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docx

合集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及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及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及防控作者:王海彤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0期王海彤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国外传入的一种外来疾病。

我国将其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疾病,一旦牛被感染,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整个牛群养殖造成危害,感染后的牛会出现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死亡,养殖效益大大降低。

对于该病的诊断需要把握其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日常防控,切断传染途径,为牛群养殖创造健康环境。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概述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下,固原市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原州区按照“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建设标准化牛舍有32665座,肉牛规模养殖场有19个,2018年年底,肉牛存栏量达到11.88万头,肉产量1.55万t,人均养殖收入达7200元,牛养殖占到了60%。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叫做牛疙瘩皮肤病,主要诱发病毒是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具有传染性广、病害性强等特点,在感染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肤出现结节病变,临床症状以全身发热为主,皮肤出现水肿,淋巴结异常肿大,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此病的潜伏期也较长,接近一个月,死亡率在10%左右。

从该病所造成的后果来看,牛在感染后,皮质变差,产奶量下降,也会造成繁殖问题,公牛出现不育问题,而且也会影响到肉质,导致深加工的附加值下降。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主要以牛为主,根据牛的生长情况和品种类型,感染程度有一定差异,主要是通过蚊虫等节肢动物进行传播,也有动物间接触式传播,包括喂养饲料、饮用水等,需要养殖场所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症状和具体诊断1、症状表现牛在感染此病后,临床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两者程度不同,各有差异。

急性主要是牛的皮肤皮下出现水肿,血管发生病变出现血管炎、淋巴管炎;慢性则较为严重,牛的表皮皮肤所有层、皮下组织等都出现结节,甚至是坏死性结节。

牛在感染初期,会出现精神萎靡,流鼻涕,在肩胛和股前部位淋巴结出现异常,身体温度也会持续升高,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最高达41℃,食欲下降,唾液分泌量增加,一周左右皮下水肿明显。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研究

全国许多地区均有牛结节病暴发,比如,青海省果洛州就有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患病机制以痘病毒感染牛为主,导致牛浑身感染,并有皮肤上结节现象,本病虽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给人,但对动物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可引起牛患结节性皮肤病流产或不育,分泌出的牛奶品质也大打折扣,而牛肉就失去了食用价值,同时给饲养人员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概况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皮肤病,属于亚性或者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病牛发烧,消瘦、皮肤水肿或者局部有硬结或者溃疡,造成牛死亡率的增加。

1989年以色列率先发现了这种病毒。

目前本病在不断地发生和蔓延中,并呈继续扩散的趋势。

发病率逐年发生明显改变,并经过检查,病毒具备极高的耐药性,可以在pH值介于6.6~8.6之间的环境中,持续存活超过4℃的甘油盐水,甚至可以持续4个月~6个月,而且,即使是处于极端环境中,也可以维持超过1个月的稳定性。

此外,氯仿、乙醚以及十二烷基硅酸钠溶剂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甲醛以及其他的消毒剂也有助于抑制此类病毒的传播。

痘病毒科山羊型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征是结节性皮肤病,这种病可通过生活接触和呼吸传播,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可造成牛肉品质损害,也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但在牛群中,结节性皮肤病发生几率为6%~44%,通常发病致死率可低于10%,但这种病却让牛商业价值极具下降,若为公牛患病,可因细菌感染致死,给饲养人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牛患结节性皮肤病,还会使牛出口受阻,由于这些皮肤性病变可以在牛群间传播,而许多牛对这种疾病无有效抗体,因此,要想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那就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工作。

对牛群来说,结节性皮肤病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其它部位发生病变,甚至真菌感染,且会遗留很深溃疡,若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可能危及性命,这样虽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但若喝了发病的牛乳,亦对身体不利。

青海省果洛州地区牛群养殖中,均有大范围暴发该病,给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关负责人员必须对该疾病的预防,治疗,研究等工作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结节性皮肤病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进行研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源头上避免了生结节性皮肤病大暴发。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牛结节性皮肤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牛,尤其是泌乳期奶牛的发病率更高。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牛及带毒牛,病毒主要存在于这些牛只的唾液、血液、精液及皮肤结节中。

健康牛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牛及带毒牛,或者间接接触被病牛污染的饲料、草料、粪污和饮水等感染。

另外,该病也能够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进而导致该病的大规模传播和扩散[2]。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周,发病率为5%~45%,死亡率为5%~20%。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吸血昆虫活跃期发病居多。

1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1987年9月,河南省通许县及扶沟县等地相继报道了黄牛皮肤上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皮肤坏死和化脓的病例;2002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祥富镇也发生过有类似症状的奶牛病例。

但是上述2项报道均是临床诊断,并未通过实验室确诊。

首次通过实验室确诊该病是2019年8月10日。

当时在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现牛皮肤出现类似症状,通过病毒分离和序列比对,发现与俄罗斯的LSDV/Russia/Saratov/2017(Genbank:MH646674.1)株相似率为99.42%,介于疫苗株和野毒株分支之间。

而LSDV/Russia/Saratov/2017株样品采集地点距离哈萨克斯坦边境仅60km,该信息成为疫情溯源的重要依据。

截止到2021年4月,我国公开报道的牛结节性皮肤病共发生了8起,涉及7个省。

大数据统计发现,该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9.26%,平均病死率为2.71%。

2临床症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8d,发病时病牛表现为精神委顿,采食量下降,不愿活动,体温升至41℃以上,呈稽留热持续1周左右。

病初病牛流眼泪和鼻涕,伴随着病程的深入,眼部及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可诱发角膜炎。

病牛的头部、胸部、乳房、颈部及四肢等部位出现5~50mm大小不一的圆形隆起结节,有触痛感[3]。

随着病情发展,有些小结节可自发消退不留痕迹,而有些结节会逐渐溃破和坏死,招引蚊虫叮咬而结痂。

牛结节病的预防和治疗

牛结节病的预防和治疗

牛结节病,一直以来都是令不少养殖户感到头疼的问题,因为这个病常见且容易复发,得了牛结节病的牛,也容易出现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损失。

那么,对于牛结节病,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治疗呢?以及引起牛结节病的原因是什么?接着往下看,你就会知道答案。

1、中西结合治疗牛结节病的病毒性很强,牛一旦患上这种病毒,皮肤表面会出现肿块、疙瘩,并且伴随流脓、发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牛会慢慢消瘦,皮肤表面的硬块会溃烂,进而引发全身感染,导致牛死亡。

如果养殖场内出现了牛结节病,我们可以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使用:重症太保针,用针剂控制住病情,防止感染,另外,我们还可以给牛使用:清温太保+安胃太保,给牛进行退热和健胃,避免牛因为结节病发烧,而出现食欲下降不反刍等症状,前后结合治疗,就能够达到根治牛结节病的效果。

2、进行全面消杀牛结节病主要是由蚊蝇、昆虫叮咬传播,传染性很强,这种病毒在感染牛的唾液、用具、粪便中都存在,所以,一旦养殖场内出现了一头病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传染给其他的牛,导致整个养殖场的状况越来越糟。

因此,如果养殖场出现了牛结节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给病牛隔离起来,其次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杀,可以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可以每公斤兑水四百斤,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也可以每公斤兑水两千斤到六千斤,对饮用水进行消毒,这种药品对于杀灭环境中的结节病菌有很好的效果。

3、做好预防由于牛结节病的传染性强,一旦养殖场内出现这类疾病,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可以给牛接种羊痘疫苗,由于国内目前没有牛结节病疫苗,接种羊痘疫苗依旧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我们平时要注重给牛补充营养,让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抵抗疾病,可以给牛拌料或兑水:多维太保,每500克拌料1000斤或兑水2500斤-5000斤,给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自身抵抗力。

最后,我们平时要给养殖场做好消毒杀菌工作,给牛一个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预防疾病的方法。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牛肉是滋补佳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牛结节性皮肤病,也被人们称为牛结节疹或结节性皮炎,这是一种在养牛业中常见的疾病。

在我国,它被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每年的发病率在2%~45%,而致死率则在10%~20%。

该病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如何有效诊断并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成为业内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病原学特征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体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这是一种双链DNA 病毒,其直径大约在260~320 nm,形状呈椭圆形,有的则呈砖块状。

这种病毒具有耐低温的特性,即使在零下90 ℃的环境下也能存活数十年。

然而,它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较差,只需在55 ℃的环境中待上两小时就会失去活性。

2 流行病学LSD 属全身感染性疾病,只在牛之间传播,并不传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我国于2019 年第一次在新疆伊犁确诊发生本病,目前LSD 疫情已波及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其脾脏、淋巴结、皮肤结节等部位以及精液、唾液等分泌物均携带大量的病毒,健康易感牛接触后可能感染发病。

LSDV 主要以节肢动物(伊蚊、库蚊、硬蜱)为媒介的方式进行水平传播,若水、饲料被污染,健康牛摄入后亦可能感染。

若兽医在注射时共用被病毒污染的针头,则极易导致全群牛发病。

公牛精液中携带病毒时,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配种方式均可造成病毒的传播扩散。

3 临床症状大约经过28 d 左右的潜伏期,LSD 病毒开始在牛群中爆发,其发病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如病毒量和免疫力的影响,因此患病牛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患病的牛体温持续升高至约41 ℃,伴有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

它们的精神状态变差,不愿意活动,眼结膜发炎,流鼻涕,还会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

在持续高烧48 h 后,牛的头部、外阴、乳房、肩部和颈部等多个部位的皮肤表面会出现许多直径约10~50 mm 的结节。

这些结节会不断溃破,引来大量蝇蛆,导致溃疡反复形成,数月都无法痊愈。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流行形势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流行形势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使牛全身感染的流行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牛中均有可能出现,它会导致皮肤血管炎、血栓、皮肤局部组织坏死。

该病具有高度的感染力、难以控制、蔓延面广等特点。

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牛的死亡。

病牛和带毒牛是本病的传染源。

不同种类的牛,以及一些野生的反刍动物都可能感染。

近年来,随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日趋复杂,我国牛养殖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疫病的控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须及时了解疫病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形势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为痘病毒科羊痘病。

通过对该病毒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毒株序列与山羊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绵羊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都具有同源性,且高达95%以上。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有热敏感、耐低温、耐酸性等特点。

对热敏感,在55℃条件下2h或65℃条件下30min便可灭活,对低温不敏感,常温状态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在病牛干燥的痂皮中仅可存活1个月以上,在4℃的甘油盐水或细胞培养液中可存活4—6个月,但在-80℃的低温环境下可以存活10年以上;对酸性不敏感,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在pH值6.6—8.6的环境中长期存活,但对福尔马林、乙醚、氯仿、次氯酸钠季铵化合物等化学制剂敏感。

醛类消毒剂和十二烷基硅酸钠溶液能很快将该病毒灭活。

此外,病毒粒子对阳光敏感,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保持病毒活力长达几个月。

二、临床症状牛感染牛结节皮肤病病毒后,眼睛、鼻部流出脓液,随着疾病的进展,病变逐渐演变为角膜炎。

同时,患病牛会有一种异常隆起、硬块、直径10—50mm的结节,呈乒乓球状,通常是在牛皮层和真皮层之间形成大小不一,多个结节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不规则肿块,突出在皮肤表面,边缘清晰,触碰坚硬,严重者还会造成病灶皮肤坏死,结节从头部开始,逐渐向后延伸,在感染的过程中,病牛的头部、颈部、乳房、阴囊、四肢皮肤等多个地方都有结节。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牛结节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牛结节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疹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出现感染,会对牛群的健康生长构成很大威胁,且不利于养殖场的稳定发展。

为此,应该加强对该病流行特点、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分析,制定科学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推动养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 特点及危害1.1 典型特点牛结节病较为常见,又称牛疙瘩皮肤病,容易引起病牛除皮肤外的组织感染,影响牛产品的销售及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牛结节病的突出性特点是,体温不断升高,超过40 ℃,呈稽留热型,持续时间一般可达7 d。

初期病牛表现以鼻炎为主,有黏性分泌物从鼻部流出,且病牛体表出现一些明显的硬块,多数呈圆形,并隆起,大小在20~30 mm,该硬块即结节有明显的触痛。

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四肢、胸、颈等处的皮肤上,不利于牛的健康生长,同时会影响牛的产奶量与市场交易,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危害性牛结节病缺少有效控制会发展成鞍坏疽,其治疗需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

牛结节病的病毒传播方式较多,如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都可引发其他牛感染,并且可以通过蚊虫传播。

此外,该病可通过患病母牛传播给犊牛,即垂直传播。

目前对牛结节病缺少针对性疗法,需要提高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加强预防和治疗药品的研发,有利于降低牛结节病的传播概率,减少给牛及养殖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2 流行状况2.1 地区流行特点牛结节病的发生率较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但养殖区域不同流行特点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养殖区域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感染概率。

多数地区的牛结节病发生率为5%~20%,少部分地区牛结节病的发生率可达80%。

该病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容易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混淆;发病后期症状会与其他疾病有明显区分。

所以,要明确牛结节病的典型临床症状,配合做好预防及诊断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给牛健康生长的不良影响,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2 主要病原牛结节病是由山羊痘属的牛结节性疹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传染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在牛群之中拥有着极大危害的皮肤性病毒,而且感染性很强,受感染的牛会在一定时间之内体温升高,同时还伴有着流鼻涕、流眼泪的现象发生,对于我国的一些肉牛和奶牛来说,拥有着相当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奶牛,会一定限度的影响着奶牛的蜜奶量。

结合我国肉牛和奶牛在养殖过程中所患上的牛结节性皮肤病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能够给予相关养殖者最科学、最合理的预防以及治疗的措施提供技术性指导。

关键词: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治措施引言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之为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疹或者牛结节性皮炎,该种疾病2019年在我国的新疆被首次发现,自那时起这种疾病就广泛的在我国各省出现,我国基于能够更好的进行防控,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

该疾病主要危害会导致公牛不育或者母牛不孕,又或者会导致已经怀孕的母牛流产,降低母牛的喂奶量以及肉牛的生产性能,会导致牛皮肤存在损害,又会因为继续感染该类病毒而逐渐死亡,给养牛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威胁。

一、发病的病因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备着一定的抗冻性,同时它也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之中生存,在30分钟之内,60℃之下才能够将其灭活,同时经过科学的研究表明,该种病毒对2%的乙醚、1%的福尔马林有一定程度的敏感。

二、临床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在通常情况之下,这种病毒的潜伏期大约是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如果一旦感染上这种病毒,那么此时感染的牛体温升高到40℃左右,同时,牛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直径达到30~45毫米的结节,尤其是在牛的颈部、肩部、乳房以及阴囊和外阴等部分尤为明显,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过后,病毒就会逐渐的溃破,形成结痂,浅表淋巴结显著重大,比其他部分更为明显。

那么此时患病的牛,精神萎靡不振,出现各种流鼻涕、流眼泪的现象,逐渐的引起各种炎症的发生。

牛因为受到此类病毒的感染,体质下降,不愿活动,奶牛的产奶量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受孕的母牛可能还会导致流产的现象发生,公牛也会出现不育的现象,如果发生的比较严重,没有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处理,那么一段时间过后,牛会因为感染此类病毒而死亡。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602023.10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冯智慧(建昌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建昌 125300)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主要感染牛和水牛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病牛全身出现结节,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永久性损伤病牛健康,并且有严重的后遗症。

1 病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这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囊膜,可以在细胞浆中复制。

病毒多寄生在牛皮肤和损伤部位,少数寄生在鼻液、精液和肌肉里。

该病毒热敏性较强,在55℃的条件下可存活2小时,65℃的条件下30分钟即可死亡,病毒耐低温,在4℃组织液中可存活半年,-80℃条件下可存活10年,在病牛痂皮中可存活40天,病毒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存活,使用1%福尔马林溶液、3%次氯酸、20%乙醚和氯仿等消毒剂消灭该病毒效果良好。

2 流行特点我国在2019年首次确诊该病,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可有一个月的潜伏期,只在牛之间传染,不传染人。

病牛和隐性带毒牛为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牛痊愈后仍然携带病毒,可经蚊蝇和蜱虫等媒介传播,病牛的体液、皮屑等可以污染饮水和饲料,健康牛经消化道感染,病毒还可通过病牛的精液或胎盘垂直传播。

本病感染各品种、年龄的牛无差异,但奶牛和常年劳作的耕牛更易感染。

病毒还可感染羊和长颈鹿,但有55%的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高温多雨的6~9月更易感染该病。

3 临床症状病牛体温39.5~41℃,眼结膜有炎症表现,发热两天后皮肤上会有1~3厘米的结节,主要集中在头颈部、肩部和下腹部,继而结节破溃并结痂,流涎和鼻液,口腔内黏膜有水泡,随后破溃和糜烂,四肢、腹部和会阴等水肿,病牛消瘦、喜卧,继发乳房炎、睾丸炎、肺炎,结节部位坏死创伤,母牛流产、不育、产奶量下降,公牛病后30~50天不育,严重者可终生不育。

4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牛可以发现皮肤有水肿、增生和皮样细胞浸润的症状,皮肤结节入侵皮下组织引起水肿和充血,导致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多个部位黏膜有明显的结节性病变,气管中还有大量黏液,心脏、肺脏、脾脏和肝脏有出血肿大的现象,胆囊肿大,心肌外有淤血斑,肺、肾有出血点,病牛部分淋巴有炎症表现。

牛结节疹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结节疹病的诊断与防治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1.0768摘 要:牛结节疹病主要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所引发的,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表现有淋巴结肿大、高热稽留、皮肤出现肿块等。

为了防止牛结节疹病大范围传播,需要着重把握此疾病的诊断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关键词:牛结节疹病;诊断;防治1 前言牛只出现牛结节疹病,其局部皮肤会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会有坚硬结节,结节直径一般在2~3cm,甚至更大,部分结节会出现化脓与溃疡。

牛结节疹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有可能导致患病牛只出现肺炎,造成母牛流产、公牛不育等情况,所以仍然要高度重视,正确掌握牛结节疹病的诊断方法,做好防治工作。

2 流行情况非洲是牛结节疹病主要流行地区,我国最早在1987年发现出现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属于该疾病病源,为山羊痘病毒属,此皮肤性传染病牛羊共患[1]。

该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被污染的饮水与饲料接触传播、病毒传播或昆虫机械性传播等。

3 临床症状牛只患上牛结节疹病,可表现急性,也可为慢性经过。

病牛发热过程中,会表现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等情况。

患病初期,牛汁会有流泪现象,或可发现结膜炎,其四肢、胸部、头颈皮肤可有圆形隆起结节,结节直径一般在2~3cm,甚至更大,有痛感。

另外,病牛腹股沟外侧、后肢、肩前等部位体表淋巴结可出现肿大情况,一些病牛其肺部和气管会出现痘性病变,易引发肺炎。

母牛患上此病可能出现乳房炎、流产,进而造成奶产量降低,公牛患上此病可能出现不育情况。

4 诊断对牛结节诊病进行诊断,主要可根据流行季节、临床症状、发病特点等作出判断。

若要确诊,则需用到病理学、血清学等实验室诊断法。

比如经ELISA血清学实验呈现出阳性;通过电镜对新生皮肤结节进行检查,可发现经复染之后会存在大量病毒粒子,主要呈现为砖形;对病变皮肤位置进行检查,可发现细胞胞浆包涵体。

此疾病要注意和牛常见的皮肤螨虫病、皮肤癣病进行鉴别诊断。

5 防治策略5.1 及时做好隔离消杀工作由于牛结节疹病属于牛羊共患疾病,若在羊群和牛群当中发现患病牛只,需马上做好隔离工作,严禁牛羊混养,同步对牛只皮肤和全舍圈展开消毒工作。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有效防控方法总结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有效防控方法总结分析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5.038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外来传入性的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发病周期较长,病毒传播速度较快,并且该种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发病初期诊断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造成该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流行。

在开展牛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对结节性皮肤病造成的危害认知不足,并没有掌握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发病之后不能够及时将病情上报及时诊断,延误了病情,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使养殖户蒙受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疙瘩病或者结节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的全身性感染的疾病,临床上以体表皮肤出现结节为主要特征,患病牛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四肢、腹部、会阴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

当前,随着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结节性皮肤病的风险增强,尽管该类疾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病毒能够在多种组织和牛皮当中存在,并且很难被彻底消灭,如果发生流行将很难彻底清理,会对一个地区的牛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为此就需要开展针对有效的诊断,及时淘汰患病牛,加强环境有效清理,减少环境中的病毒数量,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保障牛养殖安全,降低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1、病原特征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粒子呈砖状,直径约为360-400nm,表面有长约40nm的刺突。

病毒粒子内部包含一个双链DNA分子,长约190kbp。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能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存活。

病毒在牛皮肤结节和淋巴结中以囊泡形式存在,能够长期存活。

此外,病毒在血液、精液和乳汁等动物体内液体中也能存活较长时间。

病毒对热敏感,56℃时需要45min才能使其失活。

病毒在4℃条件下能存活数周,在-20℃条件下能存活数年。

此外,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但在脂质双层膜中稳定。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

健康养殖·防控2020.20 畜牧业环境53摘 要:从2019年8月12日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以来,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国共有福建长汀、江西赣州、广东潮州、安徽黄山、浙江金华、四川等地确诊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关键词:牛;结节性皮肤病;鉴别诊断;防控1 流行病学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LSD)、疙瘩皮肤病、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疙瘩皮肤病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这种病最初主要在非洲流行,1988年在埃及发现,目前这种病的传播范围在不断变大。

我国第一次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是在2019年8月12日,我国首次通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

在被感染牛唾液中,有大量病毒,会通过各类渠道传至其他健康牛。

就当前来看,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还是通过机械传播,即蚊蝇叮咬,因此,在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流行地区中,疫病的流行多发生在雨季,雨后昆虫活动频繁,传染概率更高。

随着蚊蝇叮咬传播的病毒,会在牛体内迅速发展,引发疾病。

2 病原特征引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51kbp。

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呈砖块状或椭圆形,大小约为260~320nm,为较小的痘病毒。

通过对其DNA进行分析表明,其与羊痘病毒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可达80%,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的基因组核苷酸有96%的同源性。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对热有较高的敏感性,在65℃环境下,30min即可死亡,多冻融耐性较高,在-90℃的环境下,保存时间长达10年,在被感染组织液中,能够在4℃的环境下保存6个月。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对酸、碱有较高的敏感度,在pH值介于6.8~8.6的环境下,可以长期存活,对于福尔马林、氯仿、乙醚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于一定浓度的苯酚、次氯酸钠、碘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关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预防

关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预防

X u m u s h o u y i牛结节性皮肤病在养牛过程中较为常见,又被称为牛结节疹病、牛疙瘩皮肤病,其病原为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感染该病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水肿,并且形成2cm~3cm 甚至更大的结节,有的结节也会发生溃烂。

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治对养殖效益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本文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原为结牛节性皮肤病病毒,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不同的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疫区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发病率,通常发病率为5%~20%左右,个别地区可以达到80%以上,死亡率不高,发病之后的死亡率为15%~20%,有时也会达到40%~75%左右。

轻度感染时容易和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等病混淆,重症时表现十分明显。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治,从预防为主,尽量减少该病发生。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1、流行情况牛结节性皮肤病最早出现在非洲,并且在非洲地区流行,我国从1987年开始出现该病,病原属于山羊痘病毒属,是一种牛和羊共患的皮肤性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渠道主要为蚊蝇等虫类,也会通过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造成传播。

2、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牛结节性皮肤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感染该病只会会出现发热,病牛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患病初期也会出现结膜炎、流泪等现象,颈部、胸部、四肢等会出现结节,结节的直径为2cm~3cm ,有一定程度的痛感,肩部前后以及腹股沟外侧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有的病例还会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气管和肺部发生痘性病变,导致肺炎,也有一部分情况会导致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平均潜伏期大约为6天~9天。

二、病例情况某养殖场内饲养牛400多头,后期又从当地山区购买了50多头黄牛,购买之后一周左右,发现2头青年公牛出现病症,精神沉郁,没有食欲,不吃草抖,在其眼上可以看到分泌物。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是我国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云贵地区,许多养殖户对该病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清晰,在日常养殖期间也存在防控不到位的情况,对整体养殖效益会造成较大影响。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则要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意识,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可在疾病发生后及时有效应对,将病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养殖人员也需要掌握日常养殖的防控要点和注意事项,注重定期排查监测,做好检疫监督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保障防控措施有效实施。

1 病毒特征和流行特点1.1 病毒特征牛结节性皮肤病毒是一种与山羊痘和绵羊痘病毒较为相似的一种病毒,与牛痘病毒存在较大差异,其属于DNA 双链病毒,发生遗传变异的可能性比较小。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pH 值为6.6~8.6 的环境是该病毒的适宜生存环境,存活时间较长。

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存在于牛唾液、鼻液、乳汁、精液、皮肤损伤部位组织中,如果病毒存在于病牛结节部位,一般可以存活4~6个月,在干燥的圈舍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而且该病毒耐寒性比较强,在-20 ℃~-80 ℃的环境中可以存活几年甚至十几年。

但是耐热性较差,将病毒放置在55 ℃环境下持续2 h,或放在65 ℃环境下持续30 min 可将病毒杀死,在偏酸或偏碱性的环境中也不易存活,对福尔马林、酒精等消毒药的敏感性较高,使用这类消毒剂可让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在短时间内失活。

1.2 流行病学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传播不受牛群品种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奶牛在产奶阶段感染该病毒的概率较高,感染后会导致其产奶量下降,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牛在接触病牛的唾液、精液、口鼻分泌物、结节结痂组织后会发生感染。

接触病牛待过的牛舍以及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等都会感染病毒。

该病毒可垂直传播,可通过胎盘、交配等进行传播,初生犊牛在吃母乳时也会发生感染。

另外,吸血蚊虫也是传播该病的一个重要途径,会造成疾病大范围蔓延,尤其在6~9 月份昆虫数量较多的阶段,发生该病的概率有所增加。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前言: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能够通过蚊蝇等节肢昆虫传播,严重损坏牛的皮肤,影响皮张加工与销售。

该病在哈萨克斯坦国流行,并于2019年8月12日传入我国。

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排查,截至目前,共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市发现病牛218头,死亡1头。

为了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定义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一种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的疾病。

该病流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地方,也曾在埃及和___列出现过。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途径该病毒可存在于被感染牛的唾液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传播。

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蚊蝇等节肢昆虫的机械传播。

因此,该疾病与雨季有关,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14天,症状包括持续发热、流泪、流鼻涕和产奶量下降等。

患牛的浅表淋巴结会严重肿大,四肢依赖性组织水肿。

此外,患牛还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皮肤结节,尤其在头部、颈部、乳房和阴部。

口咽、会厌、舌和整个消化道黏膜都有痘性病变。

有些皮肤病变可能会发展为“鞍坏疽”,这些结构由一个坏死组织的中央栓组成,其脱落后留下深的溃疡。

继发细菌感染或感染蝇蛆病可以导致症状恶化。

受影响的动物通常为虚弱的母牛或是妊娠的母牛。

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株和牛的品种有关。

黄牛比瘤牛更易感。

有些动物很少有皮肤病变和全身反应,其他的动物则显示出遍及全身的临床症状。

虽然死亡率通常为5%,但该疾病导致的经济影响是相当大的。

防控措施为了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加强畜禽环境卫生,减少蚊蝇等传播媒介的滋生;加强动物免疫,提高其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卫生。

只有全面加强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

目前,该病被农业农村部暂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

该病需要与牛伪结节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蚊虫叮咬引起的肿起等病区分开来。

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床症状。

牛的口鼻部及内脏表面是病毒侵染的重要部位,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以头、颈、肩、乳房、外阴、阴囊等部位居多,结节有可能破溃,反复结痂;流鼻涕,伴随病程深入,鼻腔分泌物会变成脓性、黏性;流涎;结膜炎;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1℃。

该病对母牛危害较大,容易引起发情延迟、孕牛流产等。

该病潜伏期较短,发病期1~2周,抵抗性较好的牛3周左右进入康复期。

2.病理变化。

发病牛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及心脏出现痘状病变;胆囊、肝、淋巴结肿大;心肌外表、胃黏膜出血,小肠弥漫性出血;气管内有大量黏液。

二、区域性调查统计以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该病在某县区域内1个多月迅速传播,对其中某一乡镇16个养牛场约620头肉牛进行调查,了解到该乡镇13个牛场约210头牛发病,淘汰23头;3个牛场92头牛未发病。

通过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和其他辅助预防治疗,入秋后该病迅速被控制,目前没有发病牛场。

同时,笔者还调查到该病发生期间,未发现同为反刍动物的羊有发病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文│孙照磊 刘克礼 翟银建 刘克华 刘雪梅 马飞(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的传染源来自感染牛和发病牛的皮肤结节、唾液、精液等。

其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蚊、蝇、蠓、虻、蜱等)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共用污染的针头传播;还可以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

2.传染性强,淘汰率高。

通过对某乡镇进行调查,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13个发病牛场约528头牛中约有210头牛发病,淘汰23头,发病率达39.77%,在发病牛中淘汰率达10.95%。

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配合其他预防治疗措施,该病得到迅速控制。

浅谈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浅谈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浅谈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

1929 年该病首次在赞比亚发生,2015 年在俄罗斯等欧洲东南部国家流行,2019年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州。

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该病是对养牛业危害重大的传染病之一。

1 流行病学特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是双链DNA 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与羊痘病毒的同源性可达80%,与其基因组核酸同源性达96%。

该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55 ℃条件下2 h 或在65 ℃条件下30 min 即可被灭活。

本病病毒对冷不敏感,在-15 ℃可保存几年或10 几年,本病病毒的毒株对酸、碱、20%乙醚、氯仿、1%福尔马林敏感、2%次氯酸钠、2%苯酚、碘化合物等十分敏感。

利用这些药可有效消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毒,可达到有效消毒目的。

病牛及病牛的皮肤结节、唾液、分泌物、排泻物、精液等是本病的传染源。

吸血昆虫,如苍蝇、蚊子、蜱等是本疫的传播媒介。

黄牛、水牛、奶牛等是本病的易感动物。

本病发生年龄、性别和品种。

另外针头、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也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本病可试验感染绵羊、山羊、黑斑羚和长颈鹿,病牛康复后可带菌毒3 周以上。

本病既可能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健康牛与病牛接触可直接感染,牛也可与病牛污染的环境、污染的物体、及媒介、用具、饲料、垫草、粪便、分泌物等接触间接感染。

本病也可以通过蚊子、苍蝇、硬蜱等传播。

共饮水源和外引牛是本病潜在的危险,对养牛业构成一定的威胁。

牛结节性皮肤病能通过母牛传染给犊牛,也可以通过自然配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传播。

2 临床诊断2.1 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 周,其主要症状是牛的全身有大小不一的硬结节,数量有的很多,也有的病牛皮肤上有少量的结节,有的病牛在头部、颈部、会阴、乳房、四肢有零星的大小不等的硬结节,有的小结节会自然消退,大的结节一般会纤维化,不易消退,有的结节会发生溃疡,肩前淋巴结明显肿大,口腔流涎,泌乳量大大减少,体温可达41.5 ℃以上,一般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大约持续一周左右。

219480994_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

219480994_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2 ·2022.230 引言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感染引发以体表皮肤出现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发病率通常在2%~45%,病死率通常在10%以下。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结节性皮肤病规定为法定报告的A 类动物疫病,该类疾病的潜伏周期在28 d 。

过去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2022年将该种疾病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外来传入性的病害,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但是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不是很明显,发病周期相对较长,会对一个地区的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的危害。

不同年龄的牛群感染结节性皮肤病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性。

该类病毒能造成种公牛不育,母牛出现流产和不孕现象,降低泌乳能力和产生性能,破坏牛皮质量,同时在牛皮中还会长时间存在病毒,即便是患病牛恢复健康,也会长时间向外排出病毒,威胁整个牛群的身体健康。

由于该种疾病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并且危害较为严重,发生流行之后不能进行治疗,应该立即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环境的有效清理,切断病原传播渠道,避免周边地区暴发流行该类疾病。

1 吉林省梨树县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现状结节性皮肤病是现阶段牛养殖领域危害较为严重的输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显著的特征是全身皮肤会出现结节病变。

2019年,该种疾病在我国新疆地区暴发流行作者简介:刘洪峰(1976-),男,汉族,吉林四平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刘洪峰1,王静荣2(1. 吉林省四平市万发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梨树 136514;2.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伊通 130713)摘要:牛结节病又被称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牛疙瘩病,是一种新型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病毒的来源是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结节性皮肤病毒病毒,属于DNA 病毒类型。

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

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
参考文献 [1] 沙梅莲.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
子版),2021(14):88-89. [2] 冯俊英.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动
物保健,2021,23(10):36. [3] 罗亮.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J].畜禽业,
2021,32(10):140-141.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ovine Sarcoidosis
FANG X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Lujia Village,Weifang City,Weifang Shandong 262232,China)
2022.05·
8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
牛结节病诊断与防控
房欣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畜牧兽医站,山东 潍坊 262232)
摘要:牛结节病全称为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疙瘩病和疙瘩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病毒性传染性疾 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外来传入性的新型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导致牛体表皮肤出现大范围 的瘤状组织,影响牛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牛皮质量下降,该病毒具有较强的潜伏能力,可通过多种渠道向外传播蔓延,一 旦爆发就行,将会对地区牛养殖业构成打击。2019年8月,新疆首次爆发流行结节皮肤病,随后向10多个省份传播蔓延。为 有效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需养殖户掌握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并实施针对性的诊断方法,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 情。该文探讨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关键词:牛结节病;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5.036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养殖世界·2021年第9期 27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肤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全身性感染疫病。

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但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我国对其暂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

一、病源特性与流行特征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在干燥病变(结节创口、痂皮)中可存活40天,干燥圈舍内可存活数月。

自然感染潜伏周期2~5周,发病率在5%~45%,死亡率低于10%。

该病多在6—9月流行,多发生于雨后。

临床发病和潜伏期的病牛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牛的皮肤、真皮损伤部位及结痂、唾液、鼻腔分泌物、乳汁、精液、肌肉、脾脏、淋巴结等处。

主要通过节肢动物进行机械性传播;还可以通过病牛与健康牛直接接触传播;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19200) 杨辉炎,体温40℃以上,头部、颈部、胸部等有1~3厘米大小不等的凸出于皮肤之外的硬性疹块,切开表层坏死的皮肤,里面是容易剥离的白色质脆硬性组织,去除里面的白色块状物,部分患部留下内表面为红色的溃疡,通过这些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

但轻度感染时易与牛疱疹性乳头炎、牛丘疹性口炎、伪牛痘、牛痘病毒感染和嗜皮菌病等疾病混淆,应做鉴别诊断。

此外,健康牛摄入被感染牛的唾液所污染的饲料和水也会发病。

二、临床症状与危害病牛体温升高超过40℃,呈稽留热,并持续7天左右。

初期牛主要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进而眼和鼻流出新鲜脓性分泌物,可逐渐转变成角膜炎。

感染4~12天后体表出现硬实、圆形、隆起、直径1~3厘米的结节,触诊有痛感,结节会出现在头部、颈部、胸部、会阴、乳房和四肢等处,有时遍及全身。

结节可能完全坏死、破溃,但硬固的皮肤病变可能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

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以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淋巴结最为突出。

严重时,病牛口腔、皮下和肌肉、气管和消化道,特别是真胃及肺部发生结节,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附:图谱)
前言:
在我国新疆边境,哈萨克斯坦国流行着一种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能通过蚊蝇等节肢昆虫传播,严重损坏牛的皮肤,影响皮张加工与销售。

在与其相邻的我国新疆维吾尔地区养殖密度非常的大,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具前不久国家权威部门报道,本病已于2019年8月12日传入我国,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该病。

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排查,截至目前,共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市发现病牛218头,死亡1头。

传入后,对我国的奶牛和肉牛养殖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什么是牛结节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皮肤疙瘩病,是有一种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

多流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地方的地方性疾病。

在埃及和以斯列也出现过。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

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疾病与雨季有关。

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
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14天,症状有持续发热,伴有流泪、流鼻涕和产奶量下降。

浅表淋巴结严重肿大,四肢依赖性组织水肿。

出现边界清晰的皮肤结节,尤其在头部、颈部、孚L房和阴部。

口咽、会厌、舌和整个消化道黏膜都有痘性病变。

(有些皮肤病变可能)发展为鞍坏疽”这些结构由一个坏死组织的中央栓组成,其脱落后留下深的溃疡
(如下图)。

继发细菌感染,或感染蝇蛆病可以导致症状恶化。

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痊愈。

受影响的动物都是虚弱的母牛或是妊娠的母牛。

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株和牛的品种有关。

黄牛比瘤牛更易感。

有些动物很少有皮肤病变和全身反应,其他的动物显示出遍及全身的临床症状。

虽然死亡率通常5% ,但是疾病导致的经济影响是相当大
图1结节性皮肤病:奶牛,皮肤。

严重的多病灶凸起真皮丘疹
L <ι I K l lnl ■ f∣n ll∕>]ιlb
图2结节性皮肤病:奶牛。

皮肤长有许多广泛分布、实硬的结节图3结节性皮肤病:奶牛。

皮肤长有许多广泛分布、实硬的结节
图4结节性皮肤病:奶牛,会阴。

许多凸起的皮肤丘疹
图5结节性皮肤病:奶牛,气管粘膜。

严重的多病灶坏死性气管炎: 凸起斑块表面坏死且伴有出血。

图6结节性皮肤病:奶牛,皮下肌块。

痘病变从皮下延伸至肌肉层 诊断
在组织学上新发病变组织中的胞浆内包含体十分明显。

用电子显微镜可识别活检材料或是干燥痂皮中的山羊痘病毒属
病毒颗粒。

可以从羊睾丸细胞层中分离病毒。

抗原捕获ELlSA
可用于检测山羊痘病毒抗原
使用山羊痘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在活检样本中扩增病毒
DNA O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中和试验、免疫印迹分析、间接荧光抗
体试验和间接ELlSA o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控制
在流行区,疫苗接种是控制手段。

在国外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已经被专门用于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

其中一种是基于该病毒的一个南非分离株研发的,另一种则是基于绵羊痘病毒的一个肯桑尼亚分离株研发的,已研制出一种疫苗。

在我国现在还没有该病的疫苗。

根据FAO数据,2016年我国水牛养殖量为2380.1万头,奶牛和肉牛养殖量为8452.3万头,总量超过1亿头。

根据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速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区畜群养殖量密度计算,传入时间预计2019年~2020年。

传入后,将引起我国奶牛和肉牛大量发病。

按照5%~45%的发病率和
1%~10%的病死率计算,将会有400万~4500 万头牛感染,4万~450万头牛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