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
一、定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
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
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
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代表方有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截疟剂多以截疟专药常山、青蒿,与燥湿化痰行气类药草果、陈皮、青皮、槟榔、厚朴同用,对于痰湿疟疾者,以除致病之因。若痰湿化热,则加柴胡、黄芩、知母,以清热祛邪。代表方为达原饮、柴胡达原饮。
小柴胡汤1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5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制剂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1)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治证简析】本方系和解少阳之主方。足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一旦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出近太阳则寒,内入邻阳明则热,故往来寒热。少阳又为阴阳之枢,邪犯少阳,容易内传阴经,其出表入里,关键在于正气。因此也有认为正不敌邪,邪气内入阴经则寒,正能敌邪,邪气外出阳经则热,故见寒热往来。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循经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呕吐。舌苔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经气郁而不疏之故。总之,伤寒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之机。治宜疏解少阳,清胆和胃,扶正祛邪。即伤寒少阳,邪在表里之间,且有内陷之机,非汗吐下所宜,当用和解一法。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其性轻清而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畅经气之郁滞,故为君药。黄芩苦寒,长于解肌热,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君臣相配,使邪热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生姜助半夏和胃,兼制半夏之毒。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助祛邪,并防邪内陷;大枣得生姜有调和营卫之功。此四味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中,助参、枣以扶正,兼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伍,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
和,身然汗出而解。
本方配伍特点:疏透与清泄并用,寓扶正于祛邪之中,胆胃兼调。本方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其中柴胡配黄芩,外透内清,为和解少阳的关键药对。
热入血室,指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致月经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的病证。疟疾病,主见往来寒热;黄疸病,病位主涉肝胆,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心烦呕恶。上述诸证,病机均涉少阳,故均可用本方治之。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少阳病。临床当以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恶,脉弦为依据。
2.加减变化:表邪未尽,恶寒并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以兼解表邪;胃气和而热较盛,胸中烦热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栝蒌以除烦热;热盛津伤见口渴,可去半夏,加花粉以生津清热;胆热犯肺,见咳嗽胁胀,加芦根、桑叶以清肺止咳;热入血室,加丹皮、赤芍、桃仁以凉血祛瘀;黄疸加茵陈、山栀以清热利湿退黄;疟疾加草果、常山以燥湿截疟;内伤杂病,正气不虚,去人参、大枣。
3.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普通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少阳证者。
4.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慎用。
【方论摘要】
1.吴谦:“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即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清少阳在腑之里热。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医宗金鉴》)
2.程应旄:“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以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古今名医方论》)
【现代研究】
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对肝胆、中枢神经、血液循环、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均有影响,并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对放射性损害的防护作用等等。
1、对肝胆系统的作用(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方的抗肝炎作用,是柴胡皂甙作用于细胞实质和免疫活性细胞,通过非特异性地保护细胞膜,从而抑制肝炎的发病及发展。另外,小柴胡汤对肝损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