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
该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共计18个城市,是中国最富裕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背景1.地理位置优越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其周围的城市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紧邻海口,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人口密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密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
同时,这个地区的人口规模也为产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
3.传统特色优势明显传统的制造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为该地区以及华东经济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区域内城市间的合作、产业的共享和交流,优势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优化区域布局通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区域发展的布局,促进城市的协同发展,使区域内的城市互相补充,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3.提高生活质量一体化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收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挑战1.资源分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快,会引发资源分散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发展潜力。
2.城市间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重大挑战。
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间必须坚持协同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产业——政策机制与优化路径
略和 过 江 通 道 的 建设 使 长 江 两 岸 连 为一 体 .北 岸 城 市 借 助 资源 劳动 力优 势 .南 岸城 市 借 助资 金 技术 优 势 .实现 联动 发 展 .沪 善 .且 位 于 沿 海 沿 江 发 展 轴 的 结 合 部 .具 有 内托 腹 地 外 联 宁发 展 轴 拓展 为 沿江 发 展 轴 :快 速轨 道 交 通 的修 建 使沪 杭 甬城 市
1. 政 区经济 主导阶 段 行 济 发 展仍 带 有强 烈的 行政 区色 彩 ,要 素 资 源在 政 府 力量 弓导 下 向 l
行 政 中心 集聚 。 1 9 年 各县 市可分 四 个类型 区 4 9
1 8年 至 2 7 9 O世纪 9 0年 代初 是经济 体 制转轨 初 期 ,长三 角经 带 动 能力 强 的 主导 产 业威 为 中心 城 市 .并 以产 业 链 条的 延 长带 动
( ) 心 区 .即直 产 业 的实 力 ,为获取 更 大 的投入 一 产 出 效益 开始 袭 夺 中心城 市 的 1核
辖 市上 海 .它创造 了长 三 角 2 1 的 G P 7 % D ,以年 末从业 人 员计算 专 业 化生 产 功 能 , 为保持 竞争 优 势上 海城 市 功 能开 始 升 级 .通 过 四城市 指数达 2 .首 位 度较高 : 2 发展 水平较 高 的地 区 .包 括 1 3 () 1 7个基 本单 元 ,其 中行政 中心有 1 1个 .占三 分 之二 苏州 和 无 锡 的县 级市 受上 海 辐 射 经济 发 展 水 平较 高 ,跻 身 为 第 二类 地 区 :
产 业 经 ; 斋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产业
一孟 静
最适规 模分 析 中期 成果 。项 目编号 :0 S D 9 0 4 8 J 70 0 6 [ 摘
关于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
有关的各种机构 、 组织等行为主体 。 通
过 纵 横 交 错 的 网 络 关 系 紧 密联 系 在 一
程 中的重要性 。黄静晗 (0 5在《 2 0 ) 福建 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 , 中
分 析 了福 建省 环 保产 业 的现 状 和前
保产业产值高达 6 5亿元 , 20 4 与 0 0年
业 子 行 业— — 废 物 开 发 与 利 用 集 群 的 现 状 , 过 分 析发 现 : 群 所 具 有 的促 经 集
、
引 言
进区域 内企业合作与竞争 、提升企业
创 新 等 特 征 都 得 到 体 现 .但 同时 也 发 现 相 关 的 环 保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的滞 后 性 .特 别 是 环 境 立 法 在 集 群 形 成 过
根 据 数 据 显 示 .0 4年 全 国环 保 20 产 业 发 展 比 较好 的地 区 主 要集 中 于 沿 海 、 江 地 区 , 个 长 三 角 地 区 的 环 保 沿 整 产 业 收 入 总 额 占全 国 环保 产业 收 入 总 额 的 3 . , 在 20 9% 而 9 0 0年 仅 为 3 .%。 0 6 从 浙 江 省 的 发 展 情 况 看 .9 3年 当 时 19 浙 江 从 事 环 保 产 业 的 单 位 96家 . 2 产
相 比年 平 均 增 幅 已 超 过 3% 。江 苏 环 0 保 产 业 的 发 展 也 同 样 迅 速 .该 省 “ 十
起的空间集聚体 ,代表着介 于市场和 等级制之间的一种 新的空问经济组织
形 式 。产 业 集 群 在 发 达 国 家 的 工 业 化
景 ,提 出了集群式发展 的基本思路 和
题。
资本 、 市场和生产六大要素 的互动 、 集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 整和产业 升级 的迫 切要求 , 依靠低
成本的 自发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受到严峻挑 战。
( ) 二 区域 内资 源与要 素不足 严 重制 约产 业 集群 进
一
产业集群的雏形 出现 后 , 地方 政府往 往都会 积极扶
持, 对本地产业集 群 的发 展作 出了重要 贡献 。地 方政府 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 : 一是提供土 地、 税收等
孙 贻 君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 南京 2 0 4 ) 10 6
[ 摘 要 ]在 分析 长三 角地 区产业集群发展现 状的基础上 , 着重讨论 了该地 区产 业集群 形成的驱动 因素
是市场和政府 , 同时该 区域存在产业过度竞争 、 区域 内部 资源与要素不足 、 集群 企业 自身创新 能 力不强、 忽视
出, 产业集群 现已成为 长三 角地 区 区域 发展 和产业 布局 的重要模式 和发展趋 势。
一
、
长江 三角洲地 区产业集 群形成 的驱动 因素
由于长江 三角 洲地 区的城市经 济 发展水 平接 近 , 内 部 的资源 禀赋相似 , 运输 成本 和地 区的消 费结 构相 似等 原因, 长三角地 区发 展起 来的产业 集 群相似 度较 高。但 由于集群 内企业普 遍集 中在价值链 的低端 环节 , 业缺 企 乏核 心竞 争力 , 普遍采取低成本 、 大规模 生产 的粗 放式发 展方式 , 产品同质化 现象严 重 , 导致 产品 生产供 过于 求 , 集群 企业 间恶性竞争 , 阻碍 了集群 自我发 展和 竞争 力的 提升。同时 , 近年来 长三角地 区劳 动力 等初级 生产 要素 成本价 格快速上涨 , 增加 了企业生产成本 , 降低 了企业利 润空间 , 给企业生存 和发展带来 巨大挑 战。 目前 , 这些地
长三角经济研究报告
长三角经济研究报告
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地区相互紧密相连并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特点。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开放的经济区域之一,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约20%左右。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受益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
江苏省和浙江省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紧密,形成了一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该地区的城市之间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上海负责高端产业和金融业,江苏和浙江负责制造业和出口业务。
长三角地区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在工业、金融、贸易和物流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各地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长三角地区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加,空气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但也需要
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奋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关于“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调研报告(市政协)
奋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关于“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尊敬的领导: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产业方面,不少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果。
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我们深入调研,就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中的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各地着力打造的新型产业和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
然而,在发展速度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还十分明显。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各类产业和企业较为集中。
而当我们向其他地区看去,这个现象也很普遍。
许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许多企业也难以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之环保政策的压力、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种巨大的差异,促使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长三角地区的优势长三角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成熟的生产能力、完善的物流体系、高效的市场体系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同时,该地区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长三角紧邻港口,并且在物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基于这些优势,各个地区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力非常强大。
而长三角地区本身也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如何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1、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所有地方和产业部门都应增加投资,并以高质量和高效率相关产业作为投资的重点。
2、健全产业政策体系。
大力实施政策创新,出台鼓励发展具有区域自身特色的战略产业政策,并适时调整和完善,让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加精准、高效。
3、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除企业的发展外,相应的市场服务,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应同时跟进,构建智慧型、绿色型、现代化的全要素支撑服务平台。
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新态势及成因
近 , 源禀赋 的相似 , 济联 系 的紧密性等等 有关 , 资 经 参 见 陈 建 军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产 业 同构 与 产 业 定 位 [. J 】
中 国 工 业经 济 , 0 4 ( ) 1 — 6 2 0 ,2 : 9 2 。
摘
要: 近年来 , 长江三角洲产 业总体上呈现 出集聚态势 , 其特 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 区专业化产业的逐
步发 生集聚 态势 , 而与之 配套 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 化的态势。生产要 素的地 区差异不是长江三
角 洲 区域 产 业 集 聚 的 原 因 , 区域 新 技 术 投 入 、 产 品 的 开 发 、 品 的 出 口、 有 的 产 业 优 势 、 业 外 部联 系等 而 新 产 原 产 等 因素 以及 规模 经 济 因素 是 长江 三 角洲 产 业 集 聚 的 真 实 原 因 。 续 引导 区域 技 术 投入 和 新产 品开 发 的 区域 分 继 工 , 进 区域 以优 势产 品和 产 业 为 核 心 的 产 业 集 群 的发 展 , 促 才是 提 高长 江 三 角 洲产 业竞 争 力的 合 理之 路 。
速 , 业结 构 变化 较快 , 同研 究 使用 资 料 的时 间 有较 高 的相 对集 中度 ,但 实 际上并 无 明显 的集 群 产 不 差异较大 , 也产 生研究 结论差 异 的原 因。
20 ; 04 王志华等 , 0 ) 2 产业 结构 的“ 区 专业 化 2 5 。( ) 0 地 指数 ” 。范剑 勇 (0 4 使 用 了地 区相 对 专业 化 指 20 )
数 、地 区间 专业 化指 数 来分 析 了长三 角地 区 的产 业 结 构状 况 , 研究 表 明 。 尽管 长 三 角地 区存 在着 产 业 同构现 象 , 近 年 内 , 但 上海 正 在 向外 转 移部 分 不 具 备竞 争优 势 的产 业 ,浙 江 正 在成 为上 海 制 造业 转 移 的主 要接 收者 , 由此导 致 制造 业 结构 的差 异 度逐步 提高 。 产业 的同构化 趋势 正 在减 弱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及城市群的概述•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其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
平原上总共有湖泊200多个。
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城市众多。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其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等。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领先区域•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
产 业集群 主要指 , 中于一定 区域 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 集 分工合作 关系的不 同规模 等级 的企业和与其 发展有 关的各种 机构 、 组织等行 为主体 , 通过纵横 交错的 网络 关系紧 密联系在
的进 度 和 效 果 。文 章 在 分 析 了 长 江三 角 洲 环保 产 业 的 现 状 、 特
点 的基 础 上 , 出 了以 产 业 集 群 来发 展 长 江三 角 洲 环保 产 业 的 提 新 思 路 及 发展 环 保 产 业 集 群 的政 策 建议 。
【 关键词1 产业集群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集群
路 和加快培育 发展的若干对 策建议 ,包括加大政 府的扶持 力 度, 建立环保产业园区等。王伟林 (0 5在 《 20 ) 发展环保产业集群 增 强龙岩经济 竞争 力》 , 中 分析龙岩发 展环保产业 集群具 备了 相 应的条件和 资源 , 并提出以大 型骨干企业 为龙头 , 展壮 大 发 产业集群 , 形成优势支柱产业 。国内外环保产 业集群发 展的实 践 表明 , 入揭示环保 产业集群发 展的规律 , 深 已经 成为产 业集
动、 集成 , 是提高环保产业 群体 的集聚和产品规模化 、 高集化程
度 的专业化协作网络 。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对环保产 业集群进行研究 。 如芬兰奥卢大学的 K rP ie , v o gaz a o l E a nrc l ka P (0 6 等在 《 20) 奥卢环保产 业集群 中的商业潜力》 中分析 了奥卢地 区环保产业子行业一废物 开发 与利用集群的现状 , 经过分析发
要 因素。 2 技 术水平不断提 高 , 离国际水平仍有很 大差距 、 但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正日渐成为各地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其产业集群现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一、引言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构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产业集群也较显著。
我国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
而在所有经济区域中,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渤海湾经济圈等经济基础和体制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强。
目前来看,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布局来讲,还是从科研力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来讲,长三角地区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强大的竞争力。
而且,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呈现出形成较早、发展较快的良好态势,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结构、国内外竞争力、集群内部的协作效应,还是在集群的学习和创造效应等方面都显示了一个高速成长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性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在上海,松江、青浦、张江、漕河泾的微电子,嘉定的汽车制造,金山的石油化工等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在浙江,较典型的有温州鞋革与服装、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标志性产业集群;在江苏,苏锡常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无锡、南通的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这些产业集群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影响。
因此,选择长三角地区研究备受关注的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现象分析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现象分析摘要: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集聚了很多纺织服装产业,但其是否存在集群及集群的程度在目前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存在地区范围的分工,但也存在相似度较高的现象。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为以后研究该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集群;区位商;纺织服装1长三角地理和经济地位分析长三角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江苏省的苏州、无锡,浙江的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8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经济上,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0亿元大关,达到2877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977亿元。
从总量比重分析,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由上年的20.4%上升到21.1%,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分析,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5.6%,其中最高增速为17.6%,最低的亦为13.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和4.1个百分点。
长三角已经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地区。
2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表现纺织产业集群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基础作用条件下,形成新型产业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目前,产业集群经济已成为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成因浅析
业经济学的角度看 , 指在某个特定产业 中相互关联、 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 中的若 干企业和机构 的集 合。其最显著的特点为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 的关联性 , 外部形态则表现为由一 大群特定领域 的企业
与 企业 问 、 政府 机构 与企 业 问 、 科研 院校 与企业 问 、 区机 构 与企 业 问 的各 种 组 织所 形 成 的 具有 一 定 社 规模 的产 业群 落 , 常人们 所 说 的“ 通 园区 ” “ 、 一条 街 ” 是 产 业集 群 的一 种表 现 形式 。 广 义 地 理 解 。 就 … 产 业集 群为产 业 间或产业 内各企 业 空间 上有机 集 聚 、 作 发展 的 自发 组 织形 式 。产 业 集 群 内 部综 合 协 了市场 和政 府 的功 能 , 合 了技 术创 新 和组织设 计 的 因素 , 综 在整 合 力 、 争力 、 响力 和 吸引 力 上又 具 竞 影
维普资讯
20 年8 第2卷第l 08 月 期 5
o n l ie t f c n ea d T c n o yo u h u S c S in e u o s y o i c n eh o S e o l a J r a fUnvri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lg fS z ( o i ce c ) 社会科学版)
江市这几年已有盛泽 、 震泽 、 横扇 、 桃源四个镇被全 国和江苏省命名为产业特色名镇 , 这些特色名镇经 济总量大 , 体现了产业发展的不同特色。盛泽经济的支柱——丝绸纺织业 占全镇工业总量 的 9 % 以 0 上, 产业集群特色十分明显 , 全镇有丝绸纺织工厂 10 70余家 , 拥有无梭织机 8 万台 , 国内无梭化率 是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达地区之一,也是船舶制造业集聚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更大的关注。
长三角地区在船舶建造、维修、航运、研发等领域都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但是目前还面临着产业升级、技术提升以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研究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探索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发展的道路,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探究其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其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三、研究内容1. 长三角船舶产业概述介绍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分析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缘、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3.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分析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布局、协同效应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
4.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挑战与发展建议分析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壁垒、国际市场竞争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五、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其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形成的相关原因分析。
2.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
3.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4.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
而如何实现城市群内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了现阶段长江三角洲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背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湖州、无锡等众多城市,覆盖面积大约2.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到1.2亿左右。
该区域在全国属于南京流经看雨点,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机遇和挑战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却又因为各自的历史、文化、产业等因素存在竞争。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群内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了一个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城市群的经济结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为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策略1. 加强共性矛盾的协调城市群内各城市存在的共性矛盾,是制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协同性需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各级政府部门应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城市群内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交通、环保等。
2. 挖掘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结构协同是实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三角作为全球重要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之一,应该加强优势产业的整合,挖掘高科技、智能制造、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市场影响力。
3. 加强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交通发达、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是制约城市群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瓶颈之一。
加强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区域内交通枢纽的集成度和联动性,对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4. 推进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城市应该提高人才吸引能力,减少“人口流失现象”发生。
同时应该提高人才流动的便捷性,极大地提高城市聚集效应。
另外,长三角天时地利,拥有众多优质大学,民间企业也充满活力,通过更好地发挥“三角洲经济人才+科技创新”的优势,迎接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长三角农业行业研究报告
长三角农业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农业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贡献了相当大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本报告旨在研究长三角地区农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提供决策者和投资者的参考。
报告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结构。
长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
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粮食种植、畜牧业和渔业为主。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是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猪肉、鸡蛋和牛奶是主要的畜牧业产品。
然后,报告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转型和农业科技创新等因素推动了农业行业的发展。
然而,农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市场竞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长三角地区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式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最后,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长三角地区农业行业的发展。
建议包括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以及改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
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了解长三角地区农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协同与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协同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进行。
一系列城市群开始崛起,其中以长三角城市群最为著名。
长三角城市群是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为核心的城市群,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群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它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内各个城市之间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始于1980年代,是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创建的。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上海等城市迅速崛起,成为经济中心;此后,随着杭州、南京、苏州等周边城市的迅速崛起,长三角城市群启航。
多年的发展后,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其中上海更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作为一个区域,拥有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同时,这个地区的政策也使得其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具备天然的协同性。
二、产业协同的重要性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是必需的。
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
上海是金融、物流和生命科学产业中心,杭州则是电子商务产业中心,苏州则是汽车、纺织和机械制造产业中心,南京则是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中心。
因此,城市之间的产业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推进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产业协同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促进资源共享。
长三角城市群内的城市,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产业和市场,但是,它们之间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例如,上海拥有成功的金融市场,而苏州则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杭州拥有发达的物流市场,南京则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因此,通过产业协同,城市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在不同城市之间,各自拥有的产业和企业,往往形成了相关的技术创新链。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区域。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现状分析1. 优势明显,但存在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核心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等发展基础。
该地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表现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结构单一、环保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发展动力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增速逐渐放缓。
其中,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技术竞争环境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受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竞争已经变得日益激烈。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这既是由于传统产业的过度扩张所引起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也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在当前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同时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战略安排。
因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 汽车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三个省份。
在这个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群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地理优势。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港口。
这为汽车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
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使得汽车产业在这里具备更好的物流配套条件。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
这个地区聚集了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科研院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的存在促进了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产值和税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钢铁、橡胶、化工等。
同时,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兴起,如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维修等,为地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生产,为环境友好型汽车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对于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社会责任感。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在地理优势、技术创新、经济推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三角地区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区域组成,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对于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长三角地区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长三角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由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部分组成。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
服务业方面,长三角地区有着发达的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
农业虽然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但是仍然是支撑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产业。
然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制造业的比重过大。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但是过度依赖制造业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是一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挑战,如果长三角地区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将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另外,服务业发展不够协调。
虽然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较为发达,但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待提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区域配套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加强跨地区合作,推动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划。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控产业结构的布局,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引言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涉及到上游的冶金、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石化、塑料、玻璃、化学、纺织等工业领域,其产业链还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
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在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形成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力,造就主导产业强劲的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应,加快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理论(一)、国外相关理论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世纪末)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
而后,韦伯(1909)的工业区位理论,科斯(1934)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克鲁格曼(1991)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波特(20世纪中后期)的新竞争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
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1909)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
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导致的。
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 ]韦伯的区位集聚论(1929)是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
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
[2]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作者:孙贻君
来源:《对外经贸》2011年第06期
[摘要]在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该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市场和政府,同时该区域存在产业过度竞争、区域内部资源与要素不足、集群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集群企业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应采取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工程、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制定科学规划,促进集群协调发展等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054-02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例如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成百上千个专业村、专业镇,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就有500多个,大约占了浙江工业产值的一半。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现象也十分明显,例如苏州新区、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都形成了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市的工业总产值中,约60%左右是由该地区产业集群贡献的。
当然,长三角地区的大多数产业集群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具有某些集群特征的产业集聚现象,是“准集群”。
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
(一)市场是主要驱动力量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企业自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如该地区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及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加以引导。
而且,从发展历史看长三角地区集群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市场,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市场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大好时机,实现了空间集聚和产业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并在其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地方政府发挥助推作用
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地方政府往往都会积极扶持,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从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鼓励企业“进区入园”,促进产业集聚和园区化进程。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尽管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该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瓶颈。
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过度竞争对区域集群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内部的资源禀赋相似,运输成本和地区的消费结构相似等原因,长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相似度较高。
但由于集群内企业普遍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普遍采取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生产供过于求,集群企业间恶性竞争,阻碍了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成本价格快速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依靠低成本的自发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区域内资源与要素不足严重制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供给紧张,成本上升。
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工业用地已近枯竭,土地价格暴涨;水、电、煤等基础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制约了现有传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高级要素匮乏,主要是熟练工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集群内部研发机构、信息传播机构缺乏,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水平低,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科研条件。
目前,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集群中,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三)集群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
产业集群的主体由众多企业构成,集群整体的发展,必须通过提升集群内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构成集群的每个组成部分,增强集群的系统优势。
长三角地区的很多集群从事传统产业,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基础上。
这导致很多集群企业规模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
同时,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却忽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长三角虽然目前有许多产品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0%~50%,钟表等甚至占到了世界市场份额的80%,但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长三角的自主品牌产品并不多见。
事实上,长三角产业集群生产的许多产品大都是采取贴牌生产,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只获得少量加工费。
(四)集群企业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政府规划引导型产业集群中。
主要表现在:1.企业间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
许多当地政府部门在将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作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政绩的重要任务来抓时,往往缺乏对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
2.产业布局不合理。
表现为重复建设、定位模糊、产业集群缺乏区域特色。
在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中,部分地区不善于根据国家政策引导和培育本地特色产业,跟风现象严重,造成同档次、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同程度存在,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造成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长三角产业同构率高达70%。
三、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工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内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应依赖于创新,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特定的技术问题,集群企业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意味着该产业的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群及其内部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
此外,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委托加工(OEM)向自主设计加工(ODM)和自主品牌生产(OBM)转变。
(二)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优质、充足的生产要素,完善的要素市场对于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应不断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
政府应积极引导、合理开发并规划土地的使用,使土地向高新技术产业、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流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完善金融体系,促使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信任,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外商对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
(三)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对称。
同时,发展产业集群还应重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在产业集群内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如商会、同业公会等,发挥其在拟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行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调节,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协助处理多边事务,发挥对外合作交流和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
(四)制定科学规划,促进集群协调发展
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合理规划产业集群,正确制定、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构建一个区域性的产业集群规划组织体系,对产业集群进行综合管理。
同时,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问题。
为了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支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提升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还应促进区域内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集群经济。
[参考文献]
[1]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2):19-26.
[2]董树荣.浙江产业集群“盛极而衰”[EB/OL].http://www.zjsr.com.
[3]顾强等.产业集群与品牌互动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2):119-124.
[6]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3(6):4-11.
[7]张曼茵.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J].经济纵横,2005(7):13-14.
(责任编辑: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