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飞行器
天宫二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二个目标飞行器)
突破并掌握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微重力 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
任务意义
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中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载人航天官网评)
天宫二号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利用观测到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脉冲信号进行定轨,推动了脉冲星观测和导航技术 发展。
3、针对空间实验室阶段目标的诸多变化,为热控系统增强了适应能力,实现压气机温度接口的精确控温和密 封舱温度的精确调节;智能化的热控核心控制设备实现了热控设备在轨故障的自主诊断、隔离和处置,实现了 “空调系统”的高可靠性 。
1、装载了空间科学研究与空间探测、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的14项空间应用载 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ATP)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 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该试验率先在中国国内突破了量子密钥分配相关关键技术,并得到了在轨验证。成功实现了天地双向高精度 跟瞄、量子密钥分配、激光通信 。
天宫二号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1、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 2、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 。
1、接受神舟十一号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 术;
天宫一号材料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
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
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电源,太阳能“翅膀”采用新工艺:碳纤维框架加玻璃纤维网格的半刚性结构形式。
锗基化合物太阳电池因其高效率、高电压和高特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卫星。
天宫一号的飞行姿势靠资源舱,它采用了铝锂合金作为原材料,成功为舱段减重10%。
资源舱推进分系统先进复合材料承力锥台是天宫一号的重要结构件。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我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力锥台结构方案,用蜂窝夹层结构与复合材料十字梁组合结构作为主承力结构件,该设计方案优于金属面板方案,解决了推进分系统结构空间小、有效载荷难以布局的难题。
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破解了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设计方法及其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主承力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等问题,攻克了产品模具设计技术、十字梁整体成型工艺、主承力高精度要求的蜂窝板成型工艺、大型复杂结构的装配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天宫一号承力锥台工艺制造需求。
作为重要承力结构件的相机支架,设计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线膨胀系数要求高;结构弹性模量要求高,变形要微米数量级;产品基频高,达100Hz以上;应用系统空间光学相机结构传动轴的安装支座也是主要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由碳纤维主轴、副轴轴盖、底座以及钛合金轴套等零部件组成。
天宫一号升空过程物理学全解
Y110702
• 天宫一号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神舟八号飞船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资源舱和实验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 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 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 有人交汇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第一步是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 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交 会对接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 验室;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在第 二步当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活动。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 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 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 人航天发射场。 2011年9月20日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 运载至发射塔架。
实验舱
•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 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 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 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 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实验舱 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 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 对接。
根据规划,中国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天宫一号”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 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 “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 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 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 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 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神舟十一号飞船全称是什么_速度是多少
神舟十一号飞船全称是什么_速度是多少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全称叫什么?发射速度是多少?小编收集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最新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神舟十一号飞船全称是什么神舟十一号飞船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将于2016年10月17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2016年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在此之前,将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
2016年8月13日,飞船从北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神舟十一号飞船速度是多少“天宫二号”是怎么上天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F T2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起飞后约10分钟器箭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初始轨道,之后变轨进入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10月中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也在这里发射,入轨后经变轨调相,与“天宫二号”在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组合体运行第30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天宫二号” 继续在轨飞行。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是让人振奋。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天宫一号”,同时也是我们的首个空间实验室。
这一里程碑的成就,真是历经千辛万苦,值得细细品味。
一、天宫一号的诞生1.1 初心与使命回到2011年,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一个新起点。
它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国家雄心的体现。
想象一下,火箭腾空而起,轰鸣声响彻云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心都跟着飞了起来。
科学家们的辛苦付出,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心中那种激动,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2 技术的突破说到技术,这个项目可真不是简单的任务。
它涉及到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在轨操作。
光是这些技术细节,就让人感觉到难度重重。
天宫一号能够实现自主对接、进行空间实验,这背后可是无数工程师的智慧结晶。
每一个零件的精确度,每一次轨道的调整,都体现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
这就是所谓的“匠心精神”,无数人为了梦想默默奉献。
二、使命与成就2.1 科学实验的先锋天宫一号不仅仅是个实验室,它还是一个科学实验的先锋。
里边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实验为后来的航天事业铺平了道路。
比如说,材料的强度测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空环境对物质的影响。
可见,天宫一号的价值,远不止于它的存在。
它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2.2 国际合作的桥梁天宫一号还促进了国际合作。
我们邀请了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进行联合实验。
这样的合作,不仅让技术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包容。
通过这种合作,大家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分享彼此的经验。
就像俗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2.3 激励下一代天宫一号的成功,也极大地激励了年轻一代。
看着那些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英姿,多少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正是在这个时候受到启发,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飞行器简介天宫一号[1](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2])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3]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2],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4]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5][6]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7]背景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它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并进入了地球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空间技术试验和航天医学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各种新技术和装备在太空环境下的可行性,并为未来中国航天发展奠定基础。
天宫一号的总长达到了10.4米,最大直径为3.35米,总质量达到了8.5吨。
它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实验舱和资源舱。
资源舱包括了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装置等,为天宫一号提供了能源和动力。
实验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内部设置有舱段和舱面两个部分。
舱段是宇航员居住和办公的区域,舱面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
天宫一号的发射是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才取得的重大成功。
自从2001年中国航天员自主进入太空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强大实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新成就。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国探索宇宙、实现航天梦想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为中国在太空科学实验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天宫一号的发射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为中国未来的航天计划和探索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加强了中国航天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天宫一号的发射和运行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和决心。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必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中国的航天梦想将会实现!。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研制。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高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 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研制历程2008年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其模型在2009年春晚亮相,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
到2010年,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
2011年天宫一号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测试工作。
并于2011年9月29日使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空。
命名由来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
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
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
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什么号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什么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天宫一号。
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于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部分器件。
天宫一号发射入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飞行程序:1、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经两次变轨后进入高度约350千米的近圆轨道,并完成飞行器平台在轨测试。
2、在神舟飞船发射前,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对接轨道,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3、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形成刚性连接的组合体。
4、组合体飞行任务结束后,天宫一号与飞船分离。
5、待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升轨到高度约370千米的近圆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并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6、天宫一号寿命末期,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主要任务:1、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以及神舟十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3、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以及空间站技术实验。
4、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任务目的:1、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3、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不明觉厉”,天宫二号上的实验
“不明觉厉”,天宫二号上的实验太空中与地面显著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得人类一旦将飞行器发射上天,总要想方设法携带一些仪器、材料进行科学实验。
我国的天宫二号也不例外,并且,它要开展的各类实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两项由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还有一项国际合作。
这让它成为我国史上实验任务最多的太空飞行器。
这些实验包括哪些内容,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几个代表吧。
“小蜜蜂”探寻伽玛暴首先登场的是“小蜜蜂”,这也是此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唯一的一项国际合作实验项目。
它的大名叫“天极”(POLAR),全称“伽玛暴偏振探测仪”。
科学家们之所以给它取了这个昵称,是因为这个仪器是由1600根塑料闪烁棒组成一个阵列,犹如1600个小眼组成一只蜜蜂的复眼。
从全名可知,这只“复眼”不是用来看一般的东西,而是用来探测宇宙中最闪耀的爆炸——伽玛暴。
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地球上的观众们表演了一回太空中的小实验。
伽玛射线是能量最强的电磁波,它的能量比可见光大几十万倍以上。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短时间突然增强的现象。
虽然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长者只有数百秒,短者更是不足数十毫秒,但释放的能量几乎抢了整个宇宙的风头,瞬时亮度甚至有可能胜过全宇宙其他天体的总和。
1997年12月14日发生一次伽玛暴,距离地球远达120亿光年,在50秒内所释放出的伽玛射线能量就相当于整个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
这次伽玛暴持续时间在一两秒内,其亮度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
因此,人们把这样壮丽的景象,称为恒星最后的“生命之花”。
但这样的“生命之花”对真正的生命却会带来毁灭:伽马射线对生物有极强的杀伤力。
伽玛暴在宇宙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伽玛暴的距离。
如果发生在100光年内,且正好对准地球,事情就糟糕了。
有人认为,伽玛暴可能是导致地球4.5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事件(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之一,在那次事件中,85%的海洋生物灭绝。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篇1《天宫一号》阅读原文1、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
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首次对接,2011年11月13日,第二次交会对接。
2、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
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3、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
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
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4、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
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O5、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进行至少有一次为载人飞行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试验。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将于2023年前后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60吨左右。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天宫一号在结构上可分为资源舱和实验舱。
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
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用200Nms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轴承组件的
开发利用5年期科技档案参考文献[1]岳艳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和管理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8):49-50.[2]王辉,孙克峰.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13,26(4):73-74.[3]张兴俊.浅析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和管理[J].云南图书馆,2013(2):32-33.“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关键姿态控制部件,直接影响到目标飞行器的运行姿态和对接状态。
控制力矩陀螺具有输出力矩光滑、控制精度高和输出力矩大、动态响应快的特点。
因此空间站和大型卫星广泛采用控制力矩陀螺来进行姿态控制,各国都在此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我国在控制力矩陀螺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开展对空间惯性控制力矩陀螺的试验与应用研究。
国际上控制力矩陀螺研制水平较高的有德国TELD I X 公司和美国BEND I X 公司以及俄罗斯的礼炮设计局,他们对动量轮的研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用200Nm s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轴承组件的研制和应用制与开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系列化、标准化批量生产,其技术水平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在动量轮研发技术上同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控制力矩陀螺的可靠性较低,国外动量轮5年、10年地面寿命试验的可靠度分别达到0.98和0.96。
国内在可靠性试验方法和寿命评估还处于试验阶段。
(2)控制力矩陀螺的功耗、重量主要反映了产品的技术水平,经对比分析,国内控制力矩陀螺在功耗、重量上偏大10%~40%。
(3)国外对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的优化设计技术、润滑技术、高速转子检测筛选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详尽而深入220141开发利用6科技档案年第期的研究,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高可靠性。
由于控制力矩陀螺在空间飞行器中的重要性,国外对这方面的关键技术实行保密。
天宫一号
•
2001年1月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飞船变轨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 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 的椭圆轨道。按照预定计划,这时要进行变轨,将飞船调 整到距地球表面340公里高的圆轨道上。
•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3号”飞船搭乘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于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 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 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 测器、大气密 神舟飞船正在接受测试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 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 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 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 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图为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神舟3号”飞船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奔月 传说]嫦娥奔月 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 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 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 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 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
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篇一: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天宫一号结构组成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
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了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
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折叠式的5片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翼设计。
天宫一号基本资料【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将于2011年9月27-30日在酒泉卫星基地择机发射,发射后两年内将分别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天宫一号只是空间站的雏形、是试验性空间站。
那么试验性空间站有哪些特点?它和其他国家的空间试验站有何不同呢?试验性空间站和其他空间站之间主要存在六大区别。
【任务目标】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形成一个小型空间实验室。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为我国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技术难点】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是此次任务的技术难点。
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寿命约2年。
天宫一号后续任务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GNC分系统容错策略设计
・
4 ・ 0
第 3 7卷
第 6期
Ae o p c n r la p iai n r s a e Co to nd Ap lc to
21 0 1年 1 2月
天 一 号 目标 飞 行 器 G 宫 NC 分 系统 容 错 策 略 设 计
蔡 彪, 林 宇, 刘 波
或 达 到分 系统安 全 的 目的. 考 虑 到 该 目标 飞 行 器 将 长 期 在 轨 自主 运 行 以 及 在 地面 测控支 持条 件 下进 行 交会 对 接 , N G C分 系 统
航 天 器控 制系 统 的容错 策略 更多 的是 通过 星载 计算
机 系统 的软硬件 容错 设计 来 实现 . 基 于 目标 飞 行 器 的 基 本 配 置 状 态 , 文 提 出 了 本 G C分 系 统 的容 错 策 略 设 计 方 案 , 得 到 了 实 际 应 N 并
设 计 充 分 的 容 错 策 略 . G C 分 系统 软 硬 件 平 台 进 行 介 绍 , 敏 感 器 、 行 机 构 对 N 对 执
以及 控制 器 的软硬 件容 错 策略进 行详 述 . 策略在 实 际应 用 中得 到 验 证 , 该 结果 表
明 设 计 合 理 , 以 有 效 提 高 G C分 系统 的 系统 性 能 和 可 靠 性 . 可 N
p afr o t a d r n o wa e f r GNC u y tm s p e e e n h a l-oe a tsr t g n lto m fboh h r wa e a d s f r t o s bs se i r s ntd a d t e fu ttl r n tae y i b t r oh hadwa e a d o wa e o s n o s, a t tr a d he r n s f r fr e s r t cuao s n t GNC o tolr i s rb d n eal Th c n r le s de c i e i d t i. e f u ttl r n ta e y i o e n p a tc la pl ai n Th e u h w h tt sg sr a o a e a d a l-oe a tsr tg sprv d i r c ia p i to . c e r s hss o t a hede in i e s n bl n ef cie,a d i c n e h n e t e p ro m a c n eib lt ft e GNC s s se . fe tv n t a n a c h e f r n e a d r la ii o h y ub y tm Ke wo d y r s: Ting n 一 s c c a ; m a ne s a e r f ; g i a c n v g to a c nto ; r n e v u a o g 1 pa e r f t n d—p c c a t u d n e a ia in nd o r l e d zo s a c i g; f u tt lr n ta e y nd do k n a l—o e a tsr tg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升空。
天宫一号的目标是作为与神舟系列飞船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天宫一号的目标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空间科学实验是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探索太空环境对地球和人体的影响,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过程,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条件。
例如,天宫一号可以开展空间物理实验,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磁场对航天器和人体的保护作用;还可以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影响,探索长期在太空中生活的可能性。
其次,天宫一号的目标是开展技术试验。
作为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具备丰富的技术试验条件,可以开展各种航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试验验证。
例如,天宫一号可以测试空间环境适应性材料和器件的性能,验证太空中的无线通信、电力供应、温控和排水系统等工程技术的可靠性;还可以测试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和机械臂的操作能力,为未来的空间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最后,天宫一号的目标还包括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发展提供基础。
天宫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神舟系列飞船的对接试验,验证和完善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的航天任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同时,天宫一号也为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提供了经验积累和人员培训的机会,为我国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航天员、加强航天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天宫一号的目标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技术试验和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发展提供基础。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天宫一号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为人类探索宇宙、保护地球生存环境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有益支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
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
在完成了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4
【相关文献】
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 [J],
2.天宫一号,你还好吗?——探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当前状态及未来归宿 [J], 杨蕾
3.利用TLE数据判别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姿态 [J], 张炜;崔文;田鑫;雷园;刘兴
4.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完成总装明年升空 [J],
5.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总装计划2011年升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宫飞行器:天宫一号:2011年11月14日,我国天宫一号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在此过程中有:倒飞、分离、对接三个关节点。
我国发射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高度约343 km的近圆轨道上运行,等待与“神舟八号”飞船进行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后经变轨调整后到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距地高度约为330km的近圆稳定轨道。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2016年3月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已于近日失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
地面跟踪观测显示,天宫一号目前仍在其设计轨道飞行。
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即完成主要使命。
超期服役期间,本着"充分利用、挖掘潜力"的原则,有关部门精心运营维护、严密实施监控,继续利用天宫一号开展了航天技术试验、对地遥感应用和空间环境探测,验证了低轨长寿命载人航天器设计、制造、管理、控制相关技术,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为空间站的建设运营和载人航天成果的应用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目前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的跟踪监视之中。
根据预测,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将在今后数月内逐步降低,并最终再入大气层烧毁。
天宫二号:2011年9月,中国成功年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神九”、“神十”分别是两艘有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按照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之前,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标是建成我国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大系统。
2014年9月10日上午,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并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2014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舟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一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主要产品已进入研制关键阶段,航天员地面训练和地面设施设备准备工作,包括空间站组成模块中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研制工作也正在按计划进行。
海南航天发射场已基本完工,具备发射条件。
2014年10月初,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本阶段总装工作开始以来,实验舱、资源舱单舱总装分别完成了空间应用系统配套设备安装、电缆安装等总装工作,充分验证了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与整器的机械接口匹配性,并顺利完成正样实验舱的质量特性测试,为保证总装交付电测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安装并交付电测。
这是空间实验室本阶段总装的标志性节点。
2015年7月,用于发射天宫二号的长二F火箭开始总装。
天宫三号:发射时间:约2017、2018或2019年。
(准确时间暂未确定)发射目的: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发射项目:打造一个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发射场地:预计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任务: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用于验证再生生保技术,同时还将使用货运飞船进行在轨补给燃料试验,延长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寿命。
突破再生生保长时间运行的关键技术,外加轨道寿命的延长,航天员在天宫三号将验证中期在轨驻留能力,开展更多的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尤其是航天医学实验,研究失重对于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
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6月3日,“蛟龙”出征以来,已经连续书写了5个“中国深度”新纪录: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
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7日16时30分左右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
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约100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经过6年努力,完成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潜航员选拔和培训,从而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一方面,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进行机动、悬停、正确就位和定点坐坡,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
另一方面,“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对小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细测量,可定点获取结核样品、水样、沉积物样、生物样,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等;对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进行温度测量,采集热液喷口周围的水样,并能保真储存热液水样等;对钴结壳资源的勘查,利用潜钻进行钻芯取样作业,测量钴结壳矿床的覆盖率和厚度等;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完成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蛟龙号”潜航员由叶聪、唐嘉陵、付文韬、崔维成、杨波等人组成。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 °20,东经142°11.5;即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
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
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
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天眼”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
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
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FAST有望在2016年9月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射电天文研究中心。
2016年7月3日,位于中国贵州省内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安装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测试调试阶段。
平塘举世瞩目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平塘大射电景区(大射电观景台、平塘天文科学文化园)将于9月26日起试运营。
据了解,FAST项目是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系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
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FAST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作为台址;在洼地内铺设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
FAST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