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唐代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第三节 韩孟诗派
• “荒国陊(duò)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 愁也;鲸呿(qū)鳌掷, 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 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 意。”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马端临《文献通考》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益: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 • 刘长卿: “五言长城” • 韦应物:中唐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二十年间万事同”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雄直劲健的豁达诗篇; • 精炼隽永的咏史怀古; • 清新平易的民歌风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节 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歌: •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
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 “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 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冷峭简淡的柳宗元诗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05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添加标题
02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添加标题
04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添加标题
06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ຫໍສະໝຸດ 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李贺今存诗200余首,皆呕心而作。从个人命运出发,感受、体验和对抗自然与社会对人的压抑,思考人的命运、生死等人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李贺诗最重要的内容,诗里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有时甚至把解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鬼世界,用各种形式来抒发、表现他的追求和苦闷,如《梦天》、《秋来》等。这些诗作每每融入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
贾岛晚年名气越来越大,他内心的压抑不平,行为乖张,都得到晚唐一些诗人的共鸣,而作诗之苦,更为他们所效法。其影响一直及于宋末。
诗风相近的还有姚合,称“姚贾”。曾授武功主簿,因称“姚武功”。多赠别酬唱诗,也有少数作品反映时事民生。善于摹写荒县僻邑萧条冷落的境况,代表作有《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四、 李贺
李贺诗奇崛冷艳、虚荒诞幻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超越现实迥异常境的想象夸张、大量虚幻意象的营造,奇异峭拔的遣词造句,以及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上。如喜用泣、鬼、寒、死等色彩冷艳凄迷的辞藻。想象云彩是天河中的流水,因而也能发出流水声:“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日像玻璃般明亮,因此也能像玻璃似的敲响:“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
李贺继承了楚辞的传统,被称为“骚之苗裔”,也受到鲍照、李白、韩孟等诗人的影响。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给古典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偏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奇诡险怪,带来缺少思理的弊病。
初中文学常识: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下邽人,晚号香山居士,死后葬洛阳城南香山“白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新乐府运动:由中唐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乐府: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
诗歌中的“汉乐府”指的就是两汉乐府诗。
乐府诗:包括两汉乐府诗,也包括自东汉末年到唐代(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诗,以及沿用乐府诗题仿作的诗。
新乐府: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乐府诗,即新题乐府。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如《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三吏”“三别”等。
中唐由“元白”倡导,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派: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合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创作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我们把“时”和“事”合起来就是一个词“时事”,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要为“时事”服务,为政治、社会现实服务。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经常是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这不免有些夸张,但他的诗读起来通俗易懂却是事实,“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
白居易这个人: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时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44岁之前,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有很高的成就。
2、44岁之后,日渐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明哲保身;用儒家的“独善其身”寻求内心平衡(其基本思想是佛家的,晚年笃信佛教)。
诗人孟郊的个人简介
诗人孟郊的个人简介孟郊是唐代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孟郊——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
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
”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八讲 中唐其他诗人
(二)柳宗元
诗歌的数量较少,只存 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 作。前人评论柳诗, 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 飐芙蓉 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 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
言长城”。他的五绝,最著名的是《逢雪宿 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 雪夜归人。 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可弥漫着一层难 以言说的冷漠孤寂的情调,透露出浓重的衰 飒索寞之气。刘长卿诗歌的风格是清冷淡远。
3.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的合
称。《新唐书· 卢纶传》云:“纶与吉中孚、 韩翃(hóng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 历十才子。”他们的诗歌多步王、孟后尘, 以吟咏山水田园,唱酬应制为主要题材,擅 长五言律诗,格律工细,字句精美,但气格 不如盛唐浑厚,流于平庸纤巧。大历十才子 中成就最高的是钱起。
四、刘禹锡和柳宗元
(一)刘禹锡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一位具有广泛影响 的著名诗人。在名家纷起、流派众多 的中唐诗坛上,他能独树一帜,自成 风格。其诗既不同于元、白,也不同 于韩、孟,但他又与元、白、韩、张 籍、李益等是诗友。其诗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推崇备至。在诗歌创作上,他生前与 白居易齐名, 世称“刘白”。
韩愈《山石》讲析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
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 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 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 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 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 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 得至老不更归!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1、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中唐最知名的新乐府运动,还有古文运动。
而中唐还有一些其他的诗歌派别,比如刘长卿和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仿盛唐诗,韩愈、孟郊和贾岛的清奇,以及一个奇峻险怪的李贺。
|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看着这个名字就知道继承的是孟浩然王维的风格了。
刘长卿以五言诗著称,以抒发哀伤的情绪来描写山水景物,在山水中寄寓着悲冷寂寞的情感。
比如他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还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青山斜阳闲淡清冷,这是他诗歌中的普遍情调。
韦应物高雅闲淡的一面比较突出,他和刘长卿一样,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中的情绪大多数是对现实的不满。
比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中唐文学
(1)孟郊
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变 通而处处碰壁,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一 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苦、疾病、羁旅、失子、 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清人叶燮说:“近或有以钱、刘为标榜者,举世从风,以 刘长卿为正派。究其实不过以钱、刘浅利轻圆,易于模 仿。”(《原诗》)
王士禛:“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3、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 候审。
孟郊诗的风格是奇崛、冷峻、苦涩。
在体式上弃近体而致力于古风 意象避免程式化而追求个人色彩 语言力求生新
《赠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 谁谓天地宽。 《长安羁旅行》: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长安旅情》: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 《上达奚舍人》: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答友人赠炭》(卷九):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闻夜啼赠刘正元》:愁人独有夜烛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夜感自遣》: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唐朝诗人.
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中唐
晚唐
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 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 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 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 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 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 展开拓了道路。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 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 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 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 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 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 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 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唐代诗人简介
唐代(公元618 ~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 时期,唐诗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唐代诗人按 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下图 为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初唐 盛唐 唐代诗人 陈子昂、骆宾王、 王勃、 卢照邻、 杨炯等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白居易 、柳宗元、韩愈、 刘禹锡等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唐朝诗人简介
唐朝诗人简介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简介: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1、王勃,(649或650〜675或676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等诗篇。
2、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 年),年仅11 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 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 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 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 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着称,死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632 年-695 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4、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 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着名的《讨武氏檄》。
元白诗派是哪两位诗人,有哪些代表作品
元白诗派是哪两位诗人,有哪些代表作品元白诗派是哪两位诗人?他们有哪些著名作品?“元白”是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元白诗派是哪两位诗人,希望大家喜欢!元白诗派是哪两位诗人“元白”是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回咏,故号元白。
白居易答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李白诗最著名的20个名句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乐府·将进酒》(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中唐诗人: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杨炯、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岑参、邱为、高适、祖咏、王翰、钱起、綦毋潜、常建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中唐诗歌特点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貶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遠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
主要诗人还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拓展延伸】从唐传奇看中唐诗人的情感特征中唐贞元时期的诗人具有特殊的情感特征。
这一时期的文人们一方面渴望改革弊政,振兴朝纲,使唐帝国中兴。
于是产生了以诗歌讽喻朝政的艺术传统,白居易、元稹等人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以图干预政事。
另一方经历了安史之乱,中唐帝国走了下坡路,诗人们的内心有了伤痛,便不再高歌理想,即便通过改革朝政也无法恢复盛世的强盛图景。
加之中唐的党争之祸浇灭了有识之士的政治热情。
诗人们既然不能够通过建立功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于是逐渐由追求外在的功业转而追求内在的情感体验,由此产生了大量关于爱情的作品。
在诗歌中有《长恨歌》、《琵琶行》、《悼亡诗》等,在小说中更有大量描写爱情的传奇。
中唐代表诗人
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 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 同他振兴王朝的企望和 有志报国的壮怀相矛盾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 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 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 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 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诗为表思念和盼望 而作,最后一句回到主题
注释:作者时任 滁州刺史一年。
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1、时光易逝的感叹 2、想归于田园,又 为百姓而忧心的进 退两难的矛盾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 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元白诗派
关于新乐府运动
倡导者:元白诗派
特点:自创新乐府,用新题,写实事, 不徒以乐论诗 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常见主题:农民、宫女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 于事而系于时政。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创作取材于现实中的事件,反映社会政治状 况。 比兴美刺 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关心民生疾苦。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 喻。
中唐其他诗人
《南山 》(节录) (nán shān)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或俨若(yǎn ruò)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搜狩。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或若气饙馏。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拆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孟郊:古拙艰涩,寒俭(hán 抑郁 jiǎn)
韩孟并称;同:尚古好奇。不同:韩重气 势(qìshì),外放式的力度;孟古拙,内敛式的 抑郁。
内容上,更为平易与切实,主要表现下层文 士对穷愁哀苦生活的怨愤情绪,描写平凡人 的平凡生活和痛苦。
艺术上,险奇艰涩,刻意求工。注意语言的 独创性。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柳宗元的文学 主张 (wénxué)
文以明道,反对“贵辞而矜书,粉泽以 为工”的颓靡文风。
“褒贬”或“讽谕”是文章(wénzhāng)应有的 功能。
真正优美的作品,不仅应该有完美的形 式,而且必须有正确而充实的内容,二 者不可偏废。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寓言:短小警策,含意(hán 深远 yì)
中唐其他 诗人 (qítā)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中唐诗派和诗人(shīrén)
刘长卿、韦应物
大历、贞元诗人(shīrén)
唐代诗人列表及其作品风格
唐代诗人列表及初唐四杰作品风格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
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
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
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
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
《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唐朝诗人简介
唐朝诗人简介唐朝诗人简介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简介: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1、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等诗篇。
2、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4、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第三部分:相思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寺,有感唐代杨李故事。 两人相识、离别、相思、苦寻
第一部分:相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李商隐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16岁到长安,《赋得古原草送别》 29岁第四名进士第。 32岁作校书郎,步入仕途。
36岁任左拾遗。
42岁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上疏,贬州刺 史。又为王崖所谗,再贬江州司马。
52岁任杭州刺史,从此游乐无度。 73岁散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
白居易的诗歌:
1、讽谕诗
新丰折臂翁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八月,诏宫官 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 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 歌》。
此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兴亡之感。
诗人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国家之 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其后有《梧桐雨〉、《长生殿》 2、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普遍的爱
情理想。
二、韩愈(768-824) 小时很苦。(《祭十二郎文》)
苏轼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 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第四部分:成仙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风格特点:
1、韩愈为代表:奇绝险怪 2、白居易为代表:通俗易懂
白居易
不用任何困难的文字和典故 令老妪皆能懂 更贴近民间 关注文学的对象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2、长篇感伤诗,中国诗歌最缺少的
《长恨歌》《琵琶行》
中国诗歌的叙事功能的缺乏
长诗:铺排 对人物美的描写 对音乐的描绘
《长恨歌》
35岁做周至县尉所作。 806年,白和陈鸿、王质夫同游马嵬仙游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唐诗人: 白居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唐诗歌(766-836):唐诗第二高峰 诗人多、流派多
这一时期诗歌也不好创作 。
孟郊《夜感自遣(一作失志夜坐思归 楚江,又作苦学吟)》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贾岛以苦吟著世:
他曾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送无可上人》诗后注诗: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二部分:悲剧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三、李贺
李贺(790-816),鬼才。 7岁过人的成就:韩愈当面试《高轩过》。 仕途不顺: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
《金铜仙人辞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