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文中的平仄韵

合集下载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知识点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丰富多彩的音韵格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探索古代诗词的世界时,了解其音韵格律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解读这些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知识点进行总结,带您进入古代诗词的奇妙世界。

一、平仄古代诗词中的平仄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声音高低抑扬。

一般来说,古诗的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1. 平声:平声即音调较低,读音比较平缓的音节。

例如,“平”、“东”、“中”等。

2. 仄声:仄声即音调较高,读音比较抑扬的音节。

例如,“仄”、“起”、“春”等。

在古代诗词中,平仄的运用通常遵循一定的格律要求,以形成优美的抑扬顺畅的韵律。

二、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是指诗句中韵母的押韵。

韵律在古代诗词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不仅体现了音乐美感,还能增添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1.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韵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衿”和“心”就是押韵。

2. 对仗:对仗是指句与句之间的平行和呼应。

包括平行对仗、交叉对仗和对合对仗等形式。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平行对仗。

三、律诗律诗是指古代诗歌中按照一定的格律要求进行创作的一类诗歌形式。

在律诗中,音韵格律是非常严格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 字数和句式:律诗中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

通常,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2. 韵脚:律诗的每句都有固定的韵脚,一般为押韵的韵母。

例如,“静夜思”中的“思”和“泥”就是押韵的韵脚。

3. 韵式:律诗中的韵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常见的有对仗韵和交叉韵等。

同时,韵式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出诗人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意图。

四、声律声律是古代诗词创作中关于声音音韵的要求和规则。

声律包括重音、拗音、轻音和字调等。

在古代诗词中,声律的运用可以使诗句更加韵味十足,增强其节奏感和音乐美。

1. 重音:重音是古代诗词中音节的重读和重音。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而诗词的平仄韵律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平仄韵律是指诗词中字音的平仄变化规律,包括平声、仄声、中声等不同的读音。

平仄韵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诗词的音韵美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是体现诗人修辞技巧和表现力的一种方式。

平仄韵律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指的是声调平缓的音节,读起来平稳舒缓;仄声则指的是声调变化较大的音节,读起来有起伏有抑扬。

平声和仄声的组合形成了诗词的韵律,使诗歌旋律优美动听。

平仄韵律在古代诗歌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古代文人在写诗时,必须遵循特定的韵律规则,包括平水韵、仄水韵、平仄对仗等。

在韵律上要求读者对音节进行准确的把握,使诗词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必须注意平仄韵律的变化,保持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才能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第二篇示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平仄和韵律之美,是中国文学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古代,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诗歌,无一不体现了这种神奇而奇妙的平仄韵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一、平仄韵律的基本概念平仄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诗句中字音的读音特点。

平音即声母和韵母均为平声,发音平和稳定;仄音即声母或韵母为仄声,发音上扬。

通常来说,古诗中的平仄音分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四种,其中平仄音交替变化,使整体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增加了诗词的美感和音乐感。

二、平仄韵律在不同体裁中的体现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一种严格限制诗句的体裁,有着固定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在古体诗中,平仄韵律尤为重要,不仅影响着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也影响着诗歌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唐诗的平仄韵律精妙绝伦,如"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平平仄仄,"唯见翠莲吐玉英"中的仄平仄平等等,都体现了唐诗的高超艺术水平。

平仄工整的诗句

平仄工整的诗句

平仄工整的诗句有很多,这里我为您提供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每句中两个字平仄是相反的,两句加在一起就是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读起来就有了音韵美,也就是平仄工整。

这样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好听。

首先来看首句“白日”,平平仄平仄。

这里的“白”是平声,“日”是仄声,“依”是平声,“山”也是仄声。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白是仄声,黄是平声,流是仄声。

这样的组合就形成了平仄的变化与协调。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这一句是转折,从眼前景到想象景,由第一句的写地到第二句的写水,最后转到想象中的天边的“千里目”。

所以这一句在平仄上又有变化,变为“平平平仄仄”。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与首句在平仄上形成循环,“平平仄平平”。

这一句的“更”是平声,“上”是仄声,“层”也是仄声。

这样整首诗就构成了平仄的交替,读起来就有了节奏感,形成了音乐美。

这首诗除了在平仄上有所讲究,还有它的韵脚和韵部。

古代诗歌押韵有固定的位置,通常在句末一个字。

如“楼”“流”“头”“楼”都是韵脚。

押同一韵部的字,发音部位相同,高低升降的音域也相当,便于反复咏唱和记忆。

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不仅在平仄、韵脚、韵部上做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表达了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精神境界,寓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奋进。

这也是优秀的古诗词所具有的魅力。

以上就是关于平仄工整的诗句的一些介绍和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音韵美和形式严谨,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诗人们注重押韵和平仄的运用,通过巧妙的语言编排,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古诗词的韵律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1、古代韵律的基本特点 古代诗词的韵律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

平仄指的是音节的轻重,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音节较轻,仄声音节较重。

通过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增加韵律美。

押韵是指诗句中相邻的音节在末尾发音相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2、古代韵律的演变 古代的韵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初期的古体诗以音韵的谐美为主,它们的韵律主要表现为平仄和押韵的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言绝句成为最为流行的诗体,它们的韵律更加严谨,要求平仄和押韵的搭配更加精确。

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达到了高峰。

唐代以平仄和押韵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词牌的体制,不同词牌有不同的韵律要求。

词牌是一种特定节奏和押韵形式的诗歌形式,它们通常被用于描述爱情和自然的美景。

宋代是古代诗词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以意境的重要性为主导,韵律相对较宽松。

宋代的诗人们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他们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构建出独特的音韵空间。

3、现代古诗词的韵律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诗词的韵律在现代的创作中也有所变化。

现代古诗词相对不那么注重韵律的规则,更加注重自由行文和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的押韵、平仄等规律并不像古代那样严格,但某些诗人仍然保留了这些传统元素,并尝试将其与现代情感和思考结合。

在现代古诗词创作中,一些诗人则探索了新的韵律形式,创作出了一些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作品。

他们可能会运用符号、空格和断句等手段,来表达更加多样化的韵律效果。

总结而言,古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不同于现代诗歌的自由行文和抒发个人情感,古诗词的韵律是经过严格规定的,更加严谨而有规律。

通过平仄和押韵的运用,诗人们将自然美和人类情感融入字里行间,使古诗词更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七律平仄表

七律平仄表

七律平仄表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平起首句起韵型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起韵型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古诗中的韵脚

古诗中的韵脚

古诗中的韵脚
韵脚是指在一组韵母中,韵部相同的音节。

在古诗中,韵脚是让诗句更加韵味,更加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介绍古诗中常见的韵脚种类及其举例。

一、平仄韵
平仄韵指韵部相同的两个音节,其中一个为平音,一个为仄音。

平音指声音平缓的音节,如ā、ē、ō等;仄音指声音高低起伏的音节,如á、è、ǔ等。

平仄韵的韵脚结构如下:
(平)(仄)
例:
《滕王阁序》中,“王者之风,其如春松。

」(ū-ō、ā-ō)
二、仄声韵
仄声韵指韵部相同的两个音节,其中两个音节都是仄音。

仄声韵的韵脚结构如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多少落叶时逢北风,飘香烟雨中。

”(è-è、è-è)
三、平声韵
《登高》中,“千峰万壑赴层层,五岳四渎皆霞色。

”(ā-ā、ē-ē)
四、上声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纤阴不散霞光隐,晴方好,雨亦奇。

”(ā-ǐ、ā-ǐ)
五、去声韵
《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o-u、o-u)
《江上渔者》中,“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è-ū、è-ī)。

古代诗歌基础知识:押韵、平仄和对仗

古代诗歌基础知识:押韵、平仄和对仗

古代诗歌基础知识:押韵、平仄和对仗押韵押韵的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

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二)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

本文将介绍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格律的概念和种类在诗词中,格律指的是诗词的音节划分规律,也称为“平仄”或“声调”。

根据音节的重音分布,可以将格律划分为平声、仄声和上声三种。

1. 平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一位或第四位,音节的声调较平缓。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春”、“江”、“水”是平声。

2. 仄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二位或第三位,音节的声调较抑扬。

如:“红豆生南国”中的“红”和“生”是仄声。

3. 上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二位,音节的声调较高亢。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和“黄”是上声。

除了平声、仄声和上声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格律形式,如双声、重声等。

这些格律形式使得诗词的韵律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

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韵律指的是诗词中的押韵规律。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古诗都有韵律的要求。

根据韵脚的音韵特征,可以将韵律分为平韵、仄韵和平仄交替韵三种。

1. 平韵:即韵脚的音调相同,如“风”和“鸿”、“永”和“乡”是平韵。

2. 仄韵:即韵脚的音调不同,如“阳”和“春”、“庭”和“晴”是仄韵。

3. 平仄交替韵:即韵脚中既有平韵又有仄韵,如“江”和“长”、“花”和“暖”是平仄交替韵。

在古代诗词中,韵律的运用不仅要求押韵的规范,还要注重意境与情感的统一,使得诗词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三、格律和韵律的重要性格律和韵律是诗词的基本要素,是衡量诗词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它们能够为诗词赋予鲜明的音韵特色,使得诗词更加优美和动听。

格律和韵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使得诗词成为文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

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

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

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

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

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诗词的平仄 诗词的平仄规律

诗词的平仄 诗词的平仄规律

诗词的平仄诗词的平仄规律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平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的平仄规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如何分平仄?古诗如何分平仄?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中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就是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中仄。

在诗词中平仄的使用方式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是指诗文的韵律。

2、律诗: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平平仄仄平(韵)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绝句: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6、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古诗平仄规律古诗平仄规律1、古诗平仄规律如下:第一是“齐言”。

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需整齐一致,不多不少。

2、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发音形式和所带来的节奏感。

在传统的汉字诗词中,平仄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平仄韵律常识:1.平声和仄声: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声调平均的音节,如"一"、"二"、"三";仄声指的是声调抑扬有致的音节,如"十"、"四"、"六"。

2.平仄规律:在古诗词中,每个词都有一个固定的平仄属性。

通常来说,平声字只能跟平声字相连,而仄声字则可以和平声字或仄声字相连。

这种平仄交替的规律被称为"平仄对偶"。

3.韵脚:古诗词中的韵脚是指在诗句末尾的音节组合,如"云"、"君"、"春"。

同一首诗中的韵脚要保持一致,以便产生韵律和押韵的效果。

4.韵律和格律:古代的诗词往往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比如,五言绝句的每句有五个字,七言绝句的每句有七个字。

这些要求不仅包括字数的限制,还包括平仄对偶和押韵等要素。

5.韵脚的分类:在古诗词中,韵脚可以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

平声韵指的是韵脚中的音节属于平声字,而仄声韵指的是韵脚中的音节属于仄声字。

根据诗句中韵脚的组合方式,可分为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等多种韵脚形式。

6.平水韵和仄水韵:古代汉语中的韵母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

平水韵是指韵母的声调为平声,如"一"、"目";仄水韵是指韵母的声调为仄声,如"去"、"时"。

在平水韵和仄水韵之间进行适当的配搭,可以营造出平仄协调的音乐感。

这些是关于诗词平仄韵律的基本常识。

当然,要深入掌握和运用平仄韵律,还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进一步熟悉和体会。

古诗的平仄

古诗的平仄

古诗要按照古人的"平仄规则"诵读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查阅关于古诗吟诵方面的资料,脑海中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以致夜不能寐。

有时想通某些事情便兴奋的不能入睡,必暗打节奏心中默诵。

有些问题也渐渐的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如古诗的押韵,我一直以为是古人写诗赶到哪儿就在哪个音上押韵。

其实“韵”都是在世人心里吟好的,“韵”是诗人的感情基调。

再有关于古诗的诵读,我们平常的节奏和停顿是对的,那样读根本不能理解诗人的情感。

古人诵读有“平长仄短”规则。

一首七言格律诗,在二、四、六等节奏点上,平声长而仄声短,加上平声的韵脚也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变化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长短规律。

在现代汉语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来看。

这样就有了平仄变化的规律。

如:杜牧的《清明》长短节奏应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而我们平时朗读节奏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像读白话一样,根本不去顾及“声音的平仄”。

这样读古诗,与作者的情感相差甚远。

所以最后我们在教学生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的时候,只能是借助关键字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老师干脆就告诉学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实,诵读读正确了,读好了。

理解诗人的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就。

今天的古诗积累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这首诗应该这样诵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最后一句用了对少个仄声,“祭、无、忘、告、乃”只有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声音延长。

其他的都是仄声,短促。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

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

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

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页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

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而其中的格律特点规律则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讨论古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对仗。

一、平仄对仗的概念平仄对仗是指古诗词中的音节的音调和声调之间的对应关系。

古汉语中的音节可以分为平声、仄声两种调性,平声指声调不升高或不降低的音节,而仄声指声调升高或降低的音节。

在古诗词中,通过平仄对仗的运用,使得句子的韵律更加优美和谐。

二、平仄对仗的分类和特点平仄对仗可以分为平平对仗、仄仄对仗和平仄对仗三种形式。

1. 平平对仗:即句子中的平声音节与平声音节相对应。

平平对仗的特点是音节既不升高也不降低,声调平均分布,使得句子的节奏和谐而平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仄仄对仗:即句子中的仄声音节与仄声音节相对应。

仄仄对仗的特点是音节升高或降低,声调变化较为明显,使得句子的节奏紧凑有力。

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 平仄对仗:即句子中的平声音节与仄声音节相对应。

平仄对仗的特点是音节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声调变化较为复杂,使得句子的节奏变化多样。

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三、平仄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平仄对仗作为古诗词的重要格律之一,它不仅使得诗词的音韵更加和谐,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美感。

平仄对仗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句子的整体美感,并让诗词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1. 增加韵律美:平仄对仗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并且能够在音律上构成和谐的声韵结构。

这种美感让整首诗词更加流畅自然,轻盈灵动。

2. 表达意境:古诗词中经常运用平仄对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平仄对仗的运用,诗人可以选择恰当的音调和声韵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强化语言感染力:平仄对仗的运用可以给古诗词注入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句子更加有力量、有感染力。

古诗词格式及韵律

古诗词格式及韵律

古诗词格式及韵律
古诗词的格式和韵律是它的独特魅力之一,通常遵循一定的格律和韵脚。

1.格律:古诗词的格律是指诗词的平仄规则和音节结构。

平仄是指声调的分类,通常将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在诗词中,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此外,诗词的音节结构也有一定规律,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每句诗的字数和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2.韵脚:韵脚是指诗词中押韵的音节,通常要求同一声调或相近声调的字在同一位置上重复出现。

押韵的方式有多种,如邻韵、同韵等,不同的韵脚也赋予了诗词不同的音韵效果。

在古诗词中,格律和韵脚是构成其优美音乐性的重要因素,使得诗词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

同时,通过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古诗词的格式及韵律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更多关于古诗词格式及韵律的知识,可以查阅古诗文网等网站获取更多专业资料。

在诗中平仄代指

在诗中平仄代指

在诗中平仄代指《平仄之妙》平平仄仄韵相敲,恰似音符舞步飘。

仄仄平平声错落,诗中妙意韵间调。

平仄代心言世事,起承转合意难描。

且将平仄为舟楫,划向文思瀚海遥。

二、衍生注释:-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格式基本规律。

平声大致包括现在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大致包括三声和四声。

在诗歌中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形成节奏感。

- “韵相敲”:指按照韵律来创作诗句,就像敲击乐器一样有规律。

- “起承转合”:是一种诗文写作结构方法。

“起”是开头,“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合”是结尾总结全诗。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阐述平仄在诗中的重要性。

情感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平仄这种诗歌要素的热爱与推崇,以一种兴奋和自豪的语气来描绘平仄构建的诗歌世界。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直接描述和平仄规则引入相结合的方式。

诗的前两联是直接对平仄组合的形态进行描述,把平仄的组合比喻成音符舞步,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平仄组合会给诗歌带来节奏感,像音乐舞蹈一样美妙。

后两联进一步深化主题,表明平仄可以用来表达心事,也是创作诗歌走向佳境的工具。

四、作者介绍:假设作者是一个诗词爱好者。

他沉醉于古典诗词的魅力,研究平仄韵律多年,在与诗友们的交游中逐渐体会到平仄的独特之处,于是创作此诗,想让更多人认识到平仄在诗歌里不可或缺的地位。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诗歌创作交流会上,有个新手写诗老是没有韵律感,愁眉苦脸的。

老手老张走上前去说道:“你得好好研究下平仄啊,就像那首诗里说的‘平平仄仄韵相敲,恰似音符舞步飘。

’平仄规则就像诗歌的节拍器,有了它,诗句才能像舞蹈一样灵动。

”例子二: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解诗歌韵律。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老师说道:“同学们啊,你们想象自己是诗人在作诗,平仄就好像是造船的材料。

就像诗里‘且将平仄为舟楫,划向文思瀚海遥。

’平仄能带着你的想法在文学的海洋里远航。

”例子三:文学社的小聚会里,大家正讨论现代诗与古典诗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

阴平声高而平,阳平声是中升调,上声是降升调,去声是全降调。

去声字就是第四声的字。

公元5世纪南朝齐梁间有人(沈约等)将古汉语分为四个调类:平上去入。

四声的调值根据唐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的《元和新声韵谱》记载如下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入声以[-p/-t/-k]收尾,发音短促。

调类调值普通话语音里,声调有四个,阴平是第一,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统称四声。

也就是普通话里的四个调类,它采用一种五度标记法,作为标调符号来描写音节的声调。

它们的调值分别为: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这也是声调实际的念法。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

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

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

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

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

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hen)子(cix)圣(sjengh)哲(triet)”;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

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

上声直昂、有轻无重。

去声稍引、无轻无重。

入声径止、无内无外。

平中怒声、与重无别。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四声和韵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在诗词中。

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

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坐骑。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

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在普通话中,中古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对联:(联尾)上仄下平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结(1)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一。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

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也不尽然,粤语有入声,可张学友的《不老传说》流传在月夜那故事古:平通仄仄仄通仄仄◆事【去声四寘】今:平通仄仄仄仄仄仄◆事【十三支,(-i)(零韵母)】不合平仄规律。

(2)句末字的读音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二。

普通话中不少字由于经过演变,字的发音本身就是错的。

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3)音调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三。

普通话的音调极为不自然,且没有“换调”系统。

这使得诗词的平仄之韵难以体现?其实平仄有片面性,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疑是地上霜仄仄仄仄平举头望明月仄平仄平仄低头思故乡平平平仄平不合平仄。

可证明平仄是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

粤语九声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九声声调表声调位置字例字例字例1)阴平声因分诗2)阴上声忍粉史3)阴去声印训试4)阳平声人焚时5)阳上声引愤市6)阳去声刃份事7)阴入声壹忽~(失)8)中入声~(噎)~屑9)阳入声日佛蚀(~)表示有音无字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

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吸来江水煮新茗;平平平仄仄平平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按古四声则是吸来江水煮新茗;仄平平仄仄平仄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

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