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学 大历诗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唐文学

教学目标

掌握中唐文坛的概括

掌握大历诗坛的三大代表诗人群体

教学重难点

三大诗人群体的特点

中唐文学的成就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中唐诗歌概况(766——835) 中唐就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就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与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与、元佑。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元与中兴”的历史背景有关。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与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参见施子愉的统计表)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与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就是专指唱与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与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中唐前期(766—790)代宗、德宗贞元初。主要为大历诗坛。

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永贞、宪宗元与、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大与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二、大历诗坛概况(代宗大历年间——德宗贞元初766—790)

大历诗风,指的就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就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她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与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她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与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与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一) 士人心态: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她们都就是有相当成就的名家。她们的生平比较特殊,都就是跨越在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元结,719—772:顾况,727—820(?);刘长卿,714—790;韦应

物,737—792(?)。她们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具有共同的心态:

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使她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这反映在她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

2、痛苦的现实与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她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这个时代特别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

安史之乱八年,催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冷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狂放、慷慨、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

(二)总体诗风。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表现:

(1)内容上:诗人以冷漠的眼光来抒写人生、社会,描写视野从广阔的社会转向个人周围的生活与内心。

(2)诗体上:工五言。刘长卿号“五言长城”。有句无篇。

(3)语言上:省净、精炼、流丽。

(4)各类诗的特点:

反映现实的诗,多冷漠,缺乏经世济民的激情、建功立业的精神。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

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壮。

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与中唐中期两个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气骨顿衰”(《诗薮》)实则,“低谷”一词不太准确、其评价偏低,这就是一个有一定成就的“过渡”阶段——盛唐到元与的过渡。

三、韦应物与刘长卿

1、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她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与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与,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她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炼浑括的诗笔,写出安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瞧。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归襄州》等诗,或写久戍边塞不得归家的兵士,或写被罢归乡里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她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其代表作如《寻南溪常山人山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瞧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中写她寻访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见的幽静景色,洗炼清新,颇饶风致。结尾写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却就是消极的。又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荒僻幽静的别墅,无人肯到,皇甫侍御独远来相访,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见。她的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就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所见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话就刻画烘托出来,让人感到含蓄亲切。

她还写过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这些诗往往与她自己受贬谪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如《长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