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
(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
(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提请大家注意: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要认真对照教材来复习;本笔记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认真看即可,不必死记硬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考试范围要等考前一到两周全校统一公布,我会及时与大家联系,大家不必焦急。
杨老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二、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
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笔记
现代教育论笔记(黄济、王策三)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就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
从多维角度分析,从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区别分析,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手工工具”;现代教育:生产性、普及性、多样性“现代机器大工业”。
从现代化程度分析:三个层面:数量、规模、条件的先进程度;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从现代教育与商品经济关系角度分析,商品经济导致现代教育的新特征:科学性、发展性、民主性、国际性。
培养目标的现代化——现代教育两个带根本性的特征: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
教育的民主性向纵深发展——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受教与参与;教育法制化,以法治教;质量发展,机会与成果平等;内部教育民主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社会力量;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化);教育技术的发展。
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大教育观的诞生是开放性的重要表现,具体表现:现代教育制度和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突破封闭性;结构适应观念是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的重要表现,只有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结构,如数量和质量效益统一问题。
教育功能的现代化,扩展和增强——教育功能的范围和力量,是与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是否合理、丰富和强有力等相联系的;教育的功能是发展、变化形成的;教育功能是统一发挥的,即社会功能和培养人的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统一。
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主体地位日益增强,不再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先行者,即教育先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先行原因:首先,社会结构变化迅速,教育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联系越来越密切。
其次,教育自身,由于外部的积极影响,也由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科学的进步,功能增强,不仅有了更强的适应力,而且有了创造力,特别是预见力。
(完整版)《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编上课教师的上课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8)2、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有专门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9)3、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15)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出现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5)2、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学校教育开始出现)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萌芽(22)补充(8)2、西方教育学思想(23)补充(9)3、近现代教育思想发展和教育学的形成(26—31)教育学的建立(补10—11)补充4、当代教育学发展(12)5、教育学研究方法(13)第二章:人、教育、社会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1、矛盾性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
(p34)2、矛盾表现:[1]社会发展方向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p35) [2]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社会发展水平)[3]社会的各级各类结构制约人才的各级各类结构[4]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与人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存在着不一致的矛盾[5]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影响和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1、一致性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
人的社会实践是二者互动的中介。
(p36)2、一致性表现:(p36)[1]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的)[2]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也在改变环境,社会历史是人发展的结果,随人的发展而发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笔记汇编
现代教育论笔记(黄济、王策三)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就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
从多维角度分析,从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区别分析,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手工工具”;现代教育:生产性、普及性、多样性“现代机器大工业”。
从现代化程度分析:三个层面:数量、规模、条件的先进程度;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从现代教育与商品经济关系角度分析,商品经济导致现代教育的新特征:科学性、发展性、民主性、国际性。
培养目标的现代化——现代教育两个带根本性的特征: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
教育的民主性向纵深发展——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受教与参与;教育法制化,以法治教;质量发展,机会与成果平等;内部教育民主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社会力量;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化);教育技术的发展。
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大教育观的诞生是开放性的重要表现,具体表现:现代教育制度和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突破封闭性;结构适应观念是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的重要表现,只有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结构,如数量和质量效益统一问题。
教育功能的现代化,扩展和增强——教育功能的范围和力量,是与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是否合理、丰富和强有力等相联系的;教育的功能是发展、变化形成的;教育功能是统一发挥的,即社会功能和培养人的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统一。
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主体地位日益增强,不再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先行者,即教育先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先行原因:首先,社会结构变化迅速,教育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联系越来越密切。
其次,教育自身,由于外部的积极影响,也由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科学的进步,功能增强,不仅有了更强的适应力,而且有了创造力,特别是预见力。
现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学读书笔记【篇一:现代教育学读后感】《现代教育学》读后感——兼谈对教育的理解客观地说,这本《现代教育学》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了《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
但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
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枯燥无味,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似乎是只要理论上过关了,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真的是这样吗?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总在忙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教育的精华,教育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
可不知他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满意度却越来越低?这难道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难道与政治体制发展滞后和教育发展超前没有关系吗?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兽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动物性,增强社会性。
“人之初,性本兽。
”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适应,一句话说是生物的本能。
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减少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
因此,“育人”被当作教育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
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
我们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不惜为学生作假;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学习;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成功的潜规则,而不管成功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重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
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升学,成了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
现代教育理论继续教育笔记
现代教育理论继续教育笔记现代教育理论继续教育笔记长(一)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态度;自我意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等。
自我意识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个体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本质和核心是让青少年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它主要包括对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完善等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工作。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比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比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它涉及到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的人格倾向。
1、自尊心的培养。
自尊心的基础是个体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悦纳,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培养: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一、概念解释题(20%)1.课程:课程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代教育学一般认为,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指导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
但各家各派众说纷纭,但学习者在阅读与应用课程概念时,要确立并保持自己相对稳定的“课程”定义。
2.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我国原有的教育话语体系中,系指进一步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所赖以发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今天,它一般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指为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指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 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发展新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
它超越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限制,从整个社会建立促进人的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构建和终身学习的权力的保障。
4. 教学: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发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5. 教育目的:植根于社会的需求和可能,对教育对象提出的应有教养的预期。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受)教育主体往往怀有自己的教育母的。
6.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系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7.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与分科课程相对。
8. 终身教育: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基本发展趋势之一。
系指人的一生发展过程需要进行的教育和所享有的教育权力。
人的自我教育的愿望、能力、权力和可能成为教育理论思考的核心和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学习化社会”是它的最新发展形态。
9. 德育:道德教育。
一般包括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也被称为“思想品德教育”。
10. 教学设计:是指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中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以及“何以能如此教”设计的一种操作预案。
现代教育学笔记整理
现代教育学笔记整理题型:判断、单选、N词解释、简答、材料分析、论述教育学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和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一)前教育学阶段1.前教育学阶段基本特征: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是指教育独有的话语体系,由教育学术语按照一N词解释)。
中国:《学记》《大学》《论语》《孟子》;西方:《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体良)。
《学记》的主要内容:1.论述了教育的重要;2.提出了以下教育原则:教学相长;豫时逊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广交朋友。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及时巩固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学思结合原则;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法国)卢梭:《爱弥儿—(强调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符合学生的本性,提出了“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格斯纳开创了一个“教育学研讨班”。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其创立的教育学被称之为传统教育学)。
首先,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明确表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必须形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
《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
《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感言:阅读本书籍出于一个好奇,无意中在新年打扫房间的时候这一本书籍掉了下来,让我想起了学校的读书任务,于是把重温这一本书作为了一个方向。
也当做是对过往自己所学习过的一些理论知识的回顾与重温。
其实自己也意识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缺乏,这主要是这些理论的了解还不过深刻,当我们在不断的翻阅过程中,对于这样接触过的内容将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在不断提出教师需要不断地朝着研究型教师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理论储备。
其实这一本书中仍有着许多对于我们现在的实际也有一些影响的理论,我们都不妨回头看看。
《现代教学论》全书共分为三编十章:1、首先论述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与逻辑结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然后介绍了教学论的形成于发展,最后讨论了教学论的研究的理论视野、研究范式和具体方法。
2、阐述了教学的原理与方法,包括了: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3、介绍了几个国家的教学论思想流派,回顾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
最后对我国的教学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前瞻性的描述。
在接下里的一些摘录和阅读中我重点的对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回顾。
教学与教学论:教学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共同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种概念,教学时一个属概念。
教育是指学校中全部的育人活动,教学知识指全部育人活动中的一个部分。
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教学活动,另一类是非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指由教师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是由教学大纲、教科书所规定的。
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教学。
非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外,可以有教师参与,也可以没有教师参与的、没有教学大纲的规定,也没有固定的教材的学生的各项活动。
古代教学思想:主要有孔子的《论语》帕拉图的《理想国》。
其中思孟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谈论教育的著作。
(完整word版)现代教育论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第一节现代社会的界说及表征一、社会划分的依据及标志(一)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社会划分的根本依据及标志。
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类型。
其一是以极其低下生产力水平为标志的原始社会。
其二是以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其三是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现代教育是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为基础的,是建立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基础上的教育。
(二)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也是划分社会的重要根据与标志。
从教育社会化程度、现代化程度上划分,则将原始时代教育称之为原古教育,将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归属为古代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将资本主社会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归属为现代教育。
(三)以人的发展水平与特征对社会划分。
可以将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现代社会、未来理想社会。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一)现代社会发展目标概述。
一般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既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也包括社会发展目标,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
(二)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略)。
(三)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就是教育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服务,而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
三、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基本特征(一)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现代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社会;2.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现代化社会;3.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社会;4.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5.现代社会是不断变革的社会。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多维角度分析:1.从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区别分析。
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权上,只有奴隶主,封建主阶级才享有受教育权;古代教育是远离社会生产活动的,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教育;古代教育有了独立的教育形式。
总之,古代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以“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小生产之上的。
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具有普及性,普及教育是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以及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形式多样化,普通、成人、继续、终生教育;教育内容科学化、更新化以及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和高效能,总之。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
教学模式: 1学生的认识能力为目的,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训 练教学模式、累积学习模式、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模式等。
目录分析
1
第1章教学的基 本概念
2
第2章教学论概 述
3
第3章教学论的 历史发展
4
第4章人的发展 概述
5
第5章教学与发 展的学说
1
第6章学生的个 性与教育
第31章参考资料 第32章后记
作者介绍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目标
教师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
课程
第章
艺术
现代
学生
评价 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
学生
策略
理论
评价
教育
发展
内容摘要
本书论述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与教育,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 学目标与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内容。
第17章教学模式类 型
第19章教学目标
第20章当代教 1
学目标分类理 论
2
第21章教学目 标的设计
3
第22章教育评 价
4
第23章学生的 学业评价
5
第24章教师评 价
第25章课程论概述 第26章课程设置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看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文章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另外,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体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二)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章节笔记归纳与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现代教育论
二、教育活动的定义 教育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产生 的,反映种族繁衍,社会延续需要的一种有意识、 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劳动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遗传
三、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 在头脑 中预先观念的存在着的教育 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 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 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 的规格
第五章 现代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学科教学(语文) 招力雪
• 一、教育的定义
• 广义:泛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
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 育者传授知识、技巧、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 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 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教育 的竞争,最终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 师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2、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角色形象。角色形象 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 形象,它主要由职业道德和个性修养两个层面 构成,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3、教师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 构是教师从事教育的基本素质。未来教师在知 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的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论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素 质结构的要 求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5-26 2、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来源: 教育部网站
教育:是人类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种对
象性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 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使种族生命 繁衍,社会生活延续所必需的自觉活动。 主体:人类 特性: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自觉 错误观念: 1、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之外在人类之前就有的活动,只 是对动物界业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继承,改变和演 进。 错点:本能行为,做了歪曲的唯心主义的说明 2、产生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 错点:把培养人教育人的社会活动仅仅归结为个 体自发的合目的性的活动,贬低并否定了人类活动 的本质。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一、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教师教育必修专业课程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教育学著作,成为教育学初步独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本人将其称为一本“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著作。
二、人、社会与教育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整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三、教育的规律、原则与艺术教育规律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口头言语艺术、书面言语艺术和体态言语艺术三个方面。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五、教师与学生教师的素质要求1、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宽厚的学科与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上课能力:组织课堂纪律的技能、言语表达的技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技能等。
)2、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7)法律意识六、课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实践状态的人的学习生命存在的及其优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专指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实质就是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现代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从教六年,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的书籍,也在不断摸索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我读了柳海民的《现代教育原理》,感受颇深,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概说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从总体上相对教师来讲是受教育者,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学生群体的每个人各有长处,他们可以互教互学,而且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时,各自也经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其次:尽管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
他们互为主客体,又互为存在的条件。
关于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不仅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在这一基本格局下,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多样性统一。
关于教育学科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治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技术学等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教育制度关于学校的产生与发展:“自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以后,不同时代或多或少有一定制度规范教育活动。
在古代,教育事业不发达,教育系统尚未形成,加之,当时实行个别施教,“教”也“学”主要诉诸个人经验,还不可能对“教”也“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相比之下,近代以集体施教代替个别客观分析,从中发现教育活动的标准、规则与规范,更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化,学校数量增多,学校系统形成,遂使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标准化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需求。
”“在近代,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形成一定标准……”关于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近百年来我国现代学制发展的道路和前景是: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单轨学(通过高中综合化。
现代教学论(1)
现代教学论(1)强调以传授经验知识、技能技巧为主的教育改革运动和五十年代末至今的强调以发展智能为主的课程改革运动。
前者包括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苏联凯洛夫的传统教育学这两个代表人物和两个发展阶段;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苏联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等。
l、强调传授知识的教育改革运动(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美国杜威( 1859—1952)的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教育派——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流派。
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设立实验学校,探究儿童的学习方法,实验他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学校应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并把儿童比做太阳,提出学校的一切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旋转——儿童中心主义。
他还总结了一个班关于课程设置的情况,作为他教学主张的实例。
可见,杜威是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把活动和劳作当作整个学校教育的中心,把“用”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把教育看作是对生活的适应。
他还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
基本评价:杜威的理论和实践,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压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离相对比,自然是一种进步。
但他把事务主义的实践提到了第一位,反对班级授课制,反对传授系统知识和分科教学,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的普通知识的学习,在“做”中学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到的却都是些表面肤浅、支离破碎的东西。
而他所强调的实践,又主要是限于手工劳作,学生的劳动视野也就相当狭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推行的结果是使美国普通学校的教育水平大大落后于欧洲国家,一度造成美国教育的全国性失败。
(2)、觊洛夫的传统教育学思想1939年他接受了苏联政府的委托,写成了其教育学的第一个版本(原名《教育学参考资料》)。
时代需要,就决定了其教育学必然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请大家注意: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要认真对照教材来复习;本笔记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认真看即可,不必死记硬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考试范围要等考前一到两周全校统一公布,我会及时与大家联系,大家不必焦急。
杨老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二、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
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文化保存、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造。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的实现包括: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的需要。
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自身独特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一)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二)政治: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谁能享受教育、谁不能享受教育,决定着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序和方式。
统治阶级的这些要求既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教育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
(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
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1、大学和高等学校:源自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2、中学:源自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的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
如英国文法学校或公学、德法两国的文科中学以及之后在欧洲出现的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
3、小学:源自文艺复兴以前西欧的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4、初级中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如英国现代中学、法国市立中等学校、德国初级中学5、职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高级中学: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从20世纪中叶起,各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经历着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的时期。
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普及了高中教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普及高中7、短期大学和大学: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大发展,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育也走向了大众化。
美、日、德、法、俄、英等国适龄青年升入高校的已达同龄人的1/5~2/3。
有的升入短期大学的比例很高,例如美国短期大学和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数就大致相等8、研究生教育机构:随着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
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的速度的2~4倍增长9、幼儿教育机构:二战后,各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普及。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即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教育为主。
幼儿教育机构在不少国家已被列入学校教育系统,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0、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以欧洲为代表)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
3、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型学制为代表)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幼儿教育阶段:在当代,很多国家已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2)小学教育阶段:数十年来,发达国家的普及教育已达到了初中和高中,小学早已不是结业教育,而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
(3)初中教育阶段:由于义务教育早已延长到了初中阶段,而且很多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步延长,同时,初中阶段已成为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的科学基础教育对而后的职业教育和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4)高中教育阶段:有着进行大学预备教育的任务。
随着普及教育达到高中阶段,中小学学制的三种类型将会被单轨学制的一种类型所代替。
(5)职业教育: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朝末年开始。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22年,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壬戌学制,也叫“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3、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4、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但并没有顺利实施。
5、文革后,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我国迅速结束了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教育上的混乱局面,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系统。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学制已逐步向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1、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