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和解剂凡用和解法解除病邪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

用于治疗少阳病或表里俱病,肝脾不和,以及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及疟疾。

和解剂本为足太阳胆经病设。

然肝胆相表里,互可影响,又涉脾胃,故疏理肝脾之剂,也归入本类方剂。

后世又将治表里证及俱寒热阵作特点之治疟诸方,归入和剂范畴。

故本章分类如下。

一、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黄芩、青蒿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二、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里俱虚之证。

常用解表药与清里药,或温里药组合成方。

代表方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等。

三、疏理肝脾:适用于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所致之肝脾失调证。

如胸胁胀满,或两胁疼痛,泄利腹痛,嗳气吞酸,或往来寒热,或女子月经不调,脉弦而缓等。

常用柴胡、白芍、白术、甘草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四、调和肠胃:适用于邪在肠胃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证。

如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或腹痛肠鸣,泄泻等。

常用辛开苦降、平调肠胃寒热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五、截疟:适用于感染疟邪,寒热阵作,胸闷欲呕等。

常用透邪截疟之常山、草果、槟榔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截疟七宝饮、达原饮(见化湿解表剂)、何人饮等。

注意事项:凡邪在表末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邪在表误用和解,易引邪入里;若病已入里误用和解,则会延误病情。

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两虚而症见寒热者,忌用。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12-24克(半斤)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半夏9克(洗,半升)生姜(切)9克(各三两)大枣7枚(十二枚,擘)水煎服。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3和解剂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3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

然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

故和解剂除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所以本章方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三类。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

此为本类方剂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的原因。

然而,和解剂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且因兼顾正气,故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组方,兼有气虚者,佐以益气扶正之品,并防邪陷入里;兼有湿邪者,佐以通利湿浊之品,导邪下泄。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等。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方剂-和解剂

方剂-和解剂

一、定义: 定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 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 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二、立法依据
太阳 邪 表 汗 少阳 半表 半里 和 阳明 里 清、下
三、分类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 四逆散、 调和肝脾 四逆散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调和肠胃 脾滞 肝郁 肝血虚 脾虚 血虚
“分消走泄”
四逆散《伤寒论》
1、 阳郁厥逆证。 、 阳郁厥逆证。 伤寒入里化热 阳气内郁 脉弦 手足不温
2、肝脾不和证。 肝气郁结 、肝脾不和证。 脾气壅滞
胁肋胀闷 脘腹疼痛
四逆散《伤寒论》
柴胡↑——透邪解郁 芍药 ——养血敛阴 透邪解郁
枳实↓——合柴胡升降气机 甘草 ——防行气之品破气, 与芍药酸甘化阴。
均有柴胡、 均有柴胡、又有人 黄芩、 小柴 黄芩、半 参、甘 胡汤 夏、大枣 草 生姜, 、生姜, 均能和解 少阳, 少阳,治 又有大 黄、枳 疗少阳 实芍药 大柴 证。 胡汤
少阳湿 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经不舒而蕴热( 胆经不舒而蕴热(重) 三焦不畅而停湿( 三焦不畅而停湿(轻) 湿热蕴蒸而生痰浊
少阳热盛——往来寒热,热重寒轻 往来寒热, 少阳热盛 往来寒热 经气不利——胸膈胀闷 经气不利 胸膈胀闷 胆热犯胃, 胆热犯胃,挟痰上泛 口苦 吐酸柴胡汤《伤寒
1、伤寒少阳证 、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喜呕 心烦、 心烦、口苦 咽干、 咽干、目眩 脉弦
邪居少阳 胆热犯胃 枢机不利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 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B类)
主治证侯分析:土虚木乘之痛泻。
肝旺
肝脾不 和
脾虚






湿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方解:
白白陈防 术芍皮风 君 臣 佐 佐使
运用: 辨证要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
缓,脉左弦而右缓。
随证加减: 久泻加炒升麻,苔黄腻加黄连、木香。
第三节 调和肠胃
小柴胡汤--方义分析
君 柴胡
臣 黄芩
生姜
佐 半夏
散半表之邪
疏理气机 清半里之热 和解表里 清泄胆火 之基本结构
和胃降逆
疏通水道
人参、大枣
助正祛邪
使 甘草
益气扶正 防邪内传
小柴胡汤--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
少阳阳 明合病
苔黄,脉弦数有 力
大柴胡汤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 少阳证+阳明腑实轻证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组成: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大柴胡汤--处方分析
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 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 生姜、大枣
大黄、枳实
+ 芍药
大柴胡汤--方义分析
君 柴胡、黄芩 和解少阳
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
逍遥散--附方
1、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病机:肝郁血虚,化火生热 主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中药及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中药及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防止柴胡的耗伤阴血之弊。 * 柴、芍相配,疏肝气以调肝之用,养阴血
以补肝之体,体用并治,为调肝的常用组 合。
四逆散
* 佐:枳实 —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 合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
合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 使:炙甘草 — 合芍药酸甘化阴,增强养
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 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 (Minor Decoction
of Bupleurum)
(《伤寒论》)
• 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 及用法.
• 2.小柴胡汤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胡半斤 半夏
洗,半升
黄芩三两
人参 三两
生姜 大枣 甘草 切,三两
擘,十二枚
炙,三两
用法
*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去渣再煎,可使药性更 为醇和,汤量更少,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附方 • 1.柴胡疏肝散
• 组成:四逆散去枳实,加枳壳、陈皮、香 附、川芎
•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
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 〖典型病案〗 龚某某,女,83岁。
• 主诉:发热5天,加重1天。
• 病史:5天前开始发热,头昏痛,口干苦, 渴欲冷饮,大便3天未行,小便色红而 短。 昨夜起昏眩不能起,四肢冰冷。查体温 38.3℃,苔白厚,脉弦有力。
•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 少阳病 •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解表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渗透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桂枝杏仁(各6g)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君药麻黄,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兼佐药)配伍特点:一为麻、桂相须,开腠畅营,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甘草杏仁(各6g) 石膏(12g)生姜(9g)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君药麻黄桂枝臣药干姜细辛佐药五味子芍药半夏佐使炙甘草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咽干,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君药桂枝臣药芍药佐药姜枣佐使炙甘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g)葛根(12g)【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厚朴杏仁(6g)【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定义
解 剂
狭义和解:“其于不内不外,半表
半里,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所 用,是当和解则可矣。”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论析少阳病小柴胡汤)
广义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
者,解化之,使其不争而协其平也。”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 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 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 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 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 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 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热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趣味记忆法: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课件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课件

3 不良反应
和解剂可能引起肝肾 功能损害、过敏反应 等不良反应。
和解剂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 消化道反应
如肤过敏
如皮疹、荨麻疹、瘙 痒等过敏反应。
3 肝肾损害
长期大剂量使用和解 剂可能导致肝肾功能 损害。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本章将深入探讨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功 效和适应症,方剂组成,应用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副作用和不良反 应。
和解剂的定义
和解剂指的是中医药学中一类具有舒肝调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痰等作用的 药物配方。
和解剂的分类
1 清热解毒类
如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便的功效。
1 禁忌症
对其中任何一味药物 过敏者禁用。
2 剂量
3 饮食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体质和年龄等因素来 确定剂量。
服用和解剂期间需要 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
和解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1 增强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能够增强药物 的疗效。
2 拮抗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可能造成药物 效果的减弱或失效。
和解剂的方剂组成
主药
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3060%。
辅药
用于加强主药功效或调和 方剂各药之间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1530%。
调药
用于调节整个方剂的性味 和功效的药物,通常占方 剂总 weight 的 5-15%。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2 活血化瘀类
如金刚烈,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3 调气舒肝类
如柴胡疏肝散,具有舒肝平肝的功效。
和解剂的功效和适应症
1 舒肝理气

第三章 和解剂 答案

第三章 和解剂 答案

第三章和解剂答案一、填空题1.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2.阴虚血少3.小柴胡汤小承气汤4.大柴胡汤5.蒿芩清胆汤6.清胆利湿和胃化痰7.四逆散8.疏肝健脾妇科调经9.白术补脾燥湿10.四逆散11.寒热互结12.逍遥散二、选择题(-)A1型题1.A。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2.E。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①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②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故应排除“瘟疫邪伏膜原一项。

3.D。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4.B。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5.C。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故应以小柴胡汤治疗。

6.D。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半夏、生姜旨在和胃降逆止呕。

7.B。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功用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8.A。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主治证候中有“呕不止”一症。

9.E。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10.B。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均为“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11.A。

答案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成是青蒿、黄芩、陈皮、枳壳、半夏、赤茯苓、碧玉散、竹茹。

12.D。

答案分析: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弦数。

这是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13.D。

答案分析: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

14.C。

答案分析: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配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15.A。

答案分析:四逆散的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16.C。

答案分析:四逆散所治手足不温,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方剂学之和解剂课件

方剂学之和解剂课件
方剂学之和解剂课件
• 概述 • 和解少阳剂 • 调和肝脾剂 • 调和肠胃剂 • 其他类型和解剂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概述
和解剂定义与特点
定义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 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 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 和等证候的中药方剂。
特点
药性平和,作用缓慢,适用于病 情复杂、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 证候。
保和丸
适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
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使用调和肠胃剂时应注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生冷 、刺激性食物。
02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忌与含有人参、皂荚、五灵脂等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
03
生不良反应。
05
其他类型和解剂
表里双解剂概念及分类
06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和解剂在中医临床中应用
调和肝脾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失健运之证,如逍遥散加 减。
调和肠胃
针对肠胃不和、寒热错杂之证,如半夏泻心汤等 方剂的应用。
调和少阳
少阳病证的治则是以和解表里为主,如小柴胡汤 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肝气郁结型胃痛的治疗与方剂选 用。
禁忌
对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实证 ,以及脾胃虚寒、肝肾阴虚等虚证,均不宜 使用调和肝脾剂。孕妇慎用或禁用此类方剂 。
04
调和肠胃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胃不和证概念及表现
01
肠胃不和证是指肠胃功能紊乱, 出现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 失调等症状的证候。
02
临床表现包括食欲不振、嗳气吞 酸、腹胀肠鸣、大便异常等消化 系统症状。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

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

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

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

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

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

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

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





小柴胡汤《伤寒论》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组成: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用法:水煎服。
治法:和解少阳。

主治&病机: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
邪犯少阳,邪正相争 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发热 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恶寒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 肝胆疏泄不利,胃失和降 邪 居 少 阳 半 表 半 里
虽性质平和,终以祛邪之为主,故纯虚者不宜用,以防伤正;
兼顾正气,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配伍特点:透表与清里同用,祛邪与扶正共施。 代表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1、柴胡 + 黄芩:
* 一透一清,外透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清透并举, 是和解少阳剂配伍的基本结构。


2、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加减化裁: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子清热理气宽胸;
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
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方解: 君: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从外而出,并能 疏泄气机之郁滞。(重用) 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 (培补脾土)以防邪内传。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9.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0.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二、温下12.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13.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4.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17.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三、调和肠胃19.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3、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4、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方剂学第九版方歌

方剂学第九版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11.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6.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7.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18.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19.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和解剂概述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

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

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

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

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

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

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

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

代表方有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截疟剂多以截疟专药常山、青蒿,与燥湿化痰行气类药草果、陈皮、青皮、槟榔、厚朴同用,对于痰湿疟疾者,以除致病之因。

若痰湿化热,则加柴胡、黄芩、知母,以清热祛邪。

代表方为达原饮、柴胡达原饮。

小柴胡汤1(《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5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制剂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1)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治证简析】本方系和解少阳之主方。

足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一旦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出近太阳则寒,内入邻阳明则热,故往来寒热。

少阳又为阴阳之枢,邪犯少阳,容易内传阴经,其出表入里,关键在于正气。

因此也有认为正不敌邪,邪气内入阴经则寒,正能敌邪,邪气外出阳经则热,故见寒热往来。

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

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循经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呕吐。

舌苔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经气郁而不疏之故。

总之,伤寒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之机。

治宜疏解少阳,清胆和胃,扶正祛邪。

即伤寒少阳,邪在表里之间,且有内陷之机,非汗吐下所宜,当用和解一法。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其性轻清而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畅经气之郁滞,故为君药。

黄芩苦寒,长于解肌热,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君臣相配,使邪热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生姜助半夏和胃,兼制半夏之毒。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助祛邪,并防邪内陷;大枣得生姜有调和营卫之功。

此四味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补中,助参、枣以扶正,兼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相伍,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本方配伍特点:疏透与清泄并用,寓扶正于祛邪之中,胆胃兼调。

本方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其中柴胡配黄芩,外透内清,为和解少阳的关键药对。

热入血室,指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致月经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的病证。

疟疾病,主见往来寒热;黄疸病,病位主涉肝胆,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心烦呕恶。

上述诸证,病机均涉少阳,故均可用本方治之。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少阳病。

临床当以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恶,脉弦为依据。

2.加减变化:表邪未尽,恶寒并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以兼解表邪;胃气和而热较盛,胸中烦热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栝蒌以除烦热;热盛津伤见口渴,可去半夏,加花粉以生津清热;胆热犯肺,见咳嗽胁胀,加芦根、桑叶以清肺止咳;热入血室,加丹皮、赤芍、桃仁以凉血祛瘀;黄疸加茵陈、山栀以清热利湿退黄;疟疾加草果、常山以燥湿截疟;内伤杂病,正气不虚,去人参、大枣。

3.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普通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少阳证者。

4.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慎用。

【方论摘要】1.吴谦:“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

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

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即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清少阳在腑之里热。

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乘之。

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

”(《医宗金鉴》)2.程应旄:“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以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

”(《古今名医方论》)【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对肝胆、中枢神经、血液循环、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均有影响,并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对放射性损害的防护作用等等。

1、对肝胆系统的作用(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方的抗肝炎作用,是柴胡皂甙作用于细胞实质和免疫活性细胞,通过非特异性地保护细胞膜,从而抑制肝炎的发病及发展。

另外,小柴胡汤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是方中各味药物互相配合的结果。

(2)对肝细胞再生能力的影响。

体外实验表明:本方有较弱的刺激细胞增殖作用,并能促进D—半乳糖胺性肝炎实质细胞的再生性增殖及细胞分裂指数的早期增加;通过测定胸苷激酶(TK)、DNA与肝损伤时血浆中的各种酶,认为本方在促进肝再生的同时,有抑制肝损伤、延长细胞周期G1期的作用。

(3)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可显著抑制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有直接抗肝纤维化作用,这对肝硬化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4)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本方有助于阻止由于胆道阻塞引起的病情恶化,对改善肝功能的障碍有效。

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对免疫淋巴细胞的作用。

本方对促细胞分裂素活性、多克隆B细胞均有诱导作用。

(2)能促进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

本方可使免疫激活,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单红细胞抗体反应的抑制有恢复作用,说明可刺激T细胞功能。

(3)增强免疫功能。

小柴胡汤(SST)可增加单核细胞数量,增强单核细胞活性,通过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以产生免疫激活作用,可使CD4、CD6细胞增加,可提高NK细胞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的消长,有对于B细胞有丝分裂刺激作用。

SST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不全,能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促进起明显改善作用。

SST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多种复杂的机理,其作用中以免疫抑制状态最为有效。

但也能改善免疫亢进模型。

SST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作用特点,预想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患者选用SST的调节免疫功能,缩短免疫恢复时间是可能的。

3、调节内分泌和抗炎作用本方可刺激T细胞功能,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单红细胞抗体的抑制有恢复作用。

日本学者认为小柴胡汤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呈现双向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本方对分泌异常在一定范围内有恢复的作用。

又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明显解热抗炎作用。

另给本方后使鼓室内毒素所引起的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降低,通过减轻内毒素引起的中耳及咽鼓管粘液纤毛的功能障碍而达到预防渗出性中耳炎发病的效果。

再者,小柴胡汤能抑制活性氧的释放,主要是参与磷脂酶C以下的代谢系统,而抑制杀白细胞素的激发机制。

此外,本方浓度依赖性地(0.001―1mg/ml)清除自由基。

4、抗肿瘤作用对柴胡皂甙-D的抗癌作用研究证明,其对腹水系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的作用,以腹腔内投法或口服法均呈加强作用。

对EAC以外的同种、同系癌呈强的延长生命效果。

又发现小柴胡汤中甘草的有效成分之一-甘草酸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柴胡汤对荷瘤鼠S1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不是各生药的单独作用,而是全方的整体作用。

神代正道对近年来小柴胡汤预防肝癌的效果及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认为本方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免疫调节作用: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IL-1的产生,增强NK细胞的活性,产生抗癌肿效果;(2)对肝癌培养细胞的抑制效果:本方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形态改变,并使癌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

认为本方具有直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再者,小柴胡汤通过诱导TGF-β1,一种已知的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的自分泌因子而发挥作用。

本方还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结肠癌发生。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方对由N-苯酰胺脒诱发癫痫模型的发作波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外伤性癫痫发作波;对EL-小鼠癫痫模型有显著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对大鼠脑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激活作用,由此而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本方使血细胞容积变化率升高,使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下降。

本方对小鼠体内多胶原诱发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活性作用。

7、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方可使冠状动脉血液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但对血压、心率、心电图、左心室压力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影响。

但实验证明本方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另有学者认为小柴胡汤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本方尚可明显降低血浆PGE2水平到165pg/ml血浆。

此外,小柴胡汤对血清中的TC及PL、对低密度脂蛋白中TC的及PL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对高密度中TC的却有升高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