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2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5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 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 使命。
解析
肚子饿了就应该吃饭,不因认识的人不同而发生
改变,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A 正确。
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A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③说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 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 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 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 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 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 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是新的起点。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止境的
(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 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 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 到真理
解析
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 1898 年科学家的论断到
突破高频考点
考点一 实践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知识归纳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 具有社会历史性。
特别提醒
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 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 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 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 所谓“改造” ,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 “物 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 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错误,排除 B、D。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性认识都 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 着谬误成分,④不选。题干材料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 无限性,①②正确,本题选 A。
命题角度 2 认识过程[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例 2】 (2010· 四川文综)早在 1898 年,就有科学家 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 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 实践。时至 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 命前的 28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 然 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 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 终点而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提炼核心术语
一、实践及其特点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 2.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 4.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和归宿。
解析
B.②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③④
D.①④
题干材料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排除;③中“必然”的说 法太绝对。故①④正确,选 D。
考点二 知识归纳 1.真理
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 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认识会有差异性(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因每个 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真理只有一 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 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提示 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 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认识。②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 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 ②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 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 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知识点。“纸上
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 调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近水知鱼 性,近山识鸟音”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欲知山 中事,需问打樵人”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题选 B。
答案 B
对点训练 1.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几年的艰苦谈判和不懈努力,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 2010 年 1 月 1 日全面建成。我 国自 2000 年就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 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材料主要说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导下的主观性活动 A.①②
解析
( B ) ②实践是在意识指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真理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 1】 (2010· 全国Ⅰ)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 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 世纪 50 年 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 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 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 们对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 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 就失去了意义。
特别提醒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
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思维拓展 1.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的关系 (1)区别: 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 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构成实 践的三个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物质的。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 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 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 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 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 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 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片面观点是错误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 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易错辨析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点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径:一 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②③ D.③④
④实践反作用于认识,并促进认识的发展 B.①③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②错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④错误。
2.(2009· 海南)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 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 此前, 根据其他测年法, 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 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D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③实践具 ④实践是人
解析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故②不选。实践是人
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④不选。
答案 B
命题角度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例 2】 (2010· 江苏单科)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实践及其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 【例 1】 (2009· 海南)“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 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 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 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②实
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 (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范围 和条件。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 的 历史 的统一。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09 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大,因此,①②正确。 ③项“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 的,人类的认识是前进的。④项否认了认识的任务和 目的,错误。
答案 A
对点训练 1.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 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 该争食吃’, 则即使这人是秦桧, 我赞成他, 倘说‘应 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 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 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 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 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 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提示 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就在于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客观实际及其规律, 不能混淆, 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