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新思考
【摘要】《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实施需要大
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的摇篮和基地,因此高职院校要怎样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成功对接“中国制造2025”,培
养出能服务于中国制造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完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这个问题值得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纲领的提出,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界定,高职院校如何担负时代重任,培养出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高素
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内涵历史界定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规格、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21世纪以来,从早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后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定位,人才的规格、层次和要求不断提升。
200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出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2年教育部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
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
二、“中国制造2025”中的人才内涵界定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了十大领域和五大工程,为“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定位指明了方向。十个领域分别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五大工程分别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从十大领域和五大工程中我们看到这样几点特征和对人才的要求:
(1)产业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迈进,因此人才需求由淘汰低端制造工人向高端制造技术人员转变。
(2)信息化和制造业紧密结合,需要培养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对智能网络有高度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人才。
(3)重视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发展,如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需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
(4)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工程,需要培养出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节约型人才。
(5)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又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是具有厚实
的理论基础、多元的知识体系的,具备协同、自主学习等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智慧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国制造2025”纲要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定位为智慧型、复合型、发展型、生态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来说,这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现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基础差、学习能力慢、自主意识弱,要想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优秀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实事求是地理性思考,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保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发展型,生态型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因材施教使部分拔尖学生成为具备智慧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档次不断抬高。针对十大领域和五大工程的相关专业也要逐步建立和开展,但是新的领域和专业都是高精尖的行业和专业,需要高精尖的配套建设,这种建设既包含“硬”建设也包含“软”建设。其中“硬”建设是指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相关专业的实训室建设,3D打印、数控设备等先进的设备器材的引进,数字化,信息化的互动教室建设,各种的创新实验室和培养学生人文情操及综合素质的活动空间建设等;“软”建设是指配备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实训室配套软件,创建互联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还有从行业和企业中引进高端技术专家和优秀工匠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来补充校园人才队伍建设。
(二)创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创造、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及用户至上的卓越服务追求。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需要受到周围有工匠文化氛围的熏陶,工匠文化环境的渲染。所以高职院校要想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必须创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的校园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校自上而下的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处处都有工匠文化的工作和?W习环境中不断感悟、不断修炼,不断完善和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斌武,叶萌,朱静然,肖韩,“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要求[J].经营与管理,2016,(5).