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请大家注意:

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要认真对照教材来复习;

本笔记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认真看即可,不必死记硬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考试范围要等考前一到两周全校统一公布,我会及时与大家联系,大家不必焦急。杨老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二、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

关怀。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

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文化保存、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造。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

教育功能的实现包括: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的需要。

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

制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自身独特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二)政治: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谁能享受教育、谁不能享受教育,决定着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序和方式。统治阶级的这些要求既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教育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

(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1、大学和高等学校:源自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

2、中学:源自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的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如英国文法学校

或公学、德法两国的文科中学以及之后在欧洲出现的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

3、小学:源自文艺复兴以前西欧的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

4、初级中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如英国现代中学、法国市立中等学校、德国初级中学

5、职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高级中学: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从20世纪中叶起,各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经历着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的时期。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普及了高中教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普及高中

7、短期大学和大学: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大发展,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

育也走向了大众化。美、日、德、法、俄、英等国适龄青年升入高校的已达同龄人的1/5~2/3。有的升入短期大学的比例很高,例如美国短期大学和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数就大致相等

8、研究生教育机构:随着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

成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的速度的2~4倍增长

9、幼儿教育机构:二战后,各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普及。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即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教育为主。幼儿教育机构在不少国家已被列入学校教育系统,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0、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以欧洲为代表)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