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六章 中唐前期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唐前期诗人
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呈现一种过渡状况。元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他们在艺术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在当时还有影响较大而实际成就较差的“大历十才子”。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
第一节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
《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
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
山水记的先声。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于茅山。
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囝生南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官吏常取闽童做阉奴,顾况这首诗,揭发了闽吏这种残害人民的罪行。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农民稼穑之苦;《采蜡》一章讽刺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同情采蜡者的悲惨遭遇,也是为现实而发的。这些诗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他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他学习古乐府写的《公子行》、《弃妇词》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他的《竹
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结、顾况之外,戎昱和戴叔伦也写过新乐府。戎昱(740—787?)颇多边塞之作。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也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伦(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另一首《屯田词》出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第二节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