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药品、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1. 引言在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和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识别和管理这些药品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
2.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毒性、副作用明显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些药品通常包括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抗癌药物等。
在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 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3.1 储存高危药品在医疗机构内的储存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将高危药品单独储存,与其他药品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其次,储存地点应设有安全措施,如密码锁、报警系统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这些药品。
此外,高危药品还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储存,如低温、避光等。
3.2 采购和配发对于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配发,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流程的安全和准确。
采购过程中,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查验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配发时,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以及药品的品名、剂量等信息,确保正确发放。
3.3 使用高危药品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进行二次确认,确保患者身份和使用目的正确无误。
使用时,要注意药品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使用高危药品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易混淆药品的定义易混淆药品是指在外观、包装或命名等方面容易与其他药品产生混淆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能在颜色、形状、字体等方面相似,容易被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弄混。
因此,对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措施5.1 标识和包装对于易混淆药品,医疗机构应对其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包装,以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药品的名称、剂量等信息应清晰地印在包装上,并使用易辨识的颜色和形状,避免与其他药品产生混淆。
此外,一些易混淆药品还可以通过附加标签或特殊标记来增加辨识度。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制定日期: 2012年8月最后修订日期:2013年3月一、高危药品定义美国药品安全使用协会(ISMP)对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1、药品调剂室高危药品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如有条件应专柜放置,且有统一的警示标志。
2、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
3、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各药品调剂科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实行每日核对,严格交接,由治疗护士负责。
4、各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三、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一)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三)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助理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内的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上但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四)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四、高危药品的监管(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提出申请,报药学部备案,定位存放,严格管理。
(二)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定期排查与高危药品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易混淆药品是指在名称、包装、外观等方面极易与其他药品混淆,容易引发药品使用错误、交换错误、混淆错误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易混淆药品,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特制定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易混淆药品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易混淆药品的使用错误和交换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易混淆药品。
3. 管理责任3.1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易混淆药品管理工作,确保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2 药物管理部门负责易混淆药品的监测和管理,制定易混淆药品的识别和分类标准,并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工作进展。
3.3 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过程中避免混淆错误。
4. 易混淆药品的识别和分类4.1 易混淆药品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药品名称、包装规格、外观等方面的相似性。
4.2 易混淆药品应被明确标注,包括但不限于在药品包装上进行特殊标记、编码等。
4.3 易混淆药品的清单应定期更新,确保与市场上新上市的药品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的易混淆药品。
5. 易混淆药品的储存和配药5.1 易混淆药品应单独存放,与其他药品分开,避免混淆和交换错误。
5.2 药房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患者医嘱的要求,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确保配药准确无误。
5.3 配药人员应进行系统培训,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其对易混淆药品的辨识能力。
6. 患者用药教育和警示6.1 医务人员在开展患者用药教育工作时,要特别强调易混淆药品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引导患者正确使用。
6.2 在易混淆药品的包装上应加强警示标识,提醒患者核对药品,避免错误的用药。
6.3 患者用药出现异常反应或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积极记录并报告,为后续措施的改进提供依据。
7. 监测与评估7.1 医院药物管理部门应建立易混淆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易混淆药品的使用错误和交换错误进行跟踪和分析。
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

9
案例:上海新华医院误用药事件
错将阿糖胞苷当阿糖腺苷开处方;错将阿糖胞苷当阿糖腺苷用; 2012年12月4日,因呕吐从外地来上海就诊的儿童“小毅”,因进修
医生的失误,误将阿糖胞苷作为阿糖腺苷且注射到患儿体内;第二天, 一名护士发现了这一错误; 2012年12月13日,医院通过微博寻得“小毅”,并且给予赔偿和道歉; 2012年12月17日下午,与小毅在同一天就诊的9名沪籍患儿现身,他 们皆被院方通知用药错误; 2012年12月18日下午,针对此事,新华医院与患儿家长召开见面会, 会面内容没有公布; 患儿家长们反映,大多数幼儿在注射“阿糖胞苷”后的两三天内相继 出现了上吐下泻、发高烧的症状,部分幼儿的身上还出现了白色脂肪 粒或红疹以及大便出血等情况。
药物分别是: 胰岛素 安眠药及麻醉剂 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 静脉用抗凝药(肝素) 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
2003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了包含19类及14项 特定药物的高危药物目录,并逐年调整更新;
5
2008年ISMP公布的19类高危药品目录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 3.吸入或静脉用全身麻醉剂(如二异丙酚、氯胺酮); 4.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胺碘酮); 5.抗凝血药(抗血栓药),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磺达肝素、凝血
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来匹卢定、比伐卢定)、溶栓剂(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 替奈普酶)、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如依替巴肽); 6.心脏停搏液; 7.静脉用或口服用化疗药; 8.20%以上浓度葡萄糖注射液; 9.腹膜透析液或血液透析液; 10.硬膜外或鞘内给药; 11.口服降糖药; 12.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如:地高辛、米力农); 13.脂质体剂型(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 14.静脉用中度镇静剂(如咪达唑仑); 15.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剂(如水合氯醛); 16.静脉、经皮或口服用阿片类麻醉药(包括溶液、即释和缓控释制剂); 17.骨骼肌松弛剂(琥珀酰胆碱,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18.静脉用放射性造影剂; 19.全静脉营养制剂;
二级医院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四十四分。
提示
• 说明书推荐肌肉注射,特殊紧急情况下也可缓 慢静注。建议:浓度 不超过25mg/ml;给药速 度不超过25mg/min;确保静脉管路畅通;有烧 伤感立即停止注射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四十四分。
高危药品目录
2001年,ISMP最先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品为: √胰岛素 √安眠药及麻醉药 √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 √静脉用抗凝药(肝素) √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3.5.1 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相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要严
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
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高危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
1993-1998年美国FDA中的5366份用药 差错病例报告分析得出,导致病人死 亡的前3位差错类型依次是:给药剂量 不当(40.9%)、使用了错误药品(16%)、
给药途径错误(9.5%)。
2002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170万个医 疗诉讼案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大 多数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
•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 用标识。
•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 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
对后给药。
•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 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 贮存与保管: • 调剂室专门的存放药架 • 护理单元需设专柜放置
易混淆药品 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

松潘县人民医院易混淆药品、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的贮存管理规定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管理,确保安全使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相关管理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贮存规定一、易混淆药品的概念易混淆药品,是指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多剂型);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一品多规);外观或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看似、听似);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
二、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病区)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统一标识以示警示和区别。
药房、库房设专区存放;病区实行专柜加锁存放。
三、易混淆药品的存放管理对于易混淆药品,除了按照本品储存要求和各药品使用部门药品存放相关管理规定存放外,要求彼此易混淆的药品不能并列存放,或重叠堆码混放。
四、易混淆的药品管理的检查药剂科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定期对各药品使用单位进行检查,记入《科室质量控制表》,发现易混淆药品没有按照如上规定管理的,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定期复查。
二、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贮存规定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1高危药品库房、药房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药架或药柜),在病区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需要冷藏的,应放在冷库的专用区域。
2高危药品存放区域/药架/药柜的醒目位置应红底黒字标识“高危药品”的标识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高危药品必须凭临床医师的处方,住院医师医嘱调剂,药房在对外发放高危药品前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处方是否一致,发出药品时应使之与其他普通药品有效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
4医师使用高危药品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的领用、发放和调剂要实行双人签字,高危药品注射液的高浓度溶液的稀释和临床使用应实行双人签字,确保准确无误。
6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小药柜对高危药品应做到每月盘点账物相符。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制定日期: 2012年8月最后修订日期:2013年3月一、高危药品定义美国药品安全使用协会(ISMP)对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1、药品调剂室高危药品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如有条件应专柜放置,且有统一的警示标志。
2、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
3、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各药品调剂科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实行每日核对,严格交接,由治疗护士负责。
4、各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三、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一)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三)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助理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内的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上但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四)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四、高危药品的监管(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提出申请,报药学部备案,定位存放,严格管理。
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概述在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和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些药品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本文将介绍高危药品和易混淆药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管理方法。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分类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的治疗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有潜在的致命风险。
因此,高危药品需要特别的管理措施。
高危药品的分类高危药品可以根据其风险级别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高危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毒性药物: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例如,强力止痛药和抗肿瘤药等。
2.易滥用药物:这些药物容易被滥用或者误用。
例如,镇静药和利他林等。
3.危险性较大的药物: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例如,麻醉药物和化学消毒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高危药品的采购与入库在采购高危药品时,医疗机构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
在入库时,需要对药品进行验收,并采取适当的储存和保管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高危药品的分发与使用高危药品在分发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高危药品的分发和使用流程,并设置合理的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药品。
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药品追溯体系,记录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用量、用途等信息,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及时追溯和处理。
高危药品的培训与教育为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高危药品,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培训内容应包括高危药品的特性、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内容,以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高危药品的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药品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
易混淆药品的定义和管理方法易混淆药品的定义易混淆药品是指在外观、包装、标签等方面非常相似的药品。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
XXX医院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
1、易混淆药品包括听似药品(品名相似)、看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
2、易混淆药物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相对应,字迹清晰。
3、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并贴警示标识提醒。
4、胰岛素类药品种类繁多,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要求把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分区放置。
5、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1。
高危药品(有误用风险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有误用风险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
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高危药品
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胰岛素制剂维库澳镂阿曲库筱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尼莫司汀甲氨喋吟氟尿喀咤替加氟替加氟尿喀咤阿糖胞甘卡莫氟羟基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放线菌素D+∖5C$19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11比
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昔替尼泊昔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哩甲羟孕酮氟他胺曲普瑞林顺钳卡钳奥沙利伯亚碑酸亚叶酸钙。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医院管理资料)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医院管理资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易混淆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易混淆药品,是指在外观、名称、成分、剂量、剂型等方面容易与其他药品混淆的药品。
第三条本院药剂科负责易混淆药品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各临床科室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药库、药房、各临床科室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第二章易混淆药品的分类与管理第五条易混淆药品分为以下几类:(一)品名相似药品:名称相似,但成分、剂型、剂量不同的药品。
(二)包装相似药品:外观、包装相似,但成分、剂型、剂量不同的药品。
(三)看似药品:外观、包装相似,但成分、剂型、剂量完全不同的药品。
(四)一品多规药品:成分、厂家相同,但规格不同的药品。
(五)多剂型药品:成分相同,剂型不同的药品。
第六条对于易混淆药品,应当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药剂科应当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二)药库、药房、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专门的存放区域,对易混淆药品进行分类、分区域存放,避免混淆。
(三)对于易混淆药品,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四)药剂科应当定期对易混淆药品进行清点、核对,确保药品管理符合规定。
第三章易混淆药品的采购与验收第七条药剂科在采购药品时,应当选择正规渠道,确保药品质量。
第八条药剂科在验收药品时,应当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剂量等信息,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避免采购易混淆药品。
第四章易混淆药品的调剂与使用第九条药房在调剂药品时,应当严格按照处方要求,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剂量等信息,避免调剂错误。
第十条各临床科室在使用药品时,应当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剂量等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易混淆药品的鉴别知识,提高对易混淆药品的识别能力。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一、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管理,规范易混淆药品的安全使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本制度。
二、易混淆药品的概念易混淆药品,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分但不同商品名,外观或包装颜色等相近,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
三、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根据2012年5月2日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推荐易混淆药品标识,在全院范围内包括库房、药房、病区、各科室等所有涉药部门,统一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采用以下标识进行提醒和警示。
对一种药品多种规格的采用黑框圆形红底多规字样的标识(图1);对外规相似的药品的采用黑框圆形绿底看似字样的标识(图2);对读音相似的药品采用黑框圆形蓝底听似字样的标识(图3)。
四、易混淆药品的存放管理对于易混淆药品,除了按照药品本身的储存要求和各药品使用(药库、药房等)药品存放相关管理规定存放外,要求彼此易混淆的药品不能并列排放,严禁混放。
易混淆药品的陈列应按以下原则:1、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内服药及外用药品分区摆放,分柜陈列。
2、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3、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4、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的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
五、易混淆药品的调剂:调剂易混淆药品时,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原则,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
六、易混淆药品管理工作检查定期对各药品使用进行检查,发现易混淆药品没有按照如上规定管理的,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定期复查。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

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高危药品、备用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制定日期:2012年8月最后修订日期:2013年3月一、高危药品定义美国药品安全使用协会(ISMP)对高危药品(high-alertmedications)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1、药品调剂室高危药品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如有条件应专柜放置,且有统一的警示标志。
2、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
3、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各药品调剂科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护理单元备用的高危药品实行每日核对,严格交接,由治疗护士负责。
4、各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三、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一)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三)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助理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内的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上但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四)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四、高危药品的监管(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提出申请,报药学部备案,定位存放,严格管理。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较强副作用或易引起药物错误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医疗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质量。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强:具有较大的毒性,容易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2.副作用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3.易引起药物错误:容易与其他药品或治疗措施混淆,导致患者错误
使用或误用。
高危药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心脏药、抗凝血药、麻醉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存放要求: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在特定的药柜或储藏室中,与普通药品分开。
–应标明专用的标识或标签,明确高危药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2.配药要求:
–配药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用药无误。
–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用药规范,防止配错药物或用量错误。
3.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不得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记录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配药、使用等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量、时间等。
5.监测要求: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审核,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是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加强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用药安全;二、范围适用于全院;三、定义一高危药品高危药品,亦称“高警讯药物”或“高风险药物”,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作用迅速,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药品等,具体目录见附件1;其中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共三种药品;二相似药品相似药品,又称易混药品,是指药品包装相似、药名读音相似、同一药品不同规格的药品,具体目录见附件2;四、内容一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的存放1、药库、各调剂部门及病区的高危药品须在专门区域或专用药柜架的固定位置存放;高危药品中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及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特殊药品管理办法和抢救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执行;2、对于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三种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各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允许存放;若病区有相应临床需求,科室负责人填写高浓度电解质病区储备申请表见附件3,根据科室实际需求填写药品品种和基数,明确申请理由,经医务处、护理部批准,由药剂科备案;病区配备数量符合批准数量;3、申请配备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的科室,设置的固定地点存放,执行人员不得随意更改固定位置,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以确保用药安全;4、药库、各药房及病区药柜的相似药品分类定位存放;5、需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二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的标识1、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见附件4;2、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标签严格按照药品标签使用与管理办法统一标识;3、对医嘱系统、转抄系统、审核系统、住院药房摆药系统、门急诊药房发药系统中的高危药品执行红底黑字标识,相似药品执行蓝底黑字标识,药剂科负责定期维护;三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的监管药剂科每月检查各临床科室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并记录检查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报医务处、质管办,并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五、参考文件及文献一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二药品管理法三处方管理办法四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五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六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SMP2012年公布的19类高危险药物及13种特殊高危药物六、附件表单附件:1.高危药品目录2.相似药品目录3.高浓度电解质病区储备申请表4.高危药品警示标签制定部门:药剂科适用部门/科室:全院临床科室及药学部门获经批准:高危药品目录药品种类依据序号药品名称附件2:相似药品目录附件3:高浓度电解质病区储备申请表本表一式两份,药剂科、申请科室各备案一份附件4:高危药品警示标签。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1.易混淆药品包括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等。
2.易混淆药品的陈列:
2.1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内服药及外用药品分区摆放,分柜陈列。
2.2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2.3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2.4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的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且全院统一。
3、易混淆药品的调剂:
3.1调剂易混淆药品时,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原则,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
4、易混淆药品的使用:
4.1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亦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相似药品不再容易混淆
我院药品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安全用药是医院医疗质量办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药事办理规定》要求增强药品的使用与办理,采取必要的安
全提防措施。
近年来我院药剂科根据要求对各种非凡药品加大办理力度,以提高医疗质量、包管医疗安全。
医院存在不少相似易混淆药品,调配、使用错误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药剂科对相似易混药品加强了管理力度,并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了相应措施。
第一,制定了“一品多规”、包装相似、读音相似、高危药品目录。
第二,制定了全院统一警示标识。
将“一品多规”、包装相似及名称相似药品分别按照全院统一标识以“高危”、“多规”(多种规格)、“看似”(包装相似)、“听似”(名称相似)标识标注,提醒药师、护士在调配、使用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用药错误。
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

05
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
国内外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概述
国内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包括《药品管理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旨在规范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国外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
国外药品管理法规与政策由各国政府制定,如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和欧洲的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旨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04
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药品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药品信息录入
支持药品的基本信息、生产日期、有效期、 使用说明等录入功能。
药品分类管理
实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及时进行采购和补 充,避免缺货或积压。
药品库存管理
根据药品的种类、剂型、用途等进行分类, 方便查询和管理。
药品使用记录
记录药品的发放、使用情况,便于追踪和管 理。
联合管理案例分析
某医院的高危药品与易混淆药品联合管理实践
该医院通过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标识与警示、严格取用与审核流程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用药错误风险,提高 了用药安全水平。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管理案例
该中心针对社区居民用药需求,采取了一系列联合管理措施,包括建立药品清单、加强药品监管等,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高危药品的管理策略与措施
总结词
针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包 括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和使用等环 节,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等。
详细描述
针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包 括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和使用等环 节,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潘县人民医院
易混淆药品、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的
贮存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管理,确保安全使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相关管理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贮存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概念
易混淆药品,是指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多剂型);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一品多规);外观或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看似、听似);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
二、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
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病区)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统一标识以示警示和区别。
药房、库房设专区存放;病区实行专柜加锁存放。
三、易混淆药品的存放管理
对于易混淆药品,除了按照本品储存要求和各药品使用部门药品存放相关管理规定存放外,要求彼此易混淆的药品不能并列存放,或重叠堆码混放。
四、易混淆的药品管理的检查
药剂科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定期对各药品使用单位进行检查,记入《科室质量控制表》,发现易混淆药品没有按照如上规定管理的,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定期复查。
二、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贮存规定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1高危药品库房、药房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药架或药柜),在
病区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需要冷藏的,应放在冷库的专用区域。
2高危药品存放区域/药架/药柜的醒目位置应红底黒字标识“高危药品”的标识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高危药品必须凭临床医师的处方,住院医师医嘱调剂,药房在对外发放高危药品前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处方是否一致,发出药品时应使之与其他普通药品有效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
4医师使用高危药品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的领用、发放和调剂要实行双人签字,高危药品注射液的高浓度溶液的稀释和临床使用应实行双人签字,确保准确无误。
6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小药柜对高危药品应做到每月盘点账物相符。
7护理站要求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备用种类,临床确需立即要用的药品才列入备用目录。
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药盒上应贴有“高危药品”的醒目标签,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
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病人对、药品对、剂量对、给药时间对、给药途径对,确保准确给药。
9保持先进先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10药剂科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
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11药剂科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2014年1月19日
高危药品目录
一、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10%氯化钾
2、10%的氯化钠
二、肌肉松弛剂:
1、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2、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3、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三、细胞毒化药物: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阿霉素(脂质体:楷莱)、白消安、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顺可达)、丝裂霉素、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奥沙利铂(艾恒、乐沙定)、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留可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艾达生)、卡莫司汀(卡氮芥)、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匹服平针)
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阿糖胞苷、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羟基脲、氟达拉滨(福达华)、吉西他滨(键择)、卡培他滨(希罗达)、巯嘌呤、脱氧氟尿苷(艾丰、氟铁龙)
3、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针)、平阳霉素(博莱)
4、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拓扑替康(金喜
素)
5、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依托泊苷(威克)、长春地辛(托马克注射液)、长春瑞宾(艾克宁、盖诺、诺维本)、多西他赛(艾素、泰索帝)、三尖杉酯碱、替尼泊苷(邦莱、卫萌)、依托泊苷、紫杉醇(泰素、海王、福王)
6、其他细胞毒药物: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
附录一:我院现有高危药品品种
符录二:特殊药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