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讲课教案
村镇规划相关课程设计
村镇规划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村镇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村镇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村镇规划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村镇规划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村镇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村镇规划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对家乡和农村地区的热爱,树立乡村振兴的信念。
3. 培养学生遵循法律法规、尊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空间想象力,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村镇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村镇规划概述- 了解村镇规划的定义、作用和原则。
- 熟悉我国村镇规划的政策法规。
2. 村镇规划的基本要素- 学习土地利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基本知识。
- 分析村镇规划中各类用地的特点和规划要求。
3. 村镇规划编制方法- 掌握村镇规划调查、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 学习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规划分析。
4. 村镇规划实践案例- 分析典型村镇规划案例,了解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 学习借鉴案例,独立完成村镇规划方案设计。
5. 村镇规划实施与管理- 掌握村镇规划的实施程序和政策措施。
- 了解村镇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做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村镇规划概述、政策法规;第二周:村镇规划基本要素(土地利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第三周:村镇规划编制方法;第四周:村镇规划实践案例;第五周:村镇规划实施与管理。
04-1课程讲义城镇(村镇)体系规划
城镇(村镇)体系规划
栾峰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城镇(村镇)体系规划的法定依据 城镇(村镇)体系规划的时代需要 城镇(村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案例:某县村镇体系规划
基本概念
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由空间有序分布的不同 职能分工、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镇所形成的具有紧密联系 的城镇群体。 村镇体系: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扩充涵盖了乡村地区的村庄 聚落。 关键点: 1、“体系”蕴含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和分工关系;
经济综合竞争力
城市化 综合经济
农业经济
产业竞争力
区位竞争力 基础设施竞争力
企业规模及经 营能力 工农业发展 产业高级化程 度 交通区位 医疗卫生
人力资源竞争力
生态环境 社会福利 体育设施 市场 高学历人才 教育
县域各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竞争力综合比较分析 •县城综合实力突出,是重要增长极,对县域经济 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城镇分布北疏南密,北部经济活跃而南部滞后, 西部乡镇发展势态普遍优于东部。 •县域内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干 线网,但是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乡镇联系不便, 外围部分乡镇间联系不畅,部分道路状况较差。 •大多城镇仍以农村基础服务为主,区域分工性职 能未显发育,对于县城中心依赖明显。 •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县城、鸡黍镇、鱼山镇、马庙 镇等都分布于经过本县的省道或国道上,城镇发 展交通指向性明显。
案例:某县村镇体系规划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县域乡镇综合竞争力比较的目的在于分析 评估县域内各乡镇的发展基本条件、优劣 势和潜力,为县域空间结构,产业、人口 的空间布局,各乡镇的职能定位提供基础 支撑和条件参考。
村庄规划培训课程设计
村庄规划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村庄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3. 学生能够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法;4. 学生能够了解村庄规划中涉及的各类用地性质、规划布局及配套设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村庄进行初步规划;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纸等工具,进行村庄现状分析和规划方案设计;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参与村庄规划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村庄规划对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农村、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2. 学生能够尊重和倾听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意见,培养公正、公平、公开的价值观;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4. 学生能够关注村庄规划的实际问题,培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参与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村庄规划基本概念:包括村庄规划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趋势。
2. 村庄规划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村庄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规划编制办法》等。
3. 村庄规划基本步骤:介绍村庄规划的前期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审批等环节。
4. 村庄规划主要方法:学习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5. 村庄规划实践案例:分析典型村庄规划案例,了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讲课教案
工作大纲一、设计前言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
并且认真学习了国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和《镇规划标准》等。
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
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
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
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1、《XXX土地利用规划》四、规划层次五、规划工作内容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一讲绪论
第一讲绪论知识点一村镇发展及其概况一、村镇的基本概念(1)居民点及其发展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首先是人类在长期的与自然斗争中发现并发展了种植业,于是人类社会出现了农业与渔牧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而出现了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原始村落。
在2千多年前的奴隶制社会初期,随着私有制的诞生与发展,出现了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牧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并带来了居民点的分化,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导致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镇逐步发展为或以工业,或以金融经济,或以文化教育为主的城镇。
(2)集镇:大多是乡政府所在地,或居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
集镇是农村中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心。
集镇是今后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重点。
(3)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一些生活福利设施,如商店、医疗站、小学等:人口规模一般在1000—2000人。
(4)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的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一般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甚至没有。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市郊、县,江苏省的苏、锡、常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开始实施若干基层村合并建设一个中心村,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5)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二、我国村镇的基本情况我国的居民点依据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人口规模及其特征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十讲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
第十讲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知识点一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在村镇规划与建设中必须注意现实性和可能性。
应避免那种不注重经济效益,讲气派,搞形式主义,脱离村镇实际情况的规划;要讲究经济效益,把技术经济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村镇规划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和较大项目上,更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村镇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项规划组成。
必须根据各村镇不同的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进行多方案多轮次的比较分析,才能得到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佳方案。
一、村镇规划方案比较的内容(1)村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总体布局是否合理。
(2)村镇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和谐程度。
(3)村镇规划对产业发展、商业开发、环境保护引导作用的大小。
(4)村镇规划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适应市场经济、商业开发的程度。
(5)乡镇建设用地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6)占地、搬迁情况。
其中包括所占耕地种类,单位面积农作物产结,需要动迁的人口、拆迁的建筑量,征地补偿费用及农业人口的安排等。
(7)环境卫生情况。
各类用地内部及分区之间所创造的工作、生活环境状况。
(8)交通运抬情况。
对外如公路、水运及其联运方面,对内如道路交通是否方便、工程投资是否节省。
(9)工业副业等生产条件及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10)公用设施工程。
包括供电、供热、给排水及其他工程的可能利用的潜力和建筑的工程量及其经济性。
(11)防洪、防灾工程及其措施的安全性。
(12)旧村镇的利用程度。
(13)村镇建设造价比较。
比较各个规划方案的建设投资及总投资。
(l4)综合分析意见。
按以上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定案,有时也会综合采用不同方案的某些优点,再产生综合后的新方案。
二、村镇规划中的技术分析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全过程,当然在规划的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
对规划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就是对规划的现实性、综合平衡的分析。
村镇规划教案——第九讲村镇公共建筑用地与工副业区规划
村镇规划教案——第九讲村镇公共建筑用地与工副业区规划第九讲村镇公共建筑用地与工副业区规划知识点一公共建筑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指村镇中各类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根据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划分为: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设施六类。
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建筑,应按其主要功能确定用地类别。
因村镇建设用地较小,上述公建项目多采用集中方式布置,从而形成村镇公共中心。
公共中心的规模大小和内容应综合考虑乡镇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范围、与城市的距离,以及流动人口的多少与结构等相关因素,对于有旅游价值或承担旅游接待任务的乡镇,如历史名镇、名人故里、疗养地、风景名胜点等,或在工、商、农业方面有较强特色的乡镇,如拥用百年老厂、特产批发地、观光农业区等,其公共中心的规模、层次、标准应高于一般乡镇,在内容和风格上应突出特色。
一、村镇公共建筑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见下表)公共建筑项目应根据村镇的层次,分级进行配置。
基层村的公共建筑项目不作规定。
村镇层次规划规模分级各类公共建筑人均用地面积指标(m2/人)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大型0.3~0.52.5~10.00.8~6.50.3~1.31.6~4.6中心镇中型0.4~2.03.1~12.00.9~5.30.3~1.61.8~5.5小型0.5~2.24.3~14.01.0~4.20.3~1.92.0~6.4大型0.2~1.93.0~9.00.7~4.10.3~1.50.8~4.4一般镇中型0.3~2.23.2~10.00.9~3.70.3~1.50.9~4.6小型0.5~2.53.4~11.01.1~3.30.3~1.81.0~4.8大型0.1~0.41.5~5.00.3~1.60.1~0.30.2~0.6中心村0.12~0.52.6~6.00.3~2.00.1~0.30.2~0.6中型二、公共建筑用地规划要求1)公共建筑应按其性质和使用要求进行选址。
乡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乡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乡村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发展趋势;(2)掌握乡村规划的核心要素,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3)熟悉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4)了解我国乡村规划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GIS、RS等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乡村规划数据的处理和分析;(2)具备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包括平面布局、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3)能够开展乡村规划项目的、评价和实施方案设计;(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乡村规划实践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4)引导学生关注乡村规划的社会影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乡村规划基本理论:乡村规划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基本内容;乡村规划的历史发展及国际经验;我国乡村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2.乡村规划核心要素: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居住环境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乡村规划编制方法与流程:乡村规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乡村规划的技术路线;乡村规划的编制流程和审批程序。
4.乡村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乡村规划案例介绍;乡村规划案例分析与评价。
5.乡村规划实践与创新:乡村规划实践项目介绍;乡村规划技术创新及应用;乡村规划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三、教学方法乡村规划设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乡村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案例;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乡村规划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讨论法:分组讨论乡村规划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实验法:运用GIS、RS等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乡村规划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地考察:学生参观乡村规划实践项目,加深对乡村规划的认识。
村庄规划思政课程设计
村庄规划思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乡村发展战略及政策,了解乡村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村庄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乡村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村庄规划方案的设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思政学科相关知识,对村庄规划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乡村发展观念,关注乡村发展和民生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乡村规划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规划中的体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旨在通过思政学科的视角,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规划,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乡村规划对于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乡村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乡村规划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一章2. 我国乡村发展战略及政策:讲解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政策等内容。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二章3. 乡村规划方法与技术:分析乡村规划的方法、技术和流程。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三章4. 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措施和规划方法。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四章5. 历史文化传承与规划:阐述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规划策略。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五章6. 民生改善与规划:分析乡村民生问题的现状,提出改善措施和规划方法。
教材章节:《乡村规划》第六章7. 村庄规划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村庄规划实践,提高规划能力。
村镇规划实用PPT学习教案
第二章 村镇规划的资料准 备
•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图1:2000或1:1000
(2)地质:三大类 即适宜修建的地区、基本适宜修建地区 和不适 宜修建 的地区
(3)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洪水线
(4)气象资料: (历年、全年、夏季、冬季主导风 向、风 向频率 、平均 风速、 降水量 、气温 、日照 ……)
周围居民点
周围的集镇、村、屯等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及其 与本村镇的关系
对外交通
铁路、公路、码头
第8页/共22页
第二章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 作
• 历史资料
村镇形成与演变的概况
标志性的历史文化特征的名胜古迹(周庄)
行政建制的变化——地方志 历史阶段的人口变化
第9页/共22页
社会经济资料-1
人
人口规模
口
年龄构成
就业结构
情
性别结构
况
历年的人口增长率
目的
预测未来规模 科教文卫设施
产业构成 劳动力后备情况
……
第10页/共22页
社会经济资料-2
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
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机构、用地管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基建和维修施工队伍的生产能力
建筑材料基地以及就地取材的可能性
第11页/共22页
发展方向
安排村镇各项用地
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
进行功能分区
生产、经济活动
安排近、远期项目
居民的生活需求
确定项目发展次序……
建设资金来源
工程基础资料……
基础工作
核心工作
第3页/共22页
三、村镇规划的工作阶段
(一)县以下的建制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建
城乡规划类课程设计
城乡规划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掌握城乡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创新能力。
1.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
2.掌握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了解我国城乡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城乡规划案例。
5.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简单的城乡规划设计和表达。
6.能够撰写简单的城乡规划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城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城乡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步骤,以及我国城乡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1.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
2.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3.我国城乡规划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国内外城乡规划的最新动态。
4.城乡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乡规划的知识和方法。
5.城乡规划软件的应用,介绍CAD等软件在城乡规划设计和表达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乡规划的知识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城乡规划软件的操作实验,使学生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乡规划原理》2.参考书:《城乡规划史》、《城乡规划案例分析》3.多媒体资料:城乡规划相关的视频、图片、文章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CAD软件、投影仪等。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二讲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
第二讲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知识点一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村镇基础资料是村镇规划的基础,与城市规划相比,村镇资料的收集较容易集中,内容较简单。
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内容和重点来确定资料量,并从繁多的数据中认识村镇的内在问题和矛盾,从而确定规划主攻方向。
一、历史沿革资料(1)解放前:乡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无特定的历史事件、名胜古迹。
(2)解放后:乡镇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作用:有助于确定城镇性质和挖掘地方特色。
二、区域基本情况(1)农业情况: 农作物的构成及土地利用情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情况、产值和今后发展规划;农作物的加工、储运及对村镇建设的影响;现状专业村和经济区的划分,农业优势和拳头产品的确立。
(2)资源条件: 乡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开采价值;林业、渔业、畜牧、水利等资源的基本情况。
(3)农村居民的概况: 现状镇、集镇及基层村阶性质、规模、发展方向、迁并可能及彼此关系。
(4)对外交通联系: 区域内铁路、码头的技术等级和运输能力,现有过货量及对村镇的影响;穿境公路和主要乡路的走向、等级、长度;有无新辟公路和铁路、码头扩建的设想。
作用:能在规划中正确地分析区域内的工农业、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的相互关系及对乡镇的影响;确定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及乡镇区域市场定位。
三、自然条件资源(1)地形: 了解地形起伏特征,区划出平原、丘陵、山地、河道及农田等用地。
(2)地质: 包括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地震情况,以及冲沟、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险性大孔土的分布范围。
作用:通过l、2两项,可明确区域及镇(集镇)内修建区的分类,即适宜修建地区、采取一定措施后适宜修建地区和不宜修建地区。
(3)水文:包括地上水文和地下水文。
地上水文包括河湖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河流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流量;最大洪水位,历年的洪水频率,淹没范围及面积,淹没概况。
河流流量是选择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源的重要因素,也是城镇防洪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3、《村镇规划》教案z
《村镇规划》 课程教案课次 1 课时2课 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熟悉:收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可以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了解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村镇、村镇规划的概念及村镇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难点:中心镇、一般镇、集镇的概念划分。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章 绪论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
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
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一、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一)基础资料的种类1. 相关图件:(1)乡(镇)域地形图:一般1:5000~1:1万,大的乡镇可用1:2.5万或1:5万。
(2)村镇地形图:1:1000、1:2000或1:5000。
(3)行政区划图(或行政界线图):1:1万地形图。
城乡规划上的课程设计
城乡规划上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城乡规划知识,进行简单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城乡规划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城乡规划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规划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城乡规划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重要性。
2.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讲解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具体内容。
3.城乡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介绍城乡规划的编制流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
4.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差异: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差异,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不同重点。
5.城乡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城乡规划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让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城乡规划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和实施过程。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探讨城乡规划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规划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城乡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城乡规划的知识。
《村镇规划》PPT课件 (2)
第一节 乡(镇)域规划
1. 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 1)村镇区域的层次划分 (1)基层村:百户以下 (2)中心村:几百户 (3)一般集镇:3万人下 (4)中心镇:0.5~2万人
编辑ppt
1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
第一节 乡(镇)域规划
2)乡(镇)域规划的任务 3)乡(镇)域规划的内容 (1)工农业基本情况 (2)确定布点 (3)战略 (4)发展规模及方向 (5)用地范围
2.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2)乡(镇)域规划的基本要求 (1)积极发展村镇建设 (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 (3)充分考虑建设条件 (4)节约土地 (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编辑ppt
6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
第一节 乡(镇)域规划
3. 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
1)村镇体系布局的地域广度:服务人口2-4万人,服务 半径:5-10km
图、管线综合图、村庄中心规划图、基层居民点规划图及规 划说明书。
编辑ppt
18
第三节 村镇的性质与规模
• 1.村镇性质 • 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 用和发展方向。它是由组成村镇基本因素的性质所决 定的。 • 1)确定村镇性质的依据 • (1)村镇地理 • (2)村镇资源 •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4)村镇的历史资料 • (5)村镇的现状资料 • (6)村镇物质要素
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打谷场、饲养场、农
M4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技站、育秧房、兽医站等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农业
生产建筑用地,如农林种植地、牧草地、养殖水域
仓储用地
村庄规划课程设计
村庄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村庄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了解村庄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3.熟悉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村庄规划。
5.能够分析村庄规划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6.能够撰写简单的村庄规划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村庄规划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关注。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村庄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2.村庄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学习村庄规划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村庄规划的步骤和程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村庄规划。
3.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学习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掌握村庄规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村庄规划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村庄规划案例,了解村庄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村庄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村庄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村庄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模拟村庄规划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村庄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
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
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
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
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
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3、完成初步设计内容(图纸);
4、修改、完善、确定方案;
5、规划说明书的编写;
6、汇报设计成果;
7、总结设计经验。
六、工作进程及人员分工:
术
路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