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赏析
9山中雪后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翻译:早晨起来开门见到雪覆盖了山,雪停了,云渐渐散去,阳光里透着寒意。
屋檐上的水珠没有融化,寒冷中开放的梅花,清高、孤傲,真是不简单。
山中雪后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山中雪后》郑燮【清】晨起开门雪...
《山中雪后》郑燮【清】晨起开门雪...
《山中雪后》郑燮【清】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
①山中雪后: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②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③清孤:凄清孤独。
④等闲:寻常、一般。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
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中雪后的诗意与解释
山中雪后的诗意与解释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山中雪后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原文:《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诗意: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鉴赏:《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山中雪后》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古诗简介《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
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翻译/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①山中雪后: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②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③清孤:凄清孤独。
④等闲:寻常、一般。
创作背景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赏析/鉴赏《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意思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意思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出自清代郑燮的《山中雪后》解释: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原文郑燮《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郑燮。
郑燮《山中雪后》诗词赏析
郑燮《山中雪后》诗词赏析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创作背景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古诗之《山中雪后》赏析
古诗之《山中雪后》赏析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译文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
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其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在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最美冬天七言绝句
描写冬天的七言绝句
1、《山中雪后》(清)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2、《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山中雪后》郑燮
山中雪后郑燮〔清代〕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山中雪后一种清孤不等闲【清】郑燮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中雪后——字词释义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山中雪后——诗意
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 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 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 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 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山中雪后——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 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 象(点氛围)的画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 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 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 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 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山中雪后的诗意与解释
山中雪后的诗意与解释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山中雪后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原文:《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诗意: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古诗三首赏析
古诗三首赏析古诗三首赏析郑燮-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赏析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蒋士诠-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翻译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
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
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儿之语声声在耳,让人心碎,怎忍在母亲面前为旅途劳顿而发怨言。
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赏析《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
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书法艺术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
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
”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
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
《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
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
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
郑板桥曾
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
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
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
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
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
”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从这件作晶的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