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两栖装甲车辆发展近况_李春海
波兰“海狸”新型两栖装甲车
波兰“海狸”新型两栖装甲车作者:侯旭江石宏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9期侯旭江石宏在2013年于波兰凯尔采市举办的MSPO防务展上,波兰AMZ-Kutno公司首次公开展示了其研制的“海狸” (Bobr)4x4两栖装甲车原型车。
与同时展出的“河马”8x8两栖装甲车相比,“海狸”虽然显得很小,但其重要性却丝毫不亚于“河马”,甚至犹有过之。
发展概况波兰是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因此向来重视陆军车辆的两栖性能。
在华约时期,波兰陆军就从苏联采购了大量两栖性能比较出色的装甲车辆,并且还自己进行仿制生产。
冷战结束后,波兰转投西方,并在1999年加入了北约。
在此情况下,波军的装备也开始向北约标准靠拢。
但是,波兰的军费比较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苏式装备全面换装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波兰只能逐步换装。
进入21世纪后,波兰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因此波兰军队的换装步伐也相应加快。
“海狸”4×4两栖装甲车是在2010年左右提出发展的,主要是用于替换波兰陆军现役的200辆老旧的BRDM-2型4×4两栖装甲侦察车。
至于波兰陆军现役的120辆96型、97型和98型BRDM-2装甲侦察车可能还不会被“海狸”取代,因为这些车都采用了大量西方设备,性能比较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该车与“河马”8×8两栖装甲车都是由AMZ-Kutno公司设计的,所以两者在技术上有不少共通性,这样也就减少了研制的技术风险,并且还能加快研制进度、降低研制费用。
当然,波兰人设计“海狸”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出口,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装备老旧的BRDM-2,总数相当可观。
如果波兰能够将“海狸”出口到其中一些国家,用以换装BRDM-2,那显然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基本结构“海狸”4x4两栖装甲车在设计上可以看到BRDM-2的影子,如车体与BRDM-2大致相同,这也是为了降低研制的技术风险。
但是“海狸”的尺寸要比BRDM-2大,特别是长度加大了1.14米,因此车内空间也增大了不少。
两栖装甲突击车辆发展展望
两栖装甲突击车辆发展展望两栖装甲突击车辆是两栖部队的主要突击装备,在两栖登陆作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作战观念的更新,传统作战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两栖装甲突击车,其总体性能无论是机动性,还是火力与防护,已远远不能适应快节奏、立体化的现代两栖作战的需要。
为适应现代化战场的需要,必须发展新一代性能先进的两栖装甲突击车。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军率先推出了其性能卓越的第三代先进的两栖装甲突击车(AAA V)的研制样车,该车是美海军陆战队为执行21世纪的作战任务而专门研制的。
纵观其样车开发与研制的过程,可以看出未来两栖装甲突击车辆发展的趋势。
一、依托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两栖机动性能传统的两栖装甲突击车,采用的是“排水型”车体,其外形方正,没有象船舶一样的流线型,陆上行动部分突出部分的阻力和其外形的形状阻力,使其水上行驶阻力比船舶大许多。
而构成其水阻力的兴波阻力约与航速的6次方成正比,随着航速的提高,水阻力的增大,会出现所谓的“水阻力墙”和“速度极限”,制约了其水上航速的提高。
因此,即使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美军AA V7A1两栖突击车,其水上最大航速也仅为13.5km/h。
新一代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注重水上使用性能,将摒弃这种传统的结构模式,选择新颖的设计思路,并采取一系列新的降低水阻力、增大驱动功率的先进技术。
采用先进增压技术为支撑的超大功率发动机目前,世界上主战坦克最大的发动机功率为1100kW,而AAA V战斗全重虽仅为主战坦克的一半,但为获得满意的水上性能,而采用一种“两级增压”动力装置,将现有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到2700hp,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克服水阻力。
采用适于水上高速行驶的“滑水型”或“水翼型”车体“滑水型”车体有近似船舶一样的流线形,随着航速的增加,在流体动力作用下,车体将被托出水面,使车辆在水面滑行。
“水翼型”车体,随着航速的增加,借助水翼的升力作用,车体亦会被托出水面,从而达到减少阻力的目的。
我军装备保障向实战聚焦——浅谈两栖装甲车辆的维修与保养
我军装备保障向实战聚焦——浅谈两栖装甲车辆的维修与保养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6期廖志勇近几年,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部队实战化训练演习任务增多,强度逐年加大,装备使用日趋频繁,做好装备的维修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部队随时遂行作战、训练任务的重要环节。
两栖装甲车辆是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主战武器,做好两栖装甲车辆的维修保养是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
装甲车辆维修保养的内容装备维修保养是装备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保持和恢复装备技战术性能,提高装备完好水平,延长装备使用寿命,保证部队随时遂行作战、训练任务的重要环节。
具体来说,它是使装备保持规定技术状态所进行的预防性技术活动,包括清洁、润滑、更换油液、充电、充气、检查、检测、紧国、调整、防锈和防护处理,排除一般性故障、更换简单零件、部件等工作。
维修按装甲车辆的使用期限分为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和特修五类。
小修,在装甲车辆小修间隔期使用终了时进行。
主要是更换故障零件、彻底排除故障并进行三级保养。
中修,在发动机使用期终了时进行。
主要是更换发动机,其他组件按中修范围和中修技术条件进行检查、鉴定和修理。
大修,在装甲车辆车体使用期终了时进行。
主要是按照大修的范围和大修技术条件进行检查、鉴定和修理。
检修,指装甲车辆未使用到规定的小修间隔期,而对战伤、损伤或故障的部件或组件进行的修理。
特修,指装甲车辆未使用到规定的大修、中修间隔期,由于战损或故障,需要更换修理发动机、火炮或对车体进行复杂的修理。
修理任务由相应的修理分队或工厂承担。
西方有些国家把修理机构分为基层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三级。
保养分为出车前检查、行驶间歇检查、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车场日保养和换季与普查保养。
出车前检查,是为了保障装甲车辆出车后能正常工作,在每次出车前进行。
行驶间歇检查,是在战斗、训练间歇和行军休息时进行。
一级保养,通常在装甲车辆每次动用后的当日进行。
两栖工程作业车承制单位
两栖工程作业车承制单位摘要:一、两栖工程作业车的概念和用途二、两栖工程作业车的承制单位介绍1.中船重工2.徐工集团3.三一重工三、各承制单位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产品特点及优势四、我国两栖工程作业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正文:两栖工程作业车是一种既能在陆地行驶,又能在水上行驶的特殊工程车辆,广泛应用于滩涂、岛屿、沼泽等复杂地形环境中的工程建设、救援和军事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国防需求的日益增长,两栖工程作业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一、两栖工程作业车的概念和用途两栖工程作业车,简称两栖车,是一种具有独特行驶性能的特种车辆。
它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自由行驶,适应多种复杂环境。
两栖工程作业车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和救援任务,如道路桥梁建设、滩涂开发、抗洪抢险、岛屿运输等。
二、两栖工程作业车的承制单位介绍我国的两栖工程作业车制造企业主要有中船重工、徐工集团和三一重工等。
1.中船重工中船重工集团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科研和制造能力。
中船重工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产品线丰富,涵盖了不同吨位、不同用途的多种型号。
中船重工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以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著称。
2.徐工集团徐工集团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工程机械制造经验。
徐工集团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以工程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产品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机动性。
3.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我国著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三一重工的两栖工程作业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具有卓越的承载能力、行驶性能和作业效率。
三、各承制单位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产品特点及优势中船重工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以稳定性著称,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徐工集团的两栖工程作业车以工程质量和效率为核心,满足客户高强度作业需求;三一重工的两栖工程作业车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优越的性能和效率。
四、我国两栖工程作业车行业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国防需求的日益增长,两栖工程作业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及现状概论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及现状概论作者:李世广张豫南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33期摘要坦克作为21世纪一项伟大发明,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坦克火力控制技术,作为三大性能指标中的关键性技术,受到各国极大关注。
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总结了现代坦克火控系统的组成、发展,火控系统装备发展现状以及外军主战坦克火控系统的特点,对学习了解性能先进的新型坦克火控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坦克火控系统;发展现状;外军主战坦克前言坦克被称作“陆战之王”。
具有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性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
各国主要把坦克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为满足作战要求,在研制坦克时,始终把火力放在首位。
坦克火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坦克武器本身的性能;二是坦克火控系统的性能。
在坦克武器性能一定的条件下,坦克火控技术的高低是制约坦克火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坦克火控系统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可使武器迅速且准确射击目标的整套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装置,坦克乘员利用这套装置快速搜索和识别目标,并可昼夜在停止或行进间操纵武器迅速完成观察、搜索、瞄准、跟踪、测距,提供弹道修正量、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装表、控制武器指向以及对目标的射击。
1.1 坦克火控系统的组成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一般由光电观瞄设备、火控计算机、弹道修正量传感器以及火炮稳定器等组成。
①光电观瞄设备。
现代坦克火控系统的光电观瞄设备通常包括昼用光学瞄准镜和夜视仪器。
对一个完善的坦克火控系统来说,车长和炮长都单独配有光学主瞄准镜和辅助瞄准镜。
②火控计算机。
③弹道修正传感器。
④火炮稳定器。
火炮稳定器用于克服车体对火炮的扰动,以提高坦克在行进间射击的命中率。
1.2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现在,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光学瞄准镜,目测判定间隔,手动装定瞄准角,命中率较低。
上世纪50年代,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上增装了光学测距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使首发命中率有所进步。
高速两栖与三栖车辆关键技术途径研究
高速两栖车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贾小平于魁龙(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摘要:近年来,不断出新的高速航渡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两栖车辆的水上行驶速度,高速两栖轮式车辆和履带式两栖车辆航速指标均超过了45公里/小时,最高航速甚至已经接近100公里/小时。
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高速两栖车实例和技术现状,并对未来高速两栖车技术发展途径作了分析和预测。
一、前言高速水陆两栖车同样也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但其水上关键技术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
目前,高速水陆两栖车技术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是国内外投入大量经费积极开展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
该车在军用方面可用于两栖快速登陆突击、空投、巡逻;在民用方面则可用作抗洪抢险救灾、两栖地带运送物资、滩海娱乐等。
而传统的低航速两栖车辆大多采用排水型船形车体,水上推进装置有车轮、履带、螺旋桨和喷水等型式,但水上速度均较低。
采用轮履划水推进能达到4-5公里/小时;采用螺旋桨和喷水等专用推进装置能够达到12~13公里/小时的航速,仅能够满足克服一般的水障碍.距海上抢滩登陆作战和社会上抗洪抢险救灾任务所提出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近年来,滑水、水翼、气垫等高速两栖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两栖车辆的航速.轮式和履带式高速两栖车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AAAV水陆两栖履带式突击战车,辆航速已达到45公里/小时,英国Gibbs Technologies公司也开发出高速两栖汽车(HSA)技术,的轮式两栖车已经达到55公里/小时,瑞士Rinspeed 公司生产的两栖汽车已经达到80公里/小时,据最新报道,水上时速达98公里的轮式两栖车辆已经下水。
最近,Gibbs技术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开始联合为军方开发三种两栖运载平台:第一种平台是两栖远征作战飞行器(ACC-E),此飞行器长为6096毫米,水上速度为72.4千米/小时,陆上速度为128.7千米/小时;第二种平台是两栖河战飞行器(ACC- R),此飞行器长为10668毫米,水上速度为64.4千米/小时,陆上速度为104.6千米/小时;第三种平台是Terraquad,其水上速度超过88.5千米/小时,陆上速度为80.5千米/小时。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辆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地形车辆现状与发展趋势贾小平于魁龙李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摘要:全地形车是针对恶劣环境和地域而设计的特种车辆,具有超强的越野和克服障碍的能力。
本文回顾了国外早期研制的各种典型全地形车辆及其性能特点,并对国内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作了简要分析,最后对全地形车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设计要求作了概括。
关键词:全地形车现状发展The Current Stat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ll-terrain vehicleJia Xiao-ping Yu Kui-long(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2, China) Abstract:The all-terrain vehicle, a kind of special vehicle, is developed for the severe environment and zone, and it has wonderful off-road and overcoming the barriers abil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eign developed early some kinds of all-terrain vehicle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and analysis briefly the current state and evolvements of our country in this aspect. In the end it generalized the trends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design for the all-terrain vehicle.Key words: all-terrain vehicle; the current state; development1 前言全地形车理论上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最大特点是具有较低的接地压力,通过性强,可以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中国两栖装备或走出国门:盘点中国两栖装甲车
现代两栖登陆作战,虽然是从海上到空中,从前线到后方的立体式登陆,但是对于负责抢滩登陆的部队(一般是海军陆战队)来说,仍旧是十分凶险的。
虽然登陆发起前会对敌方滩头发起火力准备,但是这也难以完全消灭滩头敌军,要完全占领滩头阵地,还要靠陆战队登陆。
为了避免滩头残余敌军对大中型水面舰艇造成威胁,第一批登岸的部队往往不是由运输舰艇抵岸输送的,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各种小型运载工具涉水登陆。
在涉水阶段,由于海面的晃动,涉水部队难以对滩头发动有效打击,自己却反而暴露在无遮无拦的海面上。
为了保证冲滩登陆的有效性,必须尽力减少冲滩时间,而且也要有一定地装甲保护冲滩部队。
因此两栖装甲战斗车辆诞生了。
今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国的的两栖装甲战车。
63C两栖装甲输送车
63C在陆军的63式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是加装了前后浮箱,大大提高了航渡能力以及水面载荷。
后箱还加装了艇用发动机,,能够加快水面行驶速,但是也因此导致后车门不能使用,登陆后成员下车只能打开顶仓盖从车顶跳下,这在实战中是相当危险的。
车顶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无论是火力、防护、机动,都表现很差。
77式两栖装甲车
该车于1965年4月开始研制,当年制成2辆样车,并经过试验和改进后投入小批试生产。
1977年11月经审查定型,命名为77-1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该车是装甲部队中水陆坦克的战术配套车辆,也可装备炮兵部队,用于水网稻田地区驮载地面火炮克服水障碍以执行各种战斗任务。
江麓集团VN18外贸两栖战车被央视及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江麓集团VN18外贸两栖战车被央视及多
家媒体争相报道
作者:付炼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11期
11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走出国门的中国“神器”》
为主题,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两款外贸新型步兵战车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在微信公
众号上同步刊登《霸气!中国造出“地表最强”两栖战车多项性能居世界第一!》专题报道。
报道中的VN18两栖战车系江麓集团所生产。
此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范围内引来广泛的转载报道和宣传。
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国防部网站、中国日报网、中新网、新浪网等上百
家媒体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争相转载。
11月20日下午,湖南卫视、湘潭电视台等媒体集中来公
司对VN18外贸两栖战车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
央视财经报道称,VN18是目前世界上现役装备中海上航速最快的两栖战车。
陆地上最高时
速可达到65公里,水上最高时速可达到30公里。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海上性能,能够在四级海况、三级风的情况下行进。
在海里的行进速度,相当于汽车在高速路面120公里/小时的时速。
VN18战车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自主设计的滑行车体技术。
随着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的增强,像VN18等款新型外贸步兵战车,不断被国际市场了解和欣赏,订单稳步增长,中国战车正昂首阔步、自信地走向世界。
(付炼)。
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要:两栖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作战样式,本文从两栖作战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两栖作战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找到对我军未来两栖作战的启示。
关键词:两栖登陆、登陆作战、抢滩两栖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作战样式。
登陆敌方海岸滩头的作战不仅需要战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认真计划、严密组织和充分准备,更需要的是各军兵种之间的密切协同和全力配合,其作战规模之大、集成程度之高、作战组织之复杂是其他作战样式不可比拟的。
一、两栖作战的相关概念研究两栖作战,首先要找到两栖作战的逻辑起点,明确相关概念是研究两栖作战的前提条件。
两栖作战又称登陆战,是一种兼具海战和陆战特点的一种作战样式。
美军在2001年出版的《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中将两栖作战定义为:“两栖作战是由装载在舰艇或飞机上的两栖部队从海上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将登陆部队输送上岸完成指定任务的军事行动。
” 我军则2014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本书(作战分册)》中定义为“对据守海岸、岛屿之敌进行的渡海进攻战斗。
”也指出登陆战斗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占登陆场,保障后续部队上路并向纵深发展进攻。
两栖作战是由两栖部队具体实施的。
《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中将两栖部队定义为:“一支两栖部队包括两栖特遣队和一支登陆部队以及其他训练、编组和装备用于两栖作战的部队。
”在赵渊等人编写的《突袭抢滩》一书中对两栖部队的定义就简洁很多,定义为“海军用来输送登陆兵员渡海登陆的兵种。
”两栖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占敌军的滩头阵地,建立舰队海上停泊点和前进基地,继而展开控制交通线、封锁作战,通过不断地扩大控制范围,从而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实施登陆作战。
两栖作战的使命任务就是保证先头部队登陆成功并取得关键胜利。
二、两栖登陆作战的发展历史一战中英法联军计划在加利波利半岛实施一次两栖登陆作战,目的是援助俄国、打击德国的同盟国土耳其。
那年我开211——63式(211)水陆坦克
那年我开211——63式(211)水陆坦克作者:周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3期★周彦211,是我国第一代水陆坦克的研制代号。
这种两栖装甲车辆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台样车,在对样车进行修改试验的基础上,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试用,到1963年3月该车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正式列装部队。
基于作战任务和地理环境的综合需要,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南京军区某坦克师所属的两个坦克团,就成为了首批装备这种水陆坦克的部队。
1970年底,笔者入伍来到了其中驻扎苏南的坦克某团,成为了一名水陆坦克驾驶员,与211朝夕相伴了整整4年。
时至如今,尽管自己早已调离这支部队,这种型号的水陆坦克除了在博物馆,恐怕已经也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然而,每每回想起来驾驶63式水陆坦克的训练与生活,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激情乐趣的点点滴滴仍然记忆犹新。
“公坦克”与“母坦克”当年的新兵训练结束之后,我们就被分配到团训练队学习坦克驾驶。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部队还没有恢复正规的坦克乘员训练机构,所有的新驾驶员都是由团自主培训的。
在进行完理论学习、驾驶椅练习和断开履带的模拟操作之后,我们就到野外驻训点开始实车驾驶。
当时部队驻训都是分散住在老乡家里,在江南农舍的堂屋间,铺上稻草,垫上雨衣,席地而卧,每天与老乡共处一室,同进同出,相互之间倒也和谐自然,并无不适。
没想到刚刚安营,老乡们就提出一个让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彻底懵圈的问题——你们是学“公坦克”还是“母坦克”?怎么?坦克还分公母?没听班长助教告诉我们呀!当时身为新兵也不敢胡乱询问。
过了一段时间,才从老兵那里知道答案。
原来所谓的“公坦克”,指的是装有火炮的211水陆坦克,而“母坦克”,则是没有炮塔的511履带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细细想来,老乡的这种比喻还颇为形象直观!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公母坦克”,,却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两种两栖履带式装甲车辆相伴而生、互为配套、共成系列的突出特点,即依托同一底盘,依据不同需求,实现一车多型、一车多用、一车多能。
国外轮式两栖车辆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国外轮式两栖车辆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蒋耀军;庄加海;陈运腾
【期刊名称】《工兵装备研究》
【年(卷),期】2014(033)005
【摘要】轮式两栖车辆具有水陆自行能力,对保障军队快速渡河、登陆作战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军事强国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改进和研制轮式两栖车辆装备.在介绍国外这类装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装备研制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可为我军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蒋耀军;庄加海;陈运腾
【作者单位】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江苏无锡214035;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江苏无锡214035;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江苏无锡21403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51.3
【相关文献】
1.国外激光成像探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2.轮式两栖车辆关键技术研究
(一)3.2030年前国外陆军轮式车辆装备发展研究4.国外轮式起重机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动向5.国外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陆两栖车发展史
水陆两栖车发展史水陆两栖车(Amphibious Vehicle)是一种既能在水上行驶,又能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以下是水陆两栖车发展史的概述:1930年代-1940年代:早期实验水陆两栖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
当时,一些制造商开始尝试设计能够在水上行驶的车辆。
这些早期的水陆两栖车设计各不相同,有些是基于轮式车辆的改造,有些是全新的设计。
1950年代-1970年代:军用应用水陆两栖车在军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二战期间,水陆两栖车被用于海滩登陆行动,帮助军队在陆地上快速推进。
随后,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继续研发和采用水陆两栖车作为军事装备,以应对潜在的水陆战争威胁。
1980年代-1990年代:民用应用的兴起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水陆两栖车的民用应用开始兴起的时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对探险旅行的兴趣增加,人们对能够在陆地和水上畅通无阻的交通工具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因此,一些公司开始设计和生产适用于民用市场的水陆两栖车,并将其推向公众。
2000年代至今:技术创新和多样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陆两栖车的设计和功能也不断创新。
现代水陆两栖车往往具备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在陆地上达到较高的速度,并且更加稳定和安全地在水上行驶。
此外,水陆两栖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旅游和探险,例如,一些救援组织和军队仍在使用这种多功能车辆。
总体而言,水陆两栖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并且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陆两栖车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不断提升,为人们的出行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水陆铁骑 中国两栖装甲车辆
★人民军队两栖始祖:63式水陆坦克★一、研发背景和技术要求中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从空中俯视,看到的多是网格状水域与道路的交织。
这种地形很不适宜重型装甲车辆运动。
鉴于我国南方地形特殊,部队对坦克装甲的技术要求是:具有两栖能力,能在江河湖泊沼泽区、水网地带行动便捷,走、停自如;要有较强的火力,能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有执行侦察任务的能力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
战术要求提出后,科研人员于1958年10月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车。
之后,在南海某近海海域、长江流域武汉段、华东某水网稻田地区进行试验,不断发现问题并修改,最后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由此投入批量生产。
63式水陆坦克在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部队作战需求,合理地解决了坦克在陆上和水上的矛盾。
科研人员巧妙地运用了发动机前置、战斗部居中、驾驶操纵部位于最前部的布局。
它与陆上专用型坦克相比,除装甲防护能力稍弱和外部尺寸稍大外,具有陆上轻型坦克的所有战斗性能。
为满足水上性能要求,在总体设计上采取了尽可能增大排水量、在全车的零部件设计和外部材料的选用中尽可能地减轻重量并采用了中空的大负重轮以提高浮力等措施。
通过合理的线型设计和重量重心配置以及喷水推进装置设计使坦克在水上行驶具有较好的适航性和机动性。
车首较高并装有防浪板,结合部有密封措施,车内还装有排水装置。
该坦克标定功率为400马力。
水冷却系统陆上采用管片式散热器和废气引射装置,节省功率,布置合理;水上利用水道夹层式热交换器、带式制动器和侧减速器、水上推进装置和抽水装置等。
水上行驶时传动动力由发动机经主离合器、分动箱、万向节传至左右两侧的喷水推进器。
该坦克采用带同步器换档机构的定轴式机械变速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为水上推进传动,分动箱将动力向左右两侧传出,并带有1个倒档机构,可使传动轴带动推进器叶轮正转和反转;后部为陆上变速器,包括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第三、四、五档带有惯性式同步器,第二档带有简单式同步器,第一档和倒档采用滑接齿套换档。
外军两栖装甲车辆现状及发展研究
带 式两 种 ; 根据 水 上推 进装 置 的不 同 , 为螺旋 桨 、 分 喷水推 进 器 、
履带或轮胎划水三类 ;根据作战任务的不 同可分为两栖装甲战
一
靳 建 峰
斗车辆和两栖装 甲保障车辆两类 ,其中战斗车辆包括 :水陆坦 克、 两栖 装 甲突 击 车 、 栖装 甲步兵 战 车 、 栖 装 甲输 送 车 、 两 两 两栖 火炮 发 射 车 、 栖 导 弹发 射 车 等 ; 障 车辆 包 括 : 两 保 两栖 装 甲指 挥 车、 两栖装 甲侦察车、 两栖装 甲工程车 、 两栖装 甲抢修车、 两栖装
2 .总 体 结 构
两 栖装 甲车 辆 的机动 能力 总体 上 明显优 于 其他装 甲车辆 。 两栖 装 甲车辆相 对较轻 , 所用 发
两 栖装 甲车辆 因为不仅 要满 足陆 地行 驶作 战 的需 求 , 且要 满 足水上 行驶 作 战的要 求 , 而 所
动机 的功率 一般 大 于其 同一系列 其 他车 或前 一
从 海 上 登 陆舰 下 水 , 4 海 浪 中 浮渡 , 能 在 在 级 并 水上拖 曳损坏 的车辆 。法 国的A MX1P C 0 0 A 9 水
水体积产生的浮力浮于水上,依靠螺旋桨或喷
水推 进器 等装 置在水 中推 进 。少数 还需 依赖 制
式浮箱 、浮 囊或 浮渡 围帐 产生 的附加 浮 力才 能
就保 证具有 一定 的浮 力储 备 。一些仅 依靠 水 密
车体还 不足 以 产生所 需浮 力 的装 甲车辆 ,还带
1M Ⅱ一 就 是 专 用 的 空 降 战 车 ,A 3 3 L V系列 是 美 军在海 湾 战争 时能及 时空 运到 战 区的仅 有 的两
种车之 一 。
装甲车辆耐久性试验现状与对策
性试 验研 究工 作 ,解决 好 耐久性 试验 这一 影 响装 甲
车辆 综合 性 能提 高 的关 键 问题 ,为新 一代 装 甲车辆
LICh — n un mi g, W EILa- h n is e g
( hn ot V hc eerhIstt,B in 0 0 2 C ia C iaN r e i eR sac tue e ig10 7 , hn ) h l ni j
Absr c t a t:I h sp p r h o rd r b l y t s d s o r u e e i l n t rs ae s mma ie n t i a e ,t e f u u a ii e tmo e fa mo r d v h ce a d i pa r u t s t rz d. Af r a ay i g t e p o l msn w x se n t r ci e,s me s g sinsa e ma e a c r i o a t rS t n lzn h r b e o e it d i he p a tc e o ug e to r d c o d ngt uho ’ e p re c x e n e,wh c l e hep u o i r v h u a ii e two k o r u e e c e a d i a s i ih wi b l f lt mp o e te d r b lt ts r fa mo r d v hil n t p r . l y s t
K e o ds:a mo r d v h c e;d r blt yw r r ue e il u a i y; t s i et
捕食“飞来杀手”——对抗无人机的机动防空系统纵横谈
捕食“飞来杀手”——对抗无人机的机动防空系统纵横谈作者:李春海李补莲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3期李春海李补莲目前,无人机正日益成为现代战场上炙手可热的作战工具。
因此,近年来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来对抗这一新型“飞来杀手”。
传统的防空系统通常注重采用先进的导弹,但随之而来的是作战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为此,研究一些相对廉价的高射炮解决方案,以及发展一些适用的定向能武器,已经日益成为各国军方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不少装备制造商已经迅速做出反应,开始借此新的战场态势大做文章。
有的制造商从某些武器手册中提取出大量有关地空导弹系统技术规范方面的内容进行宣扬,声称这些系统不但可以与传统的高速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交战,而且也完全有能力与无人机交战。
然而,事实上有些系统不但并不具备拦截无人目标的技术水平,而且也没有专门进行过相应的升级。
现装备的一些武器往往更适于与中、大型无人机交战,这些中、大型无人机尽管采用了细长的机翼、高级的隐身材料等,但它们在执行任务期间也做不到特别地隐秘。
如“捕食者”无人机的雷达截面与一般的飞机不相上下,所以,传统的防空雷达想要跟踪它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然而,那些在低空范围内执行任务的小型战术无人机,以及以排或班组编队的形式出现的无人机群却日益构成了对地面部队的威胁。
对于这些体积较小、飞行速度较慢、飞行高度较低的无人机来说,将它们摧毁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问题是它们的雷达截面、红外和声学信号特征也小得多,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探测到它们,并与之展开有效的交战。
因此,各种为应对这种挑战的新型防空系统被研制出来。
“警戒猎鹰”“警戒猎鹰”是美国SRC公司研制的一款新产品。
该公司尚未透露该系统的技术细节,只声明它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系统,有能力探测并跟踪各种潜在的威胁,可以提供“视觉识别和电子识别,以及电子否定功能”。
按照SRC公司一位发言人的描述,这种雷达系统最适于探测接近于地面的目标,它能生成一种可以手工操作的图像。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两栖车辆海上航行安全评估研究
・251・试验与评价技术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0. 28(10)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文章编号!671 - 4598(2020)10 - 0251 -05DOI :10. 16526/j. cnki. 11 — 4762/tp. 2020. 10. 051 中图分类号:TP391,U698文献标识码:A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两栖车辆海上航行安全评估研究宋超!罗建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100072)摘要:分析了两栖车辆海上航行相关风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贝叶 斯点估计和贝叶斯学习估计与两栖车辆海上航行有关的交通事故&建立了两栖车辆海上航行交通系统(QRA )分析模型&通过贝叶斯网络来获取其相对风险的QRA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描述了两栖车辆海上航行的风险分布&并在QRA 上显示了与各种特征相关结果&对两栖车辆航行构成相对风险综合分析&高风险区域的规模按降序排列如下:1)航道 引航 国内水道 航行;2)沿海地区 非引航区 国家水道 航行;该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两栖车辆海上安全航行提供借鉴%关键词:两栖车辆;贝叶斯网络;定量风险评价;安全评估Safety Assessment of Amphibious Vehicle Navigation on Sea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SongChao &LuoJianhua(PLA 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Beijing 100072&China )Abstract : This paprr analyzes the risks related to amphibious vehicle navigation , evaluates the safety risks , and puts forward afeasiblesolutiontothepossiblerisks.BasedonBayesianpointestimationandBayesianlearningestimationoftra f icaccidentsrelatedto amphibious vehicle navigation on the sea , an analysis model of amphibious vehicle navigation on the sea ( QRA ) is established. TheQRA of relative risk is obtained by Bayesian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risk distribution ofamphibious vehicle navigation on the sea , and the results related to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are displayed on QRA. The relative risk ofamphibiousvehiclenavigationisanalyzedcompJehensively.Thescaleofhigh —JiskaJeasisaJJangedindescendingoJdeJasfo l ows :1) watrrway pilotage domestic waterway navigation ; 2) coastal area non 一 pilotage national watrrway navigation. The evaluationmodelhasgoodapplicationvalueandcanprovidereferenceforamphibiousvehiclestonavigatesafelyatsea.Keywords : amphibious vehicle ; Bayesian network ;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 safety assessmento 引言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两栖车辆探索研究从未 停止过,并勇敢付诸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锯脂鲤”IIIC“锯脂鲤”系列轮式装甲车由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该车族中的“锯脂鲤”I I I 是最受欢迎的轮式装甲车辆之一。
其主要特征包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动力舱、后舱的可用空间大;车顶可安装多种武器站,舱内可搭载多名士兵,也可放置物资和中央动力传动系统。
“锯脂鲤”I I I C 不但适合于在海水中浮渡,而且还具备良好的陆地越野机动能力。
“锯脂鲤”I I I C 采用了独立的车轮悬架,包括所有的螺旋弹簧、前面的控制杆和后面的扭力杆;配置了两个螺旋桨推进器,其水上最大速度可达10km/h;陆地最大速度100km/h。
在武器配置方面,“锯脂鲤”IIIC 的主要武器是1门与热成像装置集成在一起的M242型25mm 机关炮,辅助武器是1挺M240型7.62m m 并列机枪;可以随车携带240发25mm 弹药和400发7.62mm 弹药;可以在行进中或浮渡时射击。
此外,该车还可装备8具76m m 烟幕发射器和杀伤榴弹发射器。
其两栖套件包括车底抽水泵、可合拢的发动机格栅百叶窗、自动操作式挡浪板以及双舵转向控制装置等。
据悉,西班牙和巴西的海军陆战队都已经订购了“锯脂鲤”IIIC。
其中,西班牙海军陆战队已经分2批(18+21)订购了39辆,这些车辆全部都在瑞士克罗伊茨林根制造,交付时间为2009—2014年。
其中第2份订单是2007年12月20日签订的。
巴西海军陆战队也已经分3批(7+5+18)订购了30辆,其第3份订单是2008年11月20日签订的。
此份协议要求制造三种配置方式的两栖车,分别是:装甲人员输送车、救护车和指挥车。
按照计划,第3份订单已于2010年全部交付完毕。
这些两栖车辆主要是供巴西海军陆战队用于在海地执行联合国框架内的任务,以及将来的其它一些联合国任务。
由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由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与莫瓦格公司合并而成)研制的“锯脂鲤”V (8×8)是该系列的最新变型车,战斗全重约26t。
2006年9月,在英国沃明斯特举办的英国陆军中型车辆日上,还展出了一辆基于“锯脂鲤”V 的演变型“锯脂鲤”论证样车。
随后,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典型两栖装甲车辆发展近况两栖装甲车是两栖登陆作战部队的重要装备,其发展与装备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军事冲突也充分暴露了一些老式两栖装备的弱点。
一些新型两栖装甲车辆也正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改进。
由于多个亚洲国家(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印尼、柬埔寨、孟加拉、越南、缅甸等)的两栖车辆早已过时,不能满足现代多种战争威胁的需要,未来几年,类似于“锯脂鲤”IIIC 和BMP-3F 这样的现代两栖装甲车辆在亚洲的销售前景将会看好。
“锯脂锂”IIIC 轮式装甲车制造出3种“锯脂鲤”V 变型车,其中的一种还在2007年的7月份参加了英国陆军“未来快速奏效系统”中有关多用途变型车的各项试验。
2008年5月,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被英国国防部选中,成为英国多用途车辆设计(U V D)的临时首选竞标人。
但就在该年12月份,这种首选身份就被撤消了。
然而,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却一直对自己的这些“锯脂鲤”变型车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2011年的8月份,他们又将装有莱茵金属公司“长矛”模块化炮塔系统的“锯脂鲤”V 推荐给了加拿大的近距离作战车辆(CCV)项目。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型轻型装甲车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轻型装甲车(L A V)也是在“锯脂鲤”车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2006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授予通用动力公司一份生产157辆(含6种车型)LAV-A2的合同。
LAV 系列车辆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
L A V -A2的主要特征是改进了悬挂装置、加装了增强型防护装甲,并配置了灭火系统。
其改进目的是尽可能地为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2012年12月3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又与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签约,要求提供LAV-A2的进一步升级型——LAV-25A2两栖装甲车。
据称,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准备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对L A V -25A2进行升级改造,合同总额2 400万美元,要求提供13辆新型轻型装甲车。
美军方的官员宣称,他们有把握确保这些车辆在未来10年内,都可以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战备状态中。
这些LAV-25A2将是适应能力很强的8轮两栖车辆,可以用于运送部队、远程侦察,以及前方指挥与控制。
美国海军陆战队系统司令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匡蒂科市)的发言人巴布・汉比说:“这次采购之后,将可以确保美国海军陆战队轻型装甲车辆的库存量维持在930辆左右。
”美国海军陆战队系统司令部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维修/维护所有库存的轻型装甲车辆,以确保可操作车辆的绝对数量;但目前看来这样的维修/维护已经不再合算了,因此决定采购一批新型车辆来补充库存量。
按照计划,通用动力公司将从2014年夏季开始,交付这些新的LAV-25A2型车辆。
这13辆新型车的研发目标是使这些轻型装甲车更加耐用和更加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可以缓解爆炸冲击波的加固型座椅(与新型防地雷车辆内采用的座椅类似)、为乘美军LAV-25装甲车在阿富汗员都配备五点式安全带、增强型悬挂装置,重新安置油箱位置。
据报道,尽管美国国防部认为这些升级改进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同意进行这样的升级与改进,但由于最近几年来整个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紧缩,加之一些高价采购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致使好几个装备现代化计划都已经不得不推迟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种L A V -25A2型两栖车辆确实会综合采用一些永久性的升级改进措施,从而使战场指挥官员在最近10年内不必再担心其两栖部队的安全性问题。
这些新型两栖车辆的弹道防护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根据所执行任务的不同,还可以为它们选择安装V 型车体,以便使爆炸冲击波可以从车辆的底部瞬间偏转发散出去,从而大大减少对车辆和车内乘员的伤害。
新加坡“特雷克斯”装甲车作为一家私营合资公司,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与爱尔兰蒂莫尼科技公司以出口外销为目的,合作研制推出了“特雷克斯”轮式装甲车。
2001年在伦敦举办的DSEI 展会上,名为“特雷克斯”AV81的首辆样车公开亮相。
随后,该车在英国莱兰试验中心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试验与检测。
该车最初采用传统的螺旋弹簧减震器,在后来发展的型号中引进了具有实时阻尼控制功能的液气支撑杆,并且还研制采用了电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在2004年的年中,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联合土耳其奥托卡公司制造出了第2辆“特雷克斯”样车和一辆预生产型车辆,并且在亚洲和欧洲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与评估。
2005年,“特雷克斯”发展到了AV82型。
这种型号的“特雷克斯”装甲车不但装备了更加先进的动力传动系统和液气悬挂装置,而且还在其A V81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包括将原先扁平的下部车体更换成了防地雷性能更佳的V 型车体,并且改进了车辆的后悬架。
“特雷克斯”也是一种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的新型装甲车,可以披挂不同防护级别的装甲,或配置各种不同火力的武器系统。
目前已经推上出口市场的“特雷克斯”装甲车的最大车全重为24t;加之其体积小巧紧凑,因此可以用C -130或者其它的小型运输机进行空运部署。
“特雷克斯”AV82可提供核、生、化防护能力。
其标配设备包括:可以控制前面4个车轮的动力转向方向盘、中央轮胎充气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核、生、化防护系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选项。
“特雷克斯”的基型车A V81在车体后部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喷水器,可以推进车辆以10k m /h 的速度通过水障。
目前,这种8轮式“特雷克斯”两栖装甲车已经入围海军陆战队人员输送车“四选一”的候选车辆队伍中。
其它三种候选车辆则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B A E 系统公司和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在进行为期一年的评估之后各推荐一种。
按照计划,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将制造一种符合美国海军陆战队规范要求的改进型“特雷克斯”两栖装甲车,并且在2014年3月前将其提交美国海军陆战队,以进行“四选一”的最终测试与论证。
据悉,最终“四选一”的测试项目将包括耐久性、可生存性、武器系统,以及在支援海军陆战队军事行动中车辆的总体性能。
测试与论证阶段结束之后,有望在2014年进行美国海军陆战队装甲人员输送新加坡“特雷克斯”轮式装甲车马来西亚AV8装甲车模型车的招标工作。
目前,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正在与美国防务机构下属的科学应用公司(S A I C)联手竞争这个项目。
马来西亚AV8土耳其F N S S公司是一个合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者是B A E系统公司,由土耳其控股。
目前,该公司已经接收到来自马来西亚防务技术公司(DEFTECH)的一份签有5.59亿美元的要约承诺函(LOA),要求为马来西亚武装部队设计、开发和制造257辆A V8轮式装甲车,并提供综合后勤保障。
新车将以FNSS公司设计的“豹”式8×8轮式装甲车为基础。
目前,FNSS公司已经完成了车辆的重新设计,而防务技术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也特别要求,重新设计之后的车辆必须满足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所有要求。
FNSS公司的“帕尔斯”轮式装甲车的特征是配置有液气悬挂系统,并且可以在不需要做预先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两栖操作。
所有的“豹”式装甲车都可以用C-17和A400M运输机空运部署。
马来西亚的A V8型8×8轮式装甲车项目涉及到这种车辆的本土化设计、开发和制造,以及综合后勤保障。
FNSS公司将提供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以便使防务技术公司有能力在马来西亚生产这些车辆。
A V8型车辆将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种国产化的8×8轮式装甲车族。
在该车族中将包括12种变型车。
在此之前,F N S S公司曾经与防务技术公司合作,为马来西亚陆军提交过“阿德南”装甲战车和120mm迫击炮车。
按照计划,首批车辆将在2013—2014年期间完成交付。
“超级”AV2010年6月15日,B A E系统公司宣布已与依维柯防务车辆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一起竞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人员输送车项目。
依维柯防务车辆公司是在2009年展出其作为最新型美国海军陆战队装甲人员输送车(M P C)候选车辆的“超级”(SUPER)AV 8×8两栖装甲车的。
这种基于现有野战车辆的“超级”AV装甲车在生存能力、机动性能、两栖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
这种海军陆战队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设计目的有二,一是填补当前中型装甲车辆方面的空白,二是对远征战车和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 L T V)做一些作战能力方面的补充。
B A E系统公司和依维柯防务车辆公司在研制防雷车和装甲车方面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曾经研制过多种8×8型装甲车。
这两家公司的强强联合无疑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经验,从而共同解决M P C项目的一些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