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名民俗风情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石油化工城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现辖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电白县和茂南区、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约618万。沿海有220公里海岸线,主要河流有鉴江、罗江、黄华河,港口有博贺渔港、茂名港。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如今的茂名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民俗风情。

茂名春节风俗习惯

年例

过了春节,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说来源于“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这天晚上有观灯的风俗,“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观灯的情景,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也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日时间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从年初五便开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语“最早黄竹,最迟艾屋”,是说高山镇黄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馆镇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有现在这样热闹、隆重。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几斤肉,再杀一个鸡做菜,就算是丰盛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现在的年例,一般人家也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十几二十桌,吃的也不仅仅是鸡、鸭、鱼、肉,而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谁家客人多,客人级别高,门口停放的小车多,主人的面子就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亲戚朋友见见面,聚聚情谊,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年例一般有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贯穿始终的是大吃大喝和一连串的迷信活动。家家户户用鸡、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摆在一起供“菩萨”享用,名之曰“摆忠”。之后是放鞭炮,鞭炮声伴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场面壮观。第二天是菩萨出游巡门,人们这天摆的是生果素菜,一个道士,扬着一把生锈的“利剑”,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词,陪着菩萨共舞,场面滑稽热闹。此时有花灯观赏,有木偶演唱,有电影公映,有烟花燃放,甚至有勇士比武,醒狮献艺或粤剧上演。他们各占一方,各行其道,庞杂而相对有序,独立而相对统一。客人既可各择喜好,又无需四处奔走,转身变项,移步换景,浏览细赏相当方便。

“年例尾”那天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一年的年例也随之结束。

茂名婚姻习俗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鹤寒梅在 2007/04/28 09:15 第 1 次编辑]

茂名婚姻习俗

茂名旅游信息网

人生一大事习俗何其多

在我的家乡信宜农村,解放前的婚姻习俗,大体都经历相亲、订婚、结婚三个程序。

相亲。除一部分由父母包办外,一部分经媒人介绍,约定时间,男女到一个地方见面,俗叫相睇。男方要给女方一些相睇钱,并接待吃饭。

订婚。经媒人将双方意见告诉对方,男女双方同意后,男方筹备礼物订婚,叫“回成”、“酒担”、或叫“去定头”。一般男家要行帖,送去衣服、手镯、槟榔、糖果、饼等物品,女方回送一对新油罂,一对鸡,两条裤,或一丈二尺布。

结婚。结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帖,报送结婚日子单,定下某月某日迎鸾,俗叫“过礼”。帖中讲究礼仪,全讲套话。如“德禽”几翼(鸡)、“家雁”几掌(鹅)、“鲁酒”几埕(米酒)、“龙凤”团圆饼几对(父母饼),还有“桂子”饼、“龙头”饼等若干。男方除送礼物外,还封礼金、乳金(给新娘母亲钱)、冰人(媒人钱、女方封的称月老)。此外,还有“百福花红”(给新娘姐妹钱)、“祝神花红”(烧纸的钱)、“刀砧花红”(送厨师的钱)、“行脚花红”(指新娘的家具上车费),还有“贽仪”(新郎第一次到女家见女方的叔伯兄弟封的钱),女方的叔伯兄弟回礼给新郎叫“扇金”。

结婚那天,新娘尽情打扮。出门时,由子女多、生活好的人给新娘梳头。边梳边唱“梳头歌”,新娘唱“哭娘歌”。迎亲这天,男家要送礼物,一般送米、肉、酒、饼4担,最少也要送两担。礼物送双不送单。旧式礼节,迎亲用花轿,轿门要贴上对联,一般是男方贴上联,女方贴下联。有钱人家请“八音班”,或大小吹打一路奏乐。新娘到家后,男方鸣放鞭炮表示欢迎,由新郎或牵轿娘带入新房“拜灯”,然后“合灯”(把两支合成一支),再吃“和顺酒”,晚餐吃“圆房饭”。新娘接回后,次日早上拜堂,小两口先拜天下,后拜祖宗,再拜家公家婆和宗族长辈。拜时只两跪两拜,表示好事成双,受拜者要给红包。

婚后3天,新郎、新娘到女方家拜见岳父母,叫“会面”。

解放后,随着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自主自愿。这些习俗,

已经成为历史。

茂名过年时候的习俗主要有:

1.正穷节吃艾(米乞)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米乞) 。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米乞)。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米乞)也称“正穷,吃了“正穷 ”,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2.年廿六、七做(米乞)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 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米乞)”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 ,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米乞),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米乞)式样很多,有煮汤(米乞)、菜包(米乞)、寿桃(米乞)、水(米乞)、糖心糍、糖板(米乞)、槌挞(米乞)、灰水粽、艾(米乞)、糯米糍、发(米乞)等。各种(米乞)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米乞)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 以“摆年”(即将(米乞)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张贴春联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过年晚,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吃时,若家里有人外出未归时,则要给外出的人留下1个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托思念之情,团圆饭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团年饭的菜式多样,但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