(三版P83;四版P88;大纲P217)大纲版: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企业战略管理
PS:可能有错有漏,但也比较详细,将就的有取舍的看下吧。
第一章:1.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适应和主动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和发挥优势而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
2.企业战略决策或者行动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与其经营环境相适应。
3.企业的经营环境: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货物、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逐步超越地理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成功要素:灵活创新速度整合中国的经济转型:在稳定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开放,具有渐进式、实验型和放权化特点。
特点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影响,制度多重性的影响,市场分割性的影响4.企业经营的目的:获得战略竞争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超额利润5.战略核心:竞争优势的建立、保持和发挥。
6.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坚定的承诺、科学的决策、迅速而创新的行动7.理性主义主导的阶段关注描述理想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并且将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看成是“概念设计”、“正式计划”和“定位选择”的产物。
静态—竞争优势可保持性高—理性—定量—事前主动性决策--严格执行8.非理性主义主导阶段关注描述实际的战略制定和实施决策行为,重点研究预测、心理、学习、协商、集体思维、适应和变革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动态—竞争优势可保持性低—非理性—定性—事中反应性决策—策略博弈9.企业战略性质:第一,企业战略决策既有事前的主动性决策,也包括事中的反应性决策。
第二,企业战略决策方法主要是理性的,也不应该排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第三,企业战略决策不仅包括企业的长期、整体和重大决策,而且还包括哪些基于对抗和博弈的决策。
10.企业战略的定义(5P):计划,模式,定位,愿景/期望,计谋11.企业战略决策的思维模式:产业组织模式: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主要与企业外部环境特点有关,所以战略制定的重点应该是分析行业结构或者吸引力而不是公司内部特征。
流程:(分析外部环境,选择结构好的行业,制定企业战略,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实施企业战略,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资源基础模型: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主要与企业内部特点有关,所以战略制定的重点应该是开发、获取竞争对手不可能或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卷五)
上海财经大学《企业战略管理》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卷五)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宏观环境2.平衡计分卡3.战略联盟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就在答题相应位置划“T”,错误的划“F”。
每小题1分,共7分)。
1.公司战略管理是公司高层的工作,专职计划人员不参与战略管理过程。
( )2.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全球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
( )3.能力分析是从全局来把握企业资源结构和分配、组合方面的状况,它形成企业的可经营结构,也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 )4.产品与市场领域应当依据企业当前的具体产品组合与当前的市场领域来确定。
( )5.战略选择的基本出发点是证明优秀、论证最佳、追求完美。
( )6.战略的实施过程是- -个简单、机械执行既定战略的过程,不需要创新。
( )7.适应循环原则是企业组织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则( )三、单选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将答案代号填在该题的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4分)1.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 )个阶段A.两B.三C.四D.五2.( )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资源配合战略发展的能力,但一旦战略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资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是- -种动态的资源观的体现。
A现有资源 B资源利用情况 C资源应变能力 D资源预测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会涉及许多不同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 )A企业理念 B企业宗旨 C企业使命 D企业文化4.在产品一市场3X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 A市场渗透 B多元化 C全方位创新 D市场创造5.企业战略决策者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战略选择误区有利润误区、规模误区、多样化经营误区和( )。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大纲及参考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大纲(2010.12)第一章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竞争取胜。
2、企业战略特征(1)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2)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3)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4)从时间上来说长远性;(5)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3、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4、战略管理层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公司战略: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
(2)经营战略:主要是在选定的业务范围内作出决策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3)职能战略:实现公司和事业部门的战略计划。
5、战略管理本质(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的管理(2)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3)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4)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战略体系结构:如果企业只从事一项业务,那么公司战略和事业部战略是一样的,两种战略的决策权都集中于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手中;如果企业属于行业经营,则公司战略为最上层结构、最高层次的战略,它为职能战略和事业部战略提供发展的方法和支持。
7、战略管理过程与阶段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1)战略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战略选择及评价: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或战略经营领域和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两个问题。
(3)战略实施及控制:包括确定企业资源规划与配置方式、企业组织机构的构建和使领导者的素质及能力与所执行的战略相匹配。
8、战略管理原则(1)适应环境原则: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2)全程管理原则: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创新及其决定因素
★★★文档资源★★★摘要:在过去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中,对战略与创新的研究具有独立及片面性。
文章就是基于企业战略创新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并提出了企业战略创新决定因素是由企业家创新、积极的企业文化和持续更新的动力等方面组成。
关键词:战略创新;企业家创新;企业文化;知识管理;持续竞争优势一、企业战略及其创新在这里所说的企业战略是指经营战略,因而人们通常所讲的企业战略或企业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
所谓企业经营战略,就是指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及它们之间的有效组合。
正是因为如此,企业战略的创新,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具体来说,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第一,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第二,企业战略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以及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第三,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四,企业战略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第五,企业战略是企业及其所有员工的行动纲领。
从上述五点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创新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企业战略创新直接涉及企业成败,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因此,无论是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甚至是那些想了解企业问题的人,都应该对企业战略创新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
企业战略创新,一方面,在企业层次上就是寻找新的战略方式。
伴随着适应环境的要求,战略的形成思维走过了战略计划、产业竞争力分析、战略冲突分析、基于资源观点、基于动态能力观点等一些形成方式,而每一次的变化与发展都可以说是一次战略的创新。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企业战略创新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使竞争者步调不合、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生产财富的方法而重新构思已存在的产业模式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业务层次上的战略创新是以Constantinos C.Markides(1998)为代表的竞争的战略创新。
其基本观点认为:一些成功的公司并非依靠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向已经建立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发起进攻,并得出结论,成功的进攻者不是因为它们试图比竞争者更好地参与游戏,而是因为它们改变了游戏规则或者它们打破产业的游戏规则,即战略创新。
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研究徐建党1余来文2(1.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关于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动态能力,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背景与定义、理论维度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战略能力构建中的关键要素是由组织和管理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组成。
[关键词]企业;动态能力;持续战略;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131-02在战略管理领域,竞争优势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寻求以及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动态能力,通过对动态能力的定义、理论维度、关键要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动态能力与持续战略能力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动态能力概念提出的背景与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它从企业外部环境解释了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产业结构是企业获利的主要决定因素。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Penrose(1959)倡导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R BV),与强调外部产业结构和竞争定位的理论相反,它集中于企业内部组织,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企业获利能力和持续战略能力的主要动力,从而解释了竞争优势的内生性。
特别是Pral ahal ad和H ar m el (1990)年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最具有影响力,最终成功地得以补充与取代产业组织理论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和持续战略能力之源,因为它具有无形性、知识性,不能购买,难以模仿,为企业专有且核心能力的产生和利用存在路径依赖,这一点更增强了它的不可模仿性。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重定向自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DCT/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DCP)戏[编辑]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动态能力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而产生的。
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速,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了竞争内容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 D’Aveni,他于1994年出版了《超越竞争》一书,全面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框架。
动态能力理论:是指组织为使产品快速地上市、有效地掌握变化万千的商机,以及能否持续地建立、调适、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
它诠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的。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利用IT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同样,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育独特灵活的能力,来满足顾客和市场日趋增长的需求。
对于信息工作来说,IT资产本身并不能提供超额的回报,但人们发现,当它们被合理地应用于恰当的业务流程中时,就会稳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超额回报.在战略管理领域,企业竞争优势的寻求以及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
[编辑]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
但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
能力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自身发展障碍,不能解释动态市场上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分析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分析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专门猛烈,已进入竞争白热化时期;同时,企业所处的行业与环境都趋向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的进展过程中。
因为企业进展的过程确实是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积存自身内部能力的动态过程。
为了保证企业可连续进展,基于环境的变迁和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变化,有必要对原有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实施战略变革(所谓企业战略变革,项国鹏、陈传明认为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可连续竞争优势,依照所处的外部环境或内部情形差不多发生或推测会发生和想要使其发生的变化,并结合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之间的动态和谐性原则,涉及企业组织各要素同步支持性变化,改变企业战略内容的发起、实施、可连续化的系统性过程。
)。
而在战略变革过程中,有的企业元气大伤甚至破产倒闭,有的企业通过战略变革高速成长。
其中缘故,的确值得深思与探讨。
在动态环境下,研究企业战略变革预备因素专门重要。
本文认为企业有效推行战略变革其决定因素要紧由动态能力、企业家战略能力、组织学习、连续创新等要素组成。
下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阐述。
一、构建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变革机制的核心是战略弹性。
战略弹性是指以企业动态能力和组织操纵力为支撑的企业战略对外部环境或内部情形变化的适应性反应程度。
战略弹性越强,企业的变革、企业战略的机制就越灵活,适应或改变外部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因为企业战略的变革能够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更新来展开,受核心刚性的阻碍,战略弹性便成为企业战略变革机制的枢纽。
而战略弹性的核心确实是企业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要紧强调是基于环境快速变动的特点,战略治理的角色作用在于适应、整合和重组企业内外的技能、资源和功能的能力,使之能应环境变动而变化。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能快速进行产品创新且拥有整合和配置企业内外资源的战略治理能力的企业,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获得成功。
由过去静态能力到动态能力,代表了一种战略观的转变。
假如说对稀缺资源的操纵是利润的源泉,那么诸如技能的猎取、知识和诀窍的治理以及学习就成为全然性的战略问题,因而动态能力成为战略变革的基础和猎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简述企业战略管理
111111111111111111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界环境变化日益多端,在这种复杂的外界环境中,如果不从长远、全局、系统的方面制定企业规划(战略),企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淘汰出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应运而生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一、战略管理的涵义和我们做所有的事情一样,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有计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而战略的制定着眼于“做正确的事”,战略实施关注的是“将正确的事做得更有效率”。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同样需要管理。
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并且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为了处理好高效、愉快和正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战略管理随之产生。
战略管理强调的是“如何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
一般而言,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组织方向和范围做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通过对企业使命与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也就是战略分析。
加上制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和选择方案即战略选择,就完成了战略制定。
接下来就是战略实施的过程,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主要考虑三个问题:1、公司治理结构2,组织结构3,资源配置。
通过分解战略目标设立年度目标、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评价,也就是将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如果有明显的偏差,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由于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就是为了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在外部环境与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动态平衡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企业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战略内涵的重新定义。
三、战略管理的任务战略管理的任务的核心就是说明企业存在的理由,即在保持战略的动态性、灵活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确定企业下一步“拟做”什么。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战略管理和竞争力1.1战略和竞争力的基本概念1.1.1战略的基本概念战略是确立企业的根本长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行动和资源配置。
战:体现竞争——排他性;略:策略—-计划性,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在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和想要做什么之后,综合考虑竞争环境和自身的特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能够获利的经营思路,并将之具体落实的一整个过程。
每一个战略(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组预期和假设基础之上的,预期和假设越能反映实际情况,企业战略就越可能导向竞争优势。
1。
1。
2其他相关概念1。
竞争力:价值是产品的一种综合属性:产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顾客需求而且顾客愿意为之支付货币的一组功能,决定着产品价值的大小企业是通过创造价值获取收益的组织当企业成功地制定并实行价值创造战略时,就构建起了战略竞争力2。
竞争优势:当企业执行了能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的战略,并且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或是觉得成本过高而难以模仿这种战略时,企业就具备了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本质在于比竞争对手创造了更多价值,其两个来源是更高的感知价值和更低的成本,竞争优势是事后才能验证的、非永续不变的。
1.2战略管理过程与竞争格局1。
2。
1企业战略管理过程(SMP)战略管理过程包含一整套,从承诺到决策到行动,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战略竞争力、竞争优势以及超额利润.首先,要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以决定其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战略输入要素的来源其次,制定愿景、使命并形成一个或多个战略。
第三,实施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SMP是一个动态过程:战略输入必须与不断变化的市场和行业结构相匹配1。
2.2竞争格局全球化-—全球经济的兴起,技术—-技术的快速变革;行业便捷的模糊战略管理过程有效的运用可以降低公司在当前竞争格局下失败的可能性1。
3产业组织模型与竞争优势战略决策制定的两个模型:基于外部视角的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和基于内部视角的资源基础模型(RBV模型)1.3。
战略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十章战略控制与战略变革1、战略控制:企业战略管理者依据已有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企业战略实施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发现偏差、纠正的活动。
本质是降低企业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
2、战略变革: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颠覆企业战略的行为,对企业产品、市场领域及其组合的重新组合。
涵盖企业战略目标的重新设计,是企业战略整体优化。
3、战略变革的动因:外因。
内因:企业领导者、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资源能力。
4、持续性战略变革:增强企业战略柔性(在动态环境中企业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制造变化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建立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
第九章领导与战略1、费德勒领导权变模型: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任务结构(任务能够清楚地得到阐明的程度和人员对之负责的程度)、职位权利(一个领导者利用来自组织的职位赋予的权力令下属遵从他的指挥的程度)。
2、经理班子组建原则:能力相互匹配原则,需要拥有4种能力:生产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企业家资质、综合能力。
3、公司治理的内涵:通过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保证公司的科学决策(目的),从而维护公司相关利益的一系列制度。
公司治理的原因:解决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问题。
4、现代公司制特点:公司是法人、股份可以自由转让、有限责任制度。
5、现代公司的优势特征:(1)股权结构的分散化: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意味着产权关系明确清晰,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股份转让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小股东无法参与公司的决策,降低了积极性,为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便利。
(2)两权分离:突破所有者的决策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限制,实现产业资本和智力支持的结合,创造更高的价值。
6、代理问题:当授权关系所涉及的双方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时,被授权方可能不一定按照授权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这种授权后不尽力的行为成为代理问题。
不恰当的多元化可以分散高管的职业风险,扩大公司规模,便利高管提高报酬和声誉。
企业战略资料
名词解释:1.战略竞争力(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并且执行价值创造战略时,它将获得战略竞争力。
2.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当一个公司具有竞争优势时,其战略的执行将给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竞争对手亦无法复制,即使付出高昂的成本也难以模仿。
3.总体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由社会中影响行业和公司的所有因素组成: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全球化和自然环境。
4.行业环境(industry environmet)是指一系列可以直接影响公司及其竞争行为和反应的因素: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力量、买方力量、替代品的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
5.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segment)包括了所有能创造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出、新产品、新过程和新材料的制度和行为。
有产品创新、新通信技术、知识的运用、聚焦于私人和政府支持的研发支出。
6.有形资源(tangible resources):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能量化的资源7.无形资源(intangible resources):深深地根植于公司的历史之中,随之时间的流逝不断积累下来的资产。
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8.外包(outsourcing):指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价值创造活动或者是辅助功能活动。
9.业务层战略(business-level strategy):在具体的产品市场上,公司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相互整合、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10.聚焦战略(focus strategy):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特定的竞争性细分市场的需求。
11.竞争性对抗(competitive rivalry);是指竞争者为了获取有力的市场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竞争性行动,以及随之产生的竞争性反应。
12.竞争性行为(competitive behavior):是指公司为了建立或保持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地位而采取的竞争性行动以及竞争性反应。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集团: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3。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4.纵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向前一体化战略和向后一体化战略。
(向前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自行生产其生产链下游的产品,向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领域发展。
例如,纺织企业自己进行印染和服装加工。
向后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自行生产其生产链上的上游产品,例如,纺织企业拥有自己的热电厂,生产所需的电力和蒸汽。
)5。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6。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价值链: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
一条价值链显示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生产的整体价值,它由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两部分组成.8。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9.战略联盟:是竞合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企业间通过合作共同创造新价值的竞争性合作联合体。
它具有边界模糊、关系松散、机动灵活和运作高效的基本特征。
10.BCG矩阵(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是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标在一种二维的矩阵图上,从而显示出哪个SBU能提供高额的潜在利益,以及哪个SBU是组织资源的漏斗,区分出问题型业务、明星型业务、现金牛业务、和瘦狗型业务这4种业务组合.二、简答题1.战略管理的特点(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其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以动态的形式来进行,且在公司内形成动态战略能力。
本文主要从动态战略能力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来进行阐述。
一、动态战略能力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经营目标的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顾客。
”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能力竞争。
最终要想在竞争中胜于对手,则应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出发,而且要把战略和能力有效地结合。
我们可以把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看作近期能力,把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看作远期能力,并且远期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因为以往的积累形成现在的能力,而对现在能力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则必须以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
)的方式进行管理,才能形成动态战略能力。
什么是动态战略能力呢?笔者认为,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形成能力来说,并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够创造高于市场价值的战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在短期内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这种战略能力它具有独到的、短期内不可模仿或复制性,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动态战略能力。
它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性学识,包括技术、管理、机制、资源、能力等很多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洞察力和贯彻力。
洞察力和贯彻力,通俗地讲就是眼光和行动。
眼光包括理念、视野和判断,即对未来的发展能看多远、多宽、多深。
行动是对目标的规划和追求、百折不挠的韧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GE的韦尔奇和IBM的郭士纳不久前退休的世界级企业领导人为我们提供了最佳案例,这两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公司内靠运用动态战略能力,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公司重新变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一流公司。
所以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动态战略能力培育或运用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将这种战略能力以动态的模式实施。
二、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必须培育或拥有动态战略能力。
而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主要是由动态环境、企业家战略能力、动态能力、学习力等要素组成。
下面主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阐述。
1、动态环境动态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竞争在形式、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这些环境是处在动态变化或不确定性的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其主要特征是动态变化。
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战略制定、选择与管理的问题也就相应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首先,动态环境使企业战略内容(包括经营X围、资源分配、竞争优势)的变化;其次,企业战略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因为企业总是身处于竞争激烈与动态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动态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发展及其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
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动态环境下各种环境变化时应采取对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
由于环境的动态、多变性,产业环境对企业战略能力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战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在外部动态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
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
由此,企业所处的动态环境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形成的外在条件。
2、企业家战略能力企业家是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同时企业面对的是资源稀缺的竞争环境。
企业家这种资源所具有的功能恰恰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使有限的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企业家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通常就是通过对现有资产、技能和能力的整合。
企业家能力在资源生成模式中先于其他模块,具有起因的作用。
企业拥有的资产、技能和能力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企业家能力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家还必须具有战略能力。
简单地说,企业家战略能力就是企业家把握与处理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战略能力,企业家才能在领导活动中有效把握全局,运筹帷幄,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企业家应具有的战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在战略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战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是企业家能力的思想基础。
第二,预测能力。
企业家是作为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企业家必须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运用准确、科学地预测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
第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家善于敏锐地洞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设想,继而进行周密的论证,拿出可行的方案来付诸实施。
第四,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就是企业家把握全局,为组织确定方向,指明道路,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的本领和水平。
战略规划是企业家的第一大事,每个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职责,其心中就是须有一个组织发展的清晰蓝图,知道组织应该向何处去,怎么去。
只有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全局意识,才能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
3、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Teece,pisano and Shuen,1992:Teece、Rumelt and Winter,1994)。
动态能力这一崭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其理论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Teece等学者认为,具有有限动态能力的企业,不能培养战略能力、竞争优势并使战略能力的来源适应时间的发展,企业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基础。
而具备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使它们的资源和能力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且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战略能力的新源泉。
动态能力理论是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从本质上分析,企业动态能力是一种开拓性的能力,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
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
开拓性动力通过促进创新和创造新的规则与能力为企业的战略能力提供了长期基础。
在动荡的环境中,动态能力崇尚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
开拓性学习能力是为了在长时间内向企业提供新的战略观念而进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
其显示了对路径的较少依赖,也显示了以试错法为基础和以建立新能力、新规则为特征的研究过程。
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企业内部学识、吸收性学识或引进性学识有机结合的产物,强调建立从外部途径吸纳知识(包括资源、能力与机会的特殊能力)。
吸收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能力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动态能力通过其开放性而获得灵活性,从而减少了能力中的刚性。
从本质上分析,动态能力表现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状态。
在一个变化无常的超竞争环境中,能力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这正是动态能力本质之所在,即通过不断的创新而获得一连串短暂的战略能力,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战略能力。
4、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才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才能获得惟一持久的竞争力。
因为企业惟一持久的战略能力,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企业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
在新的竞争时代,光靠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企业才能适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才能获得持续战略能力。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环境中,企业获得战略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
现实企业如此短命的原因是企业在学习能力上有缺陷,这种缺陷使企业在环境改变时不能迅速应变,从而严重影响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而有效的企业学习是在一定背景环境下发生及持续的,如何培育一个知识共享、创造和使用的背景环境?则是建立学习力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创造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愿景是对组织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也反映了组织内全体成员利益的共同性。
共同的愿景不仅能集中企业资源、统一企业意志、振奋企业精神,更能指引、激励企业取得出色的业绩。
因此,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个人强烈学习欲望的源泉。
第二,建立组织学习机制。
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就是说应该通过制度化的结构或程序安排来促进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机制的精髓是激励学习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培育信任文化。
培育信任文化取决于一种信任、关怀、坦诚公开、平等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在知识集约过程和知识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员工间实现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生成和交流,更关系到知识的管理和效果。
要着力于实现知识的共享,就要求组织内部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和统一的价值观。
信任是使信息在组织内部得以流动和传播的润滑剂。
知识和信息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广阔的X围内自由流动,并能更加放任的学习。
第四,提供知识获取、共享及交流的平台。
组织的信息网络是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
应构建敞开的、无障碍的、人性化的开放性的综合信息网络。
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所有应用数据用统一的界面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使得企业与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得到畅通、高效的处理。
这样,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知识获取、共享及交流,就不仅是局限于内部,而且和外部市场紧密相联,这个平台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大应用的结合,并为组织学习的动态性和知识有效性、精确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极大的加强企业面对复杂而动荡的外部环境快速应变的能力。
所以说,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三、结论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性学识,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或者说主要来源是形成这种能力累积资源的重要途径,动态变化是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获得与保持的决定因素。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胜,就需要不断培养企业家战略能力、动态能力、持续创新及其不断学习并转化为企业内部“核能”,企业最终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