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6. 名词解释8. 填空题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就职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布成立教育部是在( )年。

A.1902B.1911C.1912D.1913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2.蔡元培就任教育部长时对官制进行改组,其中不包括( )。

A.普通教育B.专门教育C.社会教育D.成人教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3.蔡元培将他有关教育方针改革的言论发表在( )。

A.《教育杂志》B.《民立报》C.《东力杂志》D.《教育改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4.民国教育方针包含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以( )为核心。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5.袁世凯下令全国恢复祭孔典礼是在( )年。

A.1911B.1912C.1913D.1914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6.壬子癸丑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 )。

A.三段四级B.三段三级C.三段五级D.四段三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7.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思想中军国民教育对应的是(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8.不属于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的措施是( )。

A.教授治理,民主管理B.抱定宗旨,改变校风C.改学分制为年级制D.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简答题9.简述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正确答案: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时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

有很大进步。

①它将受教育时间缩短了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②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遗留:③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④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⑤改进了教学方法。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初期教育改革期(1912-1919年)、北洋政府时期(1920-1927年)和国共内战时期(1928-1949年)。

初期教育改革期在辛亥革命后的新政府的努力下,中国开始进行教育改革。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条例》和《国民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方向。

此外,新政府还成立了“国民体育总会”,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此时,学校教育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主,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视度大大提高。

新政府还成立了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等,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1920年,北洋政府成立后,中国的教育再一次经历了改革。

北洋政府实施了“教育三三计划”,旨在推广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此外,国立教育实验所、国立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成立,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学科设置上,新政府注重发展理工科和社会科学,为培养科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这个时期,“教育制度也进重工业,设立各种职业学校,以后发展了多元化教育,如管理、商业、艺术等。

”国共内战时期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共内战爆发。

战争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对教育造成了影响。

1930年代,由于战争紊乱,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因为国民党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度和手段存在诸多争议,致使教育界存在着阵营分化、意识形态倾向、教材政治化等问题。

在此时期,职业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些农村中学、职业学校等得以建立。

同时,由于战争时期对国民教育的荒废,很多教育精英进入了新崛起的民间学校和教学组织领域,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学生运动也影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教育的走向建立了思想基础,激发了人们的教育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的下一步发展。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

填空题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5、氏族公社末期,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6、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9、孔子认为,要复礼,关键是要克己,即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

10、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1、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12、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

13、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思路的教育家是孔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教育

16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教育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 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 这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对保障政体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顺利过渡和 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二.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教育摆脱教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①教育是进步的,学术文化的发展总是一代胜 过一代,教育内容在不断更新,而教会是保守 的,一遇到《圣经》的训条,便绝对不许批评。 ②教育是共同的,而教会之间有宗派之争。各 国宪法教规定 “信仰自由”,若由教会掌握教育 权,就不能绝对自由。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四.封建教育的回潮

1、恢复尊孔、读经 2、复活封建主义的教育宗旨

“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 戒躁进”

3、实行双轨制的国民教育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

(一)工人教育
– – –
1920年,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邓中夏 1921年,沪西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刘少奇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刘少奇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三.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

(一)报定宗旨、改变校风 (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原则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四)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四、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经费独立 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 –
教育科学系 陈秀珍

在主体系之外的各类学校主要有师范类和实业教 育类。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

第二节民国初期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

临时政府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法令与法规,一度让中国教育的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

可是,中国的教育从来都无法远离政治。

民初不断变幻的政治形势,使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许多时候沦为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

政治的干扰、资金的匮乏,给民国初年的教育带来了重重阻碍。

可祸兮福所倚,政治的纷争,无形中让各方政治势力在社会控制方面有心无力,这又为教育的独立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各种新教育思潮的传播,形形色色的新教育实践活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一、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界的新气象1、民国元年的教育改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2年1月9日将清朝的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工作,蔡元培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第一任教育总长。

当时的教育部,下设三司一厅,即专门司、普通司、社会司和总务厅。

各司设司长,总务厅设厅长,负责各方面的工作。

地方上,教育行政并未统一,各省或为都督府的教育科,或为省公署的教育司总理全省教育事务,各县则仍沿用“劝学所”制,并于每县设视学一人至三人,视察全县教育。

1917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教育厅暂行条例》,各省才开始建立独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

为了尽快改革旧式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促使各级学校走向正规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修正。

其内容包括:从前各项学堂,均改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各府州县小学校,应于3月初4日(阴历壬子年正月16日)一律开学;小学废止读经;各种教科书需符合共和国国民宗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高等小学以上之体操课,应注重兵式;除高等师范一种外,允许私人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废止学校出身奖励制度;提倡社会教育等等。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

中国教育史(下)

中国教育史(下)

中国教育史必备知识点第七章宋元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宋朝的教育知识点一:北宋的三次兴学?答:一是“庆历兴学”。

(1)州县立学,应科举这必须达到一定的在学天数,方可参加科举。

(2)改革科举考试,罢贴经与墨义,重策论和经学。

(3)改革太学,推行“苏湖教法”制度。

二是“熙宁、元丰兴学”。

(1)改革太学,创建“三舍法”(2)整顿地方官学。

(3)改革教育内容,新编《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4)设置专门学校,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等专科学校。

(5)改革科举考试。

三是“崇宁兴学”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

(2)行三舍法,规定县学生通过考选升入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一次升入太学。

(3)改革扩充太学,新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舍。

(4)恢复和创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知识点二:三舍法的名词解释?答: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部分,即三个不同程度的等级。

外舍生成绩优良者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良者可升入上舍;上舍生学生卓异者主判直讲荐之中书,得免乡试和省试。

并按规定直接补官。

知识点三:苏湖教法?答:其主要内容为分斋教学,在学校内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

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学习儒家经义。

治事斋又称治道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辅修。

两斋的培养目标不同,经义斋以培养具有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高级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以培养各个职能机构和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而是以眀体达用,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为目标。

知识点四:北宋六大著名书院?答:湖南的石鼓书院和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和应天府书院、江苏的茅山书院。

知识点五:北宋书院教育的特点?答:1、书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有当时著名的学者主持,往往成为某一学派的教学和研究基地。

2、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来院讲学,交流学术。

3、书院学生可以自由听讲,不受院别限制,书院都会热情接待其他书院到访的师生。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一、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1.教育部的成立及对教育的维持与改革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教育部成立后,于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保障政体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顺利过渡和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2年3月初,临时政府教育部又通令各省:在高等以上学校规定尚未颁布时,各地高等以上学校“应暂照旧章办理”,惟《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皇朝掌故》、《国朝事实》,及其他有碍民国共和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宜一律废止。

前清御批等书,也一律禁止。

北京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继续留任教育总长,教育部依参议院议决之官制进行改组,设立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司。

2.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19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于9月2日由教育部公布施行,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它基本反映的是蔡元培的思想。

民国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国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

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教育引导体育和智育,寄希望于教育能在捍卫国家主权、抑制武人政治、振兴民族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

3.封建教育的回潮袁世凯为了利用封建文化来配合他的独裁统治,和社会上的封建复古势力相呼应,很快掀起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浪潮,采取的措施有:(1)恢复尊孔祀孔,利用孔子的封建文化教育偶像效应。

(2)改定民国元年临时教育会议确定的教育方针,确定“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七项教育宗旨,最终完全推翻民国元年的教育方针。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一、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1.教育部的成立及对教育的维持与改革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教育部成立后,于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保障政体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顺利过渡和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2年3月初,临时政府教育部又通令各省:在高等以上学校规定尚未颁布时,各地高等以上学校“应暂照旧章办理”,惟《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皇朝掌故》、《国朝事实》,及其他有碍民国共和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宜一律废止。

前清御批等书,也一律禁止。

北京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继续留任教育总长,教育部依参议院议决之官制进行改组,设立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司。

2.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19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于9月2日由教育部公布施行,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它基本反映的是蔡元培的思想。

民国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国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

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教育引导体育和智育,寄希望于教育能在捍卫国家主权、抑制武人政治、振兴民族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

3.封建教育的回潮袁世凯为了利用封建文化来配合他的独裁统治,和社会上的封建复古势力相呼应,很快掀起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浪潮,采取的措施有:(1)恢复尊孔祀孔,利用孔子的封建文化教育偶像效应。

(2)改定民国元年临时教育会议确定的教育方针,确定“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七项教育宗旨,最终完全推翻民国元年的教育方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1.评述《壬子癸丑学制》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答:1912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为阴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

“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规程,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这套学制的内容、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1)学制的基本内容学制规定整个教育期限为17〜18年,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包括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两级);中等教育4年(一级);高等教育(也只一级,但分预科3年、本科3~4年)。

此外,下设蒙养院,上有大学院。

横的方面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两级。

实业教育有甲种实业学校和乙种实业学校两种,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等类。

(2)学制的性质“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

它也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到1922年新的学制出台前,虽有局部调整,但其整体结构框架基本保持不变。

(3)学制的特点壬子癸丑学制仍保持以小学一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其明显特点是:○1缩短了学制年限。

主要表现在初、中等教育段,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中学校各比癸卯学制减少了1年,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发展,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

○2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

○3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的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

○4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另外,壬子癸丑学制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这都是较大的改革。

2.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对清末教育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并分析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答: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二、简答题1、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422、孔子的教师观?45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47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

3、《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二、名词解释题1、稷下学宫:552、三纲领八条目:91三、论述题1、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972、论述墨翟的科学教育思想。

62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其中能够精通儒家经书中的一种,称作,知识分子中最高级的一层,称作。

2、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

二、名词解释题1、三大文教政策:2、太学:1093、鸿都门学:110三、简答题1、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19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2、刘劭是曹魏时期的名理学家,其代表作《人物志》以人物品鉴为主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人才教育理论的专著。

二、简答题1、颜之推在儿童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152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3、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五种考试方法。

二、论述题1、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175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79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 育
02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0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 育
04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 育
0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教育
06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 育
目录
07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 的教育
08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09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 争前的教育
010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 代转折
011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012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 期的教育
目录
013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 时期和20世纪20年 代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
015 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教育
014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 期的教育
第一节 “五四” 新文化运 动对封建 教育的批 判与变革
0 2
第二节 新文化运 动影响下 的教育思 潮
0 3
第三节 学校教学 方法的改 革与实验
0 4
第四节 1922年 “新学制”
0 5
第五节 收回教育 权运动与 教会教育 的变革
0 6
第六节 新民主主 义教育的 发端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 育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0 1
第一节 国民政府 时期的教 育政策
0 2
第二节 国民政府 的教育制 度和管理 措施
0 3
第三节 国民政府 各级教育 的发展
0 4
第四节 杨贤江的 教育思想

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科目名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普硕、初试)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

本课程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学科理念,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专业素养提升和思辨能力加强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一)《中国教育史》(第3版) 孙培青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 中国教育的起源2.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3.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 夏、商的教育概况2. 西周的教育概况3.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衰废和私学兴起4. 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 诸子百家与私学发展2. 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4. 孟轲的教育思想5. 苟况的教育思想6. 道家的教育思想7. 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1.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2.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黄老之学”、“独尊儒术”3.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4.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5. 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 魏晋的学校教育2. 南朝的学校教育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八章明朝的教育第九章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第十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第十一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第十四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的认识2. 教育的历史发展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 教育学的价值第二章教育功能1. 教育功能的概述2. 教育的个体功能3. 教育的社会功能4. 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三章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概述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 教师2. 学生3. 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1. 课程与课程理论2. 课程组织3.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七章课堂教学1. 教学与教学理论2. 课堂教学设计3. 课堂教学策略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3.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4.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5.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 班级组织2. 班级管理的内容3. 班主任工作第十章学生评价1. 学生评价概述2. 学生学业评价3. 学生品德评价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1.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2.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3.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4.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师即研究者2.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心理学》莫雷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3.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 学习概述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 认知派学习理论4.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篇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 知识学习概述2.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3.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1. 学习策略概述2. 学习的认知策略3. 学习的监控策略4. 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1.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2.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1. 动作技能概述2. 动作技能的形成3.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七章学习的迁移1. 学习迁移概述2. 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3. 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4. 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1. 品德及其结构2. 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3. 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4. 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5.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三篇影响学习的因素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1. 学习动机概述2. 学习动机理论3. 学习动机的培养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1. 认知发展与学习2. 智力差异与学习3. 学习风格与学习4.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四篇教学心理第十一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2.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3. 教学评价设计第十二章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概述2.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3. 课堂环境管理4. 课堂纪律管理第十三章教师心理1.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2.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3. 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4.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第一章、史前教育1. 教育的起源2. 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3. 史前社会的教育4. 史前社会的“成年礼”第二章、学校的肇端1. 文明的进程与学校的兴起2. 古代东方国家的世俗学校教育3. 古代东方国家的宗教学校教育第三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1. 荷马时代的教育2. 古风时代的教育3. 古典时代的教育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四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1. 罗马共和时期的文明与教育2.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第五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1. 中世纪文明的基础2. 宗教教育3. 世俗教育4. 中世纪大学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 文艺复兴与“全人”理想的出现2.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第七章、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1.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思想的兴起2. 国民教育体制在新教国家的建立3. 宗教改革中各教派的教育改革4. 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第八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1.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2. 科学教育的萌芽3. 实在论教育学说第九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 启蒙运动2.“新教育”的构想3. 教育世俗化与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4. 中等教育的革新5. 大学教育的演变第十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3.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4. 实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5.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6. 教育科学化运动7. 高等教育的革新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十一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 新教育运动2.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3. 新传统教育思潮4. 儿童研究运动5. 综合中学运动6.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7. 现代教育的逆流第十二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 战后西欧国家的教育重建2. 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3. 非洲国家的教育重建4. 拉美国家的教育重建第十三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 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2.“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3. 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第十四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2. 人力资本理论3. 终身教育思潮4. 激进主义教育思潮5. 环境教育思潮学校教育研究方法郑金洲第一章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类别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第三章如何进行研究设计第四章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第五章如何编制问卷第六章如何进行访谈第七章如何进行个案研究第八章如何进行实验研究第九章如何进行行动研究第十章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和评定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了解基本概念——较低要求;理解、熟悉教育原理——一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较高要求。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巩固教材重难点。

本书根据该教材的重难点精选了部分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并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战国时期的教育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魏晋商北朝时期的教育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隋唐时期的教育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明朝的教育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3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4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5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1 复习笔记一、中国教育的起源1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答案】B【解析】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毛泽东和陈云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公推蔡元培为名誉主席。

半个月后,延安举行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毛泽东出席会议并作著名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说,会议又通过蔡元培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

3月7日,毛泽东即发来唁电:“香港九龙奥士甸道蔡孑民先生家属礼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

”2.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D【解析】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3.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提出来的。

A.黄炎培B.陈鹤琴C.陶行知D.蔡元培【答案】D【解析】1927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5次政治会议通过蔡元培等人的提案,撤消广州国民政府的教育领导机构教育行政委员会,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

随后,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

10月1日,大学院正式成立。

根据大学院组织法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隶属国民政府,管理全国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宜。

4.蔡元培所主张的五育并举原则上不包括()。

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民族主义教育【答案】D【解析】蔡元培以《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题,重新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征求各方意见。

针对清末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他响亮地宣布:“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予以取消。

民国初期教育管理制度

民国初期教育管理制度

民国初期教育管理制度一、民国初期的教育发展概况民国初期是指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清朝灭亡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开始进行国家建设,其中包括教育改革。

面对民国初期混乱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经济问题,中国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经历了很多变革,从传统的官办教育制度向近代的新教育制度转变,同时也受到西方列强教育体系的影响。

民国初期的教育管理制度主要通过颁布法令、制定教育法规、设立教育机构等方式来执行,其目的是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来规范和管理教育,包括颁布教育法规、建立教育机构、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选拔培养教师等。

同时,教育管理制度也受到国内外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二、民国初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1. 传统的官办教育体制在民国初期,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沿袭着清朝的传统官办教育模式,即由政府直接管理和负责教育事业。

在这一体制下,教育资源主要由政府统一配置,学校的设置和运行完全由政府控制。

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制度沿袭,中国的教育体制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西方列强的教育体系影响在民国初期,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教育体系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国民教育制度和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都曾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参考对象。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官办教育体制的局限性,积极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随着民国初期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

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教育法规、设立新的教育机构、调整教学大纲和教材,培养选拔新的教师等。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教育经费保障、学生资助、教育督导等政策,以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教育史大纲

中国教育史大纲

中国教育史内容大纲第一章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起源以及学校教育的产生和条件,理解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思考题:1.试述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2.试述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掌握该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第二节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第三节孔子的教育思想1.生平和教育活动2.孔子的教育思想3.孔子的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第四节墨子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孟子的教育思想第六节荀子的教育思想第七节《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启发式原则2.教学相长3.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4.试述墨子的教育思想5.试述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6.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主要贡献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秦汉时期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确立过程,理解汉代的文教政策,掌握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秦朝的教育第二节汉代的教育1.汉代的文教政策2.汉代的教育制度3.汉代的选士制度第三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阳嘉新政2.试述汉代的文教政策3.试析汉代选士制度的利弊得失4.简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基本特征,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第三节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九品中正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制度的特点3.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系统了解隋唐时期的教育情况,以及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第二节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三节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第四节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试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2.简析韩愈的教育思想第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1.了解宋元时期教育的变化2.理解宋代书院制度的特点3.掌握朱熹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宋代的教育1.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宋代的科举制度3.宋代的书院第二节辽金的教育第三节元代的教育第四节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第五节朱熹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宋代“三次兴学”2.胡瑗“苏湖教法”3.朱子读书法4.简述宋代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变化5.试述书院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6.试论王安石的教育理论和人才思想7.试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第七章明代的教育目的和要求:1.了解明代教育的演变。

中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中 国 教 育 史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1.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教 育改革 2.掌握民国教育方针
3.掌握《壬子癸丑学制》的基 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掌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一)发布教育改革令,整肃封建教育 (二)建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部 (三)制订新学制系统,改革旧课程
的地位,关注学生情感和美德的教育,注
意课程的应用性、平民化和手脑协调发展
二、壬子癸丑学制
(三)特点
1、缩短了教育年限 2、男女平等的教育权 3、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 思想和复古气息 4、重视师范教育
二、壬子癸丑学制
(四)不足
“壬子癸丑学制”整齐划一有余,而灵活性 不够,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学修业年限太短,
而且偏重于普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注 意不够,很难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 当时的教育界一致要求对现行学制进行改革,建
立一个适合民族资产阶级需要的学制。
二、壬子癸丑学制
(五)意义
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2、课程上废除了读经讲经,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壬子癸丑学制的体系和课程标准促进 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壬子癸丑学制
(一)学制体系
1、纵向构成:蒙养园、初小、高小、中 学、大学预科、本科、大学院 2、横向构成:除普通教育外丑学制
(二)课程标准
1、废止了癸卯学制中的“读经讲经”课, 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
地位,同时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
2、提高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

M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ppt[可编辑]

M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ppt[可编辑]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联系,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选科 制。
·他认为这种制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门精深知识之余, 能够旁涉种种其它的学问,有利于学生打破专守一门的 偏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他认为选科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知教育者,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二、学制体系
·这个学制规定,普通学校教育系统期限为17或18年, 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四年, 高等小学三年,共七年。初等小学为义务教育。
宗旨: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 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只中学校一级,四年。 专门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 宗旨: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
(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原则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上。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只要言 之有理、持之有故,即使观点彼此相反,也应让 他们并存发展。他提出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 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针。
另一方面就是网罗各方面人才来北大执教。聘 用教员的惟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其他如思想 倾向、学术派别、年龄资历、个性特征等等都 是次要的,甚至可以根本不顾。反之,对于学 术水平不够的,不论名望有多高,背景有多大, 一律裁减。
·第二,经学教育内容的增添与复废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 兴人。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理念对北大实行了全面 改革,因此而成为北大 “永远的校长”。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4月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 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蔡元培就任前的北大,其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官僚习气的学校, 校政腐败,制度混乱。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就任, 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 (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 (二)贯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 1.要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就要有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 • 2.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也是学术繁荣昌盛的要 求。 • 3. 在学生中也提倡和培养思想自由、学术研究的 风气。 • 4. 主张大学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 • 5.蔡学术和思想自由,不是放任自流。
• (四)世界观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 超轶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 精神境界。 • (五)美感教育,亦称美育。蔡元培指出, 美的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具有超 越性。
• 蔡这一思想成为了 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三、改革北京大学
•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 (四)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 四、教育独立思想 • 1922年3月发表了《教育独立议》,提出教 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 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 位。
• • • • • •
“教育独立”的具体内容: 1.教育经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 3.教育思想独立 4.教育内容独立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 思考题: • 试述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和贡献。
第六部分 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 统治时期的教育(12-13章)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2.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 和历史地位
第12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生平与教育活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 针、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教育独立思想 •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 (一)军国民教育即体育 ,其社会意义是 “强兵”。 • (二)实利主义教育级智育,其社会意义 是“富国”。 • (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际上就是 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