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要点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要点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要点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要点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一)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二)不同点:
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怎样区别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它的特征是 用喻体直截代替本体。 而借代是别外独立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特征是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 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 也可以称作是“换名”或“换词”。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 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 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 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 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 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 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 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几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 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 象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 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 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 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 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怎样 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 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1、敌人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 借喻,这句中用“乌龟壳”比喻碉堡。 2、郭全海解下青骒马,翻身上去撵玉石 眼去了。 借代,“玉石眼”是马的特征,用这个 特征代替马。 3、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借喻,这里用“祖国的花朵”喻“少年 儿童”。两者之间很相似。
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 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形象生動地表达了作者××之情, 突出文 章××主題, 寄寓作者××的感情;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将桃树、杏树、梨树当作人来写,使 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百花争 艳的景象。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这两个 字 , 岂不两 妙 ! ”
文 中 提 到 了 林 黛 玉 的 名 和 字, 且“ 名” 前冠一“ 尊” 字, 固表 尊 重之意 ; 那么 , “ 字” 前着 以“ 表” 字, 成— — “ 表字” , 又是 什 么意 思
呢?
要 想弄明 白“ 表字 ” , 须 从 古 代的人物称谓谈起 。古代男女一 般都有名, 但在实际称呼时 , 男子 2 0岁 , 成了人 ; 女子 l 6岁 , 许 嫁 时, 往 往不 便 直呼 其名 , 显 得不 尊 敬、 不礼 貌 。 故 另取 一个 与本名 涵 义相 关 的别 名 , 称为“ 字” , 以表 其 德。 故 称字 为 “ 表字 ” 。看来 , 名 和 字 的差别 在 于 : “ 名 ” 只供 长辈 和 自己称 呼 , 自 称 其 名是 表 谦逊 , 而 “ 字” 是供 社 会上 的 人称 呼 的 。北 齐 的颜 之推 认 为 ,人 名 是 区别 彼 此, 人 字是 体 现一 个人 的德行 的 。 这 样说 来 , “ 表” 大约与 “ 尊” 字 一 样, 有 略微 的尊 敬之 意 。 选 文 中提 到 贾 宝 玉 既 问 了林 妹 妹 的尊 名 , 又 问 了林妹 妹 的表 字 ,显 然有 无 限 的关 切 与敬 重之 意 ,而 林黛 玉 的 回答说是“ 无字 ” , 恰表 明了 自 己没有许嫁的经历与身份 。这为
础 不 同。
表 一 ◎ 字
张 少 良

借喻这种修辞构成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 借代 这种修辞构成 的基础是本体和借
体 之间 的相关 性 。 例如 , “ 祖 国 的花 朵 真 可 爱 ”
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是借喻, 用“ 花 朵” 比喻 “ 祖 国 的少 年 、 儿童” , 本 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具备 “ 新鲜 、 美丽 ” 的特点 , 它们 是依 靠 相 似点 联系 起来 的。再 如 , “ 我知 道 ,我们 之 间 已经 隔 了一 层 可悲 的厚障壁了。 ” ( 鲁迅《 故乡》 ) 这一 句运用的修辞同样是借喻 , 用“ 厚 障壁 ” 比喻 “ 我” 和 闰 土 之 间 内 心 的“ 隔阂” , 本体 和喻体 之间的相 似点是二者都具备“ 阻断、 使无法 沟通” 的特 点 , 他 们 同样 是依 靠相 似 点联 系起 来 的。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借代与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从概念上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相关的东西来代替。

一般以特征代本体,或以具体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体等等。

譬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将粜米的农民称为“旧毡毛朋友”,这是借用他们头上戴的来代替其称呼,就属于借代修辞方法。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它不像明喻那样说“甲像乙”,也不像暗喻那样说“甲是乙”,而是根据两者相似点,直接把甲说成乙,以乙喻甲,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譬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直接用“草”来比喻旧社会给予他的是粗劣的物质和精神“食粮”,而贡献给人们的却是像“牛奶、血”那样的精品。

这比直说更通俗、形象,又幽默、风趣。

因为借代与借喻都是直接以此代彼,不出现本体,因此容易混淆,难以分清。

其实两者由明显区别:一是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代是借用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体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异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是借用与本体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本体与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譬如:1、他和一群红领巾在一起唱歌。

2、她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

第一句用“红领巾”直接代替少先队员,两者之间有相关性,这是借代。

第二句以“祖国的花朵”比喻少年儿童,这是是借喻。

有人说,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这说法有道理。

二是两者的作用也不同。

借代在句中的作用重在称代,借喻在句中的作用重在说明或描写。

如上文例子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并无比喻之意,其作用只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

而借喻虽然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但其作用重在比喻。

如同第二句中用“花朵”来比喻少年儿童,主要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三是变换方式不同。

因为借喻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能改成明喻。

譬如上文例句“她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可改为“她在辛勤培育像花朵一样的儿童”。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14
3.专名代泛称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2)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 “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 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 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 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借代。12借代分类:
1.特征代本体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2)“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 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 《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 的纺织女工) (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 代银元) (4)大路上跑来一对红领巾。(用佩戴红领巾这个特征 代替少先队员)
9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 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 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 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 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 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 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
8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 “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 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 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 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 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 “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 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 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 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 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 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练一练(区分明喻、暗喻、借喻)
1. 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
线。 ----明喻
暗喻
2. 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3. 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借喻
4. 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 儿深。----暗喻
5. 一群花儿涌向操场,组成了花的海洋。----借喻 6. 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思想却像个死牛。明喻 7. 他不顾廉耻,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暗喻 8. 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明喻
虱子!
借喻
9.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借代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借代
1飘1荡.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借风喻 1的2几.这个班被猴老子师把罚课留室堂弄。得乱七八糟借,喻结果最顽皮
• 11.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
A 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迷迷朦朦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 纱的少女。 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 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 铜纽扣直笑. ④ 月光如流水一般,睁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 A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喻 B ,比喻 比喻 借代 比喻 C .拟人 夸张 拟人 借喻 D .比喻 拟人 借喻 拟人
辨析借喻和借代
1.巾帼不让须眉。 借代 2.她肚裏有墨水兒,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她。 借代 3.满天里张着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借喻 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借代 5. 旌旗十万斩阎罗。借代、借喻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
7.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借代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
2、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狠狠地想,他 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读音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文字的读法;二指语言的发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懂了吗?。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都是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表
达特定的意义。

它们的区别在于,借代是通过转换词义或词性来实现,而借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借代:
- 阿姨年过花甲,每天依靠“德州扑克”来打发时间。

这里的“德州
扑克”用来代指扑克牌游戏。

- 他一直沉浸在“江湖”的世界,很少与外界接触。

这里的“江湖”
指代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

2. 借喻:
- 她是我生活中的太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这里用“太阳”比
喻她给我的帮助和快乐。

- 这个城市是一只沉睡的巨兽,一觉醒来将会焕发无限的活力。

这里
用“沉睡的巨兽”比喻城市潜力巨大,等待发展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借代和借喻的使用应该符合语境,并且在写作中要适
度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形象力。

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详细探讨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首先,借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借喻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像……”或“如同……”等引导,将一个实际物体或概念取代为另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他的嗓子像磨损的铜铃,发出低沉而嘶哑的声音。

”这句话中,将个人的嗓子与磨损的铜铃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嗓子发出的声音。

而借代与借喻不同,它是通过将一个代名词或名词用来代替或象征一个相关的事物。

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或强调表达。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他总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付出。

”这句话中,代名词“他”代表了前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以避免重复提到。

总之,借喻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借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加深表达的意义和意境,而借代则是通过简洁的代名词或名词来简化和加强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借喻和借代常常结合使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

只有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用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虽然在表达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在使用方法和含义上存在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借代和借喻的定义、区别和例子,并提供一些判断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指导。

首先,借代指的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相关联的词语、句子或形象来取代该事物的说法。

通常,借代表达的是一种间接的、隐晦的说法,通过间接地指代来表达被指代事物的特点、特征或情感。

借代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使文本更富有诗意、情感和神秘感。

借代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为曲折、迷离,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明月”作为借代手法,代指夜空中的月亮,但由于是用“床前明月光”的说法来间接指代夜空中的月亮,使诗句更具诗意和神秘感。

与此相比,借喻是运用一种事物或概念来比拟表达另一种事物。

借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和象征性的比喻,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加读者的体验感。

该修辞手法常用于描写、说明和比较中,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

借喻的使用可以使得表达更贴切、生动。

例如,我们常用“狮子般勇敢”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此处的“狮子”即为借喻,用来比喻人的勇敢性格,增加了描述的形象感。

在区分借代和借喻时,最关键的区别是指代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借代通常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示所要表达的事物,通过其他事物或词语来间接指代,它是一种词义上的替换。

而借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直接拿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是一种形象上的比拟。

此外,借代多用于文学作品,语言更加曲折、含蓄,适用于诗歌和叙事等文学形式。

而借喻更常用于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可以非常贴近生活,并且更加直观形象。

在实际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和语境来选择借代还是借喻。

借代适用于那些需要引起读者联想、开启想象力,并且增加诗意和神秘感的场景。

而借喻适用于需要生动形象地比喻、直接表达特点和情感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共鸣。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侧重点不同:1、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2、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作用不同:1、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2、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1
1、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2、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借代与借喻的辨别: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

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

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 作者:
———————————————————————————————— 日期: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 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借代手法是什么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手法是什么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法是什么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般是类似于以⼩见⼤,⽤⼩事物来反映⼤的局⾯或情况,使句⼦更形象具体。

下⾯是关于借代的简要介绍,欢迎参考。

借代⼿法是什么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物来代替另⼀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般是类似于以⼩见⼤,⽤⼩事物来反映⼤的局⾯或情况,使句⼦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种说话或写⽂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或事物,⽽是借⽤与它密切相关的⼈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借体”来代替。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5、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借代和借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在修辞效果和语义表达上略有不同。

下面就以借代和借喻的区别为题,列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借代的例子:1. "金色的牙齿":这里将黄金的颜色借代为金色的牙齿,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人牙齿的颜色很黄金般耀眼的形象。

2. "江山如画":将江山的美景借代为画,形容江山美丽如同一幅绘画作品。

3. "热浪袭人":将炎热的天气借代为浪潮,形象地描绘出了夏季炎热的感觉。

4. "月亮代表我的心":将月亮借代为爱情的象征,表达出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寄托。

5. "寒风刺骨":将寒风的刺骨感借代为刺骨的痛楚,形象地表达出了严寒的感觉。

二、借喻的例子:1. "他是个太阳,照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将某人比喻为太阳,形容他的热情和辐射力。

2. "她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将某女子比喻为玫瑰,形容她的美丽和娇媚。

3. "他是一只奋进的蜜蜂":将某人比喻为蜜蜂,形容他的勤奋和努力。

4. "他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将某人的笑声比喻为银铃,形容其声音的清脆悦耳。

5. "她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将某女子的眼睛比喻为湖水,形容其眼神的清澈明亮。

三、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是通过替代手法来表达某种意义,但它们在修辞效果和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

1. 借代更加直接,通过用一个具体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不需要进行比喻或暗示。

借代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形象生动。

例如上面提到的"金色的牙齿"、"热浪袭人"等例子。

2. 借喻则需要通过比喻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通常需要借助于其他词汇来进行比较。

借喻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和想象力,增强了表达的象征意义。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

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

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小编寄语:如何区分语文中的借喻与借代两种修辞手法?下面巨人网为您进行解析,供大家参考。

希望对高中学生学习有帮助。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

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

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
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

(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

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

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

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

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

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

”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

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

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

”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答应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

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

若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

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安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

”(《离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

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以下句子中同样运用了借喻手法,分析从略。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

(1、2选自《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故乡》)
下列句子运用了借代手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

(《分马》)
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