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_暗喻_借喻_借代_区别

合集下载

借喻借代比喻的区别

借喻借代比喻的区别

借喻借代比喻的区别一、借喻借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里用“厚障壁”借喻“我”和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等差异而产生的深深的隔阂。

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梨花”借喻雪花,形象地描绘出雪的洁白和繁盛。

借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简洁,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类型有很多。

(一)特征代本体。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用“圆规”代指“杨二嫂”,突出她细脚伶仃的特点。

(二)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财物等。

(三)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雷锋”代指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四)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帆”代指船。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简洁、形象、生动,引发读者联想。

三、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好像”“仿佛”“似的”“如同”等)。

比喻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明显,常用“像”“好像”“仿佛”“似的”等。

例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为”等。

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比喻的作用是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可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四、借代与借喻、比喻相同点(一)都属于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都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描绘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另一个事物。

五、借代与借喻、比喻不同点(一)构成基础不同1.比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本质不同,但有相似之处。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语文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语文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映衬、设问和反问、拈连和仿词、移就、对偶、排比、回环、层递、反复、古诗文修辞〈1〉比喻1、定义:就是打比方。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

2、明喻: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如、似、似的、好像、一样等)都出现的比喻。

3、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代替比喻词的词语是:“是”、“就是”、“成了”、“成为”、“等于”等。

4、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例:王老师的办公桌上,高高耸起了一座大山。

5、比喻的特殊格式(1)引喻:柴多火焰高,人多主意好。

(2)较喻: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3)修饰喻:偏见的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4)同位喻: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5)否定喻: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6、使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但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极其相似。

(2)要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用熟悉比陌生,让人容易理解,使人容易接受。

(3)比喻要新颖,不落俗套。

7、比喻的口头描述妹妹的脸蛋像苹果一样红。

把脸蛋比作苹果用苹果喻(比喻)脸蛋把脸蛋喻为苹果8、几种假冒比喻(1)他长得像他爸爸。

(同类作比)(2)何首乌根像人形。

(形状同类作比)(3)他好像刚才出去了。

(表示推测,没有喻体)9、比喻的作用(1)可以使语言形象化。

(2)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特性,主要是为了把人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使人的感情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同时也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活泼一些,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积 累,多思考!谢谢!
知识就是一个圈,当你知道 的越多圈越来越大时,就会发现, 你不知道的越多。
——爱因斯

什么是“借喻”和“借代”
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春天 像 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喻点 它生长着。
比喻的分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 如、似、好比、仿佛、犹如、宛如、 像……一样”等比喻词连接。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 的,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 满希望之情。(梁衡《夏感》)
比喻的分类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 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几种比喻的区别
明喻
暗喻 有 本体 有 有 喻体 有 有 比喻词 “像、如”等 “是、为”等或没
借喻
无有Leabharlann 无什么是“借代”“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
什么是“借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动干戈
例句四: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 失。(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宝藏 相似 月亮
从定义角度判定“借喻”和“借代”
本体 贝多芬 难读的书 繁华的夜生活 月亮 关系 相似 相关 相关 相似 “喻体”或“借体” 老狮子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宝藏 判定 借喻 借代 借代 借喻
还原法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替代 难读的书
为什么“借喻”和“借代” 难以区分?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 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 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 替它。

从一道高考真题谈比喻修辞的用法(借喻和借代)(2)

从一道高考真题谈比喻修辞的用法(借喻和借代)(2)

这道语文高考题确实有点难2024年新高考1卷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借喻”这种修辞,从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同学没有掌握借喻修辞的特征,错把借代当借喻,以致得分很低甚至不得分。

下面谈谈借喻这种修辞的特点以及和暗喻、明喻、借代的区别。

原题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

”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官方答案】示例一: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

示例二: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羊群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

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

一、什么是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比喻是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的。

借喻作为一种特殊的比喻,没有喻词,本体一般也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这样可以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

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的区别联系

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的区别联系

借喻与借代旳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同性,借代侧重有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即: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我就懂得,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了.(借喻)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旳隔膜像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旳关系,就是箭和靶旳关系。 (3)借喻。经典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论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有关点,借喻取两事物旳相同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连用几种比喻共同阐明一种本体。 雨最寻常旳,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名称代本体。 例:我买了一台“苹果”。
(5)材料代该事物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6)借作者代著作 如:读点鲁讯 (7)借产地替代事物 如:给客人沏杯龙井
(8)详细代抽象如: 枪杆子里出政权
从他旳祖父到
借代旳作用
他,三代不捏 锄头柄了。
①形象生动、要点突出。
②简洁、精炼。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构成 分类
本体
喻词
• 像、好像、好 明喻 有 像、犹如、似
、若
• 是、成、变成 暗喻 有 、 成为、看
成、化作
喻体
有 有
借喻 无


• 连用几种比喻,对同一本体 博喻 从不同角度、不同相同点进
行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有旳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旳事物。
(二)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旳性格很像他母亲。 ②表达猜度。例如:他刚刚好像出去了。 ③表达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好像置身于天真灿漫旳少年时节。 ④表达举例。例如:此次考试诸多同学旳进步很大, 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词含义大观(比喻义、借代义、象征义、双关义、情感义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词含义大观(比喻义、借代义、象征义、双关义、情感义等)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描红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A.借喻
B.借代
1.借代义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A.正确
B.错误
1.借代义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判断正误:“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诗
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A.正确
问:《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使用的是语音双关还是语义双关?
A.语音双关
B.语义双关
3.双关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句有无双关义?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坼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技巧:根据格宦律涂自诗古对多仗忧性畏特,点白,首颔为联农信和乐颈哉联!出句和对 句常是同一句型。
判断正误: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
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
A.正确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异同点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 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 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 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 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 方面的相似。
借喻和借代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比喻的四种类型
明喻: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 似、犹如……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 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 水墨山水。
借代的五种类型
1用事物的特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 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 笑的结果)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 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喻: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罢。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 说的人或事物。

常用修辞手法及异同点

常用修辞手法及异同点

常用重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修辞手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以下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一、比喻比喻:也叫譬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一)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二)比喻的作用主要是: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三)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四)比喻的种类比喻的种类:1、明喻2、暗喻3、借喻4、博喻1.明喻A.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如、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①.共产党像太阳。

②.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B.如果前后句子较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2.暗喻,也叫隐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②.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例如: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②.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的社会制度)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明喻_暗喻_借喻_的区分

明喻_暗喻_借喻_的区分

一,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本体喻词喻体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似,好似,如,犹如出现
仿佛,像....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为,变成,成为出现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分。

(1)借喻是借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可能。

明喻:用“像、如”等词连接的明喻方式,在老舍作品的比喻中占绝大部分。

随便举几个例子:
1)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她的思想却像个死牛。

(《二马》)
2)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线。

(《微神》)
3)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

(《四世同堂》)
暗喻:用“是、成为”等词连接的暗喻方式,老舍作品中也有不少例子:
4)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

(《离婚》)
5)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

(《我这一辈子》)
6)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四世同堂》)
借喻:
7)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

(《二马》)
8)天赐就是在一块铁与一块豆腐之间活了七岁。

(《牛天赐传》)
9)大赤包的十个小电棒儿又洗好了牌。

(《四世同堂》)
一般说来,夸张总是是通过比喻、借代或比较的形式来表现的。

在比喻之中,明喻、隐喻和借喻都可以应用。

運用借代時的注意事項
借代和借喻的分別: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要求是相关的;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間要求相似。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臧克家《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释

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释

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释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释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2012-05-23 19:28
你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例(2)以“龙头”比喻泥石流,其喻体“龙头”同本体“泥石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者取其相似点作比,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艺术色彩。

例(3)、(4)为借代。

例(3)中“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

例(4)中“江山”是整个国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以代替国家,这是以部分代整体。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在借代中借体与本体之间是有实实在在的联系的;而在借喻中,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却无实实在在的关系。

【巩固练习】
试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
(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0)旌旗十万斩阎罗。

分析: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第(3)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
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4拟人。

(5)借喻。

(6)借代。

(7)借代。

(8)借喻。

(9)借代。

(10)“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借喻与借代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只要我们找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不难将其区分开来。

一、借喻和借代。

(一)借喻及其特征
何谓借喻?要认识借喻,首先的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格,因为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中的一种。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标志性的词语)。

”根据比喻的结构组成可把比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位置。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这里的“厚障壁”就是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彼此不相通或感情上的隔膜。

又如: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这里的“树木”和“森林”分别比喻局部和整体;“西瓜”和“芝麻”分别比喻“价值大的事物”和“价值小的事物”。

再如: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糖衣炮弹”比喻敌人经过巧妙地伪装使人乐意接受的进攻手段。

总之,借喻的实质就是一种比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的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将它与明喻、暗喻区分开来。

(二)借代及其特征
借代,古汉语中叫“代称”,现在也叫“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去替代的修辞格。


根据借代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泛称”和“借行为代感情”等几种情况。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里的“一针一线”指包括“一针一线”在内的所有东西,属于以部分代整体。

再如: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

(鲁迅《故乡》)
这里的“圆规”就是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因为她的体形就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属于以特征代本体。

又如:他之所以这样胆小,就是怕丢掉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这里的“乌纱帽”就是指官位、职位,属于以具体代替抽象。

又如: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呀。

这里的“雷锋”泛指做好事的人们,属于以专名代泛称。

又如:人们对歹徒李斌当街殴打车娅婷致其死亡的暴行都咬牙切齿。

“咬牙切齿”代感情愤怒,属于借行为代感情。

又如: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

“发抖”是“害怕”的结果,代替“害怕”,属于用事情产生的结果代替事情本身,即以结果代原因。

借代的特征有二:
1、借体(被借用的事物)一定是同本体(被代替的事物)有关的事物。

2、本体不出现,且借体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合理的利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但使用借喻要注意使用场合。

庄重的场合不能用,上下文交代不清不能用,容易引起误解不能用。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从本质来看,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本体。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更具体的说,二者之间基本上说都具有整体-部分关系;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没有实在的关系,它们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是相似的关系。

即,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于“相关性”。

所以,借喻的本体可以补出来,并且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加上喻词,而借代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不能加上喻词。

例如:今天,我在街上遇见了好久不见得“刀疤脸”。

“刀疤脸”是这个人身体的特征,也是这个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本句属于借代。

又如:敌人躲进乌龟壳里,不敢出来。

这里的“乌龟壳”指的是他们修筑的战地工事——碉堡,也就是说,把碉堡比作乌龟壳,碉堡与乌龟壳之间有极强的相似性,故此句属于借喻。

总之,只要掌握了比喻和借喻各自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就能把它们准确的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