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和解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26讲 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方剂学26讲 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我们在讲到和法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它一个本质,不管病位也好,病性也好,脏腑关系也好,都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双方同病,同病,用戴天章的话来讲,寒热并用之谓和。对立寒热从属性来讲,表里同治之谓和,那就是从病位来讲。补泻合剂之谓和,从治法角度来讲。虚实互见,平其亢厉,泛指脏腑、气血,这些彼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治法上必须是双管齐下。而这类同病,对立病机的两个方面,又难以找出一个主要矛盾,因为它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没有一个集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方面。如果有,那就属于以表证为主兼里证,或者某脏为主兼它脏,所以和法和其它个章里面的,相应有单一主要矛盾的,就以此作为区分了。和解少阳,少阳指的是病位,是六经病机,和六经治法体系里面,用来作为定位涉及的名词,三阴三阳,那少阳的特征,是半表半里。少阳在人体的生理体系,涉及到手三阳三焦和足少阳胆,手三阳三焦系统,它是属于一个半表半里的一种概念。这三焦,我们要简单提一下,它这个脏器概念,在历史上为了三焦这个演变,对它认识的演变,经过了很长的时期,到现在经常在中医的教材里边,谈到三焦都是附三焦。没下定论。附在那里,那种说法。但是你看看《内经》,《内经》提到三焦清清楚楚的有它的部位。有它的结构的样子。它和其它脏器一样叙述,所不同者它谈到上焦、中焦、下焦。描述从哪里到哪,是个什么形状,《内经》提了以后,《难经》,也是汉代的,汉代对三焦就提字到,一个有名而无形,从有名而无形概念一出来,使得人们对三焦的认识,逐渐趋向于部位认识。也就是说有名没有实质,形把它理解作形质,所以后来都认为上中下三焦,是三个部位所属脏器功能的概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都是这样看法。有三焦之名,无形,没有实在的形质。那就是部位概念。
张景岳实际上并不单单是认识它的部位,认识三焦属于三个囊括其脏器的部位,而是他也提到了形状,他说三焦是囊括一身之大囊也。大囊是个皮口袋,这个皮口袋里装着五脏六腑,那皮口袋本身就是三焦这个组织。既然也这个口袋,口袋就是组织。

和解剂

和解剂
大枣4枚,大黄6g。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
服一升,日三服。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大便不解,或协热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方义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 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 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 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 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目 录 CONTENT
大柴胡汤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 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 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 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 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 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 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 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 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 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 胃,功兼佐使。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 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 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降 浊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课件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课件

烧生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要点 (1)气血兼顾。 (2)肝脾同调。
痛泻要方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
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 调,左弦而右缓者。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 泄泻——责之脾——责之虚 脾虚肝实 腹痛——责之肝——责之实 故令痛泻

原 白芍、知母—清热滋阴,防诸辛燥药耗散


阴津

秽 化
黄芩—清热燥湿
浊 甘草—生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使
四逆散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
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
脉弦等。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肝脾气滞,气机郁遏,阳气内郁,不能达 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小柴胡汤:和解中兼益气扶正
蒿芩清胆汤:和解中兼清热利湿、理气
化痰
达原饮《瘟疫论》
病证解析:
瘟 憎寒壮热— 邪正相争
疫 疟
胸闷呕恶,烦躁头痛,舌苔白厚如
疾 ,
积粉—瘟疫热毒内侵入里




邪气湿 伏机遏 膜闭热 原阻伏
配伍意义:
槟榔—化痰破结,使邪速溃 君
开 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
达 膜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配伍意义
白术—补脾燥湿治土虚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土中泻木 臣
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防风—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引药
入脾
佐使
配伍要点

《方剂学》和解剂ppt课件(2024)

《方剂学》和解剂ppt课件(2024)
24
THANKS。
2024/1/30
25
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 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 伤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 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 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甘 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2024/1/30
12
逍遥散
2024/1/30
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
2024/1/30
16
生姜泻心汤
组成
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功效
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主治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 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2024/1/30
方解
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 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 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
•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 •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
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 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 草健脾益气,使营血生化有源,方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 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兼为使药。
和解剂作用较为和缓,对于病情较急 重者,应配合其他治法或方剂使用。 如少阳证兼阳明腑实证者,可配合承 气汤类方使用;疟疾兼暑湿者,可配 合清暑祛湿药使用等。
7

方剂学和解剂的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和解剂的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和解剂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和解剂的主要作用?A. 和解表里B. 调和营卫C. 清热解毒D. 调和脾胃2. 和解剂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种病症?A. 外感风寒B. 内伤食积C. 脾胃不和D. 湿热内蕴3. 以下哪个方剂属于和解剂?A. 银翘散B. 保和丸C. 逍遥散D. 六味地黄丸4. 和解剂的配伍原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表里同治B. 寒热并用C. 补泻兼施D. 只补不泻5. 和解剂中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哪些?A. 柴胡、黄芩B. 黄芪、人参C. 黄连、黄芩D. 桂枝、白芍二、多项选择题6. 和解剂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哪些?A. 表里不和B. 营卫不和C. 脾胃不和D. 气血不和7. 和解剂的配伍中,以下哪些药物组合是常见的?A. 柴胡配黄芩B. 桂枝配白芍C. 黄芪配人参D. 黄连配黄芩8. 以下哪些方剂具有和解作用?A. 逍遥散B. 银翘散C. 保和丸D. 六味地黄丸三、判断题9. 和解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病症。

()10. 和解剂的配伍原则是表里同治、寒热并用。

()四、简答题11. 简述和解剂的临床应用范围。

12. 列举和解剂中常用的几味药物,并说明其作用。

五、论述题13. 论述和解剂在治疗脾胃不和中的作用机制。

答案:一、1. C 2. C 3. C 4. D 5. A二、6. A B C 7. A B 8. A C三、9. × 10. √四、11. 和解剂主要用于治疗表里不和、营卫不和、脾胃不和等病症,具有调和表里、调和营卫、调和脾胃的作用。

12. 和解剂中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等,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的作用。

五、13. 和解剂在治疗脾胃不和中,通过调和脾胃的气机,使脾胃的升降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脾胃不和的目的。

具体作用机制包括调和脾胃的升降功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脾胃的疼痛不适等。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一、组成甘草炙(6克)、枳实破,水渍,炙干(6克)、柴胡(6克)、芍药(9克)。

二、用法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2.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四、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五、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

或颏,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六、方解本方主证为“少阴病,四逆”,故以四逆散为名。

四逆,即手足不温也,与四肢厥逆有别,由阳气不得至于四肢之故。

《伤寒论》对本方证虽未明言寒热,但有“少阴病,可知有“但欲寐”,无心烦;而其临证相应之加减用法,除茯苓外,皆是温热之品,可知非少阴热证。

然而又无恶寒踡卧,呕吐下利,方中又不用姜、附,可知亦非治虚寒之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肢”。

而四肢为脾所主。

故知此证由脾气素虚,又因外邪传入少阴而抑阳气不得至于四肢,故为四逆。

阳郁不伸,虽能生热,却无明显之热证,所以当平调兼顾为治。

本方用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四味互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至于“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温肺散寒以止咳;“悸者,加桂枝五分”,温阳制水以定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淡渗健脾以利水;“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温中散寒以止痛;“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以温中散结而除下重;以及后世用本方加减以治肝郁而见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而致脘腹胁肋诸痛和小儿发热肢厥者,均是变化为用,即“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不可与立方本旨相混。

七、附方及方论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主要适应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病证。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因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

然而,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

因此,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也是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

(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

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者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细目二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伤寒邪入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经气不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治疗当以和解之法。

方中以苦平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气机得以条畅。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调和肝脾
❖ 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其证多 由肝气郁结,横犯脾土,或因脾虚不充,肝 失疏泻,而肝木乘脾,以致脘腹胸胁胀痛, 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泻泄,以及手足 不温等证。
四逆散
❖ A组成内容 ❖ 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调和寒热,散结除痞
B症状内容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 或呕吐,肠鸣下利, 寒热互结之痞证 舌苔腻而微黄 C配伍情况 君:半夏 臣:干姜
黄连 黄芩 佐:人参 大枣 使:甘草 D注意事项 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证治要点 因气滞淢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应用 【方歌】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 寒热互结心下痞,法在调阳与和阴。
第四节 表里双解
❖ 表里双解剂,适用于表里同病。表里同病有 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 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虚、表里 俱实等。
大柴胡汤
❖ A组成内容
❖ 柴胡: 和解清热,邪少阳之邪
❖ 黄芩:
❖ 大黄: 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 枳实: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 茯苓: 健脾益气
❖ 甘草:
❖ 烧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
B症状内容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C配伍情况 君:柴胡 臣:白芍
当归 佐:白朮
茯苓 甘草 烧生姜 薄荷 使:柴胡
肝郁血虚脾弱证
痛泻
第三节 调和寒热
❖ 调和寒热剂,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 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下利 等证。
半夏泻心汤
❖ A组成内容 ❖ 半夏: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 ❖ 干姜:温中散寒 ❖ 黄连: 泻热开痞 ❖ 黄芩: ❖ 人参: 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 大枣: ❖ 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
方剂学课件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2007级
第八章 和解剂
❖ 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 和解剂。
❖ 二、立法依据:中满者,泻之于内
❖ 三、适应范围:伤寒邪在少阳

肝脾不和

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
❖ 四、分类:和解少阳剂
❖ 黄芩:清泻少阳之热
❖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 半夏:
和解少阳
❖ 人参: 益气健脾
❖ 大枣:
❖ 炙甘草:调和诸药
B症状内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少阳证 口苦,咽干,目眩, 舌苔薄白,脉弦者。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妇人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C配伍情况 君:柴胡 臣:黄芩 佐:生姜
B症状内容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 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阳郁厥逆证 或腹痛,或泻利,脉弦。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肝脾不和证 C配伍情况 君:柴胡 臣:白芍 佐:枳实 使:甘草
逍遥散
❖ A组成内容
❖ 柴胡:疏肝解郁
❖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 当归: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
❖ 白朮: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半夏:和胃降逆
❖ 大枣: 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诸药
❖ 生姜:
B症状内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 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少阳阳明合病 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 脉弦数有力者 C配伍情况 君:柴胡 臣:黄芩
大黄 枳实 佐:半夏 生姜 芍药 使:大枣
防风通圣散
❖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 【方歌】 ❖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朮力偏饶。
半夏 人参 大枣 使:甘草 D注意事项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忌用
蒿芩清胆汤
❖ A组成内容 ❖ 青蒿脑:清透少阳邪热 ❖ 黄芩:善清胆热,井能燥湿 ❖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 碧玉散: 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 赤茯苓: ❖ 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 ❖ 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
痛泻要方
❖ A组成内容 ❖ 白朮: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 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 防风:辛能散肝郁,香能舒气,胜湿以助止泻之功
B症状内容 肠鸣腹痛,大便泻泄, 泻必腹痛,舌苔薄白, 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C配伍情况 君:白朮 臣:白芍 佐:陈皮 使:防风

调和肝脾剂

调和寒热剂

表里双解剂

❖ 五、注意事项: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皆 不宜使用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证。症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小柴胡汤
❖ A组成内容
❖ 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葛根黄芩黄连汤
❖ 【功用】解表清里 ❖ 【主治】胁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